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西一15-23


20181224                  lundi               西一15-23

這一段是說到從天上到地上、從永恆到時間、從太初到現在的事,是把神的整個計劃,包括祂的創造,祂的救贖、祂的期望,以及對人的計劃等,都在這一段中說明出來。雖然沒有太多的細節,但整個大原則都說了出來,讓我們知道神在創世之前的計劃,使我們可以略窺一下神為基督所做的事。今天我們若要有一個成長的生命、要能向著正確目標而行,就必須學習從天上的角度,去看所有的事,並且明白自己的真正角色,才可以行出神喜悅的事,滿足神的心。

首先是說到神從看不見到看得見,基督就是讓人可以看得見的像,祂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15),這是甚麼意思呢?這是代表基督是在永恆或是太初之時,是未有任何創造之時,就已經從父神生出來,這就是首生之意。而首生是用人所可以懂的名詞說出來的,首是代表在時間之先,是未創造時間之前所發生的事。時間及萬物都是神所創造的,但基督不是神所創造的,乃是神所生的;創造與生是不同的,創造是不同的生命,而生卻是相同的生命。因此,甚麼是代表神所生的呢?基督從神而生,這代表祂有神的生命,祂的生命是延續神的生命,是與神的生命同等、同榮、同尊、同質的。神若是自有永在的,那基督亦是自有永有的,基督是有神的性格,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這就是基督的神性。那這裡為何沒有說到聖靈呢?因為聖靈是默默的工作的,是看不見的靈,卻是基督差派下來的;同時,保羅的重點,主要是說到基督,是神要為基督做一切的事,因此,保羅所說的,就只是基督,不代表聖靈不存在,也不必交代聖靈的存在。因為保羅的目的,是說到神在基督身上的計劃,而不是說到神在聖靈身上的計劃,因此,保羅就只提到基督。

若是如此,我們就知道,原來神在創世之初,就對基督有一個永恆的計劃,這個計劃,是在基督身上,是要為基督娶一個新婦,是要創造一切,讓基督作王。神要讓自己成為有形有體的表現,把神一切的豐盛,都放在祂裡面(19),這就是神在基督身上的計劃。這就如一個父親,他把他的一切,都放在他的兒子裡面一樣,讓兒子能夠「光宗耀祖」的代表。若地上的父親是如此的想法,天上的父親,也把一切計劃、一切的產業,都投資在基督的身上,讓他可以承受整個神所創造的。這就是神當初的計劃,是在基督的身上,而不是在其他的受造物身上。

這也可以代表,神自己一個「人」會孤單,祂就把基督生出來,然後讓基督可以得到一切的豐盛,祂就把自己的一切,都放在基督身上,讓基督可以代表神的形體,以彰顯神的榮耀,這是第一步。之後,神又要為基督創造一個配偶,讓神的榮耀可以有人分享,可以成為共享神榮耀的個體,這是神的整個計劃。

而所有的受造物中,沒有提到太多具體的其他受造物,只較多提到天上的創造,而地上的創造中,只有提到教會及人,這教會就是新人,就是基督的新婦。而到了最後,保羅所提到的,就只是教會,就只是這些屬神的人而已。原來從天上到地上,神的心意不是其他的受造物,而只是信主的人,就是教會,就是悔改來到基督面前,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人與神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人引到自己面前(22)。這就是重點,就是從天上到地上的計劃,就是神整個創造的計劃,都是為了基督、為了讓基督得到一個新婦,讓祂可以有配偶幫助祂(創二)

天上的主角是基督,因為神已經把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放在基督身上;天上的一切,都是藉著祂造的,也是為祂造的(16)。這代表一切的計劃,都是為了基督,都是以基督為中心,神把一切都放在基督身上,這是天上的主角。同時,神在地上為基督也娶了新婦,這新婦本來是亞當,然而亞當犯了罪,於是神就在基督裡再創造一個新人,這新人就是地上的教會,就是天上的新人、基督的配偶。故此天上的主角是基督,地上的主角就是我們,就是一群屬主的人。因此,我們不要少看我們的身分,我們是神計劃中重要的一部分,若我們懂得從天上來看事、我們懂得從永恆的角度來看事、懂得從神的計劃中來看事,我們就應知道神在我們身上的盼望是大的,神把我們的地位,提升到基督的新婦,是比天使更大的地位(來一14),是基督的新婦的地位,是神的兒子的地位呢!這個兒子,是神藉著祂的長子耶穌,而把其他諸子都帶到天上去的(來二10)。這就是我們的地位,是神給所有蒙恩得救的人的地位。

這裡說到神的整個計劃中,也隱藏地說到人的罪、以及基督的救贖。神為基督做了一切,把一切的豐盛放在基督裡面,這其實可以分兩部來看,第一是創造時的豐盛,就是神讓基督來創造,萬有都是靠祂造的(16),這是基督的創造。然而,當基督創造後,人類犯了罪,那為祂而創造的舊人就失敗了,這時,基督又再做一次新的創造,就是以祂所流的血,洗淨了人所犯的罪,成就了和平,便藉著祂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20),這就是另一次的創造,是以祂的生命來創造的。第一次的創造,是用話來創造,祂的話也有生命,但不是全部生命的擺上;但第二次是以祂的整個的生命的擺上,而創造出的一個新人,這新人就是為祂造的。

原來基督的創造,是有兩次的創造,第一次是用話來創造,第二次是用祂的生命造的,這兩次的創造,就可以完成了整個神的計劃。第一次創造,是藉著祂造的萬物,包括了人類;第二次創造,是為祂造的,那就是一個新婦的具體完成。第二次的創造,就不只是創造外面的環境,乃是創造裡面的生命。第一次是外面的萬物,是藉著祂造的(16),第二次是裡面的生命,是為祂造的(16),這是基督的兩次創造。因著基督的創造,我們才有這不一樣的位分,不一樣的身分,我們的地位,才能有如此的尊貴!

然而,當我們知道這地位後,我們該怎樣辦呢?這就是23節所說的,我們要在所信的道上恆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不至被引動失去福音的盼望。這福音就是我們聽過的,也是傳與普天下萬人聽的。我們得救後,不是停在因信稱義的上面而已,神是要我們成為得勝的人,不只是得救,乃是要得勝;不只是要得生命,而且還要得豐盛生命,如此我們才可以配得神給我們的恩典。若我們不能在已有的根基中穩固,那我們就不能在信心及盼望上堅定不移,就不能活出不一樣的生命及生活,就是愛的生命、愛的生活。信心及盼望,是活得出愛心的根基,而真理的認知,是我們行得出來的原因,這都是我們信主後,要努力的方向。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多二


20181220                    jeudi                多二

這一章是保羅勸提多在教會中要做的事。提多要做的事,第一是要講(115),第二是要做出榜樣來(7);而當他能夠如此做時,他就可以勸導別人,也可以在行為上做得出榜樣來。這就是教會中的以身作則的原則,是我們自己先要有好的榜樣,然後才可以印證我們所講的道,而別人才可以容易被說服。若我們所說的,與自己所行的是不一致的,那別人不只不會信神,而且還會因而使人跌倒,使人因而不想信耶穌,成為負見證的(5)。因此,第一我們在教會中所講的,一定要是純正的道理(1),這是準確的真理,而不是偏差的真理,或是斷章取義的真理。第二,我們要活出這些真理來,使神的道理不致被毀謗(5),也使人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便自覺羞愧(8)。這代表有行為的講道,一是會使人的心裡受感動、心裡自覺羞愧的;二是會使人的嘴巴不能說話,是口服心也服的。一個有行為的證道,是非常重要的,是可以使人心中感動,口中也不能說出毀謗的話來的。反之,一個沒有行為的證道,不只不能使人信服,還會使人不想信耶穌,成為反效果、反見證呢!

今天一個有機會講道、有機會為主作見證的人,他不只是要說出純正的道理、全面的真理,而且他還需要活出他所說的真理,如此他的講道,才真算是好的講道,他才算是完成他的任務,得到正面的效果,而不是負面的效果。原來我們今天講道的人,是有兩種可能的效果出現的:第一種效果是好的,是可以使人服的,是可以使人自覺羞愧,而使人歸服於主的權下的。另一種效果卻是壞的,是使人對基督的信仰反感的,因為他看見了一個講道的人,他所行的卻不是他所講的,於是他就覺得信仰是虛假的,不是真誠的,就會使人跌倒。故此,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一個服事主的人,是應謹慎的。要傳講神的話比較容易,但要同時能活出神的話,就比較不容易了。我們所講的,不是用幾個鐘頭來預備自己作紙上的工夫、乃是用整個生命來活出我們所講的,用整個生命來預備我們所講的,這是講道的人所要注意的事。

保羅在這裡要提多勸老年人及老年婦人,在生活上、在舉止行動上要有好的榜樣;然後才可以教導少年人。也就是說,老年人一般而言,應是信主久的老年人,他們的靈命,一般應是比較好的,於是他們就負有教導下一輩的責任,這是自然的任務及原則:就是年長的帶領年少的,屬靈先行的帶領屬靈後行的。而當他們要教導下一輩時,最重要的還是要用榜樣來教導,而不能倚老賣老的教導。要使人服的話,就必須自己先行過,自己先行得出來,才可以有資格教訓人的。我們教訓人不是因為自己年長、不是因為自己資深,乃是因為自己有好的榜樣,自己有好的見證,能活出神的真道時,我們才可以教導別人,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保羅為何會從老年人開始,要他們有好的行為呢?老年人可以代表年紀老的人,也可以代表屬靈上先走的人。保羅勸老年人的原因,第一,是因為老年人負有一個責任,就是教導後來的少年人(或是後來信主的人),這是自然的責任。第二,有時老年人會倚老賣老,覺得因為我先走了一步,就一定比你更屬靈,更可以有資格教導你。然而保羅要他們先有好的行為,要先有好的榜樣,在信心、愛心、忍耐上,都要純全無疵(2),然後才可以指教少年人。原來能指教少年人,不是因為自己老,而是因為自己有好的行為,這才是真正能教導人的基礎。

今天我們是否信主很久呢?我們是否覺得比一個信主短的人更屬靈、更有資格教導他呢?若是教導知識,或者是可以的,然而我們要傳下去的,不只是知識,更是生命,若我們對活出真理還是有問題的,那我們怎能把生命傳承下去呢?這時最多只是傳授知識,而不是生命;若是這樣,教會只是充滿知識,而不是生命。當教會的知識愈來愈多時,反而會把生命阻塞的,因為人看不到活出來的生命,就覺得有知識就好了,這就是教會的問題所在。因此,保羅要提多做的,是從生命的見證開始做,而不是從知識而已。雖然保羅確是要提多所講的,總要合乎那純正的道理(1),但保羅更注重的,乃是提多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言語純全、無可指責(7-8),這才是能使人信服的重點。今天人可以聽很多的道,但卻不太容易看得到所活出的道,如此就會使人覺得有知識而沒有生命,這就使聖經的真理論為空談,使人覺得聖經不實用,這就是講道者及帶領者的問題。講道的人很容易把知識傳承下去,但卻不容易把生命傳承下去,因為若沒有活的見證,讓人可以看見,那知識只是叫人自高自大,卻不能幫助人的生命成長的。

說出真理是容易的,但活出真理卻是難的;說出真理只是一小時內即可,但活出真理卻是需要時間,是一生之久而不改變的。說出真理使人很快明白真理是甚麼,然而活出真理,卻不是馬上可以改變人心的,但其效果卻是比說出真理更能深入人心的。因此,我們不求速成的讓人明白,而是求別人可以恆久的明白真理,而且能使人的生活成長,而不只是知識增加而已。知識增加而沒有生命,就會阻塞生命的成長的。

保羅勸僕人要順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討他的喜歡,不可頂撞他(9)。保羅沒有叫人革命,反而叫人順服在一個不合理的制度下,而且是要用生命的見證,去改變一個不合理的制度,而不是用道理來改變一個不合理的制度,這是值得我們思想的。一般而言,我們看到不合理的制度時,我們最快的方法,就是用道理去辯論,想用道理及知識去改變這不合理的制度,但保羅卻要僕人用行為來作見證,而當他這樣做時,他的盼望就不只是今世,而是將來的福(13),同時,他就以服事主為他的任務(10),就可以在不合理的制度中,仍然可以得到喜樂的。

除了外面的行為外,保羅也勸導我們要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12),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的榮耀顯現(13)。外面的行為,是連於裡面的心的,若裡面的心不是向著神,而是向著世界的,那我們是無法有好的外面的行為的。我們的盼望不是今世的報償,乃是基督的獎賞,這是每一個服事神的人,都應有的觀念及盼望。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結四十四15-31


2018/12/12               mercredi                 結四四15-31 

這一段開始,是說到一種人的事奉,就是撒督的子孫的事奉;他們在以色列人走迷離開神的時候,祭司利未人撒督子孫,仍看守神的聖所,神就讓他們可以親近神、事眾神、侍立在神面前獻上脂油及血(15)。這是與前面的利未人對比的(10-14),前面的利未人,他們遠離神,走迷離開神,隨從他們的偶像,他們必擔當自己的罪孽(10)。前面的利未人,雖然仍可事奉,但他們的事奉,只是事務性的事奉(14),已經失去了與神同在的恩典,只是外面的事奉,沒有與神親近的恩典。然而,這裡說的撒督的子孫,在眾人都離開神、走迷路時,他們仍然揀選神,仍然是不離不棄,於是神就要賜福給他們,讓他們可以得到最大的福。

當眾人都離開神、走迷路時,能夠不隨著眾人而走,而只是單單揀選神,回應神的揀選的人,就是有福的人。他們願意走窄路,他們一方面被神揀選,另一方面,他們也揀選神成為他們永遠的倚靠,不隨環境而改變,不因惡劣的環境而動搖,這就是撒督子孫的榜樣。今天信耶穌的人,都是神所揀選的,神既然揀選了我們,我們是否也揀選神呢?我們是否可以在任何環境中,都不離開神、都不隨從世俗人走世界的路呢?當環境好時,或許我們可以如此,但當環境不好時,我們是否仍然可以揀選神呢?

例如當伯利恆有糧時,以利米勒是不會離開伯利恆的;但當伯利恆沒有糧時,他就不揀選神、而揀選外邦人的摩押地了,因為他以是有糧無糧作選擇,而不是以有神無神作選擇的(路一)。當環境好時,或許不是一個真正的試煉,但當環境不好時,那才是真正的試煉。當拿俄米死了丈夫及兒子,決定要返回伯利恆時,她勸媳婦們回到她們自己的家鄉去,最先大家都不肯,後來俄珥巴走了,那剩下的路得呢?

路得這時的壓力是大的,因為與她同病相憐的俄珥巴都走了,她是孤獨無援,以世界的立場來看,是沒有好的理由留下的。然而她卻選擇要神,她堅定地不為世界的引誘所動,而只單單跟隨神,這樣的心志,就成為她日後得到神大福的原因。撒督的子孫也是如此,當別的利未人都遠離神時,他們仍然是緊緊抓住神,這才是最難得的。我們今天可以如此嗎?我們在別人都熱心愛主事奉主時,固然或許容易一同追求,但當眾人都離開神,都隨世界而走時,你還可以不隨世俗而行,緊緊跟從神,如但以理一樣嗎?這就是很難得的,無怪乎神給撒督賞賜,讓他可以事奉神、親近神了。

若這一章1-14節是說到事奉的原則,那15節以後就是說到一個事奉的人的要求。一個事奉神的人,他有兩個面向,一個是面向神的事奉,就是15-19節的要求,另一個就是面向人的事奉,就是生活的見證,是20-27節所述的。今天我們若要事奉神,就不只是在神面前要嚴謹,而且在人面前也要嚴謹;不只在教會有好的事奉及見證,而且在個人的生活上,更是要有好的見證,然後才可以有能力影響別人,成為榮耀神的見證的。若一個人在教會有好的事奉,但他的生活見證是敗壞的,是不嚴謹的,那他在教會的事奉,就成了反見證,反而會羞辱神的名的。祭司來到神的面前,固然是有很多的講究,固然是要謹慎,不能有差錯;然而在我們一般的生活上呢?一個事奉主的人,或許覺得在聖殿事奉時是嚴謹的,這是不錯的;但我們知道一個事奉主的人,在生活上也更要嚴謹嗎?生活上的見證,是另一種事奉,是公開給眾人看的,是更廣大的見證;而且生活上的見證,是支持我們在教會上的見證的重要力量。

若一個人在一般生活上,也是嚴謹的,他在教會中的事奉,就是有能力、有權柄,可以使人服的。若一個人在教會有事奉,但他在一般生活上,是沒有見證的,這人的事奉,就不會令人服他、也不會使人願意信服神的。21節說到祭司進內院的時候,都不可喝酒,這是指服事的時候,是不可以喝酒的。那平時呢?平時應是可以喝酒的了,然而,若一個人平時是習慣喝酒的,他就很容易在事奉時,也會是帶著喝酒的狀況而來事奉的,這是平時如何,事奉時就會如何的結果。我們不能在平時喝酒,而事奉時又停止喝酒的,因為我們的習慣,就成為我們事奉的基礎,而不只是暫時性的不喝酒而已。一個好的習慣,才是我們事奉的基礎;我們不是平時作壞事,而只是在教會不作壞事,如此是沒有用的。

當以色列人被擄歸回後,他們開始建殿了,而當他們停工後、又恢復建殿後約兩年時,就有人問神,他們還需要禁食嗎?結果神的話就說「你們這七十年豈是絲毫向我禁食麼?你們喫喝不是為自己喫、為自己喝麼…」(亞七1-6),這樣的回答,代表神看的不是禁食時的情形,更是平時的吃喝、平時的生活、平時的心態,這才是神更加看重的。若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的事奉是分隔的,是兩個不同的心態的,那我們在聖殿中的事奉、在教會中的事奉,是不蒙神悅納的。我們的生命是一個的,若是屬神的生命,就不可能活出兩種不同的生活就是教會一種、家中又是另一種的。

一個事奉的人,他要走的路是窄路,不是世界的路;他要走的路,是通向神的路,不是通向世界的路。基督徒都想得屬靈的福,然而想得福之時,又不想放棄世界之福,這種人是不可能得到屬靈之福的。這裡祭司的事奉,他所走的路,就是捨己、犧牲世界的益處的路,而當他如此做時,他所得到的,是兩種的福,一是神是他們的產業(28),二是他們可以得到眾人的產業,包括吃祭物(29),及得到以色列人初熟之物,和一切所獻的供物(30)。當人們不走世界的路,只以屬靈的福為首時,他不只得到屬靈的福,而且也不會失去屬世之福的,但以理就是如此,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

祭司還有一個責任,他不只是對神的事奉,而且是對人的事奉,他要負責教導以色列人(23),也要解決爭訟的事,站立判斷(24),這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當他按聖經的律例教導時,別人順服神的律法,祭司也會得益的。因為這時,以色列人就會知道,要獻上初熟之物,如此那供應祭司的生活需要,就會源源不斷的。這是祭司另一種獎賞,是在教導神的話語上而得福的。

祭司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是走一條窄路,似乎是愈走愈窄的;他們有很多的限制,不能這個、又不能那個,這就如四十二5-6節所說的聖屋一樣,愈上去愈窄。然而,從神的角度來看,卻是愈走愈寬的;這就是28-30的光景,神成為他們的賞賜,也如四一7所說的旁屋一樣,是愈上愈寬的。我們今天是否有智慧的眼光,可以看得出我們要追求的是甚麼呢?是世上會過去的福呢?還是天上永恆的福呢?當我們想要天上的福時,不能同時又抓住地上的福的,如此是會兩者都丟掉的。

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結卅七15-28



2018/12/4                     mardi                    結卅七15-28

前面一段是說到神要使枯骨復活,要把生命給回以色列人,他們本是枯骨,是無藥可救的人;但因著神的主動及願意,神再次把氣息、生命給了他們,使他們得以歸回故土。他們不只是可以歸回,但歸回不是最終的目的,那只是表面的目的;神在他們身上,還要做更多的工作,那就是這一段所述的。讓我們來看一下,神除了使他們歸回外,還要作些甚麼,而這些做的事,就代表今天神在我們身上的企盼,代表在屬靈上神對我們的期許。

第一,神要把分裂的以色列國,成為合一的一個國(16-22)。在未被擄前,他們是分裂的,是分為兩國;因著一些工作的問題、支派的問題、利益的問題,他們就分裂了;然而分裂後各走各路,卻讓大家都得不到屬靈的益處。人是容易分裂的,人是自然傾向於與相同的人在一起的(人只注意屬世的相同,而不注意屬靈的相同),你說的語言,你的年齡、你的籍貫、都是自然分的原因。這兩國一分就是永遠的了,若不是神把他們擄到外邦時,他們是不會想到再合一的。他們的分裂是容易的,但再合一就難了,因為人是容易分,卻是很難合一的。今天我們在教會中,很自然的就會分,就會結黨,雖然我們不覺得我們是會結黨的,我們也不覺得我們是會分的,但卻常是如此;有些分是明顯的,但有些分卻是隱藏的,連分的人也不自知的。在教會中我們會分,但有時到了外面,我們還可以較容易合一呢!因為對外面的人而言,若我們都是基督徒,我們就會成為相同的,就會合一;但在教會中,我們都是基督徒,於是我們反而想找出其他與我相同的,就自然在一起。

分是人的性格,因為人都喜歡找相同的,都喜歡合自己心意的;但我們只找世界的相同,卻不找屬靈的相同。那我們是否可以違反我們的自然律,特別注意分的問題呢?當教會人數增加時,當我們說的話不同時,我們的性格不同時,自然就會分,就會結黨。分是從結黨開始的,而結黨是因為我們自然會找相同的性格的人,因為人都要找到愛,也要找到溫暖,因此,這樣的性格,就容易在人中找相同的人,而找到相同的人,就容易不知不覺分出來了。如何解決呢?是否要對付這樣的問題呢?教會的合一,與牧者、與肢體的關係都有關,我們應注意更多我們不喜歡、不同類的人,我們應學習不只是注意靈命好的人,也應關心靈命不好的人,對每一個人都一視同仁,才可以保持神所賜的合一,因為這種合一,是神所賜下的。我們若有神的生命,那就是相同的性格,我們就要向這相同的性格發展,我們就可以找到相同的性格,一同相交,這就不要看其他的不同了。

杖本來已死的,是不會再合一的,因為死的生命、或是世界的生命,是不能合一的。但神卻可以使杖復活、賜給它們生命,他們才可以合一的。因此,我們要在基督的相同中相交,而不要在世上的不同中分裂,世上每一個人都不同,但我們的相同點,都是有基督的生命,我們就應在這方面發揮其功用,讓我們在神的生命中相交,就是在神的話語上,神的恩典上相交,學習過一個有生命、有合一的生活。

第二,神要除去人的罪,要把偶像及可憎的物除去,也把一切的罪過除去,免得這些罪玷污他們,神要潔淨他們(23)。這是神要把人的偶像除去,讓人過一個聖潔的生活,就是無罪的生活。原來神要我們過的生活,不是經常犯罪的生活,乃是一個聖潔不犯罪的生活。約翰說:凡從神生的,就不犯罪,他也不能犯罪。神的心意,是要我們靠基督的寶血,靠基督給的生命,讓我們既然從神而生,就得以過一個勝過世界、勝過罪的生活,這是約翰壹書的重點,是告訴我們一個豐盛生命的內容,也是神把我們從不同的世界歸回神的國度後,神所要我們表現的生活。今天我們不只是得生命,而且還要得豐盛的生命,這才是一個正常的基督徒,才是神要我們走的路。

偶像不只是外面的偶像,更是裡面的偶像,是心中無形的偶像,心中的倚靠,這是裡面的問題。而罪是外面的表現,是外面的問題;但它是從裡面的偶像出來的。這就如生鏽的鍋,因著鏽的存在,它的污穢就不能除去(廿四11-12);若我們心中存有偶像而不除去,我們的污穢就會不斷出來,就不能過一個無罪的生活。我們應檢討,我們心中有甚麼是向著世界、倚靠世界的,就應把之除去,否則我們的追求,只是事倍功半、徒勞無功而已。

第三,神要給他們一個王(2224-25),這個王不只是王,而且還是牧者。通常王是高高在上的,但牧者是與羊一同生活在一起,帶領羊走前面的路,保護他們、服事他們的。因此,一方面是王、另一方面是牧者,不只是管理他們的王,更是牧養他們的牧者。這就說明神的心意,所立的王,不是階級上高高在上的王,不是世界所定義的王,乃是神所定義的王。當初以色列人立王之時,他們是看到世界的那一套系統,就是立王的系統,他們要的是世上的系統,而不是屬靈的系統;他們羨慕世上的王,可以建立安全感,這是立王的目的。神不是要他們建立世上的系統,乃是要他們建立倚靠神的系統,就是飛鳥生活的系統,但他們不懂,也不願意,於是立王就開始,神也只得容許他們如此行了。

神要的王,是大衛王,是一個一方面牧養他們,另一方面保護他們的王,神藉著大衛作王,讓大衛聽了神的旨意後,就頒布出來,讓人可以遵守。因此,大衛的作王,其實就是神的作王;若有一個王,他是願意按神的吩咐去牧養眾民的話,那才是神所要立的王。然而人所要的王,不是如此的王,乃是要為他們建立一個世上的安全感的王,因著有這個世上的倚靠,就把他們倚靠神的心奪去了。人若沒有王的倚靠,人會學習倚靠神,但因著人有了王的倚靠,反而離開神了。這是人的問題,但復興後,神要再把一個合神心意的王賜給他們,讓他們真正被神管理,真正倚靠神,而不是倚靠世上的制度及系統。

教會有王嗎?教會的王是基督,但教會有大衛嗎?教會應有如大衛這一類的王,而不是作威作福的王。作為一個教會的牧者,我們應求神讓我們有大衛的心腸,是按著神的心意而牧養群羊的,不是按己的心意管轄他們的。教會有領袖,也有牧者,但這不是階級,而是職分及責任;教會不應走世界的一套,在教會中分階級,牧師最高級,之下就是傳道人、之下就是長老、執事、一般弟兄等。這樣還覺得不夠,還要分主任牧師及一般牧師;有些教會還有傳道及副傳道,這就是把世界的一套帶入教會,不是真正的牧養,而是分階級了。因為有這些階級,結黨就出來,合一就破壞了。

第四,神要與我們同住(26-28),這是神最初的心意,也是神最後要達成的旨意。約翰壹書也說到,我們住在神裡面,祂也住在我們裡面,這是一種直接相交的生活,是每一個得救的基督徒,都應有的生活,就是與主相交的生活,就是與神同住的生活。豐盛生命的得到,就是不斷與主相交,不斷的與主相住:祂住在我們裡面,我們也住在祂裡面,這就是與主互住。我們有與主相交、也有與主互住;我們有與神同工,也有與神同心、與神同行,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

神把以色列人歸回成為一國,在屬世上是使他們復國,但在屬靈上是要他們復興,而這些復興,不只是屬世的國度的問題,更是屬靈的國度的問題。神把祂的心意,藉著以色列人的回歸而告訴了我們,這不只是以色列的復興,更是要預言神藉基督所要做的事,而這些事就是教會當行的事。這四件事是我們要在教會中實行的,因為這是神的心意,是神要在教會中做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