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路十1-24

 20240225                 dimanche                  路十1-24

這一章一開始是說到耶穌差派七十個人(有古抄本是說七十二人),到各城各地去傳神國的福音(1)。這七十個人是如何選出來的,路加沒有說明,同時,其他的符類福音書也沒有提到這七十個人;因此,我們對這七十個人選召的過程及原因,知之不詳。然而,這七十個人應不包括當初耶穌選召的十二個門徒,同時這時耶穌快要上十字架,這時才出來七十人,就不是為了訓練門徒而選出來的人,是單純為了福音而選召出來的人。而這七十個人是如何出來的,也是同樣沒有提到的;然而若十二門徒是第一代的門徒,那他們應是第二代的門徒,或許是門徒出來的門徒。

若是這樣,這是第二批被差遣的門徒,代表有門徒接續福音的工作,因為耶穌這時快要釘十字架,但福音的工作是不會停止的。在聖經中出現的數目,七十可以代表完美的數目,也是神作工的數目。聖經第一次出現七十人的,是創四六27節,說到雅各家來到埃及的共有七十人。然後神就在這七十人中工作,到出埃及時,讓他們成為六十萬男丁的軍隊。此外,神把猶大國滅絕後,也是等七十年的工作後,就把他們帶回原地(耶廿九10),故此,神可以在七十人中工作,使之成為一支大的軍隊;又可以經七十年後,神在被擄的人身上做出復活的工作。如此,這七十人應可代表神要藉著這些傳福音的人,使神的國擴張成屬靈的大軍。

耶穌藉著差這七十人出去,間接告訴我們,天國需要更多的門徒,為傳福音而努力。福音是要一代一代傳出去的,耶穌在剛出來傳道不久時,就揀選門徒,這是為了訓練他們,讓他們可以在耶穌升天後繼續傳福音。而這時的第二批門徒,就預表第二代的門徒,他們要一代傳一代地把福音傳出去。在耶穌面向耶路撒冷,準備接受十字架時(53),繼續有門徒出去傳福音,這就表示福音工作是不會受影響的。耶穌在世時福音工作會出來,而耶穌走後,聖靈來了,會在門徒身上做比耶穌更大的事(約十四12)。這是耶穌在未釘十字架前啟示的工作,說明神國的福音是不會斷絕的。

這七十個人被差出去,這一次耶穌給了他們甚麼呢?在差派前好像沒有如差派十二門徒一樣,對他們說給他們能力權柄、制伏一切的鬼、醫治各樣的病(1);然而,在他們勝過鬼的權柄回來時,耶穌才說:「我已經給你們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19)。這代表當耶穌差派人出去作工時,雖然沒有說甚麼,但必要的裝備已經同時給了人的。因此,差派十二門徒時有說,到差派七十人時不必說,這也是一種信心的裝備。我們是否有信心,若神吩咐我們要完成一件使命時,祂必然會給我們完成使命的各種需要的。

同樣地,這七十人被差派出去,也是不必帶錢囊、口袋、鞋等物的;這是如差派十二門徒時是一樣的。這代表神要訓練他們的信心,神也給他們信心的裝備,但信心的裝備,是要人與神配合,才可以得到的。他們一方面自己被差出去傳福音,但他們同時應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2)。這就代表福音是一代一代要傳下去、不能停止的。我們不只有責任自己出去傳福音,原來我們也有責任,求神讓福音一代一代傳下去,讓神的國可以擴張。

這七十個人出去,除了帶著信心外,更帶著福音所產生的能力及平安,目的是為了使人得福的。同時,福音的傳出去,是把人分出來的:就是接待及不接待福音的兩種人。這裡的傳福音,我們看見的不是乞求人信,而是有權威能賜下恩典讓人得福的。他們帶著福音的能力出去,也帶著福音的平安出去,傳福音的人應以福音為榮;傳福音者不是要賤賣福音,乃是有一個給人恩典的心。我們傳福音時,也應如此,這是神賜下的恩福,我們要寶貴它、不要以為是賤賣的東西呢!因此,不接受福音的人,是看不起福音,就要把城裡的塵土跺掉(11),代表福音是尊貴的,傳福音的人是有尊嚴的。

此外,傳福音的人的生命及生活,也是重要的;這裡說到一句話:「人若接待你們,給你們擺上甚麼,你們就吃甚麼」(8)。這句話代表隨遇而安,代表要適應不同的食物及文化。這是平時的操練,而不是傳福音時才學習的。這代表一個預備作超文化福音工作的人,是要先操練過一個簡樸的生活,以及隨遇而安的生活,然後才可以適應不同的食物的。有時更要先嘗試吃一些別國的食物,以訓練自己的耐受度的。例如到某些國家作福音工作,這些國家的食物常是超辣的,那就先要訓練自己吃辣的食物呢!

當他們傳道回來時,他們是歡喜的,他們為甚麼歡喜呢?是為鬼也服了他們(17)。鬼服了他們固然代表他們的權柄,以及有生命出來的能力;然而,更重要的是把人從神的國度救回來,使他們的名記錄在天上。不只他們這七十人的名記錄在天上(20),更應為福音帶來更多人的名可以記錄在天上而歡喜。福音是把人從撒但的國中搶回到神的國中,這是福音的目的。人所看的,是自己身上發出的權柄及能力,比較會集中在自己的成功身上;但我們要看到的,應是神國的榮耀。當我們成功一件服事時,我們要看的不是自己的榮耀,乃是神國的榮耀,這是我們要有的態度。

之後,耶穌向神禱告,喜樂地感謝神(21),祂感謝甚麼呢?好像不是我們一般禱告所感謝的內容。一般而言,當我們順利得到一些本來得不到的事物時、或是病得醫治時、或是從逆境變成順境時,我們是會感謝的。然而,耶穌這時的感謝,卻不是有特殊的得著,而是對神的旨意、神的美意而感謝(21)。神的話出來,對有些人就顯明,對有些人就隱藏;無論如何都是美事,這就是耶穌感謝的內容。這代表耶穌不一定是看成果如何才感謝,只要是出於神的計劃,一切就都是美好的。無論這人是接受神的話、或是不接受神的話,只要神的話出來,那就需要感謝神的。

因此,耶穌感謝的內容,是與我們感謝的內容不同的;只要是神的話出來(22-24),那就是值得我們感謝的,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聽到神的話的。原來當我們禱告時,能得知神的旨意時,無論這旨意對我們是如何,我們都應感謝的。但我們卻常是得到益處才感謝,而不是得到神的話時就會感謝,這是我們與耶穌不同的地方。我們應有一個觀念,就是能聽到神的話、能看到神的作為就應感謝;無論這些話或作為,是與我們的想法相同或不相同,只要有神的話出來,就是神給的恩典(23-24)


2024年2月18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路七1-23

 20240218          dimanche          路七1-23

迦百農的百夫長,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為何他可以有這麼大的信心呢?聖經沒有描寫他屬靈方面的背景,只是知道他是一個外邦人。當然百夫長是帶兵的人,他在人之下,也有兵在他以下(8),因此,他是有權的人。一個有權的人,如何使用他的權呢?我們看到他是一個會用權的人,他對權柄的使用是明白的,他不是用權來管轄人而已,更是用權來幫助人的。他是一個有愛心的人,不是他自己說的,是別人說的(5);因為他不會濫權,而是用權去幫助猶太人建造會堂(5)。他對他的僕人有愛心,雖然一個下屬病了,甚至會死去(2),他也可以再找別人替換的;但他重視生命,並不會覺得人只是一個數目,而是一個有生命的人。因此,他雖然有權柄可以支配人,也可以再找另一個人,但他愛他的下屬,不願意他死亡;這就表示他的權柄是用來保護人,不是用來駕御人的。他不只明白權柄的用處,而且他用權柄是為了愛人,而不是利己的。

他雖然是外邦人,但他有一個捨己的心,他不只是愛他的同袍,而且還愛一個亡國的民族,就是猶太人。這時的猶太人是亡國的,是被他們羅馬人統治的,算是弱小低下的人。然而他的愛心不只是對同族的羅馬人,更愛一個與他不同民族的、低微的猶太人,為他們建造會堂。他不是一個官位很大的人,卻可以為猶太人建造會堂,表示這是花了不少心力、不少金錢才可以做成的事;若沒有愛人及捨己的心,是不會如此做的。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知道他的愛心,不是指望回報的,乃是無條件的捨己的。

他一方面有權柄,另一方面有愛心,這是兩者的平衡;能夠如此,他的權柄就可以正確使用來幫助人。其實他的權柄不算是大的,但他卻可以在這小小的權柄上發揮權柄的用途,幫助了猶太人,也幫助了他生病的僕人。因此,權柄給了他,不是浪費的。很多時當人有了權柄時,是會濫用權柄,只為自己得利的;但他得了權柄,卻是為別人謀幸福的。我們可以如此嗎?若權柄是做事成功的原因,那我們的成功,是為己還是為別人呢?百夫長有權柄,他的權柄是為別人的,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除了有愛心外,他還有大的信心呢(9)!他的信心是怎樣來的呢?他怎麼知道耶穌可以治病呢?他是一個外邦人,沒有機會如猶太人一樣去跟著耶穌的;然而耶穌在迦百農所說的話、所行的神跡,不是一天的事,只要願意去考究,是一定了解耶穌的不一樣的。因此,他應是一個細心的人,他可以有屬靈的眼睛,看得出耶穌的不一樣。同時,耶穌之前也曾醫好大臣的兒子(約四50-52),而大臣同樣也是迦百農的人(約四46);那時的大臣,也是因為耶穌只說一句話,他的兒子的病就好了。因此,他有前車之鑑,他是可以把歷史應用在自己身上的人,這是他的信心的來源。他不是猶太人,這樣的信心是不簡單的,無怪乎耶穌也稱讚他,說他比以色列人有更大的信心呢(9)

大臣來到耶穌面前時,是想不到耶穌只要說一句話,他兒子就會好的;因此,大臣的例子,一定會傳於他們羅馬人當中的。百夫長應是知道這歷史的,而他應用這歷史在自己身上時,不只是應用,而且是進步地應用的。他就不必耶穌來到他的家中,只要耶穌說一句話就好。大臣是希望耶穌來到他家中,結果耶穌只說一句話而已;這時的百夫長的情形,反而是耶穌主動要到他家中;結果謙卑的百夫長,覺得沒有資格讓這位有最大權柄的耶穌,來到他的家中(6)。他因著大臣的例子,應用在自己身上,這是大的智慧、也是大的信心。今天我們有很多先例可循,但我們會應用在自己身上嗎?神的恩典常是等著給我們的,就等待我們是否有信心去得到矣!

馬太描寫這段同樣的事實時,是說百夫長親自去見耶穌的(太八5),但路加卻說是百夫長差人去見耶穌的,到底真實的情形是如何的呢?真實的情形,是百夫長派人去見耶穌,路加是把事實說明;那馬太為何說是百夫長親自去呢?馬太是要告訴我們,當百夫長差派的人去見耶穌時,他們有了百夫長的話,就可以等同百夫長自己;他們的出去,就等同百夫長親自出去。馬太是要用這個描寫,來告訴我們,有了一個人的話,就可以代表這個人。同樣地,百夫長不必耶穌親自來,因為只要有耶穌的話,就等於耶穌親自來了。這就是聖靈用兩個不同的方法,描寫同一件事,間接告訴我們,有了神的話就等同有了神一樣。

因此,百夫長表面看來是不要耶穌,其實他不是不要耶穌;他知道有了耶穌的話,就是有耶穌。因此,他是用另一種方式去要耶穌,這是更大的信心,是一般人所沒有的。在聖經中耶穌只稱讚過兩個有大信心的人,都是外邦人;除了百夫長外,就是迦南的婦人(太十五28)。迦南婦人是死要耶穌,是賴著不走的人;但百夫長則剛好相反,似乎是不要耶穌,但他是用另一方法去要耶穌的。一個是要耶穌本人,一個是要耶穌的話,這都是有大信心的人呢!

11節開始我們看見一群送殯的行列,其中有一個已死的少年人(14),也有他已是寡婦的母親,以及其他送殯的人。這是一幅死亡的圖畫,是死亡的行列;其中看起來只有一個死人,但其他的人呢?也都是活死人而已。死人的母親是一個寡婦,她只有一個獨子,因此,她是沒有盼望的人。死了丈夫是沒有現在的盼望,死了兒子是失去將來的盼望;那她的活著,只是虛空無意義、無盼望的生活而已。另外送殯的人,雖然那時是活的,但到現在都死了。因此,這幅圖畫是告訴我們,世上有各種各類的人,有已死去的人,有沒有盼望的活死人,也有各種各類必死的活人。這就是世界的光景,聖經把這光景描寫出來,這是一個沒有盼望的行列。若不是耶穌經過,把復活帶出來,世界的縮影,就是這個死亡的行列而已。

原來這行列看起來有各種各類的人,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有痛苦而活的,有歡喜而活的,有已經死了的人,有仍活著的人;但無論現在如何,這些人將來全都會死亡。然而當耶穌來了,就停止了這個死亡的行列(14),並且吩咐死人復活,死人就坐起來,並且說話,就有了生命(15)。這是耶穌用行動預告祂要做的工作,就是復活的工作,把世界的死亡行列停住,讓復活的生命重新放在世界中。

這個死亡的行列中,無論是已死的人,或是死人的母親,或是送殯的人,全都是沒有將來的盼望的。只是有些人是明顯的無望,有些人似乎有盼望,其實還是必死的。但耶穌來了,就帶給世人一個復活的盼望,惟有復活才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的走向;否則世人就只是面向死亡而行而已,這就是耶穌所要做的救恩工作。

施洗約翰為何會來找耶穌呢?聖經沒有說到他懷疑的原因,若從軟弱方面來看,他可能在坐牢,心情是低落的;但耶穌沒有來幫助他、沒有來探監,或許就會有懷疑之心。然而,他以前是肯定地傳耶穌是會用火與聖靈施洗的(16),也是見過聖靈降在祂身上,知道祂是神的兒子的(約一32,34);因此,照道理他應該不會如此軟弱的。當然人是軟弱的,有時是沒法解釋的;但或許約翰這時見到耶穌所做的,不是馬上用火及聖靈給人施洗,就怕自己以前所傳的有錯,要來印證一下;或是他的疑問,含有一個意思,就是催促耶穌趕快完成祂的工作,就是彌賽亞的工作,把復興帶到以色列。

人都以為耶穌的工作,不必經十字架而可以做成,但耶穌的工作不是繞過十字架的,是要經過十字架才能完成祂的工作的。這時的約翰,以及彼得等門徒,都不明白十字架的道理;他們都以為耶穌不必上十字架,就可以完成祂的工作。然而耶穌必須上十字架,讓復活的生命賜給相信祂的人,同時,聖靈在耶穌升天後才會降下來,這就是神工作的程序。約翰可能不明白十字架的道理,或許他盼望耶穌快快工作,才有這樣的疑問。這疑問或許也有催促耶穌的意思,但耶穌的回答,仍然只是告訴他現在耶穌所要做的事,這是上十字架前可以做的事;這就表示每一階段的工作,都是不同的,不能急的。


2024年2月11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路四14-30

 20240211 dimanche 路四14-30

當耶穌受了洗、被聖靈充滿,並且接受了魔鬼的試探而得勝後;祂就帶著聖靈的能力,在加利利的會堂開始傳講神的話,得到眾人的稱讚及尊崇(14-15)。在這裡我們看見有兩個重點:第一,耶穌開始傳講神的道時,是經過了裝備後,才開始的。祂有甚麼裝備呢?一是穿上,二是脫去:祂穿上了神的話及神的靈,這是必須的裝備;之後,聖靈把祂帶到曠野去,接受魔鬼的試探,目的是讓祂脫去了祂的己,完全以神的旨意為重,沒有加上自己的意思。祂把自己完全交在神的手中,成為神可用的器皿,因此,祂的傳道是有能力的、是有功效的。

第二,祂這時的事奉,是以神的話開始教導(14-15),沒有看見祂行神跡。因此,事奉的重點不是神跡,不是其他特別行動,乃是宣講神的話,用神的話裝備人,讓人得生命,這才是傳道的主要方法。

耶穌在加利利傳道時,是得到人的尊崇的(15),因為祂不只是傳講神的話,而且加上聖靈的能力,這是傳道中另一個重要的條件。今天傳講神話語的人是不少的,但加上聖靈的能力,讓人覺得扎心的卻不多;但耶穌不只傳講神的話,而且滿有聖靈的能力,這就與其他傳講神話語的人不同,是使人得幫助的。今天一個傳講神話語的人,不只是讀了聖經,得到一些知識後,就可以教導人的;他自己還要被聖靈充滿,行出神的話語,才可以幫助人的。不是每個講解聖經的人,都可以幫助人、感動人的;只有被聖靈充滿,自己是順服聖靈的人,才可以用神的話語幫助人的。若教導的人沒有好榜樣、以身作則,雖然傳講神的話語,也是沒有太大的功效的。

之後,耶穌就到祂的本鄉拿撒勒去,就是祂長大的地方,同樣以神的話教導他們(16)。從16-30節,都是說到耶穌在拿撒勒的事奉,以及拿撒勒人的反應。他們的反應,是有點戲劇化的變化,先是接受及稱讚祂,希奇祂口中所出的恩言(22)。但不久之後,就開始有一些疑問,覺得祂只是一個普通的人而已,只是約瑟的兒子而已(22);這時,耶穌就開始指出他們的狀況,告訴他們先知在自己家鄉是不會被人悅納的(24)。不但如此,耶穌還用兩個例子,告訴他們為何神在以利亞及以利沙時代,揀選了兩個外邦人而不是以色列人的故事(25-27)。因為耶穌直接指出他們的問題,到了最後,這些以色列人就都怒氣滿胸,要把耶穌從山崖推下去,耶穌就從他們中間直行過去了(28-30)

這裡我們看到的拿撒勒人的轉變,有人認為是路加把耶穌在拿撒勒的工作,一次過把它綜合起來寫的;亦即或許耶穌不只是一次在拿撒勒工作,乃是分兩三次的工作的。路加把這些一次寫出,目的是要我們看到他們的改變,也作為我們的鑑戒。不論實際情況是如何,路加把拿撒勒人對耶穌的事奉,從欣賞到忿怒,都寫了出來;這是要給我們了解人對神話語的反應,以及人對神話語的接受度,常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

當耶穌第一次傳講神的話時,是宣讀以賽亞先知的話,而這裡所說的話,是對以色列人說的,而且是好話;耶穌也沒有說到最後一句,就是在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後,應還有一句:「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賽六十一2)。耶穌把這一句先不說,因為現在是恩典的時代,就先不說將來的審判。耶穌說的這些經文,就是指著自己已經來到世間,救恩已經出來,是把救恩告訴大家。也因為這些經文是對人有益的、是人喜歡的,於是大家就都接受,不會抗拒。原來聖經中有不少的經文,是神給人的恩典,於是人就容易接受這些經文;不只不會抗拒,而且還會欣然接受。也因為此故,教會中最多說的話、以及最多唱的詩歌,就大都以神的恩典為多,因為這是人喜歡的,是吸引人的。然而說到人的罪、人該有的責任,這樣的話及詩歌,卻是少的。

之後,當他們想到耶穌這個人的出身時,他們就開始懷疑(22)。這時他們的眼就從屬靈的角度,轉到屬世的角度,於是所有屬靈的得著,就都被屬世的事物所遮蓋。他們就開始懷疑耶穌的身份,並要耶穌行一些事,來證明祂的不一樣(23)。這樣懷疑的心出來後,就把先前接受神的話的狀況改變了。原來當我們聽神的話後,覺得有道理,也喜歡接受後;這時人又會再把現實的環境作比較,就對神的話打了折扣,不會百分之百接受。人讀了神的話後,再看一下現實的環境,就會把神的話放在最後,這就是拿撒勒人的情形,也是我們的情形。

之後,耶穌又再說到他們真實的光景,指出他們的不信,不像西頓的寡婦,也不像敘利亞的乃縵(26-27);而耶穌說的這兩個人,都是外邦人,是以色列人所討厭的。耶穌告訴他們,他們的信心、他們的生命,比不上外邦人時,他們就老羞成怒,更加不悅,到最後要把耶穌殺了(29)。這是當神的話直接針對人的罪、人的錯處時,人不但不會悔改,反而要多行一件殺人的罪,以把自己的罪掩飾呢!當我們聽到神的話,是有關我們的罪時,我們應該是讓神的話光照我們,並且了解自己的真實光景後,就要悔改求神幫助才對的;然而這時人的反應卻是隻手遮天,想用更多的罪去遮蓋自己的罪呢!這就是以犯罪來遮罪,不只不會悔罪,還在聽了神的話後,反而犯更多的罪呢。這就是人性,是我們每個人的缺點,是要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有一個捨己柔軟的心,才能被神的話改變的。否則我們愈聽神的話,反而會犯更多的罪呢;這會不會也是我們的光景呢?



2024年2月4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路二1-20

 20240204             dimanche              路二1-20

萬王之王基督終於降生了,然而知道的人是不多的,只有一些籍籍無名的牧羊人知道及看到而已;神只是告訴一些低層級的人,而不是告訴在上位的人。我們很希奇的是萬王之王的降生,是如此低調的;祂不只降生在最低級的馬槽裡,而且除了天使在為祂讚美神外(13),沒有人為祂慶祝呢!這代表人對神所做的事、以及所賜下的救恩,是無知的。這個世界各人忙著各人的事,都以為自己所做所追求的是重要的;但對真正最重要的事,卻是茫然無知的。人在世上忙忙碌碌,以為可以得著世界的好東西,然而真正好的東西,不在世界,而在基督裡。但這麼重要的事,就是基督的降臨,卻是沒有幾個有知識、有學問的人注意;只有一些被人忽略的、夜間還要工作的牧羊人才知道呢!

為何牧羊人會知道呢?這當然是神選擇性的報給他們大好的信息,他們才會知道的。那神為何不報給其他的人呢?神都在作揀選的工作,神揀選了撒迦利亞、揀選了馬利亞、揀選了約瑟,這些都是願意被神使用的人。這些人都是各有不同被神揀選的原因的,那牧羊人為何被神揀選呢?聖經沒有說出原因,我們對牧羊人所知也有限,只是知道他們是比較下層的人,夜間還要看守羊群、而不能睡覺的人。他們的工作似乎是單調的,是沒有多大盼望的;他們似乎在世界是一個失敗者,因為得不到高位及金錢。然而,神卻揀選了他們,讓他們知道救恩的臨到,讓他們得到另一個盼望,是這個世界不能給他們的。

神揀選每一個人都是有原因的,您能被神揀選嗎?您是否有一些特質,是神可以揀選您、可以用您的呢?牧羊人有何特質呢?除了他們的工作是枯燥的,他們的地位是低的,還有甚麼特質呢?他們是單純的,因為當他們聽到天使報的佳音後,他們就去尋找耶穌,去印證所聽到的。天使沒有吩咐他們去尋找,但他們自己去尋找;這是對神的話的反應,是自然的反應,不必天使說的。這是一個好的動作,代表他寶貴神所說的每一句話,他們不只聽見,還要看見。聽見只是知識的層面,看見是經歷的層面,是聽見後去行出來,是生命的經歷。

天使沒有吩咐他們去尋找,他們是自動尋找的(15);代表他們對神的話是看重的,不必神吩咐他們,他們就對神的話有行動上的反應。今天我們讀神的話後,是否有這種積極的態度,去經歷及印證神的話呢?神就是需要找到這種人,對神的話有反應的人:不必神吩咐,就可以把神的話作話,能夠寶貴神的話的人。我們是這樣的人嗎?同時,牧羊人為何可以找得到耶穌呢?天使沒有說太多詳細的地址,只有說出三個記號:一是馬槽、二是嬰孩、三是包著布。其中嬰孩及包著布,似乎是剛出生的嬰兒大都會如此的,是沒有太多特色的。只有馬槽是特別的地方,因為一般人即使是窮苦的人,也不會把剛生的嬰孩放在骯髒的馬槽裡的。因此,這就是萬王之王降生之特別記號呢!

基督為何要選這個地方降生呢?一般的人之誕生,是沒法自己選地方的,我們不能選擇降生在哪一個國家,因為我們沒有這種權利。然而,萬王之王要讓祂的兒子降生,當然可以選擇地方;祂可以選擇一個好的地方,即使不是皇宮,也可以選擇一個舒適的地方的。然而,神竟然為祂的兒子選擇一個最低級的地方,是充滿異味的馬槽,這確是令人不解的。馬槽以屬世的角度來看,可以代表最低級的地方;但神選擇的不是以屬世的眼來看的,乃是以屬靈的眼來看的。原來神選擇的地方,不是馬槽而已,乃是選擇降生在一個屬靈的家庭中,那就是約瑟與馬利亞這對義人的家中呢!這才是神真正選擇的靈宮。

我們已經看到馬利亞的屬靈特質,她是熟讀聖經的人、是一個單純的人、是一個完全順服神的人。而約瑟雖然不在路加福音裡有特別形容他,但在馬太福音告訴我們,他是一個有捨己之愛的義人(太一19)。神選擇降生的環境,不是屬世的環境,乃是屬靈的環境。若從屬世的環境來看,我們認為皇宮比馬槽好,這是屬世的看法;然而若從屬靈的角度去看,這世界到處都是罪惡、都是馬槽,都沒有好的地方的。皇宮也好,馬槽也好,從屬靈的角度來看,都是充滿罪恩,都是污穢的地方。用屬靈的角度來看,就都是一樣的,沒有分別。因此,神選擇的不是以屬世的高低來衡量,乃是以屬靈的好壞來選擇的。這世界無論是皇宮或是馬槽,若以屬靈的角度來看,都是一樣的。而神要選擇降生在馬槽,是告訴我們,這世界全都是馬槽級的地方而已,沒有一處是高貴的地方呢!然而在這卑微的地方中,神找到了一個家庭,那是一個屬靈的家庭,是高貴的地方呢!

牧羊人因為是牧羊的,他知道伯利恆哪裡會有馬槽,因為這是他們的本行;因此,這個記號雖然對住在高級住宅的人是無知的,但對牧羊人是熟悉的。神選擇降生在卑微的地方,對高級的人而言,就會忽視、就會漠視、就會不屑去尋找的。然而,牧羊人很快就找到了,因為他們是卑微的人,就容易找得到神。今天若我們的心是謙卑的,對神的話是看重的,那我們也很易找得到神。反之,若我們是心存世界,不願意謙卑下來去接受神的話,那我們是找不到神的。

路加雖然沒有直接描寫約瑟的品格,但在1-7節的描寫中,我們就發現約瑟確是一個屬靈的人,是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在第一章時,我們看到馬利亞的順服,接受未婚懷孕的事實;同時,天使說她是蒙大恩的女子,那應是凡事順利才對。然而,我們在這裡卻看見,雖然馬利亞已快臨盆,神卻要她千里迢迢從拿撒勒上到伯利恆,這是神故意的嗎?因為這是第一次的報名上冊,以前是沒有的,故此,這當然是神的特別安排,是神對祂兒子選擇要降生在伯利恆的原因。那馬利亞不只未婚懷孕是危險的,而在快生產時還要長途跋涉遠離家鄉,到一個不熟悉環境的地方生產,那不是很大的苦難嗎?

然而,聖經沒有說到約瑟及馬利亞兩人的任何埋怨或是不滿,他們是逆來順受,不發一言。他們遭遇不少的難處,不只是長途跋涉,而且到了伯利恆,還沒有可以歇腳的地方,只能在馬槽中生產呢!神把最大的苦難臨到他們,但他們卻沒有任何怨言,只是默默的承受;不只馬利亞如此,約瑟也是如此,可見他們的靈命是豐富的。神要把祂的兒子托負給這個屬靈的家庭,那是代表他們兩人的屬靈生命,可以接受這個大的責任,是不簡單的。

牧羊人找到耶穌後,把這消息傳開了(17),聽見的人有甚麼反應呢?他們是有反應的,但這反應只是覺得希奇,卻沒有下一步的行動(18)。他們不像牧羊人,聽見後就馬上去尋找、去印證、去經歷;他們聽見後有反應,卻沒有行動!這是不是好像我們讀了聖經後,知道了一些知識,卻不願意行出來一樣呢?然而馬利亞卻不是這樣,她雖然是當事人,早就知道神告訴過她的話;但她還是把這樣的話放在心裡、反覆思想(19),並不會覺得這些事我早就知道了,就把之忽略。馬利亞是把神每一句話、而且是每一次說的話,都放在心裡,而且是反覆思想。如此就可以從話中生話,讓她對神的話更了解、更深入的認識神的話。我們可以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