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晨更分享:創二十

2010/4/30 samedi 創二十

這一章繼續說到亞伯拉罕的軟弱。原來人的軟弱,是不易去除的,以前的一次已經錯誤了,也差點就失去了妻子了,但亞伯拉罕似乎還沒有從這裡學會了功課。人的軟弱,似乎是成為人的習慣,不易改過的。人有一個缺點,有一個軟弱時,若不是經過神對付,是不易改變的。這是第二次了,同樣的事又再發生了,沒有因為以前的失敗,他就有所改變。原來這軟弱,雖然表面看來,是因為碰到了事情時,才顯現了出來;其實這軟弱,乃是隱藏在亞伯拉罕的心裡很久了,可以說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平時你看不出來,但碰到事情時,才會顯出來的。這是在亞伯拉罕出來時,他就有這個想法了(13)。也就是說,他出來時,雖然在某一方面來說,是有信心的,但在另一方面來說,他卻仍是軟弱的。他雖然相信神會保守他出來的日子,但卻仍是怕自己的妻子,成為他被害的原因。他不相信神的保守,卻要求妻子的保守,也要靠謊言來保守他。但這謊言若保住了他的命,卻會使他失去妻子的。這根本不是完美的想法。人的保護都是如此,得到了某些好處時,卻失去了更多的好處的。由此可見,人是多方面的,人的軟弱,有時自己也不知道,他出來時就已有這軟弱,而神要藉著兩次的教訓,去把這軟弱拿去。

第一次的發生是在埃及,那時撒拉約65歲;這時撒拉已約89歲了。第一次他們的做法,是經過商量過的,因為亞伯蘭認為撒拉容貌俊美,所以主動地商量。這一次,似乎沒有特別的商量,而撒拉已經老了,問題似乎也少了。但這習慣不因撒拉已經老了而改變,他們似乎雖然沒有商量,但卻很自然的把不完全的真理,習慣性地作為他們的真理了(就是半個謊言)。而這個習慣性的謊言,就造成了亞伯拉罕及別人的問題了。第一次事情的發生,沒有使他改變這習慣,他們還是如此的活下去,把半個謊言,成為他們處事的真理,於是這第二次的事情,就是神要對付他們的習慣及軟弱,而不只是外面的謊言了。原來他們有一種軟弱及錯誤,是自己不知道的,也是不易改的,而第二次的遭遇,就是神要對付他們的軟弱,把不對的習慣改掉的。我們是否也常有一些自以為是的習慣,成為我們的軟弱而不自知,而要神把之發掘,把之改掉呢?

亞伯拉罕的第二次,是碰到了一個好的王,而神也讓他兩次都碰到好王,他才可以毫髮無損。不但可以毫髮無損,而且神還讓他得到一些物質的賞賜。然而這仍是危險的,不能再長此下去的。撒拉雖然漸漸老了,這問題也就應會自然消失了,因為愈老危險性就愈少了。然而,神還是讓他在妻子老邁時,把這功課學好,不能讓這不對的習慣,帶到了墳墓中。因此,這一次亞伯拉罕雖然沒有主動商議,但卻已是他們的習慣,而當亞比米勒要把撒拉取去時,亞伯拉罕也沒有攔阻(2),這代表他沒有攔阻別人行壞事,也沒有勇氣去攔阻比他更有力量的人。雖然別人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犯的罪,但亞伯拉罕的不告知,也算是亞伯拉罕的錯。而亞伯拉罕的錯,也險些把別人害了,而且是一個人的謊言,險些把好人也害了,當然,若亞比米勒真的在撒拉身上作甚麼時,亞伯拉罕也更是受害者了。因此,謊言是可怕的,他害了義人,也害了自己,是損人不利己的罪,若不是神插手及憐憫,亞伯拉罕這個軟弱,就成為他不能得到神的應許的原因了。這也是神為何要兩次的對付亞伯拉罕,讓他把心中的軟弱,連根把之除掉之故也。

這件事是亞伯拉罕的錯,為何會讓亞比米勒的人不能生育呢(18)?原來在這個世上,別人的罪也會影響到我們。有時我們遭遇懲罰,是因為自己的罪,也有時是別人犯罪,而影響了我們。然而,這件事上,是神插手了,才把亞伯拉罕及亞比米勒兩人都救了回來。因此,我們要常仰望神的恩典,不能只靠自己。若不是神的恩典,我們有時就會無辜受苦也不知道的。因此,其實這是神恩待亞伯拉罕,也同時恩待亞比米勒。讓他們兩造都不蒙害,祂攔阻了亞比米勒勒的罪,也不讓亞伯拉罕有虧損。他又親自向亞比米勒說話,也讓他知道耶和華是神,讓他有機會認識神,也知道神的公義及能力(可以使人不生育),從而讓他可以過一個更敬畏神的生活,而得到更多的福氣。因此,若有軟弱及錯誤,而可以馬上悔改,則也必會再次蒙神的福氣的。這也是神的恩典,讓人可以從罪中及軟弱中轉回而得福。

我們心中是否有不自知的軟弱呢?我們應讓神光照我們,把之去除,不要讓那些軟弱,跟著我們一輩子啊!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創十八

2010/4/27 mardi 創十八

這一章是說到耶和華與亞伯拉罕的互動;先是在家中的接待,亞伯拉罕主動的接待三人,他們也馬上答應亞伯拉罕的要求(5),這與之後羅得接待兩個天使,要切切的請他們,他們才進去不同(19:3)。因此,這可以見到,神與亞伯拉罕的關係,是非常不錯的,神說祂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17),表示亞伯拉罕在神的心目中,至少是一個朋友的地位,神喜歡把心裡的事,以及神想要作的事,告訴亞伯拉罕。這就是一種朋友的關係,是分享的關係。朋友就是著重在彼此的分享,而從彼此的分享中,互相得到喜樂及滿足。由於人犯了罪,人就與神隔絕,人就與神漸行漸遠,人就不懂得神的心意,神也就不能及不會把祂所作的,告訴世人了。但其實神是希望找得到一個知心的人,可以與祂分享神的心情的。不只我們希望有別人知道我們的心情,能夠把我們的心情,與人分享,而且神也希望我們,可以與神分享我們的心情。不但如此,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得到的一幅圖畫,就是神主動的作客,成為亞伯拉罕的客人,並且,神所要作的事,祂也希望亞伯拉罕知道。原來神也希望我們知道祂的心意及心情的呢!

很多時我們都只顧自己的需要,只把我們所想要的,告訴神,卻很少想到要了解神的想法,要與神交朋友,要與神互動。我們禱告時,只是單方面的與神對話,不等神的回答,我們說完後,就馬上走了。也不想了解神的心意。而在這裡,我們看到,原來神也希望我們可以了解祂將要作的,而我們可以因著知道神所作的,而與神互動。就如亞伯拉罕與神討價還價一樣,從五十個一直減到十個(24-32),這就是與神互動的結果。亞伯拉罕先是不知道行情是多少,先提出五十個。後來在與神的對話中,知道五十個價錢太高了,便逐步的降價,一直降到十個,便停止了。為何不一開始就說十個呢?為何說了十個後,便不再說呢?若是繼續降價,所多瑪城不就不必滅亡了嗎?其實這就是所謂互動的關係,在與神的說話中,慢慢可以了解到神的心意,可以知道大概說到多少個,講到多少的價錢,便不能再講了等等,這都是互動的藝術,是他們之間的默契,是別人不了解的。藉著這種互動,他們可以分享心情,可以讓亞伯拉罕知道神是有愛的,神不願除滅這城的人,即使有十人,也都可以原諒的。而亞伯拉罕的與神互動,也可以滿足神的心,讓亞伯拉罕知道神要毀滅所多瑪,不是沒有原因的,神是公義的,不能不作,但祂的慈愛也在憂心,也不想把之滅亡,只要有任何藉口,找得到一些些理由,神也不會滅掉這城的。

這是神藉著與亞伯拉罕的互動中,就可以使亞伯拉罕了解神的心意;而神所作的,不能不告訴亞伯拉罕(17),其實這就是神想要讓世人明白祂所作的,神要人知道,祂要滅掉所多瑪,是多麼傷心的事,是不得已的。只是平時神要作一件事時,我們只知祂作了,但不明白祂為甚麼作,更不了解祂作這事時的心情,於是,我們就有很多的誤會,也不諒解神了。因此,不只人需要神了解我們,神也希望我們了解祂。而祂創造人類的一個目的,就是可以找得到知己的人,可以把祂的心意向我們述說,可以把祂的愛分享給我們,這才是祂更重要的心意。

以前都只是神單方面啟示亞伯拉罕,讓他可以得到大的福氣,讓他的後裔可以成為大國。這都是神直接及單方面給人的恩,神沒有要求我們對他報恩。那我們該如何報恩呢?我們所能作的有限,我們報恩的方法,就是與神互動,與神交往,不只是把我們的心事告訴神,也要知道神的心意,知道神要作事的原因,且與神分擔祂的心情。可以不斷與神祈求,而且因著兩人微妙的關係,不斷修改祈求的內容,這就是兩人心中藉著對話而互動的結果。雖然到最後,亞伯拉罕不能救所多瑪城,但整個過程中,神的計劃及心情,他明白了,他也安慰了神的心,因為神找得到了一個知己,可以與神分擔祂所作的也。

這一段有關亞伯拉罕接待耶和華的事中,雖然似乎是亞伯拉罕主動邀請的,其實更是耶和華設定的。耶和華本來就要到亞伯拉罕家中作客,而亞伯拉罕一見三人,也就馬上迎接(2),請他們入去。這是亞伯拉罕屬靈的敏銳,也是他與神互動的能力。當然這與當時的習慣也有關係,但也不能減少亞伯拉罕對這三個人的特別感覺,他知道這三個人是不一樣的。而聖經中先描寫三人中的一人說話(10),繼而描寫耶和華說話(13),這就代表亞伯拉罕對三人逐步的認識。第一節是說出,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現,但這說話,不是直接對亞伯拉罕的,是對讀聖經的人說的。但到了13節時,亞伯拉罕就更知道,這就是耶和華了。而耶和華要走時,亞伯拉罕也就送客,而且似乎不只送一程(16),而且陪著耶和華走了一段路,也藉此祈求祂,與祂有更多的互動。而這個討價還價的祈求,其實也是神所要的,是神要讓亞伯拉罕知道神的心意,而設計出來的互動對話。這是亞伯拉罕能明白神的心,能配合神的計劃,使神的心意得到滿足,讓神在滅城的難過中,因著亞伯拉罕的接客,與神的討價還價,而得到安慰。這種互動,是我們應學習的。盼望我們也能成為神的朋友,如亞伯拉罕一樣,成為神的知己,這也是神的心意呢。而亞伯拉罕與神討價的過程中,有一個原則,就是27節中所說的,就是灰塵及敢膽。灰塵是謙卑,敢膽是抓住神的恩典。我們一方面是謙卑,另一方面,就是要敢膽,敢膽抓住神的恩典,放膽的向神求。一方面又不是命令神,是謙卑的,但謙卑又不因而不敢,這就是亞伯拉罕與神互動的原則了。

當然,在這過程中,神也不忘說到祂的應許(10),而這次來的目的之一,似乎也是要造就撒萊的信心。因為以前可能只是造就亞伯蘭的信心,但這次是要把撒拉的信心也造就起來(14),而撒拉的不承認(15),是人的自然反應。人碰到自己的錯誤時,常會以謊言來掩飾,但在神面前以謊言來掩飾,實在是愚蠢的,因為神一定知道的,我們怎能把罪掩飾的呢!我們在神面前,若作錯了事,只有一條路,就是坦白承認,就是祈求神的赦免,而不是掩飾的。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創十四:17-24

2010/4/19 lundi 創十四:17-24

這一段是亞伯蘭得勝回來後,有兩個王來迎接他。一個是所多瑪王,一個是撒冷王,兩個人都來迎接他,其中一個是與這件事件有關的,就是所多瑪王,因為他把他的敵人殺敗了,因此,他迎接亞伯蘭是有道理的,是因為他的利益得到了報酬,因此,便來歡迎他。但撒冷王呢?似乎本是是與這件事件無關的,但卻也出來迎接他。因此,從屬世的角度來看,所多瑪王出來迎接,是自然的,也是出於這王的感恩,因為亞伯蘭幫了他的大忙。但撒冷王出來,卻是特殊的,因為本是與他無關的。因此,他的出來,就不是因為亞伯蘭屬世的爭戰的勝利,乃是因為其他原因而出來的。這是因為亞伯蘭的屬靈勝利,是神給他的一個賞賜,因為亞伯蘭不只是在屬世上勝利了,而且他在屬靈上也勝利了。他不因為羅得的遠離,他就懷恨在心,他的心是有愛的,他是有赦免,有寬容,而且,他是捨命去救羅得。羅得沒有把之作為父親看待,而他卻把之作為兒子及骨肉看待;這就是亞伯蘭的得勝。

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只有屬世的得勝,可以使我們得到屬世上的賞賜,而且,我們更可以在每一件事上,也可以得到屬靈的得勝,及屬靈的賞賜的。而撒冷王之出來,應是代表神對亞伯蘭的悅納,以及對他的賞賜。這是一個預表,也以撒冷王來預表了將來的基督。因此,亞伯蘭這件事,是合乎神的心意的,他不只在屬世上勝利,更重要的,他是在屬靈上得勝,他的生活,是神所悅納的。

亞伯蘭得勝了,他沒有與羅得討利益,他也沒有乘機向所多瑪王要財物。他的爭戰,不是為了財物,他的捨命犧牲,不是為了世上的目標,乃是為了無私的愛。因此,他所付上的,是白白的,是沒有代價的,也是不要代價的。但他救了羅得後,他為何不勸一下羅得,再重新回到他的家中呢?試想這時的亞伯蘭,是膝下猶虛,若羅得願意再回來,這對亞伯蘭而言,是一個安慰。但他沒有這樣做,這可能代表,他不願因為這功勞,而拿出來換取他的利益,他只等羅得的自願,而不要出於勉強。他雖有功勞,但他不會誇自己的功勞的。那他為何不勸一下羅得,不要再在這罪惡之城中沉迷了呢?亞伯蘭有沒有勸他,我們不知道,但也可能羅得的財產等物,已在城中根深蒂固了,也不易回頭。而且,若發生這事後,羅得是明理的話,他也應自己有所覺悟才是的,但他似乎沒有回頭之意,亞伯蘭便等他自願,而不會勉強了。其實神已給了羅得這一次的機會,讓他可以重新思想,所多瑪城是多麼的靠不住,但他這次沒有退出這城。直到多所瑪被滅後,他才退出,他所有的財產,也就全部化為烏有了。因此,為了追求世上的財物,到了最後,還是一個空字而已。

因此,亞伯蘭是得到了雙重的得勝,一是屬世的得勝,這是明顯的;二是屬靈的得勝,這是神特別讓撒冷王出來,表示歡迎他屬靈的得勝,這是神所賜給他的。也讓他可以把所得來之物,獻上十分之一,代表向神的感恩,因為他知道,一切的得勝,不是自己所可以得到的,乃是神所賜的(參23)。他得勝了,但他不要人間來的財物,他知道神所賜的,才是最重要的,他也為是為了人間的財物,才出去爭戰的。他是為了愛,為了愛羅得而捨命爭戰的。所多瑪王要賜他所得到的,但他不要;他反獻上十分一給神,這代表他明白,一切都是神所賜的,他所要表示的,也是不靠己力,乃是靠神的恩典。他也不讓別人覺得,他是憑己力而得到的財物,他要人也知道,他是靠神而得到的一切。他不要讓所多瑪王,有一個藉口:是因為他的賞賜,亞伯蘭才有財物。他要人知道,亞伯蘭所有的,都是因為神的恩典所賜,才會有的。

因此,對兩個王的歡迎,亞伯蘭的態度是不同的。對麥基洗德而言,他是代表神的祭司,亞伯蘭是樂意獻上十分一,表示對神的感恩,知道是神的恩典,而不是自己的努力。這是亞伯蘭的認知:若不是出於神的恩典,318人是不可能得勝的。對於所多瑪王,他也沒有一點因功而傲的感覺,他不會覺得因為得勝了,而理所當然的得到所多瑪的賞賜,他只要基本所要的(24),他沒有誇功,他只有把榮耀歸給神;他也不要留下甚麼藉口,使人認為他的財物,不是出於神的恩典而來的。他要把一切可能的誤會,都要除去,而只能把一切功勞及榮耀歸給神,這是亞伯蘭所作的。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創十一:1-9

2010/4/12 lundi 創十一:1-9

這一段是說到一件事,就是人們要造一座城,和一座塔,目的是為要傳揚他們的名(4),免得他們分散在全地上。之後,耶和華不贊成人們如此作,就變亂了他們的口音,他們就在建城及建塔的事上停工了。因此,其實他們不是只想建塔,乃是建城和建塔,而且是塔頂通天,而建城及塔的目的,是要傳揚人的名,免得人們分散在全地上。於是神便插手干預了。

人們為甚麼要建城及塔呢?為要傳揚人們的名,免得分散全地。原來在這時,人們開始了建國(10:10)的想法,建國的目的,就是要集人們的力量,去保護自己,要自己作王,不要神作王。建國也就是分別,這國及那國,是有界限的,是不同的,是自我為主的,不受彼此之間的主權約束。因此,其實他們這時是要建國,而建國又要分散,但他們又不想分散,這是予盾,是一方面想建國,一方面又不想大家分散,然而這是不可能的,人們不可能要得到所有的利益,用人的辦法,去彌補自己的缺點的。人一方面想自由,而因著自由所產生的問題,又想用人的方法,以為可以彌補,這就是他們想作城及塔的目的之一。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們要高舉自己的名了。
人要走背離神的路,但人走這路時,人會分散在世界各國,而他們又不想分散之,因此,他們就想到建造城及塔的方法。姑勿論這法是否真的是對的方法,或是真能解決他們的問題,只從人們的想法,就知道人想脫離神,但又充滿了矛盾,因為人離開神,而要走自己的路時,是充滿了矛盾的,而這麼多的矛盾,人只靠自己的想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他們沒有想到求問神,也沒有想建造一個以神為主的國家,卻走人自己愛走的路,建立人治的國度,這就是巴別城及塔之所以建造的背景了。

神創造了人類,是一直想人類可以倚靠神,無論是以家族為主,或是以國度為主,都可以讓神居首位,如此,事情才會順暢,才可以得到神的福的。然而,人總是喜歡自己作主,不要神干預,要以全人類的力量,抵抗神的統治。但人如此走下去,是會發生問題的,他們各自成為邦國,也就各自為政,也不能再合一了。即使巴別城及塔造成了,也不能挽回這缺點的。這城及塔,只代表了人要自我為中心,要建人的國度,是人的驕傲,人們的不要神,只要傳揚人的名而已。

那耶和華為何要插手呢?耶和華要插手之因,表面上神是說,不要他們所要作的事,都可以成就。這看起來似乎是怕他們作更多事,而足以對抗神。然而,神是無所不能的,神不是怕他們用人的力量去抵抗神,因為人要對抗神,只是螳臂當車而已。神是不想讓人繼續犯罪,又落在無比驕傲中,而不能自拔,而自以為是。因此,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受到挫折,讓他們知道人的力量有限,不是無限的,讓他們可以謙卑,也知道人的有限,而不要無限的擴展他們的驕傲了。
因此,耶和華的插手,不是說怕人們比神更大,這是不可能的;耶和華的插手,是不想他們繼續陷在自我為主,無限擴展的陷阱中,繼續犯更大的罪;並且提醒他們,讓人們知道自己不是無限的,人是有限度的。不能無限地擴張,是要倚靠耶和華的。故耶和華的插手,是神對人的一個恩典,是神對人的啟示,讓人在自我為主中,可以知道神仍是人們的神,神才是人們的倚靠。

神的作法是變亂言語,以阻止他們。其實神有很多可以作的方法,但祂用變亂言語的方法,那就表示這是最好的方法,可以使人的溝通成為問題,可以使人分成不同的族群,便不能同心合意,去抵擋神了。人的語言,若用在聯合抵擋神(未變亂時就是如此),那是濫用了神所賜的言語。言語是只有人類才有,或是才有如此豐富的語言。而動物,可能只有簡單的一些口話而已。因此,言語是神所賜的特殊恩典,是很有價值的。但人們卻用以聯合抵抗神,神就把它變亂了。今天,我們應用神的話語,用在讚美神,用在傳揚神的福音,用來發明神的偉大,這才是我們能善用神所給的恩賜,用言語來與神溝通。並且,神也使用我們所熟悉的言語,把祂的啟示寫了下來,這也是我們要藉著言語為工具,了解神的心意的最好途徑也。故言語的為用,是要用來榮耀神,而不是用來抵擋神的。當我們用來抵擋神時,神就把之變亂了。而初期教會,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聖靈把人的話語變通了(徒二),這就表明人的言話,是要用來傳福音,榮耀神,而不是抵擋神的。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創五

2010/4/6 mardi 創五
這一章是接上一章25節後,亞當的另一個家譜。這個家譜,是不同於該隱的家譜的。亞當生了另一個兒子,起名叫塞特,是代替亞伯的(4:25)。因此,亞當的後裔中,有兩個系統,一是該隱的系統,一是亞伯的系統,而亞伯是以塞特作為替代,然而其精神是一樣的,是亞伯的精神。也就是說,有兩條線,一條是自我勞碌,靠自己的力量去建立一個城市(4:17),而且有一些科學的發明(4:20-22)。然而這個系統因為是走自己的路,到了後來,罪惡是愈來愈多,到了第七代的拉麥時,人類兇殺的事就愈來愈多了(4:23-24)。這是代表一個靠己的系統,是遠離神的救恩的系統,至終必遭洪水的毀滅。

亞當的另一個系統,就是亞伯所代表的,這個系統,沿著亞伯以前所行的去行,就是以求告神的名、尋求神的旨意而活(4:26)。他們如亞伯一樣,走在為神而活的道路中,尋求人在墮落後,神所要給人的額外恩典。因此,他們是走與神同行的路(如以諾一樣,22),是按神的啟示而活,要重新得回人類墮落後所失去的。因此,他們這一個系統的特徵,就是求告耶和華的名,與神同行,要恢復神當初造男造女時,神所給他們的樣式(1)。這就是為何在這一章的開始時,作者再次的提到「當神造人的日子,是照著自己的樣式造的」(1)了,目的是要我們知道,這樣式是很重要的,我們有神的形像,而這形像,雖因人的墮落而褪色,然而,人是可以因神的恩典,而重新恢復的。因此,神造人的時候,是把自己的形像,傳給了亞當(1),而亞當在生塞特時,也把這形像樣式,傳給了塞特(3)。這就是代代相傳,把神的形像傳下去,使這形像不致因罪惡而失去了。

因此,這個家譜是說到如何在失敗中恢復,如何因著尋求神、與神同行,而使墮落中的人類,重新拾回神的形像。這也是因為神在亞當犯罪後,已啟示了祂的救恩(3:15,21),犯罪後的人類,便只能靠神的恩典而活,而不是靠人的努力了。因為再多的努力,若是離開神,人就不可能重得神的喜悅的。

這個家譜中,沒有說明有太多屬世的發明,只說明他們可以活多久,也說到生命的延續、生兒育女的記載。所以這個家譜,是注重生命的問題,是說到生命的重要。不代表他們沒有科學,只是他們是以神為目的的,神似乎是他們生活的重心,而不是科學。但當神要挪亞造一隻方舟時,挪亞所完成的方舟,其實是科學的創舉,因為能夠造一隻如此大的方舟,並不是簡單的,一定是要有科學的頭腦的。但這個家譜中沒有提到科學,只提到他們的生命,他們的依靠神。這就說明了,神是他們的科學,有了神就有了科學。方舟如何造,神的啟示一出來,事就成功了,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原則,是代表他們依靠神,其他神就都會解決了。

以諾是這個家譜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是達到了頂峰的人,是代表這家譜中的精華。當一個人的生命,達到與神同行時,他就不必在這個世上了,他就可以得到神的直接救恩了。這是人類墮落後的一線曙光,原來人類因著神的恩典,與神同行後,是可以不見死的。當初神因人犯罪後,所定的懲罰原則中,是規定人要死亡的(2:17;3:19)。而亞當也果然是在以諾活到308歲時死去的。因此,這裡有一個人亞當,他因著犯罪而死去了(當然,犯罪時便死了,這是神對死的定義。只是我們對死的定義,是停止了呼吸才算,這才產生了誤差也),是在以諾308歲時死的;但過了57年後,等到以諾365歲時,以諾竟可以直接升天,而不見死(24)。這是一個對比,表示人犯罪後,是要死亡的;然而有一條路,是可以免死的,就是神的救恩,是一條可以與神同行的路,是神為人開的路。這個家譜中的最大發明,就是發明了一條免死的路,是人類可以在犯罪後,仍然可以直通神去的路,是以諾所發明的。這個發明,比起其他科學的發明,重要得多了,是所有人類的盼望,是人類的新生命的開始。

因此,該隱的族譜中的發明,只是對人的文明及肉體的生活的舒適而已,但亞伯族譜中的發明,乃是一條新的救恩之路,是人在犯罪後,仍可以免去神的咒詛,不致死亡的路。這條路,就是人類真正需要的,是這個族譜所活出來的啟示。不只如此,這個族譜中還有一人,就是挪亞(29-32),他是代表神的拯救。對於以諾可以直接升天是很好的,但對於大部分的人,他們沒有這機會,但神還預備了一隻方舟,就是代表神的拯救,耶穌的救贖,是只要願意的人,都可以得著的。這就是神所為人類所預備的全備救恩了。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創 四

2010/4/5 lundi 創四

這一章是說到了兩種不同的生活,以及人類第一個殺人的罪。亞當先是生了兩個兒子。一是該隱,二是亞伯。他們兩人,就代表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該隱是種地的,亞伯是牧羊的。種地的,一般是靠勞苦,勞力,因為人犯罪後,必須汗流滿面,才得餬口,於是該隱就靠自己的勞力,去種植而得到食物。而亞伯呢?只是牧羊。牧羊是代表甚麼呢?當時的人,是不能吃動物的,只能吃植物。因此牧羊是代表,不是為自己,而是為獻祭,是為了得到神的喜悅。亞伯所作的,有一點是怪怪的,因為當時若不種地,似乎是沒得吃的,因為神把各樣的果子,給人作食物也。而是否羊奶也可以飲呢?就不得而知了。因此,亞伯的生活,是代表一種不是一般人的生活,他不是為了食物,不是為了自己的肚腹而工作。因為他只靠牧羊,似乎是沒有得吃的。那他為何要牧羊呢?這可能與他得到神的啟示有關,因為神曾殺了動物,而用皮子作衣服給亞當夏娃穿,以取代了亞當以葉子所作的衣服。這就給了亞伯一種啟示,一是動物,一是植物,神是要以動物的皮子作衣服,不是以樹葉作衣服,這是亞伯看到的。然後,可能再加上他尋求神,神便啟示他,給他更多的話語,他就明白神更遠的計劃,知道動物代贖的含意,知道人犯罪後,只有一條路,可以挽回神的喜悅,就是神救恩的路,神所預備的救恩,是人類犯罪後惟一的路。他羨慕這路,因此,他就走在這路中。他就懂得牧養羊群,以直接可以獻上羊為祭,以得到神的喜悅,並因而得以贖罪。而該隱則不懂得神的恩典,而只靠自己的勞苦而活。

因此,亞伯與該隱,不只是表面的獻上不同的東西,而得到不一樣的結果而已,更重要的,他們其實是代表兩種不同的生活,一是靠己力而活,不懂神的救贖的生活;另一就是要走在神的恩典中,回到神的恩典內,靠神及為神而活,以神的旨意為旨意,而不是以自己的想法而活。也不是誇自己的功勞,獻上自己的功勞,便以為很了不起,而當神不悅納時,便更覺得自己已盡了最大的力了,仍得不到神的悅納,那便更易生氣,因為他以自己的功勞為最大,而不是以神的恩典為大也。

雖然牧羊及種植的生活,兩者都是要靠神的恩典,因為我們在世上,沒有一件事情,是可以不要神的恩典,而得以成就的。然而,在種植方面,由於人要代出很大的勞力,因此,人便較會自以為植物之所以成長,是要靠自己的勞力,因此而忽略了神給樹木成長的恩典。而牧羊的生活,則較易體會到神的恩典,因為羊找草,羊的長大,都是生命的能力較顯著,而人的勞力較不易看到,也較不易放大。因此,牧羊及種植,是兩種不同的生活,雖然都是靠神的恩典,但似乎牧羊較可以看得到神的恩典,而種植則較會使人看到自己的功勞。而若自己的功勞,花了如此多的力氣,卻仍不能得到神的悅納時,該隱的生氣,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亞伯所要走的,是一條倚靠神的生活的路,而該隱所要走的,乃是倚靠自己的勞力而走的生活。雖然人犯罪後,神確是定規要人勞力,才得以餬口,但其實神也更要人懂得倚靠神,去過另一種恩典的生活,不只是犯罪後必須走的路,更是神暗中為人預備的救恩之路。這就是亞伯所看到的,因為他尋求神後,懂得神的心意,故他所走的路,在人看是奇怪的,但卻是不一樣的路,是神啟示的救恩的路,也是神要悅納的路。

當神因人犯罪,宣佈人必要勞苦(汗流滿面,才得餬口)時,這是一條人犯罪後,必要走的路。但這裡有一個人,卻在這條路外,另外看到了一條路,是神在人犯罪後,為人開的一條路,是只有得啟示的人,才會看得到,才會明白的。這就是亞伯所走的路。該隱沒有看得到,但亞伯看到了。該隱沒有走這路,只走一般世人的路,但亞伯看到了神的救恩,走在神的救恩的路中,這就使他過一個不一樣的生活。是這個不同的生活,得到神的喜悅,而不只是獻祭的不同而已。獻祭的不同,只是最後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他們過的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也。

該隱為何要殺亞伯呢?因為他靠了自己的勞力,但得不到神的喜悅。當一個人辛苦的作工,但卻得不到獎賞時,他是最易生氣的。但若我們明白,一切我們所得的,全都是恩典時,我們就不會有己的成分,而一個沒有己的人,才不會生氣的。而己的最易出來,乃是我們有功勞而神不要之時,因為我們有了自己的功勞,一定會因而自誇,因而為寶,便把神的恩典棄之不顧了。

該隱的家譜,是一個靠人而活的家譜。雖然有一些科學的成就,但全是靠自己的勞力,而忽略神的恩典的。他們不但有科學的發展,而當人類只靠自己時,另一種可怕的發展,也更是不能免的,這是甚麼發展呢?就是罪的發展。到了拉麥時,他就隨便的殺人,而且殺人後,必須用遭報七十七倍,來嚇阻別人的報復。以前該隱時代,用遭報七倍,就可以嚇阻了,現在則要遭報七十七倍,才可以嚇阻別人的報復。不但如此,他還要自力更新(23),是自己復仇,不要神的公義的伸張,這就變成更遠離神了。因此,該隱的家族,是代表一個不要神的家族,他們發展自己的科學,發展自己的城市,發展自己的能力,而導致罪惡增加,而只得自己想法解決,也不會尋求神的幫助了。而亞當另一個家族,就是塞特的家族,則代表一個尋求神的家族(26),那是完全相反的。也代表了亞伯當初所過的信心的生活,延續於塞特這個家譜中,而這才是神所要我們過的生活。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創世記第一至第二章

創世記
2010/4/1 jeudi 創一:1-25
起初神創造天地。這個「起初」,應是指時間的開始,也就是說,神在這時開始創造了時間。而在此以先,是沒有時間的。神是自有永有的,祂在永恆中生了耶穌,祂又在永恆中創造了天使,然後,祂創造了時間,就是這裡一章一節說的,時間是從這裡開始的。因此,祂在創造的天地時,就同時創造了時間。這就有所謂的「起初」,就是時間的開始了;也有之後所謂的「這是頭一日」,「是第二日」…等的字眼了。
從第一節到第二節間,應是發生了一些事,然後地變為空虛混沌,淵面黑暗。而從第一節到第二節間,過了多少年,聖經並沒有提。可能經過了很久,千萬年、千億年也不是不可能的。而在這一段時間內,也就是從第一節到第二節,可能應是天使中有人犯罪,墜落為撒但,落在半空中,在空中掌權(弗六),使得地變為空虛混沌,淵面黑暗。而這時,神就要再創造這世界,把人創造出來,要在地上把撒但的權柄奪回來。
因此,神創造天地,是有祂的計劃的。從第一章中,明顯地可以看到有兩個重要的主角,一是神的創造,只描寫地球,而不描寫其他的星球,故主角是地球;二是神的創造,是以人為最後出現的重要人物,其他的創造,是為了人而創造的。可見人是創造的真正主角,而不是其他的動物、植物、空氣等等。
地球只不過是宇宙天體中,無數個星體中的一個很小的星體,它不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球,也不是最重要的星球,為何神的創造,只環繞著地球來說呢?例如造了兩個光體(16),就是太陽和月亮,這兩個光體,在宇宙中也不大,但對地球而言,卻是兩個重要的大光。因此,所有創造,都以地球為主角,因為神要再造地球,這一定有原因的,一定發生了一些不一樣的事,使神特別看重地球也。而宇宙間發生的大事中,最大的事之一,一定是撒但犯罪悖逆神,而神把之從天上降到地球半空中,這應是大事。而撒但落在地球中,一方面是神對撒但的懲罰,另一方面,也是讓他從管理天上的事,變成管理地上的事,讓他只能管理一個小小的地球。而他管理這地球,也管理得不好,使地變為空虛混沌。於是神就藉此讓撒但知道,他是沒有能力的。同時,神沒有直接的馬上懲罰撒但,神乃是要創造人,藉著人的順服,對比撒但的不順服,而要把撤但的權柄奪回來,這是神再造的目的。雖然之後,人也犯罪了,墮落了,但神又創造另一個新人(弗二),就是藉基督而創造的教會,這新人最終可以把撒但的權柄奪回,而且也就自然定了撒但的罪,使撒但只能被丟在火湖中。這就是神創造人類萬物的目的。
因此,地球是神再造的主角,這時,天地及其他宇宙星宿,都已創造了,只有地球因著撒但的墮落而變成空虛混沌,神便再次整頓地球,再次創造地球,使之適合人類所居住,然後,當一切環境都預備好了,人類才被創造出來。這也是神創造的計劃也。
神第一步整頓的工作,是讓光進來地球中(3)。那地球本來沒有光嗎?地球應是因為撒但來了,因此,就把光變得隱晦不明了。因為當罪惡出來時,真理就不明顯了。這時,神要把真理的光再顯明,要讓光再次在地上顯出來,而這光是成為,可以擊敗撒但的重要工具及器皿。這光與後面所做的兩個光體,應有不同的意義。前者是神把撒但的黑暗擊敗,在地球中,把真理也顯明,使人可以分辨光暗,使人可以得到真光。這是第一要緊的,因此,第一天的光,可以是一般的光,也更可以是神的真光,再次重現在地球上,讓之後的人可以知道甚麼是光,甚麼是暗,而得以選擇光,而棄掉暗也。
因此,第一天的光,應包括了光暗的分開的作用(4),就是要指出撒但的黑暗,而神是光明的。也可以說是為人的靈命所需而創造的。而第二天之後所造的,比較是為人的身體之需要而作的。因此,神是按步就班,一步一步的把生活所需要的元素,例如空氣,水分,太陽,月亮,植物,動物,飛鳥,魚類等等,全部先造了。之後,人才會出來。而這個順序,從目前的科學來看,都是合理的,雖然寫這書的時候,還不是很懂得這方面的科學,但神自己就是科學,祂當然知道那一個次序是合理的,先造甚麼,後造甚麼,都是按著正確的原則及次序作的,從神所創造的次序中,也可以知道,若不是神的啟示,人是不可能寫得如此正確的。
神在創世記中,一開始就說起初神…,沒有對神的存在,有任何爭辯的想法,因為神本來就是存在的,不必爭論,也不必把自己假設不存在的可能,而有所爭論。今天不信的人,還在爭辯神是否存在,這其實是沒有意義的。保羅說,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叫人無可推諉。因此,神不必答辯,也不必設一論壇,人應已有了答案的。這就是神直接說出真理之因,因為真理本身就是見證,不必人去特別證明的,它會自然顯出來的。真理本身就會說話,證明它自己就是真理;而不是真理的東西,才是要辯論的。

2010/4/2 vendredi 創一:26–二:3
造人是神創造的高峰,是神創造世界的目的。神造人其中的一個主要目的,即在這裡說出,就是要人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管理一切的活物。也就是說,神再造這世界,把光暗分開了,把光帶到地球中了,是要人管理神重新創造的地球。神重新創造一個有次序、按步就班的地球,要人在其中管理,就是因為這時候,撒但已犯了罪,而撒但被降在地球的空中,去管理這地球,因此,才會有淵面黑暗,空虛混沌的情形發生。而神不馬上把撒但丟在火湖中,而是要再創造一個得勝的世界,讓人可以靠神而得勝,用這法去得勝撒但,這是神的心意。因此,我們人類是有神的形像,也有神的樣式,這是神希望我們能夠順服神,而最終可以得到神豐富的生命,得以正確的管治萬物,以使撒但羞辱的計劃。
因此,我們有神的形像及樣式,這表示我們有了神的生命的基礎,我們可以在這基礎上長進,我們可以藉著不斷的倚靠神,而發展我們生命中神的形像及樣式,這就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管理地球,也可以使我們得到神豐富的生命,完成神託付給我們的任務了。可惜人類犯了罪,便順服在撒但的權下,於是神的形像及樣式,在我們裡面便不能發展。我們與神愈走愈遠,萬物之靈的人類,卻成了不能正確管理地球的人類,也使光暗不分,這是墜落的人類所產生的結果。當我們不要神,不順服神的時候,其結果就如撒但一樣,失去了管理的能力,只會使事情變成空虛混沌,黑暗加深而已。但當我們順服神時,一切的管理,就會按步就班,我們的生命,就自然會發出光輝,一切就變得有意義了。
(29-30)在創造之初時,人類是素食的,等到挪亞出了方舟後,人才加上可以吃動物。而在這個時候,動物也全是素食的,不會和人競爭,也沒有動物自相殘殺的機會,這就是一個祥和的世界,神把次序給了這個世界,讓人有一個祥和的環境,也要人類與動物,和平相處,這其實也是神的心意之一。然而因著人的犯罪,整個地球的環境也變了。豺狼不能和山羊同居,獅子不能與人同住,因為人犯了罪後,地上的和平也被破壞了,要等到新天新地時,才能恢復這一幅美好的圖畫了。人類犯罪後,受造之物就都服在虛空之下,而且是歎息勞苦(羅八:20-22),盼望可以脫離敗壞的轄制。原來人類犯罪後,是會禍及萬物的,因為人類失去了管治的能力,也不能正確地管理一切,便使萬物落在虛空中了。
因此,神創造世界時,是把光明重新放在地上,又把和平的次序給人,人要管理這世界,其實只要按著神既有的次序去做,便可以很易地管理了,因為人與人之間,獸與獸之間,人與獸之間,都沒有利益的衡突點,而人只要與神相和,倚靠神而活,人就可以有神的智慧,有神的生命,去把宇宙管理得順暢的了。因此,當神給人一個任務時,神也同時會給人一個夠用的能力,使人可以完成這個任務,這是神的一般原則。若是出於神的任務,是神要我們做的,那我們只要倚靠祂,是沒有不能作成的。因為在祂給我們任務前,一方面祂已把整個環境預備好,使我們可以完成任務;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祂必會同時加給我們,能完成這任務的能力。因此,我們不必害怕服事神,只要是出於祂的,只要我們肯,並且倚靠祂,就必可以完成神所交付的任務的。
(2:1-3)這是神在創造完後的結論,也是神計劃藍圖安排好之時。神創造萬物的計劃的基礎,已經安排好了,人已創造出來了,一切萬物也重新創造了,而這時,神也給了人自由意志,讓人可以選擇神,而得到神的生命,而可以有效地治理這地,完成神的使命,就是把撒但的權奪回,並且因著人的順服,生命就會不斷長進,有了神豐富的生命後,便可以成為基督的配偶,滿足神的心意了。因此,神在第七日便安息了,因為祂造物的工作,已經完成了,現在要等的,就是人的勝利,人的順服,人生命的長進,先把撒但的權奪回,再成為基督的配偶,完成神創造人的旨意了。
神創造了六日,然後當人在第六日造成後,便安息了。神是先預備好了一切,才把人創造出來,神的第七日,是人的第一日。也就是說,神已先作了所有的工,人才出來;人一出來就是安息日,就可以安息在神已成的安息中,但人安息時,不要忘記是神已作了一切,我們才得以馬上安息的。因此,救恩也是如此,神已作好了一切,我們只要躺在神的懷中,就得以安息了。我們不必再作甚麼,再作反而得不到安息,只要順服在神已完成的工中,我們便可以得到安息,這就是安息的原則。若我們不懂順服,也不懂相信神已作的一切,我們便不會安息,而像以色列人一樣,在安息日中,反得不到安息了。

2010/4/3 samedi 創二:4-25
這裡用不同的角度,再次描寫了神的創造,重點比較是說到人的創造,以及神在他們身上的計劃。第一章是說到整個世界的再造,而這一章是說到人的創造,包括了創造一個女人。不但如此,這一章也隱藏了神創造人類的一些旨意,也說到神為何創造人的隱意。第一章是說到,神要人治理及管理這地的一切,成為神創造人的一個重要目的;而第二章加上了一個旨意,就是夏娃之所以創造的預表。
夏娃之創造,是要成為亞當的配偶,是要成為他的幫手(18)。當神創造了亞當後,神看到了一件事,就是亞當只有一人,亞當是獨自一人居住,獨自一人居住便不夠完美,因為沒有伴侶,因為沒有人分享他的成就,也沒有人幫助他。這個不完美,是神主動發現的,而神要把更多的完美,加給亞當。因此,本來神造了亞當,就完成了創造,就可以安息了,但神不只如此,神還看到了亞當的需要,而這個需要,不是肉體的需要,乃是心靈的需要。因為他需要一個人陪伴他,有人陪伴,才是最要緊的。由此可以看到陪伴的重要,伴侶是神所賜給人的一份禮物,是人所需要的。
那亞當在沒有夏娃之前,有何缺乏呢?18節,是神看到了亞當的問題,然而亞當有何獨居不好的問題呢?亞當在19-20節中,似乎在管理的事上,表現稱職,沒有需要人幫助的感覺,他的能力似乎是足夠應付,而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取名不只是代表表面上的取名,還代表了對取名的動物的管理主權。因此,亞當一個人,是足夠完成這些任務,不必人去幫忙。然而,聖經是說,只是那人沒有遇見配偶幫助他(20)。那幫助些甚麼呢?他所需要的,不只是能力的幫助,因為論到能力,他是夠的。他所需要的,乃是他要有一個分享的對象,能夠分享他所有的,能夠了解他,欣賞他,與他分享榮耀,這才是配偶最重要的幫助。因此,亞當不是缺少能力,而要人幫助,他是缺少一個知己,可以與他一同面對生活的一切,一同分享憂戚,一同同甘共苦。這才是配偶的幫忙。
亞當遇見了各種動物,但這些動物沒有他的生命,因此,都不能成為他的配偶,也不能分享他的榮耀、喜樂及難處。只有從亞當出來的生命,才能與他有相同的生命,才能了解他的心,才能與之分享,才能有同理心,一同共擔任務也。女人是從男人而出,一方面是屬於男人,有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她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獨立方面,她是有自主性;而在屬於男人方面,她又是從男人而出的。從男人而出,就有相同的生命,就可以了解亞當的心思,就可以一之分享一切;而獨立方面,則她可以有她的主見,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她的獨立,若仍能甘心順服男人,成為他的無條件幫助者,那就是最美的事了。
當這裡24節說到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時,保羅說,其實這是預表基督及教會而說的(弗五:32)。這是個極大的奧秘,但保羅得了啟示,就明白了。原來夏娃的被造,成為亞當的配偶,成為亞當的幫手,就是預表教會的被造。神看基督獨居不好,要造一個配偶幫助祂。基督已經是無比豐盛了,還要人幫助嗎?不是幫助祂的能力,是要分享祂的榮耀,是要與之同享祂的豐富,是基督要把祂的愛,給我們而與我們一同分享。教會是從基督而出,有基督的生命,也有祂的性情,若教會順服基督,那就能滿足祂的心,成為祂最佳的配偶了。這世界中最美的事,乃是愛,而兩人在愛中分享時,是最美及最幸福的事。
因此,神造人不只是要奪回撒但的權柄,這只是消極的目標,還有一個更積極的目標,就是成為基督的配偶,在永恆中與基督同行,順服祂,與祂同心,分享祂的榮耀,成為祂的知己,這就是神造人的重要目的。
神把人安排在伊甸園中,而園子的當中,只有兩棵樹,神把分別善惡的樹,也放在園中,其實目的是要人有一個選擇,目的不是要他們犯罪,乃是給他們自由意志,可以選擇神,而不選擇撒但。當神給了人自由意志後,神是希望人可以用他的自由意志來選擇神,如此,就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如此,這個愛就不是強迫的,而是甘願的了。然而可惜的是人選擇了撒但,聽了撒但的話,而不聽神的話。這不是分別善惡的樹有沒有存在的問題,而是人要不要選擇神的問題,只是藉著分別善惡樹而顯出來而已。當人的自由意志選了撒但時,神只好用基督,再創造一個新人,來完成舊人所不能完成的旨意了。
之後,基督被掛在另一棵樹上(十字架是樹木),神給人類另一個機會,可以再次因著基督的救贖,而得以再選一次,我們若選基督,那我們就可以恢復了伊甸園所沒有的,我們就可以仍可成為基督的配偶,滿足神的心意了。因此,到了啟示錄,神的永世計劃,就得以完成了,這是因為基督掛在另一棵樹上,不只救贖了我們的罪,而且給了我們生命。而我們選擇了基督的這棵生命樹,便再次得以得到亞當所失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