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5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林後十12-18

 20220925               dimanche                   林後十12-18

保羅論到他們中間一些人,是自我推薦的人(12);他們用甚麼來推薦呢?就是自己定下的標準,用自己的方法,世上的名譽地位等,來高舉自己。他們拿自己來量自己,用自己來比自己,這是甚麼意思呢?保羅沒有說得清楚,但這應是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標準,想法來高抬自己。他們或許自稱為先知、自稱為使徒;但他們卻不是用屬靈的標準,不是用屬靈的生命來衡量自己的。人比較喜歡用世上的事物來誇耀,例如學歷、學位,屬世的證書等,因為這些是人看得見的。然而,屬世的東西,都不是真正可以誇耀的,因為是人的標準。我們要求的,不是從人來的推薦,乃是從神來的推薦。保羅是神揀選的使徒,但誰看得見呢?神揀選的使徒,是沒有世上白紙黑字寫出來的證書的;然而,世界的學位,甚至神學院的證明,比得上神親自揀選的使徒嗎?今天我們要的是甚麼呢?不是屬世的證書,乃是神的印證。甚麼是神的印證呢?就是在我們身上有否聖靈的工作、聖靈的帶領,有否豐富的屬靈生命。

一個人被聖靈工作在他身上,帶領他走十字架的道路,這是生命的印記,那才是最好的證書。保羅就是這樣的人,他沒有誇耀他的屬世身份,其實他在世上當時的身份也是不弱的。他是名師法利賽人迦瑪列的門下,但他誇的不是這些名銜,乃是屬靈的身分,就是神揀選他成為使徒的身份。屬靈的生命,不是用屬世的證書來證明的,是要用屬靈的眼來看的。若一個沒有屬靈的眼的人,是不會看人的生命,只會看人寫的證書,或是自己量自己,自己比較自己而已(12)。這只是人自己定的標準,不是神定的標準。

今天我們要選同工,是用甚麼標準呢?一是屬世的證書,二是屬靈的生命。保羅不靠屬世的證書,他曾說:你們就是我的薦信(2),可惜的是屬靈的薦信,不是用屬世的眼來讀的,乃是用屬靈的眼來看的。我們要選同工,標準應是屬靈的生命,其中一項就是聖靈的充滿(不是恩賜充滿而已),生命的深度。原來神的標準與人的標準不同,神是用金蘆葦當尺來量度城牆的(啟廿一15),也是用神的準繩來量度的(亞二1-2)。神用的量度器,都不是硬的,乃是軟的;這代表神看重的,不是屬世的成就(硬的事物),乃是生命的謙卑(柔軟的身段)。一個自誇的人,他是沒有屬靈生命的。保羅說,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17)。原來這些自量自比的人,不是指著主誇口,乃是誇自己的成就;那就只是自誇,在屬靈上是沒有功用的。

論到誇口,保羅也說,他就是為神給的權柄稍微誇口,也不至於慚愧(8);那我們可以誇口嗎?甚麼時候可以誇口呢?保羅說到誇口,有兩個要注意的地方,一是誇口的內容,二是誇口的目的。誇口的內容,就是指出神在他身上的工作,誇口的目的,乃是為了高舉基督,榮耀基督,而不是高舉自己。那些自薦的人的誇口,不是為了高舉基督,乃是為了高舉自己。他們誇的內容,不是基督在他們身上的工作,乃是誇自己所成就的工作;那就是自誇,是驕傲的表現。

指著主誇口的表現,是謙卑的,是讓主興旺、讓己衰微的(約三30);但自誇的人,他是高舉自己,讓人看到自己而不是看到基督的。人的性情是容易誇口的,無論是誇屬靈的成就,或是屬世的成就,都只是要讓人看見自己的偉大,而不是看見基督的工作。當我們在教會作見證時,只有一個目的,乃是高舉基督在我們身上的工作,而不是顯揚自己的屬靈,這是作見證時我們要注意的。我們一切所有的,都是從神來的;我們一切的成就,都是神的恩典,而不是我們的能力。一個服事主的人,是把自己放在主的手下,完全由聖靈引導而行的。這樣的人,他的成就又怎會是由於自己呢?人若有任何成就,那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因為人的己若出來,只會敗壞神的工作。因此,能夠在事工上有成就,那一定有一個條件,就是人要完全捨己,讓神帶領,才可以成功的。若是如此,那一切的成就,就不是人的功勞,一定全是神的手做成的。因為若有人的己出來,那就只有敗壞神的工作而已。

若我們能明白自己的軟弱,能知道一切的事工能夠成就,全是神的作為;如此我們在事工完成時,所誇的就不是自己的功勞,乃是神的恩典。因此,我們在事工完成時,若有所誇的,那是誇神的恩典,把榮耀歸給神。原來屬靈的人的誇口,內容乃是誇神的恩典,目的乃是把榮耀歸給神。然而,屬世的人的自誇,乃是誇自己的功勞,把榮耀歸給自己而不是歸給神。因為世人的誇口都是高舉自己的,於是我們一聽見誇口,就覺得有問題。然而,屬靈的誇口,卻是高舉神的,是為了榮耀神而出來的。

可惜的是今天看不到太多這樣的誇口,那是為了榮耀神的誇口,卻是失去的。因為失去這種正確的誇口,神的恩典及榮耀,就被隱藏起來;而原因就是沒有幾個生命成熟的人,就沒有辦法出來正確的誇口。保羅在這裡說他為神給的權柄稍微誇口,並不慚愧(8);因為他是彰顯神的榮耀,是見證神的一個舉動呢!今天能夠有這樣誇口的人是少的,求神幫助我們,懂得如何見證神,目的是高舉神,而不是高舉己。

保羅又說到界限的問題(13,15),甚麼是界限呢?就是神劃定給他的傳福音之處,就是聖靈帶領他完成的福音工作。他是一個順服神的人,是按聖靈的帶領而行事的人。於是他的界限,就是聖靈的帶領,他可以完全緊跟聖靈而行:聖靈叫他到馬其頓去,他就去了(徒十六9-10);聖靈禁止他到亞西亞傳道,他就不去了(徒十六6)。因此,保羅的整個行程,都是聖靈的帶領,這就是他的界限。而哥林多教會之成立,就是在聖靈帶領下的界限中成立的。然而自薦的人,他們沒有建立哥林多教會,卻自以為是他們的功勞;這是過了自己的界限,是把別人的功勞,放在自己的身上。他們或許想霸佔別人的地盤,建立自己的地盤;但他們是強佔地盤,是完全不合理的。我們要認知一件事,只有神的地盤,沒有人的地盤的。教會是神的教會,不是人的教會,不要佔了神的地盤而不自知。

綜上所言,我們就知道這等自薦的人,是用人間的方法推薦自己,也用人間的方法,霸佔別人的地盤(就是神的地盤),去建立自己的地盤。這就完全是屬世的手段,用屬世的方法,去得到他們認為的益處,那是可怕的;也是我們要避免的。

2022年9月18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林後五11-21

 20220918             dimanche           林後五11-21

保羅在前面10節中,說到他對將來天國的盼望,以及他與神的關係後,就繼續向哥林多教會的人說話(11-21)。而在他這一段向人的說話中,他是一方面向他們說話,另一方面又不忘記說到基督的工作;可見他的向人,是因為向神而來的。也就是說,當他向人說話時,他是沒有忘記神的;或是可以說,他是因著神在他裡面的引領,而按神的啟示向人說話的。他說,他是基督的使者(2πρεσβεύομεν),而使者這個字就是大使(ambassador)的意思。因著他是基督的大使,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代表基督的。他的生命活出來,要能代表基督;而他的工作及使命,也是為了傳揚基督,如此才能不辱他大使的身份。今天每一個信徒,都應是基督大使的身份:我們的生命是基督的生命,我們的生活是為基督而活的(15);並且我們的使命,就是傳揚基督的福音,使人可以與神和好(20),這就是保羅的生命及使命,也應是我們的生命及使命。

保羅是完全被基督改變的人,他可以成為基督的大使,他在地上是代表天上的基督的;他活著就是基督,他是被基督管制著而活在地上的。一個大使所言所行,都是為了他所代表的國家的;保羅活在地上,是代表天國的。因此,他的生命、生活與使命,都不再是為自己,乃是完全為基督的。從保羅的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大使的正確表現,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保羅在這一章中,可以代表他個人的整體見證。前面10節可以代表他生命的見證,而後面的11節,則可以代表他的使命的生活。他既然是神國的大使,他的盼望,就不是地上的這國,乃是天上的國。因此,前面10節是說到他的心是在天上的國度上的,他盼望可以回到天上的國度上生活;然而,因著他有一個使命,就是為了把神與人和好的道理傳出去(19),他就繼續活在地上。他在腓立比書中曾說過,他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為了教會,他仍要在肉身活著(腓一23-24)。這就是保羅大使的心態,一方面他目前不是活在他原有的國家中,就想回到本國去(8);但另一方面,他又在差派的國家中有任務,他就只能選擇繼續在地上活著,為了傳揚基督的福音。這就是保羅的情況,他忠於基督,但也為了基督的身體,因而留在地上。他不是消極的活著,他是積極地活於地上,盼望世人可以與基督和好(20);他是盡心盡力地傳福音,表彰基督的榮美,不想浪費每一天的。

他的生命,是天天冒死的生活,因為他知道,當他死去時,他是被生命吞滅,不是被死亡吞滅的(4)。他的使命,是拼命傳福音,為了使人可以與神和好(20)。即使是對哥林多教會所寫的信中,也是不忘記提到福音的內容的(17)。他對哥林多教會,本來是已經接受主的信徒,但他還是說到主的工作,說到福音的內容。這在11-21節中,隨處可以看見福音的內容,這就代表保羅的使命,是不忘記傳揚福音的。人心中想甚麼,口中自然就會說出來;保羅心中念念不忘福音的傳播,因此,即使是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也沒有忽略說出福音的內容的。

同時,保羅說出的福音內容,不只是說到人的相信基督而已,更是說到人相信基督後的使命。他說到基督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同時,祂替眾人死了,為的是要使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著,卻為那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而活(14-15)。原來福音是有兩方面的,一是基督為我們死,二是我們為基督而活。然而,今天我們接受了基督的替死,但卻忽略了我們為基督活的這一部分。保羅在這裡提醒我們,基督的福音,不只是替死而已,更是要我們為祂而活呢(15)!我們有做得到這點嗎?我們接受了基督,是接受祂寶血的功用,這應是每個基督徒信主時,都會做得到的。然而,之後呢?我們不只是接受基督的死,也要接受祂的活;因著祂的復活,我們也就活著,我們就是新創造的人(17),我們就要為主而活。

因此,保羅在這下半章中,有提到福音的內容,是對已經信主的基督徒說的;那代表甚麼呢?代表原來福音的內容,不只是對未信主的人要說出來;對已信的信徒,也要說出來的。因為很多時信徒只是接受基督的死,卻沒有為基督而活。但保羅提醒大家,不只是接受了基督的寶血的功用,而且還要為基督而活呢!這或許是很多基督徒都忽略的,故此保羅就在此再次提醒他們,也是提醒我們每一個基督徒呢!

我們很熟悉的一節聖經,就是17節,說到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這句話我們都喜歡套用在已信主或是初信主的人身上,然而,這句話要套用時,是有條件的。保羅說的這種人,是「在基督裡」的人,不是「已相信主」的人;那二者有何分別呢?信主的人,不一定都可以活出「在基督裡」的生活的;在基督裡不只是客觀的狀況,還應是主觀的配合的。信主後神是把我們放在基督裡,這是以弗所書所告訴我們的(弗一4)。然而,主觀而言,基督徒不是全都在基督裡的,很多時卻還是在世界裡;或是有時在基督裡、有時又在世界裡的。因此,保羅說這句話,就是要我們的生命及生活,都要在基督裡,這才是正常的基督徒。就如他在以弗所書四1所說的,我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一樣。

因此,保羅在這裡再傳福音給基督徒,是代表我們原來對福音的內容,並不一定是全面接受,我們只接受對我們有利的部分;但對為基督而活的這部分,我們是會忽略的。保羅為了使命,而把整個生命擺上,他這樣的榜樣,才是正常的聖徒所應有的表現。因此,保羅在這裡傳福音給信徒聽,目的是讓我們接受的福音,是完整的福音;不只是因信得救,更是要為主而活呢(15)。同時,當我們信主後,我們就應用屬靈的眼去看事(16),用屬靈的眼去認識基督;也應活在基督裡,而不是活在世界裡(17)。這都是保羅對福音的看法,這是整全的福音,那我們今天已接受福音的人,是否只是部分的福音而已呢?這是值得我們檢討的。

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林後一12~二4

 20220911              dimanche                 林後一12~4

保羅開始解釋誤會,那就是哥林多教會中有人認為:保羅說過要來哥林多的計劃,變來變去;因而懷疑他是否用血氣行事,或是其他原因,影響他的行程。保羅為何要解釋呢?人與人之間,引起誤會是常有的事,有時是避免不了的。然而,若這些誤會更進一步地,使別人懷疑他的使徒身份,因而對於接受他的話有所影響;那他就要把誤會消除,免得阻礙他們生命的成長,這應是保羅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說,若要解釋誤會,應把目的放在為對方的好處上面,而不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保羅處事的考慮,一般只有兩個,一是為神的榮耀、二是為別人的益處;而對於自己的受屈,則是不必計較的。這就是保羅待人處事的態度,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因為我們處事待人,大都以自己的益處為主,但保羅是更考慮別人的益處的。我們要學習,不要只顧自己的益處;自己益處的虧損,不必太多計較;而應把目標放在讓別人得益處之上,這是每個基督徒要有的目標。然而我們大多數時候,若自己的利益有損時,就會不高興,就會埋怨;這是一種以己為主的心態,是不應該存在的。

保羅在解釋他計劃改變的原因時,第一是先說到神的恩典,他是靠著神的恩典而處世為人的(12)。也就是說,他沒有自己的想法,一切聽神的計劃而行。若一個人的道路,是行在神的旨意中,那他就不會憑自己血氣而行,他就不會受環境所影響。可惜的是,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是以自己的喜好行事的;我們的準則,不是按聖靈的啟示行事,而是按我們的喜歡、我們的邏輯而行事。這樣的準則,不是真理的本身,於是就會反覆不定(17),產生真正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學效保羅,進入神的帶領中行事,如此才是人生的正確道路。

然而,若是按聖靈的啟示而行事,也會反覆不定、也會改變的嗎?若依個人的想法行事,因為個人的想法不是真理,那麼,會反覆不定是理所當然的;但若按聖靈的指引,也會反覆不定的嗎?因著人的不完全,聖靈的指引,有時是按人的成熟度多少,而指引他多少的路程的。此外,在某種環境下,神指示一條路;但在另外的環境中,神又會指示另一條路的。若神把所有的路,全部先指引出來,那人就不會繼續不斷地尋求神的旨意,就失去與神不斷親近的機會的。

若聖靈按當時的環境,給一個指引後,但這個指引,是當前的一步,卻不是最終的一步;那人就走這一步,並且繼續尋求下一步。若是聖靈把最終的一步都說了,人就不必再尋求,就失去與聖靈不斷相交的機會。因此,聖靈的啟示是一步一步的。保羅曾說:然而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腓三16)。這就是聖靈一步一步的指引,不只是為了讓我們懂得如何行;更是藉著不斷的引領中,學會如何與聖靈相交的功課。

因此,保羅在解釋之前,先說到他的計劃,不是出於己的聰明,乃是靠神的啟示的(12);這就是最重要的原則。若是人所發生的改變,那是因為人當初的錯誤而成;但神的改變,是要我們學習更多的倚靠神,這是不一樣的。保羅盼望他們能更多的認識他(13-14),特別是保羅對他們的愛(4);一個人若能深入認識另一個人,就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誤會。而保羅希望他們認識他的,乃是他的行事為人,是照著神的啟示而行的。這樣的人,就不會是「是而又非、反覆不定」的(17)。人的反覆不定,是因為他沒有真理;但神啟示的改變,是逐步的啟示,讓人學習不斷的尋求神的旨意;兩者是不同的。

神的真理及知識是豐富的,人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明白。因此,神是按人不同的程度,而給人不同的啟示的。神在某個環境下,祂會啟示我們要如此行;但在另一個環境中,祂又告訴我們另外的行程。這就告訴我們,要不斷的靠聖靈,要不斷的尋求聖靈,行在對的路程中。對的路程,不一定是不變的路程,有時是因著環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路程的。

例如我們參加一個短宣福音隊,出發前我們會預備不同的計劃,準備如何在不同的環境中,做不同的事。然而,當我們到了目的地後,常會發現改變比計劃快的。於是我們就只能靠聖靈而隨機應變,改變我們的計劃,以適合不同的狀況。這也是一種學習,因為神沒有把一切的環境都先說出,但我們卻要先作一些準備;而當環境改變時,又是另一個學習倚靠聖靈的功課,這都是有益的。雖然環境會改變,但我們還是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一些必要的準備及計劃,這也是我們要做的工作。

因此,保羅做事的計劃之第一個原則,是由神的引領。第二個原則是思想如何能使人得益處(15)。他凡事都以對方得益處為原則,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益處,這是第二個重要的原則。當初他覺得去哥林多是對他們有益的,但後來改變計劃,是因為覺得去哥林多,或許不一定讓他們得益,於是就暫時不去。然而,保羅愛他們的心是肯定的。他要把他的愛顯示出來,讓人知道他是何等愛他們的(4)

當我們能愛一個人時,若我們所做的決定,都是為了愛對方的話;那他就會以能否把愛給出去,作為計劃的取決點。一般而言,去哥林多應是對他們有益的,但若去哥林多,反而引起一些人的爭執,或是引起結黨的反抗,那就不必去。這就是保羅不用親身去的方法,乃用寫信的方法(4)。有時親身說話對他們是好的,但有時用寫信的方法,對他們也會更好的;這也是智慧的選擇,也是要尋求神而做合宜的事的。保羅在寫林前及林後之間,曾去過一趟哥林多,但似乎產生反效果;因此,他後來就用愛心,流著眼淚寫信給他們,才把他們改變了(4)。因此,有時是親身見面好,有時是用寫信的更好;這都需要聖靈的啟示,我們才可以做更合宜的事。

保羅對哥林多的愛是不一樣的,他用心良苦地寫了不少的信,雖然最初他們還是沒有悔改;但經過再三的寫信,再三的表達他的愛時,還是感動了他們的。因此,我們對暫時沒有悔改的人,不必灰心,我們還是要持續地把我們的愛,用不同的方法表達;盼望有一天,神會把他們改變的。有時用親自見面的方法,有時又用寫信的方法;方法雖然不同,但愛是愈來愈深的。能夠感動人改變的,原來不是文字的功效而已,更要加上裡面的愛。惟有愛的力量,是可以改變人的心的。真理若缺少了愛,那效果是減少的;真理若加上愛,那力量是大的,就可以改變人的心。

因此,保羅在這裡,是藉著不同的方式幫助他們:有時用見面的方式,有時用寫信的方式,但這些舉動,在在都證明他的愛。因此,真正改變他的計劃的,不是他的血氣、不是出於他的己意;乃是出於一個對主的順服,以及對他們的愛而做出的決定。我們今天行事為人,是否也能對主有順服、有尋求聖靈的指引;以及對人有深厚的愛呢?這是我們應有的行事為人原則。

2022年9月4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林前十二31~十三13

 20220904                       dimanche                 林前十二31~十三13

保羅說完了屬靈的恩賜後,他覺得人要做兩件事,一是求那些更大的恩賜(十二31,原文是多數);那甚麼是更大的恩賜呢?保羅應是要他們把恩賜用於建造教會,而不是用於為自己的誇口,這才是把恩賜發揮最好及最大的地方。同時,不是一個恩賜就可以用來建造教會的,乃要配合多個的恩賜,這就是保羅要他們追求那些恩賜的意思。第二,保羅要把更高的道路,指示給他們。原來十二31節上半節,是說到恩賜,但後半節又轉了一個話題,要說到愛的重要性。前面說到恩賜,有各種的恩賜,但更大的恩賜,是用於建造教會。後面是說到恩賜的根基,就是愛,那是最高的道路。

那甚麼是愛呢?世界是找不到愛、世人是沒有愛的;因為聖經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五8)。約翰又說,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謂愛(約壹3:16)。他又告訴我們,神就是愛(約壹4:8,16)。從這些經文中,我們知道,愛就是神自己,就是神的生命的本質。約翰到了最後所寫的書信,就把神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愛;這是他深深的體會後,再寫出來的結論。

因此,愛不是虛空的、理論的、看不見的,乃是神的自己、神的生命。這一章聖經,就把神的生命說出來,那就是愛的生命,是神的自然性格。對愛而言,我們不是用學習的、或是用效法的;乃是當我們有了神的生命時,自然就會有愛。我們有神的生命多少,就有愛多少;世人因為沒有神的生命,就不會有愛。世人的愛,最多只是宗教的捨己,但那仍是為己的愛而已,不是真的捨己的。因此,這一章表面是說到愛,但更是說到神的生命的特質,是我們要追求的生命。

1-3節是告訴我們,愛是恩賜的根基,若沒有愛,恩賜是沒有用的,那是成了沒有生命的言語及聲音而已。方言及先知講道的恩賜,加上移山的信心(1-2),這都是說到三樣有關言語及接受言語的恩賜。這三樣的恩賜,言語加上信心,是用神的話來建立教會的。然而,若不以愛為基礎,那這些話語不能成為建造的生命,只是一些聲音而已,對人是沒有幫助的。

3節看起來是偉大的捨己,因為可以捨己身被人焚燒,但竟然還不是因為愛而捨身的;那是為了甚麼呢?不是為別人,乃是為己的名聲、或是為己的利益。這是一種特殊的情況,或是某些宗教所表現的愛;或許他們覺得這樣做,可以得到宗教的利益。原來愛是包括捨己的,但有些表面的捨己,不一定是愛,這就要看捨己的目的,是為誰而捨了。若是為神、為人、不為己的益處而捨己,那才是愛。原來捨己也可以是為己的,這雖然是少數,卻還是會發生的。

4-8節是說到愛的表現,真正的愛,是包含這麼多的條件的:有八個正面的表現,也有八個否定的表現。正面的表現,是恆久忍耐(或譯長久堅持、長久受苦)、有恩慈、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永不止息。反面的表現,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失禮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較人的過犯,不喜歡不義等。這些都是神的生命特徵,是愛的整個表現。若我們讀完這些愛的表現,我們就發現,神的愛與我們所謂的愛,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我們對愛是覺得享受的,但原來愛是付出的,先付出才可以享受的;那付出的愛,還可以享受嗎?

或許我們會覺得,接受人的愛是享受,但付出愛呢、還可以享受嗎?原來真正的愛,還不是接受別人的愛,而是付出我們的愛!而當我們付出愛時,似乎是損失,但卻是得著呢!就如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當我們把生命的愛付出後,原來是得到很多生命的成果的。這就是愛的享受,是享受產生新的生命;就如母親付出生產之痛苦後,得到新生命一樣。

這裡愛的描寫,似乎只是付出的愛,沒有享受的感覺;然而,原來愛的一個隱藏的效果,就是付出的愛,也是享受的愛,這是與世界的邏輯不同的。世人覺得要追求得才會得,但屬神的人,是用捨的道路去得的。當我們付出愛時,雖然似乎是要忍耐、要盼望、要有信心;但付出真愛的人,他還是享受自己的付出的。能夠把愛付出去的人,那是有生命的人,那是會享受付出的人,這是我們不太明白的。因為我們很少付出愛,就不太了解愛的本質。

愛是包含了盼望及相信的(7),也就是說,如今常存的三樣東西,就是信、望、愛,其中最大的是愛(13)。這是因為愛是包含了信及望,於是有真愛的人,就會有信及有望在他裡面,這就是為何愛是最大的原因。愛也是聖靈的工作,聖靈把神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裡(羅五5)。因此,當我們追求聖靈充滿的時候,我們不是只注重聖靈的恩賜,我們更要追求聖靈給的愛,那就是神的生命。若我們得著聖靈,就應得著聖靈澆灌的愛,以及聖靈所給的恩賜;惟有同時得到兩樣,我們才可以正確使用恩賜,用來建造基督的身體的。

當我們說到追求聖靈充滿時,我們往往只是說到追求恩賜,這是被某些人的言論誤導的。追求聖靈充滿,應是追求聖靈本身,而不只是要恩賜而不要聖靈的。而當我們得到聖靈時,就求聖靈把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這才是追求聖靈充滿的正確途徑。這就是保羅在十四1所說的「你們要追求愛」,這是最重要的根基;惟有愛,才可以把恩賜用得恰當,把基督的身體建造起來。

愛是公義與慈愛兼有的,而兩者的平衡,也是有愛的生命的人,所可以達成的。這裡說到愛一方面是包容,不計較人的過犯;另一方面又說到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前者是說到愛的包容,後者是說到公義的性情,這代表真愛不是姑息的愛,而是含有公義的愛。而能一方面包容人的罪,另一方面又不喜歡不義,這就代表愛不只是有內容,而且有懂得如何應用得恰當的智慧呢!一方面可以包容別人的過犯,另一方面又不喜歡不義,這就是智慧的運用:不是要定人的罪,乃是要幫助人脫離罪惡的捆綁,這是愛的目的。包容不是包庇,不是要遮蓋罪惡,乃是用愛遮蓋對方對自己的冒犯,讓他可以悔改過來。這是愛的藝術,也是愛的智慧,全都是為別人著想,這就是愛的表現。

愛是不自誇的(4),當我們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恩賜,也都會過去時(10),我們就不會自誇,只會謙卑地把愛發出去。因為愛是永遠長存的,而其他的恩賜,都會過去的。若是如此,我們就要追求不會過去的愛,也不要因有恩賜而誇口,那是不智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