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耶七21-34

2017/12/25                   lundi                    7:21-34

這裡說到神對他們說話,神是追索到最初時神的說話,就是出埃及地那日,神對他們說的話,那就是當聽從神的話,神就作他們的神,他們也作神的子民;並且他們行神所吩咐的一切道,就可以得福(23)。然而後來神又吩咐他們一件事,就是獻祭的事(22),那是後來說的。那麼以色列人如何反應呢?當神說了兩件事時,他們聽那一件事呢?他們知道那件事比較重要呢?他們了解神的心意是如何嗎?當神在聖經中說話時,我們知道神的旨意嗎?我們知道神的意思為何嗎?神為何又說了兩件事呢?為何不說一件就可以呢?當神說了話後,我們是否可以清楚知道神的意思呢?這都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

神在聖經中說了很多的話,第一,我們知道神的想法嗎?字面的說話我們是要知道的。然而,除了字面的意思外,神的用意是甚麼?重點是甚麼?這都是要知道的。還有就是說話的次序是甚麼,那一句話先說,再跟著下來的又是甚麼,這都是要知道的。原來這裡神說了兩樣事,一是要聽神的話,二是要獻祭,那一句話較重要呢?神的話都是重要的,也都是要聽的;以色列人不只要聽從神的話,而且要獻祭,這是要緊的。然而,以色列人到了後來,是有獻祭了,但卻不聽神的話。那他們不是聽了神的話,去獻祭嗎?他們獻祭,是照自己的意思的,是加上神沒有吩咐的去行。例如神要他們獻燔祭,是不能吃的,但他們把之加在平安祭上,就把肉吃了(21)。平安祭的肉是可以吃的,而燔祭的肉是不能吃的,是要完全燒在壇上的。但他們卻把這兩樣混為一樣,把神的話作自我的加減,就改變了神的話,也把神的吩咐變成有利於自己的解釋。原來人聽神的話,常是選擇性的,常是覺得甚麼對自己有利,就不知不覺中把神的話改變了的。人常是順著自己的想法,第一是選擇性的聽從,覺得容易的就去做,難的就不做;第二是把神的話改變了,把平安祭加在燔祭上,改變了神原來的意思。然而他們還是覺得,這也是神的話,我還是在遵行神的話,我的根據還是神的話。

人在不知不覺中,把有利於自己的解釋,加入在神的話語中;把我們認為容易的方法,有益於我們的東西加在神的話語中,就成為人的話加在神的話中,就把神的話改變了。然而當人在如此行時,還以為是仍然遵守著神的話:我還是獻祭,我還是獻上燔祭及平安祭呢!當他們獻燔祭時,覺得燔祭完全獻上是太浪費了,於是就想法把平安祭混合其中,就想法加上自己的意思,如此就把自己的利益加上去,如此就不會吃虧!這就是人的想法,這就是人常常容易出的問題,就是把人的利益加上去,表面上還是遵守神的律法,還是從神來的話語。然而卻不知道這其實已經是走樣的話語了,但問題是他們仍然以為自己是行在神的話語中的。

他們還是有獻祭,還是在遵行神獻祭的吩咐,但他們卻不聽神的話了。這就是表面似乎是聽神的話,其實是反其道而行,因為加入了人的意思,因為加入了人的想法,就把神的話變質了。他們所走的路,不只不是行在神的道中,而且是向著地獄的方向而行呢!最後他們是把自己的兒女獻在火中,在欣嫩子谷中焚燒自己的兒女(31)。他們把獻祭改變了,把平安祭加入了,就是改變了神的話;而當他們改變了神的話,以為得福,其實實際上他們卻是得禍。因為這樣的獻祭,結果是把兒女都獻在火中,這不是表面得益,其實是得禍嗎?當我們把神的話語改變了,按自己的意思去做時,我們以為自己賺到了,其實真正的結果,是把自己的兒女燒在壇上而已。當我們貪求吃肉,以為如此是兩全其美時,反而是失去了生命、反而是走向敗壞及更吃虧的情形而不自知。同時,他們在欣嫩子谷的獻祭,不只把自己的兒女燒掉,也把這谷變成殺戮谷,而殺戮谷就是地獄谷,就是通向地獄之門。

當一個人把神的話改變後,他以為是賺到了,因為我既可以遵守神的話,又可以得到利益,這就可以兩全其美了。然而當人這樣想時,他其實是不知不覺把自己帶到一條通往地獄的路,他所賺到的,其實只是肉體的一些好處,卻成了他們滅亡的原因,也成了他們自動把兒女獻上給摩洛的原因。其實只有走在神的路中,這才是真正得福的路,然而以色列人是不知道的,我們呢?我們會把神的話改變嗎?我們會加入自己的想法,還自以為聰明嗎?

當神最初說的話,是要他們聽從神的話,而後來又加上獻祭時,本來我們是都要遵守的。但除了遵守外,我們還要了解先說及後說的關係,先說的是原則,後說的是細節或是實行的方法。若沒有原則,而只剩下方法,那就只是外面的宗教,而不是心中的服從。若神告訴他們要聽從神的話,那聽神的話就是最要緊的。而後來說的獻祭,是在先前的說話的原則下作成的。然而以色列人聽到了獻祭後,卻在不聽從神的話的前題下去獻祭:也就是說,他們加入了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想法,這就不是聽從神的話了。他們把神的話改變了,把獻祭的原意也改變了,這就只剩下表面的獻祭,其實是完全違背了神的旨意,完全不聽神的話而不自知。當他們還有獻祭時,他們以為仍是行在神的路中,其實他們已經沒得救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仍是把持神的話,仍是依據神的話而行的。他們覺得他們沒有行在自己的話中,都是行在神的話中;因為他們仍有獻祭也。今天我們是否捉住神的話,加上了自己的意思後,還以為是完全遵守神的話,還以為自己是聽神的話的人呢?這就是以色列人的光景。


他們不聽先知的話(27),原因是甚麼呢?可能是他們覺得,他們沒有偏離神的道,他們還在獻祭,他們所做的,都是根據神的話而來的。當他們有了神的話,而把神的話改變了,而行在改變了的話中時,他們還以為他們沒有離棄神,於是先知所說的話,就不覺得是重要了,因為他們以為自己沒有偏離神的話,這就是沒有反應的原因,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沒有錯,仍是神的子民也。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耶四19-31

2017/12/19                    mardi                    4:19-31

這一段是先知繼續說話,似乎定局已出來,不能改變了。這時雖然事情還未發生,但先知屬靈的眼睛,就已經看得見(21),也聽得見了(19,21)。一個屬靈的人,他在事情未發生前,就可以知道這是甚麼一回事,因為他有神的話語,他也有屬靈的眼睛。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連神的事也看見了。今天我們活在世上,一般只能看見屬世的事、明顯的事,但對事情背後的神的手,或是未發生的事而將會發生,是不能看見的。但一個屬靈敏感的人,他既然知道神的定律,就可以在某一些未發生的事中,知道將來必會發生的,因為他是根據神所說的話,也根據當時人的情形而作判定的。主要是因為神的話安定在天,永不改變;而人若犯罪,而且不悔改,還是硬著心的話,那神的審判就會出來,因為這是神的律,是必然會發生的。
因此,一個熟悉神的話、一個有神的啟示的人,是會看得到將發生的事,也可以聽得到將發生的事的。耶利米因為有大量神的話,神對他說話,他就知道將要發生的事了。今天若我們有大量神的話,我們讀了聖經,而且把之藏在心裡,那當我們碰到某些事情時,我們可以根據神的話,而知道這些事的結果。這就是耶利米的情形:他得到了神的話,也得到了神的啟示,他就明白神的心意,他就可以在事情未發生前,聽得到打仗的喊聲,也看得到全地荒廢,帳棚毀壞,幔子頃刻破裂(20);又看見大旗、聽見角聲(21),這都在事情未發生前,就聽到及看到的。

原來有一幅圖畫,或是有一件事情,是將會發生的,但猶大人卻不知道,只有先知看得到、聽得見。今天我們看的是甚麼呢?都是外面的事情,因為這是屬世的眼就可以看得見的。然而在事情的背後,還有一幅圖畫,是我們要知道的;就是神的心意是甚麼,神將要作甚麼?當我們作了這些事後,會發生甚麼後果,這都應是我們知道的。因為猶大人犯了罪,硬著心而不悔改,因此神的懲罰就臨到他們,這是神的定律,但猶大人卻不知道這個定律,還以為神一定保護他們。這是沒有屬靈眼睛,不懂得神的心,只活在自己的想法中,與神的旨意及心意是相差很遠的。今天我們的光景是否也是這樣呢?我們是否可以按著神的心意,照神的心意而行呢?我們是否知道我們所行的,是在神的旨意中呢?這都是比事情的表面來得重要的,就是明白神的心意,我們是否行在神的心意中,是否得到神的福,還是得到神的咒詛,這都是行事為人最重要的根據。

當我們熟悉神的律,並且由神的律而檢討我們的行為,我們就會知道按神的律,我們所作的是甚麼,結果也是甚麼的了。因為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若我們種的是慈愛,就會收回慈愛;若種的是罪惡,收的就是懲罰,這是神的律。種的是現在的,收的是將來的;若我們現在種的是甚麼,我們知道的話,那將來收的是甚麼,也會知道的。這就是先知因為了解神的律,也看到了目前猶大人的光景後,他就同時也看到將要發生的事了。

還有一點,當我們了解神的律後,我們就不會常常說出「不料」這句話來了(23-26)。這裡的不料,不是先知的不料,不是他不知道,乃是代表猶大人的不知道。不料是料不到,是表示不知道神的律,也不知道自己的光景,於是發生了事後,就覺得驚訝。但當我們熟悉神的話、神的律時,在我們生活中就應少有不料發生的。猶大人以為他們必得平安(10),其實神即將毀滅他們,於是神的懲罰臨到時,對他們就是「不料」了。這個不料的發生,就是因為不懂自己的光景,也不懂神的律,才會有不料的。若我們能懂得神的話,也知道自己的光景時,我們的不料,就應不會常常發生的。

這些由先知說出來的話:我的心疼痛,我心我裡面煩躁不安,我不能靜默不言等話(19),一方面是代表先知的心情,另一方面其實也是代表神的心情。原來當我們犯罪時,神是無奈的,神的心是傷痛的;神對犯罪的人,不能不罰,但因著祂的愛,祂又很不捨。這就是神的心,也是先知的心;因為先知有了神的話,就能體貼神的心,就可以一方面說出神的話,一方面說出神的心情。原來神的話中,都會包括神的心情在內,而不只是話的本身的;因此,不只是話我們要明白,而且更要明白神的心情,這是我們在聽神的話時,特別要注意的。先知不只說出神的話,更說出神的心情,因為神是有感情的,只是人時常是無感於神的愛。我們常常傷痛神的心,這是我們常出現的問題,是應該求神加給我們一個能體會神的心的心,才可以滿足神的心的。

先知說,我觀看地,不料地是空虛混沌,我觀看天也無光(23)。這幅圖畫,就是神在再創造時的景象(1:2),是撒但犯罪後的世界,逼使神要再創造世界。原來猶大人犯罪而不知悔改後,就等同當時撒但犯罪後的世界,是淵面黑暗,空虛混沌的世界,而神就要作再創造的工作。因此,原來猶大人的被擄,就等同世界的再造,也與神要創造新人一樣,必須從頭做起,這是神的救贖工作之一;而且是猛烈的工作,人就必須受苦就是生產之苦(31),然後新生命才可以出來。

當人犯罪後,不只影響自己,也影響別人及整個世界。不只天地無光,連飛鳥、大山、小山、及肥田等,都發生改變(23-26)。人本來是管理、治理這地的,但當人犯罪後,就失去這能力,影響其他生物及大自然。然而這些影響,犯罪的人是不知道的。犯罪的人只是在享受罪中之樂,卻不知道這世界已經被改變。人的犯罪,使全地必然荒涼(27),也使天必黑暗(28),更使神發生無奈的心情,定意只好如此行(28)。神的心是不忍的,神的愛是激動的,但因著人的犯罪,神似乎也有所不能,這是很可惜的。所有的結果,都是人自取的,但人知道嗎?或許這些猶大人在遭遇敵人攻擊時,還會問神為甚麼?還會問神為甚麼是我?他們也許還不明白,這些原因都是他們的罪所引起的,但當事情發生時,他們或許還是以為是神做錯了,還會以為是神的問題呢!

今天我們是否也是一樣呢?當一些不如意的事發生時,我們是否會指責神,認為神不公義、認為神不慈愛呢?我們遭遇不如意的事時,是否不會檢討,把責任推給神,而不是看到自己的問題呢?這就是我們常常把眼睛放在自我的利益上,也沒有看到屬靈背後的光景,而把責任全都推到神的身上。當人犯罪時,神不能不懲罰人時,神的心也是傷痛的,因為祂的慈愛這時是不能發出來的,這是因著祂不能以有罪的為無罪之故。因此,神因著人的罪,不能不懲罰時,祂的心是傷痛的;但另一方面,人也不體會神的心,卻還指責神,這又加深了神的傷心的另一個原因呢!神說祂必不後悔,也不轉意不作(28),其實神是想後悔、想轉意的,但神不能這樣作!這是無奈的不後悔,但因為人的罪,攔阻了神的慈愛的發出,神就不能後悔,而只能把他們拔出,然後再栽種了。


因此,耶利米所說的話,從一方面來看,似乎是沒有效果的;若是這樣,為何還要說呢?因為不只是說出話,更是說出神的心情,要讓人了解神的心情,這是耶利米說話的另一個重要目的。今天神說話了,我們不只要了解神的話的本意,更要了解神說話的心情,這才是一個能與神同心的事奉者。事奉的人,就如耶利米一樣,是要了解神的心情,以致他說出的話,不只是自己的心情,更是神的心情(19),這才是先知的事奉,才可以與神同心。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詩120

2017/12/13                   mercredi                120

這首詩是上行之詩的開始,一般認為是到聖殿時要唱的詩。這首詩說甚麼呢?一開始時,是說他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祂就應允我(1)。這代表詩人是在一個急難的環境中。那甚麼是他的急難呢?是會讓他的性命喪失的環境嗎?之後,這首詩所描述的,不是特別的危險的環境,乃是屬靈危險的環境,乃是一個不敬拜神的環境。因為這環境中充滿了謊言,充滿了恨惡和平的人,充滿了隨時要爭戰的人。而這個爭戰,看起來不是肉體的爭戰,乃是靈裡的爭戰,就是屬靈的爭戰。為何會有爭戰呢?因為這環境是存在很多不敬畏的人,因著有很多不敬畏的人,那環境就是屬世的,所有的觀念,所有的思想、行為,全都是從世界來的。因為所有的思想,都是從世界來的,於是這環境就一個急難的環境,就是很容易使人跌倒的環境。

詩人求神脫離的環境,是一個急難的環境,這個環境就是外邦世界的環境,因為他是寄居在米設、住在基達帳棚之中,這就是外邦人的環境,就是在一個沒有神的環境中。當我們住在外邦世界中時,我們的感覺是如何呢?我們會覺得是急難嗎?還是覺得是享受呢?因為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世界的物質,享受世界帶來的歡樂嗎?詩人覺得這是一個危險的環境,雖然是寄居,寄居就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然而這暫時的卻仍是危險的。我們會覺得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是一個危險的環境嗎?恐怕我們不會有詩人這感覺,就是覺得居住在外邦的世界中,是會有急難的。這個危險,不是環境所給我們的生命威脅,不是死亡的危險,卻是溫水煮青蛙的危險。溫水煮青蛙是沒有感覺的,但卻是實在的危險;溫水煮青蛙是麻醉,是不讓人有感覺的危險。因此,危險有兩種,一種是有感覺的危險,另一種則是沒有感覺的。若是有感覺的危險,那每一個人都懂得趨凶避吉的;但若是沒有感覺的危險呢?那就不只是不會逃避,而且反而會接近呢!

外邦人的危險的特徵,是讓你不覺得危險,是雖然在危險中,但你卻不覺得。不只不覺得危險,反而覺得這是好的,這是要追求的;這就是撒但所設下的網羅,是讓我們不知不覺中就跌倒,就覺得享受,就因而隨波逐流,而一步一步向著危險的路而行。這就如箴言7章所描述的情景,一個少年被淫婦所引誘,就像牛走向宰殺之地,像愚昧人帶鎖鍊去受刑罰;又如同雀鳥急入網羅,卻不知是自喪己命(7:22-23)。這是包裝的危險,是吸引人走向的危險;對於這種危險,我們可以察覺嗎?可以逃避嗎?那不是明顯的危險,卻是沒有神、而有世界的危險。

這世界是吸引人的,若不能以屬靈的眼光去看,我們是不會知道危險的,因為這世界是包裝整齊的,是表面漂亮,裡面是有毒藥的。一般而言,人都只有屬世的眼光,因此,人是會用屬世的眼光去看的。這時,就如溫水煮青蛙一樣,水是溫的,是令人溫暖的;然而這溫暖的水,卻會變成滖熱的水,把人燒死的。這就是當我們覺得無害而且有益時,這本來無害的溫水,卻是慢慢變成滖熱的水的。這滖熱的水,就成為殺死人的水了。本來是溫水,是溫暖的,但到了後來,卻變成是殺人的水,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詩人是有屬靈的眼光的,他知道住在外邦地,就是面臨屬靈的爭戰,就是一個殺害靈命的環境。但我們覺得急難是這個定義嗎?我們讀到急難時,想到的是疾病、死亡,但詩人所說的急難,卻只是住在外邦人中的一個環境,這與我們的定義是不同的。這是一個有禍的環境,因為其中沒有真理,沒有和平;而和平及真理,是只有神的同在才會有的。因此,這世界因著沒有神,就沒有和平,也沒有真理。你所面對的,全都是謊言,全都是騙人的謊言;然而,在這環境久了之後,我們是不容易察覺的。人在一個溫水的環境中,會覺得舒服,會覺得不錯,不會想離開的;更不會覺得這是危險的環境,不會認為這是在急難中的。

今天我們活在一個外邦的社會中,到處都充滿謊言,沒有真理;原來離開神的話,就沒有真理,就是謊言。謊言有兩種,一是我們都認知的騙人的言語,那是明顯的。然而另一種謊言,是世界的潮流,那是我們不容易覺得是謊言的。因為世界的潮流,是人人都在走的,是人人都覺得是對的,不會覺得是謊言的。惟有一個具屬靈眼光的人,才會知道這是謊言的。除了謊言外,詩人的環境到處都充滿爭戰,沒有和平。因為只有真理使我們自由,只有神的同在,才是真和平。這樣的環境,就是急難的環境,就是我們面對的環境。我們要求告神,讓我們離開這樣的環境。詩人的環境,是代表被擄時的環境,是要脫離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是急難的環境。而神果然應允了他,讓他們從外邦的被擄之地,能歸回耶路撒冷。今天我們如何脫離這世界呢?耶穌說: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叫他們脫離那惡者。我們不能脫離這世界,但我們可以脫離惡者就是撒但的詭計。

我們必須認知,這世界是沒有真理的,是沒有和平的,我們的避難所,就是神的話,就是神自己。因此,我們要脫離這世界,就必須住在神的居所中。詩人說,他寄居在米設,住在基達帳棚之中有禍了;這就是說他的環境不是住在聖殿中,不是住在神的居所中。我們今天要逃避這惡劣的環境時,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住在耶和華的殿中,就是以耶和華為我們的居所。我們要認知這世界的險惡,我們要有一個逃避這世界的引誘的心。我們不要隨波逐流,不要跟著這世界的潮流而行,我們要跟的,乃是聖經的話語,乃是按聖經的指導而行,這才可以寄居在神的蔭下,住在全能者的帳幕之中。

我們的居所及避難所,都是神自己,而不是其他這世上的任何東西;惟有神是我們的磐石,我們的拯救,這是我們要認知的。這也是為何在這詩之後,詩人說到要向山舉目(121:1),因為他要脫離這世上的環境,就只有一個方法,這方法就是向神仰望,向神倚靠,這就是他舉目看神而不看世界的行動,是我們脫離急難的方法。

說謊是沒有真理,那詭詐呢?詭詐是似是而非,是讓人落入陷阱中的言語或行動。詭詐的目的,是騙人上當,讓人不知不覺就墮入陷阱中。今天這世界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詐騙集團,是引誘基督徒上當的環境,我們若不知道,就會被引誘了。這就是詭詐的舌頭之意,是我們要認識的世界本質。要用勇士的利箭和羅騰木的炭火去對付它,這代表我們要有勇氣,要以最利害的方法,把這些謊言及詭詐滅絕。我們要用的,就是神的話,就是和平及愛的話,去抵擋沒有神的話、爭戰的話。


這詩中說到兩種情形,一是環境所產生的謊言及詭詐,這等同是單一事件,是要對付的。對付的方法,是用神的話宣告與這事隔絕,並責備這些謊言及詭詐。另一是環境本身,就是那些要爭戰的人,這是無法逃避的,就只能求神讓我們的心境改變。環境不能改變,我們求的是心境的改變,心中常保持和平之心,就能對付外面不好的爭戰環境。詩人面對的,不是屬世的爭戰(7),而是屬靈的爭戰(3-4)。後者是要對付的,前者則可以不必理它,讓神改變我們的心境就可以了。

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詩119:81-96



2017/12/7                    jeudi                      119:81-96

詩人提到我心渴想你的救恩,仰望你的應許(81)。我因盼望你的應許,眼睛失明,說:你何時安慰我(82)。這是甚麼意思呢?這代表神的話中有應許、有盼望,也有救恩。然而似乎詩人目前是看不到的,因為詩人目前似乎是在受苦當中,他好像煙薰的皮袋(83),這代表他是在患難當中的。一個在患難當中的人,是會盼望神的救恩及應許的。然而在這時,他還未看到神的應許及救恩,那他怎辦呢?他仍要相信神的話嗎?他會覺得神的話仍是可靠的嗎?

他雖然在環境中似乎仍未看到神話語中的救恩及應許,但他是深信不疑的。他知道人的日子有限(84),他不一定可以看得見逼迫他的人得到審判(84),然而他卻不會對神的話失去信心。因為人的日子有限,我們的眼睛所見也有限;神做事不一定在我們的日子成就,有時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以完成神做的事。此外,我們的眼睛也不一定都可以看得到神的作為,這就如亞薩一樣,他盼望惡人遭報,但直到惡人死亡時,還是看不到他們被審判。這是因為他的眼睛,用人的角度去看時,是看不到真相的;真實的光景,是他們正在沉淪之中。

因此,要真能看得到神的應許,不只是在時間上我們有限,而且在屬靈的眼睛上,也需要神的啟示,我們才會知道神已經在行事的。這就如哈巴谷不明白神已經在作事(1:5),就是要把神的獨生子賜給世人(參徒13:41),但那時的哈巴谷,又怎能看得見呢?神作事的方式,不一定是我們看得到的,也不是我們能想得到的。因此,詩人知道了神的話語有盼望、有應許,他也知道自己日子短少,不一定可以看得到,但他還是求神能讓他看得到。

然而,當神的話說了,但我們卻看不到成就時,我們該怎辦呢?這時我們第一可以求神讓我們看見,如詩人一樣的祈求(84)。第二,雖然神或許不馬上作工,但我們相信祂是會按祂的應許而成就的,祂不能背乎自己;因為神的話安定在天,是不會改變的,這就要從神的話語中學習信心的功課。因為相信神的話,雖然看到事情仍未成就,還是有盼望。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日子有限,我們不能把神所做的事全都看見,我們就應相信神的應許是不改變的。就仍然倚靠神的話,不偏離神的話。

第三,我們相信神的慈愛是不會改變的(88),無論神是否拯救我們脫離苦難,但我們相信一件事,就是神在我們身上的慈愛,不會因為環境而改變。因著祂的慈愛是不變的,我們應相信一切臨到我們身上的一切事,都是因為祂的慈愛而出來的。所有臨到我們身上的事,都是經過祂的同意、祂的精心設計而出來的。若是都經過祂的設計才出來,那一定也是經過祂的慈愛的本質而出來的。因著祂的慈愛不改變,那環境及外面的苦難雖然常變,但我們只要捉住神的慈愛就好,而不必理會我們外面的環境的。

原來神的話是訓練我們的信心,苦難使我們可以有耐心,知道神的話說了,就必成就。然而時間上不一定是我們認為的時間,也不一定必然被我們看得見。但當我們相信神的信實(90),相信神所說的話是直到永遠時(89),那我們就學習接受神的話,雖然眼未見,但卻仍是我們的盼望,仍是我們的倚靠。因此,倚靠及相信神的話,不一定要眼見才真,乃是學習相信,因為神的話本身就是真的,是不會改變的。86節說:你的命令盡都誠實,可譯為:你的命令都是可信靠的。既是可信靠的,就不一定是眼見到才是可信靠的,乃是不管是否讓我們看見,這都是真的。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只要神的話說出,那就是真的,就是不改變的。而我們得到了神的一句話,就要堅定相信,這話就是必然會成就的。

因此,當詩人遭遇苦難,盼望神的救恩及應許,而仍看不見時,他怎辦呢?第一,他把眼目轉向神的慈愛(88),相信神的信實、神的慈愛是不改變的。第二,他把眼目轉向天及地,因為神的話充滿天地,他把眼睛從環境轉向天地,也轉向神的全能及神的信實,如此他就可以仍然相信神。雖然他不一定看得見,但因為萬事盡都有限,只有神的話是極其寬廣(96),他就不必擔心。因為萬事都會過去,但神的話是不會改變的。

89節後面是說到神的話的用處,是天及地的根基,是創造及管理的基礎。天地是靠神的話而立,也是靠神的話而存在。詩人覺得萬事盡都有限,即使是天地,就都有限,因為天地不是自己存在的,乃是靠神的話而存在的。一個必須靠神的話而存在的天地,就是有限的,就是有盡頭的。它的根源不是自己,乃是神的話。因此,神的話才是天地的因、才是一切萬物的基礎。若我們認識到一切萬物,包括一切的環境,都是靠神的話而存在的話;那我們人類也是如此。我們若離開神的話,就不能存活,若是存活,也都只是一個活死人而已。真正能存活的,乃是我們活在神的話中,那才是我們的生命。

92節說到苦難,95節說到惡人要把詩人滅絕,而神的話卻將詩人救活了(93);這告訴我們一件事,就是苦難本身不會把我們滅絕,只有我們離開神的話,那才是死亡。今天苦難來了,似乎要把我們置於死地,但真正置於死地的,不是苦難,乃是不再倚靠神的話。當大利烏王立了一條禁令,不准但以理去求告神,否則就要置他於死地時。這時他有兩個選擇,一是要屬世的生命,二是要屬靈的生命。他的選擇是不理屬世的生命,乃要屬靈的生命。於是他仍是一日三次禱告他的神,這就讓他存活了,因為他倚靠神、聽神的話而不理王的話,那就不會被滅絕。因此,苦難不能把我們的生命滅絕,只有離開神的話,這才真的是滅絕。因此,我們在苦難中時,更要緊緊抓住神的話,這才是真正的存活之道。外面的環境不會把我們滅掉,但當我們離開神的話時,我們才真被滅絕呢!

惡人是要想法滅絕我們的,他們用甚麼方法呢?就是用患難、用外面的環境。然而外面的環境,其實不能使我們滅絕,外面的環境,若使我們更倚靠神、抓住神的話,那反而使我們的生命更旺盛。真正使我們滅絕的,是撒但要藉苦難讓我們離開神的話;而神卻要藉苦難使我們抓住神的話,我們在苦難中,要如何選擇呢?惟一的路就是更抓住神的話,更對神的話有盼望,這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

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詩119:1-16



2017/12/2         samedi               119:1-16

開始了最長的一篇詩篇,就是說到神的話的詩篇了。詩篇最長的就是119篇,內容說到神的話的重要;次長的就是78篇,內容說到神的作為的重要。因此,神的話與神的作為,是連在一起的。神的作為,是印證神的話語的豐富;而神的說話,是神的作為的原則及基礎。神的話是千古不改變,安定在天,永不動搖的。而一切神的作為,全都根據祂的說話而行事,沒有超出神的話語的。也就是說,原來神自己也要遵守祂的話,可見其重要性。今天我們屬神的人,有神的話語可以研讀,有神的話語成為我們豐富的財產,我們有這寶貴的財產,我們明白我們的富有嗎(14)?我們知道我們的福氣嗎(1-2)

118篇若是說到神的慈愛就是我們的財產,就是我們的可用之財,那這裡所說的,也是另一種財產,就是神的話語。神的話語寫在聖經上,就好像我們存在銀行的財富一樣,是可以提取來用的。正如神的慈愛,是不改變的,但我們要體會、要經歷,就要提取神的慈愛,就要相信神的慈愛是不會改變的,就要相信每遇一事,背後都是神的慈愛。如此當我們遇到事情後,我們就不會覺得有難處,因為知道這都是神的慈愛,這都是神量給我們的地界,是為了使我們得福的。

神的慈愛經營後就是我們的,神的慈愛除了是不改變的,是要經營的之外;還有神的話語,也是另一個豐富的財產,是可以讓我們取用的。這就如存在銀行的錢一樣,已經是放在銀行中了,但你還要做一個動作,就是要把之提取出來;然後才是你的錢。若不提取出來,那就只是存在銀行的錢一樣而已。若一個不提取銀行的錢的人,那他就是一個窮人,雖然有錢,卻還是窮光蛋。就如一個有金飯碗的人在討飯一樣,是不懂得支取神的財富的人。

神的話是屬靈的財富,每個人的財物都是一樣多的,因為全本聖經都是財富;但這是在屬靈的銀行中。我們所有的都一樣,因為寫在聖經的話中,都是錢財、都是我們的可用之財。然而,我們雖然有這些錢財,但每個人提取的都不一樣。有人天天提取夠用的錢,有人把錢存在銀行中,或是把支票存在家中,不懂得兌現;於是我們就只是一個貧窮的富人而已。一方面是貧窮,一方面又是有錢的人,但因著不會提現,於是就變成一個貧窮的富人了。

那提取後呢?有些人把銀行的錢提取後,就放在床下底,而屬靈的財富呢?提取後就先藏在心裡(11),這就是我們的床下底;等到環境來時,就把之用出去,就把之行出來。而用出去的錢,才是有價值的錢;行出去的神的話語,才是我們屬靈的豐富,才是屬靈的財寶。

如何把錢提取出來呢?第一要有一個渴慕的心,要喜愛神的話,這是第一步(14)。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會喜愛金錢,因為金錢是看得見的,但對神的話語呢?我們會喜愛它如何喜悅一切的財物嗎?我們的心態是喜愛甚麼呢?我們喜愛世上的財物,遠勝過聖經的話語的;若喜愛聖經多於喜愛地上的財物,那我們就會不住的讀經,尤其是清晨來到神的面前讀經,是最能使我們得財寶的時間。地上的銀行是要九點開市的,但天上的銀行,應是在九點後就關門的;日頭出來就溶化了。因此,我們若喜愛神的財物,我們就應養成一個習慣,每天要提取這財物,先存一個喜愛神的話語的心態,求神給我們一個喜愛祂的話語的心,如此我們讀經起來,就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出於甘心的了。

我們如何才可以有一個喜愛神的話語的心呢?第一要求神加給我們,因為神的話表面上不如手機的吸引,但實際上比手機的內容豐富多了。第二,當我們愈讀聖經後,我們就愈會喜愛讀的。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是愈讀愈喜歡讀;愈不讀就愈不想讀的。因此,聰明的人是先勉強自己每天讀、抽閒去讀,當讀經成為一個習慣後,你就會愈渴慕讀經的。我們要求神叫我們讀經要愛不釋手,要比手機更愛不釋手才可以,這是我們的目標。

若聖經是豐富的財產,也是我們得福的門路,那我們若已有一個喜愛讀神的話之心時,下一步就是找出神話語的原則,並且要把之行出來,這才算是得福的路。而讀神的話時,要有的一個舉動,就是默想神的話,看重神的道路(15)。默想是得到神的話、明白神的話的一個重要步驟。若我們不明白神的話,就應默想,就應求神給我們解釋。若我們不默想,不祈求明白,那到了後來,我們就不會覺得神的話的豐富,我們就會覺得神的話是枯燥的,就會把之封存起來而已。默想是明白神的話的一個重要步驟,我們不能不求甚解,也不能任意解讀神的話,乃要默想神的話,並且求聖經給我們解說,讓我們能明白。

當我們明白了神的話後,就先把之藏在心裡;而下一步就是要遵行神的話了。這裡說了很多有關遵行神的話,謹守祂的法度等的字句,這都是要我們不只是讀、不只是明白,更是要遵行出來。遵行出來的話,那才是您的財產;若只是嘴巴說出來的話,那就不是真的財產,就只是在銀行中的錢,沒有使用,只能每天欣賞一下而已。真正的財富是行出神的話來,而當你行出神的話後,那話才是你自己的財富,才可以讓人得益,不只供應自己,更可以供應別人;使自己及別人都同得益處。

這一段詩篇中,還有一點是重要的,這一方面是我們的心態,例如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祢(11)!我要默想祢的訓詞,看重祢的道路(15)…,這代表我們心中的願望,我們自己要有的心態及行動。然而另一方面呢?卻是求神的幫助,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可以不偏離神的命令(10),求神將祂的律例教訓我(12)等。因此,一方面是我們的立志,一方面是我們謙卑地在神面前,求祂幫助我們,可以在祂的話語中,得到更多的啟示;而當我們得到啟示後,不是為了講道,不是為了演說,乃是為了行得出來。能行得出來的,才是我們的財產;而說得出來的,只是可用的財產,而不是用出來的財產。

因此,這一段中告訴我們一件事,就是神的話就是財產,就是我們的財富;然而我們懂得使用嗎?我們看重這財產嗎(615)?我們要提取這財產嗎?這些財富,都是神給我們的,但我們享用了多少?我們利用了多少?我們擁有這豐富的財產,但我們還會活在貧窮的光景嗎?若一個人遭遇到困難,而繼續問說,我如何才可以明白神的旨意時,這就代表他是一個不懂得神的財產的人,他就是一個不懂得支取豐富財產的人。我們會是這樣子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