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7/1 merdredi 詩廿一
這一篇詩篇,是大衛所寫的;應是大衛在打敗一切的仇敵後,所作的詩。他遭遇了一些環境後,他就以屬靈的眼光,去解讀這些環境,就寫成這首詩了。我們是否可以常用屬靈的眼光,去看我們所遭遇的事呢?詩中可以明顯分為兩段,第一段是稱頌神的救恩(得勝),這個救恩,一方面是說到大衛的得勝,是出於神的手。另一方面,這個救恩,也是說到最高的恩典,就是基督所帶來的得勝。我們在世上都有一個仇敵,就是撒但,我們要勝過撒但,靠自己是沒有力量的,只有靠神的能力,我們才可以勝過他。因此,這首詩表面當然是說到大衛的屬世面的得勝,但更是要說到屬靈面的得勝。我們在世上,不似大衛有這麼多的仇敵,我們的感覺,是沒有仇敵的。我們隨著自己的意思去過日子時,我們不覺得世界是可怕的,我們只覺得世界是可愛的。也由於我們不知道世界的可怕,我們就不覺得有仇敵的存在,於是我們是不會經歷救恩的寶貴的。
大衛在這首詩中所描述的恩典,一方面似乎是屬世的恩典,是福祿壽的恩典,然而再想深一層,我們怎能得到這些恩典呢?我們每一個人真的都可以長壽、得到洪福嗎?而且是永遠的洪福嗎(6)?我們所求的,神真是未嘗不應允嗎(2)?這些福是實際的嗎?我們看到了大衛所得的福後,覺得這只是偶然的福,覺得只是對某一個人而已的福嗎?為何會這樣想呢?因為我們是會以屬世的角度,去解讀屬靈之福的。我們看到了長壽,就馬上想到100歲,其實永生比100歲更長。
因此,大衛所描寫的這個福,是對一個倚靠神的人所得到的福。第7節是重點,這就是說,一個倚靠耶和華的人,他就必會得到至高者的慈愛。因此,7節前所說的,都是神的慈愛,而7 節後所說的,卻是神的公義。神的公義,是對付神的仇敵的,不是對付屬神的人的。我們是落在神的慈愛中,而不是落在神的公義中。然而,若我們犯罪,仍然陷在罪惡中,或是陷在己意中時,那我們就變成神的仇敵,若我們不悔改,我們就會落在神的公義中了。
因此,神的慈愛及公義是明顯的,在這段經文中,我們願意落在那一個面向中呢?若我們要落在神的慈愛中,那我們只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落在神的救恩中,我們要與神同在,我們要倚靠神,我們要把我們的己除去,我們要單單的倚靠神,而不再讓仇敵撒但,以及我們的己出來,如此我們就必得這裡說的美福了。
這裡所說的美福,真的是可以對每一個人的嗎?我們或許覺得,這只是對某一些人而已,例如大衛,因為他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然而,我們若仔細思想,其實這些福,是給每一個願意來到神的面前,得著祂的救恩的人,而不只是給大衛而已。當我們來到神的面前時,我們其實就得到了所有的福,這福從表面上來看,就是福祿壽全的福,是屬世的福。然而,這裡沒有告訴我們這是否屬世的福,還是屬靈的福。只是我們把之定位在屬世之福而已,這是因為我們習慣於屬世的福,而不習慣於屬靈之福。但當這篇詩在這裡以屬世之福的方式,描寫出大衛所得到的福時,我們發現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已經可以得到這些福氣了。這不是我們可以得到的福嗎?這些福不是只有大衛可以得到的,只要我們相信神,倚靠神,我們就必得到這些福,而且是何等的美好的。
我們有覺得這些福的美好嗎?若是如此,我們應該走路都會唱歌才對。一般而言,當我們信了主後,由於我們所求的福,一般還是落在屬世的福中,一般還是以屬世的福,去衡量屬靈的福。我們非要得到我們一般觀念中的福,我們才以為是福。例如我們要長壽,我們的定義,就是在世上活得很久,我們的想法,就是100歲以上。然而,神要給我們的長壽,卻是永恆的生命,不是這個肉體的生命的長壽,而是屬靈生命的永恆、永活的生命。這比屬世的福更好,但我們卻不明白,我們卻把之覺得如敝屣一樣,不把之作為寶貝。當神把精金的冠冕戴在我們頭上時,我們卻覺得我們的地位,在世上還是一樣的低,我們不覺得自己所得到的屬靈的福,是何等的大,我們卻追求世上的福。而由於世上的福,只是虛空的,也只是暫時的,神也不一定都要給我們;於是我們就認為,神所給的福,就不會如這裡所寫的一樣了。這就是我們不懂得屬靈的福,以為屬世的福,才是最好的。於是我們永遠覺得,神所給我們的福,似乎都不是完全的。因為我們的眼光,是看在屬世的面上,而不是看在屬靈的面上的。
這裡說到神的能力、神的救恩;神的能力是大的,是一定可以成就一切的。而神的救恩,也是神從創世以來,就規劃定給我們的。因此,我們若在神的恩典下,我們是沒有疑問,一定可以得到福的。這些屬靈的福,是肯定的,是不會改變的。而這裡也說到,他嘴唇所求的,祢未嘗不應允(2)。這是甚麼意思呢?我們所求的,神都應允的嗎?這裡說到兩個條件,第一,王是一個倚靠耶和華的人(7),第二,王是一個有神同在、就是與神同行的人(6)。一個倚靠耶和華、與神同在的人,他是行在神的路中的人,他就懂得神的旨意,他就合乎神的心意,而更重要的,就是他會按神的心意向神求。同時,我們所求的,有時是我們不知道是否好的。我們生病時,求神馬上醫治,我們怎知馬上醫治是最好的呢?我們所知道的,不如神所知道的;我們只以屬世的福為重點而祈求祂,因此就不會經歷祈求就應允之福了。因此,我們所求的,若不是全出於神的旨意,那若神全都應允,其實反而是禍來呢!
就如巴蘭一樣,他接到了巴勒的要求,要去咒詛以色列民。神第一次不允許,但他繼續求,第二次就有條件的允許了。這時,他不是得心應手了嗎?豈知這就是他進入了一個危險的環境中,也導致他最後敗亡的原因。因此,不是我們所求的,神都應允才是好的;乃是當我們按神的旨意去祈求時,神都應允,那才是對我們有益的。因此,當我們讀到神都應允時,我們要羨慕的,不是甚麼都應允這一點,乃是羨慕他懂得神的心意這一點。若他所求的,全都應允,第一是表示他所求的,就是神的心意,第二表示他行在神的道路中,就是一個蒙福的人了。因此,凡他所求的,神都應允,我們所要看的,不是都應允這一點,乃是他行在神的路中這一點,這才是令我們羨慕的。
另外一段是說到神的公義,就是8-12節所說的仇敵了;這是大衛又轉眼看到了另一幅圖畫了。雖然這裡當然是說到大衛的仇敵,大衛把仇敵打敗了,這當然是美事了。然而,更重要的,不只是說外面的仇敵,而且是裡面的仇敵、是神的仇敵(8)。我們是否能把裡面的仇敵打敗呢?外面的仇敵是撒但,而裡面的仇敵就是我們的己了。而當仇敵得勝時,就是我們犯罪時,就是我們不要神的時候。若我們不要神、不倚靠神,我們就落在仇敵的手中,神就會傷心。因為神是愛我們的,而神是要以公義對付仇敵的。當我們不要神、不能勝過罪惡時,我們就會失去神的恩典,我們就會落在神的公義中。神就不能以慈愛來面向我們,神就只能以公義面向我們了。神要把我們裡面的仇敵搜出來(8),而我們裡面的仇敵,就是我們的己,那是隱藏的,那是要完全滅絕的。己是一個想與神為敵的人,它是想出頭的人(11),我們必須了解我們的己的可怕,而不要讓它出來;免得我們干犯神的忿怒。
在這篇詩中,沒有看到「我」這個字;只有「他」及「我們」這些字。其他就是你字了。這表示大衛與神的關係是密切的,他是站在神的角度去看自己,這表示他是捨己的,是沒有己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