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撒下20:1-13

2009/8/12 mercredi 撒下20:1-13
由於大衛沒有安撫那些以色列人,讓他們的怒氣可以平息,便給了示巴可乘之機,讓他可以從中作反,這是很可惜的。其實以色列人與猶大人之爭吵,若大衛能給以色列人一些好的話語的安慰,事情就不會變成這樣,至少可以減少示巴的造反的機會。雖然示巴的造反,很快就平定了,但似乎也給亞瑪撒一個機會,或許他可以再跟隨示巴,也由此而可以試出亞瑪撒的是否忠心。示巴的造反,其實是可以預防的,但大衛沒有在猶大與以色列的爭執中,作一個好的和事佬,於是小事便變成大事,以色列人找到了一個洩忿之道,便跟從示巴去了。其實以色列人也不是想叛變的,因為後來當約押的軍隊,到了以色列各城時,眾人也都跟從他(14),因此,示巴只是以色列人可以抓住、作為洩忿的工具而已。他們的叛變,不是有計劃及策劃多時的,是臨時起意的,這對大衛而言,若他們的叛變成功,就真的很冤枉了。
若真是如此,大衛更應當在當初說幾句好話,爭鬧便可以停息了。以色列人要的是甚麼呢?只不過是一個理字而已,但猶大支派沒能給他,大衛也不能給他,而似乎示巴的起來作亂,剛好可以給以色列人一個洩忿之道,他們便在氣沖沖之下叛變了。這也是示巴這個無名的小卒,之所以可以成為暫時的領袖之原因,不是因為他了不起,只是因為這時的以色列人,氣不過猶大人,也聽不到大衛說一句安慰之話,於是便跟著示巴去了。
因此,示巴的叛亂,是因為恰巧(1),是因為有一個有利於他的環境,他利用了雙方的矛盾,一吹角便成為領袖了。而以色列人看到了有洩忿的機會,於是(2)就離開大衛,跟隨示巴了。這麼重要的一個決定,就是不要大衛作王,是如此簡單便促成了,這只因為一個理的不通過,一個忿怒沒得安慰而已,這本是可以預防的,但卻變成如此的場面,那是不會處理而引起的後患。
(3)這些的妃嬪,他們在押沙龍來到時,沒有抵抗,也沒有為大衛而殉情,也不會寧死不屈,這是不忠及不貞,也因為他們的不忠及不貞,他們便被廢了。我們對我們的主,是應絕對的忠貞的,若我們在人前不認主,主也不會認我們的。
(4-13)這一次的叛亂,雖然不成氣候,但也測試了亞瑪撒的忠誠度。亞瑪撒其實可以在三日內,將猶大人招聚過來的,但他不知何故,沒有遵行大衛的命令,這表示他不忠於大衛,他曾背叛大衛,現在大衛給他機會,但他在第一件事上便失敗了(5),便沒有完成責任。若因此而讓叛軍得逞,這就更是他的責任了。因此,他是否仍是不欲服事大衛,趁著有叛軍時,或許可以讓他的計劃得逞,就不得而知了。但這次他的死,大衛沒有責備約押,可見大衛也認為亞瑪撒是有問題的,是不忠的,不值得把國家之重任託付給他。而後來大衛也重新立約押作元帥,因為約押基本上是忠心的,是為大衛而盡心的。而大衛只因為約押殺死押沙龍,就把他廢掉,也是不應該的,因為約押是忠於真理,忠於大衛,才如此作的。
(10)亞瑪撒沒有防備約押,這似乎是沒有戒心,作為一個軍人的領袖,是不能沒有防人之心的。約押是用親嘴的方法,把亞瑪撒殺掉,這是世間常見的方法。表面是親嘴,其實是殺人,猶大也是用這法,賣掉耶穌的。當世人與你愈親時,我們是要愈加留意的,約押固然是不對,但亞瑪撒也失去了儆醒,如此之人,似乎不能成為領袖之才的。一個服事主的人,不要以為凡事都平穩,便失去了戒心,無論在任何環境中,我們都要常常儆醒,才可以防備撒但的技倆的。表面看來,約押似乎是與亞瑪撒同在一邊的,但其實約押是要謀殺亞瑪撒的,但這麼明顯的舉動,亞瑪撒卻是不知道,這也是失策。這也給我們學習,即使是環境好時,也不應失去儆醒及戒備的。
(12-13)屍身代表甚麼呢?是代表亞瑪撒已死了,那本來是跟隨亞瑪撒的軍隊,便應跟隨約押了。約押這時雖然不是元帥,但他作了元帥的工作,而亞瑪撒雖然本是元帥,卻不能完成元帥的工作,因此,約押便自然取代了亞瑪撒的地位。因此,這屍身的放在路邊,是希望跟隨亞瑪撒的人,都要改變跟隨約押去了。然而這屍身放在路上,卻使人不(能)過去了,因為這屍身也礙事。因此,屍身本是想他們改跟約押,但卻因為屍身,也耽誤了行程。似乎有一利就有一害,要如何平衡,是需要有智慧,在適當時候,當屍身的功效已達到時,便要把之挪去的。過與不及,都是我們該學習平衡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