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4 dimanche 林前十二31~十三13
保羅說完了屬靈的恩賜後,他覺得人要做兩件事,一是求那些更大的恩賜(十二31,原文是多數);那甚麼是更大的恩賜呢?保羅應是要他們把恩賜用於建造教會,而不是用於為自己的誇口,這才是把恩賜發揮最好及最大的地方。同時,不是一個恩賜就可以用來建造教會的,乃要配合多個的恩賜,這就是保羅要他們追求那些恩賜的意思。第二,保羅要把更高的道路,指示給他們。原來十二31節上半節,是說到恩賜,但後半節又轉了一個話題,要說到愛的重要性。前面說到恩賜,有各種的恩賜,但更大的恩賜,是用於建造教會。後面是說到恩賜的根基,就是愛,那是最高的道路。
那甚麼是愛呢?世界是找不到愛、世人是沒有愛的;因為聖經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五8)。約翰又說,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謂愛(約壹3:16)。他又告訴我們,神就是愛(約壹4:8,16)。從這些經文中,我們知道,愛就是神自己,就是神的生命的本質。約翰到了最後所寫的書信,就把神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愛;這是他深深的體會後,再寫出來的結論。
因此,愛不是虛空的、理論的、看不見的,乃是神的自己、神的生命。這一章聖經,就把神的生命說出來,那就是愛的生命,是神的自然性格。對愛而言,我們不是用學習的、或是用效法的;乃是當我們有了神的生命時,自然就會有愛。我們有神的生命多少,就有愛多少;世人因為沒有神的生命,就不會有愛。世人的愛,最多只是宗教的捨己,但那仍是為己的愛而已,不是真的捨己的。因此,這一章表面是說到愛,但更是說到神的生命的特質,是我們要追求的生命。
1-3節是告訴我們,愛是恩賜的根基,若沒有愛,恩賜是沒有用的,那是成了沒有生命的言語及聲音而已。方言及先知講道的恩賜,加上移山的信心(1-2),這都是說到三樣有關言語及接受言語的恩賜。這三樣的恩賜,言語加上信心,是用神的話來建立教會的。然而,若不以愛為基礎,那這些話語不能成為建造的生命,只是一些聲音而已,對人是沒有幫助的。
第3節看起來是偉大的捨己,因為可以捨己身被人焚燒,但竟然還不是因為愛而捨身的;那是為了甚麼呢?不是為別人,乃是為己的名聲、或是為己的利益。這是一種特殊的情況,或是某些宗教所表現的愛;或許他們覺得這樣做,可以得到宗教的利益。原來愛是包括捨己的,但有些表面的捨己,不一定是愛,這就要看捨己的目的,是為誰而捨了。若是為神、為人、不為己的益處而捨己,那才是愛。原來捨己也可以是為己的,這雖然是少數,卻還是會發生的。
4-8節是說到愛的表現,真正的愛,是包含這麼多的條件的:有八個正面的表現,也有八個否定的表現。正面的表現,是恆久忍耐(或譯長久堅持、長久受苦)、有恩慈、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永不止息。反面的表現,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失禮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較人的過犯,不喜歡不義等。這些都是神的生命特徵,是愛的整個表現。若我們讀完這些愛的表現,我們就發現,神的愛與我們所謂的愛,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我們對愛是覺得享受的,但原來愛是付出的,先付出才可以享受的;那付出的愛,還可以享受嗎?
或許我們會覺得,接受人的愛是享受,但付出愛呢、還可以享受嗎?原來真正的愛,還不是接受別人的愛,而是付出我們的愛!而當我們付出愛時,似乎是損失,但卻是得著呢!就如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當我們把生命的愛付出後,原來是得到很多生命的成果的。這就是愛的享受,是享受產生新的生命;就如母親付出生產之痛苦後,得到新生命一樣。
這裡愛的描寫,似乎只是付出的愛,沒有享受的感覺;然而,原來愛的一個隱藏的效果,就是付出的愛,也是享受的愛,這是與世界的邏輯不同的。世人覺得要追求得才會得,但屬神的人,是用捨的道路去得的。當我們付出愛時,雖然似乎是要忍耐、要盼望、要有信心;但付出真愛的人,他還是享受自己的付出的。能夠把愛付出去的人,那是有生命的人,那是會享受付出的人,這是我們不太明白的。因為我們很少付出愛,就不太了解愛的本質。
愛是包含了盼望及相信的(7),也就是說,如今常存的三樣東西,就是信、望、愛,其中最大的是愛(13)。這是因為愛是包含了信及望,於是有真愛的人,就會有信及有望在他裡面,這就是為何愛是最大的原因。愛也是聖靈的工作,聖靈把神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裡(羅五5)。因此,當我們追求聖靈充滿的時候,我們不是只注重聖靈的恩賜,我們更要追求聖靈給的愛,那就是神的生命。若我們得著聖靈,就應得著聖靈澆灌的愛,以及聖靈所給的恩賜;惟有同時得到兩樣,我們才可以正確使用恩賜,用來建造基督的身體的。
當我們說到追求聖靈充滿時,我們往往只是說到追求恩賜,這是被某些人的言論誤導的。追求聖靈充滿,應是追求聖靈本身,而不只是要恩賜而不要聖靈的。而當我們得到聖靈時,就求聖靈把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這才是追求聖靈充滿的正確途徑。這就是保羅在十四1所說的「你們要追求愛」,這是最重要的根基;惟有愛,才可以把恩賜用得恰當,把基督的身體建造起來。
愛是公義與慈愛兼有的,而兩者的平衡,也是有愛的生命的人,所可以達成的。這裡說到愛一方面是包容,不計較人的過犯;另一方面又說到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前者是說到愛的包容,後者是說到公義的性情,這代表真愛不是姑息的愛,而是含有公義的愛。而能一方面包容人的罪,另一方面又不喜歡不義,這就代表愛不只是有內容,而且有懂得如何應用得恰當的智慧呢!一方面可以包容別人的過犯,另一方面又不喜歡不義,這就是智慧的運用:不是要定人的罪,乃是要幫助人脫離罪惡的捆綁,這是愛的目的。包容不是包庇,不是要遮蓋罪惡,乃是用愛遮蓋對方對自己的冒犯,讓他可以悔改過來。這是愛的藝術,也是愛的智慧,全都是為別人著想,這就是愛的表現。
愛是不自誇的(4),當我們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恩賜,也都會過去時(10),我們就不會自誇,只會謙卑地把愛發出去。因為愛是永遠長存的,而其他的恩賜,都會過去的。若是如此,我們就要追求不會過去的愛,也不要因有恩賜而誇口,那是不智慧的表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