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

晨更分享:撒上十六



20190726                   vendredi           撒上十六
 
當一個人失敗後,神會再做揀選的工作,因為神的旨意是永不會失敗的。人想要立的王,是人自己出來的,是肉體出來的,是要拯救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的(16;八20);然而,最終的掃羅,卻是死於非利士人的手。這證明一件事,人要立的王,本是要救他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結果卻反而死於非利士人的手,這是肉體的王不能成事,只有敗事的證明。今天我們肉體出來了,表面上是以為可以成事,但憑著肉體出來的,以為是好處,結果卻反而是壞處的。掃羅是代表人所要立的王,是人肉體的出來;肉體不是不能成事的,但肉體的成事,是不能永遠有功效的。掃羅所做的,最初是可以成功的,因為肉體也可以成就某些事的,然而肉體的成事,也就是它敗事的時候,常是同時發生的

掃羅是代表人所立的王,但這時神要廢掉掃羅,另立一個王大衛,他是為神神作王的(1,新譯本);也就是說,這是神所立的王,是代表神所要的王。原來神所要立的王,就是大衛,這就是聖經常說的,大衛的寶座之意。當然,最後的王,不是大衛,乃是基督;然而大衛作王,卻是預表基督作王的,因為大衛是合乎神心意的王,是為神作王的。大衛的一生,是與神同行的人,是顧念神的人,是以神的旨意為重的人,這就是神揀選他的原因。

因此,掃羅是人所揀選,或是呼求所出來的,但當掃羅不聽神的命令失敗後,人沒有求神再立王,是神自己要再立王的。掃羅是人的祈求出來的,但大衛卻是神自己叫撒母耳不要悲傷,而神另外作工而出來的。這就預表人的罪出來後,神要重新再作揀選的工作,這時就不是人的呼求了,乃是神的親自揀選,這是神的再造工作。神永遠是有祂的計劃的,當人用人的方法失敗後,神就用祂的方法,再揀選一個合乎神心意的人,這就是大衛出來的原因,是神自己揀選的;因為這時,人連祈求神的本領似乎都沒有了。原來當人犯罪後,是神自動的拯救,人是連自己的光景都不清楚的,是神主動差遣耶穌來到世界,拯救世人的。

人所求出來的掃羅,是人看外貌所出來的,這時神的揀選大衛,不是看到他的外貌,乃是看見他的內心。這時形容大衛,乃是面色光紅,雙目清秀,容貌俊美(12),這還不是看外表嗎?然而,這樣的外表,卻是從裡面的生命出來的。神不是不要外表,神要的外表,乃是從裡面出來的。當我們有一個對的生命時,你的外表就會表現不一樣的俊美,不一樣的紅潤,這是從內到外的表現。神不是不要外表,不是要揀選一個醜怪的人,若一個人的內心是好的,他的外貌也不會是不美的;當他的內在美顯出來時,人還是看得見的。

還有一點,這裡有一個少年人,他可能只是見過大衛一面,連大衛的名字都不知道的、只知他是耶西的兒子;即使如此,他就覺得大衛說話合宜、容貌俊美,更要緊的是他知道耶和華與大衛同在(18)。這個少年人,只與大衛有一面之緣,就可以發現耶和華與他同在,就可以知道他說話合宜,那是甚麼呢?第一,這是生命的表現,讓人一眼就可以分得出來的;不只是外表,更是生命出來的表現。第二,只是一面之緣,就可以發現,可見大衛的生命,是豐富的,否則不會一下子就被人發現不一樣的。

原來神所看的,不只是看內心,而且還是看長遠的;神知道大衛的將來,知道他可以成為神所用的器皿,就揀選了他。今天我們是看不到人的內心,更看不到人的將來的,因此,人的揀選只有外表、只有現在,是看不清楚將來的成敗的。當耶西的長子出來以利押後,連撒母耳都以為是他,可見人的想法,與神的想法是差很大的。同時,寶物常是沉歸底的,好的東西,常是最後才會出來的,人會心急,但神是不會急的;神有神的時間,到了七個兒子都出來了,那不是無望了嗎?這是人的想法!

原來還有一個隱藏的兒子,是耶西也不覺得是他的,他牧羊去了,似乎不為人所重視的人,就是神所重視的人;大衛是人所棄絕的人,卻為神所揀選的,這就如基督是匠人棄絕的,卻是神揀選的。大衛其實是一個大有勇敢的戰士(18),但父親似乎不是如此想!他有一個本領,就是善於彈琴,但這個本領,會是作王的條件嗎?為何少年人先說善於彈琴呢(18)?當然因為掃羅需要,但先說善於彈琴,就表示這是重要的。彈琴是代表讚美歌頌,是大衛的拿手本領,是他平時的生活。他平時的生活,就是牧羊,就是倚靠神,就是照顧羊,這是平時的性格,是一般的訓練。也就是說,一個被神使用的人,他一定是要有一個屬靈的生命,向著神的生活,他有一般的訓練、有屬靈的恩賜,然後才可以被神選上的。

他被揀選前,是有裝備的,他的裝備是屬世及屬靈的,而最重要的是他的心,他的心是一個倚靠神的心,是與神同行的生活,這就是神揀選人的條件。當神揀選了大衛後,神也給他機會,讓他先可以在掃羅的宮中生活,讓他在屬世的訓練上,得到一些幫助。然而,更重要的,不只是屬世的裝備,而是屬靈的裝備;甚麼是屬靈的裝備呢?神給他的機會是苦難的磨練,就是讓他經歷苦難中,讓他的生命有成長,這就是一個屬靈的王,與一個屬世的王不同的地方。

當聖經說神的靈大大感動大衛之時,我們都以為這是美的;然而,這句話的背後,是代表神準備給他大大的苦難。通常神在給苦難之前,會先給解藥的,而看到了解藥,就知道後面跟著的,會是苦難了!因此,神要給他苦難裝備他的生命,但已先給了他神的靈;但不只有神的靈,而且還是大衛肯與神的靈配合,才可以有生命的繼續長進的。例如掃羅,神給他聖靈後,他只是說而預言,而後就沒有了,他沒有生命的長進,失去了神的靈同在的恩典,最後惡魔的靈就進入他裡面去了。因此,不只是有神的靈,而且還要藉著神的靈,使我們的生命成長,那才是神的目的;這一點掃羅做不到,但大衛做到了。

屬世的王,神給他預備的,是一場屬世的戰爭,讓他得到勝利後,就可以成為肉體的王;但神為大衛預備的,卻不是外面的戰爭,乃是裡面的戰爭。神為掃羅預備的,乃是屬世的戰爭,但為大衛預備的,乃是屬靈的戰爭,二者是不同的。大衛的第一場仗,不是歌利亞的仗,而是掃羅惡魔的仗,是屬靈的仗先得勝,然後才是歌利亞屬世的戰得勝的。若我們要成為屬靈的王,我們要面對的,就是屬靈的戰爭,就是苦難的磨練;若我們能在屬靈的戰爭中得勝,我們才可以成為屬靈的王者,這是掃羅與大衛的不同點。

神揀選了大衛後,神也同時給他機會,讓他可以在掃羅面前服事,這一方面是熟悉屬世的事務,但更是屬靈戰爭的前奏曲呢!因著大衛有機會接觸掃羅,最後就成為掃羅追殺的目標,若大衛不為掃羅所認知,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但這是神一步一步的帶領,讓他可以經歷一場一場的屬靈戰爭,讓他可以在屬靈戰爭中得勝,他就可以被訓練成有屬靈生命的人,才可以配得上他的王位。他不只是戰勝掃羅的惡魔,而且還戰勝加於他身上的苦難,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原來神立了大衛作王後,不只是位分給了他,而且神也要把這位分的生命給他,如此才真配得上這個王位的。給他位分容易,但能有這位分的生命,就不容易了,這不是神說給就可以得的,乃是要人同時的配合,才可以得到的。原來苦難是神給的恩典,目的不是給苦難,乃是給生命,只是我們不知道,真正的目標,乃是給生命,而不是苦難;苦難只是過程、只是手段、只是器皿,而最後的目標,是神要把豐富的生命給人呢!

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撒上十四1-23

20190723            mardi                       撒上十四1-23

這一段是描寫掃羅與非利士人的戰爭,其中特別提到他的兒子的故事,這場戰爭的得勝,從人的角度來看,是因著約拿單的緣故;當然這是神的幫助,是神的手出來,才會有這場戰爭的。然而,神要出手時,誰可以配合神的出手呢?就是約拿單,而不是掃羅!約拿單與神的關係,似乎是比掃羅與神的關係更密切,於是約拿單就主動地、有信心地,自己一個人,加上拿兵器的人,就可以殺死了廿人。這二十人只是開始,因著這二十人的死亡,非利士人竟然是崩潰敗陣了,這是人想不到的事,這是一個神跡。

非利士人想不到約拿單與拿兵器的人,可以如此勇敢,可以殺死他們二十人的,這一方面是他們的輕敵,另一方面當然是耶和華的手;因為當耶和華一出手,人的數目是不要緊的(6)。約拿單的信心,不是理論的信心,約拿單所說的話,例如或者耶和華為我們施展能力(為我們動工)(6),例如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6),又例如耶和華將他們交在我們及以色列人手裡了(1012),這都是信心,這都是倚靠耶和華的心態。

約拿單對神的信心,不只是理論上的信心,而且是加上行動的;他是不斷的相信神,他所行的每一步,都是與耶和華同工的。他有信心,他有行動,他的信心,是加上行動的信心;因著他這個有行動的信心,他的信心,就可以把神從天上拉下來,神就與他同工了。他的心願是殺死非利士人,他所倚靠的,不是武器的多少、人數的多少,乃是耶和華的同在。他的這個信心,是捨命的信心,是冒死的信心,若耶和華不幫助他,他就會死的!我們的信心,可以有這麼大嗎?我們的信心,可以寧死不屈嗎?有時我們的信心,是在環境好的時候,沒有生命危險的時候,才可以出來的;但約拿單的信心,不是一般的信心,乃是有行動的信心,乃是冒死的信心!若神不幫助我,若神不出手,那我就死了。這樣的信心,似乎就使神非出手不可了。

冒死的信心,就是大的信心,例如大臣的兒子病了,他來到耶穌面前,求耶穌的醫治,但耶穌卻只說了一句話,他就回去了。回去的路程,是冒死的信心的路程,因為若耶穌說的話沒有靈驗,那他的兒子就死了,而兒子的死,就等同他的死,因為兒子的命,比他的命還寶貴的。然而,他相信神,而且是捨命的信心,這是大的信心。故大的信心,不一定是移山倒海的信心,而更是捨命、冒死的信心,這才是更大的信心。

不只是冒死的信心,而且是合手神旨意的信心,比照徒廿三21的四十多人,雖然有冒死的決心,但卻不是從神來的,是不合神的旨意的,於是他們的決心,就不會成就的。因此,今天我們要有冒死的信心,不是冒死的決心而已,我們在合乎神的旨意的大原則下,可以用信心把神從天上拉下來,這就是約拿單所做的。我們的信心,不只是一般的信心,而且是要有捨命的信心,就如但以理三個朋友一樣的信心,這樣的信心,是讓神非出手不可的。為何他可以有這樣的信心呢?因為他與神的關係是密切的。

約拿單這一次的行動,可說是因著他與神的關係是密切的,他就主動去做神本來就合乎祂旨意的事,他就開始了一個行動,然後神就與他配合。一般而言,我們都應跟著神的旨意而行,是神先發動,然後我們才發動的;然而,有不少的時候,卻是相反的。怎樣相反呢?有些事情是神發動的,我們要緊跟著神的腳步而行,這就是彼前所說的,跟隨基督的腳蹤而行之意;然而有些時候是相反的,是我們先發動,神就跟著我們行的。例如耶穌說,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尋找的就尋見;這代表是我們先叩門,耶穌就開門,是我們開始了,然後神就跟著我們。一個有信心的人、知道神的旨意的人,表面上是他的開始發動,其實也是神感動他開始的;是雙方面的合作,這是一個與神有默契的人,所表現出來的。

今天我們常說,主怎樣說,我就怎樣做,我就是要跟著主的腳步,這是對的;但另一方面,我們若與主的關係是密切的,當我們得到主的旨意時,我們是可以開始的。表面是我們的開始,其實也是神要我們開始的,這就是默契的表現。例如路得與波阿斯的互動,就是雙方面各有開始:當波阿斯叫路得睡到天亮時,路得卻在天還黑的時候就起來(得三13vs14),這就是默契,是雙方都為對方著想,而出來的行動。這個吩咐與行動的不一樣,表面是不一樣,但裡面卻是一樣的,這一樣的東西,就是雙方都對對方有愛,因而雖然外表表現的是不一樣的,但內心表現的,都是一樣的、都是愛對方。這就是默契,是雙方都了解對方的心意後,所做出來的行動。

約拿單表面是開始了這個行動,表面是他先發動,然後神的手就跟著出來;然而,真實的情況,是他們的默契,是神的心意早在他的心中,於是他就按著神的心意而出來,於是神就跟著他出手!這樣的情況,是否也會是我們與神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常說,若主沒有說話,我就不動,等到主說話了,我才行動,這當然在某一方面是對的;然而,若是一個與主有默契的人,他不必等主的發動,他了解了神的心後,他在某些事上,是可以先發動的。同時,若他先發動了,因為這是合乎神心意的事,神就會跟著他的腳步而發動;後者也應是我們與神的情況,是當我們了解神的旨意,與神有默契的時候,所可以做的事。

約拿單就是這樣,從他的這一段事情中,我們不只看見他的信心,而且看到他與神的默契。一般而言,我們能照著主的話去行,這是順服的心,是必須的;主怎樣說,我們就怎樣做,這是好的品行,這就如路得記二章所記載的路得,波阿斯怎樣說,她就怎樣做,這叫做順服。然而到了第三章時,路得就不只是順服,更是進化到默契的程度了,這時他們各自了解對方的心時,有時做出來的表現,就似乎不是順服,卻是心中的順服,心中的默契了。

這也如耶穌告訴祂的母親說:「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之時,馬利亞似乎沒有遵守耶穌的命令,還吩咐僕人說:「祂對你們說甚麼,你們就做甚麼」!這不是與耶穌的話相反嗎?然而這卻是馬利亞引出耶穌的第一個神跡出來,這是默契,是她了解耶穌的真正意思後,所說出來的話、以及所做出來的行動。若我們今天沒有與神有更多的默契時,我們就只能一個命令一個動作,甚至有命令而沒有動作!但若我們與主是有默契的,那我們在合乎神的旨意時,就可以發動一些主所沒有說出,卻是心中允許的事,而神也會跟著我們出手的。

掃羅與約拿單是不同的,約拿單不是看環境,乃是看神的手的,但掃羅呢?他卻是看環境的:當環境不明時,他先查一下自己的人數(17),目的是想知道有多少人出去,使非利士人敗陣;當他知道只有兩個人時,他就想到求問神原因(18)。然而當環境繼續改變,這時情勢對他有利時,他就不必求問神了(19),他就自己作主,他就主動攻擊了。掃羅是視環境而行事,但約拿單卻是與主同行,與主默契,他就可以憑信心,一兩個人就可以把敵人攻下,這就是看神及看環境的不同。看神的人,就有信心,而看環境的人,就只能被環境牽著走,是很可惜的。

2019年7月18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撒上九26至十16



20190718               jeudi                   撒上九26—16

這個立王的程序,是很特別的,當神揀選了一個王時,這時祂會怎樣做呢?人又應如何回應呢?這時是有了神的話了,但神的話有了後,我們該怎樣把神的話實現呢?這裡看見了撒母耳的預言,但這些預言有甚麼用呢?神揀選了一個人,祂又如何把這事完成呢?我們說過,這個人表面上是神揀選的,但其實卻是人所揀選的。人所希望的是甚麼,那神就給他們甚麼,這是人心中的產物,而不是神起初的旨意。因為神心中的王,不是人所要的王,神希望給人的王,乃是心中以神為王,但人所希望的王,乃是看得見的王。人希望把看不見的王,變成看得見的王,於是就產生了掃羅這個王了。

這個王有人的品德,但沒有屬靈的氣度,他是孝順的人,他也是謙卑的人,他是顧到別人的感受的人,他也是在人間有禮貌的人;故若以人間的角度來看,他算是合乎條件的,因為人就是要這樣的人。人所希望的,只是這個王能在與別國打仗時,因這個王的整合,就得以脫離非利士人的手(16),就是只想到打仗,就是只想到屬世的利益而已。人所要的,就是掃羅原先所有的,就是高人一個頭、以及可以得勝敵人等。

當人希望是屬世的利益時,神卻加上了神的靈給掃羅,讓他變成新人(6),然後才可以服事神。原來掃羅所缺乏的,是屬靈的東西,若要作王,人所想的,只是屬世的成功,但神所要他有的,乃是屬靈的成功。屬世的成功,是打仗的勝利,但屬靈的成功,就是對撒但的這個仇敵,就不是一般的勝利了。掃羅或許可以在對非利士人時可以成功,但因著他屬靈上的失敗,他最後還是死於非利士人的手中。因此,屬世的成功,是人的條件,但屬靈的成功,是神要我們完成的。這就是為何神要把新的靈、新的心加給他的緣故。

掃羅是沒有靈性的人,他對撒母耳的認識,是二手的,是別人告訴他的(6)。他這個人的性格,並不反對屬靈的事,但他卻不會主動想到屬靈的事;當別人告訴他有一個先知時,他是同意的,但他想到的,還是屬世的方法,還是屬世的禮儀(7),他是用屬世的方法,去得屬靈的東西。他不熟悉屬靈的事,這就是神把神的靈加給他的目的。

然而,當神把神的靈加給他的時候,他有了外表的屬靈,但卻不能把這些外表的屬靈,變成裡面的生命,這是掃羅一生中敗北的地方。神可以給人的是恩賜,是外面的靈,但人要把之從外面的恩賜,變成裡面的生命,這才能真的有用。這裡神給掃羅外面的恩賜,外面的恩賜,是馬上可以得到的,是不必付代價的;由於不必付代價,因此,就容易得到。然而,得到之後呢?還要把之變成生命,還要把之變成裡面的生命,才不會走失的。外面的恩賜,只能維持一陣而已,但裡面的生命,卻可以是是遠的、是屬於自己的。外面的恩賜,不必付代價,也是神可以馬上給的;但裡面的生命,就不是神可以馬上給的了。

若我們得到了外面的恩賜後,就以為自己完全了,就以為比別人好了,可以列在先知中了(11),那就錯了。掃羅如何能把這神賜的恩賜,把之變成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暫時的受感說話而已,這才是重要的。可惜的是掃羅只有一陣子的受感(13),之後,他更會接受惡魔的攻擊(十六14)。因此,當我們要服事主時,神或許會給我們恩賜的,然而,當我們有了這恩賜後,我們不要以為這就是目標了,我們的目標,不是恩賜,乃是把恩賜變成生命。

掃羅所得到的,是外面的靈,但他卻得不到裡面的生命,這是從掃羅的一生中,我們可以看得見的。他得到了神的靈,這是神為了祂的產業而賜給他的,因為掃羅本沒有靈性,但神賜下祂的靈給他,讓他經歷屬靈的事,但他卻沒有心靈的改變,他沒有把生活的目標轉向神,他仍然是沒有靈性,只有肉體的人。當一個人沒有靈性,只有肉體的需求時,即使他表面可以做不少的事,但最終還是被神唾棄的。這就是掃羅的光景,他的作王,反而使他驕傲,反而顯出他肉體的問題;一個用肉體服事神的人,即使他是在大位中,還是會被神唾棄的。

神要立一個王,這時的撒母耳,不是當眾宣布,乃是單獨先告訴掃羅,這個告訴掃羅,是要讓他先有準備,先預備好自己,然後才可以成為合適的領袖。也就是說,要立一個王,至少有兩個原則,一是這個王是否是預備好的王,是否有資格成為王,若我們的生命,不是做王的生命,即使立了為王,也只是害了這個王而已。作王的條件及本領,才是要緊的,而這個作王的條件之一,就是與先知的條件有關,就是要有新的靈、新的心以及要有神的說話。掃羅這時所表現的,就是要受感說話,就是要有先知的能力;而先知的能力,就是能聽到神的說話,而且可以說出來。

撒母耳告訴他所將要遇到的事,全部應驗了,這是甚麼用意呢?這就是告訴掃羅,作為一個王,他是否能接受神的話?是否可以聽得到神的話、或是先知的說話,是否按先知的說話而行事。即使是平時的生活,一般的情況,他都可以得到神的話,如此他才可以做一個合乎神心意的王,才可以用神的話去領導人民。這就是為何撒母耳告訴他即將遇到的事的原因,這裡面是隱藏了一個意思,就是你前面的路,都已經有神安排了,問題是你知道這些話嗎?你會尋求神指引你的路嗎?若你自己能親近神,得到神的啟示,那你前面的路,就是暢順的,所遇到的,就如神所說的一樣。這是暗示掃羅要有這種本領,就是從神來的話語,如此才可以真正作領導以色列民的王。

撒母耳知道了掃羅即將遇到的事,因為他是先知,因此,掃羅前面的路,神都已知道了。若掃羅懂得來到神的面前,每一步都求問神,那他前面的路,就是通達的;他就不必有擔憂,就可以按神的話事奉神。這也是神啟示給掃羅作王的條件,就是這麼簡單,凡事都交托給神,凡事都求問神,不管是大事小事,都可以求問神,而得到前面的路的指引。不是只有難處時才求問神,乃是在任何生活上的大小事,都可以求問神,這就是作王的人所要學的功課。

因此,撒母耳這一段話的目的,一是啟示給掃羅,作王的條件是有神的話,讓神的話來指引他每一步,包括生活上的每一件事,都要有神的指引。第二,就是要讓聖靈充滿,而且把外面的恩賜,變成裡面的生命,這才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王、合乎神心意的王。

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撒上二1-10



20190707            dimanche        撒上二1-10

這一段所說的,都是哈拿對神的禱告,這是第二次記載哈拿的禱告;若第一個禱告是她求孩子的結晶,那這個禱告就是她得孩子的結晶,表示她得孩子後的真正心情,說出了她整個得孩子的感受。這個禱告的重點是甚麼?她不是得了孩子嗎?不是獻上了孩子了嗎?她的禱告,這時是總括了她得孩子後的想法,她的思想中,充滿了讚美,充滿了高舉神的想法。她的焦點不是放在她得孩子的身上,乃是放在神的身上,她可以從她得孩子的這件事上,轉變到看到了神的作為,成為認識神的偉大,知道神管理一切的認知。原來她不是想到自己的孩子了,她可以從看自己轉變成看神,她把主角是孩子,變成是主角是神,這就是她的轉化,是她對神的認識。

原來我們所遭遇的每一件事,都應是為了使我們更認識神,使我們與神有更親密的關係,使我們對神有更多的讚美,這才是我們遇事的目的。一般而言,當我們遇到事時,我們所求的,就是問題的解決,我們所要的,乃是從困境變成順境,這是我們的目的。然而,哈拿在這裡幾乎沒有提到她自己生孩子的事,因為這件事在整個宇宙中是小事,而更大的事,乃是神的偉大、神的全能、神的管治、神對人的愛。神給哈拿生了一個孩子,一般而言,我們所注重的,當然是這個孩子的事,也是為了這孩子而感恩,這是一般人會做的。那為何哈拿沒有因孩子而感恩呢?

她不是沒有感恩,乃是從生孩子的這件事上,看到了神的偉大、看到了神的本性而感恩,這樣的感恩,是更高層次的,是因著某一件事,而對神有更大的認識,這是認識神的本質、認識神的作為的一種現象。今天我們若有一個問題,我們要來到神的面前祈求祂,而當神答應後,我們一般都會感恩的,那哈拿亦應是如此的。然而這個禱告好像看不到她對孩子的生下有感恩,那是甚麼意思呢?這個禱告,是代表她整個事件的感恩,是她生下了孩子,又完成了她所許願的事時,她感到是神的作為及慈愛,讓她有機會服事神,讓她可以認識神更多,因此,她的感恩,已經不只是一個孩子的得到,乃是對神的整個作為、整個慈愛的本質,有所認知後所產生的感恩。

我們一般只是會為某一件事感恩,但哈拿卻是在這一件事上,不只是認知這一件事上的恩典,更是從這一件事上,認知到神的作為,認知到神的慈愛,知道神對我們的恩典,不只是這一件事上,乃是在我們的整個人生中,祂都是照顧的。她這個禱告,是全面的禱告,是因著神的作為而快樂(1),是因為神的作為而得勝(1)。她的仇敵是誰呢?表面是毘尼拿,然而她更認識到,原來在毘尼拿的背後,還有一個仇敵,這個仇敵是要攻擊她的仇敵,這個仇敵,是藉著毘尼拿攻擊她的人;還有一點,就是這個仇敵,更是要攻擊神的國的撒但,他要把神的國擊敗,使以色列人離開神。

這時哈拿有了兒子了,有了兒子常是代表得勝,代表可以勝過仇敵了,這是在啟示錄中我們看到的,就是婦人生下了孩子後,神就把他提到天上去。有了兒子,就可以得勝撒但,就可以在神的國中得勝,這是哈拿的認知。我們以為她有了兒子後,就可以向她的仇敵毘尼拿得勝,但不只這麼簡單的,而是她的眼光已經更放在天上了。這時她的仇敵,是向著撒但的,不是向著毘尼拿的。因為她知道神的國中,還有一個更大的仇敵,她得了孩子後,不只是能在家中使仇敵閉口(1),而且更可以使真正的仇敵閉口。她自己在家中本有一個仇敵,而她得了孩子後,這個仇敵就不能再開口,而是哈拿開口向仇敵張開(1)。然而,若她只是得孩子,她可以在家中使仇敵閉口,但當她不只得孩子,而且獻上孩子時,她更可以使撒但在神的國中閉口。因為這個獻上的孩子,將來可以產生兩個王,使士師記時代的混亂終結,使神的仇敵不再誇勝。

今天我們不只要得孩子,而且要獻上孩子為神所用;得孩子是可以使家中的仇敵閉口,但獻孩子卻可以使神的家的仇敵閉口。若我們只是為了得孩子而禱告,那我們就只是為了自己的仇敵清除而已,但若我們不只得孩子,而且還獻上孩子,我們就更可以使神家中的仇敵閉口,這是更重要的。今天若我們只顧自己的利益,若只是看到了自己的事情解決,那我們只是為己而已。但我們有看得到神家的需要嗎?我們的得孩子,只是為了消滅自己家中的仇敵而已嗎?還是看到了神家的仇敵,我們要獻上孩子,而可以把這仇敵消滅呢?

哈拿得到了神給她的雙重恩典,第一個恩典就是她可以得孩子,第二個恩典就是她可以把孩子奉獻給神,而蒙神的悅納。我們一般只是看到第一個恩典,卻認為我們的奉獻,是對神的恩典;然而哈拿認知她得了神的雙重恩典。不只得孩子是恩典,獻孩子更是恩典。因此,她得了雙重恩典後,她是謙卑的(3),她不為己的獻上而驕傲及誇口,乃是從這事中認知了自己的無能,因而更謙卑。當一個人得到神的恩典後,很多人是會驕傲的;但哈拿卻不是這樣的,她反而愈來愈謙卑,認識耶和華是大有知識的神(3)。這樣的認知,是表示她得到神的恩典後,會對神的恩典感恩,會因而認識神及認識己,使她的生命可以長進。一個謙卑的人,接受了神的恩典後,是會更謙卑的;反之,一個驕傲的人,接受神的恩典後,是不會感恩,而把神的恩典據為己有的。但哈拿得了神的恩典後,會更謙卑,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還有,一個得到恩典的人,他在順利時不太會來到神的面前,檢討他順利的原因;而只會在失敗時,才想到來到神的面前求恩典的。然而哈拿在順利時,還是來到神的面前謙卑自己,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回應。今天若我們得到神的恩典後,都可以來到神的面前,讓自己更謙卑,我們才會得到恩上加恩的福的,這是我們順利時,更應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