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斯二:19-23

2011/7/31 dimanche 斯二:19-23

這是神的一個小小的佈局,與上面的以斯帖之成為王后的佈局相同,都是神在以斯帖記中的最佳佈局。然而,一個是把以斯帖高升成王后,一個是讓末底改發現了一項陰謀,而把之奏告於王。一般而言,我們會注重以斯帖的成為王后,覺得這很重要,這對日後的幫助很大。但對於末底改這件「小」事,卻不覺得它的重要。不只不覺得重要,還覺得不公平,因為王沒有獎賞末底改也。豈知神佈局這件事,不是為了現在的獎賞,卻是為了將來的得勝。

這一件「小」事的發生,我們覺得第一,王沒有馬上獎賞未底改,反而把另一個人,就是哈曼高升,而哈曼是猶大人的仇敵。因此,我們覺得,這一件事情發生,似乎與整個故事的情節,沒有太多的關係。豈知這一件事情的發生,更是神的一個重要佈局,而且,這個佈局的重要性,不會比以斯帖的成為王后來得次要。這一件不顯眼的事,原來也是神的佈局,目的是為了將來,而不是為了現在。而這一件事的發生,在將來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是反敗為勝的關鍵(參六:1-10)。然而,目前我們看不出這件事的重要性,而且,我們所盼望的,是馬上可以論功行賞,這才是我們的盼望。但神不是這樣,祂安排這件事,並不是為了現在,乃是為了將來。祂把一切事情都安排了之後,然後再把哈曼這個「壞主角」帶出來,這是祂的計劃。而哈曼是神安排的第一個筵席,是為了第二個筵席(末底改)而設的。

故此,神的安排,有時是明顯的以斯帖,因為她是王后,我們就覺得這個安排很好,也很有用。但有時卻似乎是不明顯的安排,就是安排末底改,可以知道兩個守門的人的陰謀,而把之識破。這個安排雖然不顯眼,但卻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這個安排,就沒有以後王睡不著覺時的讀歷史的轉變了。而當神安排末底改可以報告王這件事後,更安排王暫時不論功行賞,而只是記錄在歷史上,這也是神的計劃,是神為了日後利用這事而設計的。若這時已論功行賞了,這事就利用完畢了,以後就不能再利用了。因此,何時利用的時間性,也是在神的安排之中。神所作的,都不是隨意的,乃是有計劃的。我們了解神作事的旨意嗎?今天若我們作了一件事,而看不見獎賞,不必緊張,只管等候,因為日久神必報答,而且,那時必定加上了更多的利息的。

末底改在朝門中,不一定必然可以聽得到這兩個人的陰謀,但神讓他聽到了,也讓他能上告於王。同時,也讓王查證屬實,但卻不馬上獎賞,卻只是寫在歷史上。這都是神的佈局,是為了將來的得勝而作的。因此,我們應順服神在我們生命中一切的安排;雖然我們當時不知道原因,但過後必會發現這是神的奇妙旨意的。沒有論功行賞,是不合理的;若我們只看理,而不看神日後更大的作為,我們就只會埋怨神,就失去了經歷神的機會了。因此,世上的事似乎沒有理,然而,那不是沒有理,若是出於神的安排,那一定有神的理的。而神的理,是與人的理不同的。

(20)以斯帖對末底改的順服,不因為他成為王后而改變。因為末底改是他的養父,養父是一生的,是不會改變的。我們的地位無論如何改變,但父母永遠是我們的父母,神也永遠是我們的神,這些都不會改變的。我們對父母的態度,以及對神的態度,都不能因為我們身份的高升而改變的。一個謙卑的人,是一個永遠覺得自己沒有的人。他的表現就是謙和,就是感恩,就是知足,這是一個謙卑的人的表現,而以斯帖就是這種人。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傳十

2011/7/26 mardi 傳十

這一章中,其實也是論述智慧的好處。若一個人有智慧,很多的事就都順利,例如有智慧的人,他會先把鐵器磨快,而不會使用鈍了的刃,叫自己多費氣力(10)。他也不會讓愚昧人立在高位,讓富足人坐在低位(6);或是叫僕人騎馬,叫王子步行(7)。智慧的人,會把各樣的人分配到適合各人的地位上,而不會亂用各人。智慧人也會在事情發生之先,就預備妥當,該作的事就先作,而不是事情發生後,才想法補救,這時要再補救,就很難了(11)。因此,智慧的人有先見之明,他會預知事情的發生,而設法事前去解決之,而不是事情發生後,再想法去補救。因為很多時候,事前的預備工作,與事後的補救工作,差別是很大的。有時,事後的補救工作,是無法作得到的。這是智慧的人所知道的。也由於此,智慧的人,不只是把臨到自己眼前的事作好,而且是未發生的事,他也有先見之明,而儘量不讓壞的事情發生,這就是智慧。

而愚昧呢?愚昧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我們所作的努力,只要後來有一點的愚昧,就可能把以前所有的成功,都變成前功盡棄。它會敗壞智慧和尊榮(1)。死的蒼蠅,是會使作香的膏油發出臭氣;而不是香油把死蒼蠅的臭氣遮住。因此,智慧及愚昧二者若存在,往往是愚昧會把智慧遮蓋,而不是智慧把愚昧遮蓋。因此,我們的行事為人,只要某時稍為出現一次愚昧,可能就會把以前智慧所作的,全都敗壞了。同樣地,一個人若能有很好的成功,只要犯了一次罪,就會把自己一世的英名敗壞了。愚昧與罪惡,就等於死的蒼蠅一樣,會把人的成功吞沒掉。我們要注意,不要讓自己的愚昧出來,不要以為只有一次的愚昧,並不要緊;因為一次的愚昧,就足以把以前的智慧所作成的事,全然毀壞的。同樣,罪惡也是一樣;只要一次犯罪,就可能把以前辛苦所建造的成功,全然毀滅,這是很可惜的。

(8)人所得的,與自己所種的有關。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一個挖陷坑的人,自己必掉在其中;拆牆垣的,必為蛇所咬。人雖然不能預知日後將要發生的事,但有一點我們是可以判斷的,就是我們可以從自己所作的,來判斷我們以後所得的。若我們是挖陷坑的人,我們就知道,終有一天,我們自己會掉在其中;若我們是拆牆垣的人,終有一天會為蛇所咬。這是一般的判斷。我們要知道我們自己所種的是甚麼,然後我們就會稍為知道,將來我們得的是甚麼了,這一方面,是我們可以預測到的。

(13)愚昧很多時是與罪惡及奸惡相連的。當一個人起頭是愚昧時,到了後來,他就變成是奸惡的狂妄了。因此,愚昧不只是不會作成功事情,而且到了後來,還會變成罪惡的產生。我們應當求神,叫我們行事為人,不要作愚昧人。如何可以不作愚昧人呢?就是要明白神的旨意,按神的旨意而行,我們就可以成為智慧的人。因此,我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就當求那厚賜與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我們應當常常尋求神,愛惜光陰,明白神的旨意,就可以避免成為愚昧人了。

(18)懶惰與愚昧,也常是連在一起的。一個懶惰的人,一定不會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的。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個勤奮的人。把該作的事先作,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不會拖到明天,這才是一個智慧人。而愚昧人是等到事情的末了,才會去作的人,如此,就可能會失去了與新郎同席的機會了(參太25)。

(20)我們所說的話,即使是別人聽不到,但即使是不懂話語的鳥聽到了,牠雖然不懂你的話語,但牠也會傳揚這聲音的。這是代表你所說的,雖然沒有人聽到,但只要說出了,環境就會改變,你所說的,就會有附近的環境,將之翻譯出來。不一定要用話語,但說了話,就與沒有說的不一樣,而這些不一樣,就會藉著環境傳揚出去的。這是很微妙的,我們不要以為別人聽不到,就可以隨便說話;我們應知道,只要我們說話,就會有人知道的。因為隱藏的事,沒有不被顯露出來的。一定要有這個觀念,才可以謹慎我們的言語。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傳道書第五章

2011/7/19 mardi 傳五

這一章是說到財及利的問題。世上只有瑪門,是可以與神相比的;因為瑪門似乎是人世間的另一個神。今天人在世上,若不認識神的話,就只會追求財及利了。而對知道有神的人而言,有時,他們表面上是來到神的殿前,要獻上祭(1),也向神許了願(4),但其實他們的目的,也不是要敬畏神(7),不是要聽神的話(1),乃是要神聽他的話。而他們所獻的祭,所還的願,只有一個目的,乃是希望神因而賜福給他們,讓他們得到更多的財利而已。因此他們所獻上的祭,所許的願,目的是為了得到利益,得到財物;而他們來到神面前,是以己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這就說明,有些人表面上來到神的殿前,許了願、也獻了祭,但真正的目的,卻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真的想敬拜神。而他們心中的神,不是耶和華,而是瑪門。

他們為何多言多語呢(2,7)?因為想把自己的要求說出來,讓神來幫助他成就。至於神要向他們說些甚麼話,神的旨意是甚麼,他們並不在乎,因為這不是他們的重點。他們的重點,不是要來聽神的話,乃是要神給他們財利。可見人敬拜神,至少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真心感謝神,以高舉神的榮耀為目的,而自己謙卑,只以神為中心的人。另一種是表面來到神的面前,但不是為了榮耀神,而是想增添自己的財寶的人。也就是說,這時他們心中的神,不是耶和華,而是瑪門,就是財利!我們來到神面前時,是那一種心態呢?是真的為了神,還是為自己而已呢?這是值得我們省察的。

(8-9)這裡又再說到世上的不公不義的事。世上是有不公不義的事的,地上的法官,不一定是公義的;然而有一位高過地上居高位者的神,祂會鑒察,因為在審判官以上,還有更高的神存在(8)。地上是不公平的,但天上的神是絕對公平的;地上的不公不義,神如何處理呢?一是當人死後之時,神的審判是的會臨到每一個人的,那時是絕對公義的。然而,不只是死後才有審判的,地上的高位者,雖然我們不能奈之如何;然而,由於他們還是要受田地的供應;他們的生活,仍是仰賴土地的供應,而土地中五穀中的生長,是神的掌權;神就會藉控制土地的生長,而懲罰那些不公不義的君王的。因此,我們只要相信神,神就必會藉著大自然的運作,而作出祂公義的審判及懲罰的。

從第十節開始,就說出錢財的問題了。金錢是地上的人所要追求的主要目標,是別一個神。然而,金錢的得到,若不是出於神的福,就只是另一種禍而已。這是隱藏的禍,是看不出來的禍。因為一般的人,是不會覺得這是禍的。金錢的禍,是使人不知足(10),也就是說,雖然有了,但等於沒有,因為他不會滿足的。而這不滿足,就使他所得的,也都變成虛空了。此其一。第二是財物增多的人,吃的人也增多(11),他得到的金錢,用在他身上的卻少,不過是眼看而已。有時,財主的錢,只是一個數目,而有了錢而不用的人,就等於沒有錢了。而且,他用的途徑若是不對,則也只是增添煩惱而已。第三,錢財多的人,因為要擔心如何保存錢財,如何不致被別人偷去等等的問題,就必會使他睡覺也不香甜(12),這是財寶的副作用。一般人只會看到財物的好處,但卻很少人看得到財物的壞處的。於是人們就只一味追求金錢,雖然得到金錢的好處,但卻也得到金錢帶來的很多壞處了。第四,金錢再多,也不能帶走,到了最後,他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15)。他為金錢而勞碌,只是像為風而勞碌而已(16),而伴隨金錢而來的,是煩惱、病患及嘔氣而已(17)。這都是金錢所帶來的禍患。

18-20節是說到真正的滿足,不是金錢所帶來的,乃是神所給的。神使人富足,也使人能吃用;神也使人有一個喜樂的心(20),賜他在一生的日子中吃喝,享受他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18),這才是真正的財富。因此,財寶若把神減去,人若只要金錢而不要神,那只是禍患而不是福;但若人要神,以神為追求的目標,則我們因有一個滿足的心,我們就會覺得我們是貲財豐富的(19)。這裡的貲財豐富,不一定是真的很有錢,但卻是代表一個滿足的心,能享受神所給的,這樣的心態及狀態,才是我們所盼望及追求的。我們要追求神,有了神後,我們就可以無論在貧窮或豐富中,我們都可以知足,那我們就等於隨時在貲財豐富中,就比那些有很多錢但卻產生一大堆副作用的人,幸福多了。因此,我們不要以瑪門取代神,乃是以神作為我們世上追求的目標。當我們得到了神後,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貲財了;反之,當我們只追求世上的財物時,我們到最後,就連神及財物兩者都失去了,這真是得不償失啊!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傳道書第三章

2011/7/17 dimanche 傳三

這一章是作者從永恆的角度去看事,然後他就發現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今天你哭了,明天可能就會笑的;今天你撕裂了,明天可能就縫補了。若是這樣,那作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就沒有甚麼益處了(9)。因為似乎不必你勞力,它也會改變的。若一切都已定局,那人就不必努力了,就交給神的手就是了,因為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11),那就不必我們參與了。這若只從最後的結論來看,確是如此;因為我們的目標,若只放在事情的成功與否,那今天成功了,明天也可能失敗的。若是如此,那今天的成功,對我們就不是如此重要了。然而,若事情有時是正,有時是反的話,那我們活著有何意義呢?因為似乎是正也好,是反也好,都不是永恆的,是會改變的。那若以事情的正反,作為我們的目標,若從永恆去看,就會覺得都沒有不同了。若是如此,人就只有勞苦而沒有任何的益處了(9)。

然而,若這一切的事,都是神所定的;我們的目標,就不是只放在這些事情的正反上;而是藉著這些事,使我們受經歷,使我們體會神的心意,使我們可以與神一同同工,得到生命的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意義。成功及失敗,是會改變的;然而,成功及失敗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經練及生命,卻是存到永恆的。因此,栽種不是永久的,拔出也不是永久的,我們就應藉著這些暫時的現象,去賺取永恆的生命;利用暫時的,賺取永恆的,這才是這些多變的、正反事情出現的真正答案,及真正意義。我們的重點,不要只放在得或失,而是放在這些事情給我們的經歷,給我們生命的成長,給我們所帶來的永恆的意義,這才是最重要的。否則,我們若只看我們的勞碌,就只能看到了虛空,而不是看到神的計劃了(9-10)。

11及14節中均提到了永生及永存,就是永恆。原來神造人時,是將永生放在世人的心裡,這就與動物不同了。人因為知道永生,也想追求永生;因此,若人不能解決永生的問題,那世上一切的事物,都對人是無益的了。人沒有永恆,則即使今天是得到了,但有一天會失去所有已得到的,那這個得到,就不是真的得到了。因此,若人不能把所得到的,帶到永恆中,那一切就都是虛空了。在日光之下,人們是渴求永恆,但卻找不到永恆的答案。因為只有回到神那裡,我們才能知道如何得到永恆;我們才可以因著神的救贖,而得回已失落的永恆生命。因此,沒有永恆、沒有神,人就只能活在虛空中,而不會有任何答案的。若是如此,人就只能以喜樂及行善(12),並在勞碌中學習享福(13),作為他的最好的人生目標了。

此外,作者又提到了公義的問題,在人間是沒有真正的公義的;因為人間的公義,在公義之處,也穩藏了奸惡(16)。只有在神的審判中,才有真正的公義(17)。因此,人間所有的問題,在世上是沒有辦法解決的。要解決人間的問題,只有神才是最終的答案。沒有神,人就沒有答案。所有的智者,都嘗試過去找人間的真理及意義,但那答案不在人的智慧中,而是在神的智慧中。只有神是我們最終的答案,若沒有神,人與獸都是一樣的(19)。然而,人與獸不同的,是人的靈是往上昇的,而獸的靈(原文也是靈,是氣息這個字)是下入地的(21)。因此,人是要見神的;而獸則不必見神。獸只過牠們的一生,就完了;而人過了人的一生後,還要見神。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這就是人與獸不同的地方了。

因此,作者從日光之下去看,發現事情是多變的,若我們只注目於多變的事情上,那我們是會失望的。然而,我們要解決永恆的問題,以及要認識神,對神存敬畏的心(14),然後才可以從神得到真正的答案的。因此,我們要學習看更高的層次,而不是多變的事情,以及生活的本身。我們應學習從暫時多變的事情中,去賺取永恆不變的生命,以致有一天,我們到天上去見神時,能站立得住。這才是我們生活的意義。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傳道書第二章

2011/7/16 samedi 傳二
這一章談到享樂的問題,智慧的問題,以及與人不同、勝過別人的問題。這些是否就是人生的答案呢?有一個問題,若不解決,則人生的問題,仍是沒有答案,這就是死亡的問題,就是永恆的問題。因為死亡,就使智慧與愚拙沒有分別;因為死亡,就使你本來與人不同的,現在卻與人相同了。因此,享樂、智慧、以及高人一等,都不是人生所要追求的,因為這不是人生的真正答案,因為到了死亡時,才發現是一樣的,沒有差別。

所羅門是一個大有智慧的人,他也是君王,因此,他有機會去追求別人所沒有的。他也有機會去探討人的答案,去得到別人所沒法得到的。然而,當他用他的智慧,他的權位,去追求並且得到了這些東西後,他發現,這些東西不是人生的答案。人生有一個問題,這問題若不能解決,則所有的東西,都是虛空的。這個問題,就是死亡的問題。智慧可以使他與別人不同,於是他可以享受比別人更多,他也可以與別人分別出來;然而,當他努力用智慧,達到與人不同時,他卻發現,他如此地努力的結果,只要死亡來了,他所有與人不一樣的地方,就都一樣了;沒有不同的了(14-16)。這就代表他所努力的,辛辛苦苦擊敗了別人的努力,卻敗在死亡的底下。死亡使他與所有的人一樣,沒有差別,這就是他找不到答案的原因!除非死亡的問題能解決,否則,他生前所建造的一切,他不知道他的後人,是否有智慧去維持,是否會繼續努力地去經營。因為他的智慧,若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話,就更確定他死後,沒有人可以繼續經營他所經營的;那就更證明他愈成功、愈聰明,則日後失敗的機會愈多及愈大了。而事實上他死後,他的兒子羅波安確是比不上他,正如他這裡所說的,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誰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19)。羅波安很快就把所羅門所建造的國,拱手給了別人一大半了,這就是問題!反之,若所羅門的後人,即使是有智慧的人,然而,所羅門用盡一生所建造的成果,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為分,這本身就是虛空了。而且,對那未曾勞碌而得的人而言,這更是大患(22)。因為他可能因此而陷在享樂中,而會揮霍無度,成為害他的禍首了。

在日光之下,雖然人與人會有很多的不同。有些人有智慧,有些人是愚昧的;有些人有很多的享樂機會,有些人只有勞碌的分。這看起來,在日光之下,是有不同的。然而,這些不同,是否就真的造成了人生的不同呢?在這些的不同中,是否其中一項,可能就是人生的答案呢?例如享樂,或是智慧,是否就是人生的答案呢?所羅門由於有權位、有能力、有智慧,他就有機會,他就比眾人更幸福,他可以作幾乎他想要作的事。然而,他有這麼多與人不同的地方,但只要他死了,只要他離開這世界了,這一切的不同,就歸於零了,就與其他的人相同了。因此,這些的不同,不是真正的答案。這些的不同,可能只是人間的不同,但還不是人生的答案。所羅門在這裡說了許多,其實也點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永恆及死亡的問題。若沒有永恆,若有死亡,則一切的不同,都變成相同了。一切可能的答案,都變成是假的了。因此,除非人能解決死亡及永恆的問題,否則一切的答案,都是假的了。

24-26節又再次提到了神。日光之下的問題,人們不能解決,只有神有答案!而日光之下的問題,與罪的存在有關(26)。若罪的問題沒有解決,則人們永遠會被罪所苦惱,而永遠會勞苦。因此,所羅門也指出罪的問題,是罪使人勞苦;是罪使人失去永恆,是罪使人死亡。罪的問題,不是人所可以解決的,除非神來解決,否則,人在罪中,是永遠找不到真正的答案的。雖然傳道書中提到了神,但卻沒有提到神的救恩,因此,人們只認識神,還是不夠,人還要認識神的救恩,並接受祂為我們的罪,提供的救贖方法,否則,人生就永遠不會找得到答案了。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撒迦利亞書第十四章

2011/7/14 jeudi 亞十四

這一章是本書的最後一章了,是說到主再來前後,所要發生的事。那時,萬國的軍隊,要圍攻耶路撒冷,要與以色列人爭戰(2)。而且城必被攻取,城中的民,一半被擄去了;也就是說,以色列人要失敗了。然而,這時主耶穌要從天而來,帶著眾聖徒同來(5);祂必親自出去,與那些國爭戰,好像從前爭戰一樣(3)。而因著基督的參戰,那些攻擊耶路撒冷的列國的人,就突然兩腳站立不住,肉必消沒,眼必乾癟,舌必潰爛(12),似乎生了甚麼怪病一樣,因此,他們會人心慌亂,各人互相攻擊;而這時,猶大人就得以與他們爭戰,並且得勝了(14)。因此,一方面是基督參戰,一方面也是猶大人爭戰,於是萬國就失敗了。那時,基督就在全地作王(9),而其他萬國中沒有參戰的剩下的人,就必服在基督的統治下,年年上耶路撒冷,來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並守住棚節(16)。這時,列國都認識耶和華,必沒有不認識神的迦南人(21)。這是基督在地上作王一千年的時間,那時撒但會被暫時綁捆,放在無底坑裡(啟20:2-3),等到一千年完了後,撒但會再被釋放出來,然後再次迷惑地上的人,與基督再一次的爭戰。之後,撒但就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裡,直到永永遠遠(啟20:7-10)。

在這一千年之前,聖徒是首先復活,首先被提,首先被審,而與基督一同降臨的(5)。因此,這些聖徒,就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20:4);而這時,其餘的非信徒,是仍未復活的,他們不只沒有份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也沒法享受被基督的和平統治。等到那一千年過去後,撒但被扔在硫磺的火湖後,死了的人,就必復活,而且受審(啟20:11-15)。這是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是對不信的人的審判,其結果就是被扔在火湖裡,與撒但的命運是一樣的。

神創造了人類,也給人類管理地上的萬物,及空中的飛鳥,並治理這地。然而,人犯罪了,就沒有能力管理好這地。撒但參與了管理的工作,地就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了。而基督來了,祂不但是拯救了人類,免於死亡,還賜回人類有神的生命,而因著這生命,就可以與基督一同作王,管理這世界。而基督管理時,地上是完全和平的,人人都高舉耶和華的名,每個人都認識耶和華,也必歸耶和華為聖(16-20)。這時的首都,就是耶路撒冷(11,16),而這時的禍福是非常清楚的,若不敬拜耶和華,他們馬上就有災禍及刑罰臨到(18-19)。因為神已把恩典,明明的擺在眾人眼前,就再沒有選擇別的神的餘地了。這些地上的萬國,是打仗後個國中餘下的人,是沒有信主的人;但因著這時撒但的被綁,他們就只有一個選擇,就是來朝見萬軍之耶和華了。基督在地上管治一千年,是證明惟有被神管理,才是真正的和平。也證明沒有撒但參與的治理,才是和平的治理。神也藉此把真正治理的方法,示範及證明給撒但看,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自從人類犯罪後,被撒但進入了世界,世界就變得亂了。世界的王撒但統治這世界時,就愈來愈混亂了。人類只懂得用戰爭的方法,去達到人們所想要的目的,但基督這一千年在地上作王,是用愛及和平,去使人得福,就證明撒但是失敗的了。真正的和平,不是用戰爭的方法,乃是用神的愛去達成的。這也成為定罪撒但的一個見證。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撒迦利亞書第十章

2011/7/10 dimanche 亞十

這一章是說到神的應許,神在以色列人中的至終計劃。雖然目前他們仍是被擄,仍是分散在外邦列國中;但神的計劃,不是要他們分散各地,也不是要他們服在外邦人之下,乃是要他們得拯救。這是神的心意,是祂在以色列民中的計劃;而且不只如此,祂更要使他們愈來愈興盛(10),並使列邦的人,都得以認識耶和華。因此,本章以及撒迦利亞的信息,其實都是說到神最終的目,就是要使以色列人歸回,要使萬邦都認識神是獨一的神,並且祂要藉著基督,賜福給所有認識及倚靠祂的人。

因此,從整個神的計劃來看,祂有一個最終的目的,但為了達成這目的,也一定有一個中間的過程。而當神所計劃的,尚未完完全成就時,那我們目前,就是活在過程中。過程不是永久的,只有目的才是永久的;也只有目的,才是一定可以達成的,因為這是神所計劃的。若我們知道神的計劃,但目前仍未達成神的目的,我們就當忍耐;我們就當知道,目前所遭遇的,只不過是暫時的。我們要看的,就不是現在的事,因為那是必然會過去的。而神的目的,就是神的旨意,其實只有一個,就是那永恆的新耶路撒冷,就是基督的新婦。當撒迦利亞說預言時,那時的以色列人,仍未建好聖殿,仍未得以完全歸回,但這都不要緊,要緊的是神是否要使他們歸回,神是否要再拯救他們。若這些都是正面及肯定的,那他們就不必害怕,就應當相信,目前的苦海(11),只是過渡時期,將來神必使他們經過苦海,消滅一切的仇敵(11),使他們得以倚靠神,得以堅固,一舉一動,必奉神的名而作,這才是神的計劃。

因此,能夠明白甚麼是過程,甚麼是目的,這是我們應學習的。若我們把過程當作目的,我們就會忽略神的旨意,也會在過程中埋怨神的;但若我們知道,神為祂所愛的人,必有最終的計劃,為了使愛祂的人得益處的話,我們就必在暫時的苦難中,仍得以喜樂。因為我們若知道神的目的,那我們在任何光景中,我們都是有盼望的,因為神是耶和華,是不變的神(6),這第6節的「因為」,是很特殊的,祂沒有說,因為我是公義的,或是我是甚麼甚麼的等等,而只說,因為我是耶和華,這就是最大的原因,也是最可靠的原因了。耶和華就是自有永有的,就是「我就是我」之意也。這樣的理由,是宇宙中最可靠的理由也。這是從神的角度來看的一方面,是說到神的計劃,神的恩典,以及祂的慈愛,是不改變的。

但另一方面,人也應當配合神的旨意。因此,在第一節中,神要我們當春雨之時,我們要向祂求雨。這是甚麼意思呢?既然是下雨的季節,就必然會下雨了,還需要向神求雨嗎?這不是多此一舉了嗎?春雨是一個時節,是會降雨的;這是一方面,說明這是神恩典。然而,雖然會降雨,仍是要我們向祂求雨;這是另一方面,這是人的責任。神要降春雨時,是會有預兆的。若一個人知道四時的節令,他就稍許會知道,何時會降雨,何時會不降雨的;然而,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一切的作為,不是在人,不是在經驗,而是在掌管萬有的神。因此,我們在春雨的節期中,仍要求神。這有下列意義:第一是代表我們屬靈的敏感:我們要懂得春雨甚麼時候會來,我們會察覺神的施恩,才可以與神同步。當神要施恩時,一定是有跡象的,要不就是祂曾藉先知預言,要不就是聖靈當前會有啟示。一個留心神的作為、懂得神的心意的人,是會知道神何時要作事的。第二,這是代表人的責任。不只是神要作,而且,我們也要配合神所作的,而向祂求。因為這雖然是神的恩典,但神也希望我們認知,這不是大自然的作為而已,更是神要施行的恩典。若我們不求祂而得到,我們就會輕視神的恩典,就會以為是應得的分,而不知道這是神所給的白白的恩典,是我們本來不配得的。第三,神雖然要作了,要施恩了,但神也喜歡人與神同工。雖然我們對大自然而言,是甚麼都不能作,然而,神希望我們可以在禱告上與祂同工,讓我們有份參與神的工作,這也是神的恩典。神喜歡人明白祂的心意,更喜歡人明白祂永恆的計劃。若我們能有屬靈的敏感,能知道神的心意,並按著心意,向祂祈求,就必可以滿足祂的心。這是我們該盡的責任。

以色列人目前的光景,是(曾)被神棄絕(6),也是在分散的列國中(9),然而,這都只是暫時的,是為了某一個目的而作的,而這個目的,就是要使以色列人更成熟,為的是將來可以承受更多神的恩典。有一天,他們仍要歸回原地,神必再領他們出埃及地(10),就如以前領他們出來一樣;而外邦人必至卑微,他們的權柄,必然滅沒(11)。這是復原的工作,不單是復原,而且會得到更多(10),就是得到更多屬靈的生命及屬世的後裔了。我們會問,若神至終要把他們帶回迦南地,為何當初又要把他們趕出去呢?這是因為他們犯罪而產生的結果。然而,他們雖然犯了罪,但沒有因而損害了神的計劃。神所要作的,不因人的軟弱而破壞,神仍是要完成祂的旨意;只是軟弱的人,得到虧損而已。因此,我們若一直在神的旨意中,就不必承受這些不必要的苦難,而可以更多的承受神的恩福了。有些神的作為,是因人的軟弱,而加上去的,這些作為,一般就是苦難,是為了使人更能煉淨自己,得以配合神的旨意而附加的。若我們能不斷的走在神的道路中,神就不必加上這些附加的苦難了。這些附加的苦難,是從軟弱而來的;不是從為主受苦而來的,這是不一樣的。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撒迦利亞書第七章

2011/7/7 jeudi 亞七

這一章是因著伯特利人沙利色和利堅米勒,並跟從他們的人來求耶和華的恩,並問祭司和先知,是否還需要禁食,而得到神的啟示的話。原來以色列人因著國家滅亡,故此每年在亡國的五月間,都定了禁食的日子,主要是希望藉著禁食,盼望神再次憐憫他們,得以復國。而這時,他們已經可以歸回耶路撒冷了,他們就想知道,是否可以停止禁食了。先知便回答他們,他們這七十年的禁食,其實不是按著神的旨意而禁食的,他們的心中,還是只為了自己的益處,而不是為了神的益處的。因此,不是要不要禁食的問題,而是要悔改,以遵行神的話,來作為歸回後的生活原則。

他們為何要禁食呢?因為他們國破家亡了,因此,他們就想到要禁食,而再次得回神的恩。這是他們禁食的原因。然而,禁食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應該了解,為何神讓他們亡國的真正原因;然後,再針對這些原因去改過,如此才是更好的。他們禁食了,但他們的禁食,只是一種外面的儀式,是用外面的虔誠,取代了內心的悔改。就等於以律法的外表,取代了內心的敬拜一樣:他們只有律法的外表,沒有同步的內心敬虔。同時,他們來到神的面前來祈求,不是因為想到要高舉神,要敬拜神,要榮耀神,而是只想到自己的益處。他們因為利益不再,國家已亡,才要來到神的面前。而他們來到神的面前,不是檢討亡國的原因、不是走悔改的路,而只是想得回已失去的。因此,神認為他們不是注重禁食,不是注重神,只是注重自己的利益。因此,這禁食是無效的(參5)。

禁食是好的,就如禱告是好的一樣。然而,禁食的目的是甚麼?不只是外面的儀式,更是心中的悔過,內心的敬虔及敬拜,並且,是心中向著神,而不是向著己;更不是為了己的利益,這才是神所喜悅的禁食。今天我們向神禱告時,很多時其實也是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很少為了神的國、神的義而祈求的。我們所關心的,就如同以色列人所關心的,只是是否可以復國,是否可以得到自己的利益而已。但對於為何亡國,為何會到此地步,卻是一無所知;也不懂得悔改,改正過來,為神的國度著想,而不只是為亡國後的復國著想而已。我們禱告,要學習更多的為神的國、神的義而求,而不只是顧到我們自己的利益。我們要把目標放在神的榮耀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上。而當我們把一切放在神的榮耀上時,神自然也會給我們屬靈及屬世的福的。這是禁食及禱告的原則,若不是如此,我們的禁食及禱告,就白作了,因為神不會記念如此的禁食的(5)。同時,以色列人的禁食,也是在國破後、覺得有需要時才禁食;而平時卻不禁食、也不聽神的話。這是平時不禱告,有時才想到要禁食;這樣的禁食,明顯是只為自己的益處,是很難得到神的憐憫的。

以色列人禁食,以為是會得到神的恩;也以為神會看他們的禁食。然而,神所看的,原來不是他們禁食的那一天而已,更是他們平時不禁食時的表現,就是他們平時吃喝之時,心中所表現的(參6)。若我們平時吃喝時,完全不是為神而作的,完全是為己的,那我們不要以為每年定出一日來禁食,就可以彌補平時的不敬虔,而可以得到神的喜悅。神不是看一天的禁食,乃是看我們364天平時吃喝時的心態,那更是重要的。因為平時的表現如何,才是我們真正的內心狀態。若平時是敬虔的,是悔改的,是向著神的,那我們不一定需要定一天禁食的日子,以得到神的恩的。我們若是過一個敬虔的生活,就必天天得到神的恩,而不必來到神面前,再懇求神的恩的(2)。

神告訴他們,當他們未亡國時,神多次差遣先知,向他們說話,但他們不聽(7,12),才會到如今的地步,這是亡國之因(14)。神作每一件事,都有祂的原因的,若人不悔改,仍是走以前的路,神也不會施恩典給他們的。因此,重要的不是禁食,而是悔改。悔改就是過一個有愛心,有公義的生活(9-10),是表現在平時的生活中,而不是表現在一天的禁食中的。我們若從甚麼地方墜落,就應從甚麼地方再站起來。不是用屬靈的儀式,例如禁食,去替代悔改,去替代回轉;乃是知道了神的旨意後,我們就照著祂的心意去做,如此,才是得到神再憐憫的條件。

如今,神是主動憐憫以色列人,讓他們可以從被擄的國家歸回。這不是因為他們的禁食,乃是因為神的計劃,神的憐憫。因此,以色列人要作的,就是要回轉過來,過一個公義及有愛心的生活,不必一定要在儀式上下功夫,但卻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愛心,有公義,以憐憫弟兄、孤兒寡婦為重(9-10),聽從神的話語,不要硬心,常常禱告呼求神,這就是他們要過的生活,就比禁食重要了。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撒迦利亞書第三章

2011/7/3 dimanche 亞三

這一章是說到大祭司約書亞的預表。約書亞在以斯拉及尼希米記中,是譯為耶書亞;是與所羅巴伯一同起來建殿的重要人物之一。大祭司的服事,主要是在聖殿中的服事,如今聖殿還沒有建成,那他就不得事奉了。然而,這裡的事奉,似乎比聖殿的事奉還多,因為他可以在這些站立的人中間來往(7)及事奉。而這些站立的人是誰呢?應就是前面所說的天使們了。天使的事奉,是在天上的事奉,是親自面對面聽神說話的事奉,就與祭司在地上的事奉,有點不一樣了。當然,理論上祭亞司事奉,其實也應是要面對面的敬拜神的。然而,這裡的事奉,似乎是與以前的事奉不一樣;比舊約的事奉更多及更廣。同時,大祭司這時所穿的衣服,也似乎不是出埃及記所記載的那一件祭司袍,而是神所給他的衣服。這件衣服,是華美的衣服,而且也有潔淨的冠冕在他的頭上。但沒有提到以弗得,也沒有提到外袍胸牌等祭司的衣服。可見這時的事奉,是與以前山上所說的事奉,有點不一樣。這時的事奉,是以舊約的事奉為原則,但比舊約的事奉更多及更美,是基督來到世上之後的事奉。是基督給了一件華美的衣服及潔淨的冠冕,讓約書亞穿上,讓他的事奉,一方面有舊約的原則,另一方面,又加上了基督的救贖,使他的事奉,更加完全,更合神的心意。

舊約祭司的事奉,是用來預表新約的事奉的。因此,舊約的原則是永存的,只是因著基督的工作,其方法及細節,是不同了。舊約時是要穿上特定的祭司衣服,而新約時也要穿上華美的衣服,這衣服是神給他穿上的(4下);而在穿上之前,原來約書亞是穿上了一件污穢的衣服的(4上),這就是罪的衣服,是代表他的罪。在舊約時代,不管祭司穿上甚麼,他仍是有罪的;但新約時,神因著基督的代贖,我們的罪就除去了;而我們所穿的,就是基督所給的華美的衣服,是把我們的罪遮蓋住的衣服。有了這件衣服,我們才可以服事神。新約時,每一個信徒,都有這件衣服,我們都可以成為祭司,來到神的面前服事他。因為我們有的衣服,雖然不是舊約時的祭司衣服,但卻有基督所給的華美的衣服。有了這衣服後,就可以如祭司一樣服事神了。因此,新約所作的事奉,比舊約的更美也,因為是神親自給我們的衣服,讓我們可以事奉祂的。因此,撒迦利亞書所說的預言,不只是給當時的人聽的,更是給我們後世的人聽的。它的預言,直指基督,而不是停止於舊約的聖殿,舊約的事奉而已。

(1)當約書亞站在神的面前,要事奉祂時,撒但也站在約書亞的右邊,成為控告他的人。撒但控告我們甚麼呢?就是我們的罪,我們的污穢。而當神把約書亞污穢的衣服除掉,而把華美的衣服穿上後,這時就不再見到撒但的對敵了。因為撒但再不能控告約書亞了;這是因著神的救贖,撒但就不能再有任何控告的地方了。原來我們的罪,是撒但與我們作對的原因,若我們帶著罪來事奉神,也必被撒但控告及攻擊。感謝主,祂的救贖,是讓我們免去撒但的攻擊的原因。因此,一個服事神的人,要是一個無罪的人才可。而我們的無罪,一定要靠著基督的寶血,然後才得以自由地在神的面前服事。

約書亞在這裡,沒有發出任何說話,只是乖乖的順服神所要作的。當神把他的衣服脫去,又把華美的衣服,給他穿上時,他只是接受,沒有其他意見;這就是我們在神面前的態度。神在我們身上,已經作完了一切的救贖的工作,我們只需順服及接受即可以了,不必再要加上我們自己的工作,或是我們自己的想法了。但人有一個責任,就是要遵行神的道,謹守祂的命令,我們就可以管理神的家,看守祂的院宇(7),也可以與神同在,如天使一樣的事奉神。而我們的遵行神的道,是靠著祂給我們的新生命,而不再是像舊約一樣,只能遵守律法的外表,因為沒有神的生命也。神所作的,我們就接受;而我們的責任,就是用神給我們的生命,去遵守神所吩咐的,這就是我們的事奉了。

(8)這裡提到大衛的苗裔,就是基督。基督是聖殿建造的基石,是那主要的石頭,就是房角石(9)。而這石頭有七眼,代表祂在看著我們,不只是看顧我們,也是注意著我們的服事。聖殿的建造,就是在這塊基石之上建造的;聖殿的建造,不能離開這基石,離開了,就不是聖殿了。我們的事奉,也是如此,神會看著我們,我們必須在這根基上事奉神,在這塊基石上建造,然後聖殿才可以出來的。

所羅巴伯目前建造的,是地上的聖殿,但撒迦利亞書所啟示的,更是將來的聖殿,以及新耶路撒冷的情形。我們不只是建造外面的聖殿,更是建造屬靈的殿,我們的身體,就是聖靈的殿,我們必須讓神在我們身上建造,必須讓基督的生命,在我們個人身上成長,在基督的這塊基石上建造,才不是違章建築,才可以為神所悅納。
(10)坐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下的鄰舍:鄰舍是指不是以色列人的人,是以色列人的鄰國;葡萄樹及無花果樹,一般是指以色列人。坐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下,是指外邦人都可以到神的面前來,一同享受神的恩典。這是在新約時,才可以有的光景,因為舊約時,神的眼目一般只顧念祂的選民,以祂的選民為重。當然舊約時,也有很多預表,將來外邦人會得救,但舊約基本上是神作在選民上的工作。但新約時的光景就不同了,若鄰舍都可以在葡萄樹下坐著,這就是基督的救恩,臨到普天下了。這才是神最終的心意,是神盼望人人得救,人人都可以享受祂的救恩也。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撒迦利亞書第二章

2011/7/2 samedi 亞二

這是另一個異象,說到神對猶大將來的計劃:耶路撒冷必將重建,祂必收回猶大作祂的聖地的分(12)。祂的最終目的,是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讓耶路撒冷成為萬邦的居所。這是將來的目標,是一定會達成的。

目前的情況,猶太人是被擄了,是在外邦人之下;然而,神不會讓以色列人永遠受壓制於外邦人的底下的。短期的目標,就是他們要逃脫出來(7),且要再建造聖殿,居住在耶路撒冷,這是即將完成的事了,因為他們正要建殿了。然而先知的眼光,不只停留於目前,而且還放在更遠的將來。神的啟示,不只是目前的計劃,而且是永恆的計劃,這是神在這異象中所要宣布的。這就是11-13節中,神所提到的將來的事。因此,這異象所包括的,還不只是目前的建殿,更是將來的耶路撒冷,是神的永恆計劃的成全,神就將這永恆的目標,啟示給以色列民,也給我們知道了。

作為一個先知,一個服事主的人,或是一個基督徒,我們所關注的,不應只是目前臨到我們的事;更應是有關神的整個計劃,神的永恆的旨意。我們要知道暫時不重要,永恆才是重要的;現在是為了將來,暫時是為了永遠,這是我們要知道的。我們應學習如何看得更遠,看得更廣,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然而,基督徒常只是被我們周遭的環境所影響,也常是只注意我們目前的環境;而不知道我們目前的情況,原是為了將來作預備。就好像以色列人目前被擄,但神讓他們被擄,只是為了懲罰他們,造就他們,使他們可以學習生命的功課,為將來及永恆而鋪路而已。因此,每一件事都有目的,我們要分清楚,目前所遭遇的,是過程、是手段,還是目標。若只是過程,我們就不必斤斤計較目前所有的,而把目光放在我們的將來的目標,這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以及該學習的功課。

很多時,我們不會看將來,只會看現在;於是我們所看的事,就不清楚。我們就很難明白神的旨意,而常常誤會神的作為。神運行萬事的原因,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使愛祂的人得益處,而且是屬靈的益處,而不只是屬世的益處。有時,神為了使我們得到屬靈的益處,就暫時先犧牲我們屬世的益處,這是必須的過程及手段。然而,我們常是膚淺的,不明白神的旨意,而在未達到最後的目標、未得到最後的益處時,就已經先埋怨神,以致辜負了神的美意,也誤了自己得福的機會,這是我們的膚淺,所導致的短視。我們應求神給我們一個長遠的眼光,能看得到將來,也可以懂得神永恆的計劃,把目光放得更遠,我們所將得到的福分,一定會比現在更多。

這裡說到一人手拿準繩,要去量耶路撒冷(1-2)。準繩是為了建造而用的;而量度就是為了建造。然而,這建造不只是指目前的建造,更是指神永恆的旨意。神所看到的,不只是目前的需要,不只是目前的建造,更是祂的永恆的計劃。祂要使耶路撒冷成為無城牆的鄉村,使居住的人甚多,而祂要親自成為耶城的保護,祂的榮耀也在其中。這代表祂要住在其中,親自建造這城。那這城就不只是世上的耶路撒冷了,那就是新的耶路撒冷了。這無城的耶路撒冷,就是代表沒有攔阻的城,是人人皆可以進來的,只要相信神就可以居住在其中了。這就是指神的救恩,可以臨到一切願意相信的人,不只是猶太人,而且是外邦人了。這也就是新約的信徒,我們都成為新城的一分子了。這是先知看到的異象,他看到的,不只是目前的情形,而且是神的整個計劃。當我們看到目前我們的狀況時,我們能否知道這狀況,是神永恆計劃的一部分呢?我們如何把目前暫時的遭遇,配合神的永恆計劃呢?這是值得我們思想的。

(8)這也說明目前雖然是受外邦人所欺負,然而神不會不管的。神有祂的計劃,將來祂必要懲罰所有壓迫猶太人的人。因為猶太人,就是神的瞳人,神不會不顧的。因此,目前的苦難,是為了將來的計劃,是為了將來的榮耀。我們必須懂得區分目前及將來、暫時及永恆;如此我們看事,才會更清楚。因為在神的角度看事,都是用永恆的角度去看的;若我們只能從暫時的角度去看事,就常會誤會神的旨意了。

(10)被擄的居民,有何值得歡樂歌唱的呢?若我們只看目前的光景,確是沒有可以歡樂歌唱的,我們有的只是悲哀而已。然而,在苦難中,若我們知道神仍與我們同在,仍是看重我們,把我們視為祂的寶貝瞳人一樣,那我們因有神的同在,仍是可以喜樂的;此其一。其次就是當我們在苦難中時,若我們明白,苦難是為了美好的將來,是為了使我們這個器皿,更合適得到神更大的福氣時;我們的目光,若可以放在永恆的將來時,我們也是可以歡樂歌唱的。

(11-13)我們的整個盼望,就是這裡說的「那時」。這個那時,就是我們一生的盼望,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所遭遇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那時」,就是耶穌再來時,我們所要得的榮耀及賞賜。一個基督徒,若沒有永恆的盼望,那他的生活,一定與屬世的人是差不多的。但若我們常把永恆的盼望,放在我們的生活中,成為我們的目標,則我們是一定會常常喜樂及感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