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2 mardi 書廿二
二支派半的人,現在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任務了。他們遵守了摩西的話,以及約書亞的話,同時也是神的話(2-3)。也就是說,他們是規矩的,是願意按神所作的去作的;他們的心是向著神的,這是他們的優點。然而有一個大前題,就是他們不在神的應許之地,他們不在約但河西,於是他們雖然有一個好的心腸,或是一個願意順服的心;而且他們想作的,不只是顧到現在的難處,更是顧到日後子孫的難處。他們想到的是日後的問題。或許現在不會出問題,但難保日後不出問題的。若他們所立之地,本身就是不正的地,不必我們製造問題,也會出問題的。甚至我們努力想把問題除去,反而使問題顯出來的。
他們所想的,是要把日後的問題除去;他們所想到的,應是有道理、有遠見的,也應是有原因的。他們可以想得到這些問題,而且還是要努力去把這些問題除去,然而我們看到的,是反效果的出來呢!當他們知道了可能的問題時,他們為了解決日後的問題,就製造了一個壇,本來的意思,是想把這壇成為一個見證,讓他們的子孫不會不敬拜神,或是不會被人攔阻而不能敬拜神。他們的想法是對的,他們的心也是對的;然而,這些對的方法及心意,卻反而使人覺得他們是不要神,而拜偶像呢!為何會這樣呢?他們想要敬拜神,不想人攔阻他們不敬拜神;但他們卻反而是讓人覺得他們不敬拜神!
這就是因為他們本身所立之地,是有問題的地,那不是神所應許之地。他們既然要住在這裡,他們就有一個很大的風險,就是日後會離棄神的了。他們知道這風險,但處理的方法卻不是離開這地,而是用外面的方法,去把這風險除去。他們的方法是外面的,雖然心是好的,但這個好的方法,本身就已經使人懷疑他們不要神了。不只不能在日後證明他們要神,而且現在就已經被人懷疑了。他們為何要造這壇呢?因為他們認為這個壇就可以成為見證,就可以讓他們的子孫可以敬拜神了。然而,這個壇真的可以有如此的功用嗎?若這個壇在這時他們充滿熱心時,尚且使人懷疑他們是用這壇來敬拜假神的,那這壇在日後是否能見證神,使河東的人仍然敬畏神,就不得而知了。而且聖經日後也沒有再提到這壇了,那只是兩支派半的人之一廂情願,以為可以見證而已。
他們造這壇的目的,是想靠一個壇來解決了所有的問題;然而壇是外面的,我們的問題卻是裡面的。這一代的人或許可以仍然想到神,仍然有心事奉神;但下一代如何,就不得而知了。這不應只是別人不准他們去敬拜耶和華(24),而且更要提防他們自己不要敬拜神呢!一般而言,人們想的東西,都是以為自己是好的,而別人是不好的。他們想的,是別人不准他們拜耶和華,其實更要防止的,是自己的子孫放棄了敬拜神呢!這可能就是為何他們把這壇建在約但河西、在迦南地屬以色列人的那邊之故了(11)。因為他們以為自己的子孫是不會出問題的,而出問題的,是別人的說話也。
當他們造了一個壇時,這本是為了成為日後的見證,證明他們還是有神的;然而這個與祭壇相同的壇,會否反而成為他們日後子孫的陷阱呢?這就不得而知了。因為例如基甸作了以弗得後,這以弗得本是照祭司的衣服製造的吧,但卻成為日後以色列人及基甸的網羅,使他們拜那以弗得,就陷入罪惡中了(士8:27)。因此,他們造這壇的本意是好的,但即使現在,就已經使人誤會了,還是在同一代呢,就引起了這麼多的問題,甚至差點就打起仗來了。那日後他們的子孫,真的會因為一個證壇的存在,就會敬拜耶和華嗎?這是不太可能的事了。
因此,問題不是外面的證壇,乃是裡面的生命。他們要想到的,是如何保持他們的子孫的心,不被那河東所代表的世界所污染,這才是真正的辦法。若只從外面作了一個功夫,而沒有內心的工作,那就是沒有用的了。因此,他們最徹底的方法,最好就是不住在河東,而遷往河西去(19)。非尼哈代表以色列人的說話,暗示他們是已經知道這地是不潔淨的了(19上);而解決的基本問題,不在外面的壇,而是搬離此地。然而,他們又怎肯搬離這地呢?因為已經住了一段日子了,已經是扎根在河東了。這就是他們的問題了,因為這一個基本的問題沒有解決,他們用其他的方法去解決,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會產生更多的問題而已。
今天我們也是一樣,當我們的根基,不是立在基督的磐石上之時,我們所作的一切努力,都不能使我們繼續成長的。兩支派半的人,也算是聽話的,他們聽了神的話、摩西的話、約書亞的話(2-3),這表示他們是願意聽話的。他們也想到日後的問題,想到不要讓他們的子孫失敗,這是很好的想法。因為他們不只是看到現在的問題,更是想到日後的問題。然而,他們若早一點想到就好,他們若想到後,知道根本解決的方法就更好了。今天我們知道了問題的存在,但卻不知道問題的基本原因,而想法去解決這基本的原因;我們卻用其他方法,用外面的方法,去想把問題解決,那只會產生更大的問題而已。他們付了代價,也打了仗,也想到日後的問題;然而他們的努力,似乎是白費的,因為沒有找得到問題的根源。或是他們雖然知道問題的根源,卻沒有魄力去解決,於是退而求其次,用人的方法,或是善良的方法,想去解決問題,然而這只是徒勞無功而已。
因此,我們的根基是很重要的,若不是立在基督的根基上,我們所作的其他的事工,即使是完全遵照聖經所行,即使我們的心是想好的,但這些想法,都被我們的根基不在基督上而消毀了。我們是要努力的,但努力不是在不對的方法上,而是要在對的方法上去行,這才是可以永久走在神的路上的。兩支派半的人這時是有遠見的,那初時為何沒有遠見呢?他們當初若在河東的事上沒有衝動,看到了外面的好,就急不及待地要這地,那他們就不必有現在的困難了。我們的第一個決定若是錯了,要走回頭路就很難的了。因為他們作了這麼多,還是不能挽回他們日後失喪的事實呢。
兩支派半的人,可以想到日後的子孫的問題,確算是不錯的了。這時他們是有眼光的,但以前他們是沒有眼光的。因著以前的沒有眼光,他們這時的有眼光,也是沒有用的了。因為他們這時的眼光,已經不在正確的基礎上,而且他們也不能永遠顧得到以後的世代的了。這時他們若有眼光,應是想法讓利未人在他們的城中,成為固定教導他們的老師,要把神的律法不斷教導他們,讓他們從心中改變,或許還可以更有效呢!因為一個簡單的證壇,不只是沒有用的,而且是會使人反而拜它的,因為它的設計,是與耶和華的壇一樣樣式的(28)。若是如此,就更易使人日後會拜它的了。因此,他們的想法是好的,但他們卻沒有想到,別人卻有不同的想法,不認為你是為了不忘記神,反以為你是不要神呢!就如十支派的人,也不覺得是好的,何況日後他們的子孫呢!而這時他們可以用解釋之法去把禍患消除,那日後他們不在時,誰去說話解釋呢?壇的本身是不會說話的,就會成為日後別人誤會的由來,反而使人容易跌倒了。
因此,雖然以色列人都認為這是美事(31,33),但這美事卻是險事,是有存在的風險的。此外,在這事上,不只兩支派半的人沒有求問神,而用人的方法想去解決事情,甚至以色列人當初一聽到這消息時,也沒有求問神,而馬上想要用打仗的方法去解決事情了(12)。這都是人的方法,是不合神的旨意的。我們應先來到神的面前,針對問題,才可以有正確的方法的。
二支派半的人,現在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任務了。他們遵守了摩西的話,以及約書亞的話,同時也是神的話(2-3)。也就是說,他們是規矩的,是願意按神所作的去作的;他們的心是向著神的,這是他們的優點。然而有一個大前題,就是他們不在神的應許之地,他們不在約但河西,於是他們雖然有一個好的心腸,或是一個願意順服的心;而且他們想作的,不只是顧到現在的難處,更是顧到日後子孫的難處。他們想到的是日後的問題。或許現在不會出問題,但難保日後不出問題的。若他們所立之地,本身就是不正的地,不必我們製造問題,也會出問題的。甚至我們努力想把問題除去,反而使問題顯出來的。
他們所想的,是要把日後的問題除去;他們所想到的,應是有道理、有遠見的,也應是有原因的。他們可以想得到這些問題,而且還是要努力去把這些問題除去,然而我們看到的,是反效果的出來呢!當他們知道了可能的問題時,他們為了解決日後的問題,就製造了一個壇,本來的意思,是想把這壇成為一個見證,讓他們的子孫不會不敬拜神,或是不會被人攔阻而不能敬拜神。他們的想法是對的,他們的心也是對的;然而,這些對的方法及心意,卻反而使人覺得他們是不要神,而拜偶像呢!為何會這樣呢?他們想要敬拜神,不想人攔阻他們不敬拜神;但他們卻反而是讓人覺得他們不敬拜神!
這就是因為他們本身所立之地,是有問題的地,那不是神所應許之地。他們既然要住在這裡,他們就有一個很大的風險,就是日後會離棄神的了。他們知道這風險,但處理的方法卻不是離開這地,而是用外面的方法,去把這風險除去。他們的方法是外面的,雖然心是好的,但這個好的方法,本身就已經使人懷疑他們不要神了。不只不能在日後證明他們要神,而且現在就已經被人懷疑了。他們為何要造這壇呢?因為他們認為這個壇就可以成為見證,就可以讓他們的子孫可以敬拜神了。然而,這個壇真的可以有如此的功用嗎?若這個壇在這時他們充滿熱心時,尚且使人懷疑他們是用這壇來敬拜假神的,那這壇在日後是否能見證神,使河東的人仍然敬畏神,就不得而知了。而且聖經日後也沒有再提到這壇了,那只是兩支派半的人之一廂情願,以為可以見證而已。
他們造這壇的目的,是想靠一個壇來解決了所有的問題;然而壇是外面的,我們的問題卻是裡面的。這一代的人或許可以仍然想到神,仍然有心事奉神;但下一代如何,就不得而知了。這不應只是別人不准他們去敬拜耶和華(24),而且更要提防他們自己不要敬拜神呢!一般而言,人們想的東西,都是以為自己是好的,而別人是不好的。他們想的,是別人不准他們拜耶和華,其實更要防止的,是自己的子孫放棄了敬拜神呢!這可能就是為何他們把這壇建在約但河西、在迦南地屬以色列人的那邊之故了(11)。因為他們以為自己的子孫是不會出問題的,而出問題的,是別人的說話也。
當他們造了一個壇時,這本是為了成為日後的見證,證明他們還是有神的;然而這個與祭壇相同的壇,會否反而成為他們日後子孫的陷阱呢?這就不得而知了。因為例如基甸作了以弗得後,這以弗得本是照祭司的衣服製造的吧,但卻成為日後以色列人及基甸的網羅,使他們拜那以弗得,就陷入罪惡中了(士8:27)。因此,他們造這壇的本意是好的,但即使現在,就已經使人誤會了,還是在同一代呢,就引起了這麼多的問題,甚至差點就打起仗來了。那日後他們的子孫,真的會因為一個證壇的存在,就會敬拜耶和華嗎?這是不太可能的事了。
因此,問題不是外面的證壇,乃是裡面的生命。他們要想到的,是如何保持他們的子孫的心,不被那河東所代表的世界所污染,這才是真正的辦法。若只從外面作了一個功夫,而沒有內心的工作,那就是沒有用的了。因此,他們最徹底的方法,最好就是不住在河東,而遷往河西去(19)。非尼哈代表以色列人的說話,暗示他們是已經知道這地是不潔淨的了(19上);而解決的基本問題,不在外面的壇,而是搬離此地。然而,他們又怎肯搬離這地呢?因為已經住了一段日子了,已經是扎根在河東了。這就是他們的問題了,因為這一個基本的問題沒有解決,他們用其他的方法去解決,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會產生更多的問題而已。
今天我們也是一樣,當我們的根基,不是立在基督的磐石上之時,我們所作的一切努力,都不能使我們繼續成長的。兩支派半的人,也算是聽話的,他們聽了神的話、摩西的話、約書亞的話(2-3),這表示他們是願意聽話的。他們也想到日後的問題,想到不要讓他們的子孫失敗,這是很好的想法。因為他們不只是看到現在的問題,更是想到日後的問題。然而,他們若早一點想到就好,他們若想到後,知道根本解決的方法就更好了。今天我們知道了問題的存在,但卻不知道問題的基本原因,而想法去解決這基本的原因;我們卻用其他方法,用外面的方法,去想把問題解決,那只會產生更大的問題而已。他們付了代價,也打了仗,也想到日後的問題;然而他們的努力,似乎是白費的,因為沒有找得到問題的根源。或是他們雖然知道問題的根源,卻沒有魄力去解決,於是退而求其次,用人的方法,或是善良的方法,想去解決問題,然而這只是徒勞無功而已。
因此,我們的根基是很重要的,若不是立在基督的根基上,我們所作的其他的事工,即使是完全遵照聖經所行,即使我們的心是想好的,但這些想法,都被我們的根基不在基督上而消毀了。我們是要努力的,但努力不是在不對的方法上,而是要在對的方法上去行,這才是可以永久走在神的路上的。兩支派半的人這時是有遠見的,那初時為何沒有遠見呢?他們當初若在河東的事上沒有衝動,看到了外面的好,就急不及待地要這地,那他們就不必有現在的困難了。我們的第一個決定若是錯了,要走回頭路就很難的了。因為他們作了這麼多,還是不能挽回他們日後失喪的事實呢。
兩支派半的人,可以想到日後的子孫的問題,確算是不錯的了。這時他們是有眼光的,但以前他們是沒有眼光的。因著以前的沒有眼光,他們這時的有眼光,也是沒有用的了。因為他們這時的眼光,已經不在正確的基礎上,而且他們也不能永遠顧得到以後的世代的了。這時他們若有眼光,應是想法讓利未人在他們的城中,成為固定教導他們的老師,要把神的律法不斷教導他們,讓他們從心中改變,或許還可以更有效呢!因為一個簡單的證壇,不只是沒有用的,而且是會使人反而拜它的,因為它的設計,是與耶和華的壇一樣樣式的(28)。若是如此,就更易使人日後會拜它的了。因此,他們的想法是好的,但他們卻沒有想到,別人卻有不同的想法,不認為你是為了不忘記神,反以為你是不要神呢!就如十支派的人,也不覺得是好的,何況日後他們的子孫呢!而這時他們可以用解釋之法去把禍患消除,那日後他們不在時,誰去說話解釋呢?壇的本身是不會說話的,就會成為日後別人誤會的由來,反而使人容易跌倒了。
因此,雖然以色列人都認為這是美事(31,33),但這美事卻是險事,是有存在的風險的。此外,在這事上,不只兩支派半的人沒有求問神,而用人的方法想去解決事情,甚至以色列人當初一聽到這消息時,也沒有求問神,而馬上想要用打仗的方法去解決事情了(12)。這都是人的方法,是不合神的旨意的。我們應先來到神的面前,針對問題,才可以有正確的方法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