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尼十



2018/5/28       除罪從生活習慣開始    lundi               尼十

當他們立志要遵守神的話時,他們就簽名,發咒起誓地遵行神藉祂僕人摩西所傳的律法,謹守遵行耶和華的一切誡命、典章、律例(29)。他們以前沒有做到的,現在要完全翻新,完全改變他們的生活行為,以神為敬拜的中心,以神為他們生活的中心。他們的立誓,並不是象徵式的說,以後要遵守神的話就算,乃是逐一的舉出他們要行的,好像是成為他們生活的一個指引。這樣的一個生活,就是以神為他們的中心,以聖殿的敬拜,作為生活的重點。當他們知道以前所做的,是離棄了神的道,現在要回歸正途時,他們是檢討他們的生活,逐項做改善的工作,具體地把他們以前沒有做的,一一列出來,使他們有所遵循,知道該如何做。這是從生命出來的生活,不是條文式的律法而已,乃是因著先有了神的話,有了神的生命後,所出來的自然行動。

摩西的吩咐,是從神來的,但這時他們所要做的,卻不只是從神來的,更是從他們的生命中出來的;這就不只是律法,更是生命出來的生活習慣。今天神若給人一個律例典章,是要遵行的,若人沒有神的生命,是很難遵守完全的;若沒有生命,到了後來,就很容易變成外面的宗教而已。但若是從生命出來的,那就是自然的生活,就是以神為主的生活。
當我們有了生命後,出來的生活,就可以幫助我們,促進我們的生命,兩者是互相為用的。若我們沒有生命,只是從外面的行為著手,這樣的行為,就不能成為我們的信仰,就只能成為宗教。因此,同樣是行為,是否發自內心,那才是要緊的。他們是從心中而出的,這樣的發誓,就代表他們心中覺得,不只是要悔改,而且要有行動上的配合,那悔改才是有用的。

今天基督徒是很少悔改的,因為在教會中,所強調的是因信稱義,是神給的恩典、神給的福分;我們唱的詩歌,大多是恩典、大多是慈愛,然而卻少談公義這一方面。但我們看到以色列人在默想神的作為時,不只是看到神的恩典,而且還看到神的公義(九章)。雖然今天我們處於所謂的恩典時代,神是有恩典的神,但我們要防備的一點,就是不要在恩典中放縱;仍要存敬畏神的心而活,而不是濫用神的恩典而犯罪。

以色列人在整個省察的過程中,是看到神的恩典,但更是看到他們的罪(33-35);他們是因為看到了自己的罪而悔改的。同時,他們的悔改,不是只有口頭上的認罪,不是只有感情上的哀哭,乃是加上行動上的改變的。所謂悔改,乃是又悔又改,不像我們大多數的時候,只是悔而不改。若只是悔而不改,那我們的悔改,是不能增加我們勝過罪惡的能力。惟有悔及改,才可以增加我們勝過罪惡的能力。而這一章就是說到改的方面,認罪若只是一時的,那改就是把暫時的悔(),進入到永久之()改。沒有落實在生活上的改變,那我們的認罪,是不能保證之後不犯罪的;於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認罪、犯罪又再認罪…,如此循環下去而已。

原來我們不只是追求神,不只是要穿上新人,而且還要脫去舊人,還要脫去纏繞我們的罪,然後才可以過一個聖潔的生活的。今天我們追求神的行動是多的,很多聚會都以追求神為主,但我們很少有行動上的悔改,很少有認罪的聚會,如此我們就不容易更改我們的習慣,不容易脫去纏累我們的罪。我們所注重的,大多只是穿上新人,而少脫去舊人,於是我們不斷追求,但卻少顧到我們的罪,也少顧到要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使我們成為一個在生活上表現出敬虔見證的人。

以色列人在這時,他們默想神的作為後,他們所看到的,一方面是自己的罪,另一方面也是神的恩典,然而對他們比較深刻的,乃是他們的罪。他們雖然知道神有恩典,但卻不只是稱頌耶和華、讚美耶和華而已,更是要想法除去他們的罪,而除去他們的罪,是從整個生活及生活習慣著手及開始的。他們了解到他們的罪,也知道自己的軟弱,他們除了認罪外,還加上了調整他們的生活習慣;這是我們認罪的人,要學習的一個重要行動,也是復興的必然動作。

所有復興的臨到,一定是會看到自己的罪的;復興不只是看到一些異象,一些神的恩典,也會看到自己的景況,就是一個不配的罪人。若我們深知自己的罪後,除了認罪後悔外,就要加上改過的行動。這一章注意的,不是認罪而已,更是認罪後的行動。就是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使自己以敬拜神為主,使自己的生活,成為以聖殿為主、以神為主的生活。他們開始的改變,是先從一般生活開始,這個一般生活,就是嫁娶的問題(30)、做生意的問題、金錢的問題(31)

家庭生活是否合乎神的要求,家庭是否能為神而活,這是事奉的開始。之後,就是生活的問題:我們的生活,是否相信神的供應?若安息日不作買賣(31),我們是虧了還是賺了;若欠債不還,是否就是虧了?這都是信心的問題,是從我們生活上開始,過一個依靠神的生活、信心的生活,完全以神為安息的生活,這是從生活的根本開始調整。

安息日是第四條誡命,前面三條誡命,分別說到三一真神的存在,從第五條開始,就說到人的方面;而第四條是介乎神與人中間的一個重要原則,這原則就是教導我們因著有三一真神的存在,我們學習把自己交神手中,安息在祂懷中,相信祂、倚靠祂,就可以過一個正確與人相交的生活。因此,十誡是從神到人,而安息在神神的懷中,就成為我們生活開始的一個重要指引。若我們懂得安息在神懷中,那我們的生活,就可以過一個完成神律法的生活。這就是以色列人在這裡,先提到安息日以及家庭的問題的原因。因為十誡中第一條與人有關的,乃是家庭的問題,因此,家庭是生活的開始,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之後,他們就說到殿的問題,他們的生活,以聖殿為中心,就是以神為中心。他們的生活,是為神而活的,是為了高舉神。每個人的生活,最終的目標,都不是為己而活,乃是為神而活。雖然我們都各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田地,但真正我們要活的,乃是以神為中心。而且是眾人齊心地為神而活,就形成一個整體的敬拜,就可以成為整體的見證。

這裡又提到十一奉獻的問題,每次復興時,似乎都提到十一奉獻的,例如希西家時的復興,都會有十一奉獻的恢復,因此,十一奉獻是重要的,它代表我們把屬世的金錢,變成屬靈的金錢,把屬世的變成屬靈的一條路。我們在生活上所做的,常常是屬世的生活,但藉著十一奉獻,就可以把屬世的福,變成屬靈的福,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屬世的福是會過去的,惟有屬靈的福,才是永遠的;能夠把屬世之福變成屬靈之福的,就是我們的奉獻。

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尼五14-19



2018/5-20                   dimanche                 尼五14-19

尼希米在這一段中,述說他自己的生活狀況,我們才知道,他是如何過活的。他不跟以前的人一樣的生活,是異於世界的人的;雖然他是有省長的身分,但他不用省長的身分去圖利。他所做的,是利用省長的身分,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他的權柄不是用在為己,乃是用在為人。他是一個捨己的人,是一個倚靠神的人。他不從世間的管道得財,乃是用信心去倚靠神。

這一段中,沒有說到他的錢財是如何得的,因為他要養活這麼多的人,若他不受省長的俸祿,那他是如何活的呢?他不只是供養自己,也供養不少的人。他的來源,可能是從他以前的積蓄來的,這是一個可能。若是如此,那他應是一個有錢的人,他或許是作王酒政的收入,而用於現在這個使命。若是如此,他就是一個會賺錢、會用錢、會把錢用於屬靈的事上的人。他為了使命,可以把他以前的積蓄用在神的事工上,把屬世的豐富,變成屬靈的豐富,這是有眼光的人,是一個只為了神的國度而活的人。我們是否也可以這樣呢?我們在世上所賺取的金錢、所得到的地位,是否都可以用於屬靈的國度上呢?

尼希米在世上得到了地位,在波斯國中是與王接近的酒政,而在猶大是省長。他作猶大的省長,是因為他在波斯國中的地位,以及他與國王的關係而得到的。當然加上神的恩典,他才會到處都是位居首要的。然而他得到的地位,得到的金錢,他不是用在自己身上,乃是用在神的國度上,乃是為了服事神而用的。他的地位,是為了建造城牆,他的金錢,是為了幫助人。而他能夠這樣做,就成為一個好的見證,好的榜樣。由於他有這好見證及榜樣,他所說的話,就有權柄,就可以使別人服他。因為一個行神的道的人,他所說的話是有力量的,是別人會服他的。

那我們要問的是,尼希米這十二年中,是如何活的呢?若他不要省長的俸祿,這麼多的日子,他是如何過的呢?除了他有積蓄外,或加上他亦有工作賺錢外,他還應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學習倚靠神,學習仰望神的供養,然後才可以活的。他這番話,應是十二年後說的,但卻插在這裡說出來,這就代表他不是一時的信心,而是恆常的信心。一個人若靠信心生活,只仰望靠神的供養,是不容易的。因為人每天都要生活,每天都要面對倚靠神的問題。若尼希米在這十二年間,都可以如此活的話,那代表他的信心是大的,他倚靠神的心,是每時每刻都是不變的。

尼希米在這裡沒有解釋,他為何可以在不受省長的俸祿後,仍然可以活了十二年。他說了這些話,似乎沒有任何憂慮,只覺得是理所當然的,是可以如此的。甚麼的原因,支持他可以在十二年中,都不受省長的俸祿呢?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的積蓄。然而,他有如此多的積蓄嗎?這也是我們希奇的地方。然而不論他有否如此多的積蓄,或是他有否其他賺錢的管道;若他在十二年中如此生活,那一定是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心,才能如此的。也就是說,他說這些話的背後,是代表他不受從人間來的供給,他所仰賴的,乃是神的供給。省長的俸祿是看得到的,是固定的供給,是容易使人穩定的。然而,從神來的供給呢?似乎來源是不定的,但尼希米卻覺得選擇從神來的供給,比從人間來的供給更可靠。

尼希米能說這些話,表示他學會一個功課,他仰賴神的供給,他因著神的供給,他就能供應別人。這就是過信心的生活,就是過飛鳥的生活。而若他在十二年中,都能如此過活,就代表他是一個完全仰望神的人,他的信心是很大的人。他不只有慈愛的心,而且還有對神的大信心。他走神要他走的路,是完全服在神的話語中的。他活出了一個美好的見證,就是因著信心而活。他到了猶大,應不是他生長的地方,因此,他是沒有根、沒有太多可以倚賴的人物的。然而他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仍然可以靠神而活,仍然可以不接受省長的俸祿,這就是信心產生的神跡。這個神跡,是生活的神跡,是一個親近神的人所活出來的神跡。我們今天是否也可以有生活的神跡呢?一個倚靠神的人,他的生活就是充滿神跡的;他說出來的話,雖然似乎輕鬆平常,卻都是充滿神跡的。

他沒有解釋這神跡是如何出來的,然而這確是一個神跡。那他為何不解釋呢?我們一定很希奇想知道原因,但他沒有說原因;為何不說原因呢?在他而言,是覺得理所當然的,因為一個仰望神供應的人,神必定會供應他的;這是必然發生的事,就不必解釋的。然而在信心小的人,卻是覺得這是罕見的,這就是為何我們覺得奇怪,而尼希米覺得理所當然之故。今天若我們是一個倚靠神而活的人,我們是否會相信,神必然會供給我們一切,而不必解釋的呢?神所給的一切,不只給尼希米,而且因著尼希米的信心,也加給與他在一起的人。這就是神的恩典,透過人的信心,可以加給更多的人。

(15)這裡說到以前的省長,他們走的路,是世人的路,是用人的方法去得到糧食和酒的,他們是用權柄去轄制百姓的,但他敬畏神,就不這樣行。原來這世界是有世界的一套的,我們很容易會跟著世界的一套去走的。然而一個屬靈的人,不是要走世人所走的路的,他要走的路,乃是屬靈的路。當我們在某一個職位上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的,不是別人如何走,乃是問神我該如何走,才可以見證神,才可以幫助人。當然若要走世人所走的路是容易的,因為不需要信心;大家都如此,就照著去行就是了。而當我們走不一樣的路時,就需要信心,若沒有信心,我們是不能走上去的。尼希米不只完成一個使命,而且他的生命,是一個完全倚靠神的人。他雖然沒有太明顯的神跡隨著他,但他生活的神跡,卻是天天的神跡,是天天都可以讓人看見的神跡。這生命的神跡,代表了他的生命、代表了他的信心、代表了他倚靠神的心,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箴卅

2018/5/12                      samedi                  箴卅

這一章是雅基的兒子亞古珥的言語,就是真言,就是神的默示(1,新譯本)。而這個雅基的兒子古珥,是只出現在這裡一次;因此,或許可以算是無名的人。然而,一個無名的人,他所寫的,卻可以收集在聖經中,成為箴言。這就代表不一定要有名的所羅門,不一定要以色列人,只要是認識耶和華的人,都可以得到智慧、得到聰明。

這個人一開始就說出了一句話,就是「我比眾人更蠢笨,也沒有人的聰明,我沒有學好智慧,也不認識至聖者」(2-3)。這是甚麼意思呢?他若不認識至聖者,他怎會說出這些話來呢?因為這是智者之言。因此,當他這樣說時,是代表甚麼呢?第一是代表他說反話,不是沒有智慧,不是不認識神,而是要人認識神。第二是代表他的謙卑,他已經認識了,但卻仍是覺得不夠。這是指他已經認識神,但他也知道神是無限的,是要不斷渴慕的,是永遠不夠的。他所指不認識至聖者,不是說不知道至聖者的存在,乃是說他的程度還不夠。他渴慕能更認識神,這就是他的謙卑及渴慕的心態。他真的不認識耶和華嗎?他是認識的,因為第9節他就提到耶和華的名,表示他不只是認識耶和華,而且怕失去耶和華,他是一個緊緊抓住耶和華的人,是不想一刻離開神的人。

第三,若是他認識耶和華,但又說他不認識耶和華,那這是指他說謊嗎?不!乃是指他的謙卑及智慧。當我們愈認識神時,我們應會愈發現,我們對認識耶和華是更少的。也就是說,當我們愈認識耶和華時,我們愈發現神的豐富,神的無限,不是我們所可以完全認識的。於是,到了一個程度,我們發現我們愈認識祂,就有愈不認識祂的感覺。這就如科學一樣,當我們知道了一樣新的東西時,我們就發現有更多不知道的東西,等著我們去知道;當我們解決了一個問題時,就會發現更多新的問題的。這就是科學的本質,是我們永遠探討不完的;而科學也是神所創造的自然,這就代表神本身更是深不可測的。

原來一個愈認識神的人,他就愈是謙卑的,他就是愈有智慧的;當他愈認識神時,他就愈覺得自己是不會認識神的,因為神是深不可測的,是人的智慧永遠都不能完全認識神的。這也如神的愛一樣,神的愛不是一般有限度的愛,是不可量度的愛。當我們享受過神的愛時,我們才知道這愛是不可測的;我們愈享受神的愛時,就愈會發覺自己得的不夠。這就是神的本質,是永遠測不透、是無限豐富的。
 
從第4節開始,他就說到神的偉大、神的話語的問題,他知道神的創造,也知道神的兒子的救贖(4);他也了解神的話語的絕對及純淨。並且他覺得若我們加添神的話,就是說謊的(6)。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說的話,不是出於神的,那我們的話就等於謊言一樣而已。若是如此,那我們就必須每一句話都要從神說出的話才可,我們就必須要熟讀聖經,也要懂得聽到聖靈的啟示,才可以句句都說出神的話來,這真是不容易的。

因著他認識耶和華,他求神兩件事,求神使虛假和謊言遠離他,使他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他需用的飲食(8)。這樣的祈求,是代表甚麼呢?第一是求神保持他的聖潔,第二是求神主導他的生活。他知道非聖潔不能親近神,他要的是生命的聖潔,那就是遠離虛假和謊言。之後,他要的是生活的交托。他知道生活上所碰到的環境,全都是神的安排,都是神的掌管。這些安排及掌管,可以使他恰如其分地生活,而不必憂慮太多。既不貧窮,也不富足,那就是神最大的恩典,因為如此是恰如其分,只有神知道甚麼是我們所需要的。太多是不好,但太少也會憂慮;但多及少全都由神決定,這就是完全的交託,過一個飛鳥的生活,就是完全投靠神的生活。

今天我們在神面前活著,一是生命、一是生活;而這兩者都在神的手中。我們要求的,乃是生命的聖潔,這是我們亦要負責任的;而生活上的供給,我們應學習完全交在神的手中,完全相信祂,那就不必擔憂了。亞古珥懂得把生活交給神的手中,也懂得過一個聖潔倚靠神的生活,而真正的目的,不是讓他富足或貧窮的本身,乃是讓他不要離開耶和華,也不致褻瀆神的名(9),這就是他的智慧。

他其後說到四種人(11-14),都是不認識耶和華的人,才會有這些現象的。這四種人,就是忘本忘源的人、無知的人、驕傲的人、以及牙尖嘴利而不憐憫貧窮的人。離開神就是忘記最大的本源,那他對父母也不會真正孝順的。離開耶和華的人,就是無知的人,驕傲的人,以及言語不受控制的人。這四種人都是沒有愛的人,就會表現出只有自己,而眼中無神也無人的現象。

人的己是不知足的(15-16),而這些的不知足,就把人帶入陰間及火,以及不能生育的地步。石胎及浸水不足的地,是不能生出生命的;而火及陰間,只會吞噬及傷害人的。充滿己及不知足的結果,就是失去生命,就是傷害到自己;其分就只有地獄的火。

(18-20)這裡說到海陸空的三種道,以及男女交合之道,後者就是產生生命之道。前三者是生活的奇妙,是神給的奇妙,其中所說的船,還不只是人所造的船,更是神所造的船。神所造的船,一是挪亞的船,是為了拯救人的命而造的;還有一隻船是神在創造時就造的船,是為了約拿而造的。那就是吞掉約拿的大魚,這其實是神所特別為拯救約拿而設計的船;這是最安全的船,是不怕風浪的船。這船不只拯救了約拿的身體,更拯救了他的肉體,使他懂得來到神的面前,使他的肉體得以對付。男女交合的道是生命的道,但不只是肉體的生殖,而且是屬靈的生殖,更是奇妙的道。就是信耶穌就可得生命,這更是奇妙的生命之道。

四樣聰明的小物,最後的是住在王宮中的守宮(28)。甚麼是住在王宮中呢?屬靈的王宮是聖殿,就是以神為我們的居所的人,就是聰明的人。而說到無人能敵的君王時(31),那誰是無人能敵的君王呢?只有基督配得這稱呼。因此,我們若要無人能敵,就要倚靠基督,就要靠主而堅強,因著有主給的盼望,就可以昂首挺胸而無懼。

2018年5月5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箴廿四1-22



2018/5/5                samedi                箴廿四1-22

這裡又說到建造房屋的問題(3),我們一般以為,建造就是在神的話語上建造,然而原來不只是神的話語,而且還要配合神所給的環境,才是最好的建造。今天基督徒都可以有神的話語,都可以讀神的話,然而我們的建造卻都有不同。原來神的話是建造的材料,而環境是神給的機會;當我們有了各種不同的機會時,我們是否有神給的智慧,能使用神的話、神給的知識,在不同的環境中,去建造我們的房屋呢?

4節說:各房間充滿各樣寶貴和美好的財物(新譯本);原來不只一個房屋,乃是房屋中的各房間。甚麼是各房間呢?就是一間房屋中,不只有一個房間,乃是有各個的房間。各個的房間,就代表一間房屋,有不同功用:它有廚房、客廳、睡房、廁所等,都應有不同的建造及設計。一間房屋,不能因為廁所太髒而不要,那就不是一間完整的房屋。每一個房間,因著不同的功用,就有不同的設計,是供應我們在生活上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需要而設計的。也就是說,我們建造房屋,不只是建造客廳就好,還要在不同的需要上,有不同的設計。這就是房屋的建造,也是一間有功用的房屋所應有的條件。

這就代表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同的需要;我們所遇到的環境,都是不同的。有時遇到患難、有時又會遇到順境;有時遇到惡人,有時又會遇到仇敵(17)。有時會看到惡人的順利(1),有時又看到惡人的跌倒(17);而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我們是否也有不同的方法,一方面去應付,使我們不致跌倒,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還是可以把房屋的各部分建造起來呢?這就是把神的話語,應用在不同的環境中,因為神給我們的話語、智慧、知識,是足夠我們在任何環境中應用的。

我們曉得如何處豐富、如何處貧賤嗎?一般人都以為處豐富是容易的,而處貧窮或是苦難是難的。其實表面上看來,我們都以為豐富當然是好,因為可以順利地過一生;而苦難當然是不好,因為影響我們的生活。然而,神給我們的,不只是順利,也會給我們苦難;我們在逆境中,是否也可以把之變為美境呢?在生活上可能是逆境,但在生命上,你可以把之變為美境的。環境是不能由你改變的,但你卻可以因為親近神而改變了你的心境,於是你就可以在苦難中,把自己改變,而成為一個大有信心的人。這就是哈巴谷的情形,他在絕望的、將要臨到的苦難中,他不能改變這苦難,因為是神的計劃,那他怎辦呢?他起先是與神爭論,希望神可以改變這苦難,可以不用迦勒底人來滅掉猶大人。然而神不聽他的祈求,他不能改變神的計劃,不能改變苦難的臨到;結果他做了一件一般人不做的事,就是轉一個方向求神(哈三)

這時他不求事情的解決,他不求環境的改變,他所求的,就是神自己。他開始默想神的作為,從默想神的作為而得到神自己。當他得到神的自己時,他就可以在最荒涼的環境中,仍然因救他的神喜樂。他的環境是不好的,他最先是要神改變他的環境,但神沒有這樣做;他就轉要求神的自己,而不是求事情的解決。原來當一個人的事不能解決時,他應學習轉一個方向,就是求神的自己更多的與他同在。當一個人得到神自己時,這才是最佳的事情解決的答案。事情或許不能解決,或許不能有我們想的答案;但當我們有了神後,我們就突然發現,原來我們得著神後,神就是一切問題的答案。這不是我們希望的直接答案,卻是另一個真正的答案,是我們所不太熟悉的答案,卻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因此,當我們在生活上遭遇不同的環境時,我們或許不能解釋某些事情,也或許不能得到某些問題的直接答案。然而我們這時可以學習要得到另一個答案,就是一切答案的答案,就是神自己。在這一段中,我們看到了有很多不同的環境,有惡人的存在(1),有惡人的圖謀強暴,有奸惡的存在(2),有仇敵的跌倒(17),有人被拉到死地(11),有患難之日的存在(10)。這些不同的環境,都是神要給我們的建造機會。那我們如何建造呢?就是用神的話語,加上神給的智慧,然後在不同的環境中,因著得到神的自己,就可以有信心,可以在生命上有建造。

今天每一個人的活著,不只是生活的應付,更是生命的建造。我們要藉著每一個環境,趁機建造我們的生命。我們要在每一個環境中,都能夠吃蜜,因為是好的(13)。而吃蜜就代表我們把苦難、把順境都可以吃下,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蜜,都可以供給我們營養,使我們的生命成長。不只是肉體的生命,更是屬靈的生命,這才是更要緊的。

當順境來到,豐富出來時,我們或以為這比較容易應付,容易得到生命。其實順境的出來,比較是使我們的生活得益;而在屬靈的生命上,不一定會更容易長進的。反之,當順境出來時,我們反而更應小心,免得因為富足而不要神(9);因為順境中隱藏一個危險,就是會倚靠財物及順利,而不再倚靠神。當好的環境出現時,我們是會容易被環境所吸引,而忘記了神的應許。這就是二支派半的人,他們看到了約但河東的美好環境時,他們就把神的應許丟掉,因為他們覺得這地很好,可以牧養群羊。他們在順境中,就只看到自己的羊,就看不到神的應許了。這就是順境反而容易使我們的眼目倚靠世界,而不覺得神的重要。而苦難的存在,反使我們有更多機會去抓緊神,對我們的屬靈生命是有益處的。

惡人若是順利,我們是否會羨慕他們、想與他們合夥呢(1)?惡人跌倒,你是否就幸災樂禍呢(17)?我們很多時候,看到了一些事情,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就會出來自己的主張。然而我們知道,無論是善是惡,都在神的掌權中,一切的審判決定,都是出於神。我們應學習的,就是沒有己意、只有神意;我們要學習的,是了解神的心,而不是隨我們的心意而歡喜或快樂(17)。一方面我們要知道,一切都是出於神;另一方面我們要了解神的心,按神的心意而順服神。

我們看到審判臨到惡人時,只是感謝神;看到惡人順利時,也是感謝神,因為祂有祂的計劃,是我們不明白的。這就是在環境中仍然學習順服神、倚靠神,這也是學習捨己的功課。因為神有時使惡人暫時順利,也會有時使惡人跌倒,但若是出於神,我們就都應感恩、都應順服,這是我們的基本態度。因為在生活上,有時我們會看到很多不如(我們的)意的事,但若這些事如神的意,我們是否可以捨己()而順服神呢?

因此,在不同的環境中,第一我們要知道,這全是神安排的,我們就要順服。第二,我們要在不同的環境中,了解神的心,要跟著神的心而走,而不是跟著自己的喜好而走。還有一點,雖然所有事都是神安排的,但並不代表我們沒有自己的責任;我們也應注意要解救將被殺的人(11),而不是因著疏忽而讓人死亡(12)。我們有責任把行在死路中(而不自知)的人拉回來,而不是把責任推給神的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