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16 mardi 太五1-12
這一章開始了登山寶訓,內容是說到一個新的生命、新的國度。有新的國度就需要有新的人、新的生命,才可以適合這國度的。因此,登山寶訓是說到新的生命、新的生活、新的國度、以及新的要求;而一開始時,是先是說到有關福氣的問題。當一個新的生命及生活開始時,也應有一個新的心態。這裡的八福(或是九福,因為有九個福字),就是說到一種新的生活心態,以及新的動作等。
當我們得救信主後,我們就應有不同的心態,而這心態的不同,就把我們的生活改變了。生活習慣的不同,才可以把我們不同的生命表現出來。倘若我們有了新的生命,但我們的心態是沒有改變的,那我們的生活是不可能改變的。心態是影響生活的,而生活又影響生命。因此,心態、生命及生活,是連在一起的;一個人信主後,我們的心態是要改變的。我們的心態,不是向著世界,乃是向著主;我們追求的,不再是世界的物質,乃是永恆的神。我們的福氣,不是世上的財物、地位,乃是主自己;我們應以得著主為至寶。
因此,當我們有了一個新的生命後,我們的心態改變了,那我們追求的目標及對象也不同了。這時我們的追求目標,是飢渴慕義的,是向著屬靈的方向而行的。若我們信主後,我們的追求目標沒有改變,我們還是向著世界的事物而追求,那我們就不能成為天國的好公民了。若我們要有一個得福的生活,大前題是要脫離地上之牽扯,否則我們雖然知道這些是福,也是無法做得到及得到的(如12節的喜樂);因為只是理論而已,有福而得不到,就只能望福興嘆而已。這世界對我們的牽扯力是大的,我們的觀念常被世界所影響,以致我們不會羨慕這些屬靈的福的,這是很可惜的。
這裡所說的福氣,其實大多是心態的改變,大多是內心的品行,再加上一些行動,例如使人和睦、為義受逼迫、飢渴慕義等。而這些行動,都是從心態而來的。我們的心態,若是一個渴慕神的心態,那我們的動作,就是追求神,就會對己、對神及對人都有不同的行為及動作了。例如我們的心是飢渴慕義的,我們就會追求神,就自然會在屬靈上裝備自己,多看有益的屬靈書籍,多研讀聖經,多參加好的屬靈聚會等。這都是從心態而產生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就會影響我們的生命的。這就是為何耶穌一開始說到福氣時,就先說到我們的心態,因為我們的心是最重要的。我們若是有一個貧苦的心靈、哀痛的心、謙和的心、愛慕公義的心、憐憫人的心、清潔的心、締造和平的心、以及一個願意為義而受逼迫的心,那我們的行動及生活習慣,就會與世界不一樣,就會注重屬靈的生命,而不是只注意屬世的物質了。
登山寶訓的開始,說到我們得福的不二法門,就是一個對的心態,一個謙卑的心態,對神的道渴慕,對人是締造和平及憐憫人的,對己是自知貧窮而謙卑的;若有這樣的心態,我們就是有福的人。那麼這裡說的福,是甚麼福呢?沒有說到長壽,也沒有說到金錢,卻是說到天國、地土、飽足、必得見神、以及將來的獎賞等。因此,這裡所說的福氣,不是屬世的福氣,不是五福臨門的福,更是比世上的福更大的福,是天國子民所得的屬靈福氣。
然而,一個謙卑、自知貧窮…等的人,為何可以得福呢?甚麼是這裡所說的福氣呢?你喜歡這些福氣嗎?這些福氣,似乎並不是世上的人所要追求的;世上的人所追求的,是房屋、金錢、名譽、地位、多子多孫等,但這裡的福氣,完全沒有提到這些福氣。那真正的福氣是甚麼呢?為何我們追求慕義、為何我們靈裡貧乏、憐憫別人等,就可以得福呢?一個心靈貧苦的人,為何可以得福呢?原來當我們是一個謙卑追求神時,神就看得見我們的心,神自己就親自成為我們的福氣。這裡所說的福氣之所以就夠完成,乃是因為基督所作的工,是因為基督願意把祂自己給我們。因此,這裡所說的福氣,其實就是基督自己,只有神自己才是我們真正的福氣,只有我們得著基督,得著祂的愛,我們才是有福的人。
原來不是物質的東西是我們的福氣,也不是這世界的其他東西,會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真正的福氣,只有基督自己,才成為我們的福氣。當我們得著基督時,我們就得著一切,我們得著基督,就得著神的愛;而神的愛才是我們永遠的福分。除了在基督裡之外,在世上我們找不到愛;而愛才是真正能滿足我們的心的最佳福氣。因此,一個飢渴慕義的人為何可以得到福氣,為何可以得到飽足呢?他不是因為得著金錢,也不是因為得著地位,乃是因為得著基督,才可以得著飽足,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福氣的。若不是基督完成了救贖,這些飢渴慕義的人,或是虛心的人,或是哀痛的人,都不能得到滿足的。若沒有基督,那我們的渴慕都是白費的。因此,這些福氣之所以完成,是因為基督作成了祂的工,把祂的生命給了我們,也把神的愛具體的賜給我們,這就是最大的福氣了。也就是說,背後之福就是基督,基督是具體的福,離開基督,就沒有福。我們要學習從基督得福,而非從世界得福。
前面說到的七福,例如飢渴慕義、例如哀痛的人,虛心的人、溫柔的人等,都是心態的問題。而這些得福的條件,雖然與世人所認為的不同,但也不至對己有損。然而最後一福似乎就不是世界所認同的福了,最後一福是說到為義而受逼迫(這是心態的願意受苦),也說到被辱罵等(這是實際的受苦),這怎能說是福呢?在世人而言,這不就是明顯的禍嗎?為何會說是福呢?前面所說的福,或許我們明白,這是屬靈的福,也是一個有「修養」的人,所應具備的條件。然而,後面的福就不能說是福了,是世界所認為的禍了;為何還說是福呢?
的確,若我們被人辱罵、被人逼迫、被人說壞話,怎能說是福呢?這裡不只說是福,還要我們歡喜快樂呢!我們不憂愁就已經不錯了,怎能快樂得起來呢?這確是與地上的福不同的,這是關乎天上的獎賞的。而這裡得福氣的重點,是為主的緣故被逼迫、被辱罵,而不是為其他原因的。也就是說,這是因為我們信主、傳主的道、高舉主等而受到世界的逼迫,這時我們就可以得福了。得甚麼福呢?第一,這時我們因著有主的同在,我們雖然是在苦難中,但我們的心是喜樂的。為何會喜樂呢?這喜樂不是世上的人所給的,乃是神給的;我們因著神的同在,我們自然就會喜樂,這喜樂是不必假裝的,是自然出來的。當我們有神與我們同在時,我們自然就是喜樂的。只是我們很少有這種經歷,我們平時是追求世界暫時的快樂,就不明白真正的喜樂,是神的同在。當我們嘗過主恩的滋味時,就必知道這喜樂是不一樣的。
不只在地上有喜樂,而且將來在天上時,我們更有大的賞賜(12),這更是永遠的喜樂,是神同在的喜樂。因此,我們的福與世上的人的福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只有地上的福,就是神的同在;也會有天上的福,就是天上永恆的賞賜;這是雙重的福,是地上與天上的福。這些福雖然與世上的福不一樣,但卻比世上的福更寶貴、也更是存到永遠的。故我們要學習從基督得福,得屬靈之福,而非世界屬世會過去之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