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出卅二15-35

 20210523                                        dimanche                                 出卅二15-35

人確是軟弱的,常常會給神添麻煩。人的罪性很容易出來罪行,他們的問題就是不要耶和華,但卻要耶和華的福,並且不知道該如何敬拜耶和華。他們因為沒有人帶領他們,他們想到的,就是死亡,就是失去福氣。於是就會想到要找一個帶領他們的神,於是神像就這樣出來。原來人的看見,不是用屬靈的眼的,他們由於看不到摩西,他們就因而緊張,覺得他們沒命了,於是就要找一位神來拜。偶像是自找的神,是由於看不到真神,就只能找一個假神來拜。

這就證明人還是需要神的,但人所需要的神、所盼望的神,是看得見的神。人為何看不見神呢?因為人的眼只能看屬世的事、只能看那看得見的事物;至於看不見的神,人是不容易相信的。以色列人的問題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因為不會看看不見的神,於是他們就造一個看得見的神。然而,當他們把看不見的神,用人的方法去看見後,那就不是真的神,只是偶像而已。今天我們看得見神嗎?我們可以從一些事情的本身,去看到事情的背後嗎?我們可以把看不見的神看見嗎?以色列人的方法,要看見他們的神,就必須要造一個偶像;但那不是真的神,乃是假的神。若要看得見神,不是用人的方法,不是用我肉眼能捉住的方法,乃是要學習用屬靈的眼去看神才可以。

原來我們的眼是沒有受過訓練的,一般只是懂得用屬世的眼去看事、去判斷事,於是我們的看見是不完全的,常常只是屬世的一面。然而,我們要學習用屬靈的眼,去看見屬靈的事;那不是用我們的方法,把一個像造出來,而是要操練我們屬靈的眼去看事。原來我們的眼所看的,是屬世的事物,但用屬世的眼,是看不見屬神的事的。我們要用屬靈的眼,把屬世的事,變成屬靈的事。

例如約書亞記第九章中的基遍人,他們本是迦南地南部的人,而這時南部的五王,看見了約書亞把耶利哥及艾城的人打敗後,他們就恐慌,要攻打約書亞。因為他們看到的,乃是屬世的事,看到約書亞打勝,於是他們就要聯合起來,不讓約書亞把他們打敗。這是屬世的看見,是一般的看見。然而,這裡有一批基遍人,他們看的比五王多,除了看到近處的事外,他們還看到遠處的事,就是神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大能。他們看到的是神的手幫助以色列人,領他們出了埃及,而且要將迦南地賜給他們。他們看到的是神的大能、神的公義。然而還不只這些,他們還看到甚麼呢?乃是看到神的憐憫!他們是怎樣看的呢?耶和華一直帶領以色列人,他們如何看得到神的憐憫呢?這就是屬靈的眼睛,是神的啟示,他們才可以看得見這些的。因著看見了神的憐憫,以及神的大能,他們才要做一個決定,就是要想法得到神的憐憫。後來他們果然得到了,因為他們看見了神的憐憫,這才是看見的重點。

以色列人的眼不會看,他們在出埃及記廿章18-21節時,是不想見神的面,只想由摩西代替神說話的。於是他們就把摩西取代了神,他們要看見的是實體的神,不是看不見的神。原來人喜歡把神實體化,因為這習慣於人的眼睛,人的看見。若我們不操練我們的眼睛,只習慣於肉眼的看見,那我們是很容易造出偶像來拜的。原來在教會中,我們常常是做出我們的眼睛看得見的偶像來拜的。我們不習慣屬靈的事,不習慣屬靈的看見,不習慣聽聖靈的聲音;於是我們就製造一個環境,要我們的肉眼看見的,要我們能掌握的,我們才會敬拜神的。

他們造偶像的原因,是因為若沒有偶像,就不會敬拜;必須要有一個實體的東西,然後才可以敬拜神的。今天我們是否這樣呢?是否也是需要造一個實體的偶像,然後才會敬拜神呢?在教會中,我們用很多實體的東西,取代看不見的聖靈,我們把投票選舉,作為選出同工的方法;我們把民主作為決定事情的方法,這豈不是我們的偶像嗎?因為我們要看得見的東西,才懂得敬拜神;我們不習慣看不見的屬靈事物;我們不會用屬靈的方法,去做屬靈的事。我們是在做屬靈的事,但卻是用屬世的方法,這就是以色列人的問題。如此就會大大得罪神,於是他們就遭到神的懲罰。若不是摩西求情,他們就會全被滅絕的。

對罪神是要懲罰的,但在這之先,摩西還是要先作揀選,揀選一批願意從罪中出來的人,那就是利未人的分別為聖(26)。神先讓一批人從罪中分別出來,然後才作懲罰的工作。這是神的公義面,是必須要作的。而另一方面,摩西來到神的面前求情,這是代表神的慈愛面,也是神的憐憫,讓他們還可以繼續前進迦南。只是這時帶領他們的,就不是神自己,乃是神的使者(34)。他們已經得不到神的最佳福氣,這是人犯罪後的結果,是失去神的同在。神的同在才是最好的福氣,但因為罪的緣故,人就失去神的同在。

摩西一方面以公義的方法懲罰他們,另一方面他又來到神的面前為他們求情。懲罰的原因,是滿足神的公義,而代求的原因,是激發神的慈愛;這就是平衡的愛。我們對罪是要處理的,但對犯罪的人,是應該以愛待之,讓他們可以再有路悔改的。這就是摩西的做法,是合乎神的心意的。我們在教會中處理罪時,也應學習這樣的方法,一方面有公義,另一方面有慈愛,這就是摩西的手段,也是神的原則。

摩西把神寫的法版摔破了(19),這是對的嗎?神容許他嗎?這個摔破的法版,是代表人不能守神的約,是代表律法對人是沒有用的,因為人不能守約。神沒有對摩西生氣,只是叫他再造兩塊石版,神還是要寫字在其上(卅四1-4)。那第二次的法版,就沒有再摔破了;這代表第二次是聖靈的律,是寫在人的心版上的,那就不會被摔破,那是聖靈幫我們完成神律法的要求。若法版還未到人面前,還未被人看到前就摔破了,那代表甚麼呢?就代表人是不能守律法的,這是明顯的。神沒有責備摩西,這代表神容忍人不能守律法的實情,但第二次是神再賜下法版,就是寫在人心版上的律法,加上聖靈的幫助,人就可以完成律法的要求。

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出廿七1-21;卅八1-20

 20210516                                dimanche                         出廿七1-21&卅八1-20

這裡說到做祭壇的方法,以及祭壇附加的盆子、鏟、盤、肉叉和火鼎等;還有做會幕的院子,主要做帷幔及其柱子、銅座、鉤子和桁子(即杆子)。而卅八章8節中,則加上做洗濯盆。而院子的特徵,是有銀也有銅;祭壇是皂莢木加上銅,這是這些器具的材料。帷幔是在板之外面,是把板遮蓋住的;它也有柱子及插座及鉤子,把之支撐起來。洗濯盆是為了清潔,也可以照到自己,作鏡子用的。這些器具,都是有其功用的。

祭壇是為了獻祭給神,獻上的祭,主要有贖罪祭、燔祭、素祭及平安祭等,這是與神相交所為用的。一個人要到神的面前,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我們的罪的問題,那是贖罪祭及燔祭所代表的,是要成為一個無罪的人,然後才可以與神親近。燔祭除了代表贖罪外(利一4),還加上一點,就是獻上自己,成為活祭,把自己的全人獻上,讓神可以使用我們。而平安祭是還願、是感恩祭,也是與神親近的喻表。素祭是立志過一個合神心意的生活,過一個簡樸的生活,能夠為神所用的生活,這是全人的獻上。而這些祭中,除了除罪外,更是加上除己;就是再不是為己而活,乃是為神而活。當我們來到神的面前時,不是為己而活,乃是為神而活。而為神活的一個重要指標,除了是無罪外,更是要無己。我們不能為自己保留任何一分,而是把自己全獻上給神用;也不能有自己的意思,是要聽神的旨意而活。

獻祭之後,就是洗濯盆,就是如耶穌與門徒的洗腳一樣。甚麼是洗濯呢?就是把我們的塵洗淨,就是脫離世界的風俗、文化,不要沾染世俗的東西。當我們得救後,我們就是屬神的人,我們的罪就得以解脫。然而還有一個問題,因為我們是活在世界的,故此我們的身體是會沾染世上的風俗習慣的;我們是不能把這些風俗習慣帶到神的面前,是要把我們的思想改變,心意更新而變化,才可以事奉神的。因此,洗濯盆是要脫離世界的習俗,完全以神的話潔淨我們,然後才可以以聖潔公義事奉神。

也就是說,未到聖所及至聖所之前,我們先要把我們的罪除去,也要把我們的己除去,這是第一步。之後,我們要檢討自己,是否帶有世界的風俗,世俗的思想來到神的面前呢?當我們被神救贖後,我們就是潔淨的,但還要做一步工夫,就是洗腳的工夫(參約十三1-11)。因為我們的腳是與世界的塵土接觸的,因此,要把這些塵土除去,然後才可以真正得到潔淨。今天我們事奉神的人,是帶著甚麼來事奉呢?或許我們的心已經是屬神的,已經是被神救贖的。然而,還要把世界的這一套除去,完全用聖經的真理來事奉神,這才是更重要的。當我們在世界上活的時候,都會用世界的邏輯、世界的方法去活的。然而,事奉神不是用世界的方法,乃是要用聖經的方法,就是神的啟示。

神的啟示有兩個來源,一是聖經的原則、聖經的話語,二是聖靈的啟示。聖經的話語,是一般的原則,是原則性的規範;而聖靈的啟示,是即時的話語,是針對現在的情形而說的指示。事奉神不只是要有心,而且還要加上對的方法,走的路是神的路,而不是人的路;也不是世界的方法,乃是聖經的方法。神的路與人的路是完全不同的,我們要學習的,是經歷神的神跡,就是神的作為。在生活上我們應是常常經歷神的神跡的,在事奉上也應是如此。我們若與神的關係是好的,就可以常常經歷神跡,這是事奉的人應有的正常現象。

洗濯盆除了洗濯及清潔外,還有一個功用,就是成為鏡子(卅八8)。鏡子是甚麼用呢?就是看到自己的樣子,了解自己的本相,知道自己的真實光景;因此,洗濯盆又可以作為檢討自己的一個器具。今天甚麼是我們檢討的器具呢?聖經是我們的鏡子,從聖經的啟示中,我們了解自己的真相,知道自己的問題,然後可以改正之。因此,我們讀經一定要讀出我們的問題,一定要看到自己的本相,這是讀經的其中一個目的。要能看得到自己的本相,那就需要聖靈的幫助,讓我們可以從聖經中,找出自己的問題。因為聖經是與聖靈連在一起的,要明白聖經的真義,一定需要聖靈的解釋,而不是自己做學問就可以的。

除了聖經及聖靈的幫助外,還有一樣是可以成為我們的鏡子的,那是甚麼呢?就是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刺時,就應想到自己的梁木;一個人若在看到了別人眼中的刺,就能夠看到我自己眼中的梁木的話,那別人就會成為他的鏡子,成為他的錯鏡。然而我們一般是不會從別人的問題中,看到自己的問題的,只會看見別人的問題而已;我們應學習從別人的問題,可以看見自己的問題這方面的功課,就可以多多了解自己的真正問題。若一個人是謙卑的,不是自以為是的人,他就可以從別人的錯中,看到自己的問題;若一個人是驕傲的,那他看到別人的問題時,就以為自己不會有這些問題,就不會有好的檢討。每個人都是罪人,別人犯的錯,自己也會犯的;能夠從別人的錯中,預防自己也陷入其中,是智者的行為。我們可以讓別人成為我們的借鏡,這是要學習的功課。

至於外圍的帷幕,有銅、有銀,銅是代表審判,銀是代表救贖。我們來到神的面前,要了解神的公義(審判)、慈愛(救贖),對神先有全面的認識,然後才進到院子內,這是第一步的條件,是我們對神的認識。若對神沒有完全的認識,我們就來到神的面前,就容易出問題的。這就如那得到一千銀子的人,對神的認識只是嚴厲,卻不知道神的慈愛及能力,於是就只能把銀子埋在地上,辜負了神給的恩典。因此,來到神的面前,要先知道神的救贖,也明白神的公義,如此才可以正確地來到祂面前親近祂。

2021年5月9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出廿三20-33

 

20210509                                                        dimanche                                                         出廿三20-33

這一段是神的應許,說到神準備要作的工作,以及以色列人該盡的責任。也就是說,神要帶領他們的路,大原則是神的手作工,但他們要行在神的路中,這是有條件的應許,不是無條件的;這番說話,是原則性的說話,不是條文式的說話。這個約是要他們遵守的,遵守神的話,就有諸般的恩典;若不遵守神的話,就必成為他們的網羅(33),即不能得福,反而得禍之意。

亞伯拉罕的約是沒有條件的,是神定意要把恩典給世人;這個約是代表神的救贖,是必然要做的。亞伯拉罕之約是在西乃山之約之先,因為有這約,因此神就必須救贖世人。然而在這約之後立的約,就是西乃山之約,這約是在救贖之後立的約;一方面是在亞伯拉罕之後,另一方面,也是出埃及之後,代表救贖之後人要遵守的。因此,西乃山之約,是代表有條件的賜福,是人要行在神的路中,要讓神成為帶領者,然後就會得福。這可以代表得救之後,人應盡的責任。若亞伯拉罕之約,是代表因信稱義之約,那西乃山之約,對新約的人來說,就代表因信成義之約;是要用新生命來完成的。

得救是白白的恩典,是神一定要給人的,當然人也要領受,但這是沒有條件的。但得救之後呢?那就要走在神的路中,由神來帶領我們的路,然後才可以得福。除了聽神的話,走在神的路中外,這是積極的路;還要加上「不能和迦南的神立約,不可讓他們住在你的境內,恐怕他們使你得罪我(32-33)」。這就是消極的作法,是不能與世界相交,是要避開世界的引誘。當我們願意這樣做時,那神就作我們仇敵的仇敵,作我們敵人的敵人(22)。而在這個新生活中,神差祂的使者在路中保護我們,帶領我們(20),這是神的應許。這就是一條全新的路,不是埃及的路,也不是外邦人的路,乃是神帶領走的路。

故此,今天的這段經文,是神給的新生活的原則,不是條文式的規矩,乃是原則性的規範;代表當一個人得到神的拯救後,所應過的新生活準則。這一段話雖然是對以色列人說的,似乎只與當時的以色列人有關;然而,這番話也是說給每一個有新生命的基督徒聽的。也就是說,這代表得到新生命、得到神拯救之後的人所該走的路。

西乃山之約原來有條例式的約定,也有這一段的原則性的說話及約定;條例式的說話,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有關,而原則性的說話,也就與我們有關。因此,這一段中的原則,就是得福的原因,就是新生活的原則,就是基督徒應走的路。這一段說話,有甚麼要點呢?

第一是神在我們前面帶路,新生活的路,不是我們自己走的,因為這路以色列人從未走過;故此就一定需要神的帶領。原來今天我們的生活,應該是由神來帶領的,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若不是神的帶領,我們是不會走的。然而今天我們的路,大多數時候,就是由自己決定的,我們不習慣讓神來帶領,也不習慣聽聖靈的聲音;於是我們的路,大都是自己決定的。我們是否可以學習聽神的聲音,是否可以凡事都問聖靈,由祂帶領我們的道路呢?這裡的使者(20),不是指摩西而已,更是指神自己。摩西只是表面的使者,真正的使者是神自己。他們是由神指引他們走每一步的,這才是真正得福的原因。

若第一步是由神帶領,那第二步就不能加入其他的偶像,也不可以讓外邦人的偶像進入我們的範圍內(24)。這是代表專一的讓神來帶領,不加入其他的方法及可能性。不只是神帶領,而且是只有神帶領,惟一的帶領者就是神;然而我們常會加入其他的方法,因為我們常是不服神的帶領的。我們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更好,也會參考世界的作法,來決定我們的前途的。基督徒比較多的表現,是一方面由神來帶領,另一方面又由世界來帶領。我們很難完全由神來帶領前面的路,這是基督徒的難處。

把外邦人的偶像除去,是要積極地做的,方法就是打碎他們的柱像(24)。這個動作,是代表積極的避免有任何可以使我們被引誘的機會,也是代表有些環境,是要避開的。這就是保羅說的要逃避少年人的私慾,同清心的人一同禱告之意。看得見的偶像還容易除去,但看不見的偶像,就是心中的偶像,是很難除去的。我們的心中,是充滿世界的東西、世界的邏輯的,這些是心中的偶像,是看不見的;因為看不見,故此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就較難除去的。雅各說,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是不易除去的偶像。

當我們跟著神的帶領而行,也把偶像立志除去後,這時,神的福氣就必然臨到我們(26-28)。這些福氣,有些是隱藏的,但卻是肯定的(26),有些是明顯的,是對仇敵的得勝(27)。原來我們經歷的生活,有些是不知不覺的恩典,例如能生育的婦女,健康的得到,這都是神的恩典,但人似乎不一定知道的。有些卻是明顯的恩典,是神在仇敵身上的作為。我們過的生活,就是恩典的生活,沒有災病是隱藏的恩典,得勝仇敵是明顯的恩典,這都是神給的恩典。今天我們能活著,這全是神的恩典,是應感恩的。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學習一件事,就是順服神的帶領。有時我們想快速達成的工作,神卻比我們清楚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快就是好的,是有計劃的循序漸進才是好的(29)。這時我們就要學習照神的計劃而行,我們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是最安全的;不必自己愁煩,只要把一切憂慮卸給神,由祂帶領我們的路,如此就是最大的福氣。原來當我們願意走神的路,順服神的帶領時,我們除了得到外面的福氣外,還有一樣福氣,那就是不必憂慮、沒有愁煩的生活呢!這就是耶穌說的,不必為明天憂慮之意;明天是指神的路,今天是指自己的責任。我們只要盡了自己的責任後,那就不只享受神的福氣,而且也不必有任何憂慮的。這不是一個最好的福氣嗎?

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出十九

 20210502                                        dimanche                                 出十九

這時過了三個月了,這三個月是預備期,是把他們的衣食住行初步都解決後,神就開始祂的工作、就開始頒布祂的律法。這也說明一件事,對神而言,祂是先把人的衣食住行準備妥當後,才會開始祂的要求的。若西乃山之約,是神對祂的子民之要求,那就等於神的屬靈憲法,是神對人的要求。然而,在這要求之前,神已經把人的生活問題先解決了。這就給我們看見,對我們而言,神要求我們是先求神的國、神的義,這些東西(就是衣食住行的需要)都要加給我們。對我們而言,是先神的國、神的義,然後才是衣食住行。然而對神而言,卻是相反的;神在頒布祂的法前,是先把人的衣食住行安頓好後,才開始要求的。這也如耶穌復活後,呼召彼得牧養祂的羊前,是先讓他們吃飽後,才呼召他的(約廿一)。這就是神的慈愛、神的原則,是先顧到人的需要,才說到神的需要的。故此,一個服事神的人,原來是不必擔心的,因為神一定會照顧他的生活的。若我們顧到神的需要時,神也必先顧到我們的需要的,這是神的原則,是我們應感恩的。

因此,到底是我們先顧神的國、神的義先呢?還是神先顧我們的生活需要先呢?這是當我們先顧神的國、神的義時,神就會拾搶先顧我們的生活的,這就是神做事的法則。當他們的食物及水的問題解決後,當他們在曠野已經過習慣了生活,經過三個月後(1),那就是適應了屬世的生活、曠野的生活後,屬靈的生活及要求,才會出來;這就是神做事的方式,是對軟弱的人的憐憫。

當神頒布祂的律法時,人先有預備,這預備就是聖潔,就是潔淨自己,就是要洗衣服(14)。他們經過了三個月的生活訓練或是生活適應,之後,神要頒布律法之前,再要經過三天的潔淨時間。生活是三個月,屬靈預備是三天,神給他們三個月的適應期,表示對他們的生活照顧是多的,是需要較長的時間的。然而,對屬靈的潔淨及要求,人卻只需三天就好。可見神給我們的恩是多於我們給神的回應的。神的要求只有三天,但在這三天之前,神已經給了他們三個月的恩典;讓他們充分認識神,訓練他們知道神的大能、神的憐憫後,才要求他們潔淨的。

這就代表神先給他們恩典,而且是更多的恩典,讓人認識神的慈愛及大能後,再對人有要求的。神所給我們的一切要求,都是人所能承受的;神會顧到人的軟弱,也知道人所能承受的擔子。因此,當神給我們一些要求時,神也必先衡量過我們的能力;不會給我們過於承受的能力的。這就是保羅所說的:我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在受試探的時候,必會給我們開一條出路,叫我們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在這裡我們看見的,是神的要求,是人要聖潔,要洗衣服;且不能摸這山,也不能上山。這樣的要求,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說出,可見這是嚴謹的,是不能疏忽的。這樣的要求,容易做得到嗎?這不是難做得到的,只要人存順服的心,以及敬畏神的心,在能力方面,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神從來不會給人難擔的擔子,若有難擔的擔子,神也必然會加力給人,使人可以做得到的。因此,我們不必怕行在神的道中,雖然看起來有點可怕,因為有火、有密雲、有角聲、有閃電、有雷聲等(16);這都是可怕的。然而,雖然有這些可怕的東西存在,他們卻是安全的。只要不摸這山,也不存好奇之心上山等,就必然會安全的。然而,若不聽神的話,摸這山或是上山觀看,就必然會死亡(21)

這代表人只要行在神的話中,外面的環境雖然有多麼的可怕,但也不會有絲毫的危險的。然而,若不聽神的話,自己作主行在自己的路中,就必然會死亡的。神這樣嚴厲的吩咐他們,是有他們對神存一個敬畏的心,不能輕忽神的同在;也不能輕忽神的要求。這三天的預備工作,不只是外面的洗衣服,聖潔的要求,更是內心對神的敬畏,謹慎的心態的預備,這是更重要的。

神要他們預備三天,並要存敬畏謹慎的心,是代表這律例的重要,是一個不一樣的約。這個西乃山的約,是建立神的國度的一個條件(6)。神要建立祂屬靈的國度,要選召一班屬於祂的人,成為地上的榜樣;讓人可以從他們的身上,了解屬神的人的生活是不一樣的,讓人可以從他們身上,看見神的榮耀、看見神的影子。

那亞伯拉罕的約,與西乃山的約有何不同呢?亞伯拉罕之約,是對所有受割禮及未受割禮之人的約(羅四11-12),即是對全世界的人頒布的。亞伯拉罕之約,是白白的恩典,是不必人簽約而是單方面神的恩典,只要接受就可以。然而西乃山之約,卻是對神的選民而立的,這不是單方面的約,乃是雙方面的約。若以色列人遵守這約,就是神的子民,若然不遵守,神就只能讓他們被擄到外邦去。然而雖然他們不能遵守西乃山之約,他們還有一條亞伯拉罕之約,神還是恩待他們;這就是以色列人雖然毀了西乃山的約,但神還是因著祂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仍然恩待他們的原因。

神先立了亞伯拉罕之約,這約可以說是保護的約;因為有這約,神就不論人如何軟弱,還是要成就祂的應許的。因為有亞伯拉罕之約為根基,神再頒布西乃山之約。後者預表當我們有亞伯拉罕因信稱義之約後,神還是要求我們,活出美好的生命見證的,這就是摩西之約的代表。雖然在舊約時,因為他們沒有神的生命,因此,他們就不能行出律法的要求來;然而到了新約,人還是應靠著聖靈,活出神要求的律法的。因為新約時,神是把律法寫在我們的心版上,讓我們可以靠聖靈,活出西乃山之約的要求。

這就代表有了亞伯拉罕的約就是因信稱義之約後,還要加上西乃山之約就是因信成義的行為出來之意。舊約時西乃山之約,他們是遵守不了的,因為沒有神的生命;故舊約的律法,只是讓他們知罪而已。但新約時的我們,是應該在信主後,行出這個西乃山之約的不是外面的條文,乃是裡面的生命。因為這時我們有聖靈在裡面,也有神的生命;就應如羅馬書第八章所說的,順服聖靈,而行出神所要求的義出來。這就是西乃山之約,對新約信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