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8/18 dimanche 賽64
這是先知的禱告詞,先知要代表百姓向神呼籲及祈求。在這一篇禱告詞中,說到神的聖邑變為曠野,錫安變為曠野,耶路撒冷成為荒場(10),而聖潔華美的殿,就是神的所在,被火焚燒,他們的美地,盡都荒廢(11)。這似乎明顯地是說到巴比倫攻打後,他們國破家亡的事情。但也有一個可能,是用屬靈的眼光來說的,就是在屬靈上,他們雖然外表的聖殿還在,但真正的敬拜,已經不存在了。若是前者,就表示以賽亞預言以後的事即將發生,他們將會被巴比倫所擄;若是後者,則是說到目前的屬靈光景,雖然仍似乎是未曾被擄,但已像是被擄一樣了。若他們的屬靈光景,是無人求告神的名的話(7),那他們就與被巴比倫滅亡相差無幾了。
這一篇禱告,似乎是一篇很無奈的禱告,因為先知眼看眾人的罪如此的大(6),而且不只是犯罪,更是不知罪而繼續犯罪(5);不只不知罪,而且還無人求告神的名,無人奮力抓住神(7)。於是他們都像葉子漸漸枯乾(6),這表示他們沒有得到神的救贖,就漸漸滅亡了。這就是猶大人當時的情況,是一個很可憐的景況。第一,他們有罪,但不知道自己有罪,這是對自己的情形不明白。第二,他們因著不知罪,而不懂得來到神的面前,沒有人覺得需要神,這是更大的損失。因為一個人若沒有神,他所作的一切,都是沒有價值的。第三,不只他們沒有人呼求神,而且神又看似不理他們,似乎靜默不言而使他們深受苦難(參12)。碰到這種情形,我們怎辦呢?
由於犯罪的人不知罪,也不明白自己的光景,因此他們是不會自己向神祈求的了。這時只有能找得到像以賽亞這樣先知先覺的人,然後才可以替他們代求,才可以把他們帶到神的面前,重得神的恩典的。感謝神,神通常還是會保守及揀選這樣的人,為他們存留餘種的。神為了祂自己的名,為了祂的選民,祂會在以色列人極其叛逆時,還是為自己的名,而揀選合祂使用的器皿的。這是神所作的工作。能夠有賽六十四章的出現,就表示還是有人會來到神的面前,向祂呼求的。若還是有人肯來到神的面前,向祂呼求的話,那就表示神還是會顧惜祂的子民,還是會施恩給他們的了。否則的話,神若要把一個民族滅掉,神就不會再讓人來代求的了。就如所多瑪、蛾摩拉一樣,雖然有亞伯拉罕的代表,但也是適可而止的,因為神已決定把多所瑪滅掉也。
以賽亞是如何的求神呢?他們有何本錢呢?當眾人都在罪中,而且又不知罪、不懂得來到神的面前時,以賽亞是沒有甚麼剩餘的本錢,可以求神的了。然而,反之,若今天以色列人沒有太多的罪,而且還肯來到神的面前,那他們是會有更多的本錢嗎?這確是值得我們思想的一個問題。若以色列人知罪,而肯來到神的面前,那神一定會喜悅,應該會更快赦免他們的罪,使他們回歸正路。然而,這樣的以色列人,是否就真的多了一些本錢呢?其實人是沒有本錢的,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神所給的。雖然這知罪的人,或可快得神的憐憫,然而那是代表神願意對這種人施予更多的恩典,因為他們肯來到神的面前也。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有更多的本錢,以換取神的恩典也。他們的本錢也與那些不知罪的人一樣,只是由於他們肯來到神的面前,於是他們就可以更易及更快得到神的恩典。
因此,本錢是一樣的,每一個人來到神的面前,都不是有本錢的人。但一個肯來到神的面前的人,是神所悅納的,他就會讓神很快就把神的憐憫發出。而那些不肯來到神面前的人,他們不只沒有本錢,也不願意來得到憐憫,他們就不是因為沒有本錢而得不到恩典,乃是因為神的憐憫沒有著力之處,因而得不到神的恩典也。由此我們就知道了,神的恩典一方面是白白的,是不需要本錢的;而我們也是沒有本錢,可以使神值得給我們恩典的,這是我們要認知的。另一方面,我們雖然沒有本錢,但神不要我們的本錢;我們雖然沒有錢,但仍可以來到神的面前來買,不用銀錢(55:1)。這就是神的恩典,不是因著我們有錢沒錢,乃是因著祂願意白白的給予。而給予的條件不是因著錢,乃是因著神的憐憫也。
這就是為何以賽亞在猶大人完全沒有本錢時,還是可以用這篇禱告詞,去向神禱告的原因了。人們來到神的面前,常常不知不覺地覺得,我若是比較屬靈,神會多聽我的禱告。這固然在事情的成就上是真的,然而,真正神會多聽我們禱告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屬靈,乃是因為我們肯來到神的面前得恩典。一個屬靈的人,是因為他比較容易來到神的面前,而來到神的面前的人,就可以多得恩典。因此,原因不是因為他比較屬靈,乃是因為他常常來到神的面前;不是因為他的本錢比別人多,乃是因為他肯多多地來到神的面前也。這是我們必須認知的。一個愈是屬靈的人,他就是一個愈謙卑的人;因為愈屬靈的人,就愈知道自己是一無所有的。一無所有就表示沒有可誇的,只誇神的恩典;既然沒有所誇的,那一切就靠恩典。反之,一個軟弱的人,也不要以為由於自己軟弱,而不敢到神的面前,如此就失去神的恩典了。
今天我們有一個假象,認為自己有罪,就不敢來到神的面前;認為自己屬靈一點時,就可以多有本錢向神祈求。後者雖然在表象上似乎是如此,然而我們必須知道,即使我們多屬靈,我們仍是沒有本錢的,只是一個屬靈的人,比較有機會來到神的面前,而多得神的恩典而已。這是神的恩典的問題,不是我們的本錢的問題。因此,以賽亞在眾人似乎都沒有任何本錢時,仍然可以來到神的面前祈求,求祂裂天而降(1),求祂繼續行事在祂的選民中(4),原因只是因為無論以色列人多糟糕,耶和華仍是他們的父(8);這是關係的問題,而不是本錢的問題。以賽亞所憑藉的,不是他們的本錢,若論本錢,他們可能不只沒有,而且還應是負資產了(用比喻說的)。然而,他們雖沒有本錢,他們的身份,是永遠不變的,就是他們與神是父子的關係,這一點與他們有本錢沒有本錢是沒有關係的。就是因著這一個不變的關係,以賽亞就可以繼續向神呼求,他就可以有另一種「本錢」向神祈求了。
因此,我們的本錢不是從我們而來的,乃是從神而來的。而神給我們這種永不改變的關係,是父子的關係,成為我們的本錢,而不是我們的功勞,我們的屬靈,我們的服事…等等。感謝神,神的恩典及約是不變的,祂對以色列人是如此,對新約時代的我們,也是如此,因為我們也是祂的兒女。我們來到神的面前,所憑藉的不是我們的本錢,乃是神的本錢,乃是關係、乃是恩典,這才是以賽亞在猶大人這麼糟的光景中,還敢來到神的面前求祂的原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