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可四35-41



2018/2/25                      dimanche                    可四35-41

耶穌說,要渡到那邊去罷(35)!這是一句平常的生活的話,門徒知道是甚麼意思嗎?耶穌為何要渡到那邊去呢?那一定是有目的的!但在這裡,耶穌沒有說出目的,也沒有說要渡到那邊去的原因;只是簡單一句話,吩咐他們如此做。耶穌為何不說出目的呢?祂可以先說出計劃的,但祂不說,一定是有意義的。神要做的事,有時是先告訴我們的,有時是不先告訴我們的,這是神的旨意,是神的主權。然而,不論耶穌要渡過去那邊做些甚麼,耶穌不會是渡到那邊去遊玩一下的,一定是有使命的。今天若神要我們做一件事,或是要到那裡去,那是一定有目的的,不會是無緣無故的,我們要相信神的目的,也知道神的吩咐,一定是有意義的。

因此,一句簡單的說話,不起眼的說話,其實是有意義的、也是有目的的。同時,這一句話說出來,就必然會成就的。也就是說,當耶穌說:我們渡到那邊去罷,這句話不似是命令,也不似是權威的話,因為後面加上了罷字,似乎是可做可不做的。然而,無論是最平常的一句話,那是隱藏了神的大能、神的目的、神的旨意的。神的每一句話,都有祂的最美的旨意在內,是我們不能忽略的。

這一句話的背後目的,就是要去格拉森趕鬼,就是要拯救一個人(可五)。然而這一句話本身,你卻看不出甚麼來的;那就只有順服一途,因為你不知道神的旨意是甚麼,但我們卻知道順服神的話,就是我們的責任。門徒似乎不是很快就上船(36),似乎不是覺得一句平常的話如此重要,但耶穌在船上講完比喻後,就沒有離開船,而叫門徒渡到對面去。因為耶穌看見了一些事,是門徒所沒有看見的。耶穌未到格拉森,但已經看見了格拉森的鬼、及鬼附的人了。然而門徒是不會看見的,若耶穌不說出來,他們是不會知道的。

今天我們也是一樣,耶穌看見的,比我們看見的當然是多的;因此,若耶穌說了話,有時祂會說原因,有時就不一定說原因的。這時,我們是否順服就好呢?我們不一定要知道原因,但我們一定會知道,這一定有原因、一定有神的美好旨意、一定是要順服的。這一句平常的話,就帶來不平常的結果。若我們順服神,那就會在一句平常的生活的話中,看得見神跡的發生的。神跡的發生,是在順服一句平常的話後而發生的。

還有一點,就是當耶穌說了這一句話,而門徒遵行了耶穌的話後,那這一句話就必然會成就的。一般而言,渡到那邊去,是加利利人常有的舉動,不會覺得有特別的意義,或是特別的問題的。然而這時卻似乎不一樣,是突然發生的風暴,同時似乎是要喪命的風浪(38);這一句平常的、生活上的話,也會喪命的嗎?若耶穌說要渡到對岸,結果門徒都死了(甚至耶穌也死了),那可能嗎?不只是這句話不能應驗,而且耶穌怎會死在風暴下呢?祂是風暴的主呢!因此,神的話是不會不應驗的,這一句話看似沒有甚麼,不是應驗不應驗的問題,然而這還是要應驗的。有時我們以為這不是一句重要的話,不是應驗的問題,卻還是要應驗的。我們生活上的大小事,神都在管理的,只要神在我們生活上說話,那怕是一句平常的話,也是要應驗的。這一句話不是大的使命,不是如:「你去敵人旁邊,把他的武器奪來」等的重要使命那麼具體,但卻也是一個生活的使命,是一般的生活;但卻也是使命,是要達成的。

原來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使命,都是有意義的。我們應注意神在我們生活中微小的聲音,微小的吩咐;這些都是要我們達成的生活目標,是有意義的。因為渡到那邊去,不只是渡假,而是有後面的使命的。若我們不渡到對岸去,就不會看到下一步的神跡的。因此,第一步似乎不算是神跡,只是平常的生活,但後面的那一步,就是大神跡、就是大拯救。只要神說話了,我們跟著去做,神跡就會出來;因為神所說的話,就是神跡,這是我們要了解的。

風暴為何會來呢?在這世上原來撒但還是有一些能力的,他還是可以呼風喚雨的。然而宇宙真正的主人不是撒但,而是神;若我們有神在一旁,我們就不必害怕,我們就不必受環境的影響。耶穌是有神同在的人,祂也有屬靈的眼睛,他看見風浪背後的撒但;但門徒卻完全不知道,是活在黑暗中的。因著耶穌知道撒但的詭計,祂就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而安然睡覺;因著祂躺在神的懷中,祂就不會被任何環境影響。今天我們可以不受環境影響嗎?門徒是不能的,他們是隨環境而改變的。他們有了耶穌的話,就表示萬無一失,一定可以渡到那邊去的。耶穌的計劃,是不會不成就的;然而人卻沒有信心,不知道神的話比環境更可靠,因而相信了環境,而忽略了神話語的應許。

當耶穌說要渡到那邊去,而環境似乎是不能渡過去,而且似乎是要死時,你信耶穌的話呢?還是信環境呢?耶穌的話看似不可靠,環境是看似實在的,這時我們選擇甚麼呢?門徒是相信環境多於耶穌的話,還好他們有耶穌可以叫醒。當我們遇到風浪,耶穌若是睡覺時,那表示甚麼呢?那表示一定沒有問題,而不是代表耶穌不理!

當我們禱告時,耶穌似乎睡著了,我們看不到耶穌作工時;其實正是代表不必害怕,因為耶穌都不理撒但,那就代表不必作工也可以的。然而門徒看到耶穌睡覺,不是覺得放心,而是覺得祂不理他們、不顧他們(38)!這豈不也是我們常有的情形嗎?我們禱告了半天,似乎神也不理會,這代表甚麼呢?代表神睡著了嗎?若神真的是睡著了,就表示這不重要,這對神而言,是輕而易舉的事;若耶穌真是睡著了,表示耶穌很放心,那門徒為何不放心呢?

耶穌這時是用斥責風及海的(39),為何用斥責而不是吩咐呢?因為是撒但在背後的興風作浪,是撒但用神給的權而在世界作亂;故耶穌是斥責撒但。耶穌所看見的,不是風浪的本身,乃是背後的撒但。當我們遇到一些苦難時,我們要看的不是苦難的本身,是苦難的原因。苦難若是神給的,我們就倚靠神而得到益處;苦難若是撒但興起的,我們就靠神斥責撒但而得勝。無論環境如何,我們只要有主的同在,就不必懼怕。撒但是想攔阻耶穌去趕鬼,但耶穌卻不理撒但而安然睡覺,因為耶穌才是宇宙之主,而不是撒但。這也是一種權柄的表示,若門徒有信心,其實是不必叫醒耶穌的,因為耶穌是不會死的,撒但的興風作浪,是不會傷害耶穌及門徒的。那只是環境的假象,因為撒但是沒有傷害耶穌的權柄的;耶穌若死在十字架上,是神允許祂才可以的。

因此,其實若門徒有信心,不必叫醒耶穌,也不必耶穌斥責風浪,因為那風浪即使很大,也是不會傷害到他們的。然而人是看實際的環境的,不知道撒但是紙老虎,因而對環境害怕;因為不知道神的同在,也不知道神的話的能力。門徒是有雙重保證的,一是耶穌說過的話,二是耶穌與門徒的同在。因此,門徒若真有信心,他們也可以睡覺,不必斥責風浪的。若門徒有信心,大家都睡覺的話,那風浪自然也會退去的;即使不退去,也可以安然到達彼岸的。可惜這時他們用的不是信心,而是叫醒耶穌;雖然也可以平靜風浪,但卻經歷不到信心的效能矣。

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可一16-20

2018/2/18                 dimanche            可一16-20

耶穌出來事奉神,開始工作的時候,祂作了些甚麼呢?在祂未做一切事情之前,第一祂是先順服神的引領,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順服神的旨意,接受約翰的洗禮(9),第二件事就是順服聖靈的引領,接受撒但的試探。而當祂出來傳福音之時,祂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呼召門徒跟隨祂(16-20)。然後才說到祂的工作,就是在會堂教訓人(21)、趕鬼、醫病等。而這一段經文(16-20),就是說到祂呼召門徒的經過。

為何祂要在工作之前,就呼召門徒呢?祂認識這些門徒嗎?耶穌在未行事傳道之前,就呼召人,可見祂是想這些人跟著耶穌,聽耶穌的教訓、看耶穌的行事,從而認識神。這就是要他們能從神所說的話、以及從神所行的事中去認識神;而且可以不至漏掉耶穌所說的每一句話,所行的每一件事。而當他們能從耶穌所說的話,以及所行的事中認識耶穌時,那他們就可以得生命,就可以承接耶穌升天後所未完成的地上之工。

因此,這就是耶穌的門徒訓練,耶穌沒有採用上課的形式去教導他們,而是用生活的方式,去使他們把教訓落實在生活中;讓神的話可以應用在生活中。他們不只是聽耶穌所說的話、看耶穌所做的事,而且還加上觀察耶穌在生活上的所為,這是寓教於學,是加上了生活的學習,是我們所應注意的。

今天若我們要在神學院上訓練門徒,不能只在功課上有要求,而且要在生活上有要求;若一個人的生活不能配合神的話,那所學的東西,只是學問而不是生命。若要把學問變成生命,就必須要有生活上的配合。從觀察耶穌的生活表現、生活習慣,這是另一種學習;要加上這些無形的學習,才是全面的學習,才能把生命帶出來。若只是課堂上的教導,而在生活上沒有要求,那學習是不能全面的。一個基督徒,若沒有好的生活習慣,他是不能做一個好基督徒的。因此,當門徒很早就可以觀察耶穌的言語、動作以及生活的習慣行為時,他們就明白甚麼是正確的生活習慣,如此才可以讓他們改正其生活習慣,如此才可以在生活上應用神的話。

例如我們聽到要每天早起晨更讀經,但若我們的生活習慣是遲睡遲起的,這個每天親近主的動作,就不能做了。如此的教導,就只是知識而不是實際的生活。因此,耶穌在傳道之初就呼召門徒,目的就是讓他們不只聽及看,而且可以觀察耶穌的生活習慣,從而從生活習慣起,有正確的修正,然後才可以接受神的話,用於生活上。

今天我們訓練門徒的方法是甚麼呢?只有知識的教導,那是不一定能配合於每一個人的生活的。若我們不能從生活習慣起改變,神的話就會在我們身上打了很大的折扣的。除非我們看到生活習慣的重要,而把我們的生活習慣調整,否則我們是沒有辦法接受神的話,使之成為我們的生命的。若我們讀了三年神學院,學到一些知識;但之後卻不能繼續每天來到神的面前,天天讀神學、天天來親近神、領受神的話時;那神學院的知識,是不能增加我們的生命的。因此,耶穌的造就,是生命的造就,而不只是知識的造就;祂從開始傳道時,就讓門徒參與祂的生活,讓他們了解甚麼是基督徒該有的生活習慣。要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開始調整,這才是門徒訓練的重點,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耶穌為何要選這四個人呢?他們都是打魚的,這有何啟示呢?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17)。這樣的呼召,似乎與他們的職業有關,因為這樣的呼召,是用他們的職業作比喻的。也就是說,一方面是他們熟悉的職業,另一方面是他們不熟悉的呼召新的工作。原來人目前的工作,都是與將來的呼召有關的。我們每一個職業,都可以是神預備我們,目的為了將來可以被神呼召時,是有用的。

或許耶穌說得人如得魚一樣,就告訴他們從「打魚」變成「打人」(得人),就是把屬世變成屬靈;從補獲魚的生命、殺滅魚的生命,到使人得生命。這樣的比喻,就會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明白耶穌呼召的工作,是何等重要。

當我們被呼召時,神可以讓我們目前的職業,成為我們的幫助的。每一個神的安排,都是為了神的使命,這是我們要知道的。若我們能在我們目前的崗位上盡忠,也可以幫助我們之後在神的使命上盡忠的。果然,他們目前的職業,確是影響了他們將來屬靈的使命。彼得呼召時,是在打魚的,而之後他所作的屬靈工作,也確是作屬靈的打魚工作。他一次講道,就有幾千人信主,使他成為屬靈的捕魚手。而約翰呢?他被呼召時所作的工作,是補網的工作(19),而之後他所作的屬靈工作,也是補網的工作。打魚是為了得魚,而補網是為了使得到的魚不成為漏網之魚。約翰所寫的書信,就是補網的工作,把網補好,使信徒繼續在真道上站立得穩,這是配合打魚的工作。故在屬世的工作上,其實也是不知不覺會影響到屬靈的工作的。這也是神奇妙的預備,神所作在我們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有屬靈的意義、屬靈的功用的,我們可以了解得到嗎?


耶穌呼召他們,讓他們有一個新的工作、新的使命;而這個工作,不只是要他們捨去工作,更是要捨去親情(20)、捨去從前的生活習慣、捨去從前熟悉的環境,然後才可以完成新的使命的。因此,這個耶穌的呼召,這個新的使命,其實是要以生命去完成的。若沒有捨己的生命、沒有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是很難完成新的使命的。原來神所呼召我們的使命,都是要用生命去完成的。若不是以生命去完成,那就只是一個工作,而不是一個使命。耶穌的使命:得人如得魚,就是要得人的生命,就是要使人得新生命。而這個使人得生命的使命,是要門徒把生命擺出去,別人才可能從生命中得生命的。因此,耶穌的這個使命是要用生命完成,而不只是一個工作而已。今天我們要完成福音的使命,也是如此:是要用生命的全然擺上,才可以完成使命的。這就是如保羅、如施洗約翰,是把生命擺上,以完成使命的。

2018年2月10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耶49:29-39



2018/2/10                  samedi                       49:28-39

這一段是說到三個地方,一是基達、二是夏瑣、三是以攔。這三個地方,好像不太與猶大人有關,也不是如此有名。然而,神為何也把這三個地方的情形,告知他們呢?一般而言,我們所關心的,是我們附近的人,或是對我們比較有關係的人民,然而神在猶大國亡國後、或是將亡之時,卻把外邦人的某些地方的結局告之,這是甚麼意思呢?他們值得猶大人注意嗎?我們的問題是,猶大人為何要知道這些、神為何要把這些人的結局告訴他們呢?這些人與他們有何關係呢?猶大人都快滅亡了(34),為何要知道這些沒有名的城的結局呢?

第一,這是神的心意,神願意我們知道祂的心,神願意我們知道神的計劃,知道神的作為。我們一般只會注意有關我們利益的事,似乎這些人與我們的利益及關係不大,我們就不太注意他們了。對我們來說,我們知道及我們相處的,只是我們熟悉的人,或是我們遇到的事;然而,神所遇到的事,比我們更多,也更複雜,我們是否也應了解神的處境,是否也要關心神所關心的事呢?這些人似乎與以色列人無太密切的關係,但神啟示他們的結局,是要讓他們了解,神所要處理的事是多的、這些人也是與神有關的,因為全世界都在祂的管轄之下。我們可以不理,但神不能不理;我們以為與我們無關的,但卻是與神有關的,我們是否可以關心神所關心的事呢?就如約拿一樣,尼尼微不只與他沒有關係,而且是要滅他們的人民呢!為何要到那裡去呢?這就是我們的心態,只有與我們無益的,我們都不要理會的。

第二,這些人雖然與猶大人的關係不大,但總是在他們附近的人。每一個人都是神所關心的,既然這些人是在他們周遭的,那表示猶大人是可以觀察他們的。我們是否可以從我們周遭一人身上,觀察神的作為,從神對他們的旨意中,了解神的作為呢?若我們能觀察神在周遭的人身上的作為,與在我們身上的作為相比,我們就更明白神的愛、神的心情,以及神對我們的恩典。這就是在瑪1:2中,神回答以色列人的問題時,所回答的。當神對以色列人說:我曾愛你們,但他們卻說,你在何事上愛我們呢?這時神的回答,不是直接說祂如何如何愛猶大人,而是用以掃的例子、以東人的結局來回答(1:2-4);為何會這樣呢?神是要我們從神作在其他人身上的作為,來了解神對他們的愛,這是我們該注意的。對於神在我們身上的作為,當然我們是應該留心的;但對神在其他人身上的作為呢?我們是否也當留心呢?

例如當我們看到某一個教會的興旺,或是某一個教會的衰退時,我們是否從其中看到神的原則,是否看得到為何教會會興旺,為何教會又會衰退呢?這都是活活擺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可以省察、學習及檢討的地方。若我們能多留意在自己、在別人身上神的作為,我們必可以找到更多神工作的線索,而可以把神的作為之原則找出來,應用在我們的身上的。因此,我們要學習的,第一當然是從神的話中,了解神的作為,第二是要從神在自己、在別人身上的作為中,了解神如何作事的方式,了解神的慈愛、神的公義,這是我們應有的動作。

第三,一般而言,這些外邦人,因為沒有神的話語,因為不認識神,因此,他們所過的生活,雖然表面上似乎是安逸無慮的居民,然而他們真實的光景,是會滅亡的。他們的光景,若是配的話,那與我們何關呢?神若啟示一些似乎與他們無關的人,他們的光景最後是滅亡的話,那我們是否可以愛他們,還是只覺得他們是罪該萬死呢?神若告訴我們,除了以色列人是被神揀選外,其他人都沒有機會聽到神的名,那我們是否有責任去把福音傳給他們呢?

當猶大人快滅亡或已滅亡時,神若把外邦人的光景告訴了他們,他們的反應是如何呢?這些人是要滅亡的,這三種人沒有說太多他們滅亡的原因,不如亞捫人、以東人、及摩押人的原因,是貪愛世界、是驕傲、是拜偶像等;但他們卻是要滅亡的。他們活在外表的安逸無慮中,其實一個不認識神的人,無論他的外在環境是多麼安逸,都是要滅亡的。他們不認識神,自以為是安逸,有誰可以告訴他們,要認識真神呢?對於這種人,我們可以愛他們嗎?若他們沒有聽到福音,他們就會滅亡,是否猶大人要有責任呢?

然而這時的猶大人,不是自身難保嗎?他們自己都快滅亡、或已亡國了,那如何有能力傳呢?正因為他們也被擄,他們的眼界就可以開,他們可以看得到外邦人的問題,可以看得到沒有神的人的可憐;就正是傳福音的機會。原來危機就是轉機,他們被擄了,似乎是沒有能力了,但神卻是在沒有辦法中開路的神。這就是五餅二魚的神跡發生的原因,當門徒們肚子都正在餓時,耶穌卻叫門徒給這些聽道的人喫呢!這是甚麼一個要求呢?這個要求,在人是不能的,自己都自顧不瑕了,怎能再顧別人呢?然而神跡就是在這種情形下發生的!當我們以為沒有能力,以為自己都自顧不瑕時,正是倚靠神而發生神跡的時候。

要顧到這些不太熟悉的外邦人,要去他們那裡傳福音,是一個看起來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先要學他們的語言,又要到他們那裡去,這就是跨文化差傳的難處。然而,若是神與我們同在,就沒有甚麼事是難的,就可以出現一個神跡,就是在我們還是餓肚子之時,給所有人都吃飽的。因此,這三個地方的人民,這裡沒有說到他們為何被滅亡的原因,只有說到他們的光景;他們似乎是安逸的,但他們卻是驚嚇及驚惶的(2937)。沒有描寫他們的原因,因為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不認識神;一個不認識神的人,他雖然似乎過安逸的生活,他還是會驚惶、會沒有平安的。而最後若是不認識神,就只有滅亡一途。我們對這些人,可以有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心嗎?他們不是與我們有很大關係的人,或許不是我們所愛的人,但卻是神所愛的人。神把他們的結局啟示出來,目的是要我們了解神關心所有的人,神愛所有的人,那我們是否可以愛神所愛的呢?這是神啟示這些外邦人的結局的原因,是希望我們的眼目,可以多轉向一些不認識神的人;並產生愛他們的心,從而能把福音傳給他們。

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晨更分享:耶43章



2018/2/2             vendredi                  耶四十三

耶利米說完了耶和華他們的神的話後,他們的反應是甚麼呢?他們沒有思想,沒有討論,也沒有爭辯,就馬上反對及拒絕。這可見他們只能接受一種話,就是耶和華允准他們進入埃及,其他的話,都是多餘的,是連想都不想就拒絕的。這樣的心態,是代表他們當初的求問神,只是例行式的求問,只是想得藉口、想得安慰而已。他們不是真想遵行神的旨意,只是想得到自己所要得的東西而已。這樣的心態,就如小孩子一樣,只是想吃糖,未得之前,還可以理智的求,但得不到時,就鬧翻了。這是不成熟的心態,是完全只想利用神,只想要神的福,而不是要神的自己,也不是想行在神的路中;只是一方面要行在自己的路中,另一方面又要神贊同自己的想法,只此而已!這明明是愚蠢的作法,但他們卻以為是聰明。

他們心中定下了一個想法,是想改變神,而不是想神改變他們!這個想法是牢不可破的,是不能讓任何的意見進來破壞的。然而若是如此,他們為何要求問神呢?我們求問神的目的是甚麼?是真的想遵行神的話嗎?還是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呢?當他們求問神,到底要入埃及或是留在此時,他們的目標是利益,而且已定下了自己利益的目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即使是神的話、神的旨意,也不能把之改變的。那他們還要求問神的目的是甚麼?不是想神改變自己,乃是想改變神。原來人的禱告還有一個可能的目的,就是我設定了一個答案,我求的目的,不是想知道神是否有更好的答案,或是更好的路,乃是想神聽我的這個答案。若是神不聽的話,那我不能改變神,但神也不能改變我!這就是他們禱告的目的,不是真的想求問神,乃是想神答應他心中的想法。若神不答應,那我也是要行的;只是若神答應,我就有多一點的安全感而已。

原來人有時的禱告,不是想真心求問神的道路,乃是先設下一個目標,希望神答應我的這個目標。若神不答應,我不能改變祂,那祂也休想改變我!這樣的禱告,是否會是我們禱告呢?這樣的心態,是否也常是我們禱告的心態呢?原來我們的禱告,只是表演的禱告,只是想改變神,而不是讓神改變我們的。這就如巴蘭一樣,他第一次求神,得不到神所應允的,但他不想神改變他;於是他就再來第二次的禱告,目的不是為了求神的旨意,乃是想改變神。因此,巴蘭是心中先一個設定,是要到巴勒那裡的。但神不應允時,他又不想神改變他,那他就再禱告,希望可以改變神。這就是為何巴蘭有兩次禱告的原因,是他不想聽神的話,不想神改變他,他就要改變神。

巴蘭的禱告,似乎改變了神:神就有條件的讓他去了;然而他的下場是悽慘的。那希西家呢?神說他的病不能醫,必定要死,他也求神改變祂的心意,結果神也答應了;那結果呢?他就生下一個瑪拿西,在位52年,成為猶大國滅亡的主因。這就是我們不聽神的話,而想改變神的旨意的結果。今天我們的禱告,不是要改變神,乃是要神改變我們,這就如哈巴谷先知,在哈巴谷書第三章中所做的。當他對神的旨意的決定,已經知道無法改變神的計劃時,他做了一件事,不是放棄禱告,乃是繼續禱告。然而他的禱告,不再是求問的禱告,乃是默想的禱告,乃是以神為中心的禱告,乃是思想神的作為的禱告(參哈三章)

那哈巴谷先知的這個禱告,目的是甚麼呢?目的乃是讓神改變他!因為他知道神的旨意是要讓迦勒底人滅掉猶大,而且這旨意是不能改的;但他自己卻不太能接受,那他怎辦呢?他就改變他的目標:他不再想改變神,反而是想法讓神改變他,讓他可以接受神的旨意。他用何法改變自己呢?就是默想神的作為,就是把眼目向著神,而不是向著事情。因著他默想神,他就得著神,他就被改變了。當我們得著神的自己時,我們才會因著神的同在而改變自己。這時雖然環境沒有改變,但他自己改變了,他就能應付一切不好的環境,這就是哈巴谷的例子。他不能改變神,但他卻願意被神改變,這是我們要學的功課。

這些人是不要神的人,也是不願意被神改變的人;然而他們雖然不要神,不把神當神,神還是他們的神(1)!第1節中多次提到耶和華「他們」神,這個「他們神」是特別加上去的;表示神仍是顧念他們的神,只是他們不要神,神就只能單方面的愛他們,這是神的無奈。因為神想把好東西給人,但人所選擇的,卻是表面以為是好的東西,卻是壞的東西。人是不會選擇的,因為人看不到將來的事,只看到目前的事;人也看不到屬靈的福,只看到屬世的福。因此,人是靠自己的眼目及道理去選擇,是不能選到真正的福的。然而人雖然看不到將來埃及的命運,卻也不聽神的預告(8-13),這是不能謙卑,只是狂傲而已(2)。一個狂傲的人,其實是瞎眼的人,因為狂傲的人,就是只以己的想法為標準,拒絕神的啟示,那一定是沒有路的。

狂傲的人要反對神,是一定會找到很多理由的。巴錄是書記,是把神的話記錄的人,也是代表耶利米說神的話的人。他們為何會扯上巴錄呢?他是18年前前約雅敬時代宣布神的話的人,卻也為他們認知。那時還會有一些領袖聽巴錄的話(參耶36:11-16);但現在他們知道這件事,知道有巴錄這個人,但卻誣告他。原來他們是只要說神的話的人,他們就恨惡的人。他們認識巴錄,可能因為他說神的話,但他們把一切說神的話的人,都認為是與他們敵對的人,這就是不要神的話的人的心態!

他們不聽神的話,為何又要把耶利米及巴錄帶走呢?他們不是討厭耶利米及巴錄嗎?原來一個不要神的話的人,是沒有平安的!他們一方面不要聽神的話,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沒有神的話、也不能沒有神,於是還是要把耶利米帶走,成為他們某種程度上的安慰的。一個沒有神、又不要神的話的人,是不會有平安的;他們不只把耶利米帶走,也把所有的人帶走。這些帶走的人,就成為他們的安全感;因著他們不能得到神的背書,就只能得這些人群的背習了。因此,他們又不要神的話,沒有安全感;但又不能沒有神的話,就成為這些人的矛盾了。

耶利米最後啟示了埃及的結局,但他們已經不會改變了,連反應都看不到了。當他們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時,神的話對他們已經只能宣告審判的信息,而不再有悔改的機會了,這是很可惜的。我們不要走到這樣的地步,讓神只能宣布審判的話,而不再有憐憫的機會。
他們憑甚麼不聽神的話呢?是憑他們的眼見,他們的判斷。然而他們能見甚麼呢?埋在砌磚的灰泥中的大石頭(9),因為埋在裡面,是人看不到的。這代表他們能看到的,只是表面的事,隱藏的事是無法看到的。隱蔽的事,只有神知道;他們憑肉眼去判斷事,成為他們的憑據,那是愚笨的。他們不知道以後的事,只憑眼見作憑據,是一定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