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晨更分享:士七23~八9

 

20201127                   vendredi                 士七23~9

神既然可以使米甸人互相殘殺,但為何又不讓他們全都自相殘殺死光呢?還可以讓他們逃走呢?原來一方面是神在做,但另一方面,人也需要就著神的旨意,而分享勝利的果實。這就是人與神互動的結果,甚麼叫做交託呢?交託不是推托,交託乃是神人合作,不是神全做,當然也不是人單獨做,我們甚麼時候都應是與神合作的。有些事情是神才能做的,那就要讓神來做;有些事情,是我們應該參與的,那我們就不能袖手旁觀。這就是互動的藝術,是神與人互動的技巧,是互動的功課。

原來與神互動也是一門功課,我們不能做了神的分,也不能不做自己的分。互動的意思,是與神一同同工,那就要知道甚麼是我該做的,甚麼是神才可以做的,我就配合神的旨意而做,這就是基甸他們學的功課。今天我們與神的關係,就是從互動開始學習,學會與神互動,那是不簡單的,這就是默契的產生。原來當初是基甸完全聽神的吩咐,因為關鍵的一刻,乃是開始之時,這時人不必有動作,只有神的動作,只有耶和華的刀,然而,甚麼時候加入基甸的刀呢?這就是默契,就是基甸要學習的。

當初是耶和華做的,但這時的基甸,是只聽神的話去做,而不必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完全順服,就只聽神的聲音就是。但當敵人逃走時,這些逃脫的人,為何神不直接把他們殺掉,而還要再招集其他的以色列人,讓他們去追殺呢?為何神不完全把他們殺死,那不是更乾脆嗎?神不只是自己做,祂也要我們經歷神,也要我們學習與神互動。前面的打仗,需要很大信心,或許這時神覺得他們沒有信心,就自己做了,因為神衡量後,覺得人做不來,神就先做了。然而,後期的敵人,他們的軍心已經潰敗,這時需要的信心就不必太大,於是神就讓他們去追打敵人,就讓他們在實戰中,經歷神的大能。這時也是需要信心的,但神知道他們可以做得到,就交給他們去做,但神當然也會出手的。

原來神都了解人的心、人的力量,祂所給人的題目,都是衡量人的能力後,再給他們的。同時,神出了題目後,不是袖手旁觀的,乃是一同參與的。我們看到後期的基甸,與神是有默契的,他知道這時不是神單獨出手的時候,是要加上人的努力的,他就盡了自己的責任,就雖然疲乏,仍然追趕。這就是代表他知道自己的責任,也知道神會與他同在,神也不會袖手旁觀的。這可以從他回答疏割人及毗努伊勒人的話中(79),知道他還是倚靠耶和華的。同時,也知道別人是沒有信心的,別人覺得他不行的。因此,他們的追趕,也是訓練信心的一種好環境。他們若看見神初步的成功,那就繼續這信心,因為神開了第一步,你的眼是否看得見呢?你是否因而得到信心呢?你是否就可以順勢而為,配合神的工作,而得到繼續的成功呢?這就是明顯的神人合作,就是神先做人所不能做的,然後人就照著信心的程度,去做下一步,就是人倚靠神後,就可以成功的那一步。

不只是第一步要靠神,第二步也是要靠神的。只是第一步是神先做,但第二步人就要加入追趕,這就是我們要在經歷上,實際倚靠神,才可以得到完全的勝利。這時有兩批人,一是三百人(4),二是其他支派來支援的人(23)。三百人不是因為成功了就鬆懈,或是交給其他的以色列人來做。其他的以色列人加入後,他們還是要追趕的,這就起了帶頭的作用,成為一個榜樣。原來帶頭的人是要以身作則的,是要用行動帶領的。本來基甸是用口頭帶領其餘的以色列人(24),但他不只是口頭帶領,而且也繼續追趕(4),於是就用行動帶領,以榜樣帶領。雖然他們已經勝利了第一步,本來是可以休息的,但這時他們仍然是繼續追趕,這就代表他們成為一個好榜樣,讓他們的勝利,是持續的,不是局部的。

原來勝利的時候,會有一些問題出來,第一是疲倦出來,是否要繼續呢?第二是有內亂的可能,別人看不慣你的勝利,會有埋怨出來。第三是不再倚靠神,因為勝利後就會驕傲,就會放棄、就會休息一下。第四是覺得夠了,不必再戰了。這些攔阻,都在勝利後出現,但基甸也一一克服了。

他們是疲倦的,但雖然疲乏,仍然追趕,這就不簡單了,這要克服肉體的天然障礙,是不容易的。這時需要食物,但卻已經沒有了。他們分發的食物,還是不夠;別人又不肯幫助,而且看低你殺不了敵人的。而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仍然可以繼續不灰心,這是不簡單的,若不是有一個完全倚靠神的心,是不能辦得到的。他們勝利了,但別人看不慣你的勝利,妒忌你,你在勝利之餘,能夠謙卑嗎?

當一個人勝利時,一般是風生水起的,是不可一世的,這時有人覺的你沒有召他一同出征,這是馬後炮,是很易被激怒的。然而,基甸卻沒有被激怒,他說了幾句話,就平息了一場可能的內戰,這就是屬靈的智慧,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原來外面的戰爭是用武力來對付,裡面的戰爭,卻是用愛來止息的。這就是如亞伯蘭一樣,當自己的人羅得與他相爭牛羊的牧草時,他是用讓的方法,把一場戰爭止息。而當四王把五王打敗,其中有所多瑪王敗陣後,他為了救羅得,就用武力搶回羅得,這是對外的戰爭,就只能用武力;但對內的戰爭,則要用愛,這是有分別、有不同的。

戰爭勝利後的一個問題,是驕傲,是覺得了不起。若是這樣,當以法蓮人對基甸埋怨時,他若驕傲,就不會說這些謙卑的話的(2-3)。但他仍是謙卑的,因為知道不是他的手,乃是神的手作成的。今天若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無能,也不知道神的手是幫助我們的,我們就會驕傲的。然而,我們若知道一切都是神加給的,我們自己是無能為力的,我們就會謙卑。保羅在以弗所書時,說他是聖徒中最小的(弗三8),但神還把大的奧秘啟示給他,這代表保羅的謙卑,知道一切都是神給的,就會謙卑。保羅在以弗所書中得到的啟示是大的,但他仍是謙卑,知道不是為他而啟示,乃是為信徒而啟示的。這就是了解一切都是出於神,人是沒有可誇的。

成功後能繼續追趕,不放棄,要得到的是全面的成功,這就是基甸所做的,敵人不能留下一人,否則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

 

2020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士五19-31

 

20201121                samedi                 士五19-31

這首詩繼續回顧,說到有更多的人參與爭戰,就是迦南的眾王,而更重要的,是天上的爭戰,從它們的軌道與西西拉交戰。原來這場戰爭,不只是西西拉與巴拉的爭戰,更是擴大到天上的爭戰,以及迦南諸王的爭戰。也就是說,這場爭戰,是從地上延伸到天上去的。不只是地上的爭戰,而且是天上的爭戰。當初這場爭戰,只是局部的、或是西布倫、拿弗他利與耶賓王的將軍西西拉爭戰而已。然而,後來加入戰團的,卻有其餘四個支派的人,再加上迦南諸王的爭戰呢!這有甚麼意義呢?

我們的爭戰,或許是從一件小事開始,或許只是局部的,然而,當戰爭一開始後,很容易就會擴大。戰爭是從一場小戰開始,有時會蔓延到世界大戰的,這是地上的戰爭的型式。教會中一件小小的爭執,開始時是小事來的,但若沒有把之熄滅,就會蔓延開來,其他的人就會加入戰團,於是到了後來,是一發不可收拾的。這裡的爭戰,當初是不關迦南諸王的事的,但他們也是趁火打劫,希望可以得到一些銀錢(19)。這是人為了利益,就不計爭戰的後果,會把人的紛爭愈鬧愈大的。

那些加入的迦南諸王,後果如何呢?聖經沒有說得很詳細,但若這場戰爭是天上的耶和華也加入的話,他們一定得不到好處的(20)。當以色列人靠神的恩典而作戰時,那他們本來的仇敵是只有西西拉,但神卻把其他的迦南諸王也給了他們,這就是買一送N的恩典。就好像約書亞攻打艾城時,神把伯特利也給了他們一樣(書八)。當我們在地上任何爭戰時,真正的爭戰,應是天上與地上的爭戰,而不只是表面的地上的爭戰。這是善與惡的爭戰,當初兩個支派與西西拉的爭戰,變成六個支派與迦南諸王的爭戰,這是善與惡的爭戰。而更重要的,是天上的王與撒但的爭戰。我們在地上若發生有任何爭執,都應是善與惡的爭戰,而其最終表現,就是天上的君王與世界之王的爭戰,而世界之王就是撒但。

今天在教會中,我們常有爭執,這些爭執,到了最後,就是爭戰,而若我們沒有倚靠神,只注重自己的利益的話,那這場戰爭,就一定讓撒但得勝的。我們任何戰爭,若不是用愛來和解,就都會被撒但利用,讓旁邊的、無關的迦南王加入戰團的。教會中應是沒有仇敵的,但我們把教會的弟兄變成仇敵後,於是教會的爭戰就不斷增加,而撒但就趁機加入,就把我們通通消滅,這是很可惜的。

真正的戰爭,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戰爭,應是善與惡的戰爭,這樣的戰爭,神是會加入的;這樣的戰爭,是以弗所六章所說的爭戰,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現在教會的戰爭,卻是弟兄與弟兄之間的爭戰,不是善惡的爭戰,是己與己的爭戰;如此就讓撒但有機可乘,這就不是我們所樂見的。若是善與惡的戰爭,神會加入,幫助那些倚靠神的人。但若教會中,不是善與惡的戰爭,只是弟兄與弟兄之間的仇恨及爭戰,那神不知道如何插手,也不能插手的。這時,不是神插手,而是撒但插手;只有撒但會插手,這才是真正的可怕呢!

這場戰爭中,有其他四支派的人,雖然沒有呼召,卻仍是加入戰團;同時,迦南諸王也是趁火打劫。這代表善與惡的爭戰,而最後的加入,是耶和華自己。若是耶和華插手的,那打仗的人,就必須是按真理而行的,若不然,神是不會及不能插手的。也就是說,這場戰爭,當初是兩個支派與西西拉的爭戰,但後來正義的一方,有人加入;邪惡的一方,也有人加入,這就是善與惡的爭戰。由於是善與惡的爭戰,故耶和華就插手於善的一方,於是惡就敗亡。

善與惡的戰爭,我們是應該加入善的一方,是不能隔岸觀火的。這裡有兩種人,一是迦南諸王(19),他們加入的是惡的一方;另一種人是隔岸觀火的米羅斯人,他們是作壁上觀,不加入任何一方(23)。雖然不加入,以為就可以靠中站,但還是被咒詛的。原來善惡的戰爭,我們必須加入,而且當然是加入善的一邊;我們必須去打,不能逃避的,這是以弗所書六章所說的爭戰。迦南諸王加入惡的一邊,米羅斯人都不加入,這兩者都是不對的。

那教會中弟兄與弟兄之間的爭執呢?那就不應是仇敵與仇敵之間的爭戰,是不應該發生的爭戰,這時,神就不能加入;但撒但就會趁機加入,這就產生分裂,以及嚴重的後果。原來任何戰爭開始後,由於會有朋友及親情之關係,就會有人加入。若教會中不是為了善惡之爭,而只是為了利益之爭,或是為了個人的喜好而相爭;那就會形成教會的分裂,就會被撒但利用,把我們擄去,是很可怕的。

雅億本是一個住帳棚的婦人而已(24),住帳棚代表一般的生活。但她除了住帳棚之外,她還加上一個使命,就是觀察神的旨意,知道她生活還有一個使命,還是要盡她的責任的。因此,當機會來到時,她就作了一件合神心意的事。雖然這事對她而言,不是她平時的力量所可以成就的,但神給她機會時,她就利用這機會,完成一件偉大的事。她本可以等巴拉來到後(22),讓巴拉把他殺死的,如此就不必自己冒這麼大的風險,甚至會有可能喪命的。然而,她不等別人來做,她不讓機會失去,自己可以做的事,就自己完成。這就是她因為了解神的使命後,她就毅然地不顧生命,完成了一件臨時的使命。這使命不是她計劃出來的,乃是臨時臨到她身上的。若不是一個平時的使命,只是突然臨到的使命,那就一定需要平時有預備,充分知道神的旨意,否則就不會如此快就可以決定及做得到的。

原來我們要常作準備,若突然有一個使命臨到,若神給了我們一個服事的機會,不是我們平時準備好的,我們仍要有能力做得到。我們平時要觀察神的旨意,要明白神的心,知道神的使命來到時,我們就馬上可以完成,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因為一般而言,神給的使命,有持續性的,例如傳福音、例如彼此相愛等,這些固然要有計劃去做。但突發的使命,臨時出來的機會,我們是否可以完成呢?這也是考驗我們對神的忠誠,以及對神的信心,是需要我們操練好的。

西西拉的母親,只會想到屬世的益處,她教導兒子也應只是屬世的目標,她是可憐的母親,因為她生下的兒子,最後是甚麼都得不到的。她的目標只是一些錢財 一兩個女子,以及一些無用的彩衣而已。這樣的人生目標,有意義嗎?底波拉這個以色列之母,就不一樣;她要的乃是屬靈的兒子,乃是永恆的目標,乃是神自己。這兩個母親,一是屬世的、一是屬靈的,她們所得到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的。而西西拉之母,最終只是無盡的悲哀,永遠看不到她的兒子的面的。

2020年11月9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利廿六21-46

 20201109                                        lundi                                        利廿六21-46

這一段繼續說到神對以色列人的懲罰,以及最終他們的結局。原來神早就知道以色列人的問題,早就知道他們的背叛,但神仍然是要揀選他們,並不因為神的已知,就不給他們恩典。神的預知是他們會背叛耶和華,但神仍然可以愛他們,仍然用祂的耐心與他們互動,仍然會頒布下律法來,使他們可以遵行,這是神的慈愛,是我們所想不到的。例如耶穌對猶大也是這樣,既然知道猶大還是會賣耶穌,但耶穌還是愛他,還是給他機會。這是神在時間內與人互動,目的是甚麼呢?是使人有機會,可以用自由意志來選擇神,可以悔改歸向神,這是我們不明白的。

既然神早知道以色列人的整個計劃,知道他們會背叛神,還是把律例典章給了他們,這對我們而言,是很難的。但神還是可以如此做!保羅說,猶太人有甚麼長處,割禮有甚麼益處呢?然後他回答說,凡事大有好處。第一是神的聖言交託他們,即使有不信的,這有何妨呢?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神的信麼(羅三1-3)?這代表甚麼呢?神雖然知道人的軟弱,知道以色列人的失敗,但祂仍然是賜下律法,則下割禮,目的是甚麼?是要彰顯神的慈愛、神的公義,以及神的話語。因為即使人是不信的,但神仍然是可信的,神把祂的義顯出來,是要讓人看見神的慈愛、神的公義、以及神的信實。而神也願意把恩典給人,只是人是否可以領受恩典而已。

原來神早就知道以色列人的問題,神也早就已經有了一個拯救的計劃,是要讓人得益處的計劃。神預知人的敗壞,但神還是要拯救世人,神費了很多的心血,去拯救世人,神不斷的苦口婆心地勸人歸向神,因為人是短視的,人是不明白神的旨意的,但神用祂的慈愛、耐性,去引導人們歸向神。雖然似乎是扶不能的阿斗,神還是要用盡方法去幫助人,這就是神的耐性以及神的慈愛,是我們不能不感受神的愛及神的偉大的

當我們看到了這些經文時,我們發現,人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的人,是孺子不可教之類的人。神的計劃,原來是對一些不聽話的孩子,是孺子不可教的人,要把他們變成可教的人,變成順服於神的人。神也要把扶不起的阿斗扶起來,這是難的,這是神的耐心。當我們在教會中,看見了很多扶不能的阿斗、看見很多不可教的孺子時,我們的心情是如何呢?神要我們愛鄰舍,要我們愛仇敵,用愛把仇敵化解,但我們不只不會愛仇敵,而且還會製造很多的仇敵,把弟兄變成仇敵的呢!我們可以如神一樣,把不可教的人教起來,把不可扶的人扶起來嗎?

在教會中,若是有一些聽話的人,若是有一些願意聽你的話的人,你或許是樂意教他的,若有一些可以扶得起來的人,你或許願意扶持他的。然而,若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呢?若是不可教的孺子呢?你是否同樣地可以幫助他們呢?我們喜歡選擇一些可教的人、可扶起來的人,但卻不喜歡那些教來教去都看不見成果的人。這是人的天性,但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神的一個特性,就是祂專門願意教那些不可教的人,扶那些扶不起來的人!祂的預知告訴祂,這些是扶不起來的人,但祂還是不灰心,最後還要賜下祂的獨生子來,為了這些不聽話的人呢!我們可以如此嗎?

在這一段中,我們看見的表面是人的罪及不聽話,但在這些不聽話的人中,我們是否同時看到神的耐性、神的不灰心、神的慈愛及恩典呢!神沒有馬上把他們毀滅,而是一步一步的懲罰。神做的不是毀滅,若是我們對一個吸毒的人,他戒完毒後又再吸毒,你可以忍耐他幾次呢?神不斷的忍耐,而且繼續用祂的方法,加重懲罰,目的不是為了懲罰,是為了扶他們起來。到了後來,雖然自由意志是在人,但神還是用苦難,希望把他們挽回。原來神只有一招,就是苦難,就是加重苦難。苦難使人的自由意志想到神,使人可以容易回到神那裡。

例如雅各要回家時,先要見以掃,向他道歉。當初他是把自己放最後的,萬一以掃不原諒他,他還有一條腿,就可以用逃的方式,避免以掃的追趕。然而,神要他順服神,相信神的恩典,就把他的腿弄瘸了,他就沒有靠山,就順服神。還有當被擄的人回去建殿時,他們停工了十五年多,神就把苦難臨到他們,讓他們吃是不飽,喝是不足,穿是不暖,讓他們可以省察自己的行為,再次回到神那裡。原來神有一招,就是苦難,就是藉著苦難,讓我們懂得歸回神那裡。

不只如此,原來苦難是外面的、明顯的、看得見的,而在這外面的苦難中,神還隱藏了一招,就是慈愛,這也是耶穌對賣祂的猶大的招數。對一個仇敵而言,我們要有一招,那就是愛的一招,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的一招。這一招好像在這裡看不太到,但無論是這裡的苦難,或是耶穌對猶大的明顯慈愛,兩者都有慈愛在內。這裡的懲罰,背後不是公義而已,更是加上慈愛的。因此,神的招數是苦難加慈愛,苦難加上神的同在,才可以使人回轉。

神還是記念祂的約的,這就是祂是以慈愛為出發點,然後再在慈愛之上,加上苦難,加上其他的方法,目的是使人得益處的。明白神的整個計劃,神的整個心腸時,我們是否就可以更以感恩的心,去感謝神的大恩呢?祂要做工的人,不是容易的人,不是一個聽話的人,而是一個不聽話的人,但神仍然加上祂的耐心,用盡祂的心思,去使人得益處,這就是我們的神,我們是否真的明白祂的心意呢?是否願意快快順服祂,而不必走如此多的冤枉路呢?

是的,我們是剛硬的,是不容易順服神的,因為神要對付的,乃是我們的自由意志,我們的己是不服神的,這就是我們要對付的地方。若我們與雅各一樣,與神摔跤都可以得勝的話,那吃虧的不是神,乃是我們。若我們有一個順服神的心,願意聽神的話,就不會走這麼多的冤枉路,就可以馬上得福,這不是很好的路嗎?這是從我們這方面來看,值得我們省察的。

2020年11月4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利廿三23-44

 

20201104                                        mercredi                                  利廿三23-44

這一段繼續說到耶和華要他們守的節期,最後就是逾越節的出來。這是神的整個救贖計劃,用一些節期及節期的次序,把神的心意說出來。神的計劃是從逾越節開始,這是神的救贖,把以色列人從埃及地救出來;這代表神把我們從世界救出來,然後我們馬上要守的,乃是無酵節,就是代表神已經赦免我們的罪,那我們就應過一個無罪的生活。之後就是初熟節,這代表神供應我們的飲食,我們是不必擔心的。然後就是七七節,就是五旬節,就是預表聖靈降臨的日子。神不只是照顧我們的生活,而且是關顧我們的靈命。祂要賜下的,不只是屬世的生活,而且是屬靈生命的成長。聖靈把基督在十字架上已完成的雛形,變成實際的、我們的生命,這是聖靈的使命,因為耶穌說,聖靈來的目的,是要榮耀基督。如何榮耀基督呢?就是要把基督的工作,具體地作在基督徒的身上,使基督十字架的工作,可以完全地成就在人的身上,如此基督就可以得榮耀。

之後,就是七月一日的吹角日,吹角是提醒之用,也是預備心之用。原來當神要做一件事時,我們是要先預備我們的心的,如此神才可以真正把祂的工作作在我們的身上的。吹角日也是民間曆一年的開始,這代表新的生活,是屬世的生活,而屬世的生活,要連於屬靈的生活,若屬世的開始,不是以屬靈的生命開始的話,那就是白白過日子了。我們過的日子,不應是白白過的,若只是白白的過日子,那代表我們是老了一年,而不是成熟了一年。今天我們每過一天的日子,從屬世來說,是老了一天;每過一年,是老了一年。然而,若我們的生活,是以神為主的,我們每過一天,不是屬世的老了一天,乃是屬靈的成熟了一天。也就是說,這時是屬靈的生命,又成熟了一天;我們又多一天可以認識神,可以榮耀神,這就是吹角節的提醒,是要我們把生活獻給神,過一個以神為首的生活,如此我們所過的日子,就不會只是一年比一年老而已,乃是一年比一年成熟呢!這就是肉體雖然朽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之意。

吹角節若是提醒,那贖罪日就是罪的大掃除,那就是有行動的出來。贖罪日也可以代表更徹底的脫去,要脫去後,才可以穿上。贖罪日有一句話是只出現在這節期中的,就是「要刻苦己心」。為何說這話呢?這代表不只是贖罪,更是要捨己、除己。原來不只是要我們脫離以,更是要我們脫離己。因為之後就是住棚節,住棚節就是神與我們同在,這是大大的穿上。原來在大大的穿上之前,我們要大大的脫去;也就是說,若要穿上,就必須要先脫去,這次序是不能倒轉過來的。

今天我們的問題,是沒有脫去、在沒有徹底的脫去之前,我們就急著穿上,如此的穿上,是沒有用的。若最後的住棚節,是神最後的心意、或是神最後的目標,那這個目標達成之前,就要有一個動作,那就是贖罪日,那就是罪的大掃除。罪的大掃除,在舊約時是預表性的,新約時,是基督擔當了我們的罪,聖靈幫助我們脫去肉體、脫去己,使我們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並且有復活的生命,這就是罪性及罪行的脫去,這才是徹底的不犯罪。

故此,贖罪日就是說到徹底的脫去,就是為了預備要穿上神,代表神要與我們同在。不只是口頭的提醒(吹角日),而且是行動上的脫去,是知道後再以行動來遵行。這就如耶穌所說,有了我的命令就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我們不只是有神的命令,而且還要加上行動上的遵守,如此才可以得到神的愛。住棚節就是神向我們顯現,就是神把祂的愛大大的、毫無保留的給了我們。

這裡都是說到刻苦己心,都是說到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以做。這就是完全的安息,這就是完全的脫去。脫去不是目的,脫去是過程,也是手續,是必須的手續。然而脫去的目的,是為了穿上,原來穿上才是真正的目的。雖然脫去不是目的,但若不脫去,就不能穿上;或說若不脫去而穿上,那穿上是沒有用的。這裡說的安息日不能作工,那是脫去的作用;但不作工不是目的,不作工的目的是要讓神作工,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最後的一個節期,就是住棚節。住棚節就是啟示錄最後的目標,那就是神的帳幕在人間,神要與人同在。住棚節後,有半年左右的時間,都再沒有節期,這代表第一,這是神最後的心意,不再有其他的節期或計劃。第二,所有的節期,幾乎都集中在上半年,到了下半年的日子,就是住棚節,可見神希望我們更多的日子,是與神同在的。這時是神與我們同在,是神主動的愛、主動的憐憫臨到我們,也是神創世之前所定下的計劃。

然而有兩個住棚,一是出埃及的時間的住棚(43),二是每年七月的住棚,這兩個住棚,各有何意義呢?第一個住棚,是代表他們已經被救贖,他們就不再住在世界,乃是要住在基督裡。也代表他們不再留戀世界,他們要過一種新生活,不是住在埃及,乃是住在棚裡;乃是在世界寄居的生活。這也代表他們是住在基督裡,而不再在世界中,這就是以弗所書第一章所說的,要我們住在基督裡,是神把我們放在基督裡,在祂裡面得到豐盛。

第二個住棚呢,那就是住棚節。住棚節是耶和華住在我們中間,是神與我們同在的預表。那就不只是我們在基督裡,而且是基督在我們裡面。我們剛信主時,是被動的放在基督裡,但我們信主後,就要主動地讓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讓基督的一切工作,都可以成就在我們的身上。這就是第二個住棚的意義,不只有第一次的住棚,也應有另一個住棚。不只是被動的被放在基督裡,而且是主動的讓基督活在我們裡面,把神的義活出來,這就是神的計劃、神的目的。此外,第二次住棚,也代表我們還是寄居在世上的,但我們卻有一個盼望,是盼望將來在天上的「寄居」,是永遠與神同在的「寄居」,而不是世上的寄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