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詩45



2015/7/27                       lundi                      45

這也是可拉後裔所作的詩。其內容是描寫王與王后的婚禮,也看到了王的豐功偉業,更從王的作為中,看到了神的應許。詩人把王的王位、美德,連在神的應許上,他從王的身上,看到了神的應許、看到了神的自己。他因著王遵行神的話,所表現的完美、恩惠、榮耀和威嚴、真理、謙卑、公義等(2-4),而從王的身上看到了神的影子,知道這是神所作的,也知道這並不是人的寶座,乃是神的寶座(6)。當他看到了王的作為時,他就看到了神的偉大,這就是一個有見證的人,一個願意遵行神話語的人,他所帶來的效果。

原來大衛的寶座,是神給他的應許,是大衛為神建殿的心意,被神悅納了,神就應許他,他的後裔子孫,要坐在這寶座上,直到永遠(撒下7:16)。當然這子孫不只是指大衛的肉身後裔,更是指著基督這個人。因為惟有基督的寶座,才是永遠的。然而基督是從大衛的後裔而生的,而基督所表現的,也正是神的應許中所要成就的。因著大衛的敬虔、愛神、以神的事為念,因此,神就把寶座賜給他,而且是永遠賜給他的。

地上的寶座,是不會永遠的,因此,這必然不是指地上的寶座而已,乃是指到天上的寶座。因此,基督從大衛而出,這就應驗了神的應許;因著大衛所行的,都是合乎神的心意的人,他所關心的,是神的國,而不是自己的國。因此,神就賜福給他,讓他有永遠的國,而這個國,就是基督所建立的,但也歸入他的帳內了。可見一個人的行為,若是合乎神的旨意的話,是可以連於天上的。我們在地上的行為,都會過去的。你今天是君王,明天可能就不是君王了;您今天有偉大的成就,但明天可能就會摧毀的。然而,若我們所行的,是合乎神的旨意的,那我們所作的,就是存到永遠的。

大衛的國位是永存的,這不是指他地上的國位,更是指天上的國位,就是基督所建立的。當他遵行神的旨意後,他的作為就被神所認定,神的應許及恩典就臨到了他,使他的後裔,可以永遠坐在寶座上。這就如亞伯拉罕一樣,神給他一個應許,這是無條件的應許。這個應許,就是萬國都必因他的後裔得福;這是無條件的,是神白白作的。亞伯拉罕只要接受了,這就是他的信心,神的應許就得以成就了。

那大衛的應許呢?從某一方面來看,是延長了亞伯拉罕的應許,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是更進一步的,成為一個君王的後裔的應許。這是因為大衛所行的,是完全合乎神的心意的。他照著神的旨意而行,他顧念神的家;神就顧念他的家。他因著願意以神的事為念,他就得到神的福氣了。

因此,若亞伯拉罕所代表的,是因信稱義,那大衛所代表的,就是把神放在心上,把神的使命放在他的首位了。大衛的一生,是完全為神而活的。他得到了建殿的應許後,他的一生就以此為目標,他自己雖然不能建殿,但他為了他的兒子預備了一切建殿的物件。他沒有建造外形的殿,但他建造了殿的樣式,就是神啟示他有關殿的樣式(代上28:19)。他的心不因自己能不能成為建殿的人,而不為神著想;他的心永遠是向著神、關心神的。因此,他不是因功勞而要建殿,乃是因愛神而建殿的。這樣的心志,是神所悅納的,無怪乎神給他如此多的恩典,也給他這麼大的應許了。因為神揀選了一個君王,他可以代表基督,可以行出神所行的事來,這是神所喜悅的。

這篇詩中,當詩人看到了這個君王時(看起來應是大衛才配得吧),他就想到神的作為,他就看得到神的恩典及對他的福氣(2)。因著他的行為,是如此的完美,詩人從他的身上,看得到神給他的福。這是因為他身上滿有神的香氣(8),到處都洋溢著神的恩典也。不只如此,當詩人看到了這位君王時,他更看到了神(6),以及神的應許。我們是否可以讓人從我們的身上,看得到神的作為呢?看得到我們,就連想起神呢?我們所作的,是否可以讓人知道,這是完全為神而作的呢?

大衛是有一個使命的,他知道自己在世上的使命是甚麼,他就只為這使命而活。他的使命,不只是地上的國,更是天上的國。他所活出來的,就可以見證神的恩典,而不必說出些甚麼的了。今天我們也都負有神給的使命,我們有生命的使命,以及福音的使命;我們是否忠於神所託付的使命,專為這使命而活呢?我們所作的,是否連於天上的國,是否可以使人從我們的身上,看得到神的恩典、福氣,以及看得到神呢?是否人從我們的身上,就可以馬上聯想到神的恩典,把榮耀歸給神呢?這就是這個君王所作的。他為何得人稱讚呢?是因為他是王嗎?還是因為他遵守神的旨意,而湧出生命之美呢?

也因為這個君王,可以完全照著神的旨意而行,他完全活出神所要求他的,於是他就可以彰顯基督,而基督也可以使用這句話,應用在基督的身上了(6-7vs1:8-9)。因此,他所作的,是被神所 approved的,是神所認同及嘉許的。能夠讓基督使用這君王所作的,應用在祂的身上,是不簡單的,這就是一個合乎神心意的人所作的了。

至於女子方面,有多數的女子(9),也有單數的女子(9下、1013)。多數的女子,不是新娘;只有單數的女子,才是新娘。只有這位新娘,才是王的新婦。因此,我們如何在眾多的女子中,得到王的讚賞呢?這裡提到了兩點,一是第10節所說的,是要女子聽、想、及不要記念她的民,和她的父家。這句話是甚麼意思呢?只聽及想而不說,這代表順服,這代表以王為主。不要記念自己的民及自己的父家,這代表全然以夫家為主,不以娘家及自己的國家為主。這是心中的依靠,是完全的順服;也代表離棄了以前拜偶像,及世俗的潮流。因此,這一節經文是代表內心的順服,是心中的渴慕。這就是內心的美,是11節所說的美貌這是內在美,不是外在美(eg:以斯帖所追求的,也是內在美)

第二是說到王女的衣服,是用金繡的(13-14)。衣服是代表外表的東西,在新約時也代表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行為,就如我們的衣服一樣;當我們信主後,我們,就可以得到因信而稱義的外衣披上了。然而,不只如此,我們還要繼續成聖及從心中行出不一樣的行為。而金子是代表信心的成熟(彼前一7),那是代表我們信心的成熟。不只是外面的行為,而且裡面的信心,是不斷的成長的。這時所產生的行為,就是從心中出來的義,而不只是因信稱義的義而已了。因此,王女的特徵,沒有說得太多;而最主要的,乃是她有一個完全以王為主的信心。她的信心,不只是因信稱義時的信心,而且是成熟的信心;是經過了火的試驗後,仍然不壞的信心。

    最後,不只是結婚,而且要生子(16),這就代表我們不只是自己的成長,而且還要能生出生命來。一個屬肉體的生命,有時不一定可以生兒子的;然而一個屬靈的生命,就一定可以生出屬靈的兒子的。只要我們願意負起神所給的使命,那我們就必然可以生出屬靈的生命來的。而且這是按著神的應許而作的,因為神已經應許大衛,給他的子孫不斷坐大衛的王位,這就是我們行在神的應許中,必得成就的事。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詩四十

2015/7/22                     mercredi                      40

這一篇聖經的背景是甚麼呢?從整篇的結構來看,1-3(3)主要是神以前在大衛身上的經歷,而12節才是大衛現在的狀況。到了13-17節,才是大衛的禱告及祈求,這是這一篇聖經的結構。因此,這個背景仍是在禍患或是加上罪惡的環繞中(12)。然而,當大衛遭遇難處時,他最先是想起以前神所曾作的類似事件(1-3),因而他先是讚美及感謝神(3);之後,他就想到神一般的作為(5),開始從神的角度去看自己,以及檢討與神的關係。他關心神所關心的,而不只是關心自己的事,他是先把神放首位的人。他先從神的角度去看自己的言行,覺得自己所行的,是合乎神的心意的(8)。而更重要的,是他發現神所行在他身上的奇事,是多得不可勝數的;神在人身上的計劃及意念,是多而豐富的(5)。因此,他對神就有信心,就不會懷疑目前他所發生的事,是出於偶然的了。

大衛可以從神過去類似的作為、以及一般的作為中,去思想神、去認識神,這是他生命豐富之原因。他是把心思意念放在神的身上的,他發生了一件事後,他是先回想以前神同樣的作為,他就接受了這件事。他也從神的角度,去看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神的心意;他關心神所關心的。他也了解神的心意,他知道神不喜歡祭物和禮物;燔祭和贖罪祭,非神所要(6)。神所要的,乃是人照他的旨意而行,是把神的律法藏在心裡,而不是放在外面而已(8)。大衛可以從神的作為中,了解到神的心,他知道宗教與信仰及生命的不一樣;他不會把信仰變成宗教,也不會把生命變成規條。這就是大衛觀察神的作為後,他所得到的結論;而他也行在他的生活中。

在舊約時代,一般人都只注重摩西的律法,因為那是要守的。而很少人注意到神的心意,以及神真正所需的是甚麼。惟有大衛他可以從一些條文、從神的作為中,了解到神真正所需要的是甚麼。因此,他是可以預表基督的,他是合神心意的人。舊約有兩個樣式,一個是摩西山上的樣式(25:40),那是會帳的樣式,是要照著這樣式做的。另一個樣式,就是大衛的樣式,那是大衛建殿的樣式(代上28:19)。這兩個樣式,都是神親自指示的。摩西的樣式,是代表舊約的條例,就是律法的條文;而大衛的樣式,是代表新約的條例,是基督所給的恩典。

大衛因著了解神,因此,他是預表基督的。當他了解神不喜歡祭物及禮物,而喜歡人把自己獻上,喜歡人把律法放在心裡時(8);這樣的認知,正是神要基督來到世上的目的。神要基督把自己的身體獻上,完成了神的救恩;因此,基督來到世上的時候,就引用了這篇詩中的話語(6-8),而向神說出基督的心意了(10:5-7)。這就說明了一點,大衛確是按神的心意行的人,他明白神的心,他是代表活在舊約中的新約人物,他是關心神的事,他與神的關係是密切的。

大衛說:「看哪,我來了,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7)。這一句話,若用在耶穌身上,那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所有經卷所記的事,都是指著基督而預言的。然而,為何大衛也可以如此說呢?他的事怎樣記載在經卷上呢?若大衛可以如此說,那代表他所作的,是行在神的道路中,是合乎聖經所記載的。若他這樣說,就代表他是照著經卷所說的去行事的人。他是合乎神心意的人,他以神的心為心,他留心神的道,而照著去行。因此,大衛所說的,就預表了基督,就可以被基督採用了。

這裡,我們看到的大衛,是在舊約中把宗教變回信仰的人。以色列人一般是把信仰變成宗教的,但大衛卻是把宗教變回信仰的人。他是了解舊約的條例,只是外表的意思,而真正神的心意,乃是要我們把律法放在人的心中(8);並且把公義在大會中宣傳(9),活出屬神的生命來。能夠在舊約的時代,看得到律法的功用,以及律法的真正目的的人,是很少的。大衛一定是得到了神的啟示,才可以如此的。這就是他所說:「祢已經開通我的耳朵」之意(6)。神開通了他的耳朵,他就得到神的啟示了。

大衛為何可以如此了解神呢?從他遭遇到了苦難時,他第一個步驟不是馬上要把苦難解決,而是想到神過去的作為(1);之後又從神過去的作為中,進到神諸多的作為中(5);而從神諸多的作為中,看到了神的旨意。因為神已經開通他的耳朵(6),他就明白了。因為開通耳朵是代表會聽,而會聽的人,就可以得到啟示了。他不只是關心神所關心的,而且他也注意自己與神的關係,他先檢討自己,是否行在神的旨意中。他檢討自己,是否常常把神放在他的首位,把神的慈愛、誠實、以及公義,隨時在生活中表彰出來。這就是大衛在祈求之前,他所作的檢討。

這樣的禱告,目的不是放在他的苦難馬上得解決,乃是放在更了解神的旨意,更新與神的關係。他所著重的,乃是自己是否明白神的心意,是否自己已行了神所要他行的事。這就是藉著苦難,全面檢討自己與神的關係。若我們能在每一次苦難來臨時,都可以如大衛一樣的檢討與神的關係,那我們的靈命,也必然會不斷的增加的。

當大衛檢討了與神的關係後,他才開始他的祈求(11-17),而他祈求的開始,不是求神把苦難拿走,乃是先求神用祂的慈愛及誠實,常常與他同在(11)。這是大衛祈求的一個大原則,是我們禱告時要學習的。他不先求事情的解決,他是先求神的慈愛。神的慈愛若是出來,那只要是落在神的手中,一切都沒有問題了。這也是當大衛數點百姓後,神要他選三個災時,他所選的,是落在神的手(慈愛)中;這是他的智慧之處。因為他了解神的慈愛,他知道神自己會因祂的慈愛及信實,而保守我們(11)。因此,只要是神的慈愛,那就必然沒有關係,這就是他禱告的優先次序了。

12節提到他的罪,我們不知道這一次是他因罪而受苦呢,還是為義而受苦的。但處理的原則,都是一樣的。他這時說到他的罪是多的,那是一個對神敏感的人的看見,不一定真的如我們所想及所定義的犯了一大堆的罪的景象。當一個人與神親近時,當他與神愈親近時,他會發現他是一個嘴唇不潔的人、是該滅亡的人(6:5);也是罪人中的罪魁(提前1:15)。這不是說他們的罪比我們的罪多,乃是說他們與神的關係,比我們與神的關係更親密太多也。因此,當我們來到神的面前,與神作一個檢討時,我們才會發現,我們的罪是多的,我們是要求神赦免的。這就是大衛的光景。

當他求了神的慈愛,也看到了罪後,他就作了13-17節的祈求。這幾節的祈求,也是重寫在詩七十篇中。這是代表他一個對神的祈求,這個祈求,雖然表面是求神把難處拿走,其實他也是站在神的立場去祈求的。他不只是為了自己的益處,更是為了神的榮耀而求的。因為有人對他說呵哈、呵哈(15),有人不尊耶和華為大(16),於是他是與神站在同一陣線中,而向神祈求的。他的己不是大的,乃是為神而祈求,而不是為己而祈求而已。這也是我們當學習的。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詩34



2015/7/16                        jeudi                     34

這首詩是大衛被掃羅追趕時,在窮途末路中投靠摩押王亞吉,但由於有人說話,大衛怕引起問題,就在亞吉王面前裝瘋,而被他趕出去時,所作的詩。然而,當我們看這首詩的內容時,若沒有人告訴我們這詩的背景時,我們怎樣想也想不到,大衛這詩是在窮途末路之時所作的詩的。因為詩中的內容,雖然也提到苦難,雖然也提到他的困境,但那似乎不是重點。而重點卻是大衛的喜樂(2)、大衛的讚美(1)。他不只自己喜樂,自己讚美,而且也呼籲人一同稱耶和華為大,一同高舉祂的名(3)。他這時是在苦難中,但他想起神以往救他的經歷(4),他對神就有信心,他知道凡仰望祂的,便有光榮(5)。他知道現在的環境,是不足為道的;而他若讚美神,若把現在的環境撇下,不管現在的環境是如何,他只管來到神的面前讚美祂,那就是他的路了。

原來我們有一條路,這一條路是異於世界的路的;這一條路,是不管你外面的環境如何,我們都可以走的。而且當我們走上這一條路時,我們是一定會勝利的。這條路就是行在神的道路中,這條路就是把世上的一切,包括苦難暫時撇下,我們不再理會這屬世的環境,這屬世的苦難;我們只要理會神的國、神的義,這就是我們的道路了。也就是說,這條路是可以應用在任何的環境,任何的狀況中的。這條路不只是順境時可以用,而且在逆境時也可以用的。

一般而言,當我們想到太6:33節時,我們想到的,是一個好的環境,或是一個普通沒有苦難的環境。當神要我們先求神的國、神的義時,我們想到的,一定是一個中性的環境,一定不會是一個逆境來的。然而,當耶穌要我們先把神的國擺第一時,我們沒有想到,我們雖然處在逆境中,還是可以先求神的國、神的義的。我們讀聖經讀到這一節時,都自然認為是一個普通的環境、一個中性的環境而已。然而,這一句經文的教導,是適應於任何環境,包括在苦難中的。當我們在苦難中時,我們可以不注目於苦難,而只注目於神的國、神的義嗎?這就是大衛的情形了。

不只大衛如此,但以理也是如此。當但以理知道大利烏王下了一條禁令,這條禁令對他而言,是要滅命的禁令,是馬上的苦難,是不能逃命的。然而,他沒有想到去對付這苦難,他把此苦難放在一邊,他只管來到神面前,如素常一樣的禱告神、與神親近(但六:10)。這就是一個把神的國、神的義放首位,不管面前面臨的苦難的一個好榜樣了。他不是在平順時先求神的國、神的義;那時沒有處理目前的困難環境的必要。他是在必須馬上處理即時的危險時,還是先以神的國、神的義為主,這就不簡單了。這就告訴我們,無論如何,親近神就是我們的首要,是與環境無關的。

大衛說,他要把敬畏耶和華的道,教訓我們(11),那甚麼是敬畏耶和華的道呢?那就是我們可以在任何環境中,都只把神放第一,都可以稱頌神;而大衛不只是說說而已,更是以身作則地實行了出來。當我們跳過了苦難(指為義受苦的苦難,不是為罪受苦的苦難,下同),而直接來到了神的面前,稱頌祂時,我們的苦難,其實就自然減少了。原來大衛是一個時常遭遇苦難的人,而他在苦難中所寫的詩歌,其實若我們細讀,我們就發現他告訴我們很多脫離苦難的方法的。例如昨天的詩歌,是把我們的眼目直接帶到天上去,從天上的眼光,去看神的創造,去看神的偉大,於是我們便自然不會再想到我們自己的問題了。那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問題,只是芝麻綠豆一樣的小事而已。

而今天大衛又教導我們一條路,這條路就是要我們跳過苦難,而直接稱頌神。我們不要把我們的眼光放在苦難上,我們要輕視苦難,我們要忽略苦難,我們要不理苦難。若我們可以不理會苦難,那苦難就不會纏累著我們了。若我們的眼目只放在苦難中,那我們的苦難,是會愈來愈大的;但若我們的眼光,只以神的國、只以敬畏神為主,那當我們有了神,當我們行在神的路中時,那我們就可以在苦難中,仍然得到喜樂了。因此,勝過苦難的方法,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秘訣,就是得到神自己,就是注目在神的身上,就是把神放第一,而不是把自己的苦難放第一。若可以如此,我們就是一個苦難的必勝客及常勝客了。

原來苦難中我們是有必勝的秘訣的,原來我們是一定可以打勝苦難,而得到豐富的生命的。那就是大衛寫這詩時所表現的,你不覺得他有苦難,你只覺得他與神的關係,反而因著苦難而更深刻。他因著與神親近,他自己就成為一個見證,這個見證,就證明在苦難中只要有神,那就是必勝客了。而他說義人多有苦難(這說明這苦難是因義而受苦,而非因罪而受苦的),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19);這是說明他是必然勝過苦難的聲明。然而,耶和華真的是救他脫離苦難嗎?

脫離苦難至少有兩個層次,第一是把苦難拿開了,這時,當然就是脫離苦難了。但除了這個脫離的方法外,還有一個脫離苦難的方法,那就是當我嘗到主恩的滋味時(8),我就有一個好的心境,我就可以脫離苦難的恐懼(4),這就等同脫離了苦難所有的捆綁了。這時,雖然外面似乎還有苦難,但我們的心境中是沒有苦難的。這就如大衛這時所作的詩一樣,若不告訴我們他這時的背景,我們是怎樣也猜不出來,他是正在極大的苦難中的。因為外面的環境是有苦難,但他的心境卻是沒有苦難的。他的心境是有耶和華,是有神的同在,於是他就有一個喜樂的心,他就可以稱頌耶和華,就與平時一樣。他的稱讚,不是口不對心的,乃是心口合一的了。

因此,我們有一個必勝的秘方,就是在苦難中跳過苦難,而直接要神自己。我們只管稱頌耶和華,我們只管來到祂面前,先求祂的國、祂的義,這就是一條必勝的路了。同時,當我們在親近神時,我們自然就會看到自己該走的路,我們就會對罪敏感,我們就會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13),也自然會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的了(14)。當我們親近神時,我們不只在乎我們的苦難是否拿去,而且更在乎我們是否是一個義人,是否是行在神的道路中的義人。這時,我們的眼目,反而會注意我們是否討神的喜悅,而不是只注目在苦難的脫離了。

苦離是屬世的禍,但親近神是屬靈的福。我們若可以藉著屬世的禍,而使我們得到屬靈的福,那是神給我們的恩典。因此,義人多有苦難(19),但義人也必會因多有苦難,而使他得到更多屬靈的福的。這裡提到的,義人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這是耶和華要保全他一身的骨頭而作的事(20)。這是甚麼意思呢?這意思是代表雖然外面的肉體是不全的,是被苦難而攻擊的,但他裡面的骨頭是完全的。而裡面的骨頭,也可以代表裡面的生命,或是屬靈的生命。這就是說,外面是被苦難攻擊,但裡面卻是有更新的生命,這也是十字架的工作後的結果,是神給的恩典也。

此外,當我們讀到第8節時,我們一般會以為是在平順的環境中的呼喚,叫我們去親近主!但其實這裡大衛是叫我們來嘗嘗……,後面是沒有提到嘗些甚麼的!那大衛要我們嘗嘗甚麼呢?原來是嘗嘗苦難中的美味(原文主恩的滋味是沒有的,是譯者加上去的)!當我們在苦難時,能跳過苦難而親近主時,我們才發現,原來在苦難中的親近主,是美味的。可能比平時沒有苦難時的親近主,更顯其美味呢!因此,這句話雖然有嘗嘗主恩的滋味的意思,但更應是嘗嘗苦難中主恩的滋味!這滋味比平時的滋味,是更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