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箴廿九

 20230924             dimanche              箴廿九

這一章也是作者的提醒,告訴我們愚妄人與智慧人的表現,是明顯不一樣的。一般人若未經過管教,他的表現就是愚妄人的表現,是世界的潮流的表現。然而,我們不要作這種人,世人走的路,不是我們走的路;智慧人走的路,是與世人走的路不同的。由於每一個人生下來就有罪性,因此,世人一般走的路,容易迎合我們的胃口,就不知不覺會走上去。若不懂得倚靠耶和華,就容易跟著世界的潮流走,這就行在惡人的道路中。

一般而言,世人走的道路,是不必教的,幾乎每個人生下來,就會走世人走的路;那是因為人人都犯了罪,人類的罪性,是促使人走在罪惡的道路中的。雖然所走的路,初時並不一定明顯地表現出罪來,但若我們不願意改變,那最終必然會產生罪的。人的罪性帶來人的驕傲(23),當人的驕傲出來後,就不會受管教,若不受管教,就不會改變我們的罪性及行為的。因此,原來從惡人變成義人的方法,箴言告訴我們的,就是要有管教,要讓人明白神的話,接受神的話才可以改變的。

因此,人生下來就有罪性,這罪性的存在,就會促使人的己出來;而己的出來後,若不加以管束,就會演變成罪的。要改變人的罪性,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箴言常說的管教及責備。否則,人就會照著自己的習慣、世界的文化去走的;如此就不會改變成一個智慧人、或是義人的。箴言說到管教的經節是多的,本章中也不少,至少有5節是說到管教及責備的問題(1,15,17,19,21)。箴言說到的管教,不是只用言語管教而已(19),而是要用杖責來管教的(15)

一般的父母,會覺得用杖責打孩子是不好的,但箴言卻說: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十三24)。這樣的教導,是與一般的想法不同的,到底這是甚麼意思呢?父母為了愛兒子,通常不忍用杖責打孩子的,這是出於父母的愛;尤其是母親,更是如此。然而,箴言告訴我們另一個真理,真正愛孩子的,不是不用杖責打他,反而是要用杖管教他。原因是甚麼呢?

箴言啟示我們的,是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有罪性的、都是以己為中心的。雖然孩子是天真的、是活潑的,但無可否認的,孩子生下來就有罪性;因此,用杖的目的,乃是要對付他的罪性,讓他的己能減少。若父母縱容孩子的己出來,長大後他就不容易受教,他的己就會愈來愈大,如此就容易驕傲而出問題。箴言是看到人的罪性,並且知道要對付人的罪性,是為了愛孩子而出來的辦法。當然是與世人的看見不同,因為世人只會看到孩子天真活潑的一面,卻看不到孩子的罪性。

甚麼是杖呢?杖是代表權柄、代表引導的方向。一方面杖就好比帝王的權杖,是代表他的權柄;另一方面杖又好比牧羊人的杖,是引導群羊的方向。對孩子的管教,就是權柄及方向,權柄是對付他的己及罪性的;而方向是引導他走在正確的路中。孩子小的時候,只會以己為中心,若沒有把權柄及方向顯出來,長大後就只會以己為王,這是很可怕的。因此,箴言建議用杖管教,目的是對付孩子的罪性;這是公義的愛之表現,是世人所看不到的。世人以為不打孩子就是愛,就不會使孩子受傷害,這是因為世人看不見孩子的罪性,也不知道要對付人的罪性而出來的結論。箴言是從神的角度看事,就與世人所看的不一樣。

原來箴言所教導的,常是與世人所習慣的不同。世人的習慣,常常是從罪性出來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例如這章中說及的行為,很多都是罪惡引起的:如諂媚鄰舍(5)、煽動全城騷亂(8)、恨惡完全人(10)、欺壓人(13,新譯本)、容易發怒(22)、惡人厭惡行事正直的人等(27),都是常見到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來,是因為人的罪性,以及沒有受到良好的管教所致。因為人出生時,就有罪性,這就是荀子說的「人之初、性本惡」之意。若不用杖對付這罪性,失去管教的機會;那人就大都只照著這些從罪性來的、習慣性的行為而活,於是社會中就充滿罪惡,公義永遠追不上邪惡的(2下,12)

由於人生下來就有罪性,這就需要對付,聖經教導的方法,就是管教及責備,目的就是對付人的罪性。管教及責備,不只是消極的對付罪性,還要積極地把神的話教導,讓人接受神的話,才可以有改變的可能。箴言作為聖經的一部分,就把這真理特別顯出來,是一般世人不明白的。原來人間有兩派論說,一是孟子的性善論,二是荀子的性惡論。人喜歡接受性善論,討厭性惡論,然而真正的真理,是人生下來就是性惡的;雖然不喜歡,也只能接受。這不是沒有機會改變的,但只有用神的權柄,神的話語引導後;人才可以行在神的道路中,從惡人變成智慧人及義人。箴言就是如此教導我們,在這一章中,一方面顯出人沒有改變時的邪惡行為,另一方面又教導我們正確的行為。而從罪人變成智慧人或是義人,只有一條路:就是認識及敬畏耶和華,才可以從性惡變回性善的。

這一章中我們看到的,大多是不義的行為,罪惡的行為,其中也有義人的表現,但以惡人的行為為多。如此我們就明白,人常會以人的習慣行事,所謂習慣,就是人的罪性;而這些習慣若不改變,那就永遠只是罪惡的表現而已。要改變這從罪性出來的習慣,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從管教及責備入手。要對付人的罪性,並且加入神的話語,讓人認識真神;才有機會改變我們的罪性,以及從罪性出來的習慣。這就是箴言的目的,是盼望我們能接受管教及責備後,可以變成智慧的人、行在神道路中的義人。


2023年9月17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箴廿二

 20230917                     dimanche                      箴廿二

本章說得比較多的是財富這個主題。它一開始時就說到兩種財富,一是金銀財物,二是名譽及恩寵(1)。而箴言作者指出,美名勝過大財、恩寵強如金銀,故此,我們要追求的是看不見的財富、不能朽壞的財富。第4節時,作者又說到當一個人謙卑和敬畏耶和華時,他就得到財富、榮耀和生命等的獎賞。因此,作者是要我們存謙卑的心敬畏耶和華,如此就可以得到財富。那這種財富,到底是天上的財富,還是地上的金銀呢?這裡說到他所得到的是財富、榮耀和生命(4),就表示他所得到的,不只是地上的財富,而且是天上的財富呢!

追求地上的財寶是會過去的,天上的財富是永遠的,但一個敬畏耶和華的人,他是兩樣財富都可以得到的。而這一章中,直接及間接說到有關貧窮與財富的經文也是多的(1-2,4,7,9,16,22-23,26-27),約佔了三分一篇幅;這些經文是教導我們如何得到財富。這些財富,表面似乎是地上的財富,然而更重要的是得到天上的財富。在第1及第4節中,作者就指出財富的類別,一是地上的金銀,二是神賜的財富、榮耀和生命;而我們要追求及要得的財富,乃是看不見的名譽、恩寵、榮耀和生命,這是更重要的財富。

然而,本章亦教導我們如何得財,表面似乎是要得地上的財,實際上是得到不能奪去的天上的財。這怎麼說呢?例如第9節說的,要把食物分給窮人,必蒙神賜福;而在十九章17節時,作者亦告訴我們: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這是告訴我們一條得福的路,而這個福,不只是財物的福,更是生命的福呢!原來得財之道,就是憐憫窮人,就是把財物分給有需要的人。而這時的得財,就不只是外面的財,更是天上的財呢!箴言的得財之道,不是要我們不斷的積財在地,乃是要把我們的財富,分給有需要的人;這是與世上一般人的觀念,是完全相反的。

箴言教導我們的理財之道,原來不只是積財在地,而且是積財在天呢!一般我們在地上追求的財,若用人間的方法,例如勸勞作工,不作懶惰的人等(13);所得到的財,都只是世上的財。而世上的財,不會是永久保存的,地上的財物是可能會被偷,也可能會銹壞的(太六19)。箴言教導我們的方法,是把地上的財積存在天,那才是真的財呢!

因此,真正理財之法,除了勤勞而得到財物外,還要有憐憫窮人的心;把財物分給有需要的窮人,我們就不只得財物,而且更可以得生命。這時,我們也可以把得到的財物,從地上不安全的貯存箱中,轉移到天上最安全的保險箱中呢!這是箴言教導的得財之法,最重要的是行在神的道中,加上一個憐憫窮人的心;他所得到的,就不只是地上的財,而且是天上的財富呢!

因此,這一章中教導我們要有的財富,是天上的財富,而不是地上的金銀。我們一般的觀念,都是要追求地上的財富,而忽略天上的財富;我們一般是保住已得的財物,但真正能保住財物的最穩固之保險箱,乃是天上的保險箱。我們要學習把金錢放在天上的保險箱中,而能把財物放在天上的保險箱的,乃是學習憐憫窮人,把財物給有需要的人;那就是借給耶和華,那就不必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的,因為我們的錢財是存於天上的。

6節說到「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這句話中「教養」這個字(חֲנֹ֣ךְ)可譯為奉獻或教養均可。這代表原來我們不只是要教養孩童,而且教養的目的,更是為了奉獻給神用。這就如撒母耳的母親哈拿一樣,當她沒有兒子而求兒子時,她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自己的需要,更是為了神的需要,要把兒子獻給耶和華(撒上一)。她的目的是為神養兒子,也為神獻兒子:她利用孩子斷奶前的時間,教導孩子屬靈的事,為神養兒子;之後又把兒子獻給神,交在祭司以利的手中,讓他一生服事神。因著哈拿的獻兒子,就把混亂的士師時代改變,最後出來一個大衛王,改變了這個沒有王的士師時代。

當神賜下兒子給父母時,我們應有一個觀念,這孩子是要被神用的。每一個兒子賜下來,都應要讓神使用他,這是每個基督徒父母的責任及使命。可惜的是很多父母都沒有這個觀念,大多數的父母,只是讓孩子被世界所用;只是服事世界,而不能服事神,這是虧欠神的恩典的。我們必須有一個觀念,不只是教養孩童,而且是要奉獻孩童,給神所用;讓孩童一生一世,都不偏離神的道,可以改變這個敗壞的世代。

本章17節後,似乎進入到另一個新的段落中,說到有關智慧人的言語(17)。這個智慧人是誰呢?並沒有清楚說明,可以是另一個人,也可以還是所羅門。然而,不論是誰,既然都可以寫在聖經上,那就是神說的話、是神的教導。其中20節中,有些翻譯是:「我不是給你們寫下三十條有關謀略和知識的事嗎」?但似乎在希伯來文中,也不易找到這樣的翻譯。不過我們還是覺得,其中的教導,都是出於神的啟示;聖經所教導的,都是我們當遵行的,是讓人得福的。

本章中還有說到淫婦的道路(14),懶惰人的藉口(13),惡人搶奪貧窮人的物,所得到神的報應(22),再次勸導人不要給人作保等(26-27);都是清楚及直接的教訓,是箴言常常說到的訓言,都是我們要注意的。


2023年9月10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箴十五

 20230910                                 dimanche                                  箴十五

這一章中繼續論到說話的問題、管教的問題、財富的問題,謙卑的問題等。我們應在日常生活上,在這些教導上,得到正確的觀念,並且能行得出來,那就是生命樹的出來(4),可以供應人生命的果子。

有關言語方面,是這一章中說得較多的(1,2,4,7,18,23,26,28)。我們的言語,是生命的表現,是可以用來服事人的。一般我們都以為,只有用工作的成果才可以服事,但若我們能訓練我們的言語,它是一個幫助人的利器,可以使烈怒消退,使人得安慰的。箴言的教訓中,常常提到言語,因為言語可以幫助人,也可以毀滅人的。同時,一句合宜的話,就可以幫助人,可以使人從悲傷中變為喜樂的(23)。我們是否可以求神幫助我們,在言語中有所操練,以幫助人為目的。這就如一些心理治療師一樣,他們是專門用言語幫助人,解決人的困難的。一個基督徒,就應如一個好的心理治療師一樣,他的言語若是出於神來的,是智慧的言語,就可以幫助很多困難中的人。

這個世界受言語或其他事物傷害的人是多的,這些受傷的人,是需要人的幫助及安慰的。若一個有生命的人,能說出智慧的話,可以挽回很多人的傷害,這是最簡單的服事。不只是別人有需要時,我們可以求神給我們智慧的話,安慰及幫助人;我們平時的言語,也應是喜樂的(13)、柔和的(1)、有智慧有知識的(2)、溫良的(4),這都可以給人無形的鼓勵的。若我們平時就表現正面的話語,則別人對我們就會有信心,當他們有需要時,就會容易接受我們的話,就可以得幫助。一般而言,說話是不必付太多的代價的,但卻必須是生命的表現,若能在話語上,把我們裡面的生命表現出來,那就是生命樹的果子(4),就可以醫治很多傷心的人。我們是否可以立志,在言語上成為一個安慰人的人呢?

若是說出一兩句智慧的話,就能把人的怒氣消退的話(1),這個CP(性價比)是高的;每一個基督徒都應向著這個目標而行,我們應立志,學會如何說話,使我們的話語,要成為幫助人的一個重要利器,這是神所喜悅的。然而,不只是說話的本身,更是裡面的生命;因為說安慰話的舌頭是生命樹(4),代表話語是從生命出來的,也可以讓人得生命樹的供應。我們應從平時的話語開始操練,說出溫柔的話,鼓勵人的話;不說別人的壞話,不說埋怨的話等,這是一個我們要學習及操練的功課。

這一章中又再談到管教與責備的問題(5,10,12,31,32),我們不只幼年時在家中接受父親的管教,而且長大後也應不斷接受智慧人的教導與管教(31)。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我們要學會如何看自己,因為大多數人看自己,都是覺得不錯的;這是人的缺點,都是嚴以待人,寬以待己的。因此,要明白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不是從自己的角度看自己,乃是從別人的角度看自己。我們就應要能謙卑自己,接受別人的責備,才會有真正的長進的。

接受管教及責備,是有雙重益處的:不只是管教的本身,可以改正我們錯誤的行為或思想,而且還可以訓練我們捨己的功課。因為能接受別人的責備及管教,那就必須要有謙卑捨己的心,才能接受別人的指責的。我們的己常常是大的,也因為我們的己是大的,我們看自己都是正面的;但當別人責備我們時,我們就可以有機會反省,才比較能認識我們的真我,例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因為人看自己常是看不清楚的,人看別人常是看得特別清楚的;若是如此,我們就應有一個心胸,去接受別人的指責,如此我們的生命才會長進的。

攔阻我們生命長進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己。雖然我們讀聖經曉得真理,但我們往往不是把這真理應用在自己身上,而是用來指責別人的;這是因為我們的己太大,所讀出來的聖經,就都不用來糾正我們的錯,而只是用來指責別人。若沒有別人的責備,我們常是看不出自己的問題的。因此,我們就應存一個謙卑的心,不只是不想接受管教及責備;反而應該常常主動的求別人檢視我們、指責我們,讓我們可以行在正確的道路中。若是能邀集幾個知心的基督徒,互相坦誠地分別說出對方的問題,這樣坦白的交通,是對大家的靈命長進,有很大的幫助的。

這一章中還有說到財富的問題(6,16,27),世上的財富是靠不住的,基督徒要有一個觀念,不要貪地上的財富,更不能用不義之手法去得財(27)。用正當的手法得財富並不是罪,但財富容易把人的心捆綁,使人的心專注在財富上,而忽略了屬靈的追求。因此,基督徒不應貪求地上的財富,只應積存天上的財富。地上的財物多了,一般人就會把之存在銀行中,或是貯備黃金,成為地上的保障。然而,地上的銀行不一定是永久的,會倒閉的;地上的銀子會有被偷的可能,基督徒應學習把多餘的錢銀存在天上的銀行。因為天上的銀行,第一是永不會倒閉的,第二,它的利息一定比地上的銀行多很多的。天上銀行的主人是神自己,就如獻上十分一時的應許一樣,祂會傾福與我們,甚至無處可容的(瑪三10)

因此,基督徒對地上的財富,第一要用正當的方法得財,不要用不義之方法得財。第二不要貪財,因為貪財是萬惡之根,會使人離棄真道的(提前六10)。第三,不要在地上積儹財寶,乃要把財寶積儹在天上(太六19-20),那是最安全、利息最多的地方。第四,若要把財寶積儹在天上,就應多多施捨,賙濟窮人,這就是借給耶和華,耶和華必償還(箴十九17)

這一章又提到謙卑與驕傲的問題(25,33)。驕傲的人是人人討厭的,謙卑的人,則是人人喜愛的。謙卑不是裝出來的,不是說幾句客氣的話,說自己的不足,就代表自己的謙卑的。謙卑乃是生命出來的本質,是清楚看到自己的不足,而自然表現出來的;那是屬靈生命的表現。因為屬世的生命,都是表現自己的,惟有屬靈的生命,才是高舉神,而謙卑自己的。

謙卑的人所說的話,自然不會充滿戾氣,必然是溫和的話,這樣的話就能幫助人。同時,謙卑的人,是一個有愛的人,它所表現出來的,以及讓人看到的,乃是愛的生命。愛是人人都需要,也是人人歡迎的,我們應求神讓我們有一個謙卑的心、把生命中的愛顯出來,可以醫治受傷的心靈。


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箴八22-36

 20230903                             dimanche                                  箴八22-36

22節開始,描寫智慧在太初就存在,未有大地之前,他就已經出生。其中太初及出生這兩個字,都各出現兩次(22-25),表示智慧不是一般的事物,乃是有生命的、超越時間的。而這些形容,與新約所啟示的基督是相同的。這裡說的太初就存在,與約翰福音描寫基督相同:約一1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與神同在,與這裡說的智慧與神同在,並且一同作工是一樣的(27,30)。西一15說「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這句話又與這裡的2425節相同,都是說到智慧的出生,是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此,從箴言描寫智慧的筆法,我們就知道,箴言所說的智慧,就是基督自己。

在舊約時,預表基督的經文,大都是隱藏的,不似在新約,當基督已經來到世間時,是清楚描述出來的。然而,舊約書卷的重心,還是預表基督、以基督為中心的。這就是耶穌自己說的:「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廿四27)」。又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 (路廿四44)」。原來舊約聖經是預言基督的,也是以基督為中心的;箴言也不例外,箴言所說的智慧,就是基督自己。箴言說的智慧,就是道路、真理及生命,也與基督在新約時啟示祂自己的話相同(約十四6)。因此,箴言要我們追求智慧,因為人間是沒有智慧的,人間的智慧,都只是一般知識,不是真正的道路,也不是完全的真理,更不是生命的本質。惟有得著基督,就可以得著生命、得著道路、得著真理,這是箴言中的基督。

在這裡箴言也告訴我們基督的工作,特別是祂創造的工作。原來基督不只是作了救贖的工作,而且祂也作了創造的工作。在創世記中,我們看到的創造工作,是有父神,也有聖靈(創一1-2),這是明顯的。那基督在哪裡呢?在創世記中,基督參與創造的記載是隱藏的;例如創一26說的: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這裡的我們,就應包括基督,而且是按基督的形像造人的。而在箴言這裡,我們更容易看到,原來基督在創造的工作上,是積極參與,並且是重要的參與者。祂是父神的工匠,祂與耶和華同工,是不可或缺的設計師呢(30)。這也與約一3符合,說明萬物是基督有分造的。因此,在這一段中,我們就看見基督的創造工作,是在創世記中沒有如此詳細記載的。

箴言為何要提到基督的創造工作呢?這是說明我們的生命是從基督來的,若要維持這美好的生命,就必須繼續得著基督,才可以得到豐盛的生命(約十10)。同時,我們要飲水思源,既然生命是從基督來的,我們就要追求智慧,走智慧的路,而不是走世界的路。我們的本份,是要在基督裡,然後才可以繼續得到生命。不只是新約時有如此教導,舊約中也已隱藏這樣的道路,是要我們尋找智慧,謹守智慧的道,便為有福(32)

今天在世上的人追求甚麼呢?追求知識、追求科學,這似乎是在追求智慧;但箴言告訴我們,這都不是智慧的本身,這只是類智慧而不是真智慧。原來真智慧不是學問而已,智慧乃是一個人,就是道成肉身的基督。得著基督、追求基督,就是得著真智慧。若離開基督去追求世上的知識,那是沒有生命的。因為沒有生命,那就不是真理,是不會存到永恆的。既然基督是包括道路、真理及生命,若得著祂,才能真正解決我們人生一切的問題。

一般我們都知道,信耶穌得永生,這是有關生命方面的。然而,不只是信耶穌,而且要用行動追求耶穌,那就可以得到生活的道路、生活的智慧、生活的真理,使我們的生活,可以通到永恆的生命中。這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的得到。今天我們說信耶穌,是否只是得生命而已呢?我們的生活,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中呢?是否有屬天的智慧,可以行在真理的路中呢?若我們不追求基督,就沒有生活的智慧,我們就容易走在錯誤的道路中;那就是世界的道路,就是淫婦的道路。這世界的道路是充滿危險的,若不是得著智慧,就容易走在世界的道路中,那就是死亡的道路(36)

這裡說到不要智慧的人,不尋求基督的人、恨惡基督的人,是喜愛死亡的人(36);然而,有人會喜愛死亡的嗎?正常的人怎會喜愛死亡的呢?一定是喜愛生命的。然而喜愛生命的人,若不去尋找基督,他們以為是走在喜愛生命的路中,原來卻是喜愛死亡而已。因為他們走在死亡的路中,卻以為是走在生命的路中呢!因著他們沒有智慧,就選擇了死亡的路,卻以為是生命的路。這是一個不要智慧的人,他走的路就是喜愛死亡之路,但他自己是不知道的。

29節說到神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能越過祂的命令。這樣相同的詞句,亦出現在約伯記中(伯廿六10;卅八8-10),表示這是神在創造中設定的一個神跡。原來海水不能越過它的界限,不是因為沙灘的水平面比海水高很多,而是因為神的命令,不准海水越界呢!我們看見的景象,一般只會用科學來解釋,但海水不能越界,卻是一個神跡,因為一般的沙灘,與海平面的高低常是一樣的,但海水卻不會越界。這就不是科學的問題,而是神的話出來的命令,是我們看不見的界限,卻是存在的。若是如此,這就不是人的智慧,不是人的知識或科學所可以解釋的。這就需要智慧的啟示,需要追求智慧,才會看得到的。

原來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有很多不是人的知識可以明白的,但若有神給的智慧,就知道原來這是神的智慧,不是人的知識,這兩者是不同的。我們一般所看見、所解釋的,都只是靠我們的研究、我們的經驗、我們的觀察;然而,神的智慧不是靠觀察就可以明白的,這就是智慧與知識之不同處。

箴言把基督的創造說明出來,表示祂既然開始了創造,也必然能管治祂所創造的。我們既是祂所創造的,就必須尋求祂,得著智慧,然後才可以活出神所要我們活出的生命來,滿足神的心,這是我們的使命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