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詩七十二篇

 20211128               dimanche            詩七十二

這一篇詩篇標題是說所羅門的詩,而在最後20節,是說到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禱告完畢;那這詩是誰寫的呢?是大衛或是所羅門呢?同時,這詩的內容,是說到一個公義的王,這王是誰呢?是所羅門或是大衛呢?從內容來看,似乎都不很像,頂多是有部分的表現而已;而最像這裡說的王,在猶大的歷史中,似乎很難找得到這樣的王。因此,無論這詩是誰寫的,這裡描寫的王,是一個作王的模範、是作王者的目標。那這目標誰可以達到呢?只有基督作王才可以達到。然而,一個作王的人,無論是大衛、無論是所羅門,都應有這樣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一個能施福給人的王。若要如此,那就必須學效基督的樣式,以公平、公正、公義來治理人民,才可以帶來和平(2-3)

這裡說的是作王的人,應有的表現、或是應有的條件,但我們應都不會有作王的機會;因此,這是給每一個有機會作領袖、及管理層的人的箴言。從這首詩來看,其內容大都說到與公義、公平、公正有關的;可見一個在上作領袖、作王的人,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公義公正及公平。那甚麼是公義呢?公就是對大眾而言、是公眾的事;義就是作對的事,對的事就是以愛待人。因此,公義是對大眾的慈愛,關心到每一個人,愛每一個人。人很難愛每一個人,因為人的愛有限,有時為了愛某甲,就會忽略了某乙;給張三多一些愛,就會對李四少一些愛,這是人的缺點。能夠對每一個人都公平,都可以把愛給出去,對人而言是不容易的。

因此,公義及公平的條件,第一是要有捨己的愛,第二是要有公平的愛。當發出慈愛對某人時,不會傷害到其他的人,這是發出愛的原則。若我們的愛是姑息的愛,這就會因著愛一個人,而會傷害到其他人;這是一般人常易犯的毛病。因為要愛一兩個人是比較容易的,但要把愛顧及所有人,這是難的。而公義就不只是給出愛,更是要把愛顧及每一個人,這是作王的難處,也是作王者必須要學會的愛。人的愛是有限的,時常顧到愛時,就顧不到公義;反之,顧到公義時,就顧不到愛。公義看起來是嚴謹的,但這是表面的看見而言,真正的公義,出發點不是懲罰,乃是愛,而且是對大眾的愛。

公義是保護人用的,這是對困苦人的伸冤、對貧窮人的拯救、對欺壓人的懲罰(4)。伸冤是需要智慧的,例如所羅門能分辨兩個爭嬰兒的母親(王上三16-28),作出正確的判斷,這就需要神給的智慧。拯救貧窮人是需要愛心、細心及主動的關懷,因為很多時貧窮人比較沒有能力、或是沒有管道向王伸訴;就必須王主動去察看,找出弱勢群體的需要,才可以幫助他們。而對欺壓人的懲罰,是需要公義公平的判斷,作出適當的懲罰。同時,還要加上教化,使這些欺壓的事不再發生。這是作領袖的人,要學會的功課。

因著公義是對眾人的愛,這就比單愛一兩個人更難;這是神對作王者所託付的任務及使命。對一個沒有作王的人,他愛的對象可以是不多的;但對一個作王的人而言,他愛的對象是他管轄下的眾子民,於是他的責任就重。故此,這首詩是告訴我們,作王不是只會用權去轄管人,更要懂得用愛;而這個用愛,不只是一般的愛,而且是對眾人的愛,就是公義的出來。原來愛是神對每一個人的要求,因為神就是愛!而對一個作王的人,當然也是要求他要愛每一個人,但這個愛的要求,比對一般人的要求更高;作王所發出的愛,乃是對眾人的愛,就是公義的表現。因此,我們一般都誤會了,以為公義不是愛,以為公義是殘酷的;然而真正的公義是以愛為根基,是顧到對眾人的愛而發出來的,這比單純的愛一個人更不容易呢!

若一個王能施行公義,就必然會帶來和平(3),帶來長治久安的日子(5)。公義是蒙神賜福的條件,不只是可以帶來和平與長治久安,不只是影響本國,而且還讓別國獻上貢物,眾王都必向他俯伏服事他呢(10-11)。這應是神給王的賞賜!當您用公義的愛對眾人時,眾人自然會向您有回報;不只您對待的眾人向您回報,而且神還讓其他的人尊敬您呢!別國的進貢,是神多給的恩惠,是神對您的賞賜。同時,神也讓更多的恩典臨到公義的人,就是讓地上的五穀可以豐收,山頂上也都豐收,地上的果實茂盛等(16);這就是公義的報酬。

當一個王施行公義治國時,義人就會增多而興旺(7),這就是公義生出公義。若您願意別人怎樣待您,您也要怎樣待人,這就是良性的循環。若一個作王的,希望國中太平,希望國人都可以有義,那作王的就應以公義待人;如此別人就會效法王的榜樣,國中的義人就會增多。原來一個國家的惡人或是義人增多與否,是與王的公義與否有關的。若能以公義的愛待人,則國中的義人就會增多,這時王的治理就會更加暢順。原來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這是必然的道理,是神定的定律呢!

這首詩是對作王的人的勸導,可惜的是猶大國中,似乎沒有一個王可以有如此的表現。因此,這就要等到基督作王時,才可能有這種光景出現。一個王惟有讓基督作王,惟有有基督生命的人,才可以達到這詩中的光景的。今天我們在社會中,大概沒機會作管理全國的人,但我們有機會成為部門的主管,我們是否學效這詩所說的,學習以公義對待人,就是以捨己的愛對待每一個人,照顧每一個人的需要呢?這是我們應盡的本分,也是基督徒在社會中的見證,成為黑暗中的明燈,我們可以如此嗎?若能如此,不但我們可以得到這詩所說的福,而且更可以帶領更多人歸信基督的。

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申卅一14-23

 20211121                  dimanche               申卅一14-23

14-23這一段是耶和華對摩西說的話,這時約書亞也站在摩西旁邊,故他也聽到神的話的。這段話是神在預知中,知道以色列人日後會離棄神的,於是就告訴摩西;要他作一首歌,成為以色列人的警惕。可惜的是,這首歌無法改變以色列人的最終結局。那這首詩的用處是甚麼呢?神既然知道以色列人的結局,為何還要做這麼多的工作在他們身上呢?這些事對他們有何益處呢?若我們知道一個人至終是必然會敗亡的,是否大都會灰心而不想花時間在他身上的呢?然而,神還是照著祂的計劃、祂的慈愛去做工在人的身上;這就是無論如何,神的愛不因為人的失敗而放棄,神還是會把祂的愛,在人活著的時間中給人、與人互動的。

若一個人是至終注定失敗的,那神的計劃仍然在他的身上進行,這有何益處呢?對人而言,人是看益處及結果的,但第一,我們知道甚麼是益處嗎?我們的益處可能是覺得成功就是益處,那失敗就一定不是益處嗎?若一個人的失敗,可以引起別的人的警惕,讓其他的人得益,那失敗就不一定不是益處的。第二,雖然人是失敗的,但這個失敗,若引證了神的話語的準確,也看見了神在人身上的作為,看見神話語的成功;就可以讓人知道,神說的話是肯定的,那就是益處。

原來不只是要讓人看見人的失敗,更可以看見神的作為在人身上的真實。人的失敗,不是因為神沒有能力,乃是因為人的極端軟弱,證明了人的罪性,而不是神的無能力。神在軟弱的人身上的作為,讓人可以看見神的慈愛、神的忍耐、神的話語的真實。這就是保羅所說的,「猶太人有甚麼長處、割禮有甚麼益處呢?凡事大有好處;第一是神的聖言交託他們。即便有不信的,這有何妨呢?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神的信麼?斷乎不能!…」(羅三1-4)。神做在人身上的工作是明顯的;而人的軟弱也是明顯的。我們不能只看人的軟弱,更要從人的軟弱中,看見神的大能、神的忍耐、神的慈愛。

同時,雖然人是軟弱的,但神的救贖計劃仍然是成功的。人的失敗,不會攔阻神的成功。神可以使失敗的結果,變成他人及他日成功的原因。這就是神的工作,暫時的失敗,神仍然可以埋下復活的種子,仍然可以做成日後成功的原因的。當然,從人的角度來看,失敗的人是可悲的,因為雖然神給了他們這麼多的恩典,他們還是得不到神的福氣,是可惜的。神不是沒有給他們恩典,但他們沒有信心,與神的道相調和,於是就失去了屬靈的福分。

因此,整體來說,神的工作沒有失敗,失敗的是以色列人自己;而且神之後還是可以繼續作工在他們身上,讓他們可以復興的。同時,猶太人是失敗的,但因著猶太人的失敗,福音就傳到外邦人。今天我們可以得聽見福音,間接是因為以色列人的失敗而引起的(這當然是從人的角度來看的)。這一點保羅在羅馬書九至十一章說得很清楚,其中他說,「以色列人被棄絕,天下就得以與神和好;他們被接納,豈不是死而復生麼(羅十一15)」? 原來神的計劃沒有失敗,失敗的是以色列人,但神還是可以在軟弱的人、失敗的人身上,完成祂的工作的。因此,我們不要只看以色列的失敗;我們可以從人的失敗中,看見神話語的肯定,看見神話語的真實,看見神的信實。

同時,在神已知道人是失敗的結果時,神還是繼續在人的身上作工,沒有提早放棄,這更看見神的愛,不是因為人不接受神而放棄的。神的愛是一直給人的,只是人不懂得接受,這是人的損失,不是神的失敗。這就如耶穌在祂的預見中,猶大是會背叛耶穌、出賣耶穌的;然而,耶穌對猶大的愛,從揀選開始就沒有停止過。祂不會因為猶大背叛祂,就減少對他的愛,反而耶穌對猶大是加倍的愛,希望可以改變他呢!這就是神的愛,對剛強的人是愛、對軟弱不接受神的愛的人也是愛;這就是神無條件的愛,是我們不明白,也是我們應大大感恩的。

從這段中我們也可以看見一點,那就是神是有預知的能力的,因為祂是超越時間的。然而,神的預知,沒有影響到祂現在的作事;祂仍然是在時間中與人互動,沒有因為祂的預知,而放棄現在的工作。我們是沒有預知的能力的,因此,我們不知道事情的結果,就會繼續努力工作的。若我們知道某件工作的結果是失敗的,那我們一定先放棄這工作的,因為我們看的是工作的成果,而不是工作的過程。因為若成果是失敗的,那我們就會覺得,做這事是沒有意義的,就會放棄整個過程;這是因為我們覺得結果才是重要的,過程是不重要的。然而,神知道結果是失敗的,還是在時間中與以色列人互動,原因是甚麼呢?因為神不只是注重最後的結果,也是注重過程中神的作為。神的作為在過程中顯出來,是不會比結果的出來更不重要的。

在整個互動的過程中,即使以色列人看不見神的慈愛、神的計劃、人的軟弱等;但別人可以從這個過程中,看到神的本質、神話語的信實、神的慈愛、神的忍耐等,這個過程所表現的神的性情、神的本性等,都是可以顯出神的榮耀的。因此,失敗是人的結果,但人的失敗,還是可以讓人看見神的榮耀,看見神更深層的成功的。

因此,神啟示摩西及約書亞(14),告訴他們以色列日後的結果,也是要他們不必灰心,不只是注重最後的結果,更是注重整個過程中,他們所付出的愛、所付出的忍耐、能力及與神互動的喜樂等。這都是事奉的人要注意的重要目的,而不只是成功與否而已。人注重的是事工的成功,但神注重的是事奉中的過程,是否忠心事奉神,是否讓神工作在事奉的人身上,讓他的生命有成長等,這都是事奉的人重要的目標,而不只是成功與否而已。

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申廿八47-57

20211114                  dimanche                        申廿八47-57

47節開始,又是神另一個作為,47-57節所描寫的,不只是看見神的懲罰、管教,而且是神再造的工作。這個工作,就是死而復活的十字架工作,就是要讓仇敵來,把他們不聽話的舊生命滅絕後,再造復活的工作。這就是日後以色列人被擄的工作,以及被擄歸回的工作。這樣的工作,是當他們沒有聽從神的話時,神所要做的另一個工作。

神的工作是一步一步來的,先是用神的話直接說出來,希望他們可以聽從(1);那是就是神的律例典章,但他們不聽從神的話,那就用另一種話作在他們的身上就是給他們災難、用神的作為去說話。前面的話是要聽從的,後面的話是要看見的;後面的話除了要人看見的目的外,還加上了對人懲罰、管教的作用。那就是持續的災禍,一步一步的讓人可以思想神的作為。然而,若他們還是不聽從神的話,神就要做另一個工作,那就是十字架的工作。十字架的工作,就是先死後生的工作,就是這一段中所說的,把他們帶到一個絕境中,把他們的所有城都被攻陷(52),也把他們的兒女都吃掉(57),這是甚麼意思呢?

這就是把他們帶到絕路去,不只是沒有身外之物可以倚靠,而且是沒有兒女、就是沒有下一代的生命。這就是神要把他們帶到死亡之處,讓他們的舊生命都滅掉後,再給他們復活的生命;不只是死亡,而且是死透了,連兒女就沒有了。這就如拉撒路的死亡一樣:耶穌故意耽延兩天,讓他死透;人以為不能復活,耶穌還是叫他復活!這就是第三步,就是十字架的工作,是神給的十字架,是先死而後生的工作。原來神的工作是一步接一步的,先給人正面的神的話,讓人可以清楚知道該如何行;但若人不聽從神的話,神就把災難加在人的身上。災難是神另一種言語,是無聲的言語,這種言語,不是用聽的,乃是用屬靈的眼去看、用屬靈的心去體會、去感受的。然而,若以色列人沒有屬靈的生命,沒有屬靈的眼睛,那還是不能看見神的作為、看見神的心腸、神的憐憫、神的計劃的。

當他們還是愚頑不靈時,他們在好的環境中(47)、以及在不好的環境中,都沒有事奉耶和華的時候;那神就再用十字架方法,去改變他們的生命,這就是為要給他們生命的方法。神用外邦人把他們擄去,而擄去之前,把他們的城圍困(52),把他們的牲畜所生的和土地所產的滅絕(51),也讓他們把自己的兒女吃掉,使他們甚麼都沒有了(57)。這是甚麼意思呢?就是把他們帶到一個死亡的地步中,再沒有任何剩下的,連下一代就是將來的生命都沒有。這就是徹底的十字架工作,就如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把最後一滴血都流盡,這是十字架的死亡工作,是沒有後路的。

然而,這裡還看不到復活的工作,但神還是要做復活的工作的。復活的工作,就是神還是把剩下的人數,讓他們可以成為將來復活的種子。神一方面做十字架的死亡工作,另一方面神也做十字架的復活工作。十字架的死亡是容易的,也是明顯可以見到的,就是這裡所描述的情形;這裡說的是悲慘的,是沒有盼望的,是完全的死亡,是不會留下任何一些活的東西的。然而,這裡隱藏的,還有神的另一個工作,就是死亡後的復活。神每次把犯罪的人滅亡時,都會留下一些剩餘的餘數的,這是神的復活工作。

當人類犯罪到一個不可收拾的情景時,神要把世上的人滅絕時,就留下挪亞一家八口,讓他們可以成為復活的生命。當神要毀滅所多瑪,神還是要把城中的義人羅得一家拯救的,因為神除了做審判罪的工作外,神還要做復活的工作的。當以色列人在曠野不聽神的話,不願意入迦南去之時,神雖然把上一代的人,都讓他們死在曠野中,但神還是留下兩個人,就是約書亞及迦勒,讓他們成為復活生命的種子,讓新的一代可以進迦南。又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後,神告訴他們所有迦南人都要滅亡時,神還是用祂的方法,拯救了喇合一家人,以及基遍一個城中的人呢!這就是神的復活工作。

因此,這一段中我們看見的,是神把十字架給以色列人,對他們的罪而言,神是用災難懲罰及管教他們;對他們的拯救而言,是暗中做十字架的復活工作。這就是當猶大國的瑪拿西不聽神的話,神決定要把猶大國也滅亡後,神在瑪拿西這個敗壞的王後面,又興起一個好的王,就是約西亞;讓他做以後復活的工作,就是讓他埋下復活的種子。把一些剩下的餘數種子埋下,就是如但以理及其三個朋友等類的人;讓一些人仍然可以有復活的生命,成為十字架後的復活。這就是神的第三步工作,是在以色列人身上的工作。

今天我們也是一樣,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同樣的也是有三個不同的方法,讓我們的生命長大的。那就是神在聖經中的話、神興起的環境及神的作為、以及神給的十字架。這些工作,有時是一步一步來的,就如這一章中神對以色列人的工作一樣。有些是時常做的工作,有些或許是可以免的:例如聽神的話、事奉神是應該時刻都要做的;又例如十字架,也是我們天天要走的路。然而當我們不願意走十字架的路時,神才會主動給我們十字架的。也就是說,人應該自動走十字架的道路,因為這是必須走的;但若人不願意走時,神就會主動給人十字架的。

在這段所描寫的十字架路,是神設定給以色列人的。雖然看來是可怕的,但除了看見絕望及死亡外,神還會做復活的工作的。復活的工作在這裡是隱藏的,因為是神自己以祂的慈愛做的,我們就看不到。這也是十字架的特徵,我們看見的,只是死亡及滅絕,但在這背後,因為加上神的手、神慈愛的作為,就會有復活的出來。復活是神做的,是隱藏的,是我們在走十字架路時,常是看不見的。然而,若能有信心的眼,就可以看到十字架後的復活,而不只是十字架的死亡而已。

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申廿四14-22

 

20211107                  dimanche                   申廿四14-22

這段所說的,第一是說到主動的愛,是主動的想到有需要的人(14,19-21)。第二是說到有些是您知道的、有需要的困苦貧窮人,那就是你應該憐憫的對象(14)。第三,有時雖然沒有特定的對象,但還是要設計一些容易的環境,讓一些沒有特定對象的人,也可以得到幫助(19-22)。也就是說,有些對象是您看到的,那就一定要主動給他憐憫;另有一些人,是您沒有看到的,但他們是存在的,您也要預留一些恩惠給他們。看到的,就直接施恩,看不到的,就設計一個容易的環境,讓他們可以容易得到幫助。無論您看到或是看不到,這些人都是存在的;您就要主動的給他們預備一些他們需要的食物,讓他們可以自由拾取。亦即是看得到的貧窮人要施憐憫,看不到的貧窮人,也要為他們預留空間,讓他們可以得到食物。

這代表甚麼呢?這代表他的生活,至少有一部分是完全為貧窮人而設定的,是關顧到一些他認識的、或是不認識的窮人的。這是他要特別出一些時間、空間,為窮人而活,是一個主動發出愛心,關心弱勢團體的人。還有,他的生活目的,要學習捨己,主動留下一些食物給別人,雖然沒有看見的對象,也為他們而做成一個容易的環境,讓這些人可以更容易地取得活命的食物。以色列人的條例是容許人可以拾取剩下的莊稼的,因此,您不只容許他們拾取,更要製造一個環境,讓他們更容易的進入園中,而且是容易拾取的;否則人進入葡萄園或其他的田裡時,卻沒有可以拾取的。不只是有條例,這是愛心的條例,還要主動思想,如何可以讓人更容易拾取,讓貧窮的人不致空手而歸。

我們是否可以在生活上,多些照顧社會中的邊緣人呢?有些西方國家,他們是有一些文化,就是在一些小型咖啡廳或速食店中,他們買飲品或小食時,多買一份,不是自己要的,乃是留給一些有需要的街友進來時,可以取用的。這些多買一份的人,店家會把一個記號,貼在後面的佈告板上,街友們看到,就可以使用。這是一個很好的風氣,是與這裡以色列人的條例相似,是我們對待有需要,但不知名的人的一種好辦法。可惜是我們所居的華人社會中,好像沒有這種風氣;有時我們想照顧一些有需要的人,就要自己想法了。

看不見的人,但卻是有需要的人,在以色列中是容易辦得到的,但在我們的社會中,好像沒有這條例或風氣,於是我們想做也不容易辦到。是否基督徒可以思想,如何可以幫助有需要的貧窮人,讓每一個飢餓或是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些愛心的激勵呢?

愛心是要操練的,若我們有這種環境,或是我們可以自創一些條例,幫助一些無名的、有需要的窮苦人,是可以讓我們愛的生命成長的。今天我們比較沒有這樣的環境,就比較缺少操練的機會。而神設立這些條例,不只是可以幫助有需要的貧窮人,實際上對那些願意幫助人的人,願意特別設計一個好的環境,讓貧窮的人可以容易得到幫助的人,也是有益處的。因為如此挖空心思的設計,會訓練人的愛心、細心、及關懷別人的心。若能養成一種習慣,那就會讓我們對貧窮的人敏感,會使我們的愛心容易出來的。

當他們收取葡萄園的時候,剩下的不可再摘;又當打橄欖樹以後,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下給寄居的、孤兒和寡婦(20-21)。這代表在我們任何生活的細節上,都要想到有需要的人,這是一種為別人而活的生活,也可以訓練出我們捨己的心。若能如此主動地學習,您會發現,這是一種喜樂的生活;因為助人為快樂之本,是應該不只為己活,更是為窮苦的人而活的。這個世界中,由於一般人大都以利益為前題,很少有人會以愛為前題,成為他們生活的目標的。若我們可以如此做,養成一種風氣,那是社會之福。因為一般人,都只是為自己、為兒為女而活,但若能改變一下觀念,能夠為孤兒寡婦而活的話,那不只是自己得福,而且整個社會都可以得福。

神設計這些條例,表面是為了讓社會中沒有貧窮的人,但更重要的是讓願意實行的人,有操練愛心的機會。今天我們的社會中,若沒有這種風氣,我們是否可以思想,如何把我們的愛心,具體化地表現出來呢?若有一個管道,能讓人容易表達愛心的,相信基督徒是願意率先履行的。因為神設立這個愛心的條例,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益處的。若在社會中我們不易行,也可以在教會中學習,照顧兩類有需要的人,一是屬世的窮人,二是屬靈的窮人就是靈性軟弱的人。即使是在教會中,需要關心的人也是多的,我們是否可以設計一些環境,讓基督徒可以儘量發揮主動的關懷,讓教會的肢體都可以得到溫暖呢?

聖經中多次提到「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18,22),不只在這裡,在別處聖經也常常提到。這就讓我們想到,原來神當初刻意要以色列人在埃及地成長,而且讓他們被埃及人奴役,是有很多的目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他們體會貧窮及奴役的滋味後,就可以用同理心對待及幫助那些弱勢團體。從15節的描寫中,我們就知道神是很關心弱勢的人的,因為當他們一祈求時,神就會定那些不憐憫他們的人的罪,可見神關心的是那些有需要的人。我們應思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時候是主動關心有需要的人的呢?我們是否應想辦法,主動關心真有需要的人呢?從這段聖經中,再檢討我們的行為,這都是值得我們思想的。

16節是插進來的一節聖經,似乎與前面所說的有點不同;但這節聖經,亦是說明愛心的問題。當然一人做事一人擔,也是一般的原則;誰犯罪,誰就應受該得的懲罰。然而,父子的關係,是愛的關係,但其中一人因犯罪而死,另一人一定是傷心的。這時,您不要因這人的父或子犯罪,而輕看他,他更需要靈裡的幫助,深切的安慰的。因此,這個沒有犯罪的家人,也算是弱勢的人,這個人我們亦應對之憐憫,不只不應定他的罪,而且還要想法安慰他、幫忙他,這才是主動的愛的發出。總而言之,我們應多注意有需要的人,主動的設計一些可以幫助他們,及讓他們可以更容易得到幫助的環境,這是我們應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