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啟3:1-6

2014/8/27                                       mercredi                                 3:1-6

這是一封寫給撒狄教會的信,撒狄就是餘剩、恢復之意。這個教會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1),主是以「有神的七靈、和七星」來形容自己的。七靈代表靈中的察驗,是代表主所看的,是完全的,是看透人的行為、內心的。七星代表屬天的榮耀,不是屬地的光芒:教會應有屬天的光芒,而不是屬地的光芒。基督是看透人心的,祂知道我們所作的,是真的出於生命的,還是出於人的行為。若一個教會,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那代表甚麼呢?

按名是活的,也可以代表其所表現的,似乎是活的。或是說,他所表現的行為,好像看起來是活的,他有很好的活動,有各色各樣的事奉,但卻不是出於神的生命、神的啟示,乃是出於人意的。他們似乎是有好的行為,但卻不是從信心出來的。這有可能嗎?若主對我們的教會,說出這樣的話,那就是很悲哀的了;我們的教會,會不會也是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呢?
今天的教會,很多時候是把世界的方法、世界的一套帶進來而不自知。我們用世界的方法、世界的制度,去管理教會、去選出同工。用民主、用投票的方法,去選舉執事;這就是把世界的一套帶入教會了。當教會聽不到聖靈的聲音,當教會不知道聖靈如何可以向我們說話,而教會又需要運作時,教會就只好採用世界的方法,馬上解決了當前的問題了。

民主是最快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這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快」不等於「最好」。教會不是採用民主的方法,也不是用極權的方法,乃是要神主就是神作主。然而,神要作主,但我們不懂得如何聽聖靈的聲音,也不懂得如何從聖經中得到真理的路時,那我們就只能把世界的一些方法及道理,加入教會中了。這時的教會,表面上的名字仍叫某某教會,其實已經是與社團差不多了。因為其基本的運作,不是依從聖靈的指引,乃是依從世界的規條,或是宗派的規章而運行的了。這就是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之意。

今天不只基督徒失去了每天晨更讀經的本領,甚至連教會的傳道人,也不覺得讀經的重要,也只是在預備講章時,才會認真讀聖經的。若我們不從聖經中找到真理之路,那就只能從世界潮流中,找到人們行事的方法了。於是教會就被這些世界入侵而不自知,以為在遵守神的道,卻已是行在社會的路中了。

教會中最大的權威,應是聖經及聖靈的啟示,然而,今天很多的宗派,有自己的規章,其中所規定的事,有些是違背聖經的,但卻一直執行而不自知。例如規定某些階級的人才可以主持聖餐,加入本會才可以服事…等,這都不是聖經的原意。然而,我們按規章而執行,卻不是按聖經的啟示而執行。人的規章比較容易,但要聽聖靈的聲音就比較難;要用投票的方式去選同工比較容易,因為這是快速解決了問題。但要等到聖靈的啟示,那就不是我們習慣的了。於是教會就採用快速的方法,把問題解決了,但卻不是神用的方法。

聖經中從來就沒有用投票選同工的規定,若有勉強可以算的,就是使徒們搖籤選出馬提亞來的那次(1:26),但以後卻沒有出現馬提亞這個人的名字了。同時,那時還沒有聖靈的降臨,而且彼得這樣自作主張的選舉,也似乎不是出於耶穌的吩咐,(因為耶穌是吩咐他留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的降臨),只是因著他個人的看見而已。然而,聖靈降臨後,就再沒有用投票的方式去選同工了。

安提阿教會差派巴拿巴及掃羅去作神的工(13:2),不是用投票的,而是聖靈自己說話的。若用投票,他們或者捨不得投這兩個人。然而,聖靈所說的話,他們都聽得到,也聽得明。於是他們聽了後,就不必再討論,乃是馬上順服了(13:3)。這就是可以聽得到聖靈聲音的教會,他們所作的,就都是出於聖靈的了。這就是一個活的教會,不只是按名活,而且是用生命來活、真實的活。

今天的教會,也有階級的問題。例如全職的牧師,應是服事眾人的僕人,然而,很多這樣的僕人,卻是變成有階級的人,這也是與社會的一套相同的。主耶穌說:凡願為首的,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屬靈的位份,是愈小的就是愈大的;愈大的反應是愈小的(服事人、洗腳)。而社會的位份,是不走這一套的;社會是愈大的就是大的,小的就是小的。然而,教會中也變成走社會的路了,這是很可惜的,這就是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意思。若是如此,那我們的行為,在神面前,一定是沒有一樣是完全的(2),那對撒狄教會的形容,就不足為怪了。

這樣的教會,基督要他們回想他們是怎樣領受的,並要悔改及遵守(3)。悔改是要知道自己的錯,才可以悔改的。然而當我們習慣於傳統的規章中時,我們就不知道自己的錯是怎樣的了。因此,一切都要回到聖經中,要省察教會那些作為,是不依從聖經,只依從社會的,那就要悔改;並要遵守神的道,而遵守就是積極的行出真理來。

(4)感謝神,神在每一個教會中,都為自己的名而設立了一些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人,他們是行真理的人,是少數看得到屬靈的路的人。這些人是不容易的,因為可以在一個如此社會化的教會中,能夠堅守真理,能夠看得到神的路,並且不被其他的人所污染,那是神自己保守的。就如但以理之在南國,何西阿之在北國的見證。他們兩人都是在極其敗壞的環境中,被神揀選成為當時的見證人,這是不容易的,這就是穿白衣與神同行的人。而這些人是從社會化的教會中出來的,是得勝的人,是真有生命的人,他們的名字,就必記在生命冊上(5)。而那些不得勝的人呢?他們的名字,若沒有記載在生命冊上,那就代表他們連得救都沒有了?我們屬神的人,能不謹慎嗎?

若撒狄教會可以代表從中世紀的天主教出來的教會,那他們似乎已經脫離了很多的屬世的污染,而回歸正途了。然而,若基督仍對撒狄教會說出如此重的話來,那就代表他們仍是與世界的路有關,他們仍未完全從世界中出來。今天的教會,雖然按名已經不是中世紀的教會了,按名是活的了。然而,實際上我們很多的制度、活動,還是與中世紀的社會化有關的。例如民主的選舉,例如信徒不喜歡讀聖經,也讀不懂聖經;例如我們處事,不是根據聖靈的啟示,乃是根據權威人的話語。教會目前雖然沒有教皇()了,但似乎教會仍是有隱藏的教皇,他們的話就代表聖經的話的(例如宗派的總會主席的決定)。這就需要我們悔改、再從其中出來,再求主給我們白衣穿,使我們完全靠主的恩典、主的教贖而活,並能切實遵行神的話,如此教會才真可以活過來的。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撒下24:1-14

2014/8/20                       mercredi                撒下24:1-14

這是一件很悲慘的事,是發生在大衛年間的事。大衛本是一個謙卑的人,但在這件事上,神發現他的驕傲,就容許撒但去攻擊他(代上21:1),使他的驕傲顯出來,以便神可以作工,使他更能了解自己的己、自己的驕傲,從而更為神所用。當一個人是合乎神的心意的人時,神希望他更好,因此就會主動作工在他的身上。

這件事為何會發生的呢?代上說是撒但的攻擊,而這裡是說到神向以色列人發怒。因此,這件事是神藉著撒但的攻擊,而顯出大衛及以色列民的罪來,以便神作潔淨的工作。大衛這個人既是神所喜悅的,神就不容他有絲毫的罪存在,神希望他不只外面不犯罪,而且是心中也無己的驕傲存在。當大衛稍存有一點點的己時,神就察覺到,神就希望藉著數點百姓的行動,去顯出大衛心中的己及驕傲,從而把這些罪除去,使他成為更聖潔的人。這就是神的工作,是神看到了大衛靈裡的需要,主動作工在他的身上。而這個工作,因為是涉及罪(及己)的問題,因此就讓撒但也參與其中,藉著撒但更顯出大衛的罪來,使神更易作除去大衛的罪及己的工作。

一個人的罪不只是看得見的罪、形於外的罪,更是隱藏在心中的罪。而我們的己,更是發出罪來的源頭。神不只是看到人明顯的罪,更是看到人內心的己;而己是比罪更早存在的。神因為看到了大衛的己的問題,就藉著數點百姓的舉動,使大衛發現自己的問題(10),也使他把驕傲的罪顯出來,如此大衛才有機會可以成為更完全的人。

今天神在我們身上,也是盼望我們可以愈來愈聖潔、愈來愈合乎他所用的。我們是否可以常常在神的光中,看到自己的驕傲、看到己的問題,而讓神把我們的己除去呢?神願意在大衛身上工作,甚至犧牲了這麼多的以色列人(15),只為了使大衛的己去除,可見一個人的己是多麼可怕,神寧願犧牲這麼多人的性命,也要把我們的己除去,一方面可見己的可怕,一方面可見己的代價。或許若我們的己不去除,比犧牲七萬個以色列人還有更嚴重的後果呢(15)!否則神就不會用這七萬人的代價,去換取己的去除了。

在這件事上,聖經說神又向以色列人發怒(1),就激動大衛,到底是大衛的問題,還是以色列人的問題呢?若從整個事件來看,應是兩者都有己的問題,兩者也都有驕傲的問題。可能當時是國家平靜之時,大衛與人民都安居樂業,但這時雖然沒有外面的仇敵,但卻有內心的驕傲。而內心的驕傲,比外面的仇敵更可怕。若我們不除去內心的驕傲,以後就很易離棄神,而因著離棄神,就容易被仇敵戰勝,而死亡人數,可能不止七萬人了。外面的仇敵是看得到的,但內面的己(仇敵)是不易看得到的。但若不把內面的仇敵除去,它的為害會比外面的仇敵來得大,而且不易發現。因此,這件事的發生,是神主動發起的,因為祂看到了人內面的問題,祂看到了己的出來的嚴重性,就藉著這件事告訴了大衛及百姓,讓他們知道不能有己,而要單單倚靠神,否則內面的敵人一旦成形,就比外面的敵人更可怕,而那時的死傷,就會更多了。

大衛的吩咐,是數點百姓,但結果是把拿刀的勇士數點出來了(1-210 vs 9),這是甚麼意思呢?第一,這可能是約押知道大衛的心意,而把大衛真正的要求作出來;因為大衛的原意,是想知道能打仗的人,他或許想知道百姓中能打仗的有多少;亦即不是正規軍,但卻是可以打仗的百姓。第二,大衛可能希望百姓是全民皆兵,從數點百姓中,就知道他們能打仗的比例;而最終的目的,大衛是希望全民皆可以拿刀打仗也。因此,約押數點的,不是正規的軍隊,乃是百姓中能打仗的人,這才是大衛的目的。而約押說,願神再加增百倍(3),這意思或也代表,願神把會打仗的人,百倍的增加給大衛之意。

大衛數點百姓這舉動的問題至少有二,一是他若只看能打仗的人,他就會注重這數目帶來的安全感,因此他就自然會失去倚靠神的心。一個人若有壯大的軍隊,或是能打仗的勇士時,他就有很大的可能,會倚靠這些看得見的軍隊,而不再倚靠看不見的神的了。二是他的己會很易驕傲,這是由於他覺得國中的國力強大,是自己能力所致,於是也就會把神所作的事,都歸功於自己的身上了。而約押說,「願神再加增百倍」,這代表約押清楚知道,這一切都是神作的,不是人作的,我們應把榮耀歸給神。然而大衛不聽勸,執意要去行,這就代表他的驕傲及己的出來,很易會把功勞歸到自己身上了。因此,約押在這件事上的看見是對的,他知道一切都是神的恩典,人是沒有可誇的;但大衛卻仍是要倚靠看得見的軍隊,而忽略神的幫助,這就是大衛在這件事上的問題。

到了後來,數點出來的人數,這裡說是有80+50(9),但代上215節,卻說是110+47萬。二者為何不同呢?這裡的不同,至少說明兩點:第一,這是很難數得準的,因為當時又沒有電腦,又沒有很好的登記系統;要數算這麼多的人,本身的數目就靠不住了。因此,數目的不同,代表只有神知道真正的數目,人是不可能知道的。第二,這代表數目的多少不重要,因為80萬與110萬,並不代表110萬就一定可以比80萬打仗得勝的機會較多。爭戰的得勝在乎耶和華,而不在乎人數的多寡。基甸可以用300人就殺敗米甸人,這不是人數,而是神的恩典。因此,神藉著數不準的人數告知大衛,只有神才是最準確、最可靠的,要倚靠的不是人的數目,而是神的數目、神的自己。神的自己,比任何數目都來得重要。

當神給大衛三樣災時,大衛沒有選擇神的三個選擇題,而他選擇自己擬定的第四個答案。這個答案是涵蓋了所有的選擇,是最好的選擇。原來大衛選擇的,是神自己,而不是選災難。或是說,他選擇任何的災難,但一定要加上神。若不加上神,那任何的災難,都不能受得了;但若加上了神,那就可以不怕任何的災難了。今天我們也是一樣,我們不要逃避苦難,但我們要在苦難時,一定要加上神的同在,若神同在時,我們就不會怕苦難的存在了。這是大衛的智慧,也是他的看見。他選擇是無論神給我們甚麼災難,但神也要把自己給我們,如此我們就有力量,可以應付任何災難了。因為大衛知道,神是有豐盛的憐憫的神,他不願落在人的手裡(14)


其實這三樣災難,只有中間一項,是可以落在人的手裡,也可以落在神的手裡的。其他的災難,就不是人所可以控制的了,而是單純落在神的手中的。因此,大衛的選擇,其實也是一個祈求,祈求神自己掌管這些災難,而不要讓人來掌管,這就是他的禱告。災難的本身不重要,落在神的手中才是最重要的選項。今天若在任何災難臨到,我們永遠不要離棄神,在災難中更要緊緊握住神,這才是在災難中最大的福氣,也是最佳的選擇。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撒下21章

2014/7/14                       jeudi                    撒下21:1-22

從這一章起,是說到大衛王朝中的一些瑣事;而這一章是記載到有關基遍人的事,以及大衛的勇士。大衛年間有饑荒,一連三年(1)。三年的饑荒應不是尋常的事,若我們碰到這事,怎辦呢?大衛是求問神,神就給他答案了。若不求問神呢?就不知道所發生的事,是何緣故了。因此,求問神、與神親近,是我們日常生活所不可少的事。我們應凡事都來到神的面前,求問祂,這才是我們要學習,而且是不能少的功課。大衛其實若早一點求問神,饑荒或許就可以早一點解決,而不必等三年了。因此,我們若能每事帶到神的面前,若能隨時與神親近,凡事求問神,而且是將一切日常生活的問題,都帶到神的面前時,我們就必可以減少很多無謂之災的了。

另外,我們從這件事中發現,有時有很多所發生的事,在我們周遭的環境所發生的事,不一定是我們的錯,而是別人的錯。但雖然是別人的錯、先人的錯,也會禍延子孫的。我們周圍所發生的事,都是神所容許的,也都是很多的原因而造成的。假若大衛不求問神,他就不知道原因;而若他不知道原因,很多的問題,就不能解決了。而這些問題若不解決,第一就會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使我們得不到神的福氣。第二就容易使人埋怨神,認為神似乎是無緣無故的降下災難給我們,於是我們就誤會神,以致靈命退後了。第三,我們就得不到解決的答案,就失去神繼續同在的福氣了。

因此,當我們遇到不解的問題時,我們若不來到神的面前求答案,很多事我們自己是無法解答的。人所能看的有限,人用思索、用眼見的方法,想去解釋所遇到的事(參詩73:16),那是不可能得到答案的。即使能夠得到答案,那也是人的結論,而不是真的原因的。因此,我們遇到不明的事時,一定要來到神的面前,求祂啟示我們。若大衛不來到神的面前求啟示時,他又怎會知道原來這是神的懲罰呢?

掃羅所作的事,為何要在大衛年間,神才懲罰以色列人呢?為何不馬上懲罰呢?第一,神給人時間,去省察自己所作的,看看人是否知道自己所作的是錯的;如此可以讓人自己悔改,就不一定得到懲罰了。第二,掃羅在位時,若基遍人要求把掃羅的子孫處死,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掃羅是想要滅絕基遍人的,當然不會在掃羅時,就可以把這事解決的。一定要有一個新的王朝,他能夠有權柄及能力,去把事情解決時,神才會藉著懲罰,而糾正掃羅的錯。因為掃羅的錯,不只是掃羅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以色列與基遍人所立的約的問題。掃羅破壞了這約,那就牽涉到整個以色列的信用問題了。因此,這就不只是掃羅一人的問題,更是整個以色列人的問題了。

掃羅為以色列人和猶大人發熱心,這不是好嗎(2)?因為基遍人本應是被滅的民族,只是因為他們行奸詐,用騙的手段去得到存活而已。那掃羅覺得這種人本不應活著,就要把他們滅種,那不是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是作了別人不敢作的事,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嗎?雖然他們是該滅絕的民族,但因著以色列人的不依靠神,沒有求問神而與他們立約。雖然這約是被騙而立的,但不代表以色列人就不必遵守這約。因此,約既已立,就不能改;若人錯了第一步,就不能後悔而毀約的了。因此,掃羅雖然似乎是熱心為以色列人,但卻不是熱心為神。他是熱心為人而不是熱心為神。而且他的熱心,是不按真理的熱心,是違反條約的熱心,是不為神所喜悅的。而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神還是要極力維護這約,保守了基遍人,在掃羅的權柄下,還是不會被掃羅滅絕的。因為從第2節看到,掃羅的原意,是要把他們完全消滅的,但結果是基遍人仍然存活,這就是神的保守了。

神是守約施慈愛的神,雖然這個約是被逼立的約,是在欺騙及無知中所立的約,然而既已立約,就不能反悔。神是根據這約而作事,既立了約就不能走回頭路,不能回到當初未立約前神的旨意:就是把基遍人滅絕的旨意了。也就是說,由於他們的不信,他們已經不能走回神最初的旨意中,而只能在次要的旨意中活。掃羅雖然貴為君王,也不能用一己之力,去挽回未立約前的光景了。若他如此做,就要付上生命的代價,就是他的子孫七人要被處死了。這也是神所默許的,神降災就是為了讓他們被罰,可見人錯了,不走神當初的路,就不能回頭了。

當掃羅後裔七人被處死時,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9),這就代表饑荒就停止了。原來神是慈愛的,神是恨不得馬上給予恩典的。只是神也是公義的,若公義的問題沒有解決,神的慈愛就不能給予。然而,當公義一完成,恩典馬上就來;這代表神的恩典是stand by,等待著人去得的。神知道甚麼時候掃羅的子孫會處死,就設定這時間,馬上給人恩典,可見神確是慈愛的神,只要滿足了祂公義的要求,恩典就馬上會來到的。

當掃羅的後裔處死後,利斯巴因有兩個兒子被處死,就主動的去護衛屍身,這舉動使大衛不只把七人的骸骨安葬,而且還把掃羅及約拿單的骸骨,也一同安葬在他們父家的墳墓中。這是懲罰後的愛,是公義後的慈愛,也是大衛所作的。今天我們也應學習不只有公義,而且有愛。愛與公義是平衡的,是需要兩者都存在的,如此才會使人得到安慰。也因為公義及慈愛併行,神才開始垂聽國民所求的(14)。因此,第9節的割大麥是物質的恩典;而第14節的聽國民所求的,更是屬靈的恩典,是比物質的恩典更重要的。若公義來了恩典就來了;但加上了慈愛,則恩典就更大了。


15節後是記載大衛的勇士。大衛之所以成功,不只是個人的勇猛,更是有同工的幫助。一個人再勇猛,還是會有疲乏之時(15),若不是同工的幫補,人就不能作成所有的工作。因此,當我們看到一個君王的成功時,不要忘記背後很多同工的擺上,他們的貢獻,有時是默默的,有時是無名的。但因著他們的同工及犧牲,才會成就了大衛的成功。因此,這些背後的勇士,更是值得我們記念的。

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撒下19:31-43

2014/8/11                      lundi                     撒下19:31-43
巴西萊是主動的幫助大衛的人,他本人似乎是沒有甚麼企圖的,他以前供給大衛及跟隨他的人食物,不是為了將來的利益,只是為了愛大衛、尊敬他們而已。因此他的動機是單純的。而這時大衛也是主動的要巴西萊回宮,大衛願意供養他終老一生。那巴西萊如何回應呢?他沒有覺得有此必要,因為他自己是不必要這個享受的,他覺得自己已經老邁了,沒有必要講求享受了。同時,他也的確不是為了賞賜而作的,他只是純粹為了愛而作的。因此,他委婉地拒絕了大衛的要求,而把這福分讓給金罕(37,應是他的兒子)。對他自己而言,他不是為了享受,那他本來的想法,是為了金罕嗎?他是對的嗎?是否也有一些為了家人而謀利益的想法呢?

一個人為了家人,是無可厚非的。只是當初巴西萊的接待大衛,是否真的是完全出於愛,那才是關鍵所在。若當初的巴西萊,只是如洗巴一樣,目的是為了得產業而作事,那就失去了意義了。當初大衛遇難時,有兩個迎接大衛的人,都供給他們的所需,一個就是洗巴,一個就是巴西萊。洗巴是別有所圖的,而巴西萊是為了愛、為了盡義務;因此,兩個人的動機是不同的。洗巴得了產業後,似乎再沒有出現了,他沒有來送大衛渡約但河,因為他已得了他的利益了。而巴西萊呢?他來送大衛,他的送行,是出於愛而已,他沒有打算得甚麼的。因此,這兩個人都幫助過大衛,但一個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另一個純粹是出於愛而已。

今天我們服事主,我們在教會中的事奉,是否是為了利益呢?還是為了愛呢?我們愛主是沒有問題的,但若愛主加上了為己的利益時,那這愛就不是完全的愛,就不是捨己的愛,而是有所圖的愛了。巴西萊可以不計利益的來愛大衛,供應他所需,而且是主動的,也是沒有其他企圖的。這樣的服事、這樣的愛,才是我們對主應該有的愛。若我們的愛是有目的的,若我們的服事,只是為了得到一些利益的話,那我們的服事,就是不愛的服事,就不能討主的喜悅了。

當大衛說要讓巴西萊在宮中渡他的餘生時,這是大衛主動的恩典,相信不是巴西萊自己的心計。他一定只是本著愛而作在大衛的身上而已。他是不求己利的,這是一方面。但他雖不求己利,大衛還是要給他利。今天我們對神的服事,是出於愛,不是出於得利的心態。然而,當我們不是出於得利的心態時,神卻主動的要給我們得利。這是正常的情形,是基督徒蒙恩的情形。我們今天服事神,不是出於得利的心態,而應該是出於愛的心態。然而,當我們以愛的心態去服事神時,我們雖然不是要得利,但神卻會給我們賞賜的。而這種賞賜,不是落在巴西萊的身上,而是落在他的兒子金罕的身上。若金罕是他的兒子,這就代表他的後代,也可以代表他延續的生命。也就是說,他自己雖得不到服事的賞賜,但他延續的生命可以得到了。而這個延續的生命得到了,就一定比他自己的生命為好的。因為他的生命是老的生命,是耳不聰、目不明的生命(35)。這種生命,得到了賞賜後,是沒有多大用途的。然而,他的兒子就不同了;因為他的兒子比較年輕,也比較活得有意義,而且有較長的生命,可以完全享用大衛所給的一切。

這代表甚麼呢?這代表第一,巴西萊自己是以一個不求利益的心態去服事大衛,是以單純的愛去服事主。第二,巴西萊雖不是以利的心態去服事,但他還是得到賞賜的,因為我們服事的主,是不會虧待我們的。第三,這賞賜,似乎不在自己身上,乃是在兒子的身上,這代表我們的賞賜,不是現在的,而是另一個生命,是延續的生命,是較長的生命,是較好的生命。那就是代表永恆的生命,那代表我們的賞賜,是在天上的。而天上的賞賜,是更美的生命,是永恆的生命,是更能享受的生命。地上的享受,不是真的享受,因為是舊的生命,是耳不聰、目不明的生命。那代表虛空的舊人,代表地上的虛榮,都不是真能令人滿足的。

今天我們服事神,我們的盼望不應只放在地上的將來,不應只盼望地上的獎賞,我們所盼望的,應是將來的賞賜,就是永恆的獎賞。巴西萊無心要得賞賜,但大衛主動的給了他,這就代表神也是主動的給我們獎賞的,而且這獎賞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不是可朽壞的賞賜,乃是不可朽壞、存到永遠的福分。這就是巴西萊的故事中所啟示給我們的。

巴西萊有一天會死去,而他的死亡,是要葬在他父母的墓旁(37)。這代表甚麼呢?這代表塵歸塵、土歸土,地上的是歸地上的,天上的是歸天上的。巴西萊本人可以代表地上的舊人,而金罕則可以代表新人。地上的舊人死了,就歸回塵土,就歸回他父母那裡。父母是代表地上的源頭,是代表來源是地上的。而金罕卻可以在皇宮裡,代表永恆及更好的賞賜,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巴西萊因著作了一個決定,就是接待大衛,他就得了賞賜,而且是永恆的賞賜,以他的兒子得賞賜為預表。今天救恩也是如此,我們只要接待耶穌,我們就可得到永恆的賞賜了。

40節以後,我們看到了一幅圖畫,這是一幅爭功的圖畫、也是一幅爭吵誰先誰後的圖畫。他們為何要爭功呢?因為利益而爭、因為作了一些事後,就以為應有功勞、應得賞賜;也因為別人先作而不滿。原來人的心就是如此!人所作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得到利益,都只是為了自己的好處。他們為何搶著迎接大衛呢?不是為了愛大衛,而是為了可以得到功勞。是否得到功勞後,就可以得賞賜呢?至少在地位上、或是其他的事上,總是可以說話大聲一點吧!

在教會中也是如此。當我們為主作了一些事後,我們就馬上覺得自己了不起,我們就馬上覺得要邀功,我們就與其他的人爭功了。這是不是教會中常見的事呢?而這裡的情形,是有些人作了較少的事,他們還是爭功;覺得不給他們作,是看不起他們!以色列人覺得,為何只是你們送王,而不告知我們呢?我們也有情分,我們也可以作你所作的事,你們為何先爭功而不讓我們有分呢?這就顯出他們完全以功勞作為出發點,而不是為了愛。他們似乎不是因愛大衛而迎接大衛的,他們是想表現誰更是英雄而去迎接大衛的。這樣的心態,就只會造成爭執、造成分裂而已。


原來他們支派間因著一些功勞的分配而不滿,埋下了日後分裂的影子。他們為了爭寵,就產生了分裂;他們之間,沒有弟兄之愛,卻只有結黨及分門別類的思想;這就是我們常見到的問題。而當他們兩路人馬在爭執時,大衛沒有說一句話,去安撫兩邊,只有讓他們繼續爭吵,這就不是作君王所應作的事了。大衛其實應該要說一些兩邊都能得安慰的話,如此才可以把這裂痕修補的。但大衛看不到這事態的嚴重,而忽略了去作這事,這就不是一個有智慧的王了。他們的爭吵,雖不導致打架,但也因而埋下了彼此不滿、彼此仇恨的心,這是隱藏的,這更是可怕的未爆彈,是更應優先處理的。

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撒下16:15-23

2014/8/4                   lundi                         撒下16:15-23

這一段是很簡單的一段,說到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來到耶路撒冷後,先作的一件事,就是與大衛的妃嬪親近。如此就代表現在他可以繼承了他父親的一切,也等於宣告他的權柄,是國中的新王了。而這個計謀,是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他所出的主意,是用罪惡來成就王位,他不是用正當的方法,也不是用慈愛的方法,乃是用邪惡的方法。這當然不為神所喜悅的,因此後來亞希多弗就自縊而死(17:23),而押沙龍最後也被殺死了,因為他所作的,是不為神所喜悅的。

一個人若只是從自己的角度而去思想,用人的權謀去行事,那到了後來,就必失敗,而且是無後退之路的。他所行的路,不是神的方法,只是以世上的權謀來作事,那就是自食其果,到了最後是死亡的路。而這時的戶篩,並沒有出主意,他默默不言,不爭著去出主意,因為他不願意在別人的罪上有分。這代表他仍是尊重神的,而亞希多弗則是自以為神(23),用神的權威來回答王,這是他的心態,是不為神所喜悅的。因此,無論他的心態,或是他所出的計謀,都不是從神而來的,於是他就不必王的懲罰,自己後來就上弔死了。

這時的押沙龍,他因著大衛不願意正面與他衝突,他就可以長驅直入耶路撒冷。而當他進入耶路撒冷後,他確是佔據了王宮,也會影響眾民的心的。這時有兩個王,一個是自封為王的,另一個是眾人曾膏立的王;然而,眾人膏立的王離開了王宮,在某些程度上,是表示他退位了。因此,這時確是國中混亂之時,是不知誰是王之時,是心中隨各人喜好表態之時。這時一定是分成兩派的,一派是擁護大衛的,另一派是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擁護新王的。因著押沙龍的叛變,國中自然就會分成兩派;如此就一定會損耗國力的。這是當時的情形,而亞希多弗的計謀,目的就是要穩定這個局勢,目的就是要顯出新王的權力。

因此,從人而言,新王確是須要把自己的權力建立起來;然而亞希多弗的計謀,卻是從犯罪中去得位的,如此的一種方法,就不是一般人所應該為的。這世上的人,是無所不用其極,只要對自己的益,即使是犯罪的手段,也是在所不惜的。這就是新王的問題,因為他採用了亞希多弗的計謀,這表示他也是無所謂的;只要是對自己的王位有助,就不必計較這是用犯罪的手法去得到的,還是用正當的手法去得到的了。如此的心態,就不是神所喜歡的了。一個人若得不到神的喜悅,一個王若用罪惡的方法,去建立自己的權柄時,那是不會得到神的認同的。於是他的王位,就不會是穩固的。況且他的反叛,也是隨己意而來,並不是神所同意的。

從押沙龍同意亞希多弗的計謀,並不再多問戶篩的意見來看,這代表他是一個不擇手段的人,他也是一個不分真理的人。一個心中沒有真理,只有權位的人,他即使作王,也不會很久的,因為他得不到神的同意也。戶篩所說有關新王的話中,有一句是「以色列眾人所揀選的」(18),若這句話是真,但得到了眾民所揀選,卻一定不是耶和華所揀選的了。因為他不行耶和華的道,也不求問神,而只求問人。他把亞希多弗的話,作為神的話而去行。他沒有求問神的本領,他只有求問人的本領。他不會想到去求問神,他只會用人的方法去得國,這就不是神所悅納的王了。掃羅的問題,就是不會求問神,就是離開神太遠,以致他失去他的國的;若押沙龍也是不懂求問神,只會求問人的王,那一定不是神所揀選的了。一個不是神所揀選的王,他一定不會作很久的王的。

押沙龍雖然是對亞希多弗說話,但他同時是問戶篩的(20),因為他是說「你們出個主意…」的。然而,只有亞希多弗回答,那為何戶篩不回答呢?第一,戶篩不在他們的罪上有分,他不要參與犯罪的勾當。他若出計,就一定不會違背真理的。第二,他覺得若押沙龍聽了亞希多弗的話,那他自己只會得到臭名,而不會因而得到好處的。如此不必他獻計,押沙龍就走在滅亡的道路中了。

一個犯罪的人,一個用罪惡去建立自己的國度的人,即使神不伸手,他也必會敗亡的。這其實就是一個神的律,是人人都應知道的。我們的行事為人,就決定了我們的後果。若我們是行善的,就必得到神的眷顧;若我們是行惡的,就必得到神的懲罰,這是肯定的。而押沙龍如此行,就走在敗亡的路中,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當一個人選擇的路,不是屬靈的路,而是屬世的路時,那他所行的,就是朝向滅亡之路而行的。因此,別人可以看不出來押沙龍這個動作所產生的結果,一個屬靈的人,是應該看得到的。

今天我們所作的事,也是一樣。若我們選擇行的路,是世間的路,是違背真理的路時,那我們即使是暫時的風光,暫時的富貴,但至終也必被神所唾棄、而走向敗亡之路的。一個屬靈的人,是應該看得到這結果,而避免走上這條得罪神的道路的。然而押沙龍卻不顧一切、不擇手段的走上人間以為可以鞏固政權的路,於是他的失敗就隨之而來了;因為得不到神的認同,得不到神的賜福也。

戶篩所說的話(18-19),目的是得到押沙龍的信任;他說押沙也是得到耶和華所喜悅、眾人所擁戴的。如此的一句話,確是使押沙龍很高興的。尤其是說到他是耶和華所揀選的,他更是高興的。然而,他若真是神所揀選的,他卻沒有求問神,也沒有存感恩的心,去感謝讚美神。其實他自己是不是神所揀選的,自己應該知道的。他行事若不是正確的,那他怎會是神所揀選的呢?若他是一個以罪惡的手法去得國的人,他又怎敢來到神的面前,凡事求問祂呢?因此,別人說自己是神所揀選的,這一句話是沒有用的;自己是否神所揀選的,自己其實應是知道的。一個不行真理的人,不會是神所揀選的;別人雖然如此說,也不能因而自己瞞騙自己的。然而,人對好聽的話,是不會分辨的;他就接受了戶篩的話,毫不考慮地真覺得自己果然是神所揀選的了。因著這句話,他就接納了戶篩了(20)


原來騙一個人是如此容易的。當人們說了一兩句好話後,他就對這人有了好感,就接納他了。今天人們容易上當的,也是當別人說了一些好話,而這些好話又似乎是迎合自己的心時,人們就上當了。其實詐騙集團的技倆,也是迎合人的貪心、愛名位、貪財等心態而作出來的圈套,就使人上當了。押沙龍這時正是需要別人肯定他的權位之時,有人告知他是神所揀選的,那他很快就接受了,因為正合他的心意也。這就是人的心,在貪求榮華富貴權位時,若這時說的話正迎合他的喜好,就容易上當了。我們必須了解我們的心,避免因著貪財,而上了別人的當呢!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撒下15:19-37

2014/8/2                                  samedi                                     撒下15:19-37

這一段是說到大衛逃離耶路撒冷的經過。他選擇不正面衝突,但卻暗中佈局,希望可以由神決定,他是否可以重回耶路撒冷(25-2631)。他一方面倚靠耶和華,一方面也把自己交耶和華的手中。他似乎不留戀王位,但卻回到神那裡,聽候神的安排。他對押沙龍是沒有處理,他似乎也有一段時間,沒有特別求問神了,但這時他似乎恢復了與神的關係了,因為他可以開始禱告了(31)。以前他處理押沙龍的事情,在九年中聖經是沒有記載他求問神的事跡,他沒有求神教他如何處理,他只是自己作主,不見押沙龍的面而已。然而,這時他就開始求神了,他就開始恢復與神的關係了。

其實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環境可以改變,而且是突然來的環境;然而,他若行在神的路中,他可以不理環境的改變,只理神的旨意就好了。因為最重要的,就是行在神的路中,正如他所說的,若耶和華喜悅他作王,他就必可以再回來;若祂不喜悅他作王,他想作王也必不能作成的(25-26)。大衛現在回到神那裡了,他還是把自己及自己的王位,交在神的手中,這是最重要的了。當他願意把自己交神手中時,他就已經不必再煩惱了。

因此,他一方面逃走,一方面計劃。逃走是代表他把王位暫時不顧,若神不喜悅他,他就拱手把王位給他的兒子。若神還是喜悅他,他已經留下伏筆,就是安排了一些忠於他的人,這些人可以幫助他把失去的王位再奪回來的。因此,他是把一切交神手中,他一方面是可以把王位棄掉;另一方面他又留下恢復王位的機會。他自己不決定是去是留,但他希望神再讓他作決定。他的目的,不是為了王位,乃是為了遵行神的旨意,這才是他最重要的目標。

今天我們也當如此。我們不是為了特定的事情求神,或是為了特定的目標去努力;我們乃是把我們的一切交神手中,由祂決定我們前面的目標及道路。我們只要遵照神的旨意而行,一切就不必掛在心中,我們就自然會有出人意料的平安跟隨著我們了。這就如但以理一樣,他的生活,只是與神親近,他有一個素常,這個素常,就是一天三次禱告神,就是與神親近。他的與神親近,乃是他的素常。當他有了這個素常後,他就不必再顧其他的事了。環境會改變,外面的事情,會有突然的變化;然而,只要我們與神親近是一定的,我們不必改變我們的素常,我們就可以勝過一切突然而來的變化了。

大衛是逃難,他的王位是岌岌可危的,然而還是有人跟隨他,還是有人至死忠心的服事他的。這就是患難見真情,這就表示這些人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不是為了金錢地位,乃是為了愛了。因此,苦難來了,一方面對大衛是不方便,是一件人人不想有的事,然而,因著苦難,可以磨煉人心,可以知道誰是忠心的人,誰是真正有愛的人。平時是測試不出來的,只有遇到危難時,才可以測試得出來的。而當苦難來到時,大衛也可以藉此而知道神的心,他也因而把這王位再次交回給神,由神決定他是否適合作王。這可能也是因著大衛在作王時,犯了最大的淫亂罪,奪去人妻,也殺了人夫,這是一個不討神喜悅的大罪。因此,大衛也藉著這一次的苦難,把自己的王位交給神,由神來決定他是否繼續可以適任。這種態度是可取的,是討神歡喜的。

同時苦難來了,也可以讓大衛更親近神,更可以成長。他在押沙龍離開他後,似乎沒有看得到他有太多的作為,也看不到他與神親近的禱告。他似乎沒有求問神,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押沙龍的事。然而,在苦難來到時,他的智慧及精力又再出來了。似乎潛伏了很久的智慧、能力又再浮現出來了,比起沒有苦難時,他算是精明得多了。因此,苦難絕對不是完全無益的;苦難是可以使我們的生命更成熟,也可以使我們的生命,成為最佳的見證,使人看得到神恩典而羡慕的。

以太來的日子不多(20),英文及新譯本是譯為昨天才來。可能昨天可以代表短時間也,不一定就是昨天之意思。但不管他來了多久,似乎是突然出來的人,因為以前沒有記載他的事跡。而這人也算是勇士(撒下18:2),算是突然冒出來的。是否神特別為大衛預備的忠心僕人呢?在患難時,神會奇妙的加給我們很多恩典的。若他果然是昨天才來的,那豈不代表神為了這患難,而特別差遣以太去幫助大衛嗎?因為這人以前是名不見經傳的,但當大衛遇到災難時,他才出現了。這就是代表神的恩典了。神若把苦難給我們,也必同時把勝過苦難的能力加給我們,使我們能勝得過苦難的。

撒督把約櫃抬來,這從人來看,不是好事嗎?因為約櫃是代表神的同在,若有神的同在,那不是一定得勝嗎?這是一般人所喜歡及所要的。然而,以前士師記時代快結束時,以色列人以為抬著約櫃打仗,就必可以得勝非利士人(撒上4:3),結果還是失敗了。大衛知道不是約櫃的同在可以幫助他,而是神的同在,才可以幫助他。他要的不是象徵的同在,乃是實在的同在。實在的同在,才是真的有用;宗教的外表,不是神所要的;這是大衛對神的認識。因此,他就叫撒督把約櫃抬回去(25),他要的不是約櫃的同在,乃是神的同在也。而神的同在,是要自己與神親近,而不是靠一個外表的約櫃的。


當大衛知道了亞希多弗叛變後,他似乎很在意這個人,因此就求神敗壞他的計謀(31),不但如此,他還要戶篩回耶路撒冷,可以假裝投降押沙龍,而成為大衛的間諜,也可以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34)。這就是大衛的佈局,他一方面逃難,另一方面也在佈局。他不一定為了自己一定要勝利,但卻讓神選擇他可以繼續作王呢,還是不能作王。他選擇儘量避免戰爭,避免有人的死傷,尤其是押沙龍,他更不想傷害他。因為大衛的目的,其實是好的。他遇到突然的災難,但他把之交給神的手中,他可以順服神,只要是出於神的,他就順服。這就是他的原則,這可從他整個安排中,略略可窺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