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6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弗三

 20230326     dimanche      弗三

這一章整個內容,應是保羅想到要為以弗所信徒禱告(1),然而,在禱告之前,保羅插入了2-13節的話語,之後再開始禱告。這有點像第一章,也是先有3-14節,然後才有15節開始的禱告。無論是一章15節,或是三章14節,開始時都是用「因此」這個字,表示這是接著上面所說的之意。第一章的禱告,應是保羅先看到了天上的景象,知道神美好的旨意後,自然發出的禱告。是先從天上看到神,然後自然發出地上的禱告。而第三章就有點相反,是保羅想到要為以弗所信徒禱告,但他在禱告前,突然插入了神的奧祕的看見,同時也看見了神給自己的恩典,因而先看見再禱告。

這就告訴了我們,我們的禱告,應是從天上的看見開始,看到了神的旨意、神的計劃,也看到了神對整個宇宙的奧祕,然後才禱告的。然而,今天我們的禱告,層次是低的,大都只是為了我們的需要、世上的事務而禱告,很少是看見神的國度的偉大、看到神的需要而禱告的。耶穌希望我們先求神的國、神的義,不需要為「這些東西」(衣食住行)祈求(太六33),就是這個意思。

保羅在禱告之前,先看見神在自己身上的恩典,他本來是被囚禁的,是坐牢的(1);但他看見的,不是屬世的困難,乃是神賜下的屬靈恩典(2)。他自己是不覺得受苦,反而是覺得他這個卑微的人,不配得神的恩典(8);同時,他也希望以弗所信徒,不要為他的被囚而喪膽,因為這是他們的榮耀(13)。保羅在遭受苦難時,反而看見神的恩典,而不是看見自己的受屈;這可以代表他時常可以用屬靈的眼睛看事,而不用屬世的眼睛看事。保羅的看見,是與人不一樣的,他屬世的眼睛好像是瞎的,但他屬靈的眼睛是明亮的;我們呢?是否常常是相反的呢?求神讓我們的屬靈眼睛能打開,讓我們看到更多天上的事,而少看世上的事。世上的事,似乎不必怎樣開眼,也很容易看見的;但保羅卻不理世上的看見,而專注於天上的看見。也由於他這種態度,神就讓他看見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祕,是如何安排的(9)。當我們訓練我們屬靈的眼時,神就會讓我們看見更多天上的事,甚至可以上三層天,聽見更多奧祕的聲音、看見更多奧祕的事呢(林後十二2-4)

保羅這時雖然是身在囚籠之中,但他看見的不是自己的苦難,乃是神給他的恩典。一般人在苦難中,只會看見苦難,能夠看見苦難中的恩典的人是少的。然而,保羅卻反其道而行,在苦難中可以看見恩典呢!他為了作福音的執事,因而多受苦難,然而,他認為這是神運用祂的大能賜給他的(7)。本來為神工作,一般人都會覺得應是順利的,應是得福的;然而,保羅沒有得福,反而坐牢,他卻認為這還是神給他的大福呢!不只覺得這是大福,而且還覺得不配呢!因為他覺得他只是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是不配得這大恩的(8)。當一個人得到神啟示的大奧祕,是隱藏在歷代以來的奧祕時,一般的表現都會是驕傲的;然而保羅的表現,卻是更謙卑,更覺得不配。我們是否也會這樣呢?當我們得到大的恩賜時,我們是否會沾沾自喜,是否很容易會驕傲呢?一個有屬靈生命的人,是常常覺得自己不配的,這樣的人,才會得到恩上加恩的福。

保羅知道神賜給他這恩典,不是為他的緣故,乃是為了福音的傳開,讓他可以把福音傳給外邦人(8)。因為在福音初期,耶路撒冷教會不願意傳福音給外邦人,因為他們認為福音只是臨到猶太人而已。神就特別揀選保羅,突破這觀念,而讓福音得以傳到外邦人的地方;這代表神為了祂的工作,揀選了保羅,目的不是為保羅的榮耀,乃是為神的榮耀。我們要知道,今天我們一切所得到的恩典及恩賜,都是為了神的國,是神藉我們把福音傳開的。保羅明白神的心,就謙卑自己,讓自己成為神的器皿,能透過他把福音傳開去。

保羅看見的奧祕,是教會的奧祕,是神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1)。保羅看到的事,不只是地上的人,更包括天上的靈體呢!這裡說到的天上執政的、掌權的,應是指天使,也應包括撒但在內。神在福音的事上,是顯出祂的智慧,是藉著教會,擊敗撒但所做的一切,讓撒但看見了就只能無言,只能因而被懲罰、被丟在琉璜火湖內。原來保羅所看見的,不只是世上的事物,更包括我們很少接觸的靈界事物呢!對靈界而言,一般我們所知的有限,但保羅卻可以看得見這些,可見他屬靈的眼,確是與我們不一樣的。我們也應求神開我們屬靈的眼,讓我們不只看見地上的事,更看見靈界的事。

14節開始,保羅就開始他的禱告;正如上文所說的,這禱告是因為先看見天上的事,看見了神的奧祕,看見了神所賜的恩典後,自然作出的禱告。也告訴我們,在禱告之前,若能先看見天上的一幕,對我們的禱告內容,是有正面的幫助的。保羅的禱告中,有祈求、有感恩、有盼望。他是為聖徒禱告的,禱告的內容沒有為生活所需祈求,他完全為生命的成長而禱告;而這個生命的成長關鍵,就是聖靈的工作。故他的祈求,也是求聖靈的工作(16),讓聖靈把基督內住在信徒的心中,並且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的(18)。這亦回應了第一章所說的,神已經作完祂的救贖工作,現在我們需要的,是聖靈的充滿,是聖靈在我們心中的作工;讓祂把我們作成一個成熟的人,讓我們的信心產生愛心(17-18),讓神充滿我們。

保羅所看見的,都是信徒屬靈的需要,而不是屬世的需要;他所求的,就是聖靈的工作,而且是充滿的工作。我們的禱告,是否也應向這兩方面而求呢?因為這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只是我們的眼常是看不到這需要而已。教會的禱告會,很多時候常是為信徒的疾病、世上的事禱告,這或許是表達愛心的關懷,確是需要的。然而,像保羅這種為信徒的靈命禱告的,好像常是聽不到的,我們是否可以求神改變我們,讓我們學習更多這樣的禱告呢?


2023年3月19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可十五21-28

 

20230319          dimanche          可十五21-28

耶穌終於被釘十字架了,在背十字架的路程中,剛好有一個古利奈人西門經過,他是亞力山大和魯孚的父親,因為耶穌的體力被鞭打後,可能沒有甚麼力量,就勉強他幫耶穌背十字架(21)。這麼多的人,或許有人是看熱鬧的,或許有人是幸災樂禍的,但神卻揀選了一個人,讓他有機會背耶穌的十字架,那他算是幸運呢、還是不幸呢?從人來看,似乎是不幸的,因為眾人都不被選上,就選了他來背十字架。他必須撇下他的工作,他必須幫耶穌走至少一里路,對一個沉重的十架而言,確是一件人們不喜歡的差事呢!因為十字架表示死亡,現在他要背十字架,要與耶穌一同步向死亡,這對一般人而言,確是無妄之災來的。

然而,神給他這個機會,讓他在短短的一段路中,或許有機會觀察到耶穌這個人的生命表現,結果他的太太及兒子魯孚就信了耶穌(羅十六13),或許他也是信了耶穌,再帶他的家人信的吧。原來有時我們認為的苦難,或是無妄之災,從另一方面來看,卻是神給我們的恩典呢!這個似乎是禍從天降的被捉,要背耶穌的十字架,是人不願意的,卻原來是得救的一個機會呢?我們是否可以在神給的不好環境中,都可以把之成為我們得福的源頭呢?

耶穌在這時是否有對西門說話,我們看不到聖經有記載,但有三個人在耶穌釘十字架的過程中得拯救的,一個是巴拉巴(11)。一個是魯孚,另一個就是十字架上兩個囚犯中的一個(27,路廿三40-43)。巴拉巴是幸運兒,因著耶穌的被處死,他就無緣無故的被釋放了,他最終的結局如何,聖經沒有提到。然而,若他能細思這事,他在耶穌未受死前,就蒙拯救,這就代表在耶穌未被釘前,就有人得救,這是神的恩典。若他思想後悔改,他是有機會得救的。

而古利奈人西門呢?從人來看,似乎是增加他的麻煩,然而,就在這短時間的接觸後,他一定看到耶穌的不一樣。這時的耶穌,他受了鞕傷,身體是虛弱的,但他靈裡的生命沒有改變,而西門可以從耶穌的生命中看見一個不一樣的人。這時的耶穌,若是一般的人,一定是憂愁、悲傷、無助、或是忿怒等的表現的;然而,耶穌卻一副安詳的表現,在這樣的環境中,祂還是喜樂的。祂沒有怨言,祂只有饒恕(路廿三34)。在這種環境中,竟然還可以如此安詳,這不是一般人可以有的生命表現;因此,西門可以在這短短的時間接觸中,就發現耶穌的不一樣,做成他日後家庭信主的原因呢!

耶穌或許這時沒有說任何的話,祂只是在生命上表現不一樣,就可以讓人信主,我們是否也可以用生命成為見證呢?苦難來到時,我們的表現是如何呢?神賜下苦難給我們時,原來是可以有機會讓我們表現生命的不一樣,因而可以使人信主的呢!我們可以如此嗎?西門可以把握這短短的時間及機會,看到耶穌的不一樣,耶穌雖然沒有說話,仍然可以讓西門一家得救,這就是生命見證的效果。

其次就是十字架上的一個強盜,這時有兩個強盜是與耶穌同釘十字架的(27);其中一人只會譏笑耶穌(路廿三39),另一人看見了耶穌表現的不一樣(路廿三40-43),就呼求耶穌,於是就得救了。這個得救的強盜,大多數時候,也只是觀察耶穌的言行,他就可以看到耶穌的生命表現,就知道祂是神的兒子。這也是證明人若有機會接觸耶穌,而且是客觀地觀察耶穌,就會知道耶穌的不一樣的。今天耶穌不在地上,但基督徒都是小基督,我們是否可以表現出基督的生命,讓人可以從我們的身上,看見耶穌的不一樣呢?

還有一批人,就是百夫長及士兵,他們看見耶穌死時所發生的事,也認識到耶穌真是神的兒子(太廿七34)。然而,為何這些押解耶穌的兵丁,與耶穌一同行的人,卻不認識耶穌呢?他們因為有主觀的看法,沒有細思所發生的事,就忽略了這麼重要的機會,不能因而得救,這是可惜的。尤其是那些羞辱耶穌的兵丁,他們只會羞辱耶穌(16-20),失去了客觀認識耶穌的機會。他們只會羞辱耶穌,人云亦云,是跟隨大家一齊做,就失去認識耶穌的機會。他們得到甚麼呢?就是得到耶穌的衣服(24),那只是物質的東西,是外表的,不能存到永遠的。今天我們來到耶穌面前,若不能得到祂所賜的生命,那是沒有用處的。

因此,這裡有一批有機會接觸耶穌的人,雖然耶穌沒有說太多的話,但有些人是可以因而信主的,但有些卻是只會用人的罪性去抵毀耶穌,於是就失去永恆的福分。無論是西門、或是與主同釘得救的強盜,他們都只是與主接觸一段短的時間,但他們卻可以得到永恆的生命,這就代表同樣的耶穌,我們是否可以認識祂,不只是耶穌的說話,即使是耶穌的生命,也可以讓人信靠祂的。而我們之所以能否信耶穌,還是與我們的心態有關,若我們是一個謙卑的人,客觀的人,那對認識耶穌是神的兒子,應是不難的。只是祭司長、文士及長老們,心中已有不少的成見,也為了自己利益的關係;於是雖然曾聽耶穌講道,也看過耶穌行神跡,但他們卻還是心裡剛硬,就不能得到永恆的生命呢!


2023年3月12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可十三1-37

 20230312             dimanche              可十三1-37

這一章是耶穌說到有關將來的預言,是因為門徒看見了聖殿的宏偉後,耶穌卻說到這聖殿將來的結果,是被折毀,沒有一塊石頭連在石頭上面的(1-2)。門徒應是覺得奇怪,就問耶穌有關的這事(3-4),然後耶穌就開始告知將來的事,就是這一章接下來的預言。門徒問的內容似乎只是限於有關聖殿的被毀而已,但耶穌的回答,是說到耶穌升天後,到耶穌再來時將要發生的事。人的問題比較不完全,因為人的看見有限,但耶穌的回答,常是補充人問題之不足的。人因為看見有限,於是問的問題也比較狹窄,但耶穌的回答,是把整個將來要發生的事,都啟示出來。這就給我們看到,人的看見是有限的,我們的問題也是不完全的。然而,若我們謙卑自己,來到耶穌面前,不只求問問題,更把自己交神手中時;神就會補足我們的不足,幫助我們明白屬神的事,而不只是我們以為要知道的事而已。

耶穌說到有關聖殿的事,就是將來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面的預言(2),這事是發生在主後七十年,被羅馬政府毀滅的。從這時開始,就是外邦人的日子來到,這日子就是教會時代,是讓外邦人得以聽到福音的日子(羅十一25-26)。外邦人的日子來到,也是七個七及六十二個七的結束(但九26)。至於這段日子有多長,聖經沒有說明;但這段日子,並不計算在但以理書的七十個七之內(但九24)。七十個七是為以色列人預備的,與外邦人無關,因此,這段外邦人的日子,是與七十個七的計算無關的。

外邦人的日子,就是教會時代,是神讓外邦人得聽福音,讓外邦人可以得救的日子。等到這日子結束後,基督會從天上降臨在空中,基督徒就會在空中與主相遇(帖前四16-17)。這就是教會被提的時間,而這個時間及日子,是沒有人知道的,連耶穌自己也說,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32)。因此,耶穌是要我們謹慎、儆醒、祈禱,因為我們不曉得那日期幾時來到(33)。耶穌在這預言中,大都說到與以色列人有關的事,但祂最後又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是對眾人說的」;耶穌說這預言的目的,是要屬於神的人儆醒(37)

當耶穌在這章中說到主再來的預言時,我們要分清楚,有些是對猶太人說的,也有些是對基督徒說的;同時,有些是說到最後一個七的事,有些是說到之前的事的。但以理的最後一個七,是為猶太人預備的,與外邦人無關的。當然我們亦要知道這七十個七時所要發生的事,尤其是在這裡耶穌特別提到最後一個七的事。從14節開始,應是一七之半時發生之事(但九27),那是關乎猶太人的,這時,聖殿又再重建,但卻被這行毀壞可憎的人(敵基督)污穢了(14)。而在這時,最後的大災難就更明顯,這災難是從神創造萬物以來,並沒有這樣的災難的(19)。然而這災難原來是產難(8,原文照譯),目的是為了讓猶太人最後產生生命,讓他們可以全家得救的(羅十一26)。故此,大災難的目的,是給猶太人,就是神的選民的;而神為了祂的選民,也將那日子減少了,否則就沒有一個可以生還的(20)。故此,這最後的一個七的災難,不是為基督徒設定的,乃是為神的選民設定,目的是讓他們可以全家得救的。這就是為何耶穌叫他們祈求,叫這些事不在冬天臨到(18),這不是世界性的冬天,而是以色列的冬天,是針對以色列說的。若是針對全世界,那就不會有單獨的冬天,因為北半球是夏天時,南半球就是冬天。而在最後一個七時,基督徒已經是在空中與主相遇,故地上的大災難,與被提的基督徒是無關的。這時,在天空的基督徒也接受神的審判,因為審判要從神的家開始(彼前四17);之後,才是對其他人的審判。

26節說到的基督降臨,這時是降臨在橄欖山上,也就是降臨在地上,而不是在空中;因此基督降臨是分兩個階段的,首先是降臨在空中,這時只有被提的基督徒才可以看見,而在地上的人,包括以色列人,是看不見的。然而,當基督第二階段降臨時,是全世界圍攻以色列後發生的事情,這時是所有的人都看見、都知道的(26)。到時,神會把祂的選民從四方、從地極直到天邊,都招聚了來,讓他們看見被扎的耶穌,就可以全家得救。

這些事何時發生呢?沒有固定的日期說出來,但當我們看見無花果樹發嫩長葉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夏天近了,人子也正在門口了(28-29)。無花果樹就是預表以色列的,本來預表以色列的無花果樹,已被耶穌咒詛而枯萎(十一21),從今以後不再結果子。這是在主後七十年,羅馬政府滅了聖殿及聖城後,所發生的事。以色列人就完全亡國,經過近二千年後,在1948年時,才得以神跡般的復國。這就是無花果樹再開始發嫩長葉的時候,我們注意到主耶穌沒有說這樹再結果子(28),因為這時這樹已經不能供應人了。然而,無花果樹再發嫩長葉之時,就開始了末後的時代,基督就隨時會再來了;這就是我們更要儆醒的時候。

耶穌從聖殿被毀說起,被毀的聖殿,是以色列歷史上的第二個聖殿,是所羅巴伯帶領以色列人建造的。那有沒有第三個聖殿呢?耶穌的預言中,沒有明說第三個聖殿;然而,隱藏是有說到的,那就是14節所說的「站在不當站的地方」。這地方就是聖殿,是將來主再來前,以色列人要建造的第三個聖殿;可惜這個聖殿還是被敵基督玷污了。然而不只是這個隱藏的聖殿,還有一個隱藏的殿,是這個預言中更重要的殿,那就是外邦人中得救的信徒,他們就是神的殿,就是被神建造的殿。這個神建造的殿,這時已升到天上,與主相遇;這個神建造的殿,是沒有人可以拆毀的。

當人手所建造的殿,被羅馬政府拆毀時,神自己親自建造祂的殿,這就是屬靈的殿。惟有我們讓神在我們身上建造的殿,那才是可以升到天上,不會被人拆毀的。因此,耶穌從聖殿被拆開始說起,到了後來,更重要的是神自己親自用基督建造祂屬靈的殿,而屬靈的殿,才是神真正的心意。我們是否可以成為神的殿,讓神居住在其內呢?如此,基督甚麼時候再來,我們都可以隨時儆醒,迎接祂的再來的。


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可十17-34

 20230305             dimanche              可十17-34

17-31節記載一個少年財主的故事,這是馬太、馬可及路加都有記載的。這個財主是一個少年官,他來到耶穌面前,要求他甚麼呢?他甚麼都有,因為他追求的東西,似乎都得到了。例如他有青春,他有錢財、他有高的官位、他也有好的道德;而且,他似乎有宗教的虔誠,因為他嚴守律法,從少就遵行誡命(20)。對世界的人而言,他應算是十全十美的,甚至對以色列人而言,也是達到他們追求的目標;因為他在宗教上,似乎也是完美的。對於他這個人,耶穌也是愛他的(21)。耶穌為何愛他呢?因為他願意追求神,他守誡命代表他敬畏神;他跪在耶穌面前,代表他謙卑(17),也代表他知道耶穌是不一樣的人,因為他稱呼耶穌為良善的夫子(17)。他有這麼多的美德,因此耶穌覺得他可愛,是一個肯追求的人。

他在世界追求的道路上,是有斬獲的;在宗教的虔誠上,也是不落人後的。這樣的一個人,有方向、有目標,那他缺少甚麼呢?他第一句來到耶穌面前,就稱耶穌為良善的夫子,那他的稱呼是對的嗎?當然,以他的角度,他認為耶穌是老師,這是一般人的看法;他沒有太多機會接觸耶穌,不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或許是有不足之處。然而,他認為耶穌是良善的,難道不對嗎?為何耶穌要反問他一句話呢(18)。他認識耶穌的良善,是因為看見耶穌的作為是良善的,故作出一個結論。他的結論是對的,但他不知道,良善不是出於行為,乃是出於生命。只有神是良善的,也只有神的生命才會活出良善來。若他稱耶穌為良善的,卻不知道祂是神的兒子,那是美中不足的。人判斷別人是否良善,只能從外表的行為判斷,但耶穌告訴他,要判斷人是否良善,不是從行為,乃是從生命。耶穌糾正他的判斷,告訴他只有神一位才是良善的,因為只有從神出來的生命,才是真正的良善。人因為有罪,是不可能有良善的;若他稱呼耶穌是良善的,卻不認識耶穌是神,那就是失去意義。他的結論是對的,但判斷的方法是錯的,他看到耶穌良善的行為,卻看不出耶穌完美的生命,這就是美中不足之處。

少年官在世界的追求上,雖然不是得到全世界,但似乎對他而言,已經是他的極限了。同時,他追求宗教的義,似乎也到了最好的目標,那他為何還不滿足呢?因為他追求的,不是生命的東西,只是世界的事物;同時他追求的是宗教而已,也不是生命。這就是他為何要來到耶穌面前,要得到生命的原因,因為他沒有得到生命,就不會有真正的滿足的。原來真正讓人滿足的,不是世上的財物、地位、權柄、道德、宗教、青春及健康;當人未得到這些東西時,或以為得到後就可以滿足,但這少年官得到後,還是虛空呢!原來只有永恆的生命,才可以滿足人,其他世界的一切事物,即使賺得全世界,也不能得到滿足的。

少年官追求的路是錯的,因為他追求的是世界的東西,雖然外面似乎也有屬神的宗教,但他卻沒有從宗教中得到生命。他所做的,也是善的,因為他從少就遵守誡命。然而他只是從宗教得來的良善,與耶穌從生命中得到的良善,是不一樣的。他的內心是不滿足的,因為他的良善,不是從生命出來,只是從宗教得來。宗教得到的善,是令人受拘束的,因為要常常注意,免得干犯律法。然而,從生命出來的良善,是自然的,不會令人提心吊膽的。

耶穌所愛的這人,有追求的心、有渴慕永生的心、有謙卑的美德、有宗教的熱誠,那他還有甚麼缺乏呢?耶穌指出一條路,是他沒有走的路,那就是先捨後得的路,就是十字架的路。原來要得生命,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十字架的路,是先死而後生的路。他想得生命,但他卻走錯路,他走道德的路,他走「得」的路;結果他得到世界,卻得不到生命。因為得生命的路只有一條,就是十字架的路;除此之外,就沒有路。

今天我們基督徒也是一樣,我們若要追求生命,只有一條路要走,就是十字架的路,就是捨己的路。因為耶穌說過,即使人賺得全世界,也不會得生命的,因為賺世界不是得生命的路,而是賠上生命的路(36),這就是少年官走的路。一般人是不願意走捨己的路的,於是教會中追求的人多,但真正得豐盛生命的人是少的,這是值得我們檢討的。

耶穌指出的路,是人難行的路,只有靠著神的恩典,才可以行得上去的(27)。耶穌的路就是先捨後得的路,祂要少年財主先把錢財捨去,分給窮人,這就是捨的路;之後,他要跟隨耶穌(21),這是得的路。先脫去,再穿上,這是十字架的路;變賣一切分給窮人是脫去,跟從耶穌是穿上,這就是十字架要走的路。少年官甚麼都有,但他還缺少一件,那就是走十字架的路,這也是要告訴我們所有的基督徒,要走的路乃是捨的路,不是得的路。

少年官想追求永生,但他走錯了路,可惜的是當耶穌指示他正確的路時,他還是不願意走上去。因為第一這條路是人不熟悉的,第二,這條路是難走的;若不是靠著神的恩典,是沒有人可以走得上去的。要把世界的觀念,變成屬靈的觀念,那就是完全洗腦,完全把以前的觀念丟掉,接受新的觀念,那確是不容易的。不只是行動上要走得上去是難的,原來第一步的改變觀念,就已經是難的了。無怪乎耶穌說這是難的,但我們是否願意把這難的路,交在神的手中,讓祂幫助我們走上去呢?因為彼得等人,都可以撇下一切跟隨主,表示還是有人可以走上去的。這條路表面上是捨,其實那才是真正得的路。而且不只是得屬靈的生命,而且還可以得回世界所損失的呢(29-30)

耶穌已經準備好上十字架的路,已經要走上去了,故此耶穌第四次再提到死而復活的事(33-34)。然而,這次門徒沒有反應,我們不知道門徒是否明白,十字架的路是先死後生的,表面看起來是死亡,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生命。對耶穌這句話,門徒的反應還是爭著世界的權位(37),還是不願意走十字架的道路,這是很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