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民三:14-51

2013/8/28              mercredi                    3:14-51

這一段是要數點兩種人,一是利未人的男丁人數,二是頭生的男子。這兩種人的計算,都是以一個月以上就算數,而一個月之內則暫不計算。為何以一個月呢?為何不是以一生下來就算數呢?聖經沒有說明,但神一定有其原因的。可能一個月內的嬰兒,是比較容易夭折(醫學上確是如此),就暫不計算,此其一。另一個可能,就是過了一個月後,神就保證這嬰兒可以活了,因為神既然把之計算在內,就表示這些一個月以上的嬰兒,是可以存活、可以生長成熟的。也就是說,過了這頭一個月後,這些嬰兒就應可以活了。今天的醫學也告訴我們,嬰兒最容易夭折的,也是在一個月內,故此,我們的風俗,也常是以滿月酒來慶祝一個新生兒的誕生。這個滿月酒,是擺在嬰兒滿一個月之後,或許是與這裡所記載的一個月以上的嬰兒是有關的。

若是如此,我們就看到,神在啟示一些事情之時,也同時告訴我們一些真理,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但因為神的觀念中都存在這些真理,於是真理的傳遞,就不知不覺地在神啟示其他的事中,也發放出來了。因此,神的話語是豐富的,當神在說一件事時,有時祂就把另一件事也說出來,只是我們並不一定知道而已。若我們能多注意神所說的每一句話,並思想其意思,那我們就可以從神的話中,學了不少的真理。也可以從神的話中,知道一些有關科學及常識之類的知識。就如一個月以外的嬰兒,這樣的觀念,就成為民間的習俗,也是醫學常識之一了。

利未有三個兒子,就分為三族,每一族均負責某一類的事務,這些事務,是與會幕的事奉有關的。而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則是利未人中眾首領的領袖(32)。革順族所管理的,就是帳幕中比較軟之物,(25-26);而米拉利族所管理的,是帳幕中較硬之物及器具(36)。而哥轄族所管理的,是聖所內使用的器皿,以及至聖所中的物品(31)。而摩西亞倫和亞倫的兒子,他們在帳幕前東邊,向日出之地安營,他們所看守的,是聖所。他們不必抬物件,也不必作事務性的工作,他們要作的,乃是不准外人前來會幕,是守望的工作。這工作是最重要的,比事務性的工作更為重要。

從利未人及祭司的工作來看,我們就可以看得到有兩大類的工作,第一類的工作,是事務性的工作;而第二類的工作,就是看守管理的守望工作。教會中也應有這兩類的工作,就是事務性的工作,以及策略性及守望性的工作。守望就是代表要堅守原則、就是儆醒、就是防止不是真理的人、事、物等,混進聖所內。若有外人混進來而不知道,那其他事務性的工作,就是白作了。因此,我們在教會中的服事,最重要的重點,還不是把工作完成而已,更是把原則性的真理守住,不讓外來的假道理混進教會來,這才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

教會的守望工作,要作的不只是不讓看得到的敵人進來,也應讓看不到的敵人不能入侵。看得到的敵人容易防備,而看不到的敵人,就不容易防備了。看得到的敵人,是蓄意破壞真理的人,是攪擾教會的事工的人,這種人是容易防備的。然而,看不到的敵人呢?就是把世上的那一套、就是社會的潮流,帶進教會中來的假真理;這些世上的東西,其實是很易滲透進教會來的。若我們不小心時,就很容易讓這些東西進入教會內;若我們沒有一個儆醒及分別的心,我們就很易讓世界進來。世界一進來時,教會就不成為教會,而神的真理若加上了人的想法、世界的思想時,那世界的潮流,就很易進入教會中,而把教會的一切逐漸蠶食侵吞了。

教會中的服事,需要兩種人,一種人是作事工的;而另一種人則是作守望的。而作事工的固然重要,而守望的是在一切之先。守望的工作,是不一定看得到的,不一定可以把成果擺出來,讓人知道。然而,這默默的工作,卻是最基本及重要的工作。若這工作失敗了,則我們所作的事務性的工作,也就沒有意義了。事務性的工作,雖然是很易給人看得到的,然而,它卻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會中不應只注重工作的本身,則更注意到真理的維持,教會中最重要的任務,乃是把真理活出來,把真理擺出來,這才是教會中最重要的責任。因為惟有真理,才可以使人看得到教會與世界的不一樣,才可以使人從真理中認識到神。

頭生的兒子是歸耶和華的,因此本來每一家的頭生兒子,都應在神的殿中事奉。然而,神卻揀選了利未一族,使他們替代頭生的兒子,而在神的殿中事奉。這對利未族而言,是神給的恩典,但對頭生的兒子而言呢?當然就失去了事奉的機會了。也就是說,不是利未族的人,就永不能事奉了。這是否就使人失去了事奉神的機會呢?其實每一個人只要願意,都會有事奉神的機會的。例如神有定拿細耳人的條例(參民六),這條例就是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可以主動事奉神,此其一。第二,事奉神不只是在聖殿或會幕中才可以事奉,例如先知的職分,就不與祭司相同,只要我們的心是向著神的,我們都有機會事奉神。

因此,有一種事奉是由於遺傳的,也就是說,利未人一生下來,就是事奉的人,是不能自己選擇的。另一種事奉,則是可以選擇的,是自己甘心樂意時,自己可以作拿細耳人,或是親近神而得以作神的先知及出口。若利未人的事奉,算是有名分的事奉,那拿細耳人,就是任何人都可以為之的,這就算是沒有名分的事奉。其意就是雖然沒有被明顯的揀選,我們還是有機會事奉神的。只要一個人願意,他就可以在神的原則下事奉神,而不一定需要如利未人一樣的揀選了。


這裡的利未人數目,比頭生的兒子數目較少,在人似乎隨便就好,但在神而言,每一個人是一個實體,都是寶貴的,少一個也不行。因此,神是看重每一個人的靈魂、生命,是一定要一個一個的把之救贖回來的。這代表神看重我們每一個個體,不是隨便的湊數,乃是不忽略每一個有生命、可以事奉的人。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民一:44-54

2013/8/25                    dimanche             民一44-54

這些各支派各族的人數,在20歲外能打仗的,有60萬多人。而利未人卻沒有按支派數在其中。因為他們是專職事奉神的人,因此,他們是分別為聖的,不為世間的打仗之用,而專門為神的帳幕服事而用。然而,他們在第三章時,還是數點了數目,只是那時的數點,卻不是為打仗而數,仍是為了事奉而數的。因為神要以他們,取代頭生的兒子也。

60多萬人中,卻只有22273名頭生的一個月以外的男子(3:43),而一般而言,頭生的男子所算出的,就應是家庭的總數,若只有22273個家庭,而卻有60萬多人,那每一個家庭,就約有二十多個人了(包括父親),而且仍不包括女子呢!這又作何解釋呢?

雖然數出的男子有22273名,但若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人,一共有很多代的,那可能上一代老的頭生的人,或許就不算在內了,此其一。第二,這些上一代的人,若頭生的已死了,那他們的家庭,也就沒有算在內了。第三,若最後一代的人,其頭生的兒子死了,也就不算在內了。第四,會不會若頭生的不是兒子,而是女兒,也不算在內呢?第五,若一個月內的頭生子很多的話,那也沒有算在內(3:43),就形成是家庭的數目較少的假象了。總之,這22273名的頭生男子,並不是代表全以色列只有22273個家庭,而一定會比這數目的家庭更多的。至於多多少,就很難猜測了。若是上一代的人很多,而且頭生的又已因為老邁或其他原因而死去時,那他們的家庭仍在,但就沒有數入頭生的兒子中了。因此,是不能單單以頭生人的數目,就說這是以色列家庭的總數目的。若這數目只代表所有家庭的數目的1/3左右,那仍算是合理的了。因為像雅各,也有12個兒子,一個家庭有十多個兒子,當時應算是正常的。同時,當時人的壽數較長,即使有10個以上的兒子,也應是可能的。

利未人沒有打仗,也不必打仗,因為他們要專心負責會幕的事,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打仗,為何也不能數點20歲以外的人數呢?因為這是免得有人在人數不夠時,或會打利未人的主意也。這就是所謂避免使人跌倒而作的。在屬靈的事上,有些事是犯罪的,我們固然不作,但有些事雖然不是犯罪的,但卻也會很易引誘我們去犯罪,或是使人跌倒的,我們也不去作,這就是我們要注意的原則了。這是因為我們人是軟弱的,若只是為了興趣而作,可能以後就有機會被引誘了。因此,他們不被數點,目的是告訴以色列人,他們是永不能用作打仗的,他們的功能,是掌管更重要的事,就是會幕的事。他們似乎不是為了打仗之用,然而他們所作的,卻是比打仗更重要。而且,他們所作的,就是屬靈的打仗,若屬靈的打仗勝了,則屬世的打仗,就一定會勝利的;若屬靈的打仗輸了,那屬世的打仗,也就會輸了。

因此,利未人沒有數點在內,因為他們打的是屬靈的仗,是人們看不到的仗,是比人們看得見的仗更重要的仗。他們所作的,似乎與打仗沒有關係,其實他們所作的,比一般的打仗更重要。若事奉神的事務能夠正常維持,使全以色列人的心都歸向耶和華,那他們的打仗,就一定勝利了。因此,不是在乎以色列人有多少看得見的人數,那看不見的屬靈人數,更是重要。他們的打仗中,有看得見的60多萬人數,也有看不到的利未人人數。這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更重要;若沒有看不見的事奉,就沒有看得見的勝利。屬世的勝利,是以數目多少來計算,但屬靈的事奉,卻不只是看人數,乃是看內心。若利未人的心是向著神的,那他們的事奉,就是蒙神所喜悅的了,他們的勝利,就不在乎人數,乃在乎神的恩典了。

因此,這裡有兩種的戰爭的準備,一是人數的多少,二是屬靈的事奉。屬靈的事奉,看起來與打仗無關,但卻是最重要的。利未人要把帳幕管理得很好,然後神的同在就臨到他們。而當他們有了神的同在後,他們的爭戰,就不在乎人數,就必然是得勝的了。這就是屬靈在先,屬世的在後的原則,我們若先求神的國、神的義,這些東西,就都加給我們了。

以色列人是要準備好軍隊去攻進迦南的,因此,數點百姓是有用的。然而,我們也知道,在其後攻打耶利哥這第一座城時,他們最重要的,不是軍隊的人數,乃是神的同在。他們的祭司,也把約櫃抬著,也去繞城(參書六)。祭司既不是軍隊的人,也沒有數點,但卻仍是與打仗有分的。這就說明他們的事奉,表面上似乎與打仗無關,其實是最有直接關係的。這是暗中的爭戰,是屬靈的爭戰,是讓神可以在他們中間作工的重要事奉。

今天我們作任何事都是一樣,我們是與天中的惡魔爭戰,因此,我們的屬靈狀況如何,才是影響我們是否在世上勝利的關鍵。這一章中的數點人數,是為了打仗、編隊而用(3),若是如此,從人的角度去看,人數的多少就是最重要的了。然而,在數完人數後,卻加上了不數人數的利未人,也加上了他們的事奉內容。這似乎與打仗無關,但卻是最重要的一環。他們是不看人數的,只看他們的內心,只看他們有沒有事奉。若他們有事奉,他們是向著神的,那他們對勝利的貢獻,是絕對關鍵性的。


以色列人若離開神時,他們打仗的勝利,就只能靠前面的數點人數的數目了;但當他們依靠神時,他們的勝利,就是靠神、靠利未人的事奉了。我們若有屬靈的倚靠,就比屬世的倚靠更穩固。因此這一章中,利未人的事奉,才是最重要的致勝之關鍵,而不是那60多萬人的數目而已。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賽64


2013/8/18                        dimanche                      64

這是先知的禱告詞,先知要代表百姓向神呼籲及祈求。在這一篇禱告詞中,說到神的聖邑變為曠野,錫安變為曠野,耶路撒冷成為荒場(10),而聖潔華美的殿,就是神的所在,被火焚燒,他們的美地,盡都荒廢(11)。這似乎明顯地是說到巴比倫攻打後,他們國破家亡的事情。但也有一個可能,是用屬靈的眼光來說的,就是在屬靈上,他們雖然外表的聖殿還在,但真正的敬拜,已經不存在了。若是前者,就表示以賽亞預言以後的事即將發生,他們將會被巴比倫所擄;若是後者,則是說到目前的屬靈光景,雖然仍似乎是未曾被擄,但已像是被擄一樣了。若他們的屬靈光景,是無人求告神的名的話(7),那他們就與被巴比倫滅亡相差無幾了。

這一篇禱告,似乎是一篇很無奈的禱告,因為先知眼看眾人的罪如此的大(6),而且不只是犯罪,更是不知罪而繼續犯罪(5);不只不知罪,而且還無人求告神的名,無人奮力抓住神(7)。於是他們都像葉子漸漸枯乾(6),這表示他們沒有得到神的救贖,就漸漸滅亡了。這就是猶大人當時的情況,是一個很可憐的景況。第一,他們有罪,但不知道自己有罪,這是對自己的情形不明白。第二,他們因著不知罪,而不懂得來到神的面前,沒有人覺得需要神,這是更大的損失。因為一個人若沒有神,他所作的一切,都是沒有價值的。第三,不只他們沒有人呼求神,而且神又看似不理他們,似乎靜默不言而使他們深受苦難(12)。碰到這種情形,我們怎辦呢?

由於犯罪的人不知罪,也不明白自己的光景,因此他們是不會自己向神祈求的了。這時只有能找得到像以賽亞這樣先知先覺的人,然後才可以替他們代求,才可以把他們帶到神的面前,重得神的恩典的。感謝神,神通常還是會保守及揀選這樣的人,為他們存留餘種的。神為了祂自己的名,為了祂的選民,祂會在以色列人極其叛逆時,還是為自己的名,而揀選合祂使用的器皿的。這是神所作的工作。能夠有賽六十四章的出現,就表示還是有人會來到神的面前,向祂呼求的。若還是有人肯來到神的面前,向祂呼求的話,那就表示神還是會顧惜祂的子民,還是會施恩給他們的了。否則的話,神若要把一個民族滅掉,神就不會再讓人來代求的了。就如所多瑪、蛾摩拉一樣,雖然有亞伯拉罕的代表,但也是適可而止的,因為神已決定把多所瑪滅掉也。

然而,神對以色列人就是不一樣的,因為祂還是要藉著以色列人,把祂的救恩傳給世人,而且神還要讓基督從以色列人中出來也。神的救恩,是不會因人的軟弱而不成功的,因此,雖然人會犯罪,神還是會揀選及保留一些清心的人,讓他們可以成為眾人的中保,為他們代求,而最終就得到神的憐憫的。因此,當猶大人整個民族,都還在罪惡中時,他們沒有想到,他們不至滅亡之因,是因為有人替他們代求,是因為神揀選了以賽亞,成為他們的救贖代求者也。

以賽亞是如何的求神呢?他們有何本錢呢?當眾人都在罪中,而且又不知罪、不懂得來到神的面前時,以賽亞是沒有甚麼剩餘的本錢,可以求神的了。然而,反之,若今天以色列人沒有太多的罪,而且還肯來到神的面前,那他們是會有更多的本錢嗎?這確是值得我們思想的一個問題。若以色列人知罪,而肯來到神的面前,那神一定會喜悅,應該會更快赦免他們的罪,使他們回歸正路。然而,這樣的以色列人,是否就真的多了一些本錢呢?其實人是沒有本錢的,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神所給的。雖然這知罪的人,或可快得神的憐憫,然而那是代表神願意對這種人施予更多的恩典,因為他們肯來到神的面前也。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有更多的本錢,以換取神的恩典也。他們的本錢也與那些不知罪的人一樣,只是由於他們肯來到神的面前,於是他們就可以更易及更快得到神的恩典。

因此,本錢是一樣的,每一個人來到神的面前,都不是有本錢的人。但一個肯來到神的面前的人,是神所悅納的,他就會讓神很快就把神的憐憫發出。而那些不肯來到神面前的人,他們不只沒有本錢,也不願意來得到憐憫,他們就不是因為沒有本錢而得不到恩典,乃是因為神的憐憫沒有著力之處,因而得不到神的恩典也。由此我們就知道了,神的恩典一方面是白白的,是不需要本錢的;而我們也是沒有本錢,可以使神值得給我們恩典的,這是我們要認知的。另一方面,我們雖然沒有本錢,但神不要我們的本錢;我們雖然沒有錢,但仍可以來到神的面前來買,不用銀錢(55:1)。這就是神的恩典,不是因著我們有錢沒錢,乃是因著祂願意白白的給予。而給予的條件不是因著錢,乃是因著神的憐憫也。

這就是為何以賽亞在猶大人完全沒有本錢時,還是可以用這篇禱告詞,去向神禱告的原因了。人們來到神的面前,常常不知不覺地覺得,我若是比較屬靈,神會多聽我的禱告。這固然在事情的成就上是真的,然而,真正神會多聽我們禱告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屬靈,乃是因為我們肯來到神的面前得恩典。一個屬靈的人,是因為他比較容易來到神的面前,而來到神的面前的人,就可以多得恩典。因此,原因不是因為他比較屬靈,乃是因為他常常來到神的面前;不是因為他的本錢比別人多,乃是因為他肯多多地來到神的面前也。這是我們必須認知的。一個愈是屬靈的人,他就是一個愈謙卑的人;因為愈屬靈的人,就愈知道自己是一無所有的。一無所有就表示沒有可誇的,只誇神的恩典;既然沒有所誇的,那一切就靠恩典。反之,一個軟弱的人,也不要以為由於自己軟弱,而不敢到神的面前,如此就失去神的恩典了。

今天我們有一個假象,認為自己有罪,就不敢來到神的面前;認為自己屬靈一點時,就可以多有本錢向神祈求。後者雖然在表象上似乎是如此,然而我們必須知道,即使我們多屬靈,我們仍是沒有本錢的,只是一個屬靈的人,比較有機會來到神的面前,而多得神的恩典而已。這是神的恩典的問題,不是我們的本錢的問題。因此,以賽亞在眾人似乎都沒有任何本錢時,仍然可以來到神的面前祈求,求祂裂天而降(1),求祂繼續行事在祂的選民中(4),原因只是因為無論以色列人多糟糕,耶和華仍是他們的父(8);這是關係的問題,而不是本錢的問題。以賽亞所憑藉的,不是他們的本錢,若論本錢,他們可能不只沒有,而且還應是負資產了(用比喻說的)。然而,他們雖沒有本錢,他們的身份,是永遠不變的,就是他們與神是父子的關係,這一點與他們有本錢沒有本錢是沒有關係的。就是因著這一個不變的關係,以賽亞就可以繼續向神呼求,他就可以有另一種「本錢」向神祈求了。


因此,我們的本錢不是從我們而來的,乃是從神而來的。而神給我們這種永不改變的關係,是父子的關係,成為我們的本錢,而不是我們的功勞,我們的屬靈,我們的服事…等等。感謝神,神的恩典及約是不變的,祂對以色列人是如此,對新約時代的我們,也是如此,因為我們也是祂的兒女。我們來到神的面前,所憑藉的不是我們的本錢,乃是神的本錢,乃是關係、乃是恩典,這才是以賽亞在猶大人這麼糟的光景中,還敢來到神的面前求祂的原因了。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賽60

2013/8/14                                       mercredi 
                              60:1-11

這一章及這一段所描寫的,是一幅美好的圖畫,是說到當神的光照耀以色列人,而且以色列人也同時可以興起發光之時,那萬國就必來就他的光,君王也要來就他所發現的光輝(3)。而當這種情形發生時,各國的人民,無論是近的(6-7)、或是遠的(9),都必來朝貢耶和華。不只是人要來,而且貨物也要來(911)。同時,外邦人與以色列人,也要一同來建築以色列人的城牆。這時是天下太平,城門必時常開放,不必關閉(11)。在世上的國家,只餘下事奉神的國家,而沒有不事奉神的國家了(12)

這樣的光景,是指在神的旨意中,將要完成的事。這就是一幅救恩的圖畫,是神的計劃,是神的救恩普及於世界時,就自然會產生的景象。而神的目的及計劃,就是要使全世界的人,都敬拜耶和華,而以色列就是福音的中心,就是要負責把神的救恩傳揚出去,使萬國得以認識神的一個重要媒介。當每個人都認識神時,這世界就和諧,這世界就沒有戰爭,這世界的物資,就可以互相利用(9),就可以止息爭端的了。這樣的景象,也是基督作王時的景象,是基督在地上作王一千年時之景象,也是說到新約時的景象。

這樣的現象,為何會來到呢?何時會來到呢?這樣的景象,是神所策劃的,是因著耶穌的救贖、拯救而得到的。若能讓基督作王的話,那這景象就可以隨時存在。而到了地上最後的一千年,當基督作王時,就一定會有這幅景象的。今天若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個人,願意讓基督作王的話,這景象也就必然會發生。然而若我們不讓基督作王,那這景象就不會發生。因為只有基督作王時,這些情景才會發生的。倘若國家不能如此,我們個人若肯讓基督作王時,我們也必可以同樣嘗到這美景的。

這美景之所以發生,原因為何呢?第一,這是神自己的計劃,是神所策劃的,是神發動的。因為神要把神的救恩賜下來,神的光已經出來照耀我們了(1-2)。那甚麼是神的光呢?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之光(8:12)。因此,這世界是沒有光的,只有基督是世界的光。雖然世上似乎有光,但這不是屬靈上人們可以看到的光,只有耶穌自己所啟示的話,才是世上的光,使人可以行在對的道路中。因此,我們的光如何會來到呢(1)?就是當我們得著基督之時,我們的光才會來到的。而當我們的光來到時,我們就要興起發光,把這光照耀出去,使萬民發現這光,也使人可以接受這光,得著這光的好處了。
因此,這幅美好的景象,是因著基督的救贖,因著基督來到世上而有的。基督來到世上時,祂就是世界的光,而我們要把這世界的光,接受了後,就變成我們的生命之光。世界之光是外在的,然而生命之光是內在的。光一般是不會保留的,也不能讓它不停止的,其儲存之法,就是要把世界的光,變成生命之光;這就是要把外面的光,變成我們裡面的光,如此這光才可以從我們的身上照射出去的。因此,當神的光已經發現照耀我們時,我們如何可以興起發光呢?就是要把外面的光,變為我們裡面的光;就是要把世界的光,成為我們生命的光。
每一個信主的人,都已接受了神的光,也應把這世界的光,變成我們生命的光。就好像月亮接受了太陽後,就把太陽的光,反射出來,使別人可以得到照耀一樣。而當神把救恩發出時,我們的第一步,就是把世界的光,變成是生命之光。第二,當我們有了生命之光後,就要把這光發出,使人可以從我們的身上,看到了耶穌自己,因而可以來就這光(3)。因此,別人最先可能不能直接從基督身上看到光,然而,他卻可以從我們已信主的人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光。而當他們看到了這光後,他們就可以發現這光,他們就可以羡慕這光,而來就這光的。

每一個信主的人,我們都負有一個任務,就是要讓人看得到基督的光,我們都應是一個發光者,使人可以從我們的身上,發現這光。這就是傳福音的自然現象。其實傳福音不只是言語的問題,而更是光及見證的問題。當人們發現我們身上有生命、有光輝時,那別人自然就會來就近我們,別人就自然會羡慕我們,於是他們就可以自動來歸服神了。

從第4節之後,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幅豐富及和平的圖畫,這時的以色列國,是成為萬民回歸的國家。其實不是因為以色列國,乃是因為有神在以色列國中,因此人們就自然會來朝拜神。而這以色列國,也是預表我們每一個有神的人。我們若有神,自然就會吸引人,因為一個有神的人,是與別人不同的人,他的身上有基督的生命,他有基督的光輝,他就會吸引人,使人自然趕來,一方面享受神的生命,另一方面也奉獻各樣的財物給神。因著人們的歸回,也回著他們把一切都奉獻給神,那豐富就出來,而和平也就自然產生了。

一個真有神的國家,一個真有神的生命的個人,一定是一個吸引人的。因為這世界所有的東西,雖然也會吸引人,但世界所能吸引人的事物,都有一個特徵,就是加上了虛空及憂慮感,是自然地附加上去的。當世上的財物愈多時,人們的虛空及憂慮也同時增加的,這是世上的財物所帶來的副作用。然而,當我們從神而得到豐富時,我們不會加上憂慮,也不會加上虛空的。我們得到從神來的生命時,我們是只有富足感,而沒有虛空感的。世上的東西,除了表面的豐富外,還加上了一個人們看不到的虛空在內,當人們得了這些表面豐富的世上之物時,人們也同時得到了這事物帶來的空虛及憂慮的,這就是為何世上的人所追求的事物,永遠不能滿足世人的心之原因也。

當我們能把這生命之光,以及這生命所帶來沒有副作用的豐富時,世上的人一定會趨之若騖的,這就是為何這一段中,世上各國的人,都自然流向以色列國之因,因為以色列有神、有豐富、有和平、有恩典,而這些屬靈的美物,不是這世界所能供應的呢!

                                60:12-22
12節所言的,就與撒迦利亞書1417-19節所描述的一樣,這應是說到基督在地上作王一千年的事。那時,所有的邦國,都要來敬畏耶和華,而撒但這時是在無底坑中,被捆綁一千年(20:2-3)。而基督作王一千年之事(14:8,啟20:4),是發生在基督降臨在地上(14:4),把地上萬民打敗後之事(14:12-16)。這時世界的中心,是耶路撒冷,是錫安城,那時,這城必稱為耶和華的城(14)。錫安必成為永遠的榮華,成為累代的喜樂(15)。而當主再來時,日頭不再發光,而月亮也不再發光,只有耶和華要作我們永遠的光(19;參太24:29-30)。那時沒有白天及黑夜,因為日頭不再下落,月亮也不退縮(20),這是基督在地上作王的光景。當基督在地上作王時,可以讓撒但看到基督作王、基督管理地上時,是和平及喜樂的,也是人類所盼望的。

感謝神,他為我們預備的救恩,不只是向著以色列的,更是向著全世界的。雖然是以錫安為中心,然而,神的恩典,是臨到所有的人。在基督作王之時,所有已信的基督徒,都是與基督一同作王的,而那些世界各國攻打以色列後餘生的人,就都成為地上被治理的人民。而這時由於撒但被丟在無底坑中一千年(20:2-3),他就不能再迷惑列國,於是列國就可以安然在基督的統治下,過一個和平而喜樂的生活,這是神的第一個計劃,這是神在地上作王的和平光景。而過了這地上的一千年後,撒但再被釋放出來,之後,又聚集世上未信者來與基督作戰,最後撒但永遠被丟在火湖裡,而新天新地就會出來了(21-22)

當神創造天地宇宙萬物時,宇宙是何等的浩大,而神的眾天使們,就在宇宙中接受神的命令,而管理宇宙。撒但未叛變前,是天使長之一,但撒但背叛神後,他就不能在神的命令下,管理浩大的宇宙,神就把撒但丟在地球的半空中,使他只能在地球的空中掌權。他就不能插手宇宙的事了。撒但叛變後,開始管理地球後,神也就再造這個地球,使之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因此,神讓太陽、月亮之運行,又讓空氣、水、植物、動物…等的造成,目的就是為了提供一個適合的生存環境,而到了人類被造時,一切就都預備好了,只等人類的被造出現而已。

而神為何要在地上造出人類呢?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人類在地上,見證出一個順服神的人、一個靠著神的人,才真可以管理及治理這地的。因此,神就托付亞當這管理及治理之權,目的是要把撒但的權柄奪回,使撒但知道自己是無能為力的。然而,人類被造後,還是失敗於撒但的誘惑中,於是神就為人類預備了救恩,就要藉著救恩,不但把人類拯救出來,同時也賦與神的生命,使人可以倚靠神,而管理地上,再把撒但的權柄奪回來。這就是神的計劃,因為撒但在地上的管理是失敗的,因著撒但的管理,地球變得被污染,不只屬靈上被污染,而且加上屬世的污染,使得地球已是愈來愈不適宜人居住了。

為此神特別要讓基督在地上作王,以及基督徒與基督一同作王,讓基督來管理地球,使整個地球可以恢復它的美麗,也可以得到正常的生息。此外,神也藉此告訴撒但,他離開神而出來的管治,是失敗的。他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可以作神,可以作得比神更好,然而,事實上他是不會作得比神更好的。當基督在地上作王時,人們才發現基督作王所帶來的福氣,是我們所企盼及追求的。而神要藉此讓撒但知道他的背叛,是錯誤的,到了最後,當撒但被丟在琉璜的火湖時,他就無話可說,而服在神的權柄下了。

神沒有在撒但犯罪時,馬上以公義去懲罰之,神乃是用公義及慈愛之法並用,以告訴撒但他的錯誤,等他知道自己的無知、錯誤及不悔改時,他的分就自然只有琉璜火湖一途了。這是神的智慧,祂沒有馬上除掉撒但;但在超越時間的神而言,時間並沒有先後的,而祂用時間來啟示出祂的處理方法,目的是使我們也看得到,一個不順服的天使,他的下場是悲慘的。對比撒但的下場,也使基督徒更感謝神的恩典,也知道我們得到這救恩,是何等不易,是神的大愛所設計,才可以使我們在撒但的敗壞計策中,仍可以得勝、仍可以得著神所賜的恩典,而不受撒但的影響的。因此,撒但的存在,就反映出神的更大的慈愛,以及神的更大的能力,使我們對神的恩典,更能銘刻在心呢。


這裡所描述的圖畫,雖然都是以以色列為中心,也以以色列為主,這是因為神揀選了以色列,作為神的選民,神顧念他們所致。然而,雖然是針對以色列,但從先知預言的角度去看,這也是對所有信主的人所說的。我們信主的人,就是屬靈的以色列,就是屬靈的選民,就是被神所揀選,為要得著神所賜的福的人。因此,我們若倚靠基督,我們就可以得著這樣的福。固然這樣的福,到了基督在地上作王時,我們就必得到,然而,即使基督還沒有在地上作王時,只要我們肯讓基督在我們的心中作王時,我們也必得著這些福氣的。因為基督在地上作王,固然可以是時間性的,但也可以是超越時間的。只要我們隨時讓基督在心中作王,我們就必馬上得到這些福氣的。

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勘誤

前幾天重閱我已出版的路得記靈拾書中,發現了一個我不小心而出來的錯誤,若大家已買了書,請幫忙在書中改正之。

就是p 145中的第9行開始,「是在基督來世界前430年就出現了(參加3:17)」。這一句是錯誤的,我當時弄錯了,因為這是指因信稱義的路到律法的路,不是律法到基督的時間。律法確是比基督先存在,但不只430年。
因此,請把這一句自行劃掉,並在此致歉。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賽54:11-17

2013/8/7                    mercredi                   54:11-17

這一段說到神自己的作為,神保護錫安,神眷顧祂自己的選民。然而除了神的保守外,其實也加上人的責任。神作了一切,但人也必須行在神的道中,如此才真能得到神的保守及看顧。這裡描寫神全然的看顧,祂安慰祂的選民,祂以彩色安置錫安的石頭,以藍寶石立定其根基,祂使驚嚇不臨到他們,也使攻擊他們的眾仇敵仆倒失敗,也使在審判時興起用舌頭攻擊他們的,必被定為有罪。這些的保守,我們可以稱為生活之福,是神在生活上所給的恩典,這是神的作為,祂明顯地保護祂的子民,也使他們得到極大的福氣,這是神所作的。

然而,除了物質上的賜給、生活之福之外,更重要的是神賜給他們屬靈的益處,就是生命之福。這包括至少有兩樣:第一就是耶和華的教訓,就是神的話語,神的律例;第二就是神所給他們的公義及義(1417),而這些是屬靈的品格,是促使他們可以得到屬世之福的原因。今天我們都想得到神的福,然而很多時候,我們想要得到的福,只是屬世的福,只是我們看得見的福。這些福都不是永恆的,都只是暫時的;同時,若只有屬世的福,而沒有屬靈的福,那不是真正的福。我們所求的,應是屬靈的福,因為有了屬靈的福,我們才會有屬世之福;同時,當我們有了屬靈的福時,屬世之福就自然會來到。屬世之福是不必求的,因為耶穌說:我們要先求神的國、神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我們了。若我們求屬靈之事在先,那其他東西,就不必求了,因為神也必賜給我們了。因此,這裡所說的生活之福,是因為他們得到了神的義、神的話語後,而自然得到的福,是神的恩典加給他們的。

神有何條件要給人這些福呢?第一是神的愛,是祂主動要給人的。只要有人合乎得福的條件,祂就無條件地給人諸般的福氣。那到底是有條件,還是無條件呢?我們的條件,是肯來到神的面前,是肯走神的路。然而,這條件不是因為我們的義,不是因為我們的好,乃是因為神的義、神的愛而來的。因此,這雖然看似是條件,其實卻不是我們的條件,乃是神的恩典。其實神所給的,都是白白的;所謂白白的,就是不必價錢,不必有對等的價值,只要肯來買,就不必有錢也可以來,而且是必定買得到的(55:1)。這是因著神的愛,我們才能有此些福分的。

第二是神的約,是因著祂所立的約,祂就必須遵守,因為祂是守約施慈愛的神,祂也是信實的神,祂不能背乎自己。神所立的約,不是雙方面要付代價的約,乃是單方面的恩典。神知道人的罪是大的,人也常會得罪神及離棄神,因此,神為了不使祂的公義駕御一切,凌駕於祂的慈愛之上,因此祂就用約限定自己,用約規定自己一定要以慈愛來對付祂的選民,以及世上悖逆的人。因著祂的約,祂就差派祂的獨生子來到世上,而完成了祂的救贖工作了。若沒有基督的犧牲,神的愛及神的約就無法完成,因此,基督的工作,是神施恩的基礎,是最重要的一環,是不能缺少的。

當一個人行在神的道中時,其實他是一無懼怕的,他必遠離欺壓,不至害怕;他也必遠離驚嚇(14),且得大享平安(13)。其實屬靈的平安、屬靈的福氣,是與屬世的福氣有關的。若我們能多花時間,追求屬靈的福,那是我們的聰明,那是我們的智慧。因為當我們花時間追求屬靈的事物時,我們不只得到屬靈的福,而且還會附加屬世的福的。這就是買一送一,先付代價去得屬靈的福,然而當我們得到屬靈的福氣,神就附加屬世之福,作為我們的贈品也。
可惜的是很多人不懂得這個原則,很多人仍然花時間去追求那不是永恆的屬世之福,而當人們如此追求時,他們得到的,只是暫時的福,而失去那屬靈之福。而當這暫時的屬世之福過去後,他們就一無所有。因此,追求屬靈之福的,是兩樣都有,甚至樣樣都有;而追求屬世之福的,卻是一無所有,樣樣都失去了,聰明的我們,是否願意先求神的國、神的義呢?

因此,在這一段中,我們所看見的,一是屬世之福,二是屬靈之福。屬世之福就是他們的平安,他們的不敗,他們的沒有驚嚇等;而屬靈之福,卻是隱藏在其中的,就是耶和華的教訓,以及神所給的義。有神的話語是有福的,能行出神的話語,則更是福中之福。我們不只有神的話語,知道神的話語,而且能把之行出來,這才是我們的福氣。這裡的以色列人,不只有神的教訓、神的話語,而且有公義、有神的義(1417)。一個公義的人,他是行在神的道路中的人,而一個義的人,他就是有神的生命的人。義是指神生命的特性、生命的內容,是內在的;而公義是指我們對事、對人的處理方式,是外在的表現。一個是生命的內涵,另一個是生活的表現,若我們能有這兩樣,那我們就必可以蒙神的賜福,就必得到屬世的福氣了。因此,屬世的福氣,是從屬靈的福氣而來的。若一個人沒有屬靈的福氣,他就必沒有屬世的真福的。只有屬靈的福氣,能帶出屬世的真福出來。因此,我們所追求的,就不應只是屬世的福氣了,而更應是屬靈的福氣,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真正目標。


當神插手管理我們的生活時,一切就都變成順暢了。我們有常讓神參與我們生活上一切所遭遇的嗎?只要有神,一切就都是益處,只要神參與我們的生活,神跡就可以出來了。要有神的參與,除了神的主動作,我們也可以主動邀請神進入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我們的生活圈中,是沒有神的參與的。大都數時間,我們都只是把神關在門外,都只是自己作主,自己處理一切的事。我們覺得不必麻煩神來處理,只當我們覺得難以處理、難以決定時,我們才會想到要禱告求神幫助的。我們是否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就習慣把神請進來,使神可以與我們相交,可以一同應付我們的生活,如此我們在生活上必得到更多的福,這是基督徒應要作的事,是不能忽略的。

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出書消息:路得記靈拾已出書

2013/8/2

靈拾系列的第二本書「路得記靈拾」已經由天恩出版社出版,目前我們教會先進貨500本,以分售給需要的人。
在教會訂購者,可享八折,即160元一本(原價200元)。希望大家讀過後,可以介紹給你所認識的基督徒朋友。謝謝。


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賽51:1-8



2013/8/1               jeudi                  51:1-8

這裡說到,一是追求,二是追想。追求的是甚麼呢?是公義、是耶和華自己。而追想的又是甚麼呢?就是耶和華的作為。而耶和華的作為,又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祂在大自然中的作為(1),二是祂作在人身上的工作(2)。追求是心態,是我們一生要作的。我們追求的目的,是為了得著耶和華,為了生命的成長,為了追求更多神的愛,這是我們的目標。而追想是使我們更了解神,更有廣闊的眼光,去明白神的作為。而神的作為,一是在大自然中,這是神行的奇事,而在大自然中的奇事,是神為了使我們得益而作的。其實神一切的作為,包括創造天地,包括作在磐石中、作在巖穴中的工作,全都不是偶然的,全都是為了祂的公義、祂的救恩而作的。若我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包括祂在大自然中的作為,以及祂在歷史中,作在人中的作為,都是為了人類,都是為了祂的救恩時,我們就應當感恩,因為祂創世以來的工作,其目的就是為了救恩,就是為了使我們享受基督的愛,使我們可以與神在一起。神的目的,就是要與我們同在,為此我們就更應一方面感恩,一方面又珍惜神所給的一切,而更加努力,以滿足神的心,以迎合祂的計劃了。

當我們的眼目,能夠更多的注意大自然、注意神的作為、注意祂在歷史中的揀選,以及祂的心意時,我們的眼光,就不會只注目在我們自己的身上了。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們所思所想的,都只是以我們的家人、我們的事業、我們的服事、我們的地位、…等等為中心的。然而,當我們能追想神的作為,能知道神對我們的愛(3節,其中隱藏了神的愛),以及神的救贖計劃時(5),我們就應學習一切的生活,逐漸改以神為中心。以前我們的生活,是以滿足自己為主的,但當我們更多的追求神,追想祂的作為時,我們的生活,就自然會以神為中心的了。

神所有的作為,除了是為了我們的益處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神有愛。第3節說,耶和華已經安慰錫安,和錫安一切的荒場…,這就是神的愛,以及神的工作原則。也就是說,神工作的原則,其中最大的根基,就是愛。因著神的愛,祂就把一切美好的事,作在我們身上,使我們不只得到祂所給的一切好處,還可以得到祂的愛。而我們一切的好處,其中最大的就是愛,而不只是物質的好處、或是事物的好處而已。今天,我們接受了神很多的恩典,我們必須認知一點,就是所有的恩典,都是因為神的愛而給的。而這些恩典的背後,有更大的禮物,就是愛。我們不只要認識神給的物質、或是其他的好處,更應知道我們接受的最大禮物,還不是表面的物質、順境等而已,更是祂說不盡的愛,這才是我們得到的最大益處。

當我們接受神的幫助時,我們若只注重那看的見的益處,就是物質、順境、金錢等類的益處,那我們還不明白神的心意。我們應更多看到,這些禮物背後的愛,那才是最值錢的地方,那是無價之寶,是存到永恆的不朽之物。金錢、名譽、地位、順境、逆境等,都會過去,惟獨神的愛,是存到永恆。而在永恆中,我們不必金錢、也沒有所謂順境及逆境了,這時我們所得的,會有甚麼使我們喜樂的呢?在地上我們若得到額外的金錢、名譽、地位、或順利的環境時,我們會很喜樂,但在天上時,這些都沒有時,那甚麼才是我們得喜樂的來源呢?就是神的愛。若我們在地上時,不會看到神在所給我們的一切事上而看得到愛,若我們不懂得愛的珍貴,那我們在天國時,就不懂得喜樂之源了。求神幫助我們,使我們在地上更懂得享受神的愛,那才是永恆不變的、存到永遠的禮物。

此外,若我們知道,一切的順境、逆境,不只是表面的順及逆,而更是背後的神的愛時,那我們無論遭遇順境或逆境時,我們就都是一樣的了。因為我們知道,這順境及逆境的表面,只是表達神的愛的一種方式而已。因為神有時用順境而代表祂對我們的愛;有時又以逆境,表達祂更深的愛,並使我們得到更大的益處。若我們能明白這些時,我們就不會在逆境中埋怨神,而一樣會感謝神了。因為知道這背後,都是神的愛,我們就以享受神的愛,來回應一切的環境了。

這裡多次提到公義及救恩(5678)。原來神的公義及救恩,是成雙成對的出現的。神的公義出來時,本就要定人的罪,但當神的公義出來時,神就同時也發出祂的救恩。若不是神把救恩也給我們,那我們就必定滅亡,而不能得到神的恩典的了。然而,因著神的憐憫及祂的愛,當祂的公義出來時,祂的救恩就發出,祂要把公義及救恩,同時發出,等我們選擇,等我們可以有一條出路,使我們可以得到神的恩典。這就是神創世以來的計劃,是祂愛我們的具體表現。而當我們知道神的救恩是永遠長存的,但世上的一切,都會過去時(6),那我們就必然會選擇救恩,而不會再選擇地上其他的事物了。

同時,當我們知道公義,將神的訓誨存在心中時,我們就不怕人的辱罵,也不會因人的毀謗而驚惶(7),因為這些都不是長存的。此外,神是公義的,祂必伸冤,祂必以公義對待那些不以公義對待我們的人。有神作為我們的神,有神的愛成為我們永遠的倚靠,我們是無需懼怕世人的。只要我們能按著真理而行,只要我們是行在神的旨意中的人,那我們就不必再計較其他的事物了。惟有神的愛的同在,是我們最可貴的,也是我們最能得安慰的。真正能安慰人心的,只有神的愛。因為有愛的同在,人就不怕其他世上任何的環境了,這是基督徒能得到的最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