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太十16-33

 

20210125                  lundi                       太十16-33

耶穌這時換了一個口氣,祂說的是苦難,祂說的是有生命的危險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祂好像是要人送死的感覺。原來從某一個角度來看,傳福音是艱難的,是送死的,好像羊入狼群一樣的可怕。然而,這麼可怕的事,為何還要人做呢?而且,確是有像保羅一樣的人,他是願意做的呢!這樣的人,在歷世歷代以來,也不算少的呢!這是一個挑戰,是一個艱難的任務,但神竟然托負我們去做呢!

耶穌為何托負我們這樣的任務呢。因為這是最重要的,是要把福音傳出去,是要經歷十字架的苦,然後才可以有生命的成熟。原來傳福音本身,就是一種十字架,若要得到靈命的成熟,就必須要經歷十字架,而傳福音就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事,而是一個必須要做的事。這就是十字架的經歷,是傳福音的人所應該做的。我們曾說過,若要產生生命,沒有別的路,那就是十字架而已,再沒有別的路。

希西家本來是一個靈命很好的人,他當初走的路,只是穿上的路,沒有走脫去的路,於是神就給他一個十字架,這個十字架,就是要他先經歷死亡,然後就可以得到復活的生命。於是神就告訴他說,他必要死!神的目的不是要他死,乃是要他得復活的生命。然而,他看不到死亡後的復活,他要跳過十字架,要逃避死亡,於是他的生命,就不是復活的生命,就只是舊人的生命。他就不如約伯,約伯所得到的,是死而後生的生命、就是復活的生命。而希西家沒有經過死亡,於是他就得不到復活的生命,他就只得到死亡的舊生命。

若從耶穌所說的話中,我們就看見,原來傳福音是神為我們預備的一條十字架的道路,這條道路充滿危險及死亡,但卻可以看見復活的生命。因為凡在人面前承認耶穌的,耶穌在天父面前也必要承認他(32)!這就是以生命換生命的意思,以我的舊生命,換取天上的生命,這就是保羅所見證的。他為福音走的路,叫做十字架的路,因為走十字架的路,他不只是把福音傳開,而且是讓他的生命成熟,因為經過十字架後,才有死而復活的生命。今天我們要走十字架的道路,是不容易的,也不知道甚麼是十字架的道路。但這裡耶穌擺明一條道路,那就是十字架的道路,是傳福音的路,是我們應走的路。教會應該進行不斷的差傳的工作,這是不可以忽略的。

教會中鼓勵人走十字架的路之聚會是少的,很少安排十字架的道路,於是我們覺得,耶穌所說的路是可怕的,是很不容易的。然而這條路真的可怕嗎?我們在這條路上,所看見的一是死亡,二是復活的生命。一是可怕,二是神的同在,您看見的是甚麼呢?一般人所看見的,就是死亡、就是危險、就是可怕;卻不會看得出其中的復活、其中的恩典就是神的同在,以及神的應許的。神把最大的恩典給我們,就是神的同在,就是不必我們擔心,我們的生命,是在神的手中,我們的頭髮,祂都數過了。若我們的生命是在神的手中,我們就不必憂慮,因為神給我們的,乃是永恆的生命。我們注重的,不是身體,乃是靈魂,而撒但只能把我們的身體殺掉,卻不能把我們的靈魂殺掉的。這就是在神手中的保障,是不會有危險的。

原來一方面是面臨世上的艱難與危險,但另一方面卻是面臨在神懷中的平安;一方面我們的肉身生命是危險的,但另一方面,我們屬靈生命是穩固的,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所代表的。一方面我們是純良的,但另一方面,神又給我們智慧,讓我們不是無緣無故的死亡,讓我們有智慧,知道該逃的時候就要逃(23)。這個逃不是為了怕死亡,乃是為了可以把福音傳到更多的城中。這裡說到傳到以色列的各城(23),這就是耶穌說到將來再來時的景況。本來是吩咐門徒傳福音,但當耶穌一講時,就講到祂再來時的光景,這代表甚麼呢?這就代表傳福音是一個連續動作,是不會停止的。一直到基督再來時,福音還是要傳的,是不會斷絕的。耶穌在這裡是說到整個的福音史,是從超越時間的角度去說的。祂不只是說到門徒的情形,而且是說到整個福音的歷史,以及整個福音的艱難。

這樣的艱難任務,我們可以承擔嗎?若沒有神的同在,我們是不能承擔的。但若神給我們這個任務,也必然會給我們夠用的能力、智慧及恩典的。這時,我們連說話也不必準備,因為聖靈會在我們裡面,幫我們說出來(19-20)。當我們傳福音時,我們得到甚麼呢?就是得到聖靈的同在,就是得到神所賜的各樣恩典。我們願意走這條路的話,神就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20)。神的同在,是最寶貴的禮物,是神與我們同工,但我們不覺得這是寶貴的,這是我們忽略主的恩典的一個問題。

我們應該數算一下在這裡的恩典,而不只是數算在這裡的危險而已。危險及艱難是有的,但復活的生命,就是另一方面的得著,也是明顯存在的。屬靈的恩典是多的,包括聖靈的同在,就是神的同在;包括神給的智慧,也包括神確定我們的靈魂必然是安全的。身體或許會有危險,但靈魂是牢固不會滅亡的。神給的是復活的生命,是神在天上承認的生命。我們的生命,不在撒但面前,是在神面前;我們的頭髮一根也不會少,這就是神的應許。我們應看恩典的一面,而不是看屬世的死亡。十字架因為先有死亡,然後才有復活,於是人就被先有的死亡遮蓋,因而看不到復活的光榮;這就是人的短視,是當初的彼得及希西家的共同問題。我們應該學習看到十字架後的復活,而不只是死亡而已。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太七13-29

 

20210117             dimanche             太七13-29

在這裡耶穌說到窄門與寬門的問題,那甚麼是窄門呢?為何有門呢?不只有路,而且有門,那門是甚麼呢?門是要經過耶穌進入的,進入後的路,才是真正我們要走的路。因為耶穌說,我就是羊的門(約十7)。也就是說,原來經過耶穌而走的路,那就是窄路;而有一條路,是不必經過耶穌的,這條路就是寬路,就是世人所走的路。然而,基督徒也會走不經過耶穌這門,而走的路嗎?耶穌說,凡聽見祂的話又遵行的,就像聰明的人,把自己的房子蓋在磐石上(24);而這磐石就是建造的根基。原來基督徒信主後,還是要建造的,就是把神的話活在生活上,這就是根基、就是磐石;一個人把神的話活在生活中,那才是生命而不只是工作。但也有另一種人,他有機會聽神的話,但卻不遵行(26),這就是不走窄門的人,只選擇世界的門,就是寬門的人。然而,走在寬門的人,是離開主的道,是不跟隨主的腳蹤行的人,那是世界的門,若繼續下去,會引到滅亡的。

耶穌說到有一種人,他們似乎是認識神的,因為他們曾奉主的名講道、趕鬼、甚至行過許多神跡(22),但很驚訝地,主卻說祂從來不認識他們呢!同時,他們是作惡的人(23),這是甚麼一類人呢?不是相信就可以得救嗎?他們有相信嗎?他們沒有遵行天父的旨意,他們只是屬肉體的人,他們與天父是沒有關係的。這一種人,我們初讀時,真的很難知道為何會有這種人,我們應不是這類的人。然而,這種人若未得救,他們為何可以行神跡呢?他們從那裡來的能力,可以行神跡呢?

若是他們未得救,但卻可以行神跡,這就有點矛盾的感覺,這是怎回事呢?這神跡是從神來的呢?還是從鬼魔來的呢?我們很難判斷,但似乎神跡確實是存在的。若是從神來,那比較是難以解說的。若是從鬼魔來,那就是用巫術。是否他們是一方面認識神,另一方面又與撒但同夥呢?因為前面說到有假先知的問題,假先知就是披著羊皮的狼(15),外面是溫柔的,但裡面卻是殘暴的。他們是假先知,是奉主的名說話、趕鬼、行神跡的。但這奉主的名,是否只是假先知的技倆而已呢?若這類人,是上面所說的假先知,那就比較可以解釋,他們冒充是信主的人,卻是異端、是假先知。他們有基督徒的外表,但卻是歪曲了神的道,騙人走在滅亡路中的人。或許人們不容易辨別他們,但神當然知道這類人;他們或許可以騙人,但卻不能騙神。

若假先知可以行神跡,也可以奉主的名講道、趕鬼,那我們就要小心,不要被外面的說話、神跡、趕鬼等恩賜性的東西所矇蔽,而要從他們的果子來判斷(16)。果子是生命的東西,不是恩賜而已;也就是說,我們要從一個人的生命去判斷,他是否有屬靈生命的人,而不是從他是否能行神跡、講道、趕鬼來判斷。這些人所誇口的,是神跡奇事,是講道的恩賜,但耶穌要我們看的,是他們的果子。

那如何看果子呢?不是從教會的表現去看他們而已,更要從他的生活、他的家庭、他的為人如何去看。教會的服事,一週可能只有一天或是半天,但家庭的生活、社會生命,卻是24小時的。我們觀察一個人的果子,要從生活、從小事上看,而不是從服事的能力去看而已。當然,要從生命去看一個人,還是要加上神給的智慧,要加上聖靈的啟示的。然而,觀察一個人的生命,一方面似乎是難的,但另一方面也不會是難的。因為若能從一個人的言語、生活小節、行為表現方面,就可以看得出來的。

耶穌說,有一種人是遵行神的話的(24),這種人就是聰明人,這種人就是建造生命的人。若聽了神的話去遵行的人,是建造生命的人,他就可以結出生命的果子來。而若聽了神的話卻不遵行的人,他們只是建造知識的人,他們是沒有生命、只有頭腦的知識而已。他們或許以為自己已經得著,已經明白神的話,但若沒有行得出來,那只是建造沙土上的房屋而已。

要看一個人是否有生命,大前題就是看他是否遵行神的話,還是只把神的話存在腦中,卻不能活在生活中。這種人可以仍然有恩賜的,或許還可以行神跡、趕鬼呢!故此,我們看人,不能看恩賜,要看生命;不能只看人在教會的服事,還要看他在社會、在家庭中的服事如何,才可以知道他的生命如何。家中的生活,是沒有遮蓋的,若一個人的本質是狼的話,他在家中是不易裝扮成羊的。然而,他在教會中,比較可以裝扮成羊,因為教會只是短暫的出現,不似家中是整個的生活。

耶穌要我們行道,要進窄門,就是經過耶穌的門、跟隨耶穌的腳蹤而行;這就是生命的路,不是知識的路。同時,我們要提防一種人,他們是半神半世界的人,他們有神的話,有認識主的名,但卻不是遵行神的話、不是把神放首位的人。這種人就是假先知。雖然他們可以行神跡,或是有好的講道恩賜,但他們只是披著羊皮的狼而已(15)。跟隨耶穌的人,是行在神的話中的人,是走窄門窄路的人。我們願意成為這種人嗎?

耶穌在山上說的話,就到此為止,而結束時眾人的反應是甚麼呢?就是覺得耶穌的教訓,像一個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經學家(29)。原來一個人說的話,我們一般都只是注重其內容,而容易忽略這些話所出來的權柄及能力。內容當然是重要的,因為內容是包含真理的。但神的話不只是真理,不只是啟示,而且還包括能力,這是世界的言語所缺乏的。今天講道的人,必須包括兩樣,一是有好的內容,是從神的啟示而來的;另一就是出來能力,使人有力量行得出來,同時也使人服於話語的權柄下。這兩點是我們衡量一個好的講道的條件,對22-23節所說到的那些人,他們也可以講道,但他們因著沒有生命,就必然沒有權柄及力量的。這就是眾人可以分辨文士與耶穌的不同地方,是一般人都可以分辨得出來的。

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太五13-26

 

20210110                     dimanche                   太五13-26

這是耶穌繼續的說話及教導,13-16節,是說到我們的本質是光及鹽,然後我們要發揮光與鹽的作用,不要讓它們失去功用;否則就不只失去使命,而且還會失去生命。耶穌先是說到鹽,基督徒是地上的鹽,鹽是為了調味及防腐用的,鹽怎會失去味呢?耶穌沒有說出原因來,但鹽若與水混在一起,或是與其他的化學物質混在一起,漸漸就會失去它的功能,這是由於物理或化學作用之故。基督徒的生命是屬神的,然而若基督徒的生命,不保持純潔,而與世界混在一起;沒有分別分聖,那就如鹽被侵蝕一樣,失去它的功用,就不再有鹽的本質。

今天基督徒是住在世界的,世界有很多觀念、文化、是與聖經的真理不同的,這些觀念會不知不覺地侵蝕基督徒的生命,使生命變質的。這就是世界的危險,是我們要時常警惕的。若已經被世界侵蝕,生命已經變質,就不能成為防腐及調味的鹽,失去鹽的功用。若是有基督的生命,就可以抵擋世界的潮流,就可以防止世界的繼續腐敗下去。

之後,耶穌繼續說到基督徒是世界的光,耶穌對鹽是用地上的鹽,而對光是用世界的光(地上世界,兩個字在原文是不同的)。似乎暗示地上的鹽,是對人而言的,世上的光,是對世界或是撒但而言;即其作用應是對抗世界之王撒但的。鹽是為了使人和平,光是為了使人脫離黑暗,脫離撒但的權柄。原來基督徒的生命出來,是要讓人得和平,讓人脫離世界的捆綁、撒但的權柄,得以與神和好的,這是基督徒的使命。

光與鹽的本質,那是說到生命,光與鹽的功用,那是說到使命。基督徒的本質是光是鹽,這是神給的生命。然而,神給了生命後,人是否使用這生命來完成使命,這就是人的自由意志,人的選擇。這就是為何說到有些人的光,是在燈臺上,有些人是放在量器底下(15),這代表人是否願意發揮光的功用,是否願意完成使命。因此,不只是「是光是鹽」,更應是「作光作鹽」,「是」是生命及本質的問題,「作」是使命及責任的問題。得了生命後,若不完成使命,那生命就有可能喪失的。這就是鹽失了味的意思,代表鹽不只已經失去它的功用,亦已失去它的本質。

原來生命與使命是連在一起的,若我們有神的生命,有光與鹽的本質後,我們就同時有使命,要完成光與鹽所應盡的本分。鹽就是防腐,讓人不致被世界所侵蝕;光就是指引人的路,讓人知道路在那裡,而往正確的方向行。若不完成使命,把光放在斗底下,那最後就好像鹽失去了味一樣:這時就不只失去功用,而且失去生命的本質,與鹽失味一樣。

故此,鹽與光的比喻,是說到生命與使命的相連,若有神的生命,就應盡這生命所帶來的使命。若不願意盡使命,那就會失去生命,因為二者是連在一起的。若比較光與鹽兩者,鹽比較可以預表生命,而光比較可以預表使命。鹽若失了味,那就是生命本質的喪失;而光若失去它的功能,那是使命的喪失。我們的生命及使命,都應能發揮其功用,而不應喪失的。然而,若沒有完成使命,就有可能喪失生命的。為何會喪失生命呢?聖經沒有說出原因,例如風化了,或是與化學物質相作用等;這些都代表與世界發生作用後,生命就喪失了。同時,不只是喪失生命,更會被人踐踏,這是糟蹋生命,是我們要注意的。

之後,耶穌論律法,律法有廣義及狹義的,狹義的律法是指摩西所頒布的律法,廣義的律法,就是神的話。耶穌在這裡比較說的,應是摩西的律法為主,但也同時說到神的話是不會改變的。因為摩西的律法,是含在神的話之內的。耶穌來的目的,乃是把神的律法、就是神的話成全;用祂的行動,完成神所給的使命。故馬太福音常常說到,「這就應驗神的話」之類的話,因為耶穌來了,是要成全律法,印證神的話的。今天我們在地上,是小基督,就是要印證聖經的話,要成全神在聖經中所寫的。我們可以完成這個任務嗎?我們所行所作的,都應是成全神的律法,與基督一樣的,這是我們的使命。故此,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應遵照聖經所教導的而行,這是我們的使命。

之後,耶穌在21-26節說到人與人的關係,第一,我們不能向弟兄發怒(22),發怒有時是心中的怒氣,不一定在言語上表達出來;但若在言語上表達出來,那就成為罵人的舉動(22)。無論是心中的怒氣,或是言語的辱罵,都是把弟兄變仇敵的舉動,是要受審判的。23-26節所說的情況,耶穌沒有說誰對誰錯的問題,好像是對方錯的機會較多。然而,為何沒有說誰對誰錯呢?因為對錯不是最重要的,人都喜歡從對錯著手,看看誰應該先道歉;然而,耶穌在這裡沒有太明顯,說到有關對錯的問題。但卻要人只要在想起與人有嫌隙時,就應先向對方認錯,而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也就是說,若我們想到與弟兄有不和之時,就應主動由自己先做起,與他和解,這就成為一個與人和睦的人。然而,我們可以做得到嗎?

人都是以講道理為先,也是要講面子的。即使是自己錯了,都不容易向人道歉的(因為面子關係),何況若是對方錯了(這是道理問題),我們怎願意自己先主動向他和解呢?第一這是面子問題,第二這是道理問題。然而,耶穌在這裡不講對錯,也不講面子,是講到愛的問題。愛是要捨己的,是要放下道理、也要放下面子的。這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是難的。然而,若不能這樣,我們所獻的供物,就失去它的意義(24),神就不會悅納我們的供物的。因為這時我們的心是沒有愛的,若對看得見的人沒有愛,就不會對看不見的神有愛的。

耶穌後來又說到關在監裡的問題(25),但也沒有解釋原因是甚麼?似乎這個和解與關在監中有關,那這就是刑事的嚴重問題了。我們不知道這個得罪人的情況,是否與刑事有這麼重要的關係;但即使沒有世上的刑事監禁,若我們心中容不下一個弟兄,我們就是坐在自己所設的監中,自己讓自己坐牢而出不來的。這就是耶穌在太十八章23-35所說的比喻一樣,僕人的坐牢,不是因為欠主人一千萬銀子,乃是因為他不願意饒恕別人所欠他的十兩銀子。

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太二1-12

 

20210103                   dimanche               太二1-12

這一段是說到有幾個博士(或譯占星家、星相家、星象家),從東方看見了耶穌的星(2),就來拜耶穌的整個過程。他們有幾多個人是不清楚的,一般認為應多於三位,而不是傳統說的三位而已。但由於聖經沒有說出數目,就不能猜出有多少。他們本是星象家,怎會看見天上的星,就知道有一位猶太人的王會出生呢?這一定不是他們的法術或是巫術,而是神的啟示。為何神會特別啟示他們呢?聖經沒有解說,但我們知道,這是神的啟示,或許是對外邦人的一個恩典,讓他們也有分於神的救贖計劃。原來神差派祂的獨生子來到世間時,這是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路二10)。既然是關乎萬民的,那不只是天使報佳音給牧羊人,而且也應會向外邦人啟示的。至於神如何啟示,那是神的方法,祂若要啟示人,是一定有辦法的。

原來神對牧羊人是直接的啟示,是天使直接的說話,那是神對祂的選民的恩典。而對外邦人而言,是用迂迴的方法,還是有辦法讓人知道的。這代表神的啟示,是有很多不同的方法的:對有神的猶太人而言,是直接的啟示;而對沒有神的外邦人而言,則是用神的特別方法,還是可以讓他們知道的。只是他們要花較多的工夫,要努力的尋找,才可以尋找得到。

今天我們基督徒已經有聖靈的降臨,也有聖經的默示,我們對有關神的旨意,是更容易明白的。故此,基督徒應該從聖經,從聖靈的啟示中,很容易得知神的旨意才是;然而,我們有利用這些神給的恩典及資源,去尋找神的旨意嗎?對一個外邦的星相家而言,他們沒有直接的啟示,但卻還是有神一步一步的帶領,原因是他們有心尋求神,神就給他們尋找到。

神怎樣引導這些星相家的呢?第一步是藉著他們的職業而給他們初步的啟示。他們是星相家,他們其中之一的本領,是看天象;也可以說是這方面的科學家。神就利用他們的慣常工作,給他們一個特別的記號,是與之前不一樣的。然而,他們怎知這是神的啟示呢?一般的科學家,若只是從科學的層面來看事,是不會發現有神的存在的。然而,若是從科學的範疇中,能跳出科學的匡匡,就可以看到更高層次的神的。這就是羅馬書說的,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及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這就是神的一般啟示,是要加上人的尋找,加上神給人的另一隻眼,才可以看得到的。

然而看到後又如何呢?是否要付出行動去尋找呢?是否願意丟下工作,千里迢迢去尋找呢?這就看每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否覺得重要,是否看到屬靈的永恆價值矣!然而這些星相家是有另一隻眼,認為尋找到神是重要的,於是他們才會撇下他們的工作,去尋找那一般人認為沒有意義的耶穌。今天我們也是如此,我們看得見永恆的價值嗎?我們的眼是否會看、會分辨甚麼是重要的事嗎?神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可以尋找到神的話,我們是否願意得到這屬靈的寶貝呢?

當博士願意撇下他們的工作,而來到猶太地時,神就繼續給他們指引。這時又有兩類人出現,一類是政治家、一類是宗教家。政治家聽到又有另一個王出現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想尋求耶穌,但目的不是要拜祂(8),乃是要殺祂(16)。原來世上的政治家,為了自己的權位,都會直接及間接逼害基督徒的。這是因為基督徒敬拜的,不是世上的王凱撒,乃是萬王之王基督。因著基督徒敬拜的是另一個王,於是世上的政權,就會害怕自己的權位不穩,就會逼害基督徒。這在歷史上是常見的事。

那宗教家呢?就是這些文士和祭司長(4),他們是熟讀聖經的人,他們不必先翻聖經,馬上就可以回答(5)。他們知道聖經,但卻沒有心去尋找耶穌,這時東方的博士來到,應是提醒他們,也是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同得屬靈的好處的。然而,他們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明明是神的提醒,他們近在咫尺,卻不去尋找耶穌。他們只是「讀死書」的人,只是紙上談兵的人,不覺得需要尋找真神的。因此,這類宗教家,是讀了聖經,卻沒有行動,沒有心志去尋找神的人。雖然神藉著這些星相家,間接提醒了他們,但他們卻仍然紋風不動,只是享受他們宗教的成果而已。

博士來到耶路撒冷,那是宗教的聖地,他得到了聖經的啟示,是否就可以尋找到耶穌了呢?聖經的啟示是重要的,然而,聖經只是說到,耶穌是生於伯利恆,卻沒有說伯利恆的那裡呢!同時,耶穌生於伯利恆是對的,但現在耶穌還會在伯利恆嗎?他們來的時候,不一定是耶穌剛好降生的時候,而耶穌降生後不久,八天時行了割禮(路二21),也滿了潔淨的日子(就是規定的三十三天,利十二4),辦完該獻上的祭後(路二24,利十二6-7),就回拿撒勒去了(路二39)。因此,這時的耶穌,應不會在馬槽中,也不會在伯利恆的;應是在加利利的拿撒勒。

為何說不是在伯利恆呢?第一,這時馬太福音對耶穌的形容,不是嬰兒這個字(βρέφος路二12),而是小孩子這個字(παιδίον 8,9,11),這兩個字在希臘文是不同的。同時,在第11節中,他們進入的是房子,不是馬槽,就可以看到他們不是在伯利恆,而應是在拿撒勒。那聖經說是生於伯利恆,他們如何找呢?就是因為那星又忽然出現(9),帶他們到了小孩所在的地方。原來這就是聖靈的帶領,他們最後才找得到耶穌的房子的。因此,博士的被帶領,是一步一步的,先是一般的啟示,再是聖經的特殊啟示,到了最後,是聖靈的帶領,然後才可以找到基督。

今天我們已經有聖經的啟示,是比博士們幸福的,然而除了聖經的啟示外,我們是否有一個願意尋求的心志及行動呢?同時,聖經的解讀,也需要聖靈的帶領,否則博士還是找不到耶穌的。我們有了聖經後,比較疏忽的是聖靈的解讀、聖靈的帶領,這是更加要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