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晨更分享:代下十八:23-34

2009/11/27 vendredi 代下十八:23-34


這一段是說到兩件事,一是假先知與真先知的對話(23-27),二是以色列王和猶大王一同上去打仗,最後是亞哈戰死及陣亡,而因著神的憐憫,約沙法卻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到耶路撒冷。約沙法與亞哈結親,他自己不能把亞哈挽回,還把自己拖下了水,差點就喪失了性命,這是很可惜的事。我們不要渴想婚姻可以把人從不信帶到信,反之是較易可能被對方拖下水呢!

約沙法到北國去,可能也間接促成了這場戰爭,雖然約沙法想求問神,但對方的宗教觀不一樣,到了最後,這場求問神的鬧劇結束了,但神的旨意卻仍因著亞哈的偏見,而暗晦不明,求是求了,但得出來的結果,卻只是亞哈的主觀想法,而約沙法要不就是也可能被迷惑了,要不就是雖然知道了,但有心無力,也不能改變這事實,導致最後不得不跟著亞哈一同出征。因此,用婚姻之法,用結親之法,不能影響亞哈王。而因為有著婚姻之關係,反而使約沙法不好意思拒絕去打仗,若不是神的保守,他也就命喪黃泉了。

約沙法使自己的人民信服神之法,乃是派人到各城中去教訓百姓(17:8),而其效果也是正面的。也就是說,這是對的方法。但對亞哈王,約沙法卻用結親之法,以為這是更好之法,可以用親情改變對方。然而親情不但不能改變對方,反而因著親情,自己卻被絆倒了。這就是方法的錯,我們應用神的話語,去改變人,而不是用結親之法,後者是危險之法,也不比用神的話語來得成功。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23)基拿拿的兒子亞底家,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沒有耶和華的靈呢?從他的說話中,他似乎是很肯定自己是有神的靈的。然而當然也可能是要在王前表現自己,故此明知是假的,也要說成真的。若他得了假的靈而不自知,這是很可怕的事,他若不是從神的靈得啟示,但自己卻自以為是,那他是可以作出很可怕的事的。一個人若沒有神的靈,卻以為有,而且奉假神的名去作事,第一,他所作的,不是神作要他作的,第二,他所作的,既然不是從神而來的,就一定是對人有害的,於是他可以奉神的名,作出很可怕的事來。第三,他可能被邪靈引誘,作出害己害人的事來。因此,一個人沒有神的話,卻以為有,這是非常可怕的,我們一定要避免這種無知的事發生。因此,如何分辨這是否出於神的靈,便很重要了。米該雅告知西底家,當他失敗後便知道了(24,進嚴密屋,是失敗後躲藏之意,參王上20:30)。然而一個人,到事後才知道這不是出於神的,那時便太遲了,也已經損失了很多福氣,而得到禍患了。因此,我們求問神時,一定要把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除去,然後才可以更能客觀的,聽得到神的聲音,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作為神的啟示而已。

(27)所有出於神的話,都會應驗的,這是很好的考察之方法。

(28-34)當神的話語說出了,亞哈必定要死了,除非亞哈不要打仗。然而亞哈不聽,他以為可以用人的方法,去把神的話語跳過去,可以用人的方法,就免除死亡。這是很笨的方法,要避免死亡的發生,只有一條路,就是遵照神的話去行,不要去打仗。若米該雅的話,是從神來的,他就只有一條路,不去打仗,而不是用其他人的方法,妄想可以逃避神的預言。因此,當我們得知神的路時,若不走在神的路中,我們是別無他途,可以免禍而得福的。

亞哈對神的話語,是半信半疑,他不是完全不信,也不是完全信。若是完全不信,他大可不必改裝;若是完全信,他就不必打仗了。但他所用之法,就是以為即使米該雅說的,是從耶和華來的,我也可以因我的改裝,而避免死亡。他的這種作法是錯誤的,若這話真從神而來,他改裝也逃不了死亡;但若這話不是從神來的,他就不必改裝了。因為若米該雅的話,不是從神而來的;而他相信西底家的話,是從神來的,那若神已說他必得勝,他就不必改裝了。他要分辨的重點,應是到底誰的話是從神來的,若是米該雅的話是從神來的,他就不能去打仗,改裝也沒有用的。若西底家的話是從神來的,他就不必改裝,高高興興去打仗就是了,改裝是多餘的,因為神已把敵人交在他手中了。因此,他如此行是矛盾的,是自己採取了兩者的中間,把米該雅的話聽了一半,也把西底家的話聽了一半,以為這沒有吃虧,以為這是最聰明之法,其實這是最不可取之法,只表示他不知道神的路,不知甚麼是對,便要加上自己的方法而已。

然而神的話說了就必應驗,是沒有轉圜的餘地的。你如何改裝,也逃不過神的眼的。一個人隨便開弓,他就死了。本來亞蘭王命令,不可與任何人爭戰,只要與以色列王爭戰(30),因此,隨便開弓本來是不容許的。因此,照道理以色列王是不應死的,因為第一他不穿朝服,別人認不出他來;第二,亞蘭王不准他的下屬,去攻打除了以色列王外的人,而因著他不穿朝服,便沒有人會認得出他來。然而因著神的預言,一切從人來的保護,都是靠不住了;除了神的保護外,人是不可靠的。而這個人其實也不是隨便開弓的,在神的旨意中,是沒有恰巧的,也沒有隨便的,這是神的命定,是神的吩咐。王沒有吩咐,反而禁止,但神的吩咐出來,這人便把以色列王殺了,他反而立了功,完成了亞蘭王的命令呢!本來他是違反了亞蘭王的命令的,然而因著神的插手,他反而成就了亞蘭王的命令,其實是成就了神的旨意呢!

而約沙法本是暴露於極端危險中的,但因著神的憐憫,他卻可以得救了。車兵長怎會認得他不是以色列王呢(32)?他應是不認得的,這是神幫他認出來的(參31),是神感動他們離開他的。因此,只要神插手,人的一切努力,都必抵不過神的旨意的。我們當依照神的旨意而行,而不要用人的方法,試圖改變神的旨意,這只是螳臂擋車而已。

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代下十八:1-22

2009/11/26 jeudi 代下十八:1-22


這一章是說到約沙法與亞哈結親,他的兒子約蘭,娶了亞哈的女兒亞他利雅為妻,於是便產生了日後很多的問題了(參22:10)。約沙法是一個願意遵守神的話語的人,為何會犯了這錯呢?他不是不願意行以色列王所行的道嗎(17:4)?可能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認為若是可以與北國相連,有了好的關係,或許就可以更易把他們挽回,或可以把他們從不信服神中,轉向歸回神。與人和好是好的,勸人歸回神也是好的,但似乎若用婚姻的方法的人,大多數是失敗的。不單沒有把對方挽回,而且是自己被引誘的機會更多。也就是說,這是很危險的事,是很易失足的。從約沙法的例子中,便可見一斑。

亞哈王要去攻打基列的拉末,亞哈王本來沒有尋求神的習慣,但約沙法王是有這習慣的。因此,亞哈王決定了要打拉末,但約沙法覺得要先求神。這時,其實亞哈王心意已決,似乎即使死亡也攔阻不了他了。但因為約沙法的一句話,他也願意問一下先知,可是,他早就有一班自己養大的先知,這班先知,其實是就著亞哈王的心意而說話的,他們不是求問神、在得到神的話後再去回答亞哈的;他們乃是揣摸了王的心意後,按照他的想法而背書而已。因此,這群先知是亞哈王的自我安慰,是屬靈的假裝,是虛應故事,是北國的敬拜方式。我們是否也有這群自我安慰的先知呢?就是只有外表的屬靈,表面是問神,其實只是自己的想法而已。

當約沙法覺得不對勁時(6),他再要亞哈王問神的先知時,這表示他在屬靈上是有感覺的。那四百個先知,人數雖然多,也雖然是眾口一音的說同樣的話,然而一個屬靈的人,應是可以分辨出甚麼是神的話,甚麼不是的。先知不在乎數目的多少,乃在乎是否說出神的話語,不是以多取勝,不是用投票的方法,來決定真理的。亞哈王養了四百個先知,以多取勝,但沒有一個是有神的話的。他們所說的話,雖然有板有眼,也會模仿真先知的外表作為(10-11),表面上很酷似真先知,能滿足了亞哈王的胃口。但心中有神的靈的人,應會覺得不對勁的。約沙法就是如此。他希望亞哈再找真的先知來,聽他所說的話。

約沙法是很有見地了,而亞哈也召了米該雅來,而米該雅也說了神的話,但這話不好聽,不合亞哈王的心意,因此,亞哈王把這些話,定位為兇話(17)。原來亞哈王不是以是否從神而說的話,來決定接不接受的,乃是從這話好不好聽,合不合我的心意,而決定接不接受的。如此的人,是不能接受神的話的,他早就有自己的定見,他心中早就安裝了一個篩子,要把不合他意的篩出去,只把合他心意的留下,以備自己使用。這就是亞哈了,這種人是完全沒有機會接受神的話的。他以為接受了神的話,其實那只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意而已。我們是否也是如此呢?我們讀聖經時,是否也有意無意中,為自己加上了一個篩子,在潛意識中,便把不合我們邏輯的神的話,自然的把之篩走;也把我們不喜歡的話,很快就把之篩走,所剩下的,是我們曲解了神的話的結果,其實是我們自己的思想、解釋,或是我們的想法而已。

約沙法其實是有感覺的,可惜他不只不能勸告亞哈,不要不聽神的話,而他自己也跟著亞哈去打仗了。因此,他不只不能把對方拉回到神那裡,反而被對方拉離神的路。他以為結親可以以和為貴,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把對方拉回,但反而因著親情,使他無法馬上拒絕亞哈的邀請(參3),他在答應了亞哈的邀請後,再想到要求問耶和華(3-4),這時已經遲了,因為亞哈已經作了決定了,其他的動作,例如請先知來說話,只不過是在約沙法面前的表演而已。因此,其實在程序上他早就已失敗了,其他的事情,已不能彌補其錯誤了。他要求亞哈求問先知,是想法彌補其錯誤,但這方法,已不能彌補亞哈的錯誤,反而變成安慰亞哈王的藉口,使他更可以有恃無恐的去出征而已。

然而,這麼明顯的提醒,而且是可能會死的警告,亞哈王也不聽,而一意孤行,我們讀聖經時,也覺得不可思議,為何會有這種人呢?我們認為任何人都不會如此傻才對。然而,就是有這種人,而且,我們可能也會如此,明明知道遵守神的話,是有福的,行自己的路是會有禍的,但我們偏要行自己的路,而走向滅亡中,這是亞哈,也常是我們的情形。我們在理智上懂得要行神的路,但到了實際的情況時,我們卻選擇走上一條自己的路,而且就算是明知可能有危險的,也要走上去,這是亞哈的情形,我們覺得不可思議,其實我們也常是如此的:我們懂得看到別人的不是,但卻不會看自己的問題的。

神為何用說謊的方法,去騙亞哈呢?神不是不說謊的嗎?其實是因為亞哈容許了謊言的靈,進入了他的心中,神就只能任憑他如此了。這是亞哈王自取的,他養了四百個先知,就是要他們說好聽的話,換言之,就是要他們說謊,不要說神的話,只要說迎合自己的話。這是他容許了謊言的靈,進入了他中間。若一個人容許說謊,神就只好以說謊待之了。因此,天上的一幕,其實是反映了地上的亞哈的結果,是代表他常以說謊欺騙自己,因此,神也就只好用說謊的靈,去向他說話了。而這說謊的靈,應該是由撒但來作的。只是神其實也仍為亞哈留下一條恩典之路,就是仍把一個好先知米該雅留下給他,讓他有機會悔改,然而他還是一意孤行,於是便只得在自己的路中滅亡,得不到神的拯救了。

求神讓我們能分辨真假先知的話,能知道那些話是出於神,那些是出於自己的,好叫我們不致走在錯誤、甚至死亡的路中。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代下十五

2009/11/23 lundi 代下十五


這一章是發生於亞撒打仗得勝後,碰到了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向他說了一些從神而來的話。而當亞撒聽了先知的話後,再次得到激勵,因此而更加用心的去尋求神,而且也招集猶大便雅憫的眾人,一同獻祭及立約,以行動去回應先知的話。也因此神就賜他四境平安,而且也有不少的以色列人歸降於他(9)。他也廢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因她造了可憎的偶像。因此,從這章來看亞撒是盡心盡意的尋求神,也願意遵守神的話的人。

亞撒在聽先知的話時,是剛剛得勝回來之時,得勝回來之時,有兩種可能反應,一是覺得自己了不起,便容易驕傲;二是因為這次的得勝,是明顯神的幫助,因此也可以認識自己的不足,而繼續謙卑在神面前。一般來說,應是後者才是正常,但人總是自以為是,有時在得意時便會忘形,便會忘記神的恩典,而把神的恩典據為己有的了。故此時先知的提醒,應是適時的提醒,是讓亞撒王不要因此而驕傲,反應更加謙卑,因知得勝在耶和華,而更加謙卑,更加來尋求祂,這才是這件事中得到的經驗。

亞撒果然接受了先知的話,可見他的心是柔軟的,是受教的,是可以接受神的話的。亞撒能接受神的話,這代表他是一個好的王。然而若與大衛相比,大衛常是主動的想為神作事,也常是主動的求問神,敬畏神;一般並不需要先知的話,他才有行動。大衛為何是合神心意的人呢?因為他是主動的尋求神,他全身似乎充滿尋求神的細胞,他凡事主動的以神為主,直到老時也是不離棄神,這是很難得的。亞撒雖然也聽先知的話,也在急難時懂得求問神。但一個人不只急難時想到神,若能在平時就常以神為主,常把神放在心裡,那就更能討神的心。而這次先知的話語中,其實也是希望亞撒,在平時就應遵行律法(參3),不要在急難時才求告神(4)。雖然神也會在急難的求告中答應他們,但這不是正常的,正常的是應該隨時尋求神,常常遵行祂的律例,這才是對的。因此,先知的話的重點,是要亞撒不斷順從神,不斷尋求祂,如此,神就必與他們同在,也必被尋見(2)。

亞撒提到了以色列人的光景(3-4),這一方面說到神的傷心,因為以色列人已不要神了。但另一方面,這也不是沒有目的的,而若亞撒能尋求神,得到神的賜福,則在以色列國中的一些清心的人,便會被吸引而來,使他們有機會再歸向神的。也就是說,亞撒的復興,其實是北國的救藥,若亞撒能遵守神的道,成為強盛的國家,為人所羨慕,那北國的人便會來跟,那就使北國的人,有機會再認識神了。而結果也是果然有以色列人來跟、來歸降(9),這就達成了一部分神的心意了。因此,若我們能有很好的見證,專心尋求神,得到神的福氣,別人會看得到的(9下),而看得到後,他們的心會改變的,他們就會因此而回轉歸向神,這是主動的行動,是因為好見證而使他們認識神的。

(8)亞撒聽了先知的話後,他的回應是正面的,他便更加積極的去尋求神,除去偶像,重新修築耶和華的壇,又要眾民在神面前立約起誓。這樣的回應,是因為他聽進了神的話,他有了打仗勝利的經歷後,再加上神的話,他就更加有信心的去行。這就代表他的經歷,幫助他聽得懂神的話;而他的謙卑,也使他在得勝後,仍可以、及更可以接受神的話。很多人在聽神的話,但只有少數人真對神的話有行動的回應,why?從亞撒的例子中,我們知道,若要我們對神的話有正確的回應,有兩個條件,一是謙卑的心,二是把經歷與神的話相互為用,增加對神的話的信心。謙卑的心,就是一個敬畏神的心,就是以神為大,以己為小的心,這是得到屬靈的恩典的一個條件。而信仰(神的話)與經歷,是可以互相加強的。若一個人有了神的話,而願意行出來,他就愈能體會神的話的真實;而當他在生活上有了經歷後,他再讀神的話語時,他就更易明白神的話,而更加相信神的話。亞撒得勝後並不驕傲;加上他經歷了神,因此,當先知把神的話說出時,他便完全相信,完全接受,且更加努力,以更得到神的福。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16)貶了太后的位,只因為她拜偶像。這看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不易。因為她是長輩也。然而真理是凌駕在任何事情之上的,真理是絕對的,不能不遵守,也不能用任何理由,而不要真理的。能夠在真理上絕對的人,其實是很難找到的。亞撒願意把真理高舉,大義凜然,這表示他把神放在最高的位置,而世上的一切,都在神的下面。我們也應在真理面前,完全的順服,以真理為我們的絕對,這樣才是討神喜悅的。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代下十一

2009/11/19 jeudi 代下十一


這一章是說到羅波安的事跡。其中有些是他在屬靈上的表現,也有些是提到他在屬世上的表現。在屬靈上的表現,例如他聽從先知的吩咐,不再攻打北國以色列人(4)。又如他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有三年之久(17),且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神的,都來歸他(16)。這都是有歸他屬靈上的作為,表示他至少在最先三年時,是以神為首的。也就是說,他這時候雖然失去了大半的國土,但他沒有失去神,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失去了國土固然可惜,但失去了神,則更沒有希望了。而有關屬世的表現方面,他建造了很多城市的保障,他修築城邑,使南部的民都歸了他(12);辦事精明,多娶妻妾,也多作兒女,又為他的兒子多尋妻子(18-23),這都是他屬世的建造及表現。而很有趣的一個比較,就是這兩種建造中,屬世的建造,是把城邑堅固,是多娶妻妾,多生兒女及後裔,其結果是國家堅固,而南部的人民都歸了他(12,23)。而在屬靈的建造上,當他遵守神的話時,連北國的以色列各支派,都歸向他了(16)。似乎可以看到,若一個人在屬靈上成功,他所得到的果效,比在屬世上的成功更大。而只要他是一個敬畏神的人,是遵守神的話語的人,就會有人從遠方來跟,就會吸引人來跟。因此,若要國家民族堅固,原來屬靈的堅固,比屬世的堅固來得重要,也來得有效果。這是我們要注意的。因為人的努力,往往只能得到人間的保障,但若加上神的賜福,才會得到神的保障,這才是最重要的保障,是萬無一失的保障。

(1-4)羅波安只因為聽了少年人的話,一句話就喪失了大半的國家,於是他當然不甘心,要用武力把之奪回。當人們發生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見諸武力,就是用武力去解決事情,這是人間最常用的方法。因此,人間的爭戰,多是因此而起:一有問題,就想到用戰爭的方法,以為戰爭是惟一解決事情的方法,這是人間的邏輯。然而神卻要羅波安停止戰爭,戰爭不是解決事情的方法;和平及愛,才是融化隔閡的方法。因此,神差先知說話,讓羅波安及南國的全體以色列人都可以知道神的旨意,就是停止戰爭。這時的南國,已準備好要戰爭的了,但只因為神的話臨到,他們就聽話而停止戰爭,這確是很難得的。一個國家已分裂了,這損失是很大的,他們當然很想把這損失補回,而戰爭是他們想到的可行方法,但神卻禁止之,而他們也就作罷。這是不容易的事,若不是一個願意以神為主的心態,是不易作成的。因此,這事可以證明,南國的人,仍有一個遵守神的話語的心,這也是神因此而賜福他們,使北國中願意一心遵守神話語的人,來歸他們的原因。也就是說,原來用遵守神的話的方法,而不是用打仗的方法,就可以把敬畏神的人歸回,這是屬靈的方法,而不是屬世的方法;這是和平的方法,而不是暴力的方法。若羅波安懂得這方法,不只三年內遵行神的道,而且是永久遵行神的道,他的國必然會更強盛,而歸向他的人必更多。而這些歸向他的人,更是遵守神的話的人,也就是說,歸向他的人,都是在屬靈上有分量的人,這不是比用武力而得到的口服心不服的人,更好得多了嗎?

因此,羅波安的建造,在這裡雖然有屬世的及屬靈的,但以屬靈的建造,其效果深且遠;而且屬靈的建造,一定比屬世的建造來得有效。羅波安在國家合一上失敗了,但若他仍在屬靈上有建造,或許他有機會還會再統一的,可惜他也只有三年的熱度,而不是終身的敬畏,於是他就不能不斷的得人,而且後來因為離開神,而遭到埃及王的攻擊了。

(13)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若羅波安了解這現象為何發生,是因為他敬畏神,願意遵守神的話,人才會跟的話,他就應更加在這方面努力,而不要鬆懈,如此他的國可能就更加強盛了。當神把人給他,也賜福給他時,他應該會看,也應該會做,如此,才可以恩上加恩,而不致流失神的恩典。當神給我們屬靈的福氣時,我們應把握此福氣,了解神給福之原因,而繼續在這恩典的益礎上長進,如此才會恩上加恩,否則,若是是三分鐘的熱度,那恩典終究會再流失的,這就很可惜了。一個人得到神的賜福是好,但如何能夠保持這恩典,而且懂得在神的福氣中,繼續得到恩上加恩的福氣,這才是真正要我們注意要去做成的。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代下十

2009/11/18 vendredi 代下十


這一章是說到南國的分裂的原因。羅波安即位後,其實情勢就已經與所羅門時代不同。他沒有神所給的智慧,他沒有父親的能幹,但他有權有位,可惜他卻不懂得權位何來,他不知道如何保持這得來不易的權位,他以為是應得的分,也不知道得到這權位後的責任為可,而只知道用權,這是他失去權位的原因之一。同時,他又不求問神,他只求問人。而當他求問人時,他找到兩種人,一種是老年而有智慧的人,另一種是少年人,與他一同長大的人。他聽了兩種人的說話,但他卻不接受老年人的話,他覺得老年人可能已經落伍了,不能趕得上時代了;他與老年人有代溝,他只能與少年人、同他一起長大的人有認同。然而這些少年人,都沒有處事的經驗,也不夠所羅門時代的人有智慧,這些老年人,是一直聽所羅門智慧的話的臣子,但羅波安卻不識貨,他選擇了少年人的話,於是他便失敗了。這是因為一個錯誤的建議,一個錯誤的選擇,便失去了大半的國位,若不是神的憐憫,仍給他兩個支派的人,他的王位就沒有了。

因此,權力如何而來呢?這是一個遊戲規則,是要與你所統治的人合作,如此才能使用權力的。若對方不理這遊戲規則,那是玩不成的。當羅波安即位時,人們仍是照著遊戲規則而求問羅波安(3-5),而且,當羅波安回答他們,請他們三日後再來時,他們也聽了,也遵守這遊戲規則,三日後再來(12)。然而,當羅波安不知道問題的嚴重,還以為他們一定會永遠遵守這遊戲規則,而以嚴厲的話回答他們時,他自己就把這遊戲規則毀壞了。以色列人便不想再與他玩這遊戲規則了(16)。而羅波安這時,還不知道這遊戲規則已破壞了,他仍以為這權力還在,便派哈多蘭去管理他們,但這時以色列人已經脫離了遊戲規則,就再沒有服權的義務了,於是他們便把哈多蘭打死(18),這遊戲規則,再也不能在以色列人中生效了(19)。

因此,權力是要雙方面合作的。有使用權力的人,也有聽從權力的人。使用權力的人若懂得用權力保護人,給人好處,則聽從權力的人便會服他,而繼續在這合作關係中。但若使用權力的人濫權,久而久之,人們便不再聽有權力的人,而終有一日背叛了他。因此,使用權力的人,也是要有人聽從他權力,有人服他的權力,他才可以繼續使用權力。這就是說,使用權力的人,其實他也是靠聽權力的人的合作,他才可以有權力的;也就是說,他也是依靠聽權力的人,他才能行使權力的。若明白此理,一個有權力的人,必須懂得用權力去保護人,而不只是支配人,如此,這合作的關係,便可存在得長久;否則一旦破壞了這規則,人們便不再合作,那權力便使用不出來了。

羅波安問了兩種人的意見,一是老年人,一是少年人。老年人的方法,是用愛的方法,而少年人的方法是用權,用高壓。羅波安是有了位,但他不知道不只有位,而且要有權。而權是從愛中出來,而不單是從位便可以出來的。從愛中出來的權,是最令人服的,也是最可以長久存在的。使一個人服你的,乃是你的愛,其次是你的能力,最後才是你的位。若一個人沒有愛,人的心就會離開,若沒有愛,也沒有能力,人就會完全離開,不會再服你了。愛是這世界缺少的,因此,若不能有愛,至少要有能力,才可以稍為鞏固王位。若沒有愛,又沒有能力,而只有王位,那遲早會失去這權力的。

一個領袖,不論是屬世的領袖,或是屬靈的領袖,都是如此的原則。若能有愛,以服事人為權力的使用內容,那權力必可以永遠存在。一個能捨己為人的人,人們是樂意把權力給他的。因此,權力與愛是很有關係的。此外,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另一個因素。一個領袖,若有能力,別人也會跟的。雖然不一定如有愛的人一樣讓人服,但別人可能需要有能力的人來治理,故此也會暫時跟從的。但一個既沒有愛,又沒有能力的人,那別人跟的機會,就很少了。羅波安剛上任,是否有能力,可能不能馬上看到,但以色列民可能已不能等了,他們要的是愛,不能等他的能力了。若看不到他的愛,他們就背叛了。

羅波安的一句話,就讓王朝分裂了。這句話是代表他要用權,而不要用愛。他以為權力是永遠屬他的,他沒有想到要如何保持這權力,要如何用這權力來幫助人;而只想到要如何用權,來滿足自己,這就把權力丟掉了。一句話的決定,是如此的重要,尤其是重要人物,更是如此。我們說話時,確實要更加小心。一個人若常是用愛心說話的話,那他說錯話的機會,就會減少的。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代下八

2009/11/15 dimanche 代下八


這一章主要是說到建造的事。神賜給所羅門王四境平安,也使四境的王願意與他合作,使他的建造能順利,因此,所羅王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把一切建造起來,包括聖殿,包括王宮,包括軍事力量的建造,服事的建造等。這是屬靈及屬世的建造,兩者都同樣的重要。若大衛是作了建殿的預備,則所羅門王是作了一切的建造,這兩者都是為了將來而作的。建造是為了使城及國更穩固,也就是為了能存得更久,是為了將來而打算,不只是為了現在的。原來大衛及所羅門,都有一個為將來打算的心,他們所想到的,不只是現在,也不只是自己,更是將來,以及想到神的國神的事,這是一個很好的觀念。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任務,每一個時代,也都有不同的需要。大衛在位時,國境不是很平靜,於是他的任務是包括了打仗及出征。但所羅門時代,神賜給他四境平安,於是他的任務便是建造,便是讓國家更加堅固。而大衛時,因為他自己不能建殿,因此,他便預備了一切建殿的工作;也為聖殿的敬拜,預備了各種服事的人才,器皿等。到了所羅門時,他就把這些全部定位,也照著大衛所吩咐及預備的而作(14)。可見每一個世代是不同的,但卻都有不同的任務,而且這些任務是連貫的,是不會間斷的。我們要認知自己的任務,整體的任務,以及階段性的任務是甚麼,然後便可以在不同的時代中,仍可以分工合作了。這是跨代的工作的完成,是兩代的合作,這需要大家一同領受一個異象,知道自己階段性的任務是甚麼,也知道如何找到栽培的人,承接異象等,是一個很難的工作,但大衛及所羅門,隔代合作得很好,沒有間斷,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服事,也是很難得的。我們也應有這個觀念:神的工作,是不能間斷的,我們應有多代合作,以及認識自己的任務,向著同一個異象而活、而作工。

(2)這些城是當初所羅門送給希蘭的(王上九:10-14),可能是為了抵押債務吧,現在所羅門較富有了,便把之贖回來,因此,便重新建造了。

所羅門的建造,是包括了積貨城,包括了保障城,這是國防方面的建造,是軍事的力量。現在是太平盛世,國力強盛之時,但不擔保以後一定可以如此。因此,在強盛時想到將來,為了將來而打算,這是對的。我們要將現有的資源,用於將來,把現在的變為將來的,這是我們需要作的。把握現在的優勢,把現在的用於建設將來,這是需要智慧的。我們應趁我們有現在,也有力量及恩賜時,把握時間,作我們該作的事;以及為到將來的交棒及服事的延續而打算,這才是有智慧的建造,而不致於辜負了神給我們現在的恩賜。因為神所給的每樣的恩賜,都是有用及有目的的,我們應知道該如何應用現在的恩賜,利用現在的位份 (參斯四:14),而作現在的工作,這才會有好的及對的建造的。

(11)所羅門這時還是很有屬靈的分寸的。他知道甚麼事是有爭議的,這不一定是不對,但卻有爭議的;而對於有爭議的事,他就避免之,這是對的,是防微杜漸,是我們該有的觀念。然而,其實若所羅門不聚外邦的女子,則也就不必作這一步了。因此,他也沒有從第一步開始,就作對的事,以致他要另外建造一個宮殿,而把他的妻子安置,這就代表他不能跟他的妻子常在一起了。因此,雖然他對屬靈的事有認知,但他仍是在當初時,就作了一件爭議的事,而事後的補救,往往也是美中不足的了。因此,若我們是真的有心,以神為中心的話,我們應在最先的時候,便要了解神起初的旨意(參可十:6),若我們能照著神起初的旨意去行,那才不會事後產生問題,也不必事後作一大堆補救的方法,而仍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了。

(15)倘若屬靈的領袖是對的,是有能力的,是有榜樣的,人們就會跟,也甘心樂意的去跟。神人大衛是屬靈的領袖,因此大家也都照著他的吩咐而行(14),而今所羅門又照著大衛的吩咐而行,於是大家也就樂意跟隨了。故此,一個屬靈的領袖是很重要的,若有一個使人服的領袖,那國家、那教會都是有福的。我們應求神給教會一個好的屬靈領袖,使大家都服在真理之下,如此,就更能同心合意,分工而合作,把神的榮耀彰顯了。

(17-18)一個好的領袖,不只屬靈的事大家可以合作,連國外的首領,也都願意合作及跟從。希蘭的合作,是主動的,是看到了所羅門的能幹,神的眷顧,而主動合作的。因此,一個有能力的領袖,是我們所盼望的,也應是我們的禱告,求神給教會一個好的領袖,使神的家能興旺起來,也能有正確的、多方面的建造。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代下六:1-17

2009/11/11 mercredi 代下六:1-17


這是建造殿完畢後,所羅門向神的禱告。所羅門知道整個建殿的由來,他深深了解他所作的是甚麼,他知道他是承繼大衛而作的,他知道為甚麼會建殿。他知道建造這殿是出於神的恩典,而不是自己的功勞。他也知道自己是要完成大衛的心意,自己的地位。他看這事是看得合乎中道,而沒有偏差的。他沒有居功,他知道神所給他的恩典,他以感謝神為主。他所了他所要作的,但他知道他只是盡了他該盡的本分,而不會因此而向神誇耀。一個神的僕人,他知道他是不配的,他所作的,完全都是神的恩典,他就不會驕傲了。這就如路加福音的僕人一樣,作了他所作的事之後,他還是要服待主人,還是要存感恩的心,而以服事主人為樂,這就是我們服事當有的態度了。

很多時候,我們服事神,有一點點的成就後,我們便很容易驕傲,我們便會以為是我們對神的貢獻,以為是神欠了我們甚麼。但在這裡,所羅門花了七年的時間,把殿建造後,我們所看到的,是他對神的感恩,而不是向神的誇功。他完成了建殿後,他是更加謙卑,更加的感恩,這是值得每一個服事的人學習的榜樣。一個神的真正僕人,每次他完成了服事後,他應是更加的謙卑,也就是說,他是愈服事愈謙卑的,這才是真正的生命。

我們能夠服事,能夠建殿,都是神的恩典,神本是住在幽暗之處,是不必我們建造殿宇的;祂能夠讓我們建造殿宇,這不是因為祂的缺乏,而是因為祂的憐憫,讓人可以有機會獻上給神的心意(參8 )。因此,建殿不是因為神要居住,乃是因為神要憐憫人,也是悅納了人的心意,而給人機會表達對神的奉獻。故此,每次我們的服事,都是神給的恩典,因為祂不缺少甚麼,而是祂因著悅納人的心意,而給人一個機會去奉獻給祂。若我們能明白這些道理,我們就必會更加謙卑,像所羅門一樣,建殿完成後,是存感恩的心,是更加的謙卑,這才是服事完成後,所應具有的心態。若能如此,則每一次服事,我們的生命便更會成長,更能懂得神的恩,也更能謙卑了。

(4-11)這是所羅門述說往事的話語。從他的述說中,我們知道大衛的傳承是完全的。大衛有一個建殿的心意,他很想建殿,但神不許,因此,他預備了一切的材料,他也把他這心意傳下去。而這時的所羅門,能把這件事再說一遍,便表示他是把大衛的話藏在心中,而成為他本人的異象了。也就是說,大衛的異象,現在成為了所羅門的異象,這就是大衛的成功了。能夠把異象傳下去,讓後來的人,也一樣看重這異象,是很不易的。但大衛能把神的話傳下去,把神給的異象也傳下去,而所羅門能夠把這異象達成了,這就不只是所羅門的成功,而更是大衛的成功了。我們也應如此,能夠把自己未完成的異象,傳承下去,使下一代也能同樣有這異象,這才是服事的延續,才是我們應有的目標。

(5)神本來是不想以色列中有君王的,也不想以色列中有聖殿的。現在兩樣都有了,why?以色列中有君王,是以色列人求來的,而這求來的君王,是以色列人當初只想為自己的利益,只想到外邦人也如此,因而要向外邦人學習的。因此,這個念頭不是好念頭,是神所不喜悅的。只是因著以色列人的心,已偏離神的統治,因而只好答應了。故這是容許的旨意,不是神當初的旨意。而神的答應中,也找到了一個合祂心意的君王,就是大衛。因此,其實以色列真正的君王,只能以大衛作代表,是神所喜悅的。更進一步來看,對於整個神的心意,真正的君王,其實是從大衛而出的基督,才是真正神的心意。也就是說,基督作王才是神的最終目的,而基督作王,就是神自己作王了。因此,最後的目的,就是神自己作王,這才是神的心意。故以色列人要選立王,神答應了,但最後神把大衛及基督啟示出來,這就說明只有神作王,才是神的心願。

而在建殿的事上,神也本無此心,是大衛求來的。但大衛的求來,是與以色列人的求王有不同。以色列人求王,是為自己的利益而求,但大衛的求殿,卻是以神的利益而求。因此,神也答應了。但神不要大衛建物質的殿,而先讓他建好了屬靈的殿,再讓所羅門完成物質的殿,這也是神的啟示,告訴人甚麼才是神所真正喜悅的:祂要住在我們中間,而不是住在物質的殿中。

(13)一個國王,能夠在眾百姓面前跪下禱告,能夠在眾人面前尊神為大,這是一個很好的榜樣,這是神所賜福的。這個國家的百姓,因著國王的敬拜,而懂得尊神為大,而懂得以神為首。君王若願意謙卑自己在神的面前,則子民也必更會尊重神,也必更能使全民敬拜神,這是君王很重要的一個舉動,可以把人帶到神的面前,而不是帶到自己的面前而已。我們服事的目的,是把人帶到神的面前,而不是帶到自己的面前,這是我們每一個服事的人,都應有的認識。但不只是認識,而且要有行動,若你是有行動,可以在神面前謙卑的人,那別人也必會學你的榜樣,而在神面前謙卑的。

(16-17)以前的應許,神應允了;而因著祂的應允,我們知道神的憐憫及恩典,是可以臨到我們的,因此,對於神其他的應許,或是未曾應允的,我們要繼續的求,也要繼續的努力。既知道神已聽了禱告,我們就更有信心,繼續禱告,這就是信心的增加的方法。一件事應允了,我們要繼續的親近神,而不是鬆懈了,這才是恩上加恩的道路。同時,這時所羅門所求的,雖然是神的應許,但卻加上了條件,就是「若」(16),這是說人也要謹慎自己的行為,遵守神的律法,這樣才可以繼續不斷的得到神的恩典。因此,這個祈求,也加上了祈求神給的力量,使我們可以靠著神,能繼續不斷的遵行神的旨意,這種力量,是從神而來的,因而我們要更加謙卑及謹慎,才可以繼續得到神的恩典的。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代上二十九:16-30

2009/11/5 jeudi 代上廿九:16-30


 
大衛王要離世了,但在他離世前,可以看到他的一生,全都是為神而活的,他的生命,是奉獻給神的。不只他奉獻了金銀等物給神,而且是他的生命,都是整個獻給神的。他的活著,是為神而活,而以「為神建殿」作為他的代表作,以建殿作為例子,可以從這事上,看到了他的心態,看到了他為神而活的實際。他為神預備了一切,而沒有為自己作打算,他心中所想的,不是自己的名位,乃是神的榮耀,他的生命,是完全獻給神的。而現在他的一生已經過去了,他已走完了他一生的道路,可以安然到天家了。而更重要的,就是他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他的王位,可以繼續作神要他作的事。能夠傳承下去,能夠找到有能力的人,可以完成自己的遺志,是很安慰的事,但這其實也是很難的事,很多屬靈的偉人,死了就完了,工作就沒有了;能夠傳承下去的,如摩西找到了約書亞;以利亞找到了以利沙,大衛找到了所羅門,那是最美的事,也是屬靈上最要緊的事,是我們不能忽略的。

 
大衛由於自己不能建殿,因此,他預備了一切建殿的材料,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預備了一個建殿的人,以及全體的百姓的心。也由於他自己不能建殿,但他卻想要完成他的遺志,於是他就要積極地找尋後繼之人了。這可能也是促成他,能夠找到合適的一個人,去繼承他的遺志之因。因此,由於大衛不能建造聖殿,但神應許他的後代可以建殿,這就更促進他積極培養後代的意願,而也因為如此,他可以找到合神心意的人,繼承他的位份了。因此,大衛雖然不能自己建殿,但卻也因此而找到了下一代,不只是一個可以建殿的人,而且是一個承繼他的心志的人,而這人比他自己,更為威嚴,更為尊大(25),這也是神的另一個賞賜也。因此,神雖然不准他自己建殿,但其實神所給他的恩典,比起他自己建殿還多。而且,當神不讓他自己建殿時,他為殿(神)的心更積極,他栽培後代的心更具體,以致他的百姓更同心,他的兒子更能體會大衛的心,這些都是神給大衛的恩典,使他死後有人可以接替他的位。一個人死後,能找到比他更強的人,去完成他的遺志,這是最大的成功了。很多屬靈的偉人死後,是找不到更好的人接替的,因此,一個屬靈的偉人,能在生前培養出一個比自己更好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而且是很大的成功的。

 
大衛的一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的心是正直的(17),正直的心,就是沒有虛假,他向神所作的一切,全都是為神的,他沒有同時為神,又同時為自己,他只有完全的為神,而不顧自己。這就是正直的心,是不為別的目的,只為神而作。此其一。第二,就是他有一個寄居者及客旅的心(15)。這個心,可以使他的眼目專注在天上,而不是在地上。一般而言,人的心若常只看地上的財物,他的心就會偏,他就不易有一個正直的心;但若我們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客旅,我們在地上活著的目的,不是為地上的將來,乃是為天上的將來時,一切就都改變了。客旅是不會在旅行之地,建造些甚麼的;但他所作的,都會是為了回家後而有的目的。若一個人有客旅之心,這時他的使命,就不是為了建立地上的國,乃是為了建立天上的國度,他就不會再留戀地上的事物,而只會關心天上的事物了。大衛就是如此的一個人,他覺得地上的生活,是為了天上而活。一般人地上的生活,是為了地上而活,但他是把之提昇到天上去,他是為了天上的一切而活的。其實若我們能如此稍微調整一下我們的人生目標,那就會完全不一樣的;而這才是我們應有的生活目標及態度。

 
(18,19)大衛所求於神的,乃是他的民及他的兒子,有一個對的心、誠實的心;以及有一個歸向神的心。心是最重要的,一切的敬拜、奉獻,都是從心發出,若把心去除,而只有外表,那就不值一文了。因此,大衛所求的,乃是讓我們的心完全歸神,也就是讓我們所奉獻的,不只是身外的財物,更是我們這個人。惟有把自己完全的獻上,那才會有真正的奉獻的。而大衛之所以與別的人不同,乃是他有一個單純向神的心,而這個心的傳承,才是最重要的。

 
(25)這裡說所羅門的尊大及威嚴,勝過在他以前的以色列王,那就是說,他也勝過大衛了。能有一個兒子,比父親更好,這是何等寶貴的福分啊。一般而言,沒有父母會妒忌自己的兒女,比自己更好的。若能找得到一個兒女,比自己更好,這應是很高興的事,也是求之不得的。然而,不只我們希望自己的兒女,比自己更好;其實我們更應盼望,可以找到任何一個人,能比自己更好,於是可以更加倍的栽培他,使下一代比我們這一代更好,這才是我們的使命。否則每下愈況,神的教會便不會愈來愈興旺了。因此,我們應求神,找到比我們更好的人,並加以栽培訓練,不但不會妒忌,而且樂觀其成,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