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伯二



2015/1/25                  dimanche                       伯二

上一章的約伯,他所遭遇的事,就是一切他的家財、兒女、牲畜、僕人等,都在一天中消失了。但他仍持守他對神的心,而從第一章的這個遭遇中,看出了他對神的信心及愛心,以及完全倚靠神的心。而在這一章中撒但還是不甘心,牠還要在神的面前說話,覺得他因為自己的生命仍在,他就不會介意身外之物,他就會在死亡的邊緣中離棄神、不要神。因此,撒但在再次得到神的應允後,就開始攻擊約伯了。
這一次約伯所受的痛苦,因為神不容許撒但讓他死亡,因此他不會死亡。然而這一次的災禍,雖然不是死亡本身,但從整個的形容來看,其實就等同死亡了。原來撒但是一個心狠心辣者,牠得到了神的同意後,雖然答應了存留他的性命,但牠所做的,是要把他致於死地的。這可從下面三點可以看得出來。

第一,他痛苦萬分,他的妻子除了叫他棄掉神外,還叫他死了罷(9)。為何會如此說話呢?因為她覺得他就如死人一樣,活著還不如死去。因此,他受的苦,就是死亡的苦,除了還沒有死亡外,一切就等於死亡了。故約伯在這一章所受的苦,是代表肉體的死亡,是用死亡的痛苦來加給他的。而當約伯的妻子要他棄掉神時,若約伯果然如此,那他就不只是肉體的死亡,而且是屬靈的死亡了。因此,約伯面臨的,乃是死亡的威脅,而且是面臨肉體的死亡,以及屬靈死亡的危險。是很難勝過的,但他還是勝過了。他沒有應他妻子的要求,棄絕神而死亡,這是他勝過了肉體及屬靈的死亡的表現。

第二,當他的朋友來看他時,他們認不出他來,就放聲大哭(12)。他們認不出約伯來,就表示他已不是人形了,他所生的病,是皮膚病,就把他的整個外形扭曲了,就認不出他來了。認不出他來,就預表他已經死了,他已經不是以前的約伯了。這就等於以前的約伯已經死了,現在所活著的約伯,不再是以前的約伯了。這就是第二個預表他死的象徵。

第三,這三位朋友本來是要來安慰約伯,為他悲傷的(11),然而,當他們來看到了約伯後,他們所看到的,比他們所預料的還差很多,他們已經認不出他來了。而這個認不出來,不只是代表多年不見而相貌改變了,乃是代表他已經不像人,只像死人,因而認不得出來了。同時,他們七天七夜都沒有說話,而為他舉哀。七天七夜一般是代表向死人的默哀,例如雅各死了後,約瑟為他舉哀七天(50:10),而埃及人為他哀哭了七十天(50:3)。因此,約伯雖然似乎還活著,其實在別人的眼中,就等於他已經死了。因此,約伯現在所要面臨及忍受之苦,乃是死亡之苦。神給他的試驗,乃是給他死亡之試驗,而若他能經過死亡,而得到的生命,那就是復活的生命,就是神要給的生命了。

原來神所給約伯的,乃是死而復活的生命。他在地上時是完全的,那是就著人的角度而看的,這個完全是在地上沒有一個人可以比得上他的(3)。也因著約伯的完全,神要把更大的完全給他,那就是天上的完全,就是神復活的生命。若他能經過死亡,而得到復活的生命,那就預表他得到神的生命,那他就可以從地上的完全,得到天上的完全了。一個人能勝過死亡的威脅,能夠經死亡而復活,他就不只風聞有神,而且可以親眼看到神了(42:5)

上一章若可以表現了約伯的信心、對神的愛心、以及緊緊倚靠神的心;那這一章更把對神的盼望的心顯出來。一個人在地上的盼望,是信心,而把信心放在天上時,就是盼望。約伯可以不為世上的財物所捆綁,可以不因親情的失去而悲傷,這是因為他的信心是放在神身上,而不是財物身上。他相信神的安排是最好的,他就把倚靠放在神身上,而不是財物的身上。他可以不因親人的失去而悲傷,這是因為他愛神多於愛人。他的愛人是建立在愛神之上,因此他沒有失去神的愛,他就可以忍受親人之愛的遠離,這表示他對神有極大之愛;他愛神,也享受神對他的愛,如此就勝過喪親之苦。而現在當他自己的生命面臨瓦解時,他仍然不像他妻子一樣會離棄神,而可以繼續倚靠神,這是因為他有將來的盼望;他的盼望不只是在地上,而且更是在天上。當他的盼望是在天上時,他就可以不必顧到地上的生命,乃是盼望復活的生命。

一般的人地上只有一條生命,若死了就甚麼都沒有了;因此人是一定會顧惜他的生命的。因為失去其他還可以再賺回來,但失去生命,就不能再賺回來,而且失去了生命,就等於失去了其他一切所有的了。因此,失去生命的意義,是代表失去一切,因為死亡來到了,人一切的努力成果,就都化為灰燼;也因為如此,死亡是最可怕的。能夠勝過死亡,能夠為主殉道者,除非他知道,他在天上還有一條生命,他在天上還有神為他所預備的永恆基業,否則他是不會捨得捨去自己的生命的。

約伯之所以能在死亡中而不咒詛神,不離棄神,因為他是有一個緊緊的盼望,這盼望不是地上的,乃是天上的。他所看到的,不是地上的禍福,乃是天上的禍福。他知道得到神是真的福,而失去神才是真的禍。因此,他是不會不要神的,因為他知道禍福是神給的,而神給的禍及福,全都是福。因此,他說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麼(10)!這樣的話,不只是無奈的接受禍,乃是積極的接受神所賜給的一切,包括禍患。說出這一句話的意思,乃是代表他曉得不是外面的禍福,而是「神就是福」。只要是出於神的,就全都是福;得著神就是福,一切的福,都在神裡面。

一般的人只看外面的禍及福,以為得到了外面的福就是真福;以為得到外面的禍就是真禍。但約伯所看的禍福,不是外面的,乃是裡面的,他知道從神手裡得福是福,從神手裡受禍也是福。這樣的認知,就不只是一個單對地上有盼望的人,所可能有的觀念了。能知道出於神的、一切都是福的人,他的盼望是在天上的,因為他知道神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而地上的禍福是都會過去的。因此約伯對神的認識是深的,他的盼望不是放在地上的,乃是放在天上的。惟有把盼望放在天上的人,他才可以勝過死亡的試煉,他才可以經過死亡,而得到復活的生命的。

因此,約伯在這兩章的試驗中,看得出他對神的信心、愛心及盼望。而這些是經過真實的試驗後,再出來的美德,而不只是理論上的認識而已。他對神的倚靠是可以在任何環境中,都不會動搖的,這就是約伯的完全,是神可以在撒但面前,把這一個人擺在牠的面前,讓撒但覺得慚愧的。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晨更分享:伯1:1-12



2015/1/23               vendredi                 伯一:1-12

約伯應是與亞伯拉罕等列祖差不多時期的人,他活了至少140歲以上(42:16),是與列祖時代的人的壽命相似的。他是神所稱讚的,是經得起試驗的人。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1),他在地上是完全的,因此神因著他而可以在撒但面前誇讚他(8)。這樣的誇讚,其實是一種對撒但的打擊,因為撒但是敵擋神的,撒但是希望地上的人,都離棄神,以此告訴神,神所創造的人都是敗壞的,都是經不起試探的。然而這裡有一個人,他是被神稱讚的,他可以在撒但面前得勝,是一個一心向神的人,是神所稱讚的。你我可以成為這種人嗎?

神先給約伯屬世的福氣,這些屬世的福氣,就是兒女成群,牛羊牲畜眾多,而且他的牛羊、兒女的數目,似乎都是與十有關的。這代表他是完全的,他的福分也是完全的,是神因著他的敬虔,而給他的福氣。這其實說到一個敬虔愛神的人,他是會得到神的福氣的。十這個數目,一般是代表地上的完全,是地上的福氣。說明一個義人,是會得到神給的福氣的。

但事情轉變了,因為有一天,在天上發生了一幕情景,就是神在天上時,神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但也來在其中(6)。這時,神就主動問撒但說,你從那裡來(7),之後,再主動問撒但,有沒有用心察看約伯,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8)。這是神自己下的結論,是神觀察約伯後,而對他的評論。從神的評論中,似乎看到神是滿意的,因為祂看到了約伯的完全。然而,撒但的看法呢?撒但在約伯身上確是挑不出毛病,但牠卻解釋了約伯為何可以完全之因,是因為神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10)。撒但找不出他的毛病,但撒但卻用他的想法,去解釋約伯的完全,是因為貪求地上的福。

原來撒但的觀察,雖然也找不出約伯的問題,但他卻找出了他認為的原因,就是約伯是因地上的福而愛神的。這也暗示約伯的貪心,或是約伯的沒有靈性。原來撒但的觀察,是從牠的角度而出發的,牠以為別人都只是貪求地上的榮耀,因此他就說約伯也是如此。然而,神若要問撒但是否看見,那就表示神是不會看錯的。神不只看得到約伯的行為,祂也看得到他的內心;而撒但卻看不到約伯的內心,他只是用小人的心,去度君子之腹的方法,去揣摩約伯而已。但約伯不只是外面完全,而且他的心也是向著神,不會埋怨神的。

那神為何向撒但問這個問題呢?若神沒有問這問題,若神不誇耀約伯,就沒有下一步撒但的攻擊了。神豈不知若祂問了後,約伯就連續遭殃的嗎?祂問了後,就是約伯惹禍上身的時候嗎?神為何不愛約伯呢?為何神要與撒但比誰得榮耀,而犧牲約伯呢?這是我們的問題。

神當然知道下一步撒但所要作的,但祂仍要如此問,因為他要利用撒但,把更大的福給約伯。神知道約伯不只可以承受地上的福,而且可以承受天上的福。神觀察約伯後,祂知道約伯的器皿,是不止於地上的福的,他可以得到比地上的福更大的福,就是得以親眼看見神,得到神的自己。於是神就策劃這一場的計劃,就為了要把更大的福氣、就是屬靈的福氣給他。因為在神的眼中,屬世的福氣都會過去,神要把屬靈的福氣給他,這才是神要給的福。而神知道約伯可以有這量器,承受神更大的福,祂才會與撒但說這些話,讓撒但成為神所利用的器皿,去完成神所要給的福的。因為神知道,約伯若要得到屬靈的福,他就必定要經過苦難,經過捨己的道路。要藉著苦難煉淨他,使他屬靈的生命更完全;也藉著苦難,彰顯出約伯生命的美,這生命是不會被苦難打倒,反而因著苦難而更完全的。因此,神是要把約伯從地上的完全,帶到天上的完全去。使他可以得到更大的福分,而不只是地上的福分而已。這就是神為何要向撒但問話的原因,神不是要加給約伯難處,乃是要加給約伯更大的福氣,因為據神的觀察,約伯是可以得到這樣的福氣的,他是有足夠的容量,可以承受如此大的苦難的。神都經過了仔細的評估後,才作出如此的決定的。也就是說,當祂問撒但這一句話時,就表示祂要準備向約伯施恩典,給他更大的福了。

然而,我們卻不是如此想,我們一般都認為苦難是不好的,是人見人怕的。當苦難來到時,我們第一個感覺及想法,就是要躲避它。沒有一個人是喜歡苦難的,但我們從約伯記中卻發現,極大的苦難,帶來極大的恩典。我們一定要知道,神若能在撒但面前稱讚約伯,以約伯為榮時,那代表神一定非常愛約伯,是神的掌上明珠的了。那一個神愛的人,神怎會捨得把禍患給他呢?因此,神不是要把禍患給約伯,乃是要把屬天的福氣給約伯。而原來屬靈的福氣,是隱藏在苦難後面的。若神已決定給約伯更大的福氣,那若除苦難外還有更好的方法,神早就用些法而把福氣給了他了。然而,神經籌算後發現,若要給約伯大的福氣,就只有給他苦難這個途徑,除此之外沒有別法。如此神才會藉著撒但去把苦難給他的。

我們不能只看外面的苦難,就以為是神挑起了一些無謂的困難給約伯。其實神背後的動機,是為了更愛約伯,更希望他得到大的祝福呢!因此,約伯記一開始時,我們看到了神的愛、神對約伯的誇讚、神在動用祂的智慧,要把更大的福氣給祂所愛的人。而這種智慧,就是從大苦難中出來的福氣,是一般人不易了解的,但最後約伯卻可以了解及得到。因為神先衡量過約伯,知道他可以了解,可以承受這種福氣的。因此,我們在這段中不是看到神的「殘忍」,乃是看到了神的愛。只是我們不太喜歡這種從苦難中出來的大福,也不會覺得這是神對約伯的愛而已。

其實神對約伯是從愛的出發點而來的,而祂允許苦難臨到約伯,且把他一切的身外物都去除,這也是告訴我們一條十字架的道路,這條道路是要捨去一切,只要基督的路。當他一無所有時,他才知道他倚靠的就是基督;他所有的就是神。當他得著神後,他就不必要其他的東西了。約伯是可以如此的人,神沒有把他的妻子拿走,只把他的身外物及兒女拿走。而兒女的拿走,是神把他們帶到天上去了。而妻子因為是二人成為一體的,神也讓他的妻子留下,以備日後可以再生下新的兒女。

這都是神的恩典,都是神精心設計的福分,只是外面看起來是可怕的患難而已。但當這患難來到,把他所有的身外物都奪去後,他所得到的,就是神的自己,就是捨己後的新生命。這些都是告訴我們,一條十字架的道路,是要捨的;屬靈的福氣,是從捨而來的。但當我們為神撇下一切,為要跟隨基督時,神也必叫我們在今世得百倍,在來世得永生的(10:30)。這也是為何後來約伯得回雙倍的牛羊,得回雙倍的兒女(天上十個,地上十個)之故也。

因此,這是神給約伯的愛,只是我們看不到,以為是給他的災難而已。而這個愛,惟有能體會的人,才可以感受的;而這些大的福氣,也是惟有大器皿的人才能承受的。神看到了約伯的這個器皿是可以的,祂能會把這些恩典從天上賜給他的。




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晨更分享:詩15



2015/1/16                         vendredi                      15

這一首詩很短,只有五節,是大衛的詩。詩中一開始,是問一個問題,就是誰才可以寄居在神的帳幕裡?誰能住在祂的聖山(1)?然後詩人就自己回答這個問題,說出一些條件,說出一些該作的事(2-5)。然後就說到,行這些事的人,必永不動搖(5)。這首詩可能是進殿時要唱的詩,是給進殿的人的一個提醒,說明一個事奉的人,應有如何的標準,他不應是一個心口不一,表裡不一的人。他若是進殿事奉神,他就應是一個有見證,可以活出與眾不同的生活,可以見證神、榮耀神的生活來的人。

因此,這首詩是說到,一個事奉主的人,應是一個在生活、言語及行為上,都可以配得上事奉的人。我們的全部生活,整體都是一個事奉的表現。我們不能只在上聖殿時,裝著一個敬虔的心,而在平時的生活中,卻是另一副樣子,這樣的人,不是一個配事奉神的人,也不是一個可以進入神的殿中事奉的人。因此,這首詩是說到配不配得的問題,是甚麼樣的人,才可以事奉神,才可以令神喜悅,得蒙神的悅納,而不只是進殿的本身而已。

原來一個人的生活如何,才真是事奉神、見證神的重點,而不只是進入殿中的那一個舉動而已。今天我們的事奉,不是以嘴巴來事奉,不是以宗教儀式來事奉,乃是以我們的整個生活及見證來事奉。一個有生活見證的人,他所作的,才是神真正喜悅的,才是成為有功效的見證。若一個進入神的殿中事奉的人,卻是一個行為不正直、作事不公義,時常毀謗鄰里;放債取利且受賄賂的人,那他的事奉,就成為反見證,會使別人不覺得屬神的人,會與其他的人有所不同。如此反而使人不願意歸信神,這是我們要注意的問題。

因此,我們的事奉,應是有雙重的事奉,第一是要在屬神的事上有見證,這代表在教會中的事奉。第二是要在屬世的事上有見證,這是指一般的生活、職場的見證等。若能如此,這才是有功效的事奉,才可以吸引人歸信主的。今天我們的事奉,一般只是在教會中事奉,只是注意在教會中的行為及榜樣,而少注意在職場中的見證;也很少想到生活中的見證。如此的事奉,是不完全的事奉;這種事奉,是不會吸引別人,不會使人羡慕我們而信主的。今天我們的事奉,應加上生活上強烈有力的見證,就是活出一個與眾不同者的生活;這種生活,就可以有很大的吸引力,會使人喜歡來信主。這樣的見證,若活得好,是一定會吸引人歸主的。今天我們傳福音,常常不會使人羡慕而信主,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基督徒與別人的不一樣,若每個基督徒都可以活出與眾不同的榜樣,則不必我們開口,別人自然就會喜歡來信主的。

因此,誰能寄居祢的帳幕、誰能住在祢的聖山呢?誰是真能事奉神的人呢?這是詩人的問題。今天一個真正事奉主的人,一個能進入幔內事奉神的人,應是一個有良好生活見證的人,應是一個表裡合一的人。這樣的人,才配得入神的殿,才配得成為一個事奉主的人。因此,一個事奉主的人,是有很多條件的,不是隨便就可以事奉的,乃是有全人的事奉,是整個生活的奉獻的。若事奉神的人,只是注重他入聖殿的那一刻,而不注重他的整個生活,這就如以利的兩個兒子一樣,他們在身份上是祭司的兒子,是要接祭司的職位的。然而他們的生活及見證,卻比外邦人都不如。如此的人,是不能寄居神的帳幕,也不能住在神的聖山的。因此,一個事奉主的人,一定要知道,我們的事奉是全人的事奉,而不是在教會中的事奉而已。今天這樣的人是不多的,因此我們的事奉,似乎是只注重在教會中的事奉,而忽略家庭、社會的見證,如此的基督徒,是不為別人所羡慕的。

當詩人發出如此的問題,問了兩次「誰能」時,一方面他回答了這個問題,但另一方面,他也似乎表示這樣的人,是不容易找得到的。這一句話,似乎也是詩人的感嘆,覺得人是不能的,因此而發問神:誰能呢!若不是神的恩典,誰可以呢!因為人是軟弱的,人靠己是很難作得到詩人所列舉的品德的。因此,誰能事奉神呢?誰能得到神的喜悅呢?這個問題真正的答案,不是在人的裡面,乃是在基督的裡面。一個沒有神生命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良善的人的。因為只有一位是良善的,除了神之外,就沒有良善的了。

若是如此,詩人的問題,豈不是多餘了嗎?當他問了這問題後,他把條件列出了,他把一個義人的條件列出來。這個義人的要求是高的,他不只是行為正直,作事公義,有外表的行為,而且內心是說實話的人(2),他的外表,是由內心出來的。他的言語,是幫助人而不讒謗人、毀謗鄰里的(3)。他不只不作惡事,而且是尊敬神,而因著尊敬神,他尊重那敬畏耶和華的人(4),這是一個以神為中心的人。他也是一個捨己無己的人,因為他發了誓時,雖然自己喫虧,也不更改,這就是一個以真理為第一,以捨己為重要的人。他是一個無己而有真理的人。他不貪世上不義之財(5),只倚靠耶和華,他蒙神的保守,享受神的恩典,就是從神來的福分(5)。因此,這個人是有神生命的人,是只有神的生命,才可以作得到的。

詩人所指的人,就是指向基督的救贖,就是基督所拯救的人,且具有基督豐富生命的新人。只有神才可以使我們的生命更新,也只有我們願意接受神的生命,願意被神在我們身上工作,才可以有如此的表現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事奉主的人,一定要注意的,就是我們要倚靠神的恩典,讓神把我們改造,使我們成為一個真有神的生命的人,可以活出神的生命見證,如此的事奉,才是真正的事奉。在人是不能的,但在神卻是可能。因此,這首詩的一個含意,也是要我們願意把自己交給神,我們的心中,要以整體的事奉為目標,而不只是宗教的事奉。並且我們要讓神在我們身上作工,存謙卑的心,讓神在我們身上作成祂的工。

此外,大衛所問的「誰能」,也代表我們是不配的。因為沒有一個人是能的,若以這麼高的標準,那我們沒有一個人是配得的。因此,從一方面來看,我們是要向著這目標而行,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自己是不配的。一切的事奉,全都是神給的恩典,因為若照神的標準,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合乎神的標準而事奉的。今天我們能夠事奉,是因為基督的寶血,是因為神恩典,是因為神的憐憫。這些都應是我們放在心裡的,我們每次事奉時,就更應存感恩的心,以事奉祂為我們的喜樂,也知道我們「本是不能」,但因著神的慈愛,我們的「本是不能」就可以變成「靠著神,我就能了」。因為我們是不能,但神卻是能的,就讓神的能,遮蓋在我們的不能上,我們就成為能了。

2015年1月12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詩十一



2015/1/12                        lundi                            11

這是一篇信心宣告的詩,是大衛所寫的詩。這詩應是他遭遇到敵人的攻擊,或是不好的環境時,所寫出的詩。詩中表明無論環境如何,他相信神必定會保守,他不會因為環境而逃避出走的(1)。因為只要他行在正路中,只要他的根基是正確的,是完整的(3),他就可以坦然無懼地,把自己交神手中,由神主導他的一切,而沒有理由要自己設法逃走的。因此,他的環境是不好的,但他知道他仍然在神的手中,若一切都是由神來掌管的話,他就不必逃避、不必自作主張,他就可以安心地交神手中,因為他知道自己是正直的,而正直的人,必得見神的面(7)

一般而言,我們遭遇到不好的環境時,都是以逃避環境,或是求神把環境拿走為主的。然而大衛不是逃走,雖然在他旁邊的人,叫他趕快飛往他的山上,主要是為要逃避苦難(1),然而他覺得他不是要飛往山上,乃是要到神的殿中(4)、要尋見祂的面(7)。這就說明一點,他在患難時,不是逃避苦難,不是求神把難處拿走,乃是尋求神的同在,乃是要見神的面。這樣的心態,是我們很少有的,因為一般而言,我們都是要避開患難的,但大衛卻不是這樣。雖然一般人的觀念,都是叫他逃往他的山上(就是人自己的避難所),但他的觀念,卻是要親近神,而不是逃避苦難。這是我們應學習的榜樣,因為苦難加上神,比沒有苦難也沒有神是好太多了。

若苦難加上神,那第一,苦難就不算苦難,苦難就變成是享受了。第二,若苦難加上神,我們所看到的,就不是苦難,而是神自己了;因為神的同在,比苦難更吸引人。苦難的痛苦,比不上神同在的甘美,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是神同在的甘甜,而不是苦難的可怕。第三,苦難時有神的同在,那苦難就是神所用的工具,可以使我們的生命更加成熟,使我們與神更加有認識;如此苦難其實反成為我們的恩典,就不是患難了。

因此,苦難是恩典,苦難是最好的催化劑,讓我們更認識神,更得到神的生命。然而,就如這首詩一樣,很多人的觀念,都是不要苦難的,都是逃避苦難的。而當一個人受到苦難時,他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要避開苦難(1),這是很自然的事。能夠如大衛一樣,在苦難臨到時,一點不要避開,而是更想要親近神,要來到神的面前,往神的殿中去尋求祂的人是不多的。我們應學習一個功課,那就是當苦難或疾病來到時,我們不是馬上想到要逃避,乃是想到要親近神,要更多的得著神。若是如此,我們的肉體雖然是因苦難而受苦,但我們的靈命卻因苦難而成長。而我們的肉體是必朽壞的,而靈裡的生命,卻是永恆的。我們是否能在苦難臨到時,可以以一個歡迎的態度去迎接它,而不是以厭惡的態度去拒絕它呢?

若從世上的環境來看,當惡人的弓已經拉開,箭已經在上弦,並且惡人是在暗處,要射那心裡正直的人(2),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環境,而這個環境,在人而言是非常困難而無助的。然而,大衛似乎不在乎這個環境,也不在乎他的肉體的生命,他所追求的,乃是神的同在,乃是屬靈的生命。他在乎他的根基(3),而不是在乎他的肉體生命。甚麼是義人的根基呢?義人的根基,就是神的話、神的自己、就是真理的路。一個人只要行在神的路中,就不應害怕任何不好的環境的,因為最重要的,不是有否好的環境,乃是有否行在神的路中。若我們是行在神的道路中的人,那我們的根基就是穩固的。一個有穩固根基的人,他就可以安心把自己放在神的手中,也有信心出於神的一切安排,都是最好的,也都是為了我們永恆的益處的。因為神是公義的,正直人必得見祂的面(7)

地上的人遭遇患難時,一般只是看得到周圍的環境,一般只是看得到我們所遭遇的患難而已。然而,大衛所看的,不是患難的本身,而是神是否同在。若神同在,則患難是不成氣候的;也不必怕它的。因此,原來患難來到時,反而使大衛更迫切地尋求神,他知道神是在祂的殿裡,因此他就去殿中尋求神。也給我們看得到,患難來到,我們要如何呢?最好的方法,是更加尋求神,而不是想法逃避苦難。

尋求神是一定可以達成的目的,而逃避患難則不一定會成功的。因此,當我們遭遇到苦難時,我們應有的第一個反應,不是逃避,而是積極的尋求神,這才是解脫苦難的方法。因為若以人的方法,想去逃避患難,是不一定成功的;但若去尋求神,神就一定會被我們尋見的(7:7-8)。若神必然被我們尋見,而神是一切苦難解決的答案,也是最正確的方法;若是如此,也就是說我們在苦難中,一定是有解答的方法的,那為何我們不採用這必勝之法,而去嘗試逃走呢?這就是大衛為何不逃到山上,而到聖殿中的原因了。

神一方面在祂的聖殿裡,另一方面祂的寶座是在天上(4),而在天上的意義,是說祂察驗世人,祂知道一切的事,祂也掌管一切。那神到底在天上還是在聖殿裡(就是在地上)呢?當我們尋求祂時,祂就會從天上下來,被我們尋到,也解決我們的問題的。但當我們不尋求神時,祂就坐在天上觀看,我們就失去了親近神的機會,也失去了最佳的答案及幫助了。因此,神雖然是在天上,祂是等候尋求祂的人,在祂的聖殿裡,去與人相會的。大衛知道尋求神,這就是他的智慧,他就得了神的幫助了。

大衛說神必使火炭落在惡人身上,烈火、硫磺和旱風是他們的分(6)。那在這詩中,大衛是否因而脫離了惡人呢?可能還不是,那是大衛在靈中、及在信心中所看得到的真理。而這個真理的成就,不是在我們手中,是在神的手中。但當我們相信神時,這成就就是必然的了。因此,一個有信心的人,不必等到苦難真正離去,他才滿足的,只要他得到神的應許,知道神要懲罰惡人,他就可以滿足,也可以得到喜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