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王下四27-44

 20220529                        dimanche                           王下四27-44

婦人的兒子死了,她沒有告訴丈夫,也沒有方寸大亂,她知道該做的事是甚麼;就是要找到神人以利沙,即是要找到神。她知道惟一的辦法,就是要找神,而舊約時代就是要找先知。她能夠臨危不亂,代表她能接受任何突發事件,即使是她老來得的兒子死了,也可以完全倚靠神,這是不簡單的。這代表她心中有神,而且因著有神,就知道要依靠神應付一切突發事件。她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就可以有出人意料的平安在她的心中(23,26)。原來平安是在她心中作王的,而這份平安,是因為她心中把神放首位而出來的(腓四6-7)。不只是平時的平安,而且在惡劣的環境中,也不會把這份平安奪去的。

老來得子的兒子死了,對任何人都是一個大的試驗;我們看見這婦人,在這種情形下仍可以知道要倚靠神,仍知道神掌管一切,這是不容易的。她沒有馬上 告訴她的丈夫,因為她靈裡的丈夫是基督自己,她的心就如一個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一樣(詩一三一2)。我們應該學習她這種臨危不斷,只是把一切事交託耶和華的心態,如此環境就不會影響我們的心。

這婦人對神人的說話,似乎是有很大的默契的;她沒有直接說出她的兒子死了的這個事實。她對神人的僕人只是說「都平安」(26);而對神人的第一句話,只是說「我何嘗向我主求過兒子呢?我豈沒有說過,不要欺哄我麼(28)」?這樣的說話,是甚麼意思呢?好像有一點怨言,又好像覺得神雖然把兒子賜下來,但卻又讓他死了,這是美中不足。若是如此,那不如不賜給我;若要賜給我,就要活的孩子。她似乎有些埋怨,但又沒有非常埋怨,只是相信神一定不會如此的,不會賜下有副作用的東西給世人的。因為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十22)。所以,她要的是耶和華的福,若不是耶和華的福,不如不要。

我們要的福,若是世上的福,是會有副作用的,是不完全的福。但婦人知道,耶和華的福,是全備的福,是不會使人憂慮的。她就抓住這個應許,就來到神的面前向神求。這就是婦人的心態,她要的不是死的兒子,是活的兒子;同時,她相信若是耶和華賜的福,就不會是死的兒子,乃是復活的兒子,這是她的信心。

當神人把僕人差走,要他把杖放在孩子的面上時(29),她還是不滿意,她要的是神人(就是要神)。她不要屬神的杖而已,乃是要神的自己!這就是她的智慧,她曉得分辨屬神的事及神自己,二者是不同的。她說的話不只沒有直接說出她兒子死了,她也沒有說出要以利沙親自去;她只是間接地說「我必不離開你」,以利沙就知道,他自己要親自去了(30)。她為何沒有直接說,而且以利沙也知道呢?

她沒有說、沒有求事情,但她求的,是以利沙本人,就是她說的這句話,我不離開你。她沒有求事情,但卻求以利沙的同在;這代表她要的,不是事情的成就,而是要神自己。只要有神自己,那就不再在乎事情的結果如何。她是把主權交給以利沙,她相信以利沙知道如何做;她不必告訴以利沙他該做甚麼,因為她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就不必說些甚麼!她相信神人知道該做的事,她只要跟著神人就好,所以她說她必不離開神人,就是把主權交給神。另一方面,以利沙也聽得出她的說話,知道她是要他親自去的。這就是一個人一方面要求神做一件神跡,但另一方面又把主權放在神的手中,相信神會做最好的事;這就是投靠神的信心,不只是求事,而且是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的。

當基哈西把杖放孩子身上時,是沒有反應的(31),惟有以利沙用他整個身體,伏在孩子身上時,孩子才可以活過來。杖是代表權柄,代表恩賜,摩西曾用杖分紅海,故此杖是有能力的。然而,除了恩賜、除了作在大自然之上的神跡外,還有一種神跡,是杖所不能的,那就是生命的神跡。摩西的杖可以完成不少的神跡,但摩西的杖,不能改變法老的心;因為杖只能行大自然的神跡,卻不能行生命的神跡。生命的神跡,是要用生命換來的,是以利沙用他整個身體,伏在孩子身上,手對手、口對口、眼對眼,才可以讓他復活的。手、口、眼可以代表生命,因為生命的出來,是看見、傳講、以及行動而完成的。當以利沙把自己的生命給了孩子時,孩子就活了。生命的出來,是要您把生命發出,別人才會得生命的。今天我們是否可以說出神的話,看見屬神的事,行出神的吩咐,這都是生命出來的地方;若能如此,才可以供應生命給人的。

以利沙另外又行了兩個神跡,就是解毒的神跡,及二十餅吃飽一百人的神跡。解毒神跡是在吉甲發生的,那時正是饑荒的時候(38),因此,能夠作食物的已經不多了,難得找到一個野生的瓜,就很高興作為食物。然而,可能由於瓜的味道不對,他們就覺得有毒(40)。還好先發現有毒,就不吃了。而以利沙卻不只不吃而已,更是叫人把麵粉給他,就解了這毒。

當饑荒時,人沒有食物,就會饑不擇食的;然而,不能因為饑荒,就把毒物吃下的。屬世的食物是如此,屬靈的食物也是如此。只有神的話,才是無毒的,世界的文化、邏輯,都是帶有毒的;但您可以發現嗎?先知的門徒知道這野瓜有毒,是他們肉體的敏感,可能味道完全不對,或是有刺激的味道吧。然而,若是屬靈的食物,我們也能敏感而可以分辨嗎?若是似是而非的世界文化,我們會分辨嗎?世界來的文化,若不加以分辨,就容易慢性中毒而不自知的。就好像他們吃後,沒有死亡,但卻已經影響身體的健康的。

至於用麵就可以解毒,若從屬世方面來看,可能是麵中的化學物與毒物連結後,就變成無毒的食物。但當然這神跡不一定要用屬世的方法解讀的,因為神的律是異於世上的律的。那屬靈的意義呢?麵是當時正常的食物,是無毒的;這是告訴我們,要用正常的神的話,去衡量世界的話,經過神的話修正後,才可以接受的。一切的理論都應以神的話為金律(gold standard),用神的話去衡量一切的理論,這才可以把之變成無毒的。

這章最後一個神跡,就如耶穌的五餅二魚神跡一樣。這個人是有愛心的人,顧慮到神人的需要,給了他二十個餅(42)。然而,神人卻說把這些分給眾人吃,但因著有一百人,故他的僕人覺得不夠(43)。但以利沙因著耶和華的話,知道可能,還會有剩下的呢(44)。拿餅來的人是有愛心,而以利沙不只有愛心,還有信心。有愛心已經很難得,但加上信心,愛心的果效會更大的。原來信心與愛心是相連的,是分不開的。當我們用愛心要扶持一個軟弱的人時,我們同時要有信心,相信神會把他扶起來的。又當我們對神有信心時,我們同時也應由信心而生發出愛心的(加五6);信心與愛心二者是相輔相成,不能分割的。

2022年5月22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王上廿二10-28

 20200522                                        dimanche                                 王上廿二10-28

從亞哈的立場來看,他喜歡聽的不是真話,卻是吉言。那甚麼是吉言呢?他不知道從神來的真話,才是吉言;因為神的說話,都是指引人行在蒙福的路中的那就不只是真話、更是福話。他為何把神的真話當作凶言呢?因為他不斷行在自己的路中,因為他作惡多端,沒有悔改。於是神的話本是要他得福的,但因著他不願意行在神的路中,最後神審判的話就臨到他(廿一19)。而神對一個罪人的審判,那當然就是凶言,不會是吉語的。因此,他喜歡聽好話,同時,他認為這四百個假先知的話是好話,而米該雅的話是凶話;這是對的嗎?真正的事實,從整個事情的始末來看,原來米該雅的話才是吉言呢!這怎麼說呢?米該雅的話,是勸他不要去打仗,因為必死無疑;這是事實,若聽了這話,那不是吉言嗎?而四百先知的話,亞哈認為是吉言,卻是害他喪命的言語,那怎會是吉言呢?那不是凶言是甚麼呢?原來人是不知道甚麼是凶、甚麼是吉的;常常是把凶作吉、把吉作凶的。其實很簡單一個定律,行在神道路中的人,就得吉言;不行在神的路中的人,就得凶話。

因此,從亞哈的角度去看,他認為的吉言,原來卻是凶語;他認為的凶語,原來才是真的吉話呢!亞哈心中的吉言,原來是他自己的想法,只要有人迎合我的想法,那就是吉言;只要說出的話,不是我想做的事,那就是凶言。此其一。此外,他所想的,全都不是合乎神的旨意的;他所做的,都不是行在神的路中的;於是他能接受的,就只是審判的話,再沒有真正的吉言臨到他的。當他殺了拿伯,正要奪他的葡萄園時,以利亞找到了他;他就認為以利亞是他的仇敵(20),因為以利亞是神差來作宣判他的罪的。他知道以利亞是來說凶言的,但他知道為何會說凶言嗎?那是因為他是作惡的人,一個作惡的人,怎會有吉語臨到他的身上呢!

亞哈的頭腦是簡單的,他認為合他的想法的,就是吉言;不合他意的,那就是凶言。然而,真正的問題,不是凶吉的問題,是他有否行在神的道路中,他有否願意遵行神的旨意!若一個人行在神的路中,也願意尋求神的話,照著去行的話;那他就是蒙福的,在他所行的路上,必蒙神的保守。他想法養大一群假先知,真正的企圖是讓他們冒神的名,說出合他心意的話而已。這樣的一個行動,對他有益嗎?這只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而已。然而,我們是否也常會做這樣的事呢?

我們或許不會如亞哈這樣愚笨,亞哈是明顯地用四百假先知,違抗神的命令的人;我們應不會用如此粗糙的方法,明顯地抵神。然而,我們心中是否也有隱藏的四百個先知,是我們不知不覺養大的呢?人的性格是傾向自己作主的,當我們尋求神的旨意時,或許我們最先得到的,是四百先知的回答,是世界的潮流的迴響;而我們就以為這是出於神的旨意。亞哈當初聽了四百先知的話後,就以為是從神來的,因為正合他的意思之故(6)。他不會分辨,就信以為真;但約沙法似乎覺得不對勁,於是就問還有沒有「耶和華」的先知(7)

約沙法覺得這四百先知不似說真話的,他的靈是比較敏感的。他問的是有沒有「耶和華」的先知,不是假先知,表示他懷疑這四百人是假的先知。能夠懷疑四百個先知異口同聲的說話,必須要有屬靈的眼睛才可。世界中潮流的力量是大的,世人的觀念,就如四百先知的觀念一樣;是大多數人的竟見,是容易被人接受的。今天我們尋求神的旨意時,是否能分辨,最先出來的,到底是假先知的話就是自己的想法、還是真的是從神來的呢?這或許也是對我們的一個考驗呢!

這四百先知是亞哈養大的,當然就會按亞哈的意思說話;今天我們尋求神的旨意時,或許裡面也有我們不經意養大的假先知,他們最先出來的,是迎合亞哈的話,於是亞哈就以為這是出於神的。這就讓我們警覺,即使我們尋求神的旨意時,下一步還要分辨,出來的啟示,是出於自己的想法呢、還是真的出於神的話呢!這也同樣需要神的幫助,才可以分辨的。亞哈認定的吉言,是順己意的話,就是吉言,但真正的吉言,是行在神的道路中。然而,他不會分辨,這就是他的難處。

當四百先知都異口同聲說出「吉言」時,使者就認為這是真言,就勸米該雅也說吉言(13)。然而,米該雅不是因為眾人都如此說,就跟著他們說同樣的話;他的原則很簡單,就是只說神要他說的話而已(14)。潮流是多數的,但多數的不等於對的;反而真理常常只是少數人得到,世上大多數人都是走寬路,而不是走真理的窄路的。因此,我們不要跟著潮流而走,乃是跟著神的話而走,這是米該雅的原則,也應是我們的原則。

米該雅為何最先說出一些反話呢(15)?他故意說反話,是要顯出亞哈的問題,這是對亞哈的一個試驗。他說出反話後,亞哈馬上說這是「實話」(16)。可見亞哈只能接受一種話,就是合他心意的話,他根本無心尋求神的旨意,他只是想神迎合他的心意而已。然而,神當然不會迎合他的心意,於是他就找一些假神,來迎合他的心意。他有方法滿足他的心,但這方法是讓他死亡之法呢!米該雅先說一些反話,就證明亞哈只有一個想法,他只接受自己所定的旨意,而不會接受神的旨意的。雖然米該雅看見了天上的一幕(19-23),這是很難得的,是神特別恩待亞哈,讓他知道神的心意,也知道自己的問題。然而,亞哈還是要往死亡的路中行,不知道他是自尋死路的人。

神為何容讓謊言的靈進入亞哈心中呢(22)?這謊言的靈,應是撒但的角色,代表撒但早已入了他的心。一個人若是讓撒但入了心,他就只能跟從撒但的路去走,那就是死亡之路。其他的靈,似乎都沒有辦法幫助他的(20)。神不是想用謊言的靈引誘他,是因他只能接受這種靈,其他的靈,都是不能進入他的心的。這就是亞哈真正的問題,在天上的一幕,就把他這問題顯出來。今天我們心中是否會讓撒但佔據我們的心呢?是否有我們自養的四百先知,是為我們效力的呢?這些若不除去,我們是永遠聽不到神啟示的真話的。

2022年5月15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王上十九3-21

 20220515                   dimanche                   王上十九3-21

以利亞聽了耶洗別的話後,他如何反應呢?這時,他不是求問耶和華,他竟然是自己走自己的路,逃命去了(3)。上一次他對亞哈說,「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十七1);說了這話後,是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要他離開,藏在約但河東的基立溪的(十七2-3)。這代表上次的逃走,是走神的路,而不是走自己的路的。然而,這一次他沒有聽神的聲音,只是隨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

當一個人與神同在、聽神的話時,他是大有能力的。然而,當一個人只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辦法處理問題時,他馬上變成一個軟弱的人。原來人的本質是軟弱的,離開神的人,就不能作甚麼!若是離開神,他就比一個婦人還軟弱,亦即是一個婦人所說的話,就等同把他殺死了呢(4)!然而,耶洗別的話,只是一個假議題,因為之後我們看不見她有甚麼大動作,也沒有再看得到所謂的「神明重重的降罰與她」(2)。原來當一個人走自己的路時,只要撒但稍為虛張聲勢一下,人就敵擋不了,可見人是軟弱的。

在另一方面,為何以利亞要逃走呢?從他說的話中,或許他是覺得有點灰心,因為當他在迦密山上作了這麼大的一個神跡後,但亞哈沒有改變;且耶洗別不只沒有改變,更要追殺他、要他的命。因此,他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可用之處,就只能有一條路,就是求死(4)。一個人要死,那是代表他的灰心,代表他覺得自己在世上已沒有使命、沒有可用之處。之後,他又覺得以色列人背棄神的約,毀壞了神的壇,用刀殺了神的先知,只剩下他一個人(10,14);但現在連他也要追殺。這個屬靈的光景如此可悲,但他使不上力;他不願意看到這個離棄神的光景,就想逃避,就想求死。或許這時他也是為神的榮耀而憂傷,或許覺得多他一個人也是沒有用;如此就會灰心喪志。他的軟弱,雖然是出於己,但多多少少還是與神的榮耀有關的:他氣別人不認識神,不知道敬拜神,因而生氣及氣餒呢!

當他說「我已經夠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吧」之時(4,原文直譯),就表示他的灰心,並認為自己已經無能為力;再活下去,也不能替神做更多的事的。又當他與他的眾列祖比較時(4),就表示人的己出來,也表示血氣的出來。當人的己出來時,就會走自己的路,就會失去謙卑及順服的心的。以利亞的軟弱,可以讓我們服事主的人,作為一個鑑戒:讓我們知道,一切服事的能力,都是從神來的;我們一離開神,就完全變成軟弱失敗的人。因此,我們服事神時,是更應謹慎自己,絕不能走自己的路,否則會從最高之處,馬上跌到最低之處的。

然而,我們看到神的恩典,神知道人的軟弱,神沒有馬上責備以利亞,也沒有用嚴厲的話責備他。神反而用溫馨的動作,兩次先供應他身體所需的食物及水,讓他先吃及喝(6-8),然後才慢慢開導他。神知道人的本質,也知道以利亞不是不要神,只是一時的軟弱;他心裡還是為人民不要神而嘆息的,他還是希望工作有果效的。當一個人的心情跌到谷底時,惟有神知道如何安慰人,再把他扶起來,再次使用他完成三個使命的(15-16)。原來最寶貴的不是完成一個偉大的神跡、也不是完成一個大的使命,而是得著神的自己。神在軟弱的人身上顯出的,乃是祂的慈愛及醫治。神不在人的傷口上撒鹽,卻是幫助以利亞裹傷的神,我們對這位慈愛的神,是更應獻上我們的感恩的。

以利亞來到何烈山(8),聖經沒有說是神的吩咐,但神沒有禁止他。有時雖然是人的道路,神還是讓他自己走下去,因為至終神還是會挽回他的。人走自己的道路固然不好,但慈愛的神有時讓我們走下去,因為雖然是人的路,神還是可以讓人學到另外的功課而得益的。神可以使人走在神的路中得益,神也可以讓以利亞走自己的路,也同樣可以學功課的。以利亞到何烈山,那是以前耶和華頒布律法的地方,或許他想親近神,如摩西四十天在山上一樣吧;也或許他想聽到神的聲音,與神面對面親近神吧。摩西以前在山上是面對面與神說話的,以利亞來到何烈山,神也讓他聽到神的聲音;他還算不旺此行呢!

他在何烈山先進了一個洞(9),至於為何進洞,聖經沒有解說;或許他認為在洞中可以躲避耶洗別吧。然而,山洞不是避難所,神自己才是。因此,神是叫他出來的(11),但似乎他不是馬上出來,在聽到微細的聲音後,才出來站在洞口的(13)。或許以利亞認為山洞是最好的避難所,但真正的避難所,不是山洞,是神的自己(詩四六11;詩六二8etc)。在洞內他可以看見外面的烈風、山崩碎石、感到地震及看到火;但卻聽不到微小的聲音(11-13)。他必須出來到洞口,才能聽清楚這是甚麼聲音(13)。原來當我們以屬世的山洞作我們的保護時,我們只是聽到及看到恐佈的環境,卻是聽不到神的聲音的。惟有把從世界來的保護捨棄,而以神作為我們的保護時,才可以聽到神的聲音的。

當以利亞聽到神微小的聲音,當他把屬世的屏障拆掉,而從山洞中出來後,神就可以再使用他,給他三個使命(15-16)。原來神還是要使用他的,不似他所想的,他已經窮途末路,再沒有可用之處的。當他再承受使命時,他就可以離開山洞(19),因為有神成為他的避難所,他就不再怕耶洗別了。神這時沒有提耶洗別,因為耶洗別在神眼中不算甚麼;神只要安慰以利亞,再把使命給他,以利亞就可以從跌倒中站起來。原來神在這裡做一個工作,就是醫治跌倒的以利亞,就是把軟弱的以利亞再次扶起來。當我們看見一個軟弱的弟兄跌倒時,我們懂得用這種方法,把他再扶起來嗎?一般我們是用責備的方式,但這只是傷口撒鹽而已,是沒有用的。

神給他三個使命,而且其中一個使命,神也讓他遇見好機會,就是讓他很快就遇到以利沙;於是他就馬上完成這個使命。原來神為了安慰軟弱的他,除了給他使命外,還讓他有機會完成其中的一個使命呢!這也應成為以利亞的安慰,讓他知道自己還是有可用之處的。那以利沙為何要先與父母親嘴,然後才跟隨以利亞呢(20)?耶穌不是要人馬上跟隨祂,不必回去埋葬他的父親的嗎(太八21-22)?耶穌要人馬上跟隨祂,除了那時是耶穌快釘十架之時,就要抓緊機會外;還有一個含義,是要把神放在第一位,不必因俗世的事,攔阻了屬靈的事。這時的以利沙,他的心志是預備好的,他不是推辭,而是盡了人間一些他還未盡的義務。這代表有兩方面的考量,一是神的方面,二是人的方面。神這方面,當然要把神的事擺第一,但我們也不能因著服事神,而丟棄世上未完成的任務的。筆者曾見過有一個人欠了別人的債,但因為神要她全時間服事神,她就不理這個債務而服事神。這是沒有見證,是不能服事神的。

因此,一方面是把神擺第一,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不顧世間我們應盡的責任;兩者是要有平衡的。

2022年5月8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王上十五25~十六14

 20220508                                dimanche                                 王上十五25~十六14

十五25-34

這裡是說到北國的兩個王,一個是拿答,另一個是巴沙;說到他們兩人的事跡不多,正是乏善可陳,沒有甚麼可以記載的。若是有,就是一句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就是這一章中對他們兩人的結論。拿答是耶羅波安的兒子,他接續父親的位作王,前後只有兩年,其實大概只有一年左右(25vs28)。而巴沙作王前後共24年,直到目前為止,是最長的一個王,比耶羅波安的22年還長(十四20),也比其後的亞哈王之22年為長(十六29)。但無論是作王兩年、或是廿四年,是長是短;他們作王的結論,都是只有一句話:那就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行耶羅波安所行的道,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26,34)」。

神說這句話,是很悲痛的,因為神揀選了耶羅波安,是因為所羅門晚年離棄神,神就另選一個支派的人,希望他可以撥亂歸正,把偶像廢棄,重新開始建立屬靈的國度。然而,神給了耶羅波安廿二年時間(十四20),他沒有屬靈的建設,反而只有敗壞;把新的偶像設立起來,使人拜金牛犢,惹神的忿怒(30)。於是神廢了耶羅波安的一家,把他的兒子拿答及其他兒子都殺掉(29),這是對他們的懲罰及審判。

神再揀選一個支派的人出來,就是以薩迦支派的巴沙(27)。神不斷的揀選人,是希望有一個支派,可以行合乎神心意的事;然而,巴沙還是照樣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能把耶羅波安所犯的錯改正過來,這是很可惜的。神沒有給拿答太多的時間,只給他前後兩年的時間,他沒有把父親的錯改正過來,於是就照亞希雅所說的話,耶羅波安全家都滅盡了(29)。神給巴沙較多的時間,就是二十四年的時間(33);然而,他也沒有能力,把耶羅波安的錯改正過來。

無論是兩年或是廿四年,都是神給的機會。神有時給人多一點時間,讓人可以悔改歸正,有時只能給人很短的時間,都是希望人可以悔改歸回神裡面。然而,無論是長是短,北國的這兩個王都錯失機會,沒有把耶羅波安的錯更改過來。這就辜負了的心意,因為神看到既然屬以法連支派的耶羅波安(十一26),不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神就揀選以薩迦支派的巴沙;換了新的一個支派,希望他不受以法蓮支派的影響,可以把錯誤改正。因為是新的一個支派,神給的時間就較長,給了他廿四年,而至終還是看不到他有改變的行動,於是神也只能把他廢了。北國的歷史,因著每個王都不能改變耶羅波安所犯的錯;於是就只看到王朝不斷更迭、不斷的殺戮,充滿血腥的歷史。

十六1-14

神給了巴沙廿四年的時間,希望他在換了一個支派後,可以有不一樣的作為。然而,在這廿四年之中,聖經沒有記載他有甚麼建造,只有一句話就把他的一生作王的日子,所作的事帶過去(十五34)。這是很可惜的,是令神痛心悲憤的。神有時給人短的時間,有時給人長的時間,但人是不知道神會給多少時間的。然而,當我們還有氣息時,我們就應把握時間,做神所要我們做的事。當神揀選了巴沙作王時,他應該知道,這不是要他享受作王的樂趣,而是負有一個改革的任務的。也就是說,當神要我們承擔某個職位時,一定是帶有任務的。我們就應特別注意,神需要我做的是甚麼、我的使命是甚麼!然後按這責任及使命去做,這才是人應該做的事。巴沙的廿四年過去了,這廿四年是空白的,在十五章時只有一句話就說完他廿四年所做的事(十五34),表示他所做的,都是空虛的事、沒有意義的事、不值得記在聖經上的。到了十六章開始時,神的責備就出來。代表他浪費了廿四年的光陰,也沒有把使命放在心裡的證據。

神揀選這些王,就是給他們一個權柄,這權柄是要用來帶領眾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的。然而這些王都忽略了神的心意,沒有把權柄用在改革錯誤方面,而是因循苟且,疏忽了神的託付。今天若神給我們在教會中一個職分,這是神給的權柄,我們就要把這權柄,用於建立屬靈的生命;幫助人的生命得以長進,這才是神給我們位分的目的。每當我們接一個重要的位分時,都應當知道神在這位分上要我們承擔的使命;並且照著神的心意去行,這才不會辜負神對我們的期望。

當巴沙看到耶羅波安因為不能遵守神的道,而全家滅亡時,他自己沒有戒心,仍然不知這是對他的鑑戒。於是,他自己又遭到同樣的待遇,神也要把他全家滅掉(3-4),與耶羅波安的家完全一樣的遭遇。神不斷設立一些先前的榜樣、或是失敗的鑑戒,讓我們可以學習。然而,我們雖然有前車之鑑,還是沒有學到功課;於是就只能不斷的重蹈覆轍,這就是北國的情形,也常是我們的情形呢!

這裡有兩個王,他們一登基時,就把前王的家人全都滅盡,一個是巴沙(十五29),另一個就是心利(11)。他們所作的,第一,都是應驗神的預言,因為神曾託先知預言,耶羅波安及巴沙全家必被除滅(十五29;十六12)。第二,雖然他們所作的,是應驗神的話,但他們也同時為自己的利益;因為把前朝的人殺掉,是可以鞏固自己的國位的。這代表他們要滅盡前朝的人,不是只因為聽了神的話,而是剛好合乎人的利益,因而作出來的。我們照神的話去做,應是無條件的,是為了神的滿足,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益處,這才是真的完成神的使命。

若要自己的國位穩固,人的方法是除去前朝的王之家族,免得他們復辟。然而,真正讓自己國位穩固的,不是用這個屬世的方法,不是除滅前朝的人口;乃是除掉前朝的偶像,把金牛犢除掉,把信仰再次建立起來。這才是真正可以讓國位穩固的機會,而不是把對方的人殺掉而已。神雖然說要除滅巴沙和他的家(3),但沒有說要把他的親屬和朋友,都要除滅。然而,心利卻不只把巴沙的全家除滅,更把他的親屬及朋友都除滅(11)。這就表示他不是因為遵行神的命令,或是應驗神的命令而作的;乃是大部分是為自己的王位而作的。

今天我們作神所吩咐的事時,是出於加上自己的利益呢?還是單純為神的喜悅而作的呢?若加上自己的利益,雖然外表似乎是按神所吩咐的而行,但卻是加上自己的利益的。若殺巴沙全家是應驗神的話,那殺巴沙的親屬和朋友,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就是神要懲罰心利,讓他作王就只能作七天而已的原因吧(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