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詩108


2012/11/26                      lundi                         108

這一篇詩篇,是詩篇57:7-11及詩60:5-12的綜合詩;兩篇都是大衛的詩,前詩的內容是以讚美為主,而後詩則是在戰爭時,大衛向神的求告詩。因此,把這兩詩綜合起來,可能是為了讓人知道,神是拯救我們的神,而我們是應天天來親近神,也應天天來歌頌神。前詩是個人的親近神,也是對神的認識,是對神的追求,是與神的關係,對神的感謝及稱頌。而後詩是在爭戰時,看到了神的能力,神的幫助,神的搭救,因而知道神是掌權的神,就向神發出了一方面是祈求,另一方面也是讚美的詞句。

把兩篇詩連在一起,可以給我們看到,一個人與神的關係,若是親密的,那他也必蒙神的保守;他也必凡事經歷神的幫助。在困難時神的同在,是與平時我們與神的關係有關的;若平時我們與神有美好的關係,則在爭戰時我們就隨時可以得到神的幫助。若一個人平時與神是沒有關係的,是生疏的,那在急難時,他就不知道該如何求告神了。因此,我們不是危急時,或是有需要時,我們才來到神的面前,這時才學習求告祂;希望事情有所成就。我們常是只求事情的成就,而不求與神的關係,而其實與神的關係,比事情的成就,是重要得多了。因此,常常保持與神的關係,這才是我們要作的事。若一個人與神的關係是好的,他無論遇到任何事,是順是逆,都不是重點。因為有神同在,所有的逆境都是喜樂的,有神同在,就是天堂,這是大衛所經歷的。

大衛提到要極早醒起(2),極早醒起的目的,就是要親近神,就是要有更多的時間來敬拜神。今天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應從信主開始,就養成一個早起的習慣。由於要早起,我們就應早睡,因為若不早睡,我們就很難早起;或是雖然早起,也會傷害身體的健康的。早睡早起是基督徒要操練的好習慣,早起的目的是要親近神。大衛由於日頭平西才起床,就犯了姦淫罪了。由此就可以看到遲起的壞處,遲起會使人忽略了親近主,就更易讓人跌倒了。

(4)神的慈愛及誠實,是兩個很重要的特性;是神行事的原則。慈愛是包含公義的;而誠實就是信實。神說過的話就算數,就會照著去行,這就是信實或誠實。神為了人的利益,就立了施恩給人的約,而這些約不因人的軟弱而不能達成;這些約因著神的信實、神的大能,就必能完成,這是神的信實。因為祂是大能的,因此,祂所說過的話,就有能力而必可以成就。我們認識神,一定要認識神的慈愛及信實,這是兩項非常重要的特性,是祂行事的總原則。也因著祂的信實,我們就可以完全相信祂,完全依靠祂,因為祂是不變的,是一定可以幫助我們的。

(6)大衛的祈求,加上了一句,就是「好叫祢所親愛的人得救」。大衛敢於在神面前自稱是祢所親愛的人,這表示他與神的關係是密切的;這也表示他平時是與神有良好的關係的。當我們在急難時求告神時,若我們平時就是與神有親愛的關係時,那神一定會與我們同在的。因此,我們要得到神的同在,要得到神的恩典時,我們就一定要在平時多多親近神,在清早時就起床,與神親近,這才是我們能永遠得勝的秘訣。

(7)這裡也提到神的聖潔。神因著祂聖潔的性格,就厭惡罪,就不能容許惡的存在。因此,因著神的這個性格,我們來到神的面前,就要保持手潔心清,我們就要遠離罪惡,不給罪惡留地步了。一個親近神的人,一方面是要有一個主動遠離罪惡的心;另一方面,當他愈親近神時,他就有能力自然會遠離罪惡了。這就是說,一方面是自己的心志,另一方面也是親近神後生命的表現。這是一個親近神的人,所必須要注意的。

(11)這一節中向神的呼求,第一可以代表詩人知道神的同在,神的帶領,才是致勝的要訣;若沒有神的同在,他們就一定會失敗的。這是代表大衛的倚靠神,代表他認知有神參與的重要。我們是否在凡事上,都讓神來參與我們的生活,而不只是在危急之時,才想到讓神來參與呢?第二,這可以代表在環境不利時,我們或會覺得神的不同在,我們或會覺得神丟棄了我們。然而,環境無論如何不順,只要我們不是離棄神在先,也不是犯罪得罪神的人,而是愛神的人,那神就一定會同在的。我們不要被環境的不順所騙,以為不好的環境,就沒有神的同在,這是我們的錯覺而已。神是永遠與愛祂的人同在的,這是不會改變的原則。

(12-13)根據詩60篇的標題,大衛是打勝仗時才作這詩的。那為何他還求神幫助他們攻擊敵人呢?因為一切的勝利,都不是人功勞,而是加上神的恩典的。我們所作的一切事,若不是神的恩典,若不是神的幫助,那我們自己的努力,是靠不住的。人確是要努力,人也要有人的責任;但真正的成功,一定是神的幫助,一定是神的恩典的;這點也是我們該認識的。大衛就是如此,他不是只靠自己,他認知到使他們得勝的,是神的大能、是神的恩典。我們也應有此觀念,一切都是神的恩典,我們才可以有今天的成就的。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詩106:1-23


2012/11/22                          jeudi                          106:1-23

這一篇詩篇,是描寫以色列人的軟弱、犯罪,及離棄神的事實;然而,我們更可以從以色列人的軟弱中,同時看到了神的大恩、神的忍耐、神的照顧、神的恩慈等事實。因為以色列人雖然多次的背悖神,但神仍是看顧他們,仍沒有把他們丟棄,仍是給他們福氣。神百般忍耐,不因以色列人的悖逆而不要他們;仍以祂的約而對待他們。也因為如此,詩人雖然看到以色列人的軟弱,但他也看到神的恩典;他看到了以色列人因神而得到的福樂,因而求神也把這福及樂而恩待他(4)。神對待他的選民的恩典,是無條件的;不是因為以色列人的好,乃是因為神的好、神的信實、神的恩慈,神才會如此作的。能夠落在神的揀選中,成為神的選民,是最幸福的事。因此,詩人看到了這些後,希望自己也可以蒙神的恩惠,也可以得到這樣的恩典(4)

以色列人得到神的恩典,是身在福中,但他們卻不知是福,也不愛惜這福。他們對神的恩典,似乎是放縱多於感恩;他們是健忘的,常是忘記了神以前的作為,不能存於他們的記憶中(14)。他們雖然多次看到神的作為,但似乎影響不了他們的行為,也改變不了他們的生命;他們雖然不斷的得到神的幫助,但卻也不斷的背叛神。這些神的幫助,不能成為他們的印象,也不能把之成為他們的生命,而只是不斷的利用神,不斷的得到神外面的恩典,卻得不到裡面的幫助。也就是說,他們領受了神的恩典,卻只是外在的恩典,卻只是表面的福氣,但對於他們生命的成熟,卻毫無幫助。他們想得的,不是生命的恩典,不是裡面的福氣,而只是會過去的福氣,以及一些肉體的福樂。這是以色列人的光景,也常是我們的光景。

今天神仍是會藉著外面的作為,使我們可以認識神,也使我們可以得益處。然而第一,我們能體察神的作為,知道這是祂作在我們身上的工作,為了給我們福氣嗎?第二,我們可以把這些作在外面的工作,變成為作在我們身上、作在我們靈中的工作嗎?也就是說,神作在我們周遭的工作,都是為了我們屬靈的益處,而不只是為了我們屬世的益處。我們應注意屬靈的益處,而不只是屬世的益處、屬肉體的歡樂而已。每一件神所作的,都是有益的;但以色列人想到的益處,從來就沒有把屬靈的益處加入的。他們所想的,就只有屬世的益處,而不會是屬靈的益處的。若我們的觀念,是只有屬世的益處,是只從屬世的益處去想的話,那我們就永不會得到真正的益處的。我們應求神幫助我們的眼睛,打開我們的眼光,讓我們看到真正的益處是甚麼,讓我們不要失去神作工,所給我們真正益處的目的,這才是一個智慧的人所該作的事。

以色列人不斷的得恩典,但等不多時,他們又忘記了神的作為,為何會這樣呢?因為他們在神所作的工作中,沒法把神的工作,變為他們的生命。他們只把神的工作,變為他們屬世的益處。而一個人若只專注在屬世的益處中,他就變為一個貪得無厭的人,他就永不會滿足的。屬世的益處,只帶給我們私慾的出來;而當我們的私慾一出來時,我們就一味想要外面的福,而不會把神放在首位的。然而,當我們能把神的工作,變成我們生命的成長助力時,我們才可以更渴望神,更會謙卑而存感謝的心,而當我們有這感恩之心時,我們就不會貪心而不知足,我們就會如詩人一樣,知道神的善、神的慈愛、神的大能、神的美德了(1-2)。這時,我們就會遵守公平、常行公義(3);也會看到成為神的選民的好處,而不斷的感恩了。

以色列人雖然是軟弱的人,但神也揀選了一些合乎祂心意的人,就如摩西,他可以成為神與人的中保(23),他可以懂得神的心意,他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站出來,成為以色列民的救贖。我們應有一個心志,成為如摩西這樣的人。我們不要成為以色列一般的人,只求外面的福、只求肉體的滿足;我們乃要求神讓我們能成為合神心意的人,不只知道神的心,而且能成為軟弱的人的幫助,成為他們的中保。如此不只是幫助了以色列人,也滿足了神的心意,使神可以繼續施恩給以色列人,而完成神的計劃。這樣的人,也是教會需要的人,我們應成為別人的幫助,也成為神可以施恩的出口管道。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詩102


2012/11/17                           samedi                                 102

這一篇詩先從自己的光景說起(2-11),他是在極度的痛苦中,是很難忍受的痛苦;之後他卻把眼目轉向神,而看到了神的永恆(1226-27)。他的眼目本是從自己開始,專注目在自己身上,但後來卻就轉到了神的永恆計劃中(13-22)。也由於他的眼目轉到神以及神的計劃,他也看到他的子孫要長存,他們的後裔,要堅立在神的面前(28)。因著神的永恆,也因著神的憐憫,他的暫時苦痛就不算得甚麼,他看得見他的子孫要長存,他就知道他雖然在地上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卻有另外的延續的生命,就是他的子孫的長存。而他的子孫的長存,就預表他有另一種生命,就是永恆的、長存的生命。這代表他不只是地上自己的生命,更是延續的生命,是通到神的永恆的生命了。因此,他雖然是因自己的疾病及軟弱而禱告及呼求,但到了後來,他的眼目卻定睛在神的計劃及永恆中。他到了最後,就只看到神的永恆、神的榮耀,他的心就融合在神的永恆中,他知道自己因著神的慈愛,他也會有永恆的盼望及永恆的生命,他的痛苦,就自然在這樣的想法中,漸漸去除了。

從這一首詩的結構來看,我們就發現一個人的禱告,雖然可以是從自己的軟弱開始,可以因著自己的疾病而呼求;也可以看到自己的軟弱,自己的短暫;然而,當我們在禱告時,我們的眼目,若能更多的定睛在神的永恆中,以及定睛在神的計劃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神偉大計劃的成就,我們的心態就會改變,我們就可以得安慰了。

人是短暫的,但神卻是長存的;人所遭遇的事情,也是短暫的;因此,我們不必太多的把眼目放在短暫及會過去的事情上,而應把眼目放在神永恆的計劃及旨意上。我們在世上會遭遇各種不同的事,但這些事都是暫時的,也是會過去的。當我們遭遇苦難時,我們應學習看得更遠、看得更廣;也應學習把眼睛定睛在神的計劃上,以及神的永恆上。因為神的永恆計劃是不會改變的;而神的永恆旨意也是必成的。若我們在每一件事上,均可以把眼睛定睛在神的永恆上,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所遭遇的苦難,比起神永恆計劃的成就,全都是「小事」而已,實在不足以掛齒的。我們是否可以如此,每次都不把眼目定睛在自己的苦難上,而可以定睛在神的永恆計劃上呢?

詩人的痛苦應是確定的,他的骨頭如火把燒著;他的心被傷,如草枯乾,甚至連飯也忘記了吃,可見他的環境是悽慘的。吃飯是要每個人都需要的,也是最享受的;但詩人痛苦到連飯也忘記了吃,可見他沒有心情,原來本應是享受的東西,都變成痛苦了。然而,當他把眼目定睛在神的永恆及旨意上時,他就好像脫離了自己的痛苦一樣,從第12節後,他就只看到神作王的榮耀,他也看到神垂聽窮人的禱告,不藐視他們的祈求(17)。而他自己也是窮人及痛苦的人,他知道雖然從人的目光來看,自己的力量是衰弱的,年日是短少的(23),他也仍會為自己求(24),但到了後來,他繼續定睛在神的永恆時(24-27),他就覺得他自己也與祂的永恆有分了(28)。因此,我們在禱告時,目光或者會先從自己的痛苦來看,但到了後來,我們應看到了神的永恆、神的不改變,而自己的短暫痛苦就不再理會了。

詩人因著自己的痛苦,因著個人的問題,而來到神的面前禱告(2-11);但當他禱告到一個程度後,他卻把自己的問題暫時丟下,而看到了神的將來(13-22)。若從世界的角度來看,人的將來,是沒有甚麼盼望的,因為人是必朽壞、必死的。每個人都會生病,也都會死亡。然而,我們不必只看自己的短暫,乃要看神的永恆。從自己的短暫,轉看到神的永恆;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不只是看到了神的永恆,而且是看到了我也會與祂的永恆有分。祂的永恆,就是我的永恆,因為我倚靠祂,我也是屬祂的。若祂的永恆就是我的永恆,那我們就不必擔心,我們的生命,都在神的永恆旨意中,我們就沒有甚麼可以掛心的了。

詩人為何可以從自己的光景,就轉入看到神的永恆、神的國度的建立呢?第一是因為他的眼目轉向神,而不只是向著環境;第二,這一定是在禱告中的看見,是神的啟示,讓他知道自己的短暫實在不算甚麼,我們可以從自己的短暫,轉向神的永恆。第三,他關心神的計劃、神的國度。一個只關心自己的人,他的眼目是不會轉向神的;若我們是一個關心神的國度的人,我們在任何環境中,也可以把眼目轉向神的。

當他的眼目轉向神後,他雖然仍有一些為己的禱告,是要向神祈求的(24),但這時他的目光,就不似以前一樣,專為自己而求,專看自己的問題了。他的問題仍然在,但當他看到了神的永恆時,他就被神的永恆改變了。我們也當常常定睛在神的永恆上,而我們也應把自己的生命,連於神的永恆中。若能如此,我們就不必再掛心任何所遭遇的環境及苦難了。因為臨到我們身上的環境及苦難,對於永恆而言,都是短暫的,都是不足掛齒的。我們就應學習,常常定睛在神的永恆上,也憑著信心,看到了神將來的應許,必定成就,我們的痛苦及掛慮,就自然會消失了。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詩98


2012/11/13                        mardi                               98

這一首詩說到神的整個救恩的發明,而因著祂的救恩的發明,全地因而歡樂,要發起大聲歡呼歌頌;也由於祂的救恩的出來,祂的公義、慈愛及信實的性格,也就更顯出來了。不單如此,因著祂的救恩,祂就有審判的根基,祂的審判就得以公正及完全。因此,救恩是神所作的一件全宇宙得益的事,也是全宇宙歡呼感恩而慶祝的大事。

一般而言,我們認為救恩只是為了我們人類的事,但我們從這一篇詩篇去看,我們才發現原來救恩是整個宇宙的事,是大家都歡呼的事,也是神的一個成功的作品。神在創造世界時,創造了萬物,但因著撒但的墜落,這世界就蒙上了一層陰影,因為所有的萬物都順服神,只有撒但不順服而已。神本來可以把撒但除去,馬上把之丟在琉璜火湖裡,然而,神沒有馬上如此作,祂乃是藉著創造人類,最後是創造一個新人,把救恩發明出來,而因著這救恩之發明,撒但就自然消滅了。撒但的擊敗,不只是因為被神的公義擊敗,而且更是被神的愛所擊敗。當一個人順服神、完全順服神時,撒但自然就會羞愧;撒但就自然會敗落。因此,我們的順服,是撒但失敗及啞口無言的原因,這就是神在宇宙中所作的,是神在基督內創造了一個基督的新婦,這就是神的計劃,是宇宙間所要共同慶祝者。

這一首詩歌中,只把我們帶到神的偉大中,使我們看到了神的救恩、神的公義,神的慈愛,以及神的信實。這首詩呼籲所有的受造物,包括大自然,都要起來歌頌神;沒有提到人的問題,也沒有提到人的軟弱。因此,這一首詩是把我們帶到天上去,把我們的眼睛帶到神的計劃、神的旨意中,讓我們看到的,是神的工作,是神的創造、神的救恩、神的公義、神的慈愛、以及神的信實。平時我們的眼睛,都只關顧自己的事,以及地上的諸多瑣碎的事;我們是很少定睛看看天上的神,關心神所關心的事的。若我們肯把我們的眼睛,多看天上的事,我們就會漸漸的明白神的計劃,也會在神的計劃及旨意上有分,而更多得祂的喜悅。不但如此,若我們的眼睛多看天上,那比較起地上的事來,就必然會顯出地上的事的不重要,我們就不會常常只掛念地上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神的工作,就是創造及救贖;而救贖就是另一種創造。當撒但犯罪後,神不是毀滅撒但,而是創造新的人類,而是創造一個順服的人,來使撒但看到了順服的榜樣;撒但因而就被比下去了。神不斷在宇宙中工作,也不斷地管治,但祂更重要的工作,是作在人類身上的工作。祂第一次創造的人類失敗了,祂又藉著耶穌,再創造一個新人,這個新人,就順服基督,成為基督的新婦;而神的計劃就成功了。

神因著祂的救恩,就把祂的審判顯出來了。為何是這樣呢?因為神不只是公義,而且是慈愛的。神在顯出祂的公義之前,告訴我們祂的慈愛;神不是不愛我們,而是我們不愛神。若我們不愛神,神的公義就會直接的臨到我們,而我們的定罪,也就是自取滅亡,是我們忽略了神的慈愛後所產生的結果。神行事的法則,就是公義、慈愛及信實,神原來是照著這三個原則去作事的。因此,當撒但犯罪後,神沒有馬上把之丟在火湖裡,因為神要撒但看到神的慈愛,也看到神的救恩,要叫撒但看到人的順服,然後因著他的不悔改,他就只能接受神的公義了。當人棄絕了神的慈愛時,人也就只能接受神的公義的審判了。

神的信實,就是神的可靠。信實就是說了就算,說了就必成就。人說了話不一定算數,不一定靠得住,這至少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人本身的信用是不可靠的,因為人通常是以利為先,不是以真理為先的。因此,這時說了話,是因為有利可圖;而後來反悔了,是因為環境改變了,無利可圖了,就改變了他的話,就違背了他的話,就不行真理、就不顧真理了。第二,人雖然想守信,也想行出真理來,然而人不是萬能的;有時人說了話後,或者也想按照自己所說的話去行;但由於人的能力有限,有很多不能控制的環境,人就常常不能達成自己所說的話的內容了。然而,神不只是原意及一定要按真理而行,而且祂是大有能力的,祂是一定可以行得出來、可以成功的;祂若說了話,就必可以達成,因為祂是守信用的、也是全能的。因此,神的信實之所以出來,是代表了祂按真理而行,也代表祂的全能。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詩93


2012/11/8                                       jeudi                                        93

這一篇詩很短,只有五節,是說到神的掌權,說到神是這世界的掌權者,祂是最終的決定者,也是宇宙的主宰、宇宙的王。為何會有這詩呢?詩人是要把人的眼光,從世界的環境中,帶到環境背後的神,讓我們懂得去看環境背後的神,而不只是環境而已。神是作王及掌權者,是世界真正的萬王之王,問題是我們認識祂嗎?若我們真可以得到神作王及神掌權的好處的話,那我們至少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我們要認識神,而且要敬拜祂;第二我們要懂得看環境背後的神,而不是只看環境。第三是我們要了解祂除了威嚴及能力外,祂還是有慈愛的神,祂的法度是最的確、是不會改變的。祂對愛祂的人、守祂誡命的人,是一定會照顧及施恩的。

我們有一位如此有能力的神,然而事實上我們卻生活得不如此有力,也不覺得如此喜樂,原因是我們並不懂得去依靠祂,也不懂得看到祂的慈愛及眷顧。我們如何去看環境背後的神呢?第一我們必須知道,祂是掌權的神,世界一切所發生的事,包括順境逆境,好事壞事,全都是祂所掌控的。我們必須有足夠的信心,相信一切都是祂所給的,祂也是保護我們,如保護眼中的瞳人一樣的神。我們不能只看祂威嚴一面,也應看得到祂慈愛一面,因為祂雖然是威嚴,大有能力,但這是祂管理整個宇宙所必須有的表現。因為對整個宇宙而言,神必須以祂的公義及威嚴為衣,以能力為衣,及以能力束腰;然而,對信靠祂的個人而言,祂是以慈愛為衣而對待我們的。因此,我們要學會看神,一方面祂是大有威嚴及能力,但另一方面祂也是大有慈愛及憐憫,祂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

因此,我們要學習看兩件事,一是看環境背後的神,不要被環境所遮蓋了,而看不到神的恩典;二是看神的慈愛。神對管理眾人的事,是以公義為主,但對個人方面,則常以慈愛為主的。因此,我們除了知道神的公義的性格外,我們還要知道神的慈愛,祂的公義及慈愛是平衡的。

神的法度最的確(5),這是說到神的法度及律例是永不改變的。神作事的原則是有一定的,祂不會隨意行事,祂所行的,一定是在祂的原則下,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祂是信實的,祂不會任意作事的,這是我們的保障。一個有原則的人,是為人所喜歡的,也是安全的。此外,神的殿永稱為聖,是合宜的。殿是說到敬拜,殿是說到我們對神的態度。若我們能對神有一個敬畏的心,真心向著耶和華,那神的福氣及恩典,就一定會臨到我們的。因為神施恩給敬畏祂的人,神的慈愛及憐憫,是向著敬畏祂的人的。

外面的世界,如大水的發聲,波浪的澎湃;這些諸水的響聲、洋海的大浪,都是耶和華所掌控的。因此,一切的環境,都是在神的手中,祂才是使順境及逆境臨到我們的神。若祂把逆境臨到我們,祂也必定會掌控逆境,使它不只侵犯不了我們,而且還會給我們好處。這就是神的恩典,神的計劃,神的智慧。一個明白神的旨意的人,一個相信神的人,他是可以在任何環境中活出喜樂來的。今天我們有這麼一位偉大的神,也有這一位大有能力的神,而且祂還是保護我們的神,施恩典及慈愛給我們的神,那我們還有何害怕之處呢?然而,我們的生活,常是不覺得有神的同在,也不覺得祂可以直接幫助我們,這皆因為我們與祂常是遠離的。若我們不與神相交,也不認識祂,那這些能力、恩典及保護,我們都不會有感覺的。一個與祂相交的人,是更會明白神的慈愛及眷顧的。若我們不與祂相交,則我們就不能明白祂的恩典,也不會覺得祂的能力,以及祂給我們的一切保護了。

此外,這一篇詩所說的大水,諸水,大浪等,也可以預表撒但的興風作浪。撒但是這世界的王,而耶和華是萬王之王。這世界是有兩個王在爭鬥,一是撒但的興風作浪,二是萬王之王的掌權。我們若知道神才是真正的萬王之王,我們就不會害怕撒但的能力了。然而,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明白神才是真正的王的,我們會以為撒但是王,因為面臨到我們的環境、大風大浪等,似乎比一切都實際。然而,其實這些環境的背後,都是神真正掌權。就如約伯面臨如此大的苦難,似乎是撒但掌權,其實還是神掌權的。我們不要服在世界之王之下,不要被世界之王矇騙了,我們應知道神才是真正作王的神。就如門徒遇見風浪時,就忘了耶穌才是真正的王,才是神的兒子,才是真正的掌權者,於是他們就害怕了,其實這是不必要的害怕,是我們只看見撒但的掌權,而看不到神的掌權也。我們應緊緊抓住神,而不要被撒但所矇騙了。

神的法度是甚麼呢?神的法度就是愛,愛就是神的法度。若撒但沒有犯罪,神的公義就不必出來,神的公義就是隱藏的了。神的愛中是包含了公義的,但若撒但不犯罪,神的公義就只是隱藏在愛中而已。而神所表現出來的,就只是愛了;這就是約翰壹書四章中所說的:神就是愛。愛就是神的性格,只是因為撒但犯了罪,神愛中的公義,才會顯出來,而當神的公義懲罰了撒但及跟隨他的人後,神的慈愛就會更具體的出來了。將來有新天新地時,我們所接觸到的,就是神的愛,而不是神的公義了。

若神就是愛,則我們所看到的公義及威嚴,就是為了對付撒但、為了對付罪的。當我們能與神相交,成為不犯罪的人時,我們就只會享受神的愛,而不是面對神的公義了。但若一個人不認識神,他就會犯罪,他就會面臨神的公義及威嚴了。因此,神的公義,只是用來對付撒但,用來對付一切不認識神,跟隨撒但而行的人而已。我們若跟隨神而行,就必常常面對神的慈愛,而不必懼怕了,因為愛裡是沒有懼怕的。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帖後一


2012/11/3                                       samedi                                    帖後一

帖撒羅尼迦是一個受苦的教會,然而,因著苦難,他們可以把信心、愛心、以及盼望(4)更清楚的顯明出來,證明他們是配得過所蒙的召。也就是說,神用苦難來磨練他們,讓他們的生命,發出榮耀基督的見證(12),更顯出那些不信的人的刑罰,就是永遠沉淪,離開主的面和他權能的榮光(9)。因此,神給他們苦難,至少有兩方面的好處,第一是使他們的生命更成熟,而因為更成熟,就可以配得過神的恩召,也可以榮耀基督,使別人得到好榜樣,而可以學習。第二,就是因著他們的順服,因著他們的得勝,就可以使那些不信的人,更是啞口無言,更顯出他們的罪及悖逆,只能配得接受刑罰、沉淪及離開主的面了。

因此,苦難對一個配得苦難的人,配得神的國的人,是大有益處的。它使生命顯出它的美,也證明神的生命,是可以在逆境中生長的。神給配得的人苦難,目的是使他們的生命,更有實際的見證。在苦難中,我們的信、愛、望,就是具體的,就不是理論的,就是可以擺得出來,讓人看的。今天人們都想逃避苦難,也不歡迎苦難,但苦難其實是多方面使人得益的。苦難的益處,不是在其外表的痛苦,乃是在其內在的造就性。經過苦難的人,他對主的盼望,是熱切的,也是真實的。沒有經過苦難的人,他對主的盼望,大多是不實際的,大多只是外表的。而我們的信仰,若沒有經過苦難,我們所表現的生命的深度,常是不夠的、常是理論式的而已。

神的生命,是可以經得起苦難的;神的生命,是勝得過苦難的。神所給我們的生命,是一個配得神的國的生命(5),是一個可以勝過任何環境的生命,我們就不要把神的生命,常常只放在我們所認為的順境中而已。既然神所賜給我們的生命,是如此豐盛的,是如此有能力的,但若我們逃避苦難而不用它,則失去它的光輝,也不會使別人看得到生命的能力。因此,神所賜的苦難,是要把我們所有的生命的能力,大大的及完全地彰顯出來;同時,也使生命更加成長及成熟。因此,苦難對屬靈的生命,是一個很好的催化劑;苦難對神的話語,也是一個很好的調味劑。有了苦難,我們的生命成長會更快;有了苦難,我們對神的話語更覺得寶貴及真實。然而我們卻不太想要這催化劑及調味劑,因此,我們的生命,就是軟弱的,就很難有更深度的成長了。

保羅兩次說到「配得過」,一是配得過神的國,二是配得過所蒙的召(11)。而這配得過,不是指地位上的配得過,而是指經歷上的配得過。當我們信主時,神把我們配不過的地位,就是得救的恩典,白白的給了我們,這是我們本來不配得的。然而,這本來不配得的恩典,現在卻變成配得過神的國、所蒙的召,這是甚麼原因呢?就著地位及救恩來說,我們是不配的,這完全是神的恩典,是我們白白領受的。然而,雖然我們得救時,是不配得的;但因著神的恩典,我們得著了。得救後,我們就要把這不配得的,變成配得的;那就是我們的生命,要經過苦難及試驗後,就證明我們的生命,是在經歷上配得神的國的。當初的得救,完全是神所作的;而後的配得神的國,就要加上我們的願意、我們的努力了。感謝神,我們本是不配得的,但神卻把這不配得的,藉著苦難,讓我們經歷了苦難後,就證明我們是配得神的國的了。
因此,神給我們的恩召、神給我們的國,本是我們當初不配得的。但感謝神,祂又給我們苦難,把我們從不配得中,成為配得的人,這時我們不但配得神的國(5),也配得所蒙的恩召(11);皆因神所給的苦難、皆因我們願意在苦難中,經歷神所給的恩典,而使我們的盼望更切實,也使我們的生命更成熟,更能不斷的長進。明白這些,我們就不要再拒絕苦難,不要再憎惡苦難,而應歡迎苦難了。

第二,苦難除了證明了我們的得救是配得的,還證明了不信的人的沉淪,也是配得的(8-9)。當我們在苦難中,顯出神的生命的榮美時,也就同時顯出不信的人的罪惡及醜陋。而當我們在苦難中,仍然可以順服神時,那撒但的不順服,就更顯出他的罪來。而當審判的日子來到時,那些不信的人,因著看到信的人的生命的能力及見證,他們所得到的刑罰,就是該得的,也就是配得的了。因此,原來苦難的到來,不只是使愛神的人得益處,也使不信神的人,顯出他們是配得所受的刑罰,而只能啞口無言、心服口服地接受神公義的審判了。

撒但常想用苦難把我們打倒,然而神卻讓苦難使人可以站立得更穩。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人,不只在帖撒羅尼迦前書時看到他們的信心、愛心及盼望,而且在這裡,我們更看出他們的信心、愛心是增加的。是苦難讓我們的生命更快的增長,因此,除了聖靈及聖經(神的話),可以使我們生命增長外,還可以加上苦難!因為苦難是催化劑,它可以催化我們更依靠神,更留心聖靈的聲音。苦難也是調味劑,使我們在沒有苦難時,對神的話淡然無味的光景,變成吃得津津有味。因為在苦難中,我們對神的話,有更多的真實感,也會更渴慕神的話的。基督徒不要怕苦難,要歡迎苦難,要在苦難中更加的愛主、依靠主。

這一章中,雖然沒有明說到盼望,但卻提到盼望所生的忍耐(參帖前一3)和信心(4)。盼望是使人忍耐的原因,盼望也可以產生信心。信心指是地上的將來的信心,而盼望是指天上的將來的信心;把信心延伸到天上的將來,這就是盼望。我們不只要有地上的信心,更要將地上的信心,放在天上的將來,相信主必再來,也把我們的盼望,完全放在主的再來上,而不只是地上的將來上。

所謂地上的將來之信心,就是我們求一件事時,我們盼望這事會在將來成就,而這將來不是主再來時的將來,而是地上看得見的將來。然而,我們要學習的信心,是把信心放在主必再來的盼望上。一切問題的解決,不只是在地上的將,更是在天上的將來。若我們能把盼望放在天上的將來,那我們就必會有更真實的信心,以及更真實的盼望;這時我們所求的地上的一切事,就會慢慢的把信心及盼望,轉移放在天上的將來、主的再來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