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26 mardi 傳十
這一章中,其實也是論述智慧的好處。若一個人有智慧,很多的事就都順利,例如有智慧的人,他會先把鐵器磨快,而不會使用鈍了的刃,叫自己多費氣力(10)。他也不會讓愚昧人立在高位,讓富足人坐在低位(6);或是叫僕人騎馬,叫王子步行(7)。智慧的人,會把各樣的人分配到適合各人的地位上,而不會亂用各人。智慧人也會在事情發生之先,就預備妥當,該作的事就先作,而不是事情發生後,才想法補救,這時要再補救,就很難了(11)。因此,智慧的人有先見之明,他會預知事情的發生,而設法事前去解決之,而不是事情發生後,再想法去補救。因為很多時候,事前的預備工作,與事後的補救工作,差別是很大的。有時,事後的補救工作,是無法作得到的。這是智慧的人所知道的。也由於此,智慧的人,不只是把臨到自己眼前的事作好,而且是未發生的事,他也有先見之明,而儘量不讓壞的事情發生,這就是智慧。
而愚昧呢?愚昧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我們所作的努力,只要後來有一點的愚昧,就可能把以前所有的成功,都變成前功盡棄。它會敗壞智慧和尊榮(1)。死的蒼蠅,是會使作香的膏油發出臭氣;而不是香油把死蒼蠅的臭氣遮住。因此,智慧及愚昧二者若存在,往往是愚昧會把智慧遮蓋,而不是智慧把愚昧遮蓋。因此,我們的行事為人,只要某時稍為出現一次愚昧,可能就會把以前智慧所作的,全都敗壞了。同樣地,一個人若能有很好的成功,只要犯了一次罪,就會把自己一世的英名敗壞了。愚昧與罪惡,就等於死的蒼蠅一樣,會把人的成功吞沒掉。我們要注意,不要讓自己的愚昧出來,不要以為只有一次的愚昧,並不要緊;因為一次的愚昧,就足以把以前的智慧所作成的事,全然毀壞的。同樣,罪惡也是一樣;只要一次犯罪,就可能把以前辛苦所建造的成功,全然毀滅,這是很可惜的。
(8)人所得的,與自己所種的有關。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一個挖陷坑的人,自己必掉在其中;拆牆垣的,必為蛇所咬。人雖然不能預知日後將要發生的事,但有一點我們是可以判斷的,就是我們可以從自己所作的,來判斷我們以後所得的。若我們是挖陷坑的人,我們就知道,終有一天,我們自己會掉在其中;若我們是拆牆垣的人,終有一天會為蛇所咬。這是一般的判斷。我們要知道我們自己所種的是甚麼,然後我們就會稍為知道,將來我們得的是甚麼了,這一方面,是我們可以預測到的。
(13)愚昧很多時是與罪惡及奸惡相連的。當一個人起頭是愚昧時,到了後來,他就變成是奸惡的狂妄了。因此,愚昧不只是不會作成功事情,而且到了後來,還會變成罪惡的產生。我們應當求神,叫我們行事為人,不要作愚昧人。如何可以不作愚昧人呢?就是要明白神的旨意,按神的旨意而行,我們就可以成為智慧的人。因此,我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就當求那厚賜與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我們應當常常尋求神,愛惜光陰,明白神的旨意,就可以避免成為愚昧人了。
(18)懶惰與愚昧,也常是連在一起的。一個懶惰的人,一定不會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的。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個勤奮的人。把該作的事先作,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不會拖到明天,這才是一個智慧人。而愚昧人是等到事情的末了,才會去作的人,如此,就可能會失去了與新郎同席的機會了(參太25)。
(20)我們所說的話,即使是別人聽不到,但即使是不懂話語的鳥聽到了,牠雖然不懂你的話語,但牠也會傳揚這聲音的。這是代表你所說的,雖然沒有人聽到,但只要說出了,環境就會改變,你所說的,就會有附近的環境,將之翻譯出來。不一定要用話語,但說了話,就與沒有說的不一樣,而這些不一樣,就會藉著環境傳揚出去的。這是很微妙的,我們不要以為別人聽不到,就可以隨便說話;我們應知道,只要我們說話,就會有人知道的。因為隱藏的事,沒有不被顯露出來的。一定要有這個觀念,才可以謹慎我們的言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