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太廿七57-66

 20210323                     mardi                  太廿七57-66

這裡有三種人,在耶穌死後,分別做一些事。其中一個是突然冒出來的門徒,名叫約瑟,平時他沒有直接跟隨耶穌,他因為怕猶太人,就暗暗地作門徒(約十九38)。那這個人做了一件事,就是間接證明耶穌的復活,因為他為耶穌預備了一個最好的證明復活的墳墓。因為這個墳墓是一個新的墳墓,就是說,還沒有埋葬過其他死人的墳墓,就是等同耶穌的私人墳墓。這樣的一個墳墓,就可以個別地讓耶穌的復活,沒有其他的可能性。若是一個舊的墳墓,已經有多人在其內的話,那要證明耶穌復活,就比較難。因此,約瑟所做的,他可能不知道,但神卻讓他做了一件事,就是預備耶穌的復活,這應是神感動他,叫他去做的。

原來神在揀選一個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讓這個人可以預備一個新的墳墓,讓他在最後跟隨耶穌的階段中,仍然可以為耶穌做一些事。他生前或許由於軟弱,不敢公開跟隨耶穌;但耶穌死後,他卻有膽量,去求彼拉多把耶穌的身體要過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動作,是為耶穌預備了復活的環境,把證明復活的攔阻除去。他不知不覺做了一件重要的事,他可能也不知道是重要的,但他被神揀選,順服神,就完成了神整個的十字架的過程。

十字架的死亡不是結束,只是復活的開始。現在的工作,是籌備復活、預備復活的環境;而這個環境,是神感動一些人去完成的。不只是復活,而且是要有一個環境,讓復活可以被人知道。而這個被人知道,有些是人要做的,有些是神自己做的。例如這段裡的三種人,就是神揀選作復活的準備的。第一種人是約瑟,他是一個看來軟弱的人,他平時沒有機會跟隨耶穌,但當耶穌死後,他最後的一次機會了,他是否可以捉住這個機會,在人的面前,承認跟隨耶穌呢!這時他出現了,他的出現,讓我們知道,原來我們看見的跟隨者,不只是十二個門徒,還有一些隱藏的跟隨者。這些人不敢明顯的跟耶穌,但還算是耶穌的門徒呢!而且,他們還是有機會被耶穌使用的,這是最後的機會,他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是神的恩典,讓他還是有機會,可以在神的國度上,盡了自己的責任。

有時我們是軟弱的,是不為人知的,但神還是恩待我們,給我們機會,在我們認為的一些小事上,還是可以被神使用的。而且這些所謂小事,原來不是小事,乃是一件重要的事,是為了下一步,人們不太知曉的復活的事來預備的。或許他們做了這事,還是不知道真正的意義何在,但神知道!神知道事情的需要,就感動他去做。這件事好像是過時了,服事主或是跟隨主,不在生前,而在死後,那不是太遲了嗎?神還是給他機會,讓他在天國的計劃中,仍是可以插上一腿的。

彼得們呢?他們第一沒有地位及膽量去做這些事,第二,他們也沒有身分及錢財去做這事。因此,神不能找那些顯著的門徒去完成這事。但卻還是找到一個可用之才,他有地位(他是議員,路廿三50)、他有財力、他也有一個預備好的新墳墓,這都是好的條件。原來一個平時不跟隨耶穌的人,這時還是可以發揮他的用途的。

約瑟是一個議員,也是一個富人(57),他是盼望神的國的人(路廿三51)。平時他可能由於身分,由於工作,不方便直接跟隨耶穌;但他的心志選是不減退。一個沒有機會不斷聽耶穌的話的人,他能夠保持他的心志,也是不簡單的。神還是可以找到這樣的人,在關鍵之時來服事祂的。那他到底是軟弱的人呢、還是剛強的人呢?說他軟弱,是他沒有在生前跟隨耶穌;但說他剛強,是因為他的心志沒有改變。他在生前沒有跟隨耶穌,或許是因為工作、因為地位、因為時間等因素;若他因此而灰心退後,因此而軟弱失敗,那就是軟弱的人。然而,若是環境不許可他跟從,他的心志仍是不減退,他仍是盼望神的國,那他就是剛強的人。而他所以能被神使用,或許是後者的機會較多。

今天我們若是處在一個不好的環境中時,我們是否仍然是可以跟隨主的人呢?第一,我們是否可以勝過環境,可以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跟隨主呢?第二,若真不能改變環境,我們的心志,是否仍然可以盼望神的國呢?這是我們要克服的。若不能勝過環境,那他最後是利用環境,利用他的身份,還是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為主所用的。這就是神揀選他的原因,因為他的地位、他的財富,或許成為他不能直接跟隨耶穌的原因。但他的心志,是素常盼望神的國的,並不附和眾人的計謀和行為(路廿三51);那就代表他保持了他的心志,是很難得的。也由於這樣的心志,神就可以使用他,就可以把他顯明出來,讓我們看到有一個人,他不因環境而擊退,他可以勝過不好的環境,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出來被主所用。他最先是因身份攔阻了他的跟從,但後來是利用他的身份,去取了耶穌的身體,這就是逆境求勝,是值得我們學效的。

此外有另外的一批人,就是那些婦女馬利亞們。她們沒有能力,沒有地位、沒有太多錢財,但她們有的是一顆愛主的心。她們不能做甚麼,她們只能對著墳墓坐著,這代表甚麼呢?就是代表她們對耶穌的愛。表面上她們沒有能力、沒有作為,但神看到了她們的心,就讓她們最先看到了空的墳墓,其中的抹大拉馬利亞,還可以最先看到主的復活呢!原來她們甚麼都沒有,但有一顆愛主的心、單純的心,是這顆愛主的心,讓復活由她們傳出去呢!

還有一批人,就是死不悔改的祭司長們,他們竟然在安息日,去做安息日不可以做的事,竟然派人去把守墳墓,免得耶穌的屍體被偷!他們是存心不良的人,是不相信耶穌復活的人,他們是要守住墳墓的人。他們不知道,由於他們這行為,更可以證明耶穌的復活。因為他們守住墳墓,而屍體仍然不見了,這就更可以證明,原來耶穌的身體,不是被偷的,乃是神跡地復活的。留下一個空的墳墓,若沒有兵丁看守,就可以說是被門徒偷的;但現在兵丁看守,仍然是一個空的墳墓,雖然他們狡辯(廿八13),仍然不能自圓其說的!

故此,這裡有三種人,這三種人都是為主的復活而預備的人。有些人是不知不覺為主的復活預備的,有些人不能做甚麼,卻還是對主的復活的宣傳,有很大的幫助的。有些人存心不良,想埋沒復活的事實,反而幫了復活的證明。這都是神安排的計劃,復活是不會被攔阻的,反而是被證實的。這裡有三種人,都是被神用的,一種是軟弱或是平時沒機會跟耶穌的人,另一種是愛主的人,再一種是敵視耶穌的人,這三種人,都可以被神使用,以證明耶穌復活的。原來每一種人,不論是剛強的、軟弱的、反對主復活的、或是愛主的,都可以證明主的復活。也就是說,連不相個復活的人,也不知不覺地證明了主的復活。這就代表,原來全世界都在證明耶穌的復活,為何仍有人不信呢?

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太廿六47-56

 20210317                     mercredi                太廿六47-56

整件事件中,我們看見了耶穌的孤單,看見了跟從祂的人,一個一個的跌倒離開了祂;這在人而言,是很難受的事。然而,還是有一個人,就是彼得,還是表現出他對主的愛心。雖然他是魯莽了一點,但還是有一點點的溫暖;因為至少他還是對耶穌表現關愛之心。馬利亞是獻上了她的香膏,等於獻上她一生的幸福,是每天為主而活的心態。那彼得呢?這時的彼得,是有點不自量力,是有點衝動,也沒有經過大腦。因為他沒有想過,別人是拿著力棒及武器來的,那彼得的刀有用嗎?這不是螳臂擋車嗎?這不是自尋死路嗎?如此怎能救得耶穌出來呢?然而,他沒有經過大腦,因為愛不是理智的,不是要經過大腦的,是一種願意捨己,不顧一切的行動。這樣的愛,也等同願意為主捨命的愛,雖然是沒有用的,卻也是溫暖了主的心。

馬利亞是把她一生的幸福獻上給耶穌,彼得在這時也願意為主捨命,要救回耶穌。可惜的是他的方法是錯的,他的時間點也是不對的,他這樣的做法,是無濟於事的。馬利亞是得到耶穌的稱讚,但彼得卻被勸收刀回原處,還要驚動耶穌再行一個神跡呢!因著耶穌行了這個神跡,才保護了彼得不致於被捉;這也是另一個神跡。原來彼得這個行動,確是對耶穌的愛,而這樣的愛出來,耶穌還是以愛來回報他,讓他不致於被捉。

愛是好的,但方法呢?我們對主當然要有愛,但不是出於人的愛,是要有功效的愛,這才是真的愛。愛是體會對方的心,知道如何更有智慧地,把真正的幫助給對方,這才是有用的愛。馬利亞給主的愛,是有用的愛,是可以滿足主的心、為主安葬而作的事。然而,彼得呢?他也是愛,他也是有點捨命而給主的愛。然而,這樣的愛,雖然也是愛,但卻只能增加耶穌的麻煩,卻不能真正幫助耶穌脫險。而且若是真能幫助耶穌脫險,那就違反了聖經的教訓,就是違反了真理呢!因此,原來不只是愛,而且還要有條件、有智慧、做得合宜、合乎真理而行的。若是違背了聖經的預言,那這樣的愛,就是與神對抗而已。

但彼得也有可取之處,其他門徒都沒有行動,彼得還是勇敢的;他可以在刀兵之下,毫不畏懼,可以有捨己之心,這是值得稱讚的。但與馬利亞相比,馬利亞知道自己不能替主死,也應該知道,主的死是必然的,那我可以為祂做些甚麼呢?馬利亞的舉動,就是用香膏抹主,是代表與主同心,是體貼主的心後,知道自己不能與主同死,也不能救回耶穌的命;那她怎辦呢?她就想到要用香膏安葬耶穌的身體。還不只是安葬的本身,而且是與主同心。她體貼主的心,然後就把愛獻上給主,就貼近主的心。這樣的愛,是合乎真理的,是不違背聖經的;知道耶穌必要死,但卻還是可以做一些事。而彼得是不准耶穌死,是違背聖經的愛。馬利亞的愛,也是單純的不求回去的愛。因為這香膏耶穌沒有賠給她,但卻給予稱讚,這就回報了她。這是有智慧的愛、適時的愛、主動發明的愛,是滿足主的心的愛。

彼得兩次都做了違背主的話及違背聖經的話的事。第一次是31-35節,耶穌引用聖經的話,預告他們都會跌倒,但彼得卻強調他不會跌倒。既然耶穌都說話了,而且是引用聖經說的話,然而,聖經雖然說了,但我卻覺得那不是指著我,是指著別人!別人會跌倒,但我卻不會。而且,我這樣說話,是表達我對主的愛。雖然這是愛,但這愛卻是用我的己來對抗聖經的話,是明明是耶穌說的話,明明是聖經說的話,但他還是覺得自己不會如此,還要表達我的己、我的愛的。這就是明顯地違背聖經,不服聖經的話,覺得自己比聖經說的還好。今天我們讀經時,有否這種情形發生呢?我們讀經是否都是為別人而讀的呢?都覺得只是說到別人,而不是說到我的嗎?別人都會跌倒,我總不會的!這就是彼得的態度,或許也是我們的想法吧。這就是以自己的己,對抗及不服聖經的話話,所產生的結果。

第二次彼得違背聖經,不是直接或故意的,乃是因為不明白聖經的預言,不知道耶穌是必然會受死,而不能避免的。雖然耶穌多次說,祂必然要上十字架,是不能避免的(如廿六2);但他卻還是不明白聖經所說的,而用行動去想阻止耶穌不要受死。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比起耶穌的能力,是差得多的。耶穌可以差十二營多的天使來,但祂沒有這樣做,因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合乎聖經的。因此,耶穌是按聖經的做法而行事,不加上自己的想法,不加上自己的旨意。耶穌是明白聖經的,祂有能力可以救自己,但祂當然不會如此做的。因為祂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是甚麼,與彼得是不同的。

彼得不知道耶穌的能力嗎?他會認為自己的刀,會比耶穌的十二營天使好嗎?還是他想替耶穌開一條路,就是不必走十字架之路,而可以走一條得勝的路呢?他是想提醒耶穌嗎?因為他或許知道,耶穌可以差遣天使來救祂的,為何不如此做呢?耶穌要走的路是十字架的路,但彼得卻想耶穌不要走這路。他或許是提醒耶穌,你可以差天使的,不必我的刀,因為你有更鋒利的刀,可以救自己的。因此,彼得如此做,有兩個可能,一是不知道耶穌的能力,以為自己的能力比耶穌還好,就馬上動手去救耶穌。二是或許彼得知道耶穌有能力,而用自己的刀,去提醒耶穌,告訴耶穌你是有更利害的刀的,為何不用呢?

這是不要耶穌走十字架的路,而走彼得安排的路;但耶穌要走的路,不是一般的路,而是十字架的路。今天我們也是一樣,我們自己是不想走十字架的路,就為自己安排一條容易的路。然而,彼得的路,是血氣的路,是肉體的路,是不能成事的路,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路。今天我們走的路,若不是十字架的路,只是一條動刀的必死於刀下的路而已,那就代表是死路,而不是十字架死而復活的路。彼得想耶穌走的路,是不要死的路,但耶穌說,這是死路一條,因為凡動刀的,必死於刀下(52)!原來人所走的路,雖然不想死,卻是死於刀下的路;但耶穌走的路,表面似乎是要死,但卻是死後復活的路,這是不同的路。彼得是想耶穌不死,但耶穌卻是走死而復活的路,二者是不同的。

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太廿五1-13

 

20210311                                        jeudi                                        太廿五1-13

廿五章說的三個比喻,一個代表舊約的人物等候主再來;一個代表新約的人等候主再來;最後一個是代表進入千禧年國的人物,是萬民。此外,這三個比喻,一是代表生命、二是代表恩賜、三是代表行為,都是我們該有的裝備。

這裡說到一個比喻,是說到十個童女的比喻;她們要準備參加婚宴,迎接新郎。但她們不是新娘,而只是伴娘之類的。施洗約翰曾說過一句話,娶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好友站在那裡聽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非常喜樂,因此,喜樂滿溢了(約三29)。因此,這裡的新郎是耶穌的話,那些童女就是陪伴的人,是新郎的好友,她們不是新娘,那是甚麼呢?若施洗約翰說他是新郎的好友,那這些童女,也是新郎的好友;那施洗約翰為何不能成為新婦,只能成為好友呢?施洗約翰是代表舊約之最,因為耶穌說,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人比約翰還大;然而天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太十一11)。因此,這些童女,代表舊約的人物,她們也是等候主再來,可以參加婚宴的人。然而,她們不是新娘,她們只是伴娘而已。

她們在等候新郎來的時候,她們都睡著了,這代表甚麼呢?這代表她們都死了,因為基督的再來,不是舊約時代,乃是新約時代;因此,她們不能在活著的時候看見基督。然而,當她們睡著了,在半夜時,有人喊叫,新郎來了,快出來迎接他(6)。這就是號筒聲響的時候,她們都被叫醒,可以迎接基督的來臨。

廿四章說的,兩個人中一個被提,一個被留下,這兩個人,是代表活著的人,是活著被提的人。而這時的十個人,是代表死後被提的人,原意應是代表舊約的人物,但亦可以代表死後才等到基督再來的人。活著的人要儆醒,而死後的人呢?他們不必在活著時儆醒嗎?原來這些死去的人,是否可以參加婚宴,也與她們活著時的燈是否有足夠的油有關的。因為當她們醒來時,她們要發現自己是否有油,而這些油是否足夠,是在生前的時候預備的,不是死後預備的。死後再去買油,就太遲而來不及了。

那甚麼是燈、甚麼是油呢?箴言廿27說到: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探照人的臟腑。因此,燈就是人的靈,就是耶和華放在我們裡面的燈。靈是活的靈,是得救後的靈,因為雅各書二26說,身體沒有靈是死的,因此,我們的靈都要活,然後才可以得救的。當這些童女有靈,就代表她們是活的,是得救的。然而,不只是活的、得救的,而且還要有足夠的油,才可以見主面的。那甚麼是足夠的油呢?燈如何才可以點得亮呢?這就是關鍵之處。

人的靈要被神的話接觸,也要被聖靈充滿,這兩個是我們在世上的預備工夫。耶穌說,我對你們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因此,神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我們在地上之時,若要點亮我們的燈,那就要不斷遵守神的話,活出神的話來;此其一。第二,就是神的靈在我們裡面,不只是有聖靈在我們裡面,而且還要被聖靈充滿。而聖靈充滿的意義,就是要讓我們脫去及穿上,就是走十字架的道路。這就是要買油之意思,買是要付代價的,不是白白的領受而已。我們今天願意付代價的人是少的,於是我們的燈常是不夠亮。因為我們的燈是不亮的,因此,我們傳福音時,也是不會讓人看得見我們的燈的。他們看不見光,因為我們沒有光顯出來,於是我們的福音就不能讓人看得見。原來傳福音不只是讓人聽得見,而且還要讓人看得見。若我們沒有光,我們的福音,就不會讓人看得見的。

人們信耶穌一般有兩個條件,一是聽見福音,二是看見福音。而腓立比禁卒的信耶穌,是先看見福音的光,然後才聽到福音,最後再信耶穌的。若我們的燈不是亮的,不是有油的,不是付代價,活出神的話,有聖靈充滿的人;那我們的傳福音,人們只是聽見福音,但卻看不見福音。這樣的情形,要人信耶穌就是難的。今天福音傳不出去,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光,我們的燈是暗的,是不亮的。上一章曾說過,耶穌來的時候,日月無光,這時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耶穌的光,不必日頭及月亮的光。今天地上的陽光太猛了,您的燈光比不上地上的陽光,他們就不會看見光,他們就不會信的。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是我們的靈不夠亮、是我們不能活出神的話來,不能吸引獄卒信主。

這五個愚拙的童女生前沒有買油,她們不願意付代價,等到主再來時,她們要付代價,也來不及了。原來油是生前預備的,死後再預備,就沒有用、來不及了。今天我們活著等主再來,或許是等不到的,但我們在生前的工夫,就是要付代價,活出聖經的要求,遵守神的命令;並且讓聖靈充滿,走十字架的道路,這才是我們在生前要盡的責任。

新郎說,我不認識你們,這樣的話,也出現在太七章23節中。不認識代表甚麼呢?應該不是不能得救,但卻失去了天上諸多的福分,是不能參加婚宴,不能與大家一同喜樂,不能見主的面等,這是我們等了一輩子後,卻得不到最後的福氣,而且是沒有辦法挽回來的。這樣的情境,是的確可悲的。今天我們在地上時,我們應注意,我們的生命有多少,我們與主的關係有多親密,這都是我們在活著時,要預備自己的。雖然這裡說的是舊約的人物,但也可以代表一些不能在活著時就可以見主面的一切人。我們今天不知道我們是否活著可以見主,但每個人無論是生是死,都應在活著時就預備自己,讓我們有足夠的油,可以在死後主再來時,可以有足夠的油,可以有資格參加婚宴。這是舊約的人物,但可以應用在每一個人身上。我們的燈是否常有油呢?是否夠亮呢?不是只有燈,還要加上油,不是只有油,還要有足夠的油。因此,我們不只是得救,還要加上被聖靈充滿、還要遵守神的話、還要得勝,如此才可以在婚宴上有分。這也是那件禮服所代表的(廿二12),我們願意穿上這件主人所預備的禮服嗎?

這裡聰明的童女,沒有答應分油給愚拙的(9),這是她們沒有愛心嗎?不是的!因為不是分油,是要買油。今天我們的觀念,或許都是分油的觀念,而不是買油的觀念。買油是要付代價的,分油就享受別人所有的,是不必付代價的。我們到教會中,大都只是想分油,而不想買油。因為買油是要付代價,是脫去加穿上的行動,是走十字架的道路。分油是在教會聽一下道,得到知識的增長,認為這就夠了。然而,真正的生命,不是聽道而來,乃是行道而來。若我們只有分油的觀念,而沒有買油的觀念,那我們的生命是不會成長的;這時成長的,就只是知識而已。然而我們的知識增長後,卻以為是生命,這只是假象而已。

今天到教會的人,若只有分油的觀念,就是只有穿上的觀念,那就不會有買油的行動,就不會付代價走十字架的道路。如此我們的生命是不會成長的,每個人都要自己走十字架的道路,別人是不能替你走的。

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太廿二15-22

 

20210302                  mardi                   太廿二15-22

來問耶穌的是有兩派的人,一是法利賽人,二是希律黨的人。他們對納稅給該撒是相反的意見,這是人間的矛盾。他們來問問題,當然是要為難耶穌,但除此之外呢?他們確是有這個問題的矛盾意見,才會來找耶穌的。為何會有這人間的矛盾呢?因為人是有矛盾的,但人的矛盾,現在把之帶到神的面前,求神來解答。他們產生的問題,不是從神出來的問題,乃是從人出來的問題,因為人間是有矛盾的。因此,這矛盾是明顯的,是人因著有自己的偏見而出來的;那是甚麼原因有矛盾呢?因為人就是有不同的意見的,人間的矛盾,要如何解決呢?人間的矛盾,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人間是有矛盾的,法利賽人與希律黨人的矛盾,現在帶到耶穌的面前,要耶穌解答。人間為何有矛盾呢?因為這是宗教與政治的問題,宗教與政治,是有矛盾嗎?這兩者如何調和呢?這是人間多年來的問題,因為宗教是屬於神的,而政治是屬於人的,這是人治與神治的問題。人治是要把神的權柄奪去的,而神治的權柄是最大的;然而,人間的權柄,要把神權柄奪去,這就是矛盾的問題產生之因。人是不服神的權柄的,人是不斷要奪權的;於是因為地上的人要奪去神的權柄,矛盾就這樣產生的。若我們是順服神的,是懂得神的物歸神,該撒的物歸該撒的話,那就不會有矛盾產生的(原文沒有「物」這字,應譯為屬神的、及屬該撒的較佳)

那甚麼是屬神的要歸神、屬該撒的要歸該撒呢?他們的問題中,是沒有把屬神的說出來,他們只是說是否該納稅給該撒,並沒有把神提出來。他們的心中若沒有神存在,那他們就是活在矛盾中的人。若只是看見該撒,而看不見神,那就只是看見該撒的權柄、看不見神的權柄。若是只有人間的權柄,那就一定會有矛盾產生的。因為這時,人只是看見人的權柄,而人的權柄又不是最大的,於是人的權柄一出來,就會產生爭執,矛盾就會產生。我們今天若只看見世上的權柄,而不服神的權柄;不知道有神的權柄時,那我們就一定會有矛盾的。這就如現今世界上的民主,甚麼叫做民主呢?就是只有人的權柄,沒有看見神的權柄;只是人在爭權,於是矛盾就會產生。

希律黨的人,是沒有神的,法利賽人呢?他們是似乎有神,卻是要把神的權柄奪去的人(廿一38)。由於兩者都是沒有神權,只是要人權的人,於是就會產生矛盾。若是大家都可以把神權放進去,也把神權擺第一的話,就不會有矛盾的產生。這就是耶穌的回答,就是他們沒有想到的神權,就是只有人權的話,那就一定會產生矛盾的。

原來今天我們很多的問題出現,真正的原因是甚麼呢?就是爭權,就是因為人權的出來後,大家不服人權。大家的權柄出來後,就互不相讓,於是就會有不同的意見,就會爭權。這樣爭權的結果,就是矛盾發生的原因。而這原因的出來,是因為他們沒有神權的觀念,他們的腦中,只有該撒,沒有屬神的歸神的觀念,於是矛盾就發生。若他們兩派都可以加入神的權柄,把神的權柄的觀念加入後,才是問題的解答。

甚麼是屬神的歸給神呢?屬該撒的就是有該撒像的錢,那屬神的是甚麼呢?屬神的就是人本身,人不是物。原來人是屬神的,神起初創造人時,是照著神的形像的,這個神的形像,就好像銀錢上有該撒的像一樣,人有神的形像,因此就證明人是屬神的。若一個銅錢是有該撒的形像,那人呢?人是有神的形像的,於是人就是屬神的。然而,若屬該撒之物歸給該撒,那我們是屬神的,我們就應該歸給神。這就是人間矛盾解答的答案,就是把神的權加入,大家服在神的權柄下,就沒有爭執。

原來問題是加入神權,人間的矛盾就不會發生。政治的解答,不是用暴動的方法去解決。暴動的方法,就是人與人爭權;就是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於是人們就落在爭權之中。雖然有時人們的爭權,似乎是為真理的;但爭權的原因,卻常是用我的權,比你的權大,因此而出來的問題。人間的爭權、政治的爭權是如此,教會的爭權也是如此。是大家不服對方的權,於是矛盾就這樣產生。現在有一個權柄,就是該撒的權柄,這個權柄,是在你的口袋中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權柄。然而,這個權柄是否人人都服呢?不是的、希律黨的人是服的,但法利賽人呢?卻是不服的,他們是要用宗教的權,來奪取該撒的權的。

原來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有權的,金錢是一個權,該撒又是一個權;但這都只是人間的權,不是天上的權。若只有這兩個權,雖然平時人們都在使用它,但由於這不是絕對的權,還是會產生矛盾的。這就如希律黨與法利賽人一樣,他們表面可以合作,可以一同來到耶穌面前;然而,他們還是各懷鬼胎,互相不服的。這就是因為大家都有自己所認定的理及權,就誰也不服誰。表面上可以一同合作,但到了關鍵時,就會出問題的。這就是人間的矛盾,是因為沒有神的權柄,於是就誰也不服誰。他們的爭權,平時是在檯底下的,但到了某些時候,就會從檯底變成檯面的。這就是平時沒有發現,他們的銅錢,是放在自己的口袋內的,是不出來的。但當耶穌要他們拿出來時,該撒的像才會出來的。

法利賽人是不要該撒的像的,他們在買賣牛羊時,是要把錢兌換的。因此,平時這像是放在口袋中的,是不出現的。當這像出現時,法利賽人應也不會高興的。然而,這只是平時不把問題拿出來,隱藏在檯底下而已。問題還是要攤出來的,若只有人間的權,是不能服眾的;即使是該撒的權,已經是最大的,但還是有人不服的。因此,若不知道人是神創造的,是神權最大,並且神的物要歸給神的話;那人間的矛盾,是無法解決的。惟有大家臣服於神的手下,大家都服神的權柄,人間的矛盾,才可以解決的。這就是耶穌的回答,是間接解決了他們的問題,但他們真的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