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約十七1-10

2012/3/29 Jeudi 約十七1-10

這一段是耶穌離開世界前,向父神的禱告。頭五節是先提到祂與神的關係,以及神所交託祂的使命的達成;之後,就是為門徒以及將來的教會的禱告了。而為門徒及教會的禱告,主要重點就是要他們能合一。而合一的基礎,就是先讓他們可以在基督裡面,也可以在父神裡面。基督在這裡的禱告詞中,都集中在為信徒的禱告,而並沒有直接為世人禱告(9);然而事實上,祂是有間接為世人禱告的(21下)。基督禱告的重點,是讓信徒得以完全,也得以合一,然後信徒就可以出去作見證(18),然後世人就可以信耶穌是父神所差來的。因此,基督的禱告,是集中在門徒及信徒身上;基督所看重的,乃是門徒及信徒。若門徒及信徒能走在神的路中,若他們可以完全遵照神的話而行,那有關世人信主的下一步,就沒有難處、就很易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見我們信主的人,是基督所寶貴的,也是基督所關心的。我們也負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成為合一的教會,成為基督的見證,叫世人因著我們,而可以相信及接受基督。

耶穌在首五節中,先交待祂在世上的工作。祂說祂已經榮耀神,父所託付祂的事,祂已成全了(4)。這是最重要的任務,我們在世上也有使命,我們應清楚知道我們在世上的任務是甚麼;然後我們才能夠向著這目標而行。我們活在世上是有目標的,我們的總目標,就是要榮耀神,就好像基督在世上榮耀神一樣。基督在這裡提到祂在世上的任務時,其實是有兩樣事的,第一是基督的上十字架,第二是祂在地上的工作任務,就是要保守神所賜給祂的人、就是除了那滅亡之子外的十一個門徒(12)。

有關基督上十字架的使命,耶穌在這裡並沒有很直接的提到,但卻是隱藏的提到,就是祂求神使祂同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基督同父神所有的榮耀(5)。未有世界以先的榮耀,就是沒有犯罪、沒有攔阻的榮耀;是所有創造物都完全順服主,所帶來的榮耀。現今因著人類的犯罪,這榮耀就被虧缺了(羅3:23);但因著基督的代罪,這榮耀又將得以恢復了。因此,這一節聖經,是隱約說到基督在世上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上十字架,就是為人類的罪受死的事。然而這一件事是沒有問題的,這一件事,沒有牽涉到人的意志,只有基督的順服;因此這事就很容易成就了,因為基督是完全順服父神的。也因為如此,我們在基督的禱告中,就沒有發現太多的為這一件事祈求;因為基督是預知這事一定會成就的。於是基督就只為事情成就後,所要得到的榮耀,向神呈上,好像把成果呈獻給神一樣;而不是祈求神要成就這成果,因為基督知道,這成果是沒有問題的。

但到了為第二個使命祈求時,基督就用較多的篇幅,去為門徒祈求了。基督在世上,得了神所賜給祂的人(2,6,7,9等),就是神所給祂的門徒;基督就把神的話賜給他們(8上),也把自己顯現給他們,讓他們知道(8下)。基督的任務,就是要造就他們,使他們成為延續基督的工作的人。而因著這十一個門徒的順服,基督就因他們得了榮耀(10)。基督的第二個使命,是與人的自由意志,及人的選擇有關的,就不像基督的完全順服父神,以及基督的完全明白父神的旨意,來得容易了。門徒會有不明白之時,也有不順服之時,也有疑惑之時;因此,要造就門徒,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因此,基督用在這一個使命的時間及禱告,也就特別的多及長了。這就可以看到,我們人是軟弱的,需要基督不斷的為我們禱告,然後我們才真可以順服基督,也才真可以明白神的旨意的。此其一。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就是從神的方面來看,我們卻看到,在耶穌的禱告中,祂卻認為門徒已經領受了神的道、也知道基督是從神出來的、也信基督是父神差來的(8)。基督也認為他們已遵守了神的道(6),並且也知道凡神所賜給基督的,都是從神那裡來的(7)。同時,基督更因著他們,就已得了榮耀(10)。這樣的光景,比照約翰福音所描寫的門徒,似乎是我們在門徒身上不易看到的;但基督在神的預知中,也在祂的保守下,並在祂的眼光中,祂能宣告如此的事,這就是基督透過祂的寶血、祂的能力、祂的保守中,所看到的門徒。這代表神的工作,雖然作在軟弱的人身上,雖然暫時似乎有些攔阻,但終究是一定成功的。這是在信心中所看到的光景。今天我們在神的面前,一方面我們是軟弱的,但另一方面因著神的保守,我們又是得勝的。這不是出於我們自己,乃是出於神的保守,也加上我們一個順服的心;這是神所給我們的恩典,是要大大感謝神的。盼望我們一方面能謙卑,知道自己的軟弱;另一方面,也知道神的大能,我們就來到神的面前,得到祂的保守,就可以不再看我們的軟弱,而可以勇敢的向前,為神作美好的見證,榮耀祂的名了。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約十六14-24

2012/3/27 mardi 約十六14-24

耶穌要釘十字架及復活、以及升天,聖靈的降臨等,都是門徒的思想中沒有的事。要門徒能把這些事完全明白,而這些事都是在事情未發生之前的,那確是難的;因為他們並沒有把這些事,放在他們的觀念中。一個人假如沒有一件事情的觀念及想法,他是不會明白這事情的。因此,耶穌所說的一句簡單的話:「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他們就不明白了。原來明白事情,是與我們的觀念、想法及經驗等都有關係的。若只靠我們的經驗、觀念及想法,要去明白神的話,了解神的旨意,確是不容易的。這就是為何我們讀神的話語時,一定需要聖靈的幫助也。人有人的觀念,但耶穌所說的話,卻是超出門徒的觀念的;因此,一句簡單的說話,我們現在不難明白的,但在當時就不容易明白了。因為那時的門徒,是沒有把耶穌的受死,放在他們的思想中的;更不會把復活,加入他們的可能性中的。當然,那時更不懂得聖靈是誰,也不懂得聖靈會在耶穌升天後會降臨的。

因著門徒的經歷、觀念、思想等的限制,他們很自然就不會明白耶穌的說話了。而他們雖然在彼此討論(17,18),為了要明白這話是甚麼意思;聖經用兩節幾乎重覆的話,來說他們的疑問,就代表他們在討論,也重覆著想知道答案也。然而,討論了半天,最後的結論,他們仍是不明白耶穌所說的話也(18下)。今天的我們,是在聖靈時代,聖靈已經來了;因此,我們讀神的話時,就不是用人的方法去討論,或是用猜的了。我們讀神的話時,就可以求問聖靈,讓祂把我們先入為主的觀念除去,並把我們所沒有的、卻是神的觀念,加給我們。如此我們才真能讀得懂神的話語的。因為神的話語中,到現在很多仍是啟示性的,我們必須讓聖靈,把神的話啟示給我們,我們才可以真正懂得神的意思的。

那麼耶穌所說的: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到底是甚麼意思呢?這是一句耶穌所說的預言,是告訴門徒耶穌將不久人世了,但之後的不久,祂又會再出現的。聖經中的預言,很多時候都是多次應驗的;因此,這一句話的預言,至少可以有兩個解釋。第一,耶穌要上十架受死,在祂死亡後,門徒就不能見到祂了;然而,祂三天後很快就要復活了;因此,等不多時,門徒又可再見祂了。第二,耶穌復活後四十天就要升天了,那時,門徒又不能見到祂了。然而,再過不久,五旬節到了時,聖靈又降臨了。而聖靈的降臨,就等於耶穌藉著聖靈,又與門徒同在了。這是這句話的第二個意思,是第二次預言的應驗。最後還可以加上一個更遠的預言應驗,就是耶穌還要再來(十四3),這時,耶穌就要與門徒永遠同在了。

以上的解釋,無論是那一個,對門徒而言都是新事,都是未曾想到過的,因此,他們就不會明白了。有些事是到了時候,才可以明白的;因為這時聖靈還沒有來。但今天聖靈已經來了,有些事雖然是未到時候,但我們也可以藉著聖靈,而得以知道及明白的。因此,耶穌升天後所留下的兩大寶藏,一是聖靈,二是奉祂的名的禱告(23-24);我們若善用這兩大寶藏,我們就可以明白神的啟示,就可以更清楚神的旨意了。

(20-21)耶穌這裡所說的比喻,就是生產的比喻,這是指屬靈的生產而言的。屬世的生產,我們都能明白;生產是要經過痛苦的,是要出死而入生的。而經歷過痛苦的生產後,就多了一個新的生命了。因此,耶穌將祂的死亡,比喻成生產之苦,然後祂的復活,就是一個新的生命的誕生了。而這個新的生命,可以給世上所有的人,那是無限的生命,只要相信神,就可以得的新生命。屬靈的路,就是先捨而得的路;沒有捨,就不會有得,這是屬靈的路的原則。門徒是希望耶穌不要受死,而直接得榮耀;撒但引誘耶穌時,也是叫祂拜一拜撒但,就不必上十架,就可以得到全世界的榮華。然而,這不是耶穌的路!耶穌的路是先捨而後得的路,是經過生產而得到新生命的路。今天我們跟隨耶穌的人,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隨祂。若不捨己,就沒有屬靈的路,這是我們服事主的人,所應注意的。

(14)聖靈來要作的工作,有一個大原則,就是祂一切所作的,都是為了榮耀基督。祂把基督的工作延伸了,祂把基督的工作,具體的放在每一個信主的人心中,祂堅固耶穌所作的。因此,聖靈把基督的生命、以及聖靈的恩賜,加給信主的人,使我們可以繼續聽到耶穌的話,繼續走耶穌所要走的路。聖靈也要差遣信徒,把基督的福音,傳到更遠的地方,使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聽聞及接受福音。因此,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一是生命的工作,是讓我們的生命更豐富,把基督的生命,更多的加給我們。二是福音使命完成的工作,把聖靈的恩賜給我們,使我們可以有能力去服事神,而主要的就是把福音傳到地極去。這一切所作的,都是為了榮耀基督而作的。這就是聖靈作工的原則。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約十四25-31

2012/ 3/22 jeudi 約十四25-31

耶穌離開他們到天上去了,門徒似乎應是失去了耶穌;然而,從耶穌的話中來看,他們不是失去,而是得著更多。他們得甚麼呢?就是得到聖靈(16)、得到平安(27)、得到喜樂(28)、得到神的話(25);也得到聖靈隨時說的話(26上)、以及聖靈提醒及解釋耶穌所說的一切話(26下)。因著耶穌所留下的,他們更得到盼望、愛心及信心。盼望是因為耶穌還要再來,接他們到天家去(3),這成為每個信徒在世上的盼望,是驅動我們事奉神,完成神的使命的力量。愛心是因為神給我們聖靈,聖靈就把神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裡(羅五5),於是我們就會愛神,也會遵守神的話(23),我們就因此更會恩上加恩,福上加福。信心是因著神給我們的話,句句都要成就;以及當我們奉主的名求甚麼的時候,祂就必成就(13-14)。因著這些,當我們有了這些經歷時,我們的信心就必加增,而因著信心,我們在世上就可以有更多的喜樂及平安。不但如此,神也給我們得勝撒但的能力,就是當我們有了神的聖靈,也有了神的話時,我們就只聽神的話,不聽撒但的聲音,於是撒但在我們裡面,就毫無所有,好像他在耶穌裡面毫無所有一樣(30)。這是何等豐富的恩典,祂留下的是如此的多、如此的寶貴啊!我們該當如何感謝祂呢!

原來耶穌離開了門徒,門徒不是失去,而是得到更多。因為耶穌的離去,反而留下更多、更好、更實際的一切,給門徒。包括了聖靈以及因著聖靈,而帶來的一切益處。這樣的益處,因著比耶穌在時的益處更多,門徒也就可以作比耶穌更大的事了(12)。也由於我們得了如此多的益處,耶穌也給我們一個使命,就是要作耶穌所作的事,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這是耶穌給門徒以至給所有的信徒的使命,是我們每一個信祂的人要遵行的。然而,神給我們使命之前,就一定給我們足夠的恩典,使我們絕對可以完成使命的。我們或許會羡慕門徒,因為他們那時候,有耶穌的同在,這是很幸福的;而我們現在,卻沒有能親自看到耶穌,似乎比門徒沒有如此幸福。其實若從耶穌在本章中所說的來看,我們的幸福,比門徒還多呢!因為耶穌留下給我們的,比起祂同在時更多。這些留下的,不只是給門徒,也是給我們每一個基督徒的。我們可以經歷及體會到嗎?
我們真的會享受耶穌目前所留下來的一切恩典嗎?我們有聖靈充滿嗎?我們有聖靈對我們常常說話嗎?我們有因著聖靈的解釋,就明白耶穌那時所說的話嗎?我們有喜樂、平安、信心、盼望及愛心嗎?我們有等候祂的再來嗎?我們有覺得,我們的確是正在作比耶穌更大的事嗎?這一切耶穌所說的,若我們不能經歷,我們就一定只能覺得是耶穌離開我們而已。然而,事實上耶穌沒有離開我們,祂是藉著聖靈而與我們同在,只是我們不追求聖靈充滿,不順服聖靈,不每天求祂向我們說話,於是我們就經歷不到聖靈的同在,經歷不到祂的說話。於是我們就只能過一個貧乏的基督徒生活而已了。

今天耶穌沒有停止祂的話語,也沒有停止祂的同在。只是我們沒有追求祂的話,也沒有追求聖靈的充滿而已。若我們常常求神向我們說話,明白神的旨意,遵守祂的話而行,我們就必常有耶穌的同在。聖靈有兩方面的說話,是向我們說的:第一是祂親自的教導,就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時教導我們該作的事(26上);這是神的話的活用,是指教我們當作的事。第二是聖靈使我們想起耶穌所說的話;那是已經說過的一切話。這些話,以目前的情形而言,就是聖經的話。因為聖經是記載神所說的話,也記載耶穌所說過的話。而聖靈使我們想起這些話,就是使我們了解明白這些話的意思,以及將之可以應用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上。

有些話是神先說了,但當時我們不明白;就如同門徒在事情還沒有成就前,他們是不明白的;必須等到事情成就的時候,才可以明白的(29)。這些話的明白,就是聖靈的工作,是聖靈把聖經的話,適時的放在我們的生活中,叫我們在生活的實際中,得到神的話的力量。因此,聖靈是把神的話更活化在我們心中,也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只需要神的話的解釋明白,更需要神的話可以活化在我們的生活中,而這些都是聖靈的工作。

因此,耶穌所留下的,最重要的兩樣就是聖靈和祂的話(就是聖經)。因著有這兩樣,其他的就都從這兩樣而來。例如信心、愛心、盼望、喜樂、平安、得勝撒但……等,都是從聖靈及聖經(神的話)而來的。因此,我們在世上要追求的,就是聖靈的充滿、就是神話語的充滿。這兩樣,是我們追求的一切根基。當我們有了神的話後,我們就不必再聽這世界的話語,我們就不必聽撒但的引誘,我們就只聽神的話,跟著神的話而走。這時我們就可以與耶穌一樣說,撒但在我裡面是毫無所有的了(30),這就使我們不只可以完成耶穌所吩咐的使命,而且在生命上也可以隨時得勝撒但了。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約十三12-20

2012/2/17 samedi 約十三12-20

耶穌為何要洗門徒的腳呢?祂若愛他們,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表示的。而其中最大的具體行動,就是為全世界的人類,釘在十字架上了。然而,直到最後的晚餐時,門徒還是不太明白耶穌為何要上十架;而且,他們也不覺得耶穌一定要死的。然而,耶穌已定了上十字架的路,這是不可以避免的。門徒們不明白耶穌要上十架,因此,也就連帶不懂得耶穌的愛了。然而,耶穌用甚麼方法,在祂受難前,要讓門徒知道祂的愛呢?就是用這簡單的動作,把主具體的愛顯明出來。

此外,耶穌洗門徒的腳及洗腳後所說的話,其實是特別說給猶大聽的。猶大這時的心,已被魔鬼佔據(2),耶穌是要與魔鬼爭戰,要搶回猶大。祂如何搶回猶大呢?祂又不能替他決定是否悔改,祂所有的最大的武器,就是愛。因此,祂要以愛來感動猶大的心,讓他可以轉回。這時耶穌心裡憂愁(21),祂憂愁甚麼呢?他不是憂愁自己的被賣,祂乃是憂愁猶大的沉淪;祂希望用愛挽回他,因此,祂就用一個愛的動作,希望可以把猶大挽回來。可惜的是猶大是硬心的,他還是不願回頭。猶大可能想的是,耶穌是不會死的,因為祂是神的兒子,因此,祂若被賣了,還可以再逃脫的。他可能認為耶穌既可以行這麼多的神跡,祂一定不會死的。因此,他賣了耶穌,得到了一些錢後,這些錢是白賺的。他的盤算,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想,不會理會神的計劃。因此,耶穌這時其實有說:祂必要去世,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可14:21)。這是提醒猶大的話,但猶大也沒有聽得進去。因此,耶穌是在最後的一刻,特別為猶大做了一些事
,也說了一些話,因為祂要挽回猶大也。

然而,耶穌為何要揀選猶大呢?祂若知猶大不悔改,那不揀選他就好了!祂說,「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18),因此,當祂揀選猶大時,祂是知道他會賣祂的。然而,祂為何還要揀選一個賣祂的人呢?我們揀選一個人,目的是為了他可以成材,可以達到我們訓練他的目的。若一個人明知不能成材,我們一般是不會揀選的,因為我們的揀選,都是以我們的目標、我們的利益為主。然而神卻不一定是這樣;祂可以為了愛而揀選,不一定為了目的而揀選。祂早知道猶大會賣祂,但祂也要揀選他,因為祂不只是為了目的,更是為了愛也。祂要把祂最大的愛,就是神的愛,藉著這三年左右的時間,在生活上、在言語上、在各方面表露出來,讓猶大知道,他雖然是賣耶穌的,但耶穌還是愛他的。神對仇敵仍是愛的,祂看見了猶大的可憐,祂憐憫他,祂用愛對待他,希望他感受到神的愛,而不要往沉淪的道路走。這是耶穌揀選猶大的原因,是為了猶大,是為了愛,不是為了耶穌的「益處」,乃是為了猶大的益處。

原來耶穌揀選猶大,是為了愛。祂知道有一個人要賣祂了,但這可以挽回嗎?祂要把全世界最大最好的愛,顯明給他看,希望他可以回頭;祂要用愛挽回他的心,這就是耶穌所作的。因此,在最後的晚餐時,耶穌心裡憂愁(21),說出了有人要賣祂的話。祂說這話,不是因為自己要死,而是覺得猶大不值得進入永死。祂是憂愁猶大的心硬,希望他可以回頭。

那耶穌若知道猶大不會回頭,還要揀選他嗎?那這揀選不是浪費時間了嗎?猶大雖然不回頭,但耶穌卻仍可以藉著揀選猶大一事,讓其他的人,知道耶穌的愛。因為這證明耶穌可以愛一個賣祂的人,耶穌可以愛仇敵。耶穌願意花這麼多的時間,去作工在一個不悔改的人身上,這就更證明神的愛,是只求付出,而不求回報的。這樣的愛,才是我們該學習的愛。而耶穌也要門徒彼此相愛,就是以祂愛猶大的例子,要門徒可以愛仇敵,愛他們所不喜歡的人。

此外,猶大可以代表全世界最不易悔改的人;而這個最不易悔改的人,神就揀選他,把他放在全世界最有愛的人身邊。有時,我們看到有些有名的傳道人,如葛理翰,他卻有一個不聽話的兒子。他的兒子起初是背逆的,是很難馴服的。然而,到最後,神還是改變了這兒子,成為第二代的傳道者。那為何這麼好的葛理翰,卻有一個如此差的兒子呢?為何神不把聽話的兒子給他呢?有可能是神預先看到了葛理翰的兒子的不聽話,就把他生在屬靈的葛理翰之家,讓這兒子可以得到最大的愛,最大的屬靈教導,而最終可以回轉。這也是神把猶大放在耶穌身旁的原因之一,因為神的愛,神預見猶大的不順服,就把他放在耶穌的身邊,希望他能得到最有可能悔改的機會。這就是神的安排,神的愛了。雖然耶穌不能替猶大作悔改的決定,但耶穌已經把最好的給他了,無論猶大是否悔改,神的愛藉著這件事,就都顯明出來了。

也藉著猶大,耶穌叫門徒學習耶穌的愛(15);祂的愛是愛仇敵的愛,是愛一個祂所揀選、要賣祂的人(18)。耶穌把榜樣擺出來,就是要門徒看到,神的愛是付出的,是不求回報的,是捨己的。不是因為得到一個好的門徒,祂才揀選;即使是得到一個出賣他的門徒,而且是永不悔改的門徒,祂還是揀選他,還是愛他的。這就是神的愛,耶穌愛他到底(參1),直到他死亡為止。神的愛,反而更藉著揀選猶大一事,顯出來給我們看了。而這樣的愛,是令罪人及我們悔改的重要的原因。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約十一45-57

2012/3/12 lundi 約十一45-57

耶穌行了一件復活的神跡了,猶太人有甚麼反應呢?有人信了祂(45),但也有人要殺祂(53)。耶穌所行的神跡,是預表信祂的人,可以得到復活的生命,可以有永恆的生命的,那正是人類所需要的最大恩典;也是人類最大的益處。因為這是人類犯罪後,最需要的答案;是解決人類的罪孽最正確的方法。然而,這個最大的屬靈益處,有些人看到了,就信祂;但還是很多人看不到,而不信祂,並要把祂殺掉的。這些人為何要殺耶穌呢?就是因為益處的問題(參50下)。

甚麼是益處呢?益處就是好處,就是得益;而益處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屬靈的益處,以及屬世的益處。耶穌來了,正是他們所盼望的彌賽亞;他們其實一直在盼望彌賽亞來,使他們得到益處。然而,法利賽人想得到的益處,似乎只停留在屬世的益處中,而不明白屬靈的益處。他們擔心若人人都信耶穌,那羅馬人就會認為他們有作反的可能,就會來攻擊他們(48),如此他們就得不到益處了。他們看重的,是屬世的益處,所以他們要殺滅耶穌。然而,那些信了耶穌的人,他們所看重的,乃是屬靈的益處,所以他們要信耶穌。

法利賽人和祭司長,不是在盼望彌賽亞的來到嗎?而彌賽亞的來到,不是會給他們屬靈的大益處嗎?然而,當耶穌來了,他們發現的,是這個屬靈的益處,好像與屬世的益處是衝突的。耶穌來了,第一,很多人都信他了,那法利賽人宗教上的地位,就失去了;第二,若大家都跟著耶穌,羅馬人以為他們作反,就會來滅絕他們了。這就是他們所認為的,他們的益處會失去了。因此,他們是把屬世的益處,放在屬靈的益處之上,他們也以為屬靈的益處,是與屬世的益處衝突的。而當屬靈的益處,與屬世的益處衝突時,他們所選擇的,乃是屬世的益處,而不是屬靈的益處。

人們都是以益處為著眼點的,這似乎是人類的個性。然而人們看益處,大都只會看屬世的益處,而不會看屬靈的益處的。法利賽人及祭司,見到耶穌行了復活的神跡後,他們對耶穌所帶來的屬靈益處,完全視而不見;他們所見到的,只是屬世的益處。他們認為耶穌來了,是損毀他們的益處的。耶穌所做的一切,是對他們的地位有損害的;同時,他們更把之推想出去,就是與國家的益處有損。其實他們所注重的,是自己的地位,大於國家的興衰的。因為若眾人都信耶穌,自己地位的有損,是一定會發生的;而羅馬是否要滅他們,也只是他們的猜測;後者只是他們用來殺耶穌,其中的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

每個人都看重益處的,但我們要注意的,第一不是只看重自己的益處,而忽略了別人的益處。第二,我們不要因看重屬世的益處,而忽略了屬靈的益處。屬靈的益處,比屬世的益處是好得多了,我們應把屬靈的益處放在第一位;而不要如法利賽人一樣,只以自己及屬世的益處著想。如此,他們就會完全忽視了耶穌所會帶給他們的屬靈益處了。

當神顯出祂的作為,要給我們屬靈的恩典時,我們會不會因著以為自己的屬世利益受損,而不注意神給的屬靈恩典呢?法利賽人及祭司長,就是這種人。他們只看到屬世的益處,他們只注重自己的利益。於是他們不會覺得耶穌的話,是給他們更大的恩典及益處的。他們因著不會看屬靈的利益,就不能得到神所賜的彌賽亞之福。他們等候彌賽亞,而當彌賽亞來到時,他們反而把祂殺了。這是為甚麼呢?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不懂得看屬靈的益處,只懂得看屬世的益處,而且只懂得看自己的益處而已。這真是可惜啊!因著人不懂得甚麼是真益處,就把最大的益處失去了。而當一個人失去了屬靈的益處後,他所有的屬世的益處,也都是虛空的了。

那屬靈的益處,真的是屬世的益處的攔阻嗎?法利賽人及祭司長,只懂得看屬世的益處,他們對屬靈的益處是瞎眼的。其實屬靈的益處,是不會攔阻屬世的益處的;若我們懂得把我們的益處,放在更高的層次,就是屬靈的益處,那我們會發現,我們的眼光擴大了,我們的眼界放寬了,我們就會明白,屬世的益處,是包在屬靈的益處內的。若我們把屬靈的益處放第一,那我們得了屬靈的益處後,屬世的益處也會跟著來的。

耶穌來了,是要把更大的益處帶給世人,祂所給的益處,不只是屬靈的益處,而且包含屬世的益處的。然而,當祂把這大益處帶來時,法利賽人卻只看到他本身的屬世權益,而忽略了更大的屬靈益處。因此,當他們把屬靈的益處抽走後,他們看事就愈看愈眼瞎了。他們不只不信,還要阻擋別人信(48);他們自己不要屬靈的益處,還不要別人得到益處。然而,他們以為他們所做的,是最大的益處。今天我們是如何看一件事的益處的呢?我們有否把屬靈的益處,放在最要緊的地位呢?

該亞法的話中,也談到益處。他所說的話,偏重屬世的益處(50),也是指到若耶穌死了,人就不會跟祂,那羅馬人就不會覺得猶太人作反,於是因著耶穌的死,通國就不會被羅馬所滅了。這是益處,然而,這也是不完全的益處。真正的益處,卻是耶穌為全世界的人而死,救贖了所有的人,使人人可以得救,可以歸回成為神的子民(52);這才是最大的利益。但當他如此說時,他是只以屬世的益處的角度來說的。然而,由於他是大祭司,神把這話藉由他口中說出,是要對眾人的啟示,而不只是他自己的想法而已。他的想法,是屬世的益處而已;然而神把屬靈的益處,在他說的這話中加入了。就是說,耶穌不只是為了救猶大國,也不只是屬世的拯救,使之免於羅馬的滅國;更是為了救所有的人,而且是屬靈的救贖,而不只是屬世的救贖。神把該亞法的話擴大了,神把人的想法擴張了。我們思想事物時,是否只是以屬世的益處著眼呢?神要把我們的眼界開闊,讓我們常可以把屬靈的益處,放在第一位,如此才是最大的益處的。

(54)當眾人都不接受耶穌時,耶穌就只能與門徒同住。這時,得到屬靈的益處的,就不是那些只顧屬世的益處的人,而是懂得屬靈的益處的門徒了。我們若不以屬靈的益處為先,我們就會限定了耶穌,使祂不能給我們屬靈的益處了。

(55-57)猶太人是很注重宗教的,然而,他們卻只有外表,也不懂得他們真正敬拜的對象是誰。他們要潔淨自己,然而,最後卻要把耶穌釘十字架了。一個只懂宗教的敬拜的人,而沒有明白真正屬靈的益處的人,最後還是會把耶穌殺了的。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約十11-21

2012/3/7 mardi 約十11-21

這一段中,耶穌說到祂不只是門,而且是好牧人。門是進入羊圈的要道,而好牧人則是羊的主要帶領者及供應者。我們不只要從基督進入神的國,而且還要跟隨基督、依靠基督、從基督而得到豐盛的生命。

誰是好牧人呢?好牧人有甚麼條件呢?他有甚麼資格及特徵呢?好牧人的資格及特徵有三:第一是要為羊捨命(11),第二是要認識自己的羊(14),第三是要使所有的羊歸於一個牧人(16),同屬神的蔭下。也就是說,所有的羊,都同屬天父,也都在主裡是合一的。

耶穌說到為羊捨命,那是好牧人的一個條件。為羊捨命,就是基督的使命。而得到這些羊,就是用命去換取的。牧養的工作,不是簡單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乃是謙卑捨己的。牧養不是管控,不是濫權,乃是捨命,乃是付出。因此,一個不懂得犧牲、不願意捨命的牧人,就不是好牧人。作為教會的牧人,一定要學習捨,一定要有捨己的生命,一定要用生命來牧養,而不只是用權柄來牧養的。權柄固然需要,但那是為了保護羊群,也是為了羊群的益處,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益處。生命及愛,是牧養的要件,若沒有這兩樣,就不是好牧人了。

耶穌的為羊捨命,雖然似乎是祂的使命,也是天父的計劃;然而,這更是祂自己願意的(17-18)。沒有人強迫祂捨命,包括天父也不會強迫祂的;是祂願意自己捨命,而也加深父與祂的愛(17)。基督本有豐富至高的生命,是祂自己願意,來到世間,把自己的生命擺上,才成就是救贖的工作。這種從至高,降到至卑的表現,是捨己最大的表現;也是神生命才有的捨己。我們盼望我們也能夠如此,才可以成為好牧人。

耶穌在這裡也談到雇工的問題(12),一個雇工可以因工價而牧養群羊,然而,他們與羊是沒有生命的關係的;雇工與羊的關係,只是金錢利益的關係。他可以因工價而擺上時間,力氣,但卻不願擺上生命;也就是說,他是不願意捨去生命而服事羊群的。雇工與好牧人,在外表上有時是不易分別的,然而,當狼來了之時,雇工與好牧人,就可以分別出來了。因為這時的雇工,他是會逃命的(12-13);而好牧人卻是願意為羊捨命的。

當耶穌談到雇工時,祂心中的目標,是誰呢?誰是雇工呢?當時的法利賽人,是雇工之一;因為他們的牧養,是按自己的利益。他們的帶領,是為了他們的名譽及地位,而不會願意為羊群捨命的。他們也不懂得神的心意,他們也不認識父(15),又不認識羊(14)。因此,法利賽人應是耶穌所指的雇工。那今天的我們呢,誰是今天的雇工呢?一個牧養教會的人,是生命的投入,是生命的認識。他的服事,是捨己的服事,是為了神及為了所牧養的羊,而把自己完全擺上的。若沒有這種心態,則我們只是雇工而已。很多時候,我們服事,雖然是為了主,但卻仍是加上了其他很多的目的,例如自己的名聲,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利益等。我們可能不像法利賽人,完全只為自己的利益;但我們在為主之時,卻常也把自己的利益加上去,而作為我們服事的考慮之一的,這就是雇工的心態了。

在教會中,我們常看到一些情形,就是對教會不滿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逃離教會,不在此服事了。這是人間最容易的方法,但這其實也是雇工的方法。雇工在沒有狼時、沒有不好的環境時,是不會逃的。然而當狼來了時,雇工就不要羊了,就逃走了;因為自己的生命利益比較重要。但一個服事主的人,若是與羊有生命的關係時,在狼來時他也不會逃走的。例如碰到地震之災難時,我們常常看到的,是母親把孩子緊緊抱住,為了可以犧牲自己,而使孩子得到安全。父母不只不會自己逃走,反而會捨去自己的生命,以保護孩子的安全。若我們的服事,是生命的關係;若我們在教會中,與弟兄姊妹的關係,是生命的關係,那雖然問題來了,我們不但不會逃走,而且是更加緊保護、而且是捨命的保護的。這就是雇工與好牧人的不同了。

好牧人的第二個條件,是認識他的羊(14),這種認識,不是外面的認識,乃是生命的認識。而且,不只是認識,更是因著認識,而有生命的相連。好牧人與羊的生命,是連在一起的。因此,這種認識,就如天父與耶穌的認識一樣(15),是生命的認識,而且是生命的相惜,是愛的交流,是愛的相通。這就是好牧人的性格,是有愛、有生命、有相通,也有捨己的。今天我們認識我們的羊嗎?不是外表的認識,乃是生命的認識。我們的認識,會增加我們對羊的愛嗎?我們會珍惜每一個弟兄姊妹嗎?教會的牧養工作,一定不能只有雇工的心態的。一定要有好牧人的心態,要肯捨命,要有生命的認識,這才會有好的牧養的。

好牧人的第三個條件,是把其他的羊,也帶入羊圈之中,成為一群,歸一個牧人(16)。這一方面說到外邦人的得救,另一方面也說到教會的合一。今天我們在教會中牧養羊群,仍是負有傳福音的使命,而不只是在教會中的羊群而已。而當我們傳福音,得到更多的羊時,他們可以不是這圈裡的(16上),也就是說,不一定是屬同一個教會,但他們必須是屬於一個牧人(16下),就是同屬基督。傳福音所得到的人,可以成立新的教會,只要他們是歸於基督的就可以了,不必一定歸於我們的教會。好牧人的牧養,不是為自己增加人數,乃是為基督增加人數。常常看到教會之間也有地盤的問題,這就因為是雇工,而不是好牧人,才會有這種情形出現的。

(19-21)猶太人的矛盾,其實是自己心中的矛盾,是他們的心中存有了矛盾,又不願意放在神的光中,照明事實的真相。於是他們心中的矛盾,就永遠都不能解開了。我們若先有自己的成見,就不會真明白聖經中神的旨意的,求神讓我們可以每次讀經時,均有一個虛心的態度,讓神光照我們,啟示我們祂的旨意,如此我們才能得到真理的啟示的。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約九1-12

2012/3/4 dimanche 約九1-12

這一段是說到耶穌醫好了一個生來是瞎子的人,使他的眼開了。這瞎子的眼開了,還不是結束,而這只是一個開始。其實耶穌是要藉著這件事,達成幾個目的:第一,祂要人知道祂是世上的光(5)。第二,祂要這個瞎子,不只是有屬世的看見,更是進一步有屬靈的看見。第三,祂要顯出法利賽人的瞎眼及無知。法利賽人屬世的眼目是很靈光的,然而,他們屬靈的眼目,卻是瞎眼的。也因著他們屬靈的眼目的瞎眼,他們屬世的眼光,就不會清楚的;這就做成了他們真正的瞎眼了。因此,真正的瞎眼,不是屬世的瞎眼,乃是屬靈的瞎眼。若我們屬靈上是看不清楚的,那才是瞎眼;倘若只有屬世的眼睛看不到,但其屬靈的眼是看得見的話,那還不是真的瞎眼呢!

因此,這一章是耶穌讓我們看到,甚麼是瞎眼,甚麼是看得見。瞎子是從屬世的看見,進入到了屬靈的看見;他因著耶穌,就完全看見了。這是因為耶穌是世界的光,這光的看見,不是用屬世的眼睛來看的,乃是要用屬靈的眼睛去看的。法利賽人沒有屬靈的眼睛,因此,雖然有耶穌這個光站在他們面前,但是他們沒有可以接受這光的屬靈眼睛,他們就看不見這屬靈的光,他們只看得見屬世的光。於是他們才是真正的瞎眼者,而更可怕的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是瞎眼的。

那個瞎子,是知道自己是瞎眼的,他知道自己的問題;然而,法利賽人卻連自己的問題都不知道(40)。他們看到了耶穌這個光,卻不能接受,因為他們自以為看得見,他們肉體的眼睛看得見,就攔阻了他們屬靈的看見了。這是很大的諷刺,是耶穌拿一個瞎眼的人,來與法利賽人相比較。瞎眼的人,是肉體的眼睛瞎了,但他屬靈的眼睛,卻沒有瞎。經過與法利賽人多次的說話(等於自己的追求),及耶穌的啟示(等於神的恩典)後,他屬靈的眼睛,就漸漸開了,而最終他完全看得見了。他不但是屬世的眼睛看得見,這時,他屬靈的眼睛也看得見了。

而法利賽人呢?他們肉體的眼睛是明亮的,然而,他們屬靈的眼睛,卻是瞎的。而因為他們肉體的眼睛太明亮了,而使他們不覺得自己需要耶穌的照亮,他們反想要去照亮別人。於是我們從這一章中,就看到一些瞎子,在審問一個以前是瞎子,現在卻是看得見人。而到了後來,這個以前是瞎子的人,反而愈來愈看得清楚,他屬靈的眼睛被開啟了。而法利賽人則是愈來愈看不見,到了最後,要把耶穌也要殺了。

今天我們是不是瞎子呢?我們屬世看得見,是否屬靈也看得見呢?我們屬世的看見,會否成為我們屬靈看見的攔阻呢?若我們以為我們的看見,是一定對的,那我們可能就不能接受耶穌所給的醫治,那我們就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瞎子了。只有不斷接受耶穌的光照,不斷的從聖經中看見神的啟示的人,他才是真正開眼的人。若一個人不能不斷從聖經的話語中,看得見神的新的啟示,他就會失去接受光的能力,那他就是瞎眼的人了。我們屬靈的看見,一定是神的恩典,是神給的,我們就當謙卑的向神求,神就會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屬靈上能看得見。

(2)門徒看見一個生來是瞎眼的人,他們的反應是甚麼呢?他們就想到罪的問題。這是一般的想法,是人們自然的反應。有時我們遇見一件事時,我們自然會有馬上的反應。然而,這些反應,只是事情的一面;我們更應求神光照我們,知道如何從神的角度去看一件事情,如此才會更準確去判斷事情的。而耶穌的回答(3),重點不是誰犯罪,重點乃是要顯出神的作為來。其實當人類犯了罪後,罪就來到了世間;當我們以為這人或這人的父母犯罪,而導致瞎眼的結果時,我們已經落入了自以為是的光景中了。我們以為我們今天的健康,是因為我們沒有犯罪,而這人的生病,是因為他犯了罪。當然有時疾病是與罪有關的;但我們沒有病,不等於我們沒有罪也。因此,耶穌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事,祂說,這是要顯出神的作為來。神可以在犯罪的人身上,仍然顯出他的作為來;只要這個人願意,只要他肯來到耶穌面前,相信祂的話,神的作為就可以在他的身上顯出來了。這就是這個瞎子得醫治的原因,因為他肯相信,肯來到耶穌的面前。今天世上的人都犯了罪,本是虧欠了神的榮耀的;但神仍然可以在我們身上作工,使一切相信祂的人,可以得到祂的救恩,顯出神的榮耀來。

因此,犯罪固然是一個問題,當然也會做成苦難的來源,也會做成疾病的來源。然而,這時耶穌所看到的重點,不是犯罪的懲罰,而是犯罪的解救。犯罪了,若只從懲罰來看,那就是疾病、就是苦難、就是與神隔絕、就是死亡!然而,耶穌來了,祂是世上的光(5),祂來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拯救人。因此,祂這世上的光來了,若我們不是瞎眼的,若我們可以接受祂的光,這光就成了我們生命的光,我們相信祂,就不致定罪,反得永生。這就是耶穌說話的重點,祂要在犯罪的人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祂要把這光顯出來,使凡看見的人,都可以接受這光。這瞎子看見了,但法利賽人看不到;於是這瞎子的看見,就顯出法利賽人的瞎眼來,這是一個強烈的對比。

(6,7)耶穌這一次不是只說一句話,例如你的病好了等的話。若是如此,這瞎子就沒法有信心的參與了。耶穌可以用任何方法,把這瞎子的眼睛開了;然而這時祂用的方法,當然不是世上的人用的方法;但重點是要這人也參與,也要相信耶穌才可以得醫治的。因此,得救的問題,不只是耶穌作了,而且也要人參與;也要人相信,神的工作才可以在我們身上完成的。這個人肉體眼睛的看見,是因為耶穌的作為,加上他的信心,然而他就看見了。這個經歷,給他一個很好的教訓,使他懂得要有信心及行動,然後才可以接受神的恩典。今天其實神早已預備了豐富的恩典給我們,但也需要我們的信心,及由信心產生的行動,去接受神的恩典。我們看得見這些恩典嗎?我們願意用信心及行動去接受嗎?這是很重要的關鍵也。

(8-10)一個經過了耶穌的工作的人,別人雖然不一定知道原因是甚麼,但這人的改變,別人應該是看得出來的。若一個真相信耶穌的人,他就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就一定會使周遭的人覺得希奇的。這些人看到了不一樣的改變,是這世間的人不能作的,他們就會希奇,就會主動的問。他們的懷疑與希奇,是可以引起他們對耶穌的好奇的。今天,我們信了耶穌的人,應該是讓每一個看見我們的人,都覺得這個人有改變,這個人與世上其他的人都不一樣,這才是表示耶穌在我們身上成功的工作的。若我們相信了耶穌,卻沒有改變,這就是不正常的了。

(12)這個瞎子,享受了神的恩典,這時他卻仍不知道耶穌是誰。他得到了主的恩典,但卻未得到主自己。這也常是我們今天的問題,我們要神的恩典,也得到了很多神的恩典,但我們真知道祂是誰嗎?我們真認識神嗎?這瞎子後來是經過不斷的追求,及耶穌的啟示(36-38),就認識了耶穌。他最後屬靈的眼也看見了。今天,我們若只求神的恩典及好處,而忽略了認識神,那我們只是屬世的眼睛看見而已。因為屬世的眼睛,大多只會看見富貴榮華,金銀財物這方面;但屬靈的眼睛,是會看見神是誰的。瞎子看見了耶穌是誰,因此,他屬靈的眼睛也開了;而法利賽人卻看不到耶穌是誰,因此,他們屬靈的眼睛是瞎的。這就是不同的分別了,我們是那一種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