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太6:16-23

2016/2/25                      jeudi                        6:16-23

禁食本來是完全對神的,是謙卑自己,來到神的面前,單一的向著神的一種行為。禁食不在乎食的問題,也不在乎討功勞的問題,乃在乎我們向著神的心。禁食是讓我們除去一切世上的纏繞,而讓我們能清心的、單一的向著神。因此,禁食不是「脫去」外面的食物而已,乃是藉著外表的脫去,進到內心的脫去脫去外面一切屬世的纏累,而更重要的是要穿上神自己。人若不脫去,就不能穿上;或者即使是穿上,但若不脫去的話,我們的穿上也是沒有用的。因此,禁食的本身,是要脫去,脫去一切世俗的纏累,因而得以穿上屬靈的生命。

故此,禁食的目的,是要脫去;而脫去的目的,是要穿上。我們要穿上的,不是屬世的福氣,乃是屬靈的福氣。因此,禁食是要謙卑,因為脫去就是要謙卑。然而,假冒為善的人之禁食,不是為了謙卑,乃是為了得到別人的稱讚,如此就會促成了他們的驕傲。他們脫去了食物,卻穿上了肉體;而因為穿上了肉體,就帶出來他們的驕傲了。本來禁食是要在神面前刻苦己心,是要在神面前謙卑自己,以得到神的同在,得到神的福氣的。然而,假冒為善的人,他們脫去了食物,卻不是穿上屬靈的生命,因為他們脫去了食物後,想辦法要得到的,乃是他們的肉體。他們的禁食,最終的結果,只是培養了他們的肉體,而損害了他們的靈性的。

因此,有些表面屬靈的活動,因著我們肉體的出來,不只沒有辦法讓我們的屬靈生命長進,而且更會讓我們的屬靈生命損毀而後退的。若我們在屬靈的事奉上,加上我們的肉體,那我們本可以得到屬靈的福、本可以謙卑自己的生命,卻變成使我們肉體增加的結果而已。而當我們的肉體一旦增加時,我們的生命就會後退,我們的生命就變成肉體的生命,是增加我們肉體的生命,而不是增加屬靈的生命了。

今天我們在教會中,很多人都在追求,我們追求的,到底是屬靈的生命呢?還是肉體的生命而已呢?我們可以表面上是追求屬靈的東西的,但真正得著的,卻只是肉體生命的增加而已。所謂肉體生命的增加,就是驕傲的增加,就是愈來愈驕傲而已。在教會中有些人愈讀聖經,就會愈驕傲,因為他讀聖經,是增加他的肉體,而不是增加他的屬靈生命的。這就如法利賽人的禁食一樣,禁食本來是追求與神同在,追求謙卑地尋求神的。然而,因著他們的肉體出來,因著他們想得人的稱讚,他們的禁食,不只得不到神的同在、神的賞賜,而且他們因著得人的賞賜(16),就反而驕傲,反而以為自己是屬靈的,因而就變成驕傲了。而一個驕傲的人,是不可能屬靈的;驕傲的人是一定屬肉體的。他們得到的賞賜,因為是從人而得的,不是從神而得的,就反而使他們驕傲,使他們的肉體增長而已。我們的事奉,是否也會如此呢?我們若要得人的讚賞,就只會增加我們的肉體驕傲而已。

由於每一件屬靈的事,都可以有兩方面的讚賞,一是從神來的,二是從人來的。從神來的賞賜,是會使我們屬靈生命豐富而成長的;但從人來的讚賞,是會損害我們屬靈的生命,會使人驕傲,會使人的肉體生命長大的。因此耶穌就告訴我們,要用自己的方法,儘量避免得到別人的讚賞,那就是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的禁食來(17-18),這個目的,就是主動避免別人的稱讚,免得我們得到了肉體的長大,而損害了屬靈的生命了。這就是耶穌為何叫我們要梳頭洗臉的意思,因為我們的肉體是很容易出來的,我們若不主動地把這些讓肉體出來的機會除去,我們的肉體,就很容易出來了。甚麼時候我們的肉體出來,那我們的屬靈生命,也就會被損毀了。

此外,一個人在禁食時,外面的環境是難的,是克苦己心的;然而裡面因著與神同在,他應是喜樂,而不是憂愁的(16)。因此,他不必故意梳頭洗臉,他因著喜樂的流露,他自然會如常一樣地梳頭洗臉,而不是故意裝作出來的。

耶穌接著是說到積財在天的問題,這是說到我們的心是在那裡的問題。若要一個人能積財在天的話,那他的心一定不能要放在地上的。然而現在大多數的基督徒,他們的心不是放在天上的,乃是放在地上的。這是甚麼緣故呢?主要的原因,乃是眼睛及看見的問題。他們看到甚麼呢?若是看到的是世上的東西,而不是天上的榮耀,那他們的看見,就是黑暗的看見,就是沒有光的看見了。雖然有眼睛,但卻沒有天上的光,於是他們所看見的,乃是地上的光,地上的光所帶領我們去看的,乃是地上的財寶,而不是天上的財寶。若我們活在世界上,只是被這世界的東西所吸引,而看不到天上的東西,那我們就只能向著黑暗的方向而行,就只能看得到世上的財寶,而看不到天上的財寶了。因此,我們的心及眼,是決定我們追求甚麼的主因呢!

我們要如何才可以有天上的光呢?耶穌說,祂就是世界的光(是指在世界上真正的光,主才真是世界之光),跟從祂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跟隨耶穌可以得著生命的光,就是裡面的光,而不是外面的光。屬世的光要變成屬靈之光,就要跟隨耶穌而行;而跟隨耶穌而行,就要聽耶穌的說話,知道祂的心意,按祂的心意而行出祂的話來,這就得到裡面的光了。這包括至少兩步,一是有神的話,了解神的話,得到祂的啟示;二是知道祂的話及旨意後,要行得出來。這世界是沒有光的,光都在耶穌身上,而不在世界。耶穌來了,才是世界真正的光,就是我們可以跟隨的光。因此,一個基督徒若不知道神的旨意,也就不能按神的旨意而行,他的行為,就只能跟著屬世的光而行,那屬世的光,就是向著財物的方向而行了。而屬世的光,表面是光,但卻是黑暗的假光而已。


我們應檢討自己,到底我們是向著喜歡神的話、喜歡跟隨耶穌的話而行的人呢?還是喜歡追逐世上金錢的人呢?世上的金錢財物,確是不保險的,而天上的財寶,是永恆而不會鏽壞的。世上的金錢,看似成為我們的安全感,但卻增加我們不安全的感覺而已因為有賊人會來偷,有蟲會來咬也。那我們作為一個有智慧的人,是否應轉向而追隨天上的財物呢?瑪拉基書告訴我們,若我們奉獻十分一,把向著金錢的心態,改為向著神自己,那就必得到天上的福,而這個福就是生命的成長了。其實十分一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是轉向的一個試金石,是看我們的眼睛是看地上的財寶,還是天上的財寶的一個溫度計。若我們甘心樂意獻上十分一,那是願意向著天上的財寶轉向的開始了。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太五:33-37

2016/2/21               dimanche        太五:33-37

這一段的經文,是說到有關起誓的問題。舊約是要人起誓後 就要守住誓言,而新約的教訓是不要起誓(34)。不只不要起誓,而且是不必起誓:若一個人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就不必起誓了。為何人要起誓呢?因為別人信不過你,你就把更大的事物提出來,指著天、地、耶路撒冷、自己的頭等來起誓,希望這些可以得人的信任。然而,若別人都不信你了,那你指著的天地京城及頭,是否可以幫助你呢?我們若是一個「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的人,那我們所說的話,本身就證明了它是對的了。因此,我們要做到一點,就是不靠別人證明自己是對的,乃是用自己的生命及話語,去證明自己是對的。若我們的信譽是好的,是每一次說話都是真的,那我們就可以證明自己是對的了。這時就不必求助於外人、外力及其他的證據了。

要能使別人信任自己,是要下功夫的,不是靠速成的方法,就是起誓、就是靠別的事物。我們要證明自己的無謊言,是用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行為來證明的。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若是一個不說謊的生命,別人就會看得到的。若別人看得到我們是一個不說謊的人,我們就不必求助於外力了。因此,我們是否是一個別人信得過的人呢?我們是否會被人接納,知道我們的言行是一致的呢?這其實是生活的見證,是從我們的生命出來的。

舊約的時候,若是看外表的行為,那新約的誡命,是看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活的。生活是從生命來的,若有一個人是不說謊的,他的不說謊,是從生命來的。他不必裝假,他不必用其他的方法,證明他是真實的。若他所說的,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那他就是一個維護真理的人,他就是以神的話為話的人。這種人耶穌說他是離開惡者的人(37),他不是一個被撒但管理的人,他是遠離撒但的。一個遠離撒但的人,他就是跟隨神的人、是一個以神的話為話的人。這樣的人,他所說出來的話,就是神要他說的話;他不必在外表上起誓,他所說的,就有神給他保證了。只因為他是一個以神的話為話的人,這樣的人,他所說的,比其他的人起誓所說的還靠得住呢!

這就是說,若有一個人,他是一個「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的人,那他就是出於神的;他所說的,就是神要他說的話。這樣的人,他不必起誓,因為他隱藏了神在他的裡面,神成為他的保證。他所說的每一句話,若是出於神的,那就不必指著其他較低層次的事物來起誓了。若有神成為他的保證,他的起誓就不重要了,因為神已成為他的保證了。這種人沒有起誓,但因著神與他同在,因著他遵守神的話,他其實是每一句說話,都是等同起誓而說的。同時,他的每一句說話,也都是真的;而且因著是神對他說的,他就都可以成全了。也就是說,他其實每一句話,都是起誓,而且是必然會遵守的誓言。

這就是新約的起誓(說話),比舊約的起誓更可靠也;舊約是在某一種情況下、在說某一句話時才要起誓,新約是每一句說話都等同起誓,因為都是說出真理也。新約的要求,是每一句話都是真的,也都是可靠的。他不必起誓,但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等同起誓而說的,都會遵守的。因著他有神的生命,他的遵守也是從生命中自然出來的。

若從另一方面來看,舊約的人若是隨便起誓,那他們的說話,就靠不住的了,他們的說話,就是隨己意而說的了。一個隨己意而說的話,是要別人來保證的;但一個隨神的意思而說的話,是不必其他人保證的。而舊約的人因為胡亂起誓,因此就造成起誓不還的情形;而要避免這律法的難守,新約的方法第一是不起誓(34),因為不起誓,就不會有起誓不還的情形發生了;這是消極的方法。第二,是積極的方法,就是我們要在平時養成說真話的習慣;這是積極的一面。若一個人是說真話的,那他就不必起誓,因為他的真話,是從生命中出來的。一個有神生命的人,是不會說假話的,因為神是不會說謊的。

故此要完成舊約的律法,必須是從心做起的;舊約只求外表,就是外表的守約就可以了。因為人若沒有神的生命,就會隨意說話、就會按自己的喜好說話;如此他就會隨意起誓,因為別人信不過他(根據他以前的習慣),就需要起誓來保證自己了。然而,新約的人要完成這律法,第一是不起誓,第二是積極地過一個屬神的生活,從生命、從裡面開始做,這就是新約來了,就要把舊約的律法成全之意。而這樣的成全,是從神的生命來的,不是從外面的儀式去著手的。

舊約的律法,管不到人的心,因此,就退而求其次地要求外表的守住誓言;但新約的要求,是從心裡開始的,是要求人的話是從生命出來,而不是從己意出來的。從生命出來的,就是從心發出的說話,是說出真話來,是說出真理來的。若我們每一句說話,都是神的話,那就都是真理了。若我們能每一句說話都是真理,自然就廢掉了(不必要)起誓要守的這個律法了。其實不是廢掉,乃是成全了,因為不必它存在了。一個說出真理的話的人,當然是不會不守約的,也當然不必這一條律法的存在的了。這就在無形中完成了神的律法了,也就是說,這條律法根法管不了他了,因為他是一個說出真話的人,是神及人都會信任的人。

若一個說出真話的人,他不必指著天、地及耶路撒冷起誓的,更不必指著自己的頭起誓的。因為一個說出真話、說出神話語的人,他自己的生命見證,就比天、地、耶路撤冷及自己的頭還大了。我們是否能成為這種人呢?就是比天、地、京城還大的人呢?若我們裡面有神的生命,我們是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就見證自己所說的是真的,而不必外面的這些別人以為大的事物了。


當一個人指著頭起誓時(36),他以為自己有權柄可以主導自己的頭,然而神告訴他,主導頭及頭髮的,不是他自己,而是神自己(36)。當我們以為自己有權時,其實自己是無能的。我們的權柄是來自神及神的話語,若我們說出的是神的話,那權柄就出來了。權柄是從神的話來的,若我們說出的話,是真理的話,別人就會相信你,就不必起誓了。無論是指著天、地、京城或頭起誓的人,其實都沒有權去支配天地京城及頭的,只是人以為可以,才會覺得用這些事物來證明自己是對的。我們要用神的說話,用說出真理的方法,去證明自己是有權柄的,因為我們是服於神的底下的。這就是說話的原則,一個人的說話,是說出他裡面的生命的,我們是可以從一個人的說話中,看得到他的生命的。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太五:1-12

2016/2/16                            mardi                          太五1-12

這一章開始了登山寶訓,內容是說到一個新的生命、新的國度。有新的國度就需要有新的人、新的生命,才可以適合這國度的。因此,登山寶訓是說到新的生命、新的生活、新的國度、以及新的要求;而一開始時,是先是說到有關福氣的問題。當一個新的生命及生活開始時,也應有一個新的心態。這裡的八福(或是九福,因為有九個福字),就是說到一種新的生活心態,以及新的動作等。

當我們得救信主後,我們就應有不同的心態,而這心態的不同,就把我們的生活改變了。生活習慣的不同,才可以把我們不同的生命表現出來。倘若我們有了新的生命,但我們的心態是沒有改變的,那我們的生活是不可能改變的。心態是影響生活的,而生活又影響生命。因此,心態、生命及生活,是連在一起的;一個人信主後,我們的心態是要改變的。我們的心態,不是向著世界,乃是向著主;我們追求的,不再是世界的物質,乃是永恆的神。我們的福氣,不是世上的財物、地位,乃是主自己;我們應以得著主為至寶。

因此,當我們有了一個新的生命後,我們的心態改變了,那我們追求的目標及對象也不同了。這時我們的追求目標,是飢渴慕義的,是向著屬靈的方向而行的。若我們信主後,我們的追求目標沒有改變,我們還是向著世界的事物而追求,那我們就不能成為天國的好公民了。若我們要有一個得福的生活,大前題是要脫離地上之牽扯,否則我們雖然知道這些是福,也是無法做得到及得到的(12節的喜樂);因為只是理論而已,有福而得不到,就只能望福興嘆而已。這世界對我們的牽扯力是大的,我們的觀念常被世界所影響,以致我們不會羨慕這些屬靈的福的,這是很可惜的。

這裡所說的福氣,其實大多是心態的改變,大多是內心的品行,再加上一些行動,例如使人和睦、為義受逼迫、飢渴慕義等。而這些行動,都是從心態而來的。我們的心態,若是一個渴慕神的心態,那我們的動作,就是追求神,就會對己、對神及對人都有不同的行為及動作了。例如我們的心是飢渴慕義的,我們就會追求神,就自然會在屬靈上裝備自己,多看有益的屬靈書籍,多研讀聖經,多參加好的屬靈聚會等。這都是從心態而產生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就會影響我們的生命的。這就是為何耶穌一開始說到福氣時,就先說到我們的心態,因為我們的心是最重要的。我們若是有一個貧苦的心靈、哀痛的心、謙和的心、愛慕公義的心、憐憫人的心、清潔的心、締造和平的心、以及一個願意為義而受逼迫的心,那我們的行動及生活習慣,就會與世界不一樣,就會注重屬靈的生命,而不是只注意屬世的物質了。

登山寶訓的開始,說到我們得福的不二法門,就是一個對的心態,一個謙卑的心態,對神的道渴慕,對人是締造和平及憐憫人的,對己是自知貧窮而謙卑的;若有這樣的心態,我們就是有福的人。那麼這裡說的福,是甚麼福呢?沒有說到長壽,也沒有說到金錢,卻是說到天國、地土、飽足、必得見神、以及將來的獎賞等。因此,這裡所說的福氣,不是屬世的福氣,不是五福臨門的福,更是比世上的福更大的福,是天國子民所得的屬靈福氣。

然而,一個謙卑、自知貧窮…等的人,為何可以得福呢?甚麼是這裡所說的福氣呢?你喜歡這些福氣嗎?這些福氣,似乎並不是世上的人所要追求的;世上的人所追求的,是房屋、金錢、名譽、地位、多子多孫等,但這裡的福氣,完全沒有提到這些福氣。那真正的福氣是甚麼呢?為何我們追求慕義、為何我們靈裡貧乏、憐憫別人等,就可以得福呢?一個心靈貧苦的人,為何可以得福呢?原來當我們是一個謙卑追求神時,神就看得見我們的心,神自己就親自成為我們的福氣。這裡所說的福氣之所以就夠完成,乃是因為基督所作的工,是因為基督願意把祂自己給我們。因此,這裡所說的福氣,其實就是基督自己,只有神自己才是我們真正的福氣,只有我們得著基督,得著祂的愛,我們才是有福的人。

原來不是物質的東西是我們的福氣,也不是這世界的其他東西,會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真正的福氣,只有基督自己,才成為我們的福氣。當我們得著基督時,我們就得著一切,我們得著基督,就得著神的愛;而神的愛才是我們永遠的福分。除了在基督裡之外,在世上我們找不到愛;而愛才是真正能滿足我們的心的最佳福氣。因此,一個飢渴慕義的人為何可以得到福氣,為何可以得到飽足呢?他不是因為得著金錢,也不是因為得著地位,乃是因為得著基督,才可以得著飽足,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福氣的。若不是基督完成了救贖,這些飢渴慕義的人,或是虛心的人,或是哀痛的人,都不能得到滿足的。若沒有基督,那我們的渴慕都是白費的。因此,這些福氣之所以完成,是因為基督作成了祂的工,把祂的生命給了我們,也把神的愛具體的賜給我們,這就是最大的福氣了。也就是說,背後之福就是基督,基督是具體的福,離開基督,就沒有福。我們要學習從基督得福,而非從世界得福。

前面說到的七福,例如飢渴慕義、例如哀痛的人,虛心的人、溫柔的人等,都是心態的問題。而這些得福的條件,雖然與世人所認為的不同,但也不至對己有損。然而最後一福似乎就不是世界所認同的福了,最後一福是說到為義而受逼迫(這是心態的願意受苦),也說到被辱罵等(這是實際的受苦),這怎能說是福呢?在世人而言,這不就是明顯的禍嗎?為何會說是福呢?前面所說的福,或許我們明白,這是屬靈的福,也是一個有「修養」的人,所應具備的條件。然而,後面的福就不能說是福了,是世界所認為的禍了;為何還說是福呢?

的確,若我們被人辱罵、被人逼迫、被人說壞話,怎能說是福呢?這裡不只說是福,還要我們歡喜快樂呢!我們不憂愁就已經不錯了,怎能快樂得起來呢?這確是與地上的福不同的,這是關乎天上的獎賞的。而這裡得福氣的重點,是為主的緣故被逼迫、被辱罵,而不是為其他原因的。也就是說,這是因為我們信主、傳主的道、高舉主等而受到世界的逼迫,這時我們就可以得福了。得甚麼福呢?第一,這時我們因著有主的同在,我們雖然是在苦難中,但我們的心是喜樂的。為何會喜樂呢?這喜樂不是世上的人所給的,乃是神給的;我們因著神的同在,我們自然就會喜樂,這喜樂是不必假裝的,是自然出來的。當我們有神與我們同在時,我們自然就是喜樂的。只是我們很少有這種經歷,我們平時是追求世界暫時的快樂,就不明白真正的喜樂,是神的同在。當我們嘗過主恩的滋味時,就必知道這喜樂是不一樣的。


不只在地上有喜樂,而且將來在天上時,我們更有大的賞賜(12),這更是永遠的喜樂,是神同在的喜樂。因此,我們的福與世上的人的福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只有地上的福,就是神的同在;也會有天上的福,就是天上永恆的賞賜;這是雙重的福,是地上與天上的福。這些福雖然與世上的福不一樣,但卻比世上的福更寶貴、也更是存到永遠的。故我們要學習從基督得福,得屬靈之福,而非世界屬世會過去之福。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太2:12-23

2016/2/9                   mardi                2:12-23

博士來到見耶穌後,似乎引起了一個大的旋渦;他們的出現,就做成了小孩子的被殺,那神為何要博士出現呢?當博士敬拜神是代表找到了神時,就有一些人因而死亡了。這不是因為神的緣故,乃是因為人的罪;是人的罪不容許神來作王,是人的罪排斥神的掌權,因而就用人的方法,去阻礙神的掌權。因此,這不應把責任推給神,而是人自己的罪所導致的。

人的罪不能推給神,因為人有自由意志,去選擇該作甚麼的。神沒有創造罪,是撒但及人類自己選擇不要神,而產生罪出來。因此,當人不要神,不以神為神時,罪就自然出來了。不認識神的人,是不會讓神來掌權的;當一個人高坐在自己的寶座上時,他是不容許神來作王的,這就是為何希律如此殘忍,要殺盡一切可能將來作王的小孩了。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快要死了(20),沒有幾年命了,若他知道自己在地上的年日,是自己不能估計的,他就不必作這沒有意義的事了。同時,當他要殺這些嬰孩時,他明知一定有無辜的,但他為了自己的權位,還是用人的方法,而且是犯罪的方法,去作這傷天害理的事,這就看到一個被撒但充滿的人,他的罪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是為己而害人的。這就是撒但的軌跡,是人類被撒但進入人心後,所產生的結果。

博士遠從東方來到,就間接引起了殺嬰的事,為何神不禁止呢?一件美好的事,就是博士所代表的事,就是千里迢迢地來找耶穌,來敬拜神的事,為何會變成殺嬰的事呢?這不是神的責任,是人的罪引起的。這件事的出現,是表明有兩種人,一種是得到救恩的人,這種人是要尋找神,要得著神的人。而當有一種人得到救恩時,因著人的不要神,就會反而使另一種人的罪顯露出來了。原來救恩一方面是救願意來到神面前的人,但另一方面也顯出不願意順服人的罪,同時亦把不願意的人定罪了。因此,神藉著博士的尋找,顯出有一些敬虔的人,也顯出有一些人的罪;而神的救恩,就把義人及惡人分別了出來。而希律的犯罪,不能把責任推給神,而是人被撒但迷惑後而出來的罪,是人該負的責任。

耶穌為何一定要到埃及呢?為何必須經過埃及,再回到拿撒勒呢?為何不能安定在拿撒勒,等祂成長呢?耶穌本是住在拿撒勒的(2:439),但這裡又說他們回來後,被主指示,便住在拿撒勒(22-23),因而稱為拿撒勒人耶穌。祂不是本來住在拿撒勒嗎?為何又被指示住回拿撒勒呢?這是甚麼意思呢?

基督經過埃及才回到以色列,而且是回到原來的地方,這有兩個意義:第一,以色列當初也是經過埃及後,被拯救而重回以色列地的。他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本已到了迦南,但神還是把他們帶到埃及去,表面上是為了避免糧荒,其實也是為了被磨練成為復活的、被拯救的人。他們經過埃及後,就代表得到死而復活的生命,而不是原來的生命了。原來老我的生命,是不能承受神的應許的,必須得到死而復活的生命,才可以承受神的應許的。這就是以色列人的經歷,是死而復生的經歷。而基督是第二個兒子(第一個兒子是以色列,參15),祂也必須走過第一個兒子所走過的路,然後才把他們拯救出來。以色列人是第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失敗了,神就把第二個兒子從埃及召出來,成為第一個兒子的拯救了。

第二,基督要經過埃及,然後才回到以色列,這是預表這家人得到死而復活的生命,是經歷死亡後的生命。神所要用的生命,不是原來的生命,乃是復活的生命。雖然基督是神的生命,但在預表上神是告訴我們,祂要用的,乃是復活的生命,而不是沒有復活的生命。約瑟及馬利亞得了基督後,他們好像很不安逸,因為不只生孩子的時候要舟車勞動,而且小孩子還小之時,就得把祂帶到埃及去,這就是為了經歷死而復活的生命。走過埃及一趟再回來後,就代表不是原來的生命,而是復活的生命了。

為何會有這麼多人死亡呢?神為何容許這些事發生呢?當一個人拒絕不要神時,人心中的罪就會出來,而罪就是可怕的,是殺人的,是自私的,是不顧別人,而只為己的。當一個尋找到神的人而得到福時,若其他人不懂得來到神的面前,因而拒絕神時,他的罪就顯出來,而他也很快就得到他的懲罰了。

聖經說當他們回到拿撒勒後,他們就應驗了先知所說,祂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23)。然而,第一,他們本是住在拿撒勒的,為何要回來後才稱為拿撒勒人呢?第二,舊約先知的預言中,好像沒有說到這一句話,那是出於甚麼地方呢?有關第一點,這裡說到回來後,被天使指示,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裡。拿撒境原來就是他們本來的城,但雖然如此,這卻不是他們原來的城。這怎說呢?原來的城,是世代傳下來的,是祖宗的居住地,是世襲的。然而,這時他們要住在那裡,不是自己決定的,不是一定回到原來的地方的,乃是聽神的旨意而住下來的。這就不同了,這就是按神的旨意而活的地方了。同樣是拿撒勒地,原先是祖先的決定,現今是神的決定,那就不一樣了。這就代表是出於神的,是死而復活的新生命,是神所給的生命及方向,是行在神的道路中了。惟有行在神的道路中的行動,才是有價值的,才可以被稱為拿撒勒人的。神把舊的拿撒勒,更新成為新的拿撒勒,因為這時的拿撒勒,是神所指示的了。

第二點的解釋,確是不容易的,因為聖經中沒有找到先知說的話。然而,拿撒勒是代表卑微之城,是藉藉無名的城,那拿撒勒人耶穌,就代表是謙卑的耶穌,是不彰顯自己的耶穌了。也就是說,聖經雖然沒有說到這城的名字,但卻常說到耶穌的卑微(如賽53),是綜合說到耶穌的這個人。而現在拿撒勒人耶穌,就代表一個卑微的城市,也代表一個卑微的人,一個無佳形美容的人。因此,當耶穌的家庭,按著神的指示,重新出發,還是住在卑微的城市時,這就代表他順服了神的旨意,活在一個卑微的城市中,而拿撒勒除了代表這城外,亦可以意譯為「卑微」之意,如此,就是卑微的耶穌之意了。

在這一段聖經中,我們也看到了一個聽神的吩咐的約瑟,他是常聽得到神聲音的人(1319),而且也是願意遵照神的吩咐去行的人(1421)。他聽到神的聲音後,接下來的描寫,就是「約瑟就起來,…」。可見他不只聽得到神的聲音,而且會分辨神的聲音,更會遵行神的話,而且是馬上遵行的人。他因著神的話而主導一切,行在神的旨意中,沒有任何怨言,沒有覺得麻煩,因此聖經說他是一個義人,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書廿二

2016/2/2                    mardi                    書廿二
  二支派半的人,現在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任務了。他們遵守了摩西的話,以及約書亞的話,同時也是神的話(2-3)。也就是說,他們是規矩的,是願意按神所作的去作的;他們的心是向著神的,這是他們的優點。然而有一個大前題,就是他們不在神的應許之地,他們不在約但河西,於是他們雖然有一個好的心腸,或是一個願意順服的心;而且他們想作的,不只是顧到現在的難處,更是顧到日後子孫的難處。他們想到的是日後的問題。或許現在不會出問題,但難保日後不出問題的。若他們所立之地,本身就是不正的地,不必我們製造問題,也會出問題的。甚至我們努力想把問題除去,反而使問題顯出來的。

  他們所想的,是要把日後的問題除去;他們所想到的,應是有道理、有遠見的,也應是有原因的。他們可以想得到這些問題,而且還是要努力去把這些問題除去,然而我們看到的,是反效果的出來呢!當他們知道了可能的問題時,他們為了解決日後的問題,就製造了一個壇,本來的意思,是想把這壇成為一個見證,讓他們的子孫不會不敬拜神,或是不會被人攔阻而不能敬拜神。他們的想法是對的,他們的心也是對的;然而,這些對的方法及心意,卻反而使人覺得他們是不要神,而拜偶像呢!為何會這樣呢?他們想要敬拜神,不想人攔阻他們不敬拜神;但他們卻反而是讓人覺得他們不敬拜神!

  這就是因為他們本身所立之地,是有問題的地,那不是神所應許之地。他們既然要住在這裡,他們就有一個很大的風險,就是日後會離棄神的了。他們知道這風險,但處理的方法卻不是離開這地,而是用外面的方法,去把這風險除去。他們的方法是外面的,雖然心是好的,但這個好的方法,本身就已經使人懷疑他們不要神了。不只不能在日後證明他們要神,而且現在就已經被人懷疑了。他們為何要造這壇呢?因為他們認為這個壇就可以成為見證,就可以讓他們的子孫可以敬拜神了。然而,這個壇真的可以有如此的功用嗎?若這個壇在這時他們充滿熱心時,尚且使人懷疑他們是用這壇來敬拜假神的,那這壇在日後是否能見證神,使河東的人仍然敬畏神,就不得而知了。而且聖經日後也沒有再提到這壇了,那只是兩支派半的人之一廂情願,以為可以見證而已。

  他們造這壇的目的,是想靠一個壇來解決了所有的問題;然而壇是外面的,我們的問題卻是裡面的。這一代的人或許可以仍然想到神,仍然有心事奉神;但下一代如何,就不得而知了。這不應只是別人不准他們去敬拜耶和華(24),而且更要提防他們自己不要敬拜神呢!一般而言,人們想的東西,都是以為自己是好的,而別人是不好的。他們想的,是別人不准他們拜耶和華,其實更要防止的,是自己的子孫放棄了敬拜神呢!這可能就是為何他們把這壇建在約但河西、在迦南地屬以色列人的那邊之故了(11)。因為他們以為自己的子孫是不會出問題的,而出問題的,是別人的說話也。

  當他們造了一個壇時,這本是為了成為日後的見證,證明他們還是有神的;然而這個與祭壇相同的壇,會否反而成為他們日後子孫的陷阱呢?這就不得而知了。因為例如基甸作了以弗得後,這以弗得本是照祭司的衣服製造的吧,但卻成為日後以色列人及基甸的網羅,使他們拜那以弗得,就陷入罪惡中了(士8:27)。因此,他們造這壇的本意是好的,但即使現在,就已經使人誤會了,還是在同一代呢,就引起了這麼多的問題,甚至差點就打起仗來了。那日後他們的子孫,真的會因為一個證壇的存在,就會敬拜耶和華嗎?這是不太可能的事了。


  因此,問題不是外面的證壇,乃是裡面的生命。他們要想到的,是如何保持他們的子孫的心,不被那河東所代表的世界所污染,這才是真正的辦法。若只從外面作了一個功夫,而沒有內心的工作,那就是沒有用的了。因此,他們最徹底的方法,最好就是不住在河東,而遷往河西去(19)。非尼哈代表以色列人的說話,暗示他們是已經知道這地是不潔淨的了(19上);而解決的基本問題,不在外面的壇,而是搬離此地。然而,他們又怎肯搬離這地呢?因為已經住了一段日子了,已經是扎根在河東了。這就是他們的問題了,因為這一個基本的問題沒有解決,他們用其他的方法去解決,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會產生更多的問題而已。


  今天我們也是一樣,當我們的根基,不是立在基督的磐石上之時,我們所作的一切努力,都不能使我們繼續成長的。兩支派半的人,也算是聽話的,他們聽了神的話、摩西的話、約書亞的話(2-3),這表示他們是願意聽話的。他們也想到日後的問題,想到不要讓他們的子孫失敗,這是很好的想法。因為他們不只是看到現在的問題,更是想到日後的問題。然而,他們若早一點想到就好,他們若想到後,知道根本解決的方法就更好了。今天我們知道了問題的存在,但卻不知道問題的基本原因,而想法去解決這基本的原因;我們卻用其他方法,用外面的方法,去想把問題解決,那只會產生更大的問題而已。他們付了代價,也打了仗,也想到日後的問題;然而他們的努力,似乎是白費的,因為沒有找得到問題的根源。或是他們雖然知道問題的根源,卻沒有魄力去解決,於是退而求其次,用人的方法,或是善良的方法,想去解決問題,然而這只是徒勞無功而已。


  因此,我們的根基是很重要的,若不是立在基督的根基上,我們所作的其他的事工,即使是完全遵照聖經所行,即使我們的心是想好的,但這些想法,都被我們的根基不在基督上而消毀了。我們是要努力的,但努力不是在不對的方法上,而是要在對的方法上去行,這才是可以永久走在神的路上的。兩支派半的人這時是有遠見的,那初時為何沒有遠見呢?他們當初若在河東的事上沒有衝動,看到了外面的好,就急不及待地要這地,那他們就不必有現在的困難了。我們的第一個決定若是錯了,要走回頭路就很難的了。因為他們作了這麼多,還是不能挽回他們日後失喪的事實呢。


  兩支派半的人,可以想到日後的子孫的問題,確算是不錯的了。這時他們是有眼光的,但以前他們是沒有眼光的。因著以前的沒有眼光,他們這時的有眼光,也是沒有用的了。因為他們這時的眼光,已經不在正確的基礎上,而且他們也不能永遠顧得到以後的世代的了。這時他們若有眼光,應是想法讓利未人在他們的城中,成為固定教導他們的老師,要把神的律法不斷教導他們,讓他們從心中改變,或許還可以更有效呢!因為一個簡單的證壇,不只是沒有用的,而且是會使人反而拜它的,因為它的設計,是與耶和華的壇一樣樣式的(28)。若是如此,就更易使人日後會拜它的了。因此,他們的想法是好的,但他們卻沒有想到,別人卻有不同的想法,不認為你是為了不忘記神,反以為你是不要神呢!就如十支派的人,也不覺得是好的,何況日後他們的子孫呢!而這時他們可以用解釋之法去把禍患消除,那日後他們不在時,誰去說話解釋呢?壇的本身是不會說話的,就會成為日後別人誤會的由來,反而使人容易跌倒了。


  因此,雖然以色列人都認為這是美事(31,33),但這美事卻是險事,是有存在的風險的。此外,在這事上,不只兩支派半的人沒有求問神,而用人的方法想去解決事情,甚至以色列人當初一聽到這消息時,也沒有求問神,而馬上想要用打仗的方法去解決事情了(12)。這都是人的方法,是不合神的旨意的。我們應先來到神的面前,針對問題,才可以有正確的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