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彌五

 20240414                  dimanche                 彌五

這一章是接著第四章而說的。在第四章時,只說到一個美好的景象,但卻沒有說到原因;而這一章則說到原因,就是說到基督的降生,祂將要降生在伯利恆(2)。因著基督的降生,以色列人就得拯救,世人也因而得到救恩(3)。在這一章中,說到基督的工作中,比較多說的一點,主要就是對付敵人,把仇敵擊敗。而這裡的敵人,是以亞述作描寫的(5,6),這是甚麼意思呢?亞述是把北國以色列滅掉的國家,但不是把南國滅掉的國家,為何要用亞述來描寫敵人呢?

若我們從以賽亞書十四章來看,我們就知道,神用巴比倫這個國家,來描寫撒但的作為(賽十四4,12-15);因為神看到的,不只是巴比倫的作為,更是它背後撒但的作為。同樣地,若從以西結書廿八章來看,我們又看見神用推羅這個國家,來描寫撒但的作為(結廿八2,12-19)。表面來看,這些外邦的國家,是以色列的敵人,或是妒忌以色列的人,但真正他們的裡面,是被撒但操控的。因此,原來以色列的真正敵人,還不是這些外邦的國家,更是其背後的撒但。神所要對付的,不只是以色列的屬世敵人,原來還有一個屬靈的敵人,就是撒但,更是神要對付的。這就是這一章中,說到不少有關以色列人的敵人的地方,而以色列人的真正敵人就是撒但,也是神的敵人。

基督來了,祂要作甚麼工作呢?祂來當然是把救恩帶給以色列人,以及帶給世人。故此,在這一章中,我們看見基督的工作,當然有拯救以色列人,因為他要把祂的民歸回以色列地(3)。祂也要作牧養的工作,讓祂的民安然居住(4);祂也要拯救以色列人,不容敵人侵犯他們的國土(5-6)。祂又加力量給以色列人,讓他們成為強壯的獅子,可以戰勝一切的仇敵(8)。最後,基督要做的一件工作,就是要把一切的罪惡除去,也把人對世界的倚靠除去,讓他們脫去罪惡、脫去己後,得以完全的倚靠神(9-12)。同時,基督也要作最後的審判,把不聽從神話語的人滅絕(13);這些都是基督的工作。

若從這樣的工作描寫來看,我們發現基督的工作,就不只是洗淨我們的罪而已,祂的工作是要對付仇敵,要把我們的己除去,要加力量給我們,讓我們爭戰可以得勝。在這一章的工作中,沒有明顯地提到基督赦罪的工作,就是基督的寶血可以洗淨罪惡這方面;而是多提到基督的其他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與敵人爭戰,這是對仇敵而言的工作。另一個重要的工作,是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就是要把我們的己除去,包括把我們一切罪惡的根源除去;把心中的一切垃圾除去,使我們可以單一的倚靠神(9-12)

今天我們得救的人,知道基督的全面工作嗎?我們大多只是享用基督赦罪的工作,卻不知道基督的救贖,還有很多後續的工作要做的;而這些工作,也是需要我們配合的。基督的贖罪,只是初步的工作,這一章中我們看到的,是要拯救以色列人脫離仇敵的手。而這個仇敵,表面是亞述人,真正的敵人卻是撒但。基督來了,是要對付撒但的;基督的工作,是要把撒但繩之於法的。因為最大的敵人不是亞述,而是亞述背後的撒但,救恩在這方面來看,是神與撒但的爭戰呢!

撒但墮落後,就一直引誘人犯罪、引誘人離開神,與神對抗。當以色列人失敗被擄後,撒但就覺得成功了,因為以色列人的失敗,是預表人類的失敗的。然而,神在以色列人失敗後,還是要把他們挽回,那就是基督的降生,把他們贖回來。但拯救以色列人(即拯救世人),只是第一步必須的過程;而更重要的是神要藉著救恩,把撒但擊敗,讓他只能接受最後的審判(15)。因此,這一章中都是說到與撒但的爭戰:撒但把以色列人成功地帶到滅亡的境界,神卻讓祂的獨生子降生,挽回以色列人的失敗;並且給他們力量,使他們如獅子一樣的剛強,就是踐踏、撕碎一切敵人(8)

撒但不是如吼叫的獅子嗎(彼前五8)?但撒但這隻獅子,是比不上基督加力的獅子的。基督讓以色列的餘民成為獅子(8),並且讓這獅子戰無不勝,這就是基督的工作,是要我們與神合作,才可以得勝的。今天我們得救了,那只是第一步,我們是否知道神還要藉著救恩,把撒但擊敗呢?撒但在我們周圍是無孔不入的,是常常要引誘我們離開神的。若我們被撒但引誘到世界中,那撒但就得勝;若我們單單倚靠神,就可以得勝撒但,神的計劃就可以成就。因此我們要與神合作,一同擊敗撒但才是得救後重要的使命。

5節說到亞述人入侵以色列的國土,他們就要興起七個牧者、八個首領攻擊亞述;第6節同樣說到亞述人入侵他們的國土,這時是神拯救他們脫離亞述人的手。第5節是代表人的工作,七個、八個是代表多數、代表有能力;第6節則是神的工作,是神的能力才可以戰勝亞述人的。這就告訴我們,戰勝撒但是我們的目標,但戰勝撒但不是個人的工作,乃是要神人合作才可以的。一方面是我的爭戰(5),另一方面更是神的幫助(6),如此才是得勝的要訣。

基督的工作,除了要擊敗撒但外,還有一件工作,是作在我們身上的,那就是脫去偶像、脫去己的工作(10-14)。我們在世界的倚靠是多的,我們的己是常想作王的;當我們得救後,神要做的一件工作,就是把我們這些心中的垃圾都除去,讓我們單單倚靠神,把從世界來的倚靠都丟掉。這就是脫去的工作,若沒有脫去的工作,就不能穿上。然而今天的我們,比較有的工作,大都是穿上的工作,而少有脫去的工作;於是我們的生命只會停滯不前,因為我們不願意脫去世界,也不願意脫去己。

因此,從這一章中基督的工作來看,我們應檢討我們有多少工作是讓基督在我們身上作成的!或許我們只是讓基督洗淨我們的罪而已,至於得勝撒但、脫去己、脫去世界的工作,似乎是很少人做得到的。求神幫助我們,不要疏忽了基督更重要的工作,讓我們起來配合基督,讓我們可以得勝撒但,可以把我們的己完全脫去,然後再穿上基督。


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詩一四七

 20240407             dimanche              詩一四七

這是第二首的哈利路亞詩,詩中也只是說到耶和華與萬物、以及與人的關係;沒有說到我們所處的任何環境,或是其他的事物。世上的人與物的主導者,就是耶和華,我們在世上的生活,一切都是耶和華所掌管的。雖然我們生活會面對不同的環境,但這些環境全都是神所掌管的;因此,我們所要面對的,就不是環境,乃是環境背後的神。這首詩告訴我們,神是掌管一切的神,祂照顧大自然的運作(4,8-9,16-18),祂也在人身上工作(2-3,12-15,19-20)。我們應該以敬畏神及盼望祂慈愛的心態,去與祂互動(11)

這首詩形容神的工作,一會兒說到祂在宇宙中的工作,祂不只創造了天地萬物,而且祂也管理整個宇宙的運行;另一會兒又說到神在人身上的工作,是穿插式的輪流說明神在大自然及人身上的工作的。這有甚麼意思呢?這代表神在宇宙中的工作,是為了照顧人的生活,讓人可以安然居住在大自然中,不必人費力勞心,就可以活得舒適。原來神創造萬物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有一個安居之所,並且可以安息在神的創造中。這就是神以六日造天地,在六日的最後一刻才創造人,讓人一創造後就可以進入安息日,得以安息在神的創造中。

神不只是創造萬物,神也掌管整個宇宙的運作,讓人可以安居在神的創造中,不必煩惱;只要我們照著神的運作而生活,一切就都是美好的。然而,人常常自作聰明,用自己的方法去破壞神造的大自然,就自設網羅,讓大自然發生人為的變化,人類就自受其害。這是人自以為是(10),不能順服在神的管治下,而自作聰明產生的結果。

神管治整個宇宙,目的是使萬物因祂得福,這就是祂賜下食物給走獸和啼叫的小烏鴉(9);也用雲遮天、為地降雨,使草生長在山上(8),無論是動物及植物,都可以得到神的恩福。若神顧念天上的小麻雀,祂當然更會顧念祂造的人,因為神創造萬物的目的及主角乃是人;祂希望人可以敬畏神,安息在祂的懷中,享受祂的慈愛(11),知道祂的話語,按祂的話而行(19),這就是神創造人的目的。原來神在宇宙所做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人的益處,是因著神的愛而出來的管治。神的創造是為了愛,而神的救贖更是顯出祂不可思議的大愛,我們對神的一切的作為,是否了解祂在其中所隱藏的愛呢?

神作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為了愛而做的;而祂在大自然中的作為,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人而做的。當神做了這麼多的事後,祂對人有一個企盼,就是能認識耶和華,能對神的作為有所認識。神的作為背後全都是愛,我們是否可以體會神的愛呢?神在大自然中的一舉一動,都是為了使人得福,這是我們要認知的。然而神不只在大自然中工作,使我們的一般生活過得順暢,同時神又做另一件事,就是把祂的道指示雅各,將祂的律例典章指示以色列(19)。當人按著神的話而行事時,這是另一個福氣,是屬靈生活的福,而不只是屬世生活的福。

神掌管大自然,目的是給我們屬世生活的福,整個大自然的運作,不是人的力量所可以做的;神知道大自然如何運作得宜,才可以使人得到最大的福氣。無論是祂使風颳起,或是使水流動(18),或是擲下冰雹,或是發出寒冷(17);都是神按祂的智慧而做的,目的是使人在神所創造的大自然中,得以安然居住。然而,不只是在屬世的生活中,神創造了一個適合人居住的環境;神也創造了另一個屬靈的環境,讓人可以活得更好,把人的生活層次從一般的生活,進到喜樂滿足的屬靈生活中。

神的創造是為我們預備了一個好的屬世環境,讓我們可以在此居住;就如當初亞當夏娃在伊甸園中一樣,神也安排好一個舒適的環境,讓他們可以安居在樂園中,這是一般的生活。其次,神也安排一個屬靈的安居環境,就是有神的同在,他們隨時可以與神交談,也可以隨時聽到神的話。然而他們後來是聽了撒但的話,於是他們不只喪失了屬靈的好環境,同時也喪失了屬世的好環境,他們只得離開伊甸園,這是很可惜的。

今天神也不只為我們預備了大自然的宜居之所,也為我們預備了屬靈的宜居之所。神救贖了我們,已把基督給了我們,使我們可以在基督裡,這是最好的禮物,也是最佳的居所。同時,神也把祂的話賜下給人(19),使人可以按神的啟示而活,就可以過一個屬靈的、喜樂的生活;我們知道神給我們的這些恩典嗎?我們懂得享用嗎?

神預備好的屬世環境,是每一個世上的人,都可以享用的;因為神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但神預備的屬靈環境,卻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的。神給我們救贖的恩典,是要我們主動接受的;神給我們真理,也是要我們願意行在其中的。因此,這篇詩中我們看見的是神為我們預備了一切,一是屬世的居住環境,二是屬靈的生活環境;前者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然得到的,但後者卻是要我們願意才可以得到的。無論是神預備的屬世環境、或是屬靈環境,其中都包括了神的愛、神的心意;祂是希望我們接受神的愛,但我們是否在一切環境中,都看得見神的愛呢?當我們看到神的慈愛時,我們是否不只盼望神的慈愛(11),也可以用行動來回報神的愛呢?

神不喜愛馬的力大,不喜愛人的腿快(10);這代表我們的一切,都是神給的,我們就不應驕傲,而應謙卑在神面前。我們就不應自作聰明,以自己的作為超越神的作為,如此受損的是我們而已。神所設計的,無論是大自然的一切,或是救贖恩典的計劃,都是完美的;我們只要接受及隨著而行,就必然會得福的。今天神已經把祂的計劃告訴了我們,我們是否願意行在神的旨意中,並以愛來回報神的慈愛呢?


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路廿四44-53

 20240331      dimanche    路廿四44-53

路加福音記載主復活後的事跡,著重點是主在門徒身上的工作;而不是主顯現給門徒看的本身。原來主是復活了,但門徒們對主的認識,卻仍然停留在死人的境界,沒有復活!因此耶穌要在死人的身上,作復活的工作。這就是這一章中的重點,是記載耶穌如何把這班沒有復活的門徒,讓他們能夠成為復活的人。這些門徒可以用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作代表,他們因為見不到耶穌,就是憂愁的(17);為何是憂愁的呢?因為他們不知道耶穌已經復活,他們心中耶穌的形像,就是死亡的形像;他們沒有屬靈的眼,就認不出耶穌來。因著他們是死人,就不可能看得見活著的耶穌。

然而,耶穌要把這班死人們轉變為活人,然後他們才可以有活潑的生命,去傳講神的道,讓福音傳到萬國(47)。耶穌如何作工在他們身上呢?就是要讓他們明白聖經,把神的話語加給他們;不只是兩個以馬忤斯的門徒是這樣(27),對其他門徒也是這樣(44-45)。因著耶穌要吩咐他們,成為福音的見證人(48),他們就必須有好的裝備;這些裝備,就是神的話,以及之後神要從天上降下來的聖靈(49)。當他們明白聖經後,他們的眼才可以真正認識基督(31);當他們之後得到聖靈後,他們才可以有能力成為福音的見證人(48-49)

因此,路加在主復活後所記載的,著重在耶穌如何裝備這些門徒,讓他們能明白神的話,也讓他們可以得到聖靈的能力。當耶穌的裝備完畢後,他們就可以從憂愁變為喜樂:本來在不認得耶穌時是憂愁的(17),但在屬靈的眼開了,可以從聖經中認識耶穌後,他們是喜樂的(52)。其實他們在憂愁時,耶穌是同在的(17),只是他們認不得耶穌而已;反之,在喜樂時耶穌是離開他們的,但他們卻還可以喜樂(51-52)!這表示耶穌的工作是成功的,讓他們不是從肉眼來認識耶穌,而是把神的話加給他們,讓他們可以用屬靈的眼來認識耶穌。如此,雖然耶穌離開他們,被帶到天上去,他們還是歡喜的;不只是歡喜,而且是稱頌神的呢(53)

原來路加沒有特別記載耶穌在肉身上,如何顯現給抹大拉的馬利亞(約廿16-17);也沒有記載祂如何顯現給彼得(34),或是其他的人(24)。然而路加記載的,是耶穌把神的話加給他們,讓他們不是從肉眼認識耶穌,而是用神的話去認識耶穌。若我們有神的話時,就可以真正認識耶穌,這時即使耶穌的肉身離開了他們,他們還是可以有火熱的心、可以喜樂的(32,52)

因此,路加的最後一章告訴我們,現在耶穌已經離開我們了;但我們有兩樣陪伴著我們的:一是聖經的話、二是聖靈的同在。而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我們讀聖經,一定需要聖靈的解釋,否則我們是不明白聖經的;這就如門徒雖然讀聖經,還需要耶穌解經一樣(27,44-46)。同時,聖靈工作的工具,一定是神的話而不是其他:聖靈用神的話加我們力量,聖靈提醒我們對神的話有信心,聖靈用神的話給我們盼望、聖靈把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中等,這都是聖靈使用神的話工作的方法。一個基督徒,若不會讀聖經,或是不會讓聖靈工作在我們身上,那我們是沒有力量的,那就只是一個死人而已。求神讓我們可以讓聖靈充滿我們,也讓神的話充滿我們;如此基督的復活,才可以在我們身上發生功效,使我們成為一個復活的人。

基督離開門徒升天前,同樣是頒布了福音的使命給他們的:就是要他們成為這些事的見證(或成為見證人)。這些事就是神在聖經上所記載及成全的事,那就是救贖的工作,就是福音的內容。我們若要成為見證人,就不只是言語上傳福音,而且是要在生命上傳福音。今天我們著重的福音工作,大都是言語上傳福音,但更有功效的福音工作,卻是生命的見證;然而生命的傳福音,卻是我們常常忽略的。因為生命的傳福音是慢的,就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就容易忽略它的用處。但當我們有了神的話、神的靈充滿後,我們就更應以生命的見證,成為福音的使者,而不只是用口傳而已。口傳若不加上生命的見證作後盾,是不容易使人看見福音的大能。

2024年3月24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路廿二63~廿三12

 20240324          dimanche          路廿二63~廿三12

耶穌被捉後,路加記載的耶穌,所說的話是不多的。事實上若是有機會與耶穌近距離接觸的人,若他們是客觀的、不存在成見的;當他們看得到耶穌的表現後,他們應知道耶穌是不一樣的人的。那些看管耶穌的人(63),就是聽命令而行事的下屬,可以接觸耶穌,是一個得恩典的機會;但他們沒有謙卑的心,只懂得按他們的習慣欺壓人,於是失去了真正認識耶穌的機會。他們是沒有太多權力的人,但得到機會時,就使用他們看管人的權力去羞辱人;他們只會辱罵人,不會看見耶穌的不一樣,而得以認識耶穌,是很可惜的。

耶穌不是一個普通的人,祂的生命是不一樣的;若是有機會與耶穌共處一些時間,就必然可以發現的。若不是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就能夠如彼拉多一樣,只要聽耶穌一句話,看了耶穌的表現,就知道祂是沒有罪的(廿三3-4)。看管的人平時是沒有權的,也沒有機會太多去接觸耶穌;但這時他們有機會接觸,卻只想侮辱耶穌,把耶穌作為下人去看待,就失去認識耶穌的機會。因著他們高傲的態度,耶穌在他們中間,是沒有話可說的(64-65)

至於那些公會的人(66),因為他們是公審耶穌,耶穌就向他們回答了幾句話;然而他們還是先入為主,他們的目的,不是想公正地審問耶穌,只是想找出祂的罪而已。這樣的未審先判的態度,耶穌的話是不會改變他們的思想的(67-68);雖然如此,耶穌還是多說了幾句話(69)。然而對他們而言,他們是聽不進去耶穌所說的話的,因為他們只想從他的話中找出話柄、定祂的罪而已。本來耶穌的說話,全都是真理,但這些真理的話,反而讓他們作為定祂的罪的依據呢(71)

今天我們讀聖經,句句都是神所默示的,是神啟示的真理;然而我們的態度是如何呢?若只是存先入為主的心態去讀經,那只是把真理當作定罪的把柄而已,這就是這些議會中的人的表現。雖然有神的話,但若我們的態度不是謙卑的,不是以神的話為最高標準的,那到了後來,只是否定真理,定了耶穌的罪而已呢!同時,甚麼是公會呢(66)?就是眾人的意見,是以人的意見為定論的會議;這樣的會議,是以人凌駕於神的真理之上,是以人的意見否定神的真理。

今天我們在教會中的服事,是以甚麼為主呢?大多還是走這種「公會」的路,就是由開會得到眾人的意見後,就光明正大的行事。然而,公會的結論,真的是真理嗎?不只不是真理,還有機會定了耶穌的罪呢!我們是否明白,我們在教會中很多時的決議,不是從聖靈的啟示而來,而是從人的意見出來的呢!這是值得我們檢討的。

廿三章

由於公議會是沒有權柄定耶穌死罪的,但他們想把耶穌殺死,於是就把耶穌帶到彼拉多那裡,控告他一大堆莫須有的罪名(1-2)。在路加的記載中,耶穌與彼拉多的對話不多,只記載了一句話(3),不像約翰記載的多(約十八33-38);但雖然只說了一句話,彼拉多就知道祂是沒有罪的(4)。為何路加只記載一句話呢?路加是要突顯一件事,就是彼拉多是一個聰明的人,他看到眾人的表現,也看到耶穌不一樣的生命表現,就知道眾人是因為妒忌而誣告祂的。

彼拉多與這些告耶穌的人不同,這些告耶穌的人,因為耶穌侵犯到他們的利益,於是就用各種方法,要把耶穌置於死地。這是把利益放在真理之上,所產生的結果,就是要把耶穌處死。然而彼拉多沒有這先入為主的觀念,他幾乎一眼就可以看到耶穌的不一樣:祂的表現是一個平和的人,是生命的慈祥、不一樣的氣質,不是彼拉多所遇見的惡人的模樣。同時,彼拉多看到眾人的惡相,加上耶穌的平和,就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了。

也就是說,若是人用客觀的眼來看耶穌,應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耶穌的不一樣的;但這些控告耶穌的人,因著先入為主的觀念,就失去了一個得以認識真神的機會,是很可惜的。那彼拉多既然這麼聰明,一眼就知道耶穌不一樣,而且他還想尋求真理(約十八38),為何還是定了耶穌的罪呢?彼拉多是被眾人的聲音壓迫的,這些眾人,一直跟著耶穌的受審;無論是彼拉多的審判,還是希律的審判,他們都不放過耶穌的(10)。原來真正審判耶穌的,不是彼拉多、也不是希律,而是這些妒忌耶穌的人呢!原來眾人的力量是如此可怕的呢!

今天世界是有一種聲音,這聲音是攔阻我們走在真理的路中的。彼拉多知道真理,因為他看出耶穌是沒有罪的,但他走不下去,因為群眾的壓力是大的。他把利益放在首位,因為他怕群眾的壓力,會影響他的地位;他用了很多的方法,希望把這事推掉。因此,當他知道耶穌是加利利人,希律剛好在耶路撒冷時,他就高興地把這燙手山芋丟給了希律。他知道真理而不走真理的路,因為世界的壓力太大了,我們今天是否也與彼拉多一樣:我們讀聖經讀出真理,然而這些真理若行在世上,是不合世界的文化的;於是我們因怕世界的壓力,就放棄了真理,這就是彼拉多的做法。

從彼拉多的表現,知道他是想釋放耶穌的,但他用了不少推搪的方法:例如把之推給希律、例如用一個強盜來對比耶穌、例如用鞭打耶穌的方法等,但這些方法都失敗。他是有權釋放耶穌的人,他若要行真理,並不是難的;只要一聲命令,耶穌就可以釋放的;然而,他卻用了不少旁門左道的方法,還是比不上他一句話就可以行出真理的方法。今天我們要行真理,雖然繞了很多圈子,希望用其他的方法去行,這都不是辦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理外面的潮流,直接行出來就可以,是沒有如此複雜的。

此外我們來看一下耶穌對甚麼人會說話:耶穌沒有對看管耶穌的人說話(廿二63-65),因為他們是沒有心的人。祂在議會中有說了一些話,其中有直接說到祂就是(廿二70);而這句「我就是我」的話,是專用於耶和華的名字的。於是更引起眾人的忿怒(廿二71)。因此,雖然耶穌說出真理的話,但對一些無心接受真理的人,反而是產生反作用呢!今天我們是不是一個能接受神話語的人呢?這是值得我們檢討的。

在約翰福音時,是有記載耶穌與彼拉多說出一些話的(約十八33-38)。為何耶穌對每一個不同的人,說的話有不同的多與少呢?對那些有可能被耶穌改變的人,耶穌是會說多一些話的;但對那些不願意接受耶穌話語的人,或是沒有準備好心的人,耶穌是不會說話、或是不會說太多的話的。因此,不只是話語的有與無,更是我們的心有否預備好接受耶穌。耶穌對希律是沒有話說的(9),因為希律只是想耶穌行神跡而已(8),這樣的心態,是不會得到耶穌的話的。當耶穌覺得祂說話別人也不會相信時(廿二67),祂就不再說話了;因此我們若要聽到耶穌說話,是要有一個對的心態的。


2024年3月17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路廿27-47

20240317              dimanche             路廿27-47

之後,又有撒都該人來問耶穌,有關復活的問題;因為他們是不信復活的,他們雖然讀聖經,但他們一般只接受摩西五經的教訓。因著不完全地讀聖經,於是他們對整體的真理,就不是十分明白,他們只會以人的意思,加入聖經的啟

示中,於是就對聖經的解釋,產生錯誤的結論。因此,我們對聖經的真理,一方面要全面及平衡地認識,另一方面不能以世界的觀念解釋,否則就會產生錯誤。

撒都該人為何不信復活呢?第一,他們沒有看見過復活,尤其是將來的復活;因為經驗中沒有,就不能接受。第二,他們只接受摩西五經的教訓,而摩西五經中,沒有明顯說到復活的事,於是他們就覺得沒有復活的可能。第三,他們把屬世的一套,解釋天上的一套,就覺得人沒有可能復活。他們用一個曾經發生的例子(29-33),把這例子搬到天上去,就覺得會產生矛盾及混亂;於是他們就否定復活的存在。

撒都該人的問題出在哪裡呢?最主要的問題,是用人的思想,去解釋天上的事;把屬世的規則,搬到天上去。這是他們的問題,也常是我們的問題。耶穌解釋給他們說:「這世界的人又娶又嫁,但配得那世界的,又配從死人中復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34-35)」。耶穌這句話,是告訴我們,天上的生活,與地上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但因為我們還沒有到天上去,就只能用地上的思想,去代入天上的生活去,這就造成錯誤的結論。原來天上的生活,是不嫁也不娶的,是完全異於地上的。若我們以地上的邏輯去解釋天上的事,就都是錯誤的。今天我們解經的一個問題,常是只用人間的邏輯、人間的方法去解經,就會造成錯誤的結論。我們因為沒有到過天上,就應求聖靈的啟示,才可以了解屬靈的事物,才能正確地解釋聖經的。

撒都該人因為把地上的事搬到天上去,若天上也是如地上一樣,那這個嫁過七個兄弟的婦人,到了天上就不知怎辦了!因為他們把地上搬到天上去,會覺得混亂,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不相信有復活的發生。他們有一個矛盾,地上這種情形,是因為人死了才可以再嫁,故沒有混亂的問題;但若有復活,將來在天上不是會有混亂及爭執嗎?因此,為了將來不會爭執,他們就否定了復活,以解決這個爭執的問題。

然而,他們沒有想過,另一個解決這爭執的問題,不是不要復活,乃是復活後就是天上的生活,就如天使一樣不娶也不嫁,就是神的兒女(36)。如此,雖然復活,也不會有爭執的問題。原來我們所思所想的,常常跳不過我們的經驗,但天上的生活,是我們沒有經驗的;就不能把地上的東西,放到天上去,如此就會產生錯誤的結論。聖經所說的事物,都不是我們在世上的邏輯,我們若只用世上的觀念去讀經解經,也是不能正確作出結論的。

雖然在摩西五經中,撒都該人讀不出復活的真理,但耶穌卻可以讀得出來呢!耶穌不必引用其他聖經,祂就可以用摩西五經中一句話,即「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這句話(出三6),來說明人可以復活。然而,這句話我們讀了很多遍,怎麼讀不出來因這句話就證明人可以復活呢?我們注意的,不是人的復活,是注意其他的解釋,如神在他們三人身上的工作、神對他們的恩典及應許等;但若不是耶穌告訴我們,這句話還有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人可以復活呢!我們自己能這樣讀出復活來嗎?相信是少有人可以如此讀出來的,因為我們讀經,常只是從人的角度去看事、去解釋,是忽略從神的角度去看事的。

當神對摩西說祂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時,我們要站在神的角度去思想:那時他們三人都已經死了,若人不會復活,那神只是死人的神,那神宣布這句話,就只能告訴摩西說:我是死人的神而已。同時,因為人都會死的,若沒有復活,那神不只是這三個死人的神,更是所有死人的神呢!這有可能嗎?神既然如此說,就必然暗示這些人都會復活的,否則神作死人的神,是沒有意義的,也不會自己說出這麼沒意義的話來的。因此,若站在神的角度去想,就不難想到神既然說出這句話來,就代表亞伯拉罕、以撒及雅各都會復活的;再推而廣之,就說明所有的人都會復活的。

從耶穌的解經來看,原來聖經的解釋是如此深入的;對比我們讀這句話的解釋,是差距甚大的。因此,當我們讀經時,我們更應尋求聖靈的幫助;惟有得到聖靈的啟示,我們的解釋,才會正確、才會更深入地了解神的意思的。

當眾人都考問完耶穌的問題,並且被耶穌完美解答後,最後耶穌就問他們一個問題,這是有關大衛說的一句話,如何解釋的問題(42-44)。耶穌既是大衛的後裔,那為何大衛又稱祂為主呢?這就是這問題的重點,但他們是答不出來的(太廿二46)。耶穌為何要問這個問題呢?路加沒有說他們答得出答不出,代表路加要留待眾人的回答,也留待我們讀者去回答;因為這問題是他們出問題的關鍵原因,是需要人正確回答的;這怎麼說呢?

他們質疑耶穌的權柄(2),他們想要拿耶穌(19),他們想殺耶穌(十九47);這都是因為他們不相信、也不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他們只認得耶穌是人的兒子,不知道祂同時有神兒子的身份,故此就排斥祂、想要殺祂。大衛認識耶穌不只是有人的身份,而且有神的身份,因此就說出這句啟示的話(42)。然而這些不接納耶穌的人,是因為不知道耶穌不只是人的兒子,更是神的兒子呢!因此,耶穌問這個問題,是留待眾人回答的;但若答不出這個問題,眾人之前所問的問題,人就都不能解答的。

眾人問了耶穌眾多問題,而他們之所以問這些問題,代表他們是有問題的;然而他們的問題來源,是因為不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因此,耶穌問這個最後的問題,是間接告訴他們:你們的問題之所以出來,是因為不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只認為祂是人的兒子。若一個人能知道耶穌的正確身份,他就可以把世間所帶來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的。今天這問題也同樣擺在世人面前,若人不明白耶穌是神的兒子,人們的問題是不能解決的。

最後耶穌又說了有關文士的問題(46-47),他們貪愛的只是世上的地位、世上的榮譽、世上的錢財。因為他們沒有屬靈的生命,他們不只是貪愛世上的事物,而且因這貪心,而侵吞寡婦的家產,犯了嚴重的罪。他們一方面有宗教,另一方面卻憑藉宗教而犯罪;其中侵吞寡婦的家產,應是因為這些人在聖殿服事,而被他們控制她們的財產的。原來有宗教而沒有生命的人,竟然更多了一個犯罪的機會,就是利用宗教的機會,去侵吞別人的財產,去追求世界的名譽地位財富的呢!今天一個在教會服事的人,是否也會利用機會,利用服事的方便,而犯了世人才會犯的罪呢?這是值得我們反省的。

2024年3月10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路十七1-19

 20240310         dimanche          路十七1-19

這一段是說到愛心和信心的關係,1-4節是說到愛心的問題,而5-19節則說到信心的問題;而信心與愛心是連在一起,相輔相成的。

1-4節說到愛心的問題,能夠饒恕人七次,而且是同一天內別人得罪你,又七次的回轉及悔改;這看起來對方似乎是故意的,一般的人怎能饒恕他呢?然而,一個有神生命的人,是可以做得到的。這個得罪人的人,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是神給您的一個試驗,讓您知道自己是沒有愛的。然而,神要用一些環境,一些人事來試煉我們,讓我們能從神得到真正的愛心。彼得曾問耶穌一個問題,「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彼得覺得他可以饒恕人七次,然而,除非是從神來的愛心,人是沒有辦法饒恕人七次的。或許人表面可以饒恕別人七次,但那是用克己的功夫達成的,不是用捨己的愛心去達成的。這樣克己的愛心,到了第八次時,就會把前面七次的怒氣,全都爆發出來的。若要有饒恕人七次的愛心,惟有將自己交托給神,相信神的恩典,才可以有神的生命,去饒恕人七次,甚至七十個七次的。

因此,這裡說的愛心,就是能饒恕人七次的愛心,靠人的生命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因為這要有捨己的愛,而這種愛不是從人來的,一定是從神的生命來的。因此,表面是愛心的出來,其實更是對神有一個大的信心,把自己完全交給神,才可以完全捨己的。愛心是從大的信心出來的,若一個人沒有愛,那代表他沒有神的生命,因為神就是愛;有神生命的人,自然會愛人的。而有神生命的人,是完全相信神,把自己完全交神的手中,接受神所安排的任何環境的人;這樣的人,才可以從信心產生出真正的愛心的(加五6)

之後,使徒又求問耶穌一個問題,就是求主加增他們的信心(5)。然後耶穌就用兩個例子回答,一是對桑樹說:你要拔起根來,栽在海裡的例子;而這桑樹必聽從他們。這樣的信心,或許可以稱為移山倒海的信心,人真有這樣的能力嗎?耶穌形容這種信心,是像一粒芥菜種的信心,這又是甚麼意思呢?芥菜種是百種中最小的(太十三32),這表示我們的信心本來就是小的,就如那被鬼附的人之父親所說的一樣,他是沒有信心的(可九24)。然而,沒有信心或是信心小,為何可以把桑樹連根拔起呢?桑樹的根是盤根錯節的,是不容易拔的;但若有信心就可以命令它、把它拔起。芥菜種雖然是小的,但它是有生命的;因此,不是大小的問題、難易的問題,乃是有沒有生命的問題。而這生命一定不是人的生命,一定是神的生命;這種連根拔起的神跡,只有神才可以做得到。因此,這信心就必定是來自神,而不是來自自己的能力的。人的生命是沒有辦法做得到的,但若連於神的生命就可以做得到。

因此,信心的來源是從神來的,不只是神的生命,而且要有神的話語才可以有信心的。若神的話說了,人就跟著去做,這才可以達成這事。這就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自己要有神的生命,二是要有神的說話;才可以達成移山倒海的神跡的。然而,這信心只是其中一方面,是事情成就的信心;但耶穌之後又說到一個僕人服事主人的例子,為何耶穌要說出這例子呢?原來還是與信心有關的。我們一般認知的信心,是事情成就的信心,或是偉大神跡出來的信心。然而,之後耶穌所說僕人服事主人的例子(7-10),是告訴我們還有一種信心,是生命的信心,是把自己完全交託給主人的信心。

這個僕人服事主人,他的心態是怎樣的呢?他以服事主人為滿足,他是把自己這個人,完全交在主人手中的。他不只是任勞,而且是任怨地服事主人。他不只沒有任何怨言,而且是充滿喜樂地服事主人的;他沒有誇他的功勞,而是謙卑地服事主人(10)。這代表他對主人是有信心、也有愛心的,而信心就產生愛心,二者是連在一起的。這樣的信心,就不只是為了成就一件事情,乃是成就一個人的生命。這僕人的生命是美的,是捨己的,是把自己完全交在主人手中的。今天我們的信心,也應是如此地把自己完全交在神手中;我們相信在神手中是最安全的,我們相信我們的生命在神手中是最有福的。因著這樣的信心,就會產生愛神的心,如此就會無怨無悔地事奉神、任勞任怨、謙卑地服事神。

原來我們認為的信心,是移山倒海的神跡出來,而不知道原來生命的信心,更是我們應該羨慕的。我們是否相信神,可以把我們這個人完全交在神的手中呢?能夠完全把自己的生命、生活及事情,完全交託給神,這才是更大的信心。我們求神給我們的信心,不應只是求事情的成就,應求神讓我們的生命成長;而後者就應願意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託,完全相信神掌管我們的生命,是會得到最好的福分的。我們有這樣的信心嗎?

之後,耶穌又遇到十個痲瘋病人迎面而來(12),耶穌就把他們的痲瘋病醫好了。耶穌只說一句話(14),看起來沒有任何醫治的動作,但他們就聽從耶穌的話,到祭司處去檢查;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這代表他們是有信心的,因為只聽耶穌一句話,就離開耶穌去祭司處檢查,這算是不錯的信心的。然而,其中有一個人,他不是醫好就回家去,而是再回到耶穌那裡,去敬拜及感謝耶穌(16)。而耶穌怎樣對這個人說話呢?耶穌說:起來走罷,你的信救了你了(19)。耶穌這時是稱讚他的信心,那其他九個人沒有信心嗎?他們相信耶穌的話,才去祭司處檢查的,他們也是有信心的吧!那這個撒瑪利亞人的信心(16),與其他九人有何不同呢?

十個大痲瘋來到耶穌面前,是因為他們有需求,因而走到耶穌面前求祂醫治,這是他們的第一步。而當耶穌說話後,他們就離開去找祭司檢查,這是他們的第二步,是代表信心的一步,當他們治好後,九個人不再回來了,因為耶穌沒有吩咐他們回來,當然也不會叫他們要回來感謝耶穌的。然而,其中一個人見自己已經好了,就走了第三步,回來感謝耶穌,歸榮耀與神(15)。這第三步不是耶穌叫他走的,是他自己為了感謝神而走的;那這一步是需要的嗎?

十個痲瘋走的第一步,即是要來到耶穌面前求醫治,這是因為他們的需要;而他們走的第二步,即到祭司處去檢查,是他們信心的表現。然而,其中一人走的第三步,即是來感謝耶穌這一步,不是為了自己的需要,乃是為了神的需要,為了滿足神的心。這一步是為了愛神、要把自己交給神,而不只是把事情交給神;這就是耶穌說的信心(19)。原來這個信心,是愛心的表現,是關心到神的需要,而不只是自己的需要;這愛心是由信心產生出來的。

因此,原來我們認知的信心,常常只是為了事情的成就而已;但在這裡我們才發現,原來信心不只是事情的成就,更是對生命的成熟有幫助的。十個痲瘋的第二步,就是我們一般所認為的信心,是相信耶穌的話,把他們的病醫好了;這是身體的康復,是信心作用在身體上。而撒瑪利亞人的第三步,卻是另一種信心,這信心是作用在他的屬靈生命上,讓他的信救了他(19)。這就是生命的信心,這信心是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以神為主的信心;我們是否有這種信心呢?


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路十1-24

 20240225                 dimanche                  路十1-24

這一章一開始是說到耶穌差派七十個人(有古抄本是說七十二人),到各城各地去傳神國的福音(1)。這七十個人是如何選出來的,路加沒有說明,同時,其他的符類福音書也沒有提到這七十個人;因此,我們對這七十個人選召的過程及原因,知之不詳。然而,這七十個人應不包括當初耶穌選召的十二個門徒,同時這時耶穌快要上十字架,這時才出來七十人,就不是為了訓練門徒而選出來的人,是單純為了福音而選召出來的人。而這七十個人是如何出來的,也是同樣沒有提到的;然而若十二門徒是第一代的門徒,那他們應是第二代的門徒,或許是門徒出來的門徒。

若是這樣,這是第二批被差遣的門徒,代表有門徒接續福音的工作,因為耶穌這時快要釘十字架,但福音的工作是不會停止的。在聖經中出現的數目,七十可以代表完美的數目,也是神作工的數目。聖經第一次出現七十人的,是創四六27節,說到雅各家來到埃及的共有七十人。然後神就在這七十人中工作,到出埃及時,讓他們成為六十萬男丁的軍隊。此外,神把猶大國滅絕後,也是等七十年的工作後,就把他們帶回原地(耶廿九10),故此,神可以在七十人中工作,使之成為一支大的軍隊;又可以經七十年後,神在被擄的人身上做出復活的工作。如此,這七十人應可代表神要藉著這些傳福音的人,使神的國擴張成屬靈的大軍。

耶穌藉著差這七十人出去,間接告訴我們,天國需要更多的門徒,為傳福音而努力。福音是要一代一代傳出去的,耶穌在剛出來傳道不久時,就揀選門徒,這是為了訓練他們,讓他們可以在耶穌升天後繼續傳福音。而這時的第二批門徒,就預表第二代的門徒,他們要一代傳一代地把福音傳出去。在耶穌面向耶路撒冷,準備接受十字架時(53),繼續有門徒出去傳福音,這就表示福音工作是不會受影響的。耶穌在世時福音工作會出來,而耶穌走後,聖靈來了,會在門徒身上做比耶穌更大的事(約十四12)。這是耶穌在未釘十字架前啟示的工作,說明神國的福音是不會斷絕的。

這七十個人被差出去,這一次耶穌給了他們甚麼呢?在差派前好像沒有如差派十二門徒一樣,對他們說給他們能力權柄、制伏一切的鬼、醫治各樣的病(1);然而,在他們勝過鬼的權柄回來時,耶穌才說:「我已經給你們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19)。這代表當耶穌差派人出去作工時,雖然沒有說甚麼,但必要的裝備已經同時給了人的。因此,差派十二門徒時有說,到差派七十人時不必說,這也是一種信心的裝備。我們是否有信心,若神吩咐我們要完成一件使命時,祂必然會給我們完成使命的各種需要的。

同樣地,這七十人被差派出去,也是不必帶錢囊、口袋、鞋等物的;這是如差派十二門徒時是一樣的。這代表神要訓練他們的信心,神也給他們信心的裝備,但信心的裝備,是要人與神配合,才可以得到的。他們一方面自己被差出去傳福音,但他們同時應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2)。這就代表福音是一代一代要傳下去、不能停止的。我們不只有責任自己出去傳福音,原來我們也有責任,求神讓福音一代一代傳下去,讓神的國可以擴張。

這七十個人出去,除了帶著信心外,更帶著福音所產生的能力及平安,目的是為了使人得福的。同時,福音的傳出去,是把人分出來的:就是接待及不接待福音的兩種人。這裡的傳福音,我們看見的不是乞求人信,而是有權威能賜下恩典讓人得福的。他們帶著福音的能力出去,也帶著福音的平安出去,傳福音的人應以福音為榮;傳福音者不是要賤賣福音,乃是有一個給人恩典的心。我們傳福音時,也應如此,這是神賜下的恩福,我們要寶貴它、不要以為是賤賣的東西呢!因此,不接受福音的人,是看不起福音,就要把城裡的塵土跺掉(11),代表福音是尊貴的,傳福音的人是有尊嚴的。

此外,傳福音的人的生命及生活,也是重要的;這裡說到一句話:「人若接待你們,給你們擺上甚麼,你們就吃甚麼」(8)。這句話代表隨遇而安,代表要適應不同的食物及文化。這是平時的操練,而不是傳福音時才學習的。這代表一個預備作超文化福音工作的人,是要先操練過一個簡樸的生活,以及隨遇而安的生活,然後才可以適應不同的食物的。有時更要先嘗試吃一些別國的食物,以訓練自己的耐受度的。例如到某些國家作福音工作,這些國家的食物常是超辣的,那就先要訓練自己吃辣的食物呢!

當他們傳道回來時,他們是歡喜的,他們為甚麼歡喜呢?是為鬼也服了他們(17)。鬼服了他們固然代表他們的權柄,以及有生命出來的能力;然而,更重要的是把人從神的國度救回來,使他們的名記錄在天上。不只他們這七十人的名記錄在天上(20),更應為福音帶來更多人的名可以記錄在天上而歡喜。福音是把人從撒但的國中搶回到神的國中,這是福音的目的。人所看的,是自己身上發出的權柄及能力,比較會集中在自己的成功身上;但我們要看到的,應是神國的榮耀。當我們成功一件服事時,我們要看的不是自己的榮耀,乃是神國的榮耀,這是我們要有的態度。

之後,耶穌向神禱告,喜樂地感謝神(21),祂感謝甚麼呢?好像不是我們一般禱告所感謝的內容。一般而言,當我們順利得到一些本來得不到的事物時、或是病得醫治時、或是從逆境變成順境時,我們是會感謝的。然而,耶穌這時的感謝,卻不是有特殊的得著,而是對神的旨意、神的美意而感謝(21)。神的話出來,對有些人就顯明,對有些人就隱藏;無論如何都是美事,這就是耶穌感謝的內容。這代表耶穌不一定是看成果如何才感謝,只要是出於神的計劃,一切就都是美好的。無論這人是接受神的話、或是不接受神的話,只要神的話出來,那就需要感謝神的。

因此,耶穌感謝的內容,是與我們感謝的內容不同的;只要是神的話出來(22-24),那就是值得我們感謝的,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聽到神的話的。原來當我們禱告時,能得知神的旨意時,無論這旨意對我們是如何,我們都應感謝的。但我們卻常是得到益處才感謝,而不是得到神的話時就會感謝,這是我們與耶穌不同的地方。我們應有一個觀念,就是能聽到神的話、能看到神的作為就應感謝;無論這些話或作為,是與我們的想法相同或不相同,只要有神的話出來,就是神給的恩典(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