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7/16 jeudi 詩34
這首詩是大衛被掃羅追趕時,在窮途末路中投靠摩押王亞吉,但由於有人說話,大衛怕引起問題,就在亞吉王面前裝瘋,而被他趕出去時,所作的詩。然而,當我們看這首詩的內容時,若沒有人告訴我們這詩的背景時,我們怎樣想也想不到,大衛這詩是在窮途末路之時所作的詩的。因為詩中的內容,雖然也提到苦難,雖然也提到他的困境,但那似乎不是重點。而重點卻是大衛的喜樂(2)、大衛的讚美(1)。他不只自己喜樂,自己讚美,而且也呼籲人一同稱耶和華為大,一同高舉祂的名(3)。他這時是在苦難中,但他想起神以往救他的經歷(4),他對神就有信心,他知道凡仰望祂的,便有光榮(5)。他知道現在的環境,是不足為道的;而他若讚美神,若把現在的環境撇下,不管現在的環境是如何,他只管來到神的面前讚美祂,那就是他的路了。
原來我們有一條路,這一條路是異於世界的路的;這一條路,是不管你外面的環境如何,我們都可以走的。而且當我們走上這一條路時,我們是一定會勝利的。這條路就是行在神的道路中,這條路就是把世上的一切,包括苦難暫時撇下,我們不再理會這屬世的環境,這屬世的苦難;我們只要理會神的國、神的義,這就是我們的道路了。也就是說,這條路是可以應用在任何的環境,任何的狀況中的。這條路不只是順境時可以用,而且在逆境時也可以用的。
一般而言,當我們想到太6:33節時,我們想到的,是一個好的環境,或是一個普通沒有苦難的環境。當神要我們先求神的國、神的義時,我們想到的,一定是一個中性的環境,一定不會是一個逆境來的。然而,當耶穌要我們先把神的國擺第一時,我們沒有想到,我們雖然處在逆境中,還是可以先求神的國、神的義的。我們讀聖經讀到這一節時,都自然認為是一個普通的環境、一個中性的環境而已。然而,這一句經文的教導,是適應於任何環境,包括在苦難中的。當我們在苦難中時,我們可以不注目於苦難,而只注目於神的國、神的義嗎?這就是大衛的情形了。
不只大衛如此,但以理也是如此。當但以理知道大利烏王下了一條禁令,這條禁令對他而言,是要滅命的禁令,是馬上的苦難,是不能逃命的。然而,他沒有想到去對付這苦難,他把此苦難放在一邊,他只管來到神面前,如素常一樣的禱告神、與神親近(但六:10)。這就是一個把神的國、神的義放首位,不管面前面臨的苦難的一個好榜樣了。他不是在平順時先求神的國、神的義;那時沒有處理目前的困難環境的必要。他是在必須馬上處理即時的危險時,還是先以神的國、神的義為主,這就不簡單了。這就告訴我們,無論如何,親近神就是我們的首要,是與環境無關的。
大衛說,他要把敬畏耶和華的道,教訓我們(11),那甚麼是敬畏耶和華的道呢?那就是我們可以在任何環境中,都只把神放第一,都可以稱頌神;而大衛不只是說說而已,更是以身作則地實行了出來。當我們跳過了苦難(指為義受苦的苦難,不是為罪受苦的苦難,下同),而直接來到了神的面前,稱頌祂時,我們的苦難,其實就自然減少了。原來大衛是一個時常遭遇苦難的人,而他在苦難中所寫的詩歌,其實若我們細讀,我們就發現他告訴我們很多脫離苦難的方法的。例如昨天的詩歌,是把我們的眼目直接帶到天上去,從天上的眼光,去看神的創造,去看神的偉大,於是我們便自然不會再想到我們自己的問題了。那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問題,只是芝麻綠豆一樣的小事而已。
而今天大衛又教導我們一條路,這條路就是要我們跳過苦難,而直接稱頌神。我們不要把我們的眼光放在苦難上,我們要輕視苦難,我們要忽略苦難,我們要不理苦難。若我們可以不理會苦難,那苦難就不會纏累著我們了。若我們的眼目只放在苦難中,那我們的苦難,是會愈來愈大的;但若我們的眼光,只以神的國、只以敬畏神為主,那當我們有了神,當我們行在神的路中時,那我們就可以在苦難中,仍然得到喜樂了。因此,勝過苦難的方法,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秘訣,就是得到神自己,就是注目在神的身上,就是把神放第一,而不是把自己的苦難放第一。若可以如此,我們就是一個苦難的必勝客及常勝客了。
原來苦難中我們是有必勝的秘訣的,原來我們是一定可以打勝苦難,而得到豐富的生命的。那就是大衛寫這詩時所表現的,你不覺得他有苦難,你只覺得他與神的關係,反而因著苦難而更深刻。他因著與神親近,他自己就成為一個見證,這個見證,就證明在苦難中只要有神,那就是必勝客了。而他說義人多有苦難(這說明這苦難是因義而受苦,而非因罪而受苦的),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19);這是說明他是必然勝過苦難的聲明。然而,耶和華真的是救他脫離苦難嗎?
脫離苦難至少有兩個層次,第一是把苦難拿開了,這時,當然就是脫離苦難了。但除了這個脫離的方法外,還有一個脫離苦難的方法,那就是當我嘗到主恩的滋味時(8),我就有一個好的心境,我就可以脫離苦難的恐懼(4),這就等同脫離了苦難所有的捆綁了。這時,雖然外面似乎還有苦難,但我們的心境中是沒有苦難的。這就如大衛這時所作的詩一樣,若不告訴我們他這時的背景,我們是怎樣也猜不出來,他是正在極大的苦難中的。因為外面的環境是有苦難,但他的心境卻是沒有苦難的。他的心境是有耶和華,是有神的同在,於是他就有一個喜樂的心,他就可以稱頌耶和華,就與平時一樣。他的稱讚,不是口不對心的,乃是心口合一的了。
因此,我們有一個必勝的秘方,就是在苦難中跳過苦難,而直接要神自己。我們只管稱頌耶和華,我們只管來到祂面前,先求祂的國、祂的義,這就是一條必勝的路了。同時,當我們在親近神時,我們自然就會看到自己該走的路,我們就會對罪敏感,我們就會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13),也自然會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的了(14)。當我們親近神時,我們不只在乎我們的苦難是否拿去,而且更在乎我們是否是一個義人,是否是行在神的道路中的義人。這時,我們的眼目,反而會注意我們是否討神的喜悅,而不是只注目在苦難的脫離了。
苦離是屬世的禍,但親近神是屬靈的福。我們若可以藉著屬世的禍,而使我們得到屬靈的福,那是神給我們的恩典。因此,義人多有苦難(19),但義人也必會因多有苦難,而使他得到更多屬靈的福的。這裡提到的,義人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這是耶和華要保全他一身的骨頭而作的事(20)。這是甚麼意思呢?這意思是代表雖然外面的肉體是不全的,是被苦難而攻擊的,但他裡面的骨頭是完全的。而裡面的骨頭,也可以代表裡面的生命,或是屬靈的生命。這就是說,外面是被苦難攻擊,但裡面卻是有更新的生命,這也是十字架的工作後的結果,是神給的恩典也。
此外,當我們讀到第8節時,我們一般會以為是在平順的環境中的呼喚,叫我們去親近主!但其實這裡大衛是叫我們來嘗嘗……,後面是沒有提到嘗些甚麼的!那大衛要我們嘗嘗甚麼呢?原來是嘗嘗苦難中的美味(原文主恩的滋味是沒有的,是譯者加上去的)!當我們在苦難時,能跳過苦難而親近主時,我們才發現,原來在苦難中的親近主,是美味的。可能比平時沒有苦難時的親近主,更顯其美味呢!因此,這句話雖然有嘗嘗主恩的滋味的意思,但更應是嘗嘗苦難中主恩的滋味!這滋味比平時的滋味,是更美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