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代下十七



2014/11/25                       mardi               代下十七

這一章是說到約沙法所作的事。他作王後就奮勇自強,防備以色列人;而他是如何的奮勇自強的呢?他的自強之路,就是遵守神的道,就是要使全民都認識耶和華,而且是讓百姓知道神的律法(9),並且是全民遵守之。他雖然也有在猶大設置堅固城,又安置防兵在猶大地(2),但他更重要的,乃是倚靠耶和華。他是雙管齊下,而主要是以遵守神的道為主。而當他如此作時,耶和華就與他同在,因為他行他祖大衛初行的道,不尋求巴力,只尋求他父親的神,遵行他的誡命,不效法以色列人的行為(3-4)

從約沙法的行為,以及神馬上的賜福來看,我們就知道了,人的路是很清楚的,若是倚靠耶和華,那福氣就會臨到,而且是馬上臨到的。若不親近耶和華,那咒詛就臨到的。而最聰明之法,就是倚靠神,比自己安置防兵、自己建立堅固城來得好的。今天基督徒所走的路是甚麼呢?大多數是倚靠世上看得到的金銀,而不是看不到的神。我們所走的路,與世人所走的路是差不多的,於是我們就失去見證了。

當約沙法遵行神的道時,我們看得到的,就是除了他自己得到福氣外,而更重要的是別人也都看得到他的強盛,使別國的人都恐懼而不敢與約沙法爭戰(10),並且主動的送他綿羊及山羊(11)。這就代表當我們倚靠神時,除了自己得益外,更使神的名得榮耀,而讓人可以認識神。今天基督徒傳福音覺得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不能把神的生命的見證活出來,使人從我們身上看不到基督,而只看得到世界。因為若我們所追求的,也是與未信的人一樣,那別人怎能看得出來,我們是不一樣的、我們是有真理的、我們是有生命喜樂的呢?若我們能活出一個倚靠神的生活來,那別人一定會發現不一樣,人就會主動來就我們,以及就近神來認識祂了。

約沙法的行動是具體的,他是全心全意的歸向神,他不只自己要歸向神,他也要帶領全民歸向神。他不想漏掉一個人,他是要全國的人,都可以認識耶和華,並且遵行神的道的。因此,他就讓他的臣子五人,加上利未人九人,以及祭司兩人,一同帶著耶和華的律法書,走遍猶大各城,去教訓百姓(7-9)。這一點是很特別的,他要這些有律法書的人,親自進入每一座城中,去把神的律法教導之。從這一件事中來看,我們就發現他作事是認真的,不是表面式的,他是要讓神的律法,進入每一個人的心中,也要讓每一個百姓,都可以明白神的律法。如此他要作的清除偶像及邱壇的事,就都會順利而沒有阻力了。

今天在我們教會中,是否也是每一個人都明白神的話呢?我們是否知道神的話語的重要,是一切的根基,那我們就極力的教導眾人,使每一個屬神的兒女,都可以明白律法呢?約沙法所派出的人,就代表他是主動及積極的要去如此作,他是不想漏掉每一個人的。這是一個正確的觀念。即使有一個人不明白神的律法,國家也不能富強,這個觀念,應在每一個君王的心中,成為他執政的目標,那他就必得耶和華的喜悅了。

教會也是一樣:若我們想教會興旺,除了要讓每一個人都重視神的話,而且把之行出來外,我們就沒有其他可行之法了。今天我們都很想復興,但復興的根基是甚麼?若不是眾人都在神的話語中找得到路,復興只是緣木求魚而已。但若能每一個肢體都能明白神的話語,也都能行出神的話語時,那我們才真可以得到復興的。

約沙法所派的人中,有祭司、有利未人,也有大臣,這表示甚麼呢?就是表示國中不只是祭司及利未人,可以對神的話有明白,即使是大臣也可以明白的。而大臣雖然不是對律法明白的專家,但他們也被差出去,成為教導別人的人。這可以給我們看到一點,今天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要成為明白律法的人,而不只是祭司及利未人而已。若祭司及利未人,代表今天專職的傳道人的話,那我們或會想,傳道人明白神的話是應該的,但大臣呢?在這裡臣子們也成為教導別人的人,或至少是幫助教導別人的人。若是如此,我們今天所謂帶職的人,就沒有理由推卻我們的責任,就沒有理由說那是專職人的事,而不關我們的事了。若大臣也能明白神的話,對人民百姓而言,是一個鼓勵,也是一個見證,如此就會使所有的人,也覺得自己有責任去明白神的話語了。同時,這也代表人人事奉,每一個人都應可以教導人,也可以事奉神的。

此外,約沙法要把邱壇除去(6),那甚麼是邱壇呢?邱壇原來是高地之意,它包括了兩種,一是外邦敬拜假神的地方,那是一定要除去的。二是祭壇以外,為了人的方便,而設立異於祭壇的壇,也是為了敬拜神的地方。而後者是不容易拆除的。因為後者也是敬拜神,只是不在神所指定的祭壇上,而是在我們方便的地方而已。因此,邱壇可以代表出於方便、出於己的敬拜,但卻不是神所要我們敬拜的地方。當初設立邱壇時,可能是出於好意,也是為了更多人可以敬拜神而設立的,因此,人就覺得反正都是敬拜神,就不必把之拆除了。因此,拆除偶像容易,但拆除為了敬拜真神而設立的邱壇是難的,這就是為何到了約沙法蓋棺論定時,聖經仍是說: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也沒有立定心意歸向他們列祖的神(20:33)的原因了。

今天甚麼是教會中的邱壇呢?凡是不合聖經的制度,雖然當初是為了敬拜神、為了幫助我們敬拜神的一切制度,若不是神所指示的,只是出於人的好意而來的,這都只是邱壇而不是祭壇。邱壇是出於人的,因此,一切出於己的,無論當初似乎是為了神、或是為了己,都只是邱壇而已。因為若是出於己的,就不是出於神而是出於己的。雖然是出於善意,若不是聖經所指示的,那只是善事,而不是美事,就必須拆除了。教會中有一些制度,表面是良善的,但不一定是出於聖經的,這就不能取代聖經的地位,而讓之成為我們的規矩了。例如擘餅的主持人必須是牧師等,已成為很多教會的制度了,而且是不能破的戒,這樣的規矩已高過聖經的教導,而成為牢不可破的鐵律,這就是邱壇的影子了。我們必須了解,不要讓邱壇在教會中,霸佔了聖經的地位,這才是我們要作的。

當約沙法遵守神的道時,神也賜福給他的軍隊,使他的軍隊,成雙倍的增長(比較14:8),可見一個人若只求神的國、神的義時,那其他我們所需的日常必需品,不必我們祈求,神也都會加給我們了。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晨更分享:代下十三



2014/11/21                                      vendredi                                  代下十三

這一章主要是記載亞比雅的事,而他的事,就是與耶羅波安爭戰的事。聖經沒有說出亞比雅為何與耶羅波安爭戰,但似乎應是北國挑起來的(12);而這一章主要描述亞比雅的演講。因著這一次的戰役,耶羅波安大敗,國中死了五十萬的精兵(17)。這麼多的精兵的死亡,是一個很大的數目,這應該是神對北國的一個懲罰。因為他們確是離棄耶和華,私設祭司,並自己製造當作神的金牛犢(8),這些都不是神所喜悅的。因此,聖經中雖然沒有描寫為何亞比雅與耶羅波安爭戰,但從整件事件看來,應是神對北國的一個提醒,因為他們在這場戰役中,死了五十萬的精兵,那國勢一定被削弱很多的了。也因為如此,耶羅波安不能再強盛(20),這是對北國的一個警告,讓他們不再驕傲、不再自以為是也。

從亞比雅所說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北國是完全離棄耶和華,不走神所要他們走的路。這是耶羅波安所作的,他為何會如此呢?就是為了政治,就是為了自己的國家能富強,所以就私自設下金牛犢,作為他們的神。目的是使他的人民百姓,不要再到耶路撒冷去敬拜,免得他的國民經常到猶大國後,就會不再忠於自己了。這樣的想法,是人的想法,但其結果是適得其反的。

當耶羅波安只是為了政治、國家的鞏固而離棄神時,他以為用這方法,就可以攏住人民的心,但因著他驅逐祭司和利未人(9),他們反而失去了一切屬神的敬拜,把自己陷入在外邦神的危險中,而得不到神的賜福。這一次的戰爭,是神提醒他們,若沒有神的賜福,他們的精兵的人數,雖然是兩倍於猶大國的精兵人數,但因著沒有神的看顧,他們就敗在神的面前了;而他們死亡的精兵人數,多於猶大人的軍隊的總人數呢!這就說明一件事,爭戰的勝敗,是在乎耶和華,不是在乎兵多、馬多,乃是在乎神是否同在,這才是決定軍隊勝利的絕對因素。

那亞比雅這方面呢?若從亞比雅的口中所說的話,我們似乎可以看得到,他是一個有神的人,他也以有神為榮,覺得自己才是正統的猶大人,才是神所揀選的王(5)。他以自己為正統,他知道神對大衛所說的約。然而,他的心不像他祖大衛一樣,完完全全的向著神(王上15:3),他可能是在有需要時,就要神,也來到神的面前,而在沒有需要時,不是打仗時,他就不把神放在一邊。而且從他的演講中,隱隱約約的聞到了一種以神為傲的味道,就是一方面他說出自己的敬虔,另一方面看得到他的驕傲,而不是自卑。

他說到神的鹽約,是神賜給大衛和他的子孫的(5),但他不知道這約不是無條件的,乃是要人遵守神的命令,這約才可以完成的。這約是神的恩典,但他沒有用感恩的態度去面對,而只是拿來作為他的「武器」,去攻擊對方的不是。他沒有檢討所羅門末期因離棄神而不得神喜悅的事,只是檢討耶羅波安不應背叛羅波安而已(6)。他只看到對方的錯,會說別人的缺點,但卻不去說自己這一方的問題,也不會檢討自己的錯;這就是亞比雅的看法。

亞比雅確是有神的祭司,也走在律法的儀式中。然而,這些其實是他們當盡的本分,不是值得他們誇口的地方。當耶羅波安背叛了他的主人時,當然耶羅波安是有錯的;而當他私設金牛犢,以及私設祭司時,他也是有錯的。然而,別人有錯不代表自己是完全對的。他也應自己再來到神的面前,省察這個國家為何會分裂成兩國。除了別人的錯外,是否自己這一方也有錯呢?若是對方不能全守神的律法時,那我們這一方是否真的可以全守律法呢?若神賜福大衛的原因,是因為大衛是全心全意的向著神,那自己是否也可以全心全意的歸向神呢?這都應是檢討的地方,而不只是指出別人的錯而已。

此外,是否用武力、用戰爭的方法,就可以使人服於神的面前呢?雖然這戰爭,有可能是由北國挑起的(12),但因著聖經沒有說明是誰挑起的,這就代表在這裡誰挑起不是重點。若亞比雅指出北國的錯,是希望北國真的可以敬拜神的話,他不只是用指責別人的錯,就可以使人信服的。他應用和平之方法,應用生命的見證,把生命的見證擺出來時,使人看得到神的賜福,使人羡慕而醒悟過來,知道歸向神才是蒙福之路,這樣的改變,才更是重要,而不是以戰爭或只是口頭的道理而已。

同時,亞比雅的講論中,雖然是陳述了他們南國的光景,以及北國的一些光景,但其目的似乎不是為了神的榮耀,而只是互相比較,覺得自己還算不錯而已。亞比雅的南國,或是真的比北國好、比北國來得願意遵守神的律法。然而,當亞比雅說這些時,似乎只是為了自己的榮耀,而不是為了對方能歸信神。或是似乎是為了想對方不再爭戰而已,而不是為了讓對方再歸向神。這樣的目的,就只是炫耀自己的愛神,但卻失去了為神見證的真義了。

因此,亞比雅雖然還有遵守律法,也還有祭司的獻祭,而比起北國,他們是強得多了。但不只是比北國好,不是與別人比較,覺得自己好就算是好,還要我們的心是向著神、依靠神、以神為主,那才是真的是好的。祭祀是外表的,我們不能只拿外表的與人比,乃應以我們的內心,是否真的歸向神,作為最重要的指標。因此,亞比雅這一篇的講論中,雖然有表達他們沒有離棄神,但整篇的講章中,只是比較兩國的人所作的事,但卻不是以勸導他們歸向神為主。亞比雅的目的,似乎只是想他們停止戰爭,不要與耶和華列祖的神爭戰而已(12)。因此,他們說這些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卻不是為了神的利益。他們應該勸他們歸向神,就得益處,而不只是勸他們不要打仗而已。

也就是說,這一篇道理,主要的目的是比較自己的長處,以及道出對方的短處,目的不是為了要他們得到屬靈的福,乃是要他們不要打仗。因為他們即使打仗,也是不會勝利的(12)。因此,亞比雅的重點,是放在不要打仗上,是說出對方的錯,而比較自己的義。只說他們必不能亨通,卻沒有勸說他們再歸向神。若一個心中有神、以神的事為念的人,他所關心的,不只是事情本身的成敗,更是神的榮耀。若是如此,這一篇道的重點,就不只是指出對方的錯、說出自己的對,而是更進一步勸說他們,可以回轉歸向神,可以讓他們來耶路撒冷敬拜神,除去偶像等等的話,指出一條正確的路,比只是比較兩者的不同,只顯出自己的義更有益處了。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代下八



2014/11/15                   samedi                  代下八
這一章所說的,似乎比較多的,是有關所羅門的一般事務,就是說到他建造他所治理他的國家的事。而其中有關屬靈的事務,也有談到一些聖殿的服事及獻祭的事。一般而言,一個屬靈的人,一個倚靠神的君王,他所作的,就都是屬神的。他的一般事務,若是出於屬靈的生命,出於順服神而出來的作為,那就全都是為神而作的。因此,代下中記載所羅門所作的事,除了以建造聖殿為主外,也說到所羅門的武功、他的一般事務。一個人之生活的全部,都可以用來為神而作見證,因為我們是整體的,不能把屬靈的及屬世的分割的。

若一個基督徒,他的生活是以屬靈的生命所活出來的,那他所做的,無論是所謂屬靈的,或是屬世的事務,就全都是屬神的。他是以基督的生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環境,把基督生命應有的生活活出來。在教會中,他是活出教會中所該有生活;而在社會中,他也活出在社會中該有的生活表現,並成為社會的明燈及見證。因為他的生命是一個,也是屬神的,於是他所活出的生活,無論在任何地方,都是沒有分割的,也都是屬神的。

今天基督徒為何會在世界是一個樣子,而在教會中又是另一個樣子呢?主要的是因他不是以神的生命為生活的基礎,而是以環境的改變為基礎。若一個人看到不同的環境,他就有不同的生活,那表示他的首位是環境,而不是屬神的生命了。我們若以環境來主導我們的生活,在社會中,因著看到在世界上的潮流是這樣的,我們就照著世界的潮流而活;而在教會中,因著看到教會的氣氛又是不同的,我們就照著教會的「風氣」而活。於是這就是以環境及外面的文化、潮流、風氣為主,這就是讓我們裡面的生命,適應外面的潮流及環境,這樣的人,就是一個屬靈及屬世分割的人了。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不是以外面的環境為我們生活的基礎的,乃是以我們裡面的生命為基礎,而活出基督生命的香氣來的。

若我們裡面的生命是豐富的,我們就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我們所活著的,就是以我們裡面生命的本質而活。外面的潮流是怎樣,文化是如何,都不能影響我們裡面的生命。因為我們的生命中,是應充滿神的話,是以神的話為我們生活的準則的。我們所依循的,不是外面的文化,乃是裡面的真理,是神的話語所帶出來的真理標準。而這個標準,是可以在不同的文化、社會中,活得出真理來的。因此,所羅門既有屬靈的事奉,也有屬世的服事,他的所有生活,都是為了榮耀神而活的;也都可以成為美好的見證的。

這一章所說的,一是說到所羅門國家的版圖,他所攻取的地方,以及建造的地方,表明他的國土是大的。原來他除了建造屬靈的殿外,他還建造了自己的王宮(1),以及建造了不少的城堡,以鞏固他的國家(4-6)。這些建造,以及國家的鞏固,其實可以看得到兩方面,一是神與他同在,賜給他一切夠用的恩典。二是看得到一個與神同在的王,他就有神的智慧、能力,去完成不只屬靈的事務,也可以完成屬世的事務。

屬靈與屬世是相連的,一個人若只在教會中熱心,而在社會中的事業,卻是一塌糊塗的,那他在教會中的見證,也一定大打折扣的。然而,若一個人在教會的事奉,以及在社會中的事業,都是成功的,那這個人的見證,就更是令人信服的。而惟有一個以神的生命活出所有生活的人,他才可以不只在教會中成功,而且在社會中也是成功的。這些成功,就是表明是神的恩典的同在,也說明神的生命,活在教會及社會中,都是成功的。

有時基督徒會認為,神的生命及真理,真可以適合用於社會中而仍可以活嗎?因為社會中充滿了罪惡,也充滿了賄賂、不公義等事;我們若是堅持不作惡事,還可以活嗎?然而,神的真理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只要我們有信心,就像但以理一樣,在最惡劣的環境中,還是可以把神的見證及神跡擺出來,活出與這個世界不同的生活,見證神的榮耀的。

所羅門知道不能將法老的女兒,住在大衛城中,而是把她遷居在所羅門所建的宮中(11)。這一方面是他有屬靈的感覺,知道外邦人與神的殿是不能相混的;但另一方面,他既知如此,又何必要與外邦人結親呢!若他沒有與外邦人結親的問題,也就不會產生可否住在大衛城的問題了。而當他不聽神的吩咐,而與外邦人結親時,他所產生的麻煩及不方便,也就出來了。雖然事後作了所謂亡羊補牢的工作,但似乎這個牢是不易補的。因為不只是這個小的麻煩而已,更因著這些外邦人所拜的偶像,日後還會引誘所羅門離棄敬拜真神,這是更大的問題。

他娶了外邦的妻子,雖然把之遷入自己所作的宮中,但問題不會因而解決,基本的問題,是我們要照神的心意行事,如此就沒有副作用了。然而人為了方便,也為了建立外交關係,與鄰國結親是君王常有的事;但這是為了一個利益,而會失去更多屬靈利益的,其實是划不來的。我們切不可為了某一個屬世的利益,而犧牲了屬靈的利益,這是最愚蠢的。

16節提到所羅門所辦的事,就是建造耶和華殿的事,從立根基直到成功的日子,耶和華的殿全然完畢就是全都順利。這一句話,似乎是插進來的。因為其實聖殿的建造,在前幾章就已完畢了。而在這裡又提到聖殿的建造,是順利的,這是甚麼意思呢?當這一章大都提到一般的生活時,但又有提到聖殿的事奉,是按著大衛所吩咐的去作(14),也提到獻祭的事(12-13)。這就代表我們的屬靈生活,與屬世的事奉是連在一起的;其次是代表我們屬世的事奉,是建立在屬靈的事奉上的;也代表一切我們所作的,若是出於神的旨意,就都可以成為見證。

當聖殿建造完成時,就帶動了神的恩典,神的恩典就賜福給所羅門,就讓他在屬世的事上,也都凡事順利。當我們以神的事為念時,神也會關心我們的事的。當所羅門把神的殿放在首位時,神也會顧念所羅門地上的國的;這就是神的律。而在這裡提到聖殿的全然建造完畢,就是說明因著神的殿的完成,神的賜福就臨到所羅門,這是他其他建造成功之因。而在這一章中他所作的,表面雖似是一般的建造,但所擺出的見證,也就與建造聖殿的見證是一樣的了。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代下六:1-21



2014/11/11                  mardi                   代下六1-21

建殿完成了,所羅門建造的聖殿,是宏偉的,他一共建造了七年才完成。而建造完成後,他作了一個禱告,這個禱告,就是代表他的心聲,就是代表眾人的盼望。這個禱告,有一些特徵:第一所羅門的心態是謙卑的,他不因為自己建造了這麼宏偉的一個聖殿就自以為傲,他乃知道神本來不「稀罕」要人為祂建造聖殿的。因為神是住在幽暗之處的;所謂住在幽暗之處,就是說祂是無所不在的,祂不是可以被我們限定祂所住之處的。而當初神也沒有說祂需要居所,因為祂是不住在人間的。因此,神之所以讓人建殿,算是神給人的恩典,算是神給人的福氣;這是所羅門及大衛所深知的。

今天我們若能為神作一件甚麼事,這不是我們給神的「恩典」,乃是神給我們的恩典,讓我們可以服事神。能夠服事神,是這世上最大的恩典,因為神本不需要人的服事,神自己是萬有的一切,祂是自有永有的;祂不缺乏甚麼,祂只是不斷的供應人,而不是要人供應。也因著祂不缺少甚麼,所以祂能讓我們服事祂,這就是祂給我們的恩典,讓我們這些不配的、卑微的人,可以有機會服事祂就是萬王之王。以前的人,連正眼也不能瞧君王一下的;而萬王之王能讓我們服事祂,這是何等榮耀的事啊!我們必須有這觀念,一切我們的服事,都是神給的恩典,而不是我們配得的。所羅門的禱告中,就有這個觀念;而他建造了這偉大的殿後,他是感恩而不是驕傲的。這才是我們服事的態度,也是我們該學習的。

第二,他知道整個建殿的來由,是神所恩賜的,他就按著神的旨意而行;他所作的,是在神的旨意中。也就是說,他的禱告,是強調他所作的,都是行在神的道路中的;他不能也不敢偏離神所啟示的路。當大衛希望要為神的名建殿時,神卻不許他建殿,而只許他的兒子建殿(9);大衛就順服了。而現在所羅門也順服了,就是為神建造了聖殿,這是行在神的道路中。而這旨意及道路,是大衛求出來的,因為神本來不會主動要人建殿的。而當神的旨意清楚後,大衛及所羅門兩人,都按著神的旨意而行:一個是不建殿(但預備建殿的材料),另一個是建殿。神要大衛不建殿,他就不建殿了;相反的,神要所羅門建殿,他就建成了。這就代表我們人的道路,是要行在神的旨意中。同樣一個建殿的工夫,對我們而言,誰建造有甚麼關係呢?但對神而言,卻有祂的計劃,而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按照神的計劃而行。不能建殿的就不建殿,而能建殿的就要建殿;這些大衛及所羅門都遵行了。

其實當初大衛是很想自己建殿的,但因著神的不允許,他就不建了。而所羅門的建殿,是因著大衛的想法及承傳,才建造聖殿的。但他也順服神的命令,就把殿建造了。因此,順著神的旨意而行,走在神的道路中,這就是我們的責任。而當所羅門述說這事時,他是回顧過往,看到了神的應許,也看到了自己走在神的旨意中,因而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沒有違背神的旨意;而聖殿按著神的指示而建成,這就完成了人的責任,是值得歡喜的。

第三,所羅門看到了一切如神的計劃完成時,他除了謙卑外,也是存感恩的心的。謙卑與感恩,是一體的兩面。一個謙卑的人,到處都會看得到值得感恩的事,他就會常常感恩的。而一個驕傲及充滿己的人,他是不會感恩的,因為他覺得,是他自己的能力、是他的功勞,才會有這樣的成就的。因著所羅門是一個謙卑的人,他就會感恩,他就會把一切的榮耀歸給神。因此,我們要學習作一個謙卑的人,也作一個凡事謝恩的人。

而凡事謝恩的人還有一個特徵,就是一個會用屬靈眼光看事的人。所羅門就是一個會用屬靈的角度去看事的人,他看得到一切都是恩典,他也知道自己的卑微,他把從前神的應許看得到,也把現在所作的,不只連於過去,並且連於將來。這就是他看事的態度,是從屬靈的角度去看的,而且是超越了時間,看到了將來。

今天我們是否懂得用屬靈的眼光去看事呢?擺在我們面前的,常是實際的事物,而這些事物,不只是當時的意義、或是外面的意義,更是包含屬靈的意義的。若我們只留心外面的意義,也不思想神作這事的目的,我們就會忽略了神在這些事物所要啟示給我們的旨意了。而當我們有屬靈的眼光時,我們會對所有神所安排的事物,都會存一個感恩的心的。因為當我們發現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隱藏了神的旨意時,我們必會驚嘆神的智慧,而發出感謝來的。

第四,所羅門不只在神面前謙卑,他也勇於在人面前,表達他對神的敬拜:他是當著眾人的面,而向神跪下的(13)。一個君王本是有面子的,因為他在眾人面前,是最大的。然而他面向神時,他當眾向神下跪,這就表示他不畏在人前表達自己對神的謙卑及順服。當一個君王能在神面前謙卑,且讓全體人民看得到時,那人們自然也會對神發出謙卑的敬拜的。愈有地位的人,而能在眾人面前向神謙卑的話,那眾人也就愈易向神謙卑的。一個眾人都服的人,能向神謙卑,那眾人就必也會順服神的。因此,所羅門在眾人面前的謙卑順服,是造成百姓看得到神的偉大,而能同心向神服事的重要原因。

今天在教會中,一個屬靈的領袖,他對神的心態如何,眾弟兄姊妹是看得到的。這不是嘴巴上的敬拜,而是心態上的謙卑。若一個屬靈的領袖,他的心不是謙卑向神的(那也一定不會謙卑向人),那會眾也不會懂得謙卑的。若一個教會的領袖,他向著神的表現是謙卑的、順服的;那會眾也會懂得向神謙卑及順服的。若一個領袖的行為是服在神的權柄下的,那弟兄姊妹是看得到的;這時眾人就都萬眾一心,一同向著神敬拜,就如所羅門這時所作的一樣的。因此,教會領袖向著神的心如何,這才是影響到整個教會的一個重要關鍵,是帶領教會的重要條件之一。

第五,所羅門除了看得到神的應許成就外,他也看得到人的責任(15-16)。當神向我們所應許的成就後,我們是否也盡我們的責任,行在神的道路中,遵守神的律法,而完成神所託付的呢?所羅門看得到神的應許中,有人的責任。就是要遵守神的律法,就必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16)。他知道這是人的責任,也知道人的軟弱,他就求神讓他們有能力能遵守神的話(16-17)。當神給我們一個任務時,也必給我們相對的力量的。然而,我們要學習把自己完全交在神的手中,靠著祂的恩典來成就神所應許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第六,所羅門知道了人的軟弱,也求神主動的恩典,晝夜看顧這殿,就是神應許立為祂名的居所(20),並且垂聽神的民以色列的禱告(21)。這樣的祈求,是知道人的軟弱,以及人有所求,就必須神施恩垂聽,幫助人去完成神的旨意。這是所羅門看得到將來的可能情形,而先把將來的事也放在禱告中了。我們的禱告,也應學習把自己的將來,自己的一生;教會的將來,教會的一切,也全都放在神的手中,因為只有放在祂的手中,才是最完全的。

最後,所羅門說他把神的約櫃放在其中(11),櫃內有耶和華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會幕時的器皿,大多被大衛及所羅門重造了,但只有約櫃是沒有改變。這代表舊約的中心是約櫃,而新約的中心也是約櫃。摩西的樣式中的約櫃,及大衛的樣式中的約櫃,都是同樣的一個。這就表示只有神是永遠不變的;也只有神的同在,是神永遠的旨意,直到新天新地時,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