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1 dimanche 林後一12~二4
保羅開始解釋誤會,那就是哥林多教會中有人認為:保羅說過要來哥林多的計劃,變來變去;因而懷疑他是否用血氣行事,或是其他原因,影響他的行程。保羅為何要解釋呢?人與人之間,引起誤會是常有的事,有時是避免不了的。然而,若這些誤會更進一步地,使別人懷疑他的使徒身份,因而對於接受他的話有所影響;那他就要把誤會消除,免得阻礙他們生命的成長,這應是保羅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說,若要解釋誤會,應把目的放在為對方的好處上面,而不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保羅處事的考慮,一般只有兩個,一是為神的榮耀、二是為別人的益處;而對於自己的受屈,則是不必計較的。這就是保羅待人處事的態度,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因為我們處事待人,大都以自己的益處為主,但保羅是更考慮別人的益處的。我們要學習,不要只顧自己的益處;自己益處的虧損,不必太多計較;而應把目標放在讓別人得益處之上,這是每個基督徒要有的目標。然而我們大多數時候,若自己的利益有損時,就會不高興,就會埋怨;這是一種以己為主的心態,是不應該存在的。
保羅在解釋他計劃改變的原因時,第一是先說到神的恩典,他是靠著神的恩典而處世為人的(12)。也就是說,他沒有自己的想法,一切聽神的計劃而行。若一個人的道路,是行在神的旨意中,那他就不會憑自己血氣而行,他就不會受環境所影響。可惜的是,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是以自己的喜好行事的;我們的準則,不是按聖靈的啟示行事,而是按我們的喜歡、我們的邏輯而行事。這樣的準則,不是真理的本身,於是就會反覆不定(17),產生真正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學效保羅,進入神的帶領中行事,如此才是人生的正確道路。
然而,若是按聖靈的啟示而行事,也會反覆不定、也會改變的嗎?若依個人的想法行事,因為個人的想法不是真理,那麼,會反覆不定是理所當然的;但若按聖靈的指引,也會反覆不定的嗎?因著人的不完全,聖靈的指引,有時是按人的成熟度多少,而指引他多少的路程的。此外,在某種環境下,神指示一條路;但在另外的環境中,神又會指示另一條路的。若神把所有的路,全部先指引出來,那人就不會繼續不斷地尋求神的旨意,就失去與神不斷親近的機會的。
若聖靈按當時的環境,給一個指引後,但這個指引,是當前的一步,卻不是最終的一步;那人就走這一步,並且繼續尋求下一步。若是聖靈把最終的一步都說了,人就不必再尋求,就失去與聖靈不斷相交的機會。因此,聖靈的啟示是一步一步的。保羅曾說:然而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腓三16)。這就是聖靈一步一步的指引,不只是為了讓我們懂得如何行;更是藉著不斷的引領中,學會如何與聖靈相交的功課。
因此,保羅在解釋之前,先說到他的計劃,不是出於己的聰明,乃是靠神的啟示的(12);這就是最重要的原則。若是人所發生的改變,那是因為人當初的錯誤而成;但神的改變,是要我們學習更多的倚靠神,這是不一樣的。保羅盼望他們能更多的認識他(13-14),特別是保羅對他們的愛(二4);一個人若能深入認識另一個人,就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誤會。而保羅希望他們認識他的,乃是他的行事為人,是照著神的啟示而行的。這樣的人,就不會是「是而又非、反覆不定」的(17)。人的反覆不定,是因為他沒有真理;但神啟示的改變,是逐步的啟示,讓人學習不斷的尋求神的旨意;兩者是不同的。
神的真理及知識是豐富的,人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明白。因此,神是按人不同的程度,而給人不同的啟示的。神在某個環境下,祂會啟示我們要如此行;但在另一個環境中,祂又告訴我們另外的行程。這就告訴我們,要不斷的靠聖靈,要不斷的尋求聖靈,行在對的路程中。對的路程,不一定是不變的路程,有時是因著環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路程的。
例如我們參加一個短宣福音隊,出發前我們會預備不同的計劃,準備如何在不同的環境中,做不同的事。然而,當我們到了目的地後,常會發現改變比計劃快的。於是我們就只能靠聖靈而隨機應變,改變我們的計劃,以適合不同的狀況。這也是一種學習,因為神沒有把一切的環境都先說出,但我們卻要先作一些準備;而當環境改變時,又是另一個學習倚靠聖靈的功課,這都是有益的。雖然環境會改變,但我們還是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一些必要的準備及計劃,這也是我們要做的工作。
因此,保羅做事的計劃之第一個原則,是由神的引領。第二個原則是思想如何能使人得益處(15)。他凡事都以對方得益處為原則,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益處,這是第二個重要的原則。當初他覺得去哥林多是對他們有益的,但後來改變計劃,是因為覺得去哥林多,或許不一定讓他們得益,於是就暫時不去。然而,保羅愛他們的心是肯定的。他要把他的愛顯示出來,讓人知道他是何等愛他們的(二4)。
當我們能愛一個人時,若我們所做的決定,都是為了愛對方的話;那他就會以能否把愛給出去,作為計劃的取決點。一般而言,去哥林多應是對他們有益的,但若去哥林多,反而引起一些人的爭執,或是引起結黨的反抗,那就不必去。這就是保羅不用親身去的方法,乃用寫信的方法(二4)。有時親身說話對他們是好的,但有時用寫信的方法,對他們也會更好的;這也是智慧的選擇,也是要尋求神而做合宜的事的。保羅在寫林前及林後之間,曾去過一趟哥林多,但似乎產生反效果;因此,他後來就用愛心,流著眼淚寫信給他們,才把他們改變了(二4)。因此,有時是親身見面好,有時是用寫信的更好;這都需要聖靈的啟示,我們才可以做更合宜的事。
保羅對哥林多的愛是不一樣的,他用心良苦地寫了不少的信,雖然最初他們還是沒有悔改;但經過再三的寫信,再三的表達他的愛時,還是感動了他們的。因此,我們對暫時沒有悔改的人,不必灰心,我們還是要持續地把我們的愛,用不同的方法表達;盼望有一天,神會把他們改變的。有時用親自見面的方法,有時又用寫信的方法;方法雖然不同,但愛是愈來愈深的。能夠感動人改變的,原來不是文字的功效而已,更要加上裡面的愛。惟有愛的力量,是可以改變人的心的。真理若缺少了愛,那效果是減少的;真理若加上愛,那力量是大的,就可以改變人的心。
因此,保羅在這裡,是藉著不同的方式幫助他們:有時用見面的方式,有時用寫信的方式,但這些舉動,在在都證明他的愛。因此,真正改變他的計劃的,不是他的血氣、不是出於他的己意;乃是出於一個對主的順服,以及對他們的愛而做出的決定。我們今天行事為人,是否也能對主有順服、有尋求聖靈的指引;以及對人有深厚的愛呢?這是我們應有的行事為人原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