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晨更分享:詩15



2015/1/16                         vendredi                      15

這一首詩很短,只有五節,是大衛的詩。詩中一開始,是問一個問題,就是誰才可以寄居在神的帳幕裡?誰能住在祂的聖山(1)?然後詩人就自己回答這個問題,說出一些條件,說出一些該作的事(2-5)。然後就說到,行這些事的人,必永不動搖(5)。這首詩可能是進殿時要唱的詩,是給進殿的人的一個提醒,說明一個事奉的人,應有如何的標準,他不應是一個心口不一,表裡不一的人。他若是進殿事奉神,他就應是一個有見證,可以活出與眾不同的生活,可以見證神、榮耀神的生活來的人。

因此,這首詩是說到,一個事奉主的人,應是一個在生活、言語及行為上,都可以配得上事奉的人。我們的全部生活,整體都是一個事奉的表現。我們不能只在上聖殿時,裝著一個敬虔的心,而在平時的生活中,卻是另一副樣子,這樣的人,不是一個配事奉神的人,也不是一個可以進入神的殿中事奉的人。因此,這首詩是說到配不配得的問題,是甚麼樣的人,才可以事奉神,才可以令神喜悅,得蒙神的悅納,而不只是進殿的本身而已。

原來一個人的生活如何,才真是事奉神、見證神的重點,而不只是進入殿中的那一個舉動而已。今天我們的事奉,不是以嘴巴來事奉,不是以宗教儀式來事奉,乃是以我們的整個生活及見證來事奉。一個有生活見證的人,他所作的,才是神真正喜悅的,才是成為有功效的見證。若一個進入神的殿中事奉的人,卻是一個行為不正直、作事不公義,時常毀謗鄰里;放債取利且受賄賂的人,那他的事奉,就成為反見證,會使別人不覺得屬神的人,會與其他的人有所不同。如此反而使人不願意歸信神,這是我們要注意的問題。

因此,我們的事奉,應是有雙重的事奉,第一是要在屬神的事上有見證,這代表在教會中的事奉。第二是要在屬世的事上有見證,這是指一般的生活、職場的見證等。若能如此,這才是有功效的事奉,才可以吸引人歸信主的。今天我們的事奉,一般只是在教會中事奉,只是注意在教會中的行為及榜樣,而少注意在職場中的見證;也很少想到生活中的見證。如此的事奉,是不完全的事奉;這種事奉,是不會吸引別人,不會使人羡慕我們而信主的。今天我們的事奉,應加上生活上強烈有力的見證,就是活出一個與眾不同者的生活;這種生活,就可以有很大的吸引力,會使人喜歡來信主。這樣的見證,若活得好,是一定會吸引人歸主的。今天我們傳福音,常常不會使人羡慕而信主,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基督徒與別人的不一樣,若每個基督徒都可以活出與眾不同的榜樣,則不必我們開口,別人自然就會喜歡來信主的。

因此,誰能寄居祢的帳幕、誰能住在祢的聖山呢?誰是真能事奉神的人呢?這是詩人的問題。今天一個真正事奉主的人,一個能進入幔內事奉神的人,應是一個有良好生活見證的人,應是一個表裡合一的人。這樣的人,才配得入神的殿,才配得成為一個事奉主的人。因此,一個事奉主的人,是有很多條件的,不是隨便就可以事奉的,乃是有全人的事奉,是整個生活的奉獻的。若事奉神的人,只是注重他入聖殿的那一刻,而不注重他的整個生活,這就如以利的兩個兒子一樣,他們在身份上是祭司的兒子,是要接祭司的職位的。然而他們的生活及見證,卻比外邦人都不如。如此的人,是不能寄居神的帳幕,也不能住在神的聖山的。因此,一個事奉主的人,一定要知道,我們的事奉是全人的事奉,而不是在教會中的事奉而已。今天這樣的人是不多的,因此我們的事奉,似乎是只注重在教會中的事奉,而忽略家庭、社會的見證,如此的基督徒,是不為別人所羡慕的。

當詩人發出如此的問題,問了兩次「誰能」時,一方面他回答了這個問題,但另一方面,他也似乎表示這樣的人,是不容易找得到的。這一句話,似乎也是詩人的感嘆,覺得人是不能的,因此而發問神:誰能呢!若不是神的恩典,誰可以呢!因為人是軟弱的,人靠己是很難作得到詩人所列舉的品德的。因此,誰能事奉神呢?誰能得到神的喜悅呢?這個問題真正的答案,不是在人的裡面,乃是在基督的裡面。一個沒有神生命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良善的人的。因為只有一位是良善的,除了神之外,就沒有良善的了。

若是如此,詩人的問題,豈不是多餘了嗎?當他問了這問題後,他把條件列出了,他把一個義人的條件列出來。這個義人的要求是高的,他不只是行為正直,作事公義,有外表的行為,而且內心是說實話的人(2),他的外表,是由內心出來的。他的言語,是幫助人而不讒謗人、毀謗鄰里的(3)。他不只不作惡事,而且是尊敬神,而因著尊敬神,他尊重那敬畏耶和華的人(4),這是一個以神為中心的人。他也是一個捨己無己的人,因為他發了誓時,雖然自己喫虧,也不更改,這就是一個以真理為第一,以捨己為重要的人。他是一個無己而有真理的人。他不貪世上不義之財(5),只倚靠耶和華,他蒙神的保守,享受神的恩典,就是從神來的福分(5)。因此,這個人是有神生命的人,是只有神的生命,才可以作得到的。

詩人所指的人,就是指向基督的救贖,就是基督所拯救的人,且具有基督豐富生命的新人。只有神才可以使我們的生命更新,也只有我們願意接受神的生命,願意被神在我們身上工作,才可以有如此的表現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事奉主的人,一定要注意的,就是我們要倚靠神的恩典,讓神把我們改造,使我們成為一個真有神的生命的人,可以活出神的生命見證,如此的事奉,才是真正的事奉。在人是不能的,但在神卻是可能。因此,這首詩的一個含意,也是要我們願意把自己交給神,我們的心中,要以整體的事奉為目標,而不只是宗教的事奉。並且我們要讓神在我們身上作工,存謙卑的心,讓神在我們身上作成祂的工。

此外,大衛所問的「誰能」,也代表我們是不配的。因為沒有一個人是能的,若以這麼高的標準,那我們沒有一個人是配得的。因此,從一方面來看,我們是要向著這目標而行,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自己是不配的。一切的事奉,全都是神給的恩典,因為若照神的標準,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合乎神的標準而事奉的。今天我們能夠事奉,是因為基督的寶血,是因為神恩典,是因為神的憐憫。這些都應是我們放在心裡的,我們每次事奉時,就更應存感恩的心,以事奉祂為我們的喜樂,也知道我們「本是不能」,但因著神的慈愛,我們的「本是不能」就可以變成「靠著神,我就能了」。因為我們是不能,但神卻是能的,就讓神的能,遮蓋在我們的不能上,我們就成為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