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創十八

2010/4/27 mardi 創十八

這一章是說到耶和華與亞伯拉罕的互動;先是在家中的接待,亞伯拉罕主動的接待三人,他們也馬上答應亞伯拉罕的要求(5),這與之後羅得接待兩個天使,要切切的請他們,他們才進去不同(19:3)。因此,這可以見到,神與亞伯拉罕的關係,是非常不錯的,神說祂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17),表示亞伯拉罕在神的心目中,至少是一個朋友的地位,神喜歡把心裡的事,以及神想要作的事,告訴亞伯拉罕。這就是一種朋友的關係,是分享的關係。朋友就是著重在彼此的分享,而從彼此的分享中,互相得到喜樂及滿足。由於人犯了罪,人就與神隔絕,人就與神漸行漸遠,人就不懂得神的心意,神也就不能及不會把祂所作的,告訴世人了。但其實神是希望找得到一個知心的人,可以與祂分享神的心情的。不只我們希望有別人知道我們的心情,能夠把我們的心情,與人分享,而且神也希望我們,可以與神分享我們的心情。不但如此,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得到的一幅圖畫,就是神主動的作客,成為亞伯拉罕的客人,並且,神所要作的事,祂也希望亞伯拉罕知道。原來神也希望我們知道祂的心意及心情的呢!

很多時我們都只顧自己的需要,只把我們所想要的,告訴神,卻很少想到要了解神的想法,要與神交朋友,要與神互動。我們禱告時,只是單方面的與神對話,不等神的回答,我們說完後,就馬上走了。也不想了解神的心意。而在這裡,我們看到,原來神也希望我們可以了解祂將要作的,而我們可以因著知道神所作的,而與神互動。就如亞伯拉罕與神討價還價一樣,從五十個一直減到十個(24-32),這就是與神互動的結果。亞伯拉罕先是不知道行情是多少,先提出五十個。後來在與神的對話中,知道五十個價錢太高了,便逐步的降價,一直降到十個,便停止了。為何不一開始就說十個呢?為何說了十個後,便不再說呢?若是繼續降價,所多瑪城不就不必滅亡了嗎?其實這就是所謂互動的關係,在與神的說話中,慢慢可以了解到神的心意,可以知道大概說到多少個,講到多少的價錢,便不能再講了等等,這都是互動的藝術,是他們之間的默契,是別人不了解的。藉著這種互動,他們可以分享心情,可以讓亞伯拉罕知道神是有愛的,神不願除滅這城的人,即使有十人,也都可以原諒的。而亞伯拉罕的與神互動,也可以滿足神的心,讓亞伯拉罕知道神要毀滅所多瑪,不是沒有原因的,神是公義的,不能不作,但祂的慈愛也在憂心,也不想把之滅亡,只要有任何藉口,找得到一些些理由,神也不會滅掉這城的。

這是神藉著與亞伯拉罕的互動中,就可以使亞伯拉罕了解神的心意;而神所作的,不能不告訴亞伯拉罕(17),其實這就是神想要讓世人明白祂所作的,神要人知道,祂要滅掉所多瑪,是多麼傷心的事,是不得已的。只是平時神要作一件事時,我們只知祂作了,但不明白祂為甚麼作,更不了解祂作這事時的心情,於是,我們就有很多的誤會,也不諒解神了。因此,不只人需要神了解我們,神也希望我們了解祂。而祂創造人類的一個目的,就是可以找得到知己的人,可以把祂的心意向我們述說,可以把祂的愛分享給我們,這才是祂更重要的心意。

以前都只是神單方面啟示亞伯拉罕,讓他可以得到大的福氣,讓他的後裔可以成為大國。這都是神直接及單方面給人的恩,神沒有要求我們對他報恩。那我們該如何報恩呢?我們所能作的有限,我們報恩的方法,就是與神互動,與神交往,不只是把我們的心事告訴神,也要知道神的心意,知道神要作事的原因,且與神分擔祂的心情。可以不斷與神祈求,而且因著兩人微妙的關係,不斷修改祈求的內容,這就是兩人心中藉著對話而互動的結果。雖然到最後,亞伯拉罕不能救所多瑪城,但整個過程中,神的計劃及心情,他明白了,他也安慰了神的心,因為神找得到了一個知己,可以與神分擔祂所作的也。

這一段有關亞伯拉罕接待耶和華的事中,雖然似乎是亞伯拉罕主動邀請的,其實更是耶和華設定的。耶和華本來就要到亞伯拉罕家中作客,而亞伯拉罕一見三人,也就馬上迎接(2),請他們入去。這是亞伯拉罕屬靈的敏銳,也是他與神互動的能力。當然這與當時的習慣也有關係,但也不能減少亞伯拉罕對這三個人的特別感覺,他知道這三個人是不一樣的。而聖經中先描寫三人中的一人說話(10),繼而描寫耶和華說話(13),這就代表亞伯拉罕對三人逐步的認識。第一節是說出,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現,但這說話,不是直接對亞伯拉罕的,是對讀聖經的人說的。但到了13節時,亞伯拉罕就更知道,這就是耶和華了。而耶和華要走時,亞伯拉罕也就送客,而且似乎不只送一程(16),而且陪著耶和華走了一段路,也藉此祈求祂,與祂有更多的互動。而這個討價還價的祈求,其實也是神所要的,是神要讓亞伯拉罕知道神的心意,而設計出來的互動對話。這是亞伯拉罕能明白神的心,能配合神的計劃,使神的心意得到滿足,讓神在滅城的難過中,因著亞伯拉罕的接客,與神的討價還價,而得到安慰。這種互動,是我們應學習的。盼望我們也能成為神的朋友,如亞伯拉罕一樣,成為神的知己,這也是神的心意呢。而亞伯拉罕與神討價的過程中,有一個原則,就是27節中所說的,就是灰塵及敢膽。灰塵是謙卑,敢膽是抓住神的恩典。我們一方面是謙卑,另一方面,就是要敢膽,敢膽抓住神的恩典,放膽的向神求。一方面又不是命令神,是謙卑的,但謙卑又不因而不敢,這就是亞伯拉罕與神互動的原則了。

當然,在這過程中,神也不忘說到祂的應許(10),而這次來的目的之一,似乎也是要造就撒萊的信心。因為以前可能只是造就亞伯蘭的信心,但這次是要把撒拉的信心也造就起來(14),而撒拉的不承認(15),是人的自然反應。人碰到自己的錯誤時,常會以謊言來掩飾,但在神面前以謊言來掩飾,實在是愚蠢的,因為神一定知道的,我們怎能把罪掩飾的呢!我們在神面前,若作錯了事,只有一條路,就是坦白承認,就是祈求神的赦免,而不是掩飾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