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晨更分享:詩80:8-19

2011/12/30 vendredi 詩80:8-19

這一段是用比喻,繼續描寫以色列人,如何被神揀選及栽培的光景,從葡萄樹開始,直至香柏樹(8,10)。然而,好景不常,後來神把這樹的籬笆拆毀,任憑一切過路的人摘取(12),於是以色列人就得不到神的保護,他們就遭到野獸的攻擊(13),這樹也如同被火焚燒、被刀砍伐一樣(16)。原因是神不再保護祂所栽的,丟棄了祂自己所堅固的枝子(15)。於是詩人這時再求神轉回(14),從天上垂看,眷顧這葡萄樹。先從神的憐憫開始,然後,以色列民就要求告神的名(18)。

這一首詩求告神的內容,有一點與其他的禱告不同之處,就是詩人求告神先轉回,而不是以色列民先轉回。這裡看到的,是詩人求神先施恩,把以前對以色列人的恩典,再次的恢復,然後,以色列民就可以不退後離開神;若神救活他們,他們就要求告神的名(18)。這個次序,是與我們以前的認知不同的,似乎是倒轉過來的。詩人在這裡所看重的,是神的恩典,是神的發動,而不是人的這一方面而已。因為若神離開了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滅亡了。神的保護及施恩,是最重要的因素,若神的恩典離開了,那以色列人就一無所靠的。因此,詩人所看重的,不只是以色列民的轉回,更是神的轉回。甚麼時候神若轉回,那以色列人就有救了。

一般而言,當我們犯罪後,我們都知道,是我們要悔改,是我們要來到神的面前,是我們要轉回,然後神才會施恩給我們的。這樣的觀念,是我們所認知的,這是我們的責任,這是對的。然而,詩人在這裡的呼求,與這次序相反,這是甚麼意思呢?詩人並不是否定我們應先到神的面前來,乃是告訴我們另一方面的事實。這事實就是,一切的憐憫,都是從神而來,若神願意給我們機會,我們才有機會再次來到神的面前,再次悔改,而再得到神的憐憫。若神不給我們機會,我們就算想悔改,也是沒有辦法的。這裡所強調的,乃是神的主權,神的恩典,以及神的憐憫,神的開始。詩人把這主權交給神,並不代表人沒有責任,乃是代表詩人知道,即使是人的悔改,也是神的主權。神可以使人悔改,也可以使人硬心的。其實這時,詩人已來到神的面前,就代表他已知道自己的罪,他也代表以色列民,來到神的面前悔改了。然而,他還是把主權交給神,他不誇自己的悔改,他不以自己的悔改為換取神施恩的功勞,這是對神更深一層的認識,是知道神掌握一切,天上地下的權柄,包括人的悔改,在某一程度上,其實都是神的主權、神的恩典,這是我們應加上去的另一個層面的認知。

然而,這樣的認知,並不會減低了我們的責任,因為神其實是樂意施恩的神,因著祂的恩典,我們才可以有把握,說我們若來到神的面前尋求祂,就必尋見。這不是說尋求祂,是我們的功勞,也不是因為這功勞,神就把恩典給我們。我們的尋求,其實也是在祂的恩典下,因著祂的恩典,然後我們的尋求,才可以得著祂。一切都是祂的恩典,而祂的主權的出來,就是以恩典為主,我們才可以祈求就得著,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我們開門的。我們必須要有這一方面的認知,才會存謙卑的心,來到神的面前,一切倚靠祂,順服祂,而可以得著祂。

這裡的形容,是從葡萄樹到香柏樹(8,10)。葡萄樹是軟弱的,它的枝子是軟的,是沒有能力的;而香柏樹是堅實的木材,可以建造堅固的房屋。這就說明神可以把軟弱的葡萄樹,栽培成堅固有用的香柏樹。也代表人的本質,本是軟弱的,如葡萄樹一樣而已。然而,若在神的保守及看顧下,軟弱的葡萄樹,可以變成堅固的香柏樹的。我們的本身,是軟弱的,但加上神的保護看顧,我們卻可以成為佳美的香柏樹,被神所大用。這關鍵是有否神的同在,若以色列人離開神,那這葡萄樹就是軟弱的,就被別人所蹂躪了。因此,人不能離開神,人一切的剛強,全都因神的緣故,而不是人自己的本領,我們必須有此認知,才懂得倚靠神,順服祂的。因此,詩人所求的,是神把已經縮去的手,再次伸出來;把拿去的保護,再次給回以色列,如此,以色列人才會有真的復興,才會再次得救(19)。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詩78:1-24

2011/12/25 dimanche 詩78:1-24

這一篇也是亞薩的詩,全詩一共72節,是很長的一篇詩篇。其內容是再次述說神的作為,尤其是神在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及在曠野中所施行的奇事。而詩中更哀歎以色列人的無知,多次失敗跌倒,似乎對神的作為及旨意,不能明白。詩中也說到神的揀選,祂揀選了大衛(70),也揀選了猶大支派(68),要藉著再一次的揀選,而使神的子民得以復興。

神在以色列人中,是有很多奇妙的作為,其中不斷在聖經中提到的,就是神把以色列人拯救出埃及,並且在曠野中施行奇事神跡的事。這是在以色列的歷史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這代表神的救贖,神的施恩,神大能的作為。這些偉大的作為,不只是要刻劃在歷史中,更應該是刻劃在以色列人的心中。然而很可惜的是,在以色列人身上,曾發生過如此大的神跡奇事,但他們似乎是健忘的;他們很快就忘記神,不把神的恩典存記在心。這許多發生在以色列人身上的事,是何等奇妙及轟動世人,然而以色列人竟然可以忘記,竟然不把之放在心上。這些偉大的神跡奇事,發生在以色列人身上,就好像沒有發生一樣。他們不斷的試探神(18),把神的恩典當作應該的事。神已經行了這麼多的神跡,已經帶領他們來到曠野了,但他們竟說,神在曠野豈能擺設筵席(19)。他們經歷過別人所沒有經歷過的神跡,但他們把神跡作為家常便飯,並不珍惜而寶貴之;也不會因著神以前行的神跡,而產生信心,相信神日後也會如此的行。因此,神跡發生在他們身上,除了使他們肉體得到飽足外,似乎對他們的心靈,一點都影響不到他們,這就是他們的問題了。

為何以色列人不斷經歷神跡,但仍不相信神呢?我們也會如此嗎?以色列人要神跡,也常有神跡,但他們每次發生神跡後,卻不把神帶入他們的心中。他們只把神跡,帶入他們的生活及肉體中,於是神跡出來了,他們不會感恩,也不會珍惜,而是認為理所當然。如此的一個態度,再多的神跡,也是沒有用的。耶穌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除了約拿的神跡外,再沒有神跡。耶穌的意思是,真正的神跡的用處,不是改變外面的環境,乃是改變裡面的心境。對神而言,大自然的神跡容易作,但改變人心的神跡,就不容易了。若我們的心態不改變,那麼大自然的神跡,對我們而言,是沒有幫助的。惟有我們的心被改變了,人心的改變,才是最大的神跡,也是耶穌所要的神跡。

因此,神行了很多的神跡,但似乎對以色列人幫助不大;因為他們不懂得神跡的意義,也不能讓神跡改變他們的心,這是亞薩這一篇詩的主要內容。詩人一開始時就說,他要開口說比喻,他要說出古時的謎語(2)。之後,他就說出了神許多奇妙的作為。這就讓我們看得到:原來神的作為,就是比喻;神的作為,就是謎語了。神的作為,為何是比喻及謎語呢?原來神的作為作出來了,人未必了解其意義,就好像耶穌說了比喻,人不一定了解其背後的意思一樣。因此,神的作為,在某一方面是明顯的,然而對人而言,因著人的有限,人不一定懂得神的作為的意義。於是神的作為在某一方面來說,對人是謎語及比喻,而不是全部解開的。然而,謎語及比喻,是可以解開的,是可以明白的;但卻需要我們用心去思想,需要我們去尋求答案。若神的作為,只如一個謎面給了我們,而我們永不想去解這謎底,那神的作為再多,我們也只是如以色列人一樣,在我們身上是產生不了功效的。因此,神所作的一切事,我們可以以古喻今,以神所作的事,而推測到神的性格,神的原則;而知道我們今天所遭遇的事,神也必會用這原則去作在我們身上。於是我們就可以從神古時的作為,推測到現今祂會如何作了。我們讀聖經就是讀神的作為,而這些作為,就如同比喻一樣,其原則是可以應用在我們身上的。神所作的事,好像是謎面,而我們就要找出神所作的事背後的謎底。當我們得到了謎底,也得到了這比喻的原則後,我們就懂得如何把之應用在我們目前的生活上了。

神在以色列人身上,作了這麼多的作為,但以色列人似乎不知道。今天,我們都說神沒有太多的作為在我們身上;然而,是真的沒有作為呢?還是我們的神在我們身上,也有很多的作為,只是我們不知道,也不去解這謎底,如以色列人一樣,就永不記得神作在我們身上的作為呢?求神幫助我們,能多思想神在我們身上的作為,使我們可以把這些作為所代表的比喻及謎面,找出它們的意義及答案,而可以實際應用在我們身上。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詩74:1-11

2011/12/20 mardi 詩74:1-11

這是一首詩人向神祈求的詩,背景是敵人來,把以色列人的地及聖殿佔據了(4,9),而且把聖所中的一切雕刻打壞了(6),又用火焚燒了聖所,又褻瀆、又拆毀(7)。這樣的佔據情形,似乎有一段時間了(1,10),但仍沒有看到神的插手,似乎神不管他們了(1,11),因此,詩人就向神呼求,求神顧念祂所立的約(20),不要忘記敵人的聲音(23),求神起來為自己伸訴(22)。從這詩的描寫中,似乎比較像是說到巴比倫攻陷猶大時的事實;若亞薩沒有在巴比倫的時候活,那也可以是他用這詩說出預言,或是其他某時候發生的類似的情形,而詩人用當時所發生的事,進一步預言到將來巴比倫入侵的事實。不論背景是那一幕,最重要的是說到以色列的地被佔了,聖所被毀了,而神好像仍不伸手救援,這是這詩的背景。

詩人提到的以色列是神所得來的會眾,也是神所贖,作神產業支派的(2)。也就是說,以色列民是神所揀選的,也是神所救贖所寶貴的。若是如此,按照一般的常理,神就不會不顧他們的;然而,現在神竟然容許敵人來,把以色列境佔領了,也把聖所毀壞焚燒了(6,7),以前神所居住的錫安山(2),也因敵人的佔領而變為荒涼了(3),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神為何容許敵人這樣作呢?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以色列人犯罪了,他們離棄了神,神才會容許這些患難臨到他們的。神可以不要他的聖所,神也可以不要他的聖民,只因為以色列人離棄神,神也就只得離棄他們。因此,這些事情的發生,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以色列民犯了罪,神就不得不把苦難臨到他們身上。

苦難臨到他們的原因,第一是懲罰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雖然有了聖殿,但聖殿本身不保證可以讓他們永遠成為神的選民的。惟有遵行神的話,謹守祂的命令典章,才是惟一保證他們可以永遠成為神的選民的原因。以色列民到了後來,以為他們有聖殿,有錫安山,就是神所居住的山,就必定會蒙神的眷顧,而成為他們的保障。他們所靠的,是聖殿及錫安山,而不是神的自己。然而他們錯了,神藉著敵人攻陷他們的國境,去告訴他們一件事,若他們不遵守神的話,聖所也可以放棄,聖殿也可以被毀的。而本詩的內容,就是說明這一點,或許會提醒當時的以色列民,讓他們知道他們的靠山不是聖殿本身,乃是神自己;而他們若要得到神自己,作為他們永遠的靠山,就必須靠遵行神的命令,而不是靠聖殿的外表而已。

神容許這些災難臨到以色列民,除了懲罰他們外,還要提醒他們,喚醒他們沉睡的心靈,讓他們經過災難後,更了解神的心意,更知道他們當行的是甚麼。神雖然不會丟棄祂自己的選民,但若選民不聽神的話,神還是會把不聽話的人滅掉的;而且經過了苦難後而得救的人,就像火中抽柴一樣,只剩得救的餘數了,這也是很可惜的。當人不要聽神的話時,神就只好用災難來提醒他們,只有依靠神,才是惟一的路。也就是說,神有兩樣給我們的寶貴,可以在我們身上作工的,一是神的話,二是苦難,前者是平順的工具,後者則是難過的工具。若我們平時就可以遵行神的話,我們的生命就不斷改變,就不必接受我們所不喜歡的苦難的。但若我們不聽神的話,神為了提醒我們,就只得把苦難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在苦難中醒悟過來,而重新得到神的賜福了。因此,苦難是神所用的器皿,是對人有幫助的。但有些苦難是我們犯罪後才得的,這本是可以免的,但我們因為犯罪而得到了;那這苦難除了可以達到提醒我們的目的外,還加上了對我們的懲罰的目的。盼望我們能永遠行在神的路中,就可以免去這種犯罪而得的苦難了。

詩人多次提到「永遠」(1,10),以及「要到幾時呢?」(9,10)等類的詞句,這一方面說明苦難對人們而言,是很難受的,我們只要受一會兒的苦難,就都覺得是永遠的了。另一方面,也代表人的永遠,與神的永遠,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我們的永遠,其實不是真的永遠,是我們在有限的時間中錯誤的感覺而已。神的永遠才是真的是永遠,我們在苦難中,總會覺得是出不來的,也會覺得是永遠如此的。這是人的感覺,不是真的永遠。神不會不顧我們,神也不會向我們永遠懷怨的,但有一個條件,就是我們必須要悔改,重新來到神的面前,這才可以重新得到神的憐憫。因此,永遠與否,其實與我們有關,若我們肯來到神的面前,我們就把我們的「永遠」結束了,神就不會拖延而不伸手的(參11)。因此,是否永遠,有時是握在我們手中的,尤其是我們因罪而得來的苦難,這更是視我們是否悔改,而重新來到神的面前了。

詩人這詩中,充滿了提醒神的話,其實更應是提醒我們,神若不顧我們,就必定有祂的原因的。這是因為我們的罪,我們的轉面,神才會轉面不顧我們的。因此,要神回轉的一個主要原因,乃是我們的回轉,若我們回轉了,神就必定重新施行祂的慈愛,重新憐憫我們的。這是我們在祈求神憐憫我們時,所應認知的一件事。很多時候我們禱告時,一直在等神的作工、神的施恩;其實在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知道,神也在等著我們呢!祂也很想施恩,祂也在等我們悔改,等到我們悔改後,祂才可以再施恩給我們呢!因此,當我們說,神為何永遠丟棄我們時;當我們等著神把永遠除去時,其實神也等著我們回轉向祂,祂才可以施恩呢!因此,若要把這永遠拿去,有時是我們先要作的動作,而不是神先要作的動作呢!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詩72

2011/12/17 samedi 詩72

這一篇是大衛的祈禱,是對掌權者的期許,而全篇中充滿了公義的統治,也充滿了對神的讚美,因著公義,而得到神的恩典。公義是神的性格,神是有絕對的權柄的神,而在祂絕對的權柄中,含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也是一個使命,就是藉著祂的權柄,要把公義公正彰顯,使眾人都可以得到祂的恩典,也使眾人都認識到公義的重要性,原來公義對人們是一種極大的福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的。

當我們談到公義時,我們一般都覺得公義是可怕的,因為公義似乎會與懲罰連在一起,因此,我們就自然很易產生不喜歡公義的想法。然而懲罰不是公義的真正目的,施恩典、給慈愛,才是公義的真正目的。公義是對眾人的愛,而懲罰是為了達成公義的手段而已,懲罰的本身不是目的。公義的真正目的,乃是要把恩典賜給眾人,就如在這篇詩篇中所看到的。當一個國家的君王,能秉公行義時,他的國家自然會興旺,人民自然會得福,連大山小山都要因公義而使民得享平安(3)。也就是說,當人們能得到秉公行義的君王治理時,神是會與他們同在,把一切的福氣,都賜給這民。因此,公義的目的,不是懲罰,乃是施恩;就如愛一樣,公義是為萬民的好處,使人得福,也使全體的人民,都能接受神的愛。而一個施行公義的君王,更可以得到神的同在;而有神的同在,就是最大的恩典,是一個國家最大的祝福。

公義與神是連在一起的,公義的根基其實不是懲罰,乃是慈愛及恩典。公義是神對大眾的愛的一種表現,是神慈愛的性格的另一種表現方式。而公義的存在,背後必須是有一個有權柄的君王,有權柄的人,才能把公義彰顯出來,一般的人民百姓,是沒有辦法彰顯公義的。因此,公義的施行,就一定落在君王、審判官或領袖的手中了。作為一個君王,他是不能忽略這個交給他的責任,他一定要用權柄而把公義彰顯,施行公正公平,這是作為君王的重要責任。因此,神賜給君王權柄,賜下權柄的目的,就是要君王用這權柄,去廣施慈愛,就是把公義公正施行出來,那就是真正對人民的愛了。

君王擁有國家最大的權柄,但神賜下這權柄給君王,不是要他用這權柄去濫行不義,或是用這權柄去濫財,去為自己著想,這是不對的。神賜給君王的權柄,乃是要他用以幫助人,保護人,使人得益,這才是權柄賜下的目的。這是作為領袖的人,所應注意的。所有的權柄都是來自神,而神給我們權柄的目的,乃是要人施行公義,保護人民,使人得福。若人民得福,則君王也必得福,就如這一篇詩篇一樣,所看得到的福氣,是全體人民的,而當全體人民得福時,其他的國王,也都要進貢及獻禮物(10),君王也要繼續掌權,從這海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8)。同時,人認識了公義,也就認識了神,使諸王都要叩拜萬君之王,因為公義是神的特徵,是世人所需要的。

這首詩是說到王的公義,但其實也把神的公義顯出來,有時在經節中,我們分不出到底是王還是神(如6,8,11…)。這就說明了一點,當一個人把真正的公義顯出時,他的作為就等於是神的作為,神也就與他同在,神的賜福也臨到他。他所作的,就都可以代表神,也等於替神執掌政權,就必得到神的賜福了。若一個君王能把公義彰顯,他也就能把神彰顯了,因為只有神有真正的公義,在人間是沒有公義的,公義是神給的(1),是神的恩賜。若我們把公義影顯,那神也就在我們身上被彰顯了。世上的人,是沒有公義的,人們只會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只會為自己努力,而不顧他人的利益的。因此,公義的施行,是出於神,只有神有公義的性情,我們應追求公義,應把公義行出來,如此必蒙神的賜福,也必得到祂的同在。

結論:作王是神給的恩典,但一個作王的人,有一個責任,就是要把神公義的性格彰顯出來,使人民得福,使萬民都認識神,使神得榮耀。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申32:1-26

2011/12/12 lundi 申32:1-26

這一章是描述神的救恩史,以及以色列人從得到神的揀選、茁壯、背叛、懲罰以及再得恩典的故事。這雖然是以色列人的故事,但也說明我們世人的光景,神的救恩的偉大,神的忍耐,人的悖逆等。人的性格是乖僻的,因而他們的行事,也是邪僻的(5)。人本是神所創造的(6),因此就是神的子民,神的兒女,可惜的是人背叛了神,有邪僻的弊病,就不是祂的兒女了(5)。而神在這邪僻的兒女中,先揀選了一個民族,專心培養他們,陪伴他們、賜恩給他們,目的是希望他們能夠與世人不一樣,可以認識神、敬畏神。如此一方面可以繼續得到神的恩,也可以在萬邦中成為敬畏神而得福的見證;藉此以告知世人,蒙福的惟一途徑,就是相信神,敬拜獨一的真神。

然而以色列人雖然得到了神諸般的恩典,也有很多的機會認識神,但他們最後還是與外邦人並無差別,他們還是離開了神,去事奉別的神(15-16),這是令神非常傷心失望的。而神的公義的火,就不能不發出來(22),把他們懲罰了。但由於神費盡心血所栽培的子民,是有神的約在他們身上的,神不能違背祂的約。因此,神雖然懲罰了他們,還是為他們留下了餘種,神給他們禍患,目的除了懲罰他們外,還希望他們可以從禍患中得到教訓,不再敬拜外邦的神,而只敬拜獨一的真神。神在祂的懲罰中,仍留下了末後的恩典,使救恩仍可以從他們出來,也使萬民仍有機會得到神的救恩。

從以色列人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神的用心,以及人的敗壞。人是很易偏離神的,因為人在墮落後,人的天性是邪僻的;人因犯罪,就使這世代成為乖僻彎曲的世代(5)。雖然加上了神的用心,神的特別照顧,神多次多方苦心婆心的勸告,但人還是很易出軌的,這就是人的光景。神是否知道人會出軌呢?神當然會知道,然而祂在祂的預知中,知道了人以後的光景,祂還是要照樣費盡心思的在人身上作工,因為祂仍是盼望人可以悔改,可以知道神的心意,可以回轉過來,就得到救恩。神因為祂的約,不能不把救恩給世人,但世人又不認識神,常常惹祂生氣,可見神在人的身上工作,真是又大又難的事。我們應該感謝神,神沒有因為我們的叛逆,就把我們全然滅絕了,若是這樣,我們就沒有救恩了;神還是用百般的忍耐,在明知不可為的情形下,還是要把這救恩給我們。我們本是全然不配得神的救恩的,然而神還是用百般的慈愛、百般的忍耐,不厭其煩地在我們身上作工;我們雖屢次叛逆祂,祂還是繼續祂的工作;我們多次傷透了祂的心,祂雖然用公義把我們懲罰了,但還是用祂的慈愛,再給我們機會,這就是我們的神,我們思想這些,就更應向祂存謙卑感恩的心,服在祂的面前,遵行祂的旨意,使祂可以得到安慰。

神對這些多次叛逆的子民,雖然是百般的忍耐,但若只是忍耐而達不到效果,這忍耐也是白費的了。因著人的個性是叛逆的,那若最後人還是不聽,那神的忍耐雖然給了我們,但人還是不接受,那神豈不是仍是白作工了嗎?神在我們這些不聽話的兒女身上,雖然似乎也很無奈,但神還是有一張王牌的,就是祂的兒子耶穌。祂最後要打出祂的底牌,就是基督的救贖,因著基督的救贖,神的生命就賜下來了。因著我們有了基督的生命,人的性格才可以改過來,不再是叛逆的,而是順服的了。人非有了基督的生命,人就不能接受神的恩典,因此,神把基督賜下來,不只是消極的除罪,而且是積極的把我們的生命更新了,有了這更新的生命,我們才可以有本錢去接受神的救恩。只是我們應該知道,神要把祂的兒子給我們,對我們而言是極大的恩典,但神願意犧牲祂的愛子、祂的獨生子,其實是很大的犧牲的,這是祂的捨己之愛,我們才可以得到的。我們一點都不配,得到至高神的兒子,作為我們得救的關鍵;然而,神就把這個我們不配的禮物,慷慨的給了我們。很多時候,我們還不知道自己的不配,我們還不知道神把基督給我們,背後有多大的恩典,神願意割愛而把祂最寶貝的兒子給我們,這們真的不明白這背後的愛,是有多大的。

看到了以色列人的叛逆,反省我們自己的光景,以及神的百般忍耐,我們應該更多深入的了解神的愛,並向祂獻上最大的感恩,這才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不應再叛逆祂了,祂把祂最寶貴的兒子,都給了我們,為的就是要挽救我們這些不成器的人類,這些孺子不可教的罪人。這真是天下最大的愛,讓我們從今以後更多的存感恩的心,調整我們向神的心,遵守祂的話,成為一個討祂喜悅的兒女。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晨更分享:申卅11-20

2011/12/9 vendredi 申卅11-20

神一切都預備好了,祂把祂的話語,給了以色列人,也把道路指明出來,不必人去天上取下來(12),也不必從海外取了來(13),神把祂的話放在我們面前,只要人遵行,那就可以得福及得生命了(15),因為神是我們的生命(20),離了神,就沒有生命,我們是靠神的話而活的。而摩西認為,遵守神的話,不是難的事(11),因為只要肯遵行,只要有一個願意的心,就可以了,神已經預備了一切,就差我們的肯與否而已。神不能替我們決定肯或是不肯,但祂已把一切祂能作的,都為我們預備了,只等我們踏上這一步而已。

那到底遵守神的道,是難或是易呢?摩西說: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誡命,不是你難行的,也不是離你遠的(11)。從這句話來看,我們必須相信,神的話不是難遵行的。然而,為何以色列人這麼難遵守神的話呢?以色列人在這個摩西認為是易行的誡命上,屢屢出錯,那就似乎是難行的吧?其實誡命本身不是難行的,但人有一個難處,就是人的不肯,人的自由意志本身,才是我們的難處。誡命及神的話,不是我們的難處,但我們的自由意志,我們的己,是不願意行神的道,而一直想行自己的路的。這才是我們真正的難處。一個人若真的願意選擇神的道而行,若他一直堅持要行神的路,那神的恩典就會出來,就成為他的幫助,很多看似難的事,就都會迎刃而解的。例如但以理立志不以王的膳為膳,這似乎是難以登天的事,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他是完全沒有本錢如此做的。但當他堅持要守神的道時,神馬上恩待他,使他在太監長面前蒙恩(但1:9);然後,他就很容易的行出神的誡命,在外邦人中成為美好的見證了。因此,甚麼是難呢?難是我們不願意,難是我們不想行,因為覺得難也。甚麼是易呢?易是我們願意行,也相信神的恩典,知道神可以把最難的、或是看似不可能的事,變為容易的事。惟有神可以把難的變易的,神可以幫助我們,把不能的變成能的;而關鍵就是我們的願意,我們的肯,以及我們的相信了。

當時的環境,在列國中有各式各樣的神,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以色列人很難不想去模仿別人的。因此,神就把獨一神的觀念,啟示給以色列人,這是對他們的恩典,使他們懂得誰是真神,誰是真正賜福給他們的神;而不必作錯誤的選擇。因為拜錯了神,其實是很可怕的;就如生病看錯了醫生一樣,不只病得不到痊癒,而且還會使病情加深,甚至會喪命的。而拜錯了神,不只我們得不到福,而且還使我們屬靈的生命損失掉,這比看錯了醫生所損失的肉體生命,還嚴重得多呢。因此,神所給以色列人的,其實就是最寶貴的啟示,他們可以認識真神,又得到可以使人活的神的話,只要他們願意遵行,那福氣就更會不斷而來,這不是容易的事嗎?然而人的己確是沒有那麼容易折服的,人的己總是想法去作自己喜歡作的事,人的己會選擇及模仿別人的,也會受周遭環境所影響的,這就造成我們的難處了。明乎此理,我們更應該謹慎小心,要有如但以理一樣的心志,立定心志、恆久靠主。若我們肯如此,我們走這道路就必愈走愈輕鬆,愈走就愈容易了。

(14)這一節聖經中,說到口、心及行三個字。口是外表的表現,心是裡面的生命,而行是行動的實踐。口是最初的步驟,當我們得到神的話後,我們就有了知識,有了理解,也可以把神的話唸出來,這是口。而之後,我們就要把之放在心裡,這是把之成為我們裡面的生命,把之寶貴成我們裡面的珍寶。而當神的話成為我們的生命後,我們就用行為把之表現出來。因此,我們遵行神的誡命,還不只是外表的遵行,而是從裡面的生命行出來的。這就與法利賽人不一樣了,法利賽人只是有外表的表現,但卻缺少真正的生命,因此,其實他們只是停留在口的階段而已,沒有進到心中,那他們遵行,就不是神所要的行了。我們必須要從口到心,然後從心到行,如此才是遵行神的誡命的步驟。

(15-20)摩西把一個重要的真理說出,就是神是我們的生命。人的生命,不可能離開神的話,也不可能離開神。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話。這是一個重要的觀念,今天我們屬靈生命的活著,是因為有神的話,而不是其他。除了神的話外,沒有其他的東西及食物,可以供養我們屬靈的生命。這是我們要清楚認知的,因為這是絕對的。而屬世的生命的是否長久、是否得福,也都與屬靈的生命有直接的關係;若屬靈的生命豐富,則屬世的生命也必豐富。一切福氣,是從聽從神的話而來,除此再沒有其他的路了。

人的生命要豐富,就要選擇神、以及選擇神的話了。而選擇神的意義,就是指我們要愛神(16)。愛神就是要把神擺第一,要與祂相交,要了解祂的心意,如此我們才可以遵行神的話。若一個人不愛神,他是不可能遵行神的話的。因此,要遵行神的話的必要條件,就是要愛神;我們不可能不愛神,而可以遵守神的話的。因此,摩西將生與福、死與禍陳明在以色列人面前時,所吩咐他們的,第一是愛神,而第二是遵行祂的道(16),二者是不可缺一的。

(20)耶和華是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動作、存留,都在乎神,神及神的話,是我們的生命的來源、生命的維繫,以及生命的成長。沒有神的話,人的生命就是死的了。因此,我們的生命有多少,就看我們有神多少,就看我們遵行神的話有多少了。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申28:36-52

2011/12/4 dimanche 申28:36-52

這一段所說懲罰的話,是非常可怕及嚴厲的。當以色列人得到神諸般恩典時,若他們忽略了這些恩典,而忘恩負義,不敬拜給他們恩典的神,不遵行使他們得福的神的誡命,那他們的光景,就必受咒詛、就與神所賜的福完全背道而馳的。若他們不要敬拜真神,神就領他們到不認識的國去,在那裡他們只能事奉木頭石頭的神(36)。而事奉假神就是一種懲罰,因為當一個人沒有神同在時,那是最大的痛苦。離開了神的人,一切所作的,都不順利,那是勞苦而沒有功效的(38-42);與有神的同在的福相比,是完全相反的。

神揀選以色列人,是明定要給他們福氣的。神把各種得福的條件,以及各種可以得的福氣,都說明清楚了;然而,他們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遵守神的誡命,聽從神的話,前面的福氣,就等著他們去拿了。反之,他們不遵守神的誡命,違背了神的律法,去事奉敬拜別的神,那他們的結局,就是得咒詛。只有兩個選擇、只有兩個山,一個是祝福的基利心山,一個是咒詛的以巴路山(27:12-13);沒有中間及其他的山了。而得祝福或是得咒詛,就看人是否遵守神的誡命了。這是很容易的選擇題,神把這兩個公式,都給了他們了;神也特別把神的話語,在西乃山上顯現,親自用神跡異能的方法給了他們。這表示神的話語的重要性,使他們不致忘了這偉大莊嚴的一刻。

神是很想把福氣給以色列人,然而有一個條件,就是他們願意遵守神的誡命,聽從神的話,遵照神的吩咐而行。這一方面,是需要他們自己作的,神不能替他們來作。因此,神是多次多方的提醒他們,使他們謹記神的原則,也使他們可以立志遵從神的話。但以色列人還是失敗了,他們本來可以作萬國之首的(13-14),但卻反而作了別人的尾(44);他們本來是可以借給別人,而不必向別人借貸的(12),但因著不遵守神的話,反而是別人借給他們,而他們卻不能借給別人(44)。一個本來屬神的國,卻因著輕看神的恩典,不守神的誡命,而反而成為居於不屬神的國之下;神最後只得用不屬祂的子民,來教訓他們了。這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有神的恩典卻不珍惜,輕漫神的話,不把神作神的結果了。要神就是要福氣;不要神就是要咒詛,這在申命記中是很清楚的。今天也是一樣,神的原則是不變的:若我們要神,就是要福氣;若我們不要神,就是要咒詛。若我們留心神的話,按著神的話而行,就是智慧的開端,就是福氣的來源了。

這一段中一共有五個「直到」[45,48,51(兩次),52],前面的四個「直到」,都是直到以色列人滅亡、滅絕的;但最後一個「直到」,是直到以色列人所倚靠高大堅固的城牆,都被攻塌為止。四次是說到滅亡及滅絕,而一次則說到亡國及被擄;前面四次是犯罪所得的公義的懲罰,後面一次是神的憐憫,要給以色列人存留餘種,以使他們有悔改的機會。這是神的恩典,是神特別為以色列人,留下得救的餘數,使他們可以再得到神剩餘的恩典。但也由於前四次的滅絕,他們其實是很痛苦可憐的;因為犯罪的結果,就是懲罰,若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為他們留下餘數,他們早就如所多瑪、俄摩拉一樣的完全被滅絕了。因此,神還是記念祂的約,神在公義中還隱藏了慈愛,在五個直到中,還存有一個直到,是給他們恩典的,也就是說,神留給以色列人一條後路,讓救恩可以出來,讓以色列人仍可以有機會悔改而得救。今天神對我們也是如此,祂不只是用公義對付罪惡,更是用剩餘的憐憫,為人類預備了救恩,使我們可以因基督的救贖而得救,這就是神的工作,也是神對整個人類的恩典,我們若還是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

(47)這裡說到富有,甚麼是富有呢?富有至少有兩種,一種是屬靈的富有,一種是屬世的富有。這一節中說的富有,可能代表以色列人屬世的富有。當以色列人有了神後,也遵守神的話,於是神就給他們福氣,他們就富有了。然而,當他們有了這富有後,卻忘了屬世的富有,是從屬靈的富有而來的;若他們要保持這富有,就必需在敬畏神的事上繼續努力(就是保持屬靈的富有)。然而,他們卻反而因為屬世的富有,而忽略了繼續追求屬靈的富有;於是他們屬世的富有,很快就失去了,他們就進入飢餓、乾渴、赤露、缺乏之中了(48)。因此,若我們不懂得富有是甚麼,可能屬世的富有,反而成為我們得到真正富有的障礙呢!真正的富有,是追求屬靈的富有,如此,我們就不只有屬靈的富足,而且更有屬世的富足了。

(52)神給他們恩典,給他們高大堅固的城牆,但他們不懂得倚靠神,反而只倚靠神所賜的城牆。因為人不懂得要神,而常只懂得要神所賜的福。然而,若我們要神所賜的福時,我們就必需要神自己;如此才可以真得到神的福的。以色列人常是只要神的福,而不要神;他們也妄想只要神的話,而不要神的自己(參出20:18-19),如此就一定是失敗的。就好像前面所說的,他們只要屬世的富有,而忽略屬靈的富有,於是他們最後就變為貧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