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彌五

2014/3/29         samedi           彌五

這一段是說到神的再造工作,神藉著以色列人的被擄到外邦,表面上是毀滅的工作,其實是拆除後再建造的工作。而神的工作的根基,是因為基督的誕生(2),因著基督,神就可以再作拯救的工作,重新把敗壞的以色列人建造起來。而在舊約中,神常用以色列人被擄及歸回,作為神拯救及再造的預表。以色列人的被擄及歸回,雖然只是歷史上的一件事,但卻用來預表神對整個人類救恩的計劃。被擄及歸回,其實是代表神對一個屬神的民族的重要工作。神對一個原本是敗壞、無可救藥的民族的工作,就是先使之被擄,然後過了一段日子後,等他們經過苦難後,再次歸回神,就又使之歸回了。以色列人因著不要神、離棄神,神就把他們趕到外邦去,在那裡他們體驗到沒有神的光景,就回想以前的日子,悔改而倚靠神,最後他們可以回歸故土,再次得回神的恩典。這一段的歷史,其實就是代表神拆除及栽種的工作,是神在敗壞的人類中,不斷作這先拆除、再建造的工作,使人得到一個新生命,可以完全屬於神。

也就是說,雖然以色列人被擄歸回後,並不是馬上建國,而是後來又被分散到萬國去。但神卻是藉著這被擄歸回的事,說明神工作的原則,就是除舊更新的原則。神要藉著苦難,藉著環境,使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罪,因而願意回到神的面前來。神也藉著苦難,把我們煉淨成為聖潔合乎神所用的生命,可以獻給神為神所用。神藉著被擄,讓以色列人知道神的審判是嚴厲的;也藉著歸回,讓人知道神仍是有慈愛的,仍是會施恩看顧剩餘的人,把神的剩餘恩典再次給人的。因此,以色列人的被擄歸回,是一個記號,是神工作的原則,是神拆除及建造的範本。這也是神對不聽話的人的工作原則,不只是對以色列人,而且是對普天下的人類,都是這個工作的模式。

然而,當神要作拆除後再建造的工作時,神所依據的是甚麼呢?神作事的根基就是基督的救贖工作,就是基督的捨命。若沒有基督的工作,沒有基督的願意為我們的罪而死,神即使想要拯救我們,祂也是沒有辦法的。因為若沒有人可以滿足神的公義時,則神的慈愛也不可能發出的。因此,基督的降生(2),是神的計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這裡所提出來的。神一切的計劃、一切的盼望,都在基督內可以完成。沒有基督,就沒有救恩,就沒有拯救了。感謝神,祂為我們這些不可愛的人、該滅亡的人,仍是預備了救恩,使我們仍可以享受神給的慈愛,這是祂的恩典。

由於被擄歸回是神舊約中工作的藍圖,這一章中所說的,就是被擄及歸回的描述了。例如第35節是說到被擄,而第7-910-15節是說到歸回或是強盛的光景。神的懲罰是暫時的,當人悔改後,神的恩典臨到,卻是一生之久。因為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苦難使人知道自己的不足,願意悔改來到神的面前,人就馬上得到永恆的救恩,這就是神所預備的救恩;也就是被擄及歸回的意義。這恩典不只是給以色列人,更是給全世界的人。

3節中的婦人,照原文應譯為女人較好。因為原文是指女性,而不是特指結婚與否的女人。若是如此,則這一節經文中的女人,可以有兩個意思,第一就是指馬利亞,而馬利亞是童女懷孕生子的。若是馬利亞,那是表示等到基督生下來時,復興就可以到來,敵人就可以消滅了。而這個敵人,其實不只可以指亞述,也可以指撒但的。對屬世的敵人而言,亞述是以色列人的敵人;而對屬靈的敵人而言,以色列人離棄神,就落入撒但的統治中。當他們不認識神、不要神時,神就任憑他們,被撒但掌控而不自知。因此,撒但是他們屬靈的敵人。直等到基督來了,祂就把撒但擊敗了,而不只是被擄歸回而已。

第二個意思,這裡的生產的女人生下子來,這女人也可以指以色列,當她被擄歸回後,就生下一個有新生命的以色列人來。當以色列人被擄前,他們是不要神的,他們敬拜巴力,他們離棄神,他們屬靈的生命是枯乾的。然而,當神加給他們苦難時,苦難就是產難,生產時雖然痛苦,但經過產難後,他們就得了一個新生命,這就是他們經過苦難後,所得到被擄後的新生命。而當他們得到了新生命後,神的工作就可以完成了,他們其餘的弟兄,就必歸到以色列人那裡了(3),這就是被擄歸回的光景了。

因此,一方面是說到基督的復興,基督生下來後,就可以把敵人擊退;但另一方面,也是說到以色列人自己經過苦難後,就得到新的生命,而這新的生命,就使他們可以勝過敵人,勝過撒但的引誘,而可以得勝了。今天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也是如此。祂一方面藉著基督,使我們得勝;但另一方面,又藉著苦難,使我們的生命被更新,這是雙重的工作,是神完全的工作,是藉基督、藉苦難作在我們身上的工作。


(10-15)這裡的到那日,就是神的計劃,就是神的目標。這裡的計劃,似乎只看到拆除,但其實也代表了建造的完成。雖然只描述了拆除,但卻隱藏了建造;就是被擄歸回的光景。神作事的目標,就是以被擄歸回作預表。當到了那日時,神的工作就完成了,祂可以把我們不順服的心除去;祂可以把我們的諸般偶像拆除,祂把新人建造在我們裡面,使我們成為聖潔而沒有瑕疵的人,可以獻給基督,這就是神工作的目標。

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西三:18--四:1

2014/3/23                    dimanche               西3:18-4:1

這一段是說到有關家庭的事奉,包括夫妻、父子、主僕等的關係,這些都是當時最主要的家庭成員。而把沒有骨肉關係的主僕也加入,因為當時的社會,仍是有奴隸制度存在的。然而,保羅所注重的,不是用世界的方法去改革這個社會的一切制度,乃是用基督的愛,去把家庭的見證表現出來,這才是基督徒的方法。因為真正能使敵人變成朋友,真正可以把敵人永遠除去,而且不留下副作用的,就只有用愛的方法而已。愛是最好的化敵為友的方法,他不但可以化敵為友,而且還可以使人因而認識主,可以讓人接受主的恩典。因為人若不認識主,一切其他的都是沒有意義的。

這裡所看到的,就是家庭與信仰是連在一起的。其實不只是家庭與信仰連在一起,而且是我們的生活,是與信仰連在一起的。我們的一切生活,也就是事奉,是成為見證神的最好地方。我們不只是在教會中事奉,而且是在家庭中事奉;我們事奉主的地方,是我們生活及工作的地方,而最基礎的事奉地方,就是我們的家庭。這裡所說的夫妻關係,並沒有如以弗所書所說的多;這裡的家庭生活,也不像以弗所書所說的詳細。但這一段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可以看得到,我們的家庭生活,是最基本的事奉單位,而不是教會而已。一般而言,我們都比較注重在教會中的事奉,因為在教會的事奉是明顯的,也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得見的。然而,這不是最重要的事奉,其實最重要的事奉,是我們生活的事奉,這些事奉,有些是不明顯的,是不為人知的,但卻是主知道的(23)

在家庭中的事奉,有時是可以隱藏而不讓人知道的。例如夫妻的關係,例如兒女的問題等,你可以把之遮蓋起來的,因為別人不一定會進入你的家庭中,看得到你所作的一切。然而,教會的事奉,就不易隱藏而不為人知了。因此,我們很自然地會比較注意在教會中的事奉,而少注意家庭中的關係;因為教會的事奉是公開的,而家庭中的生活,有時是可以隱藏的。然而,若我們的家庭生活不能以事奉的心態去活出來,那我們就不能見證主,那我們在教會中的服事,就也必定夫敗的了。

從這一段中,我們看到的重點,一是生活就是事奉,我們的生活,應從家庭作起,用生活去事奉神。二是這些生活的事奉,才是我們信仰的實際,才是我們真正的事奉,因為信仰與生活是不能分的。三是我們要把神從天上拉下來,讓祂參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事奉。家中的事奉,雖然不是顯明的,但我們要事奉的主,卻是顯明的。別人雖然不一定看得到我們的生活情形,但當我們以事奉主的心態,在家庭中事奉主時,主是看得見的,祂也必會獎賞我們的(24)

因此,我們在家庭中的事奉,有一個原則,那就是我們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23)。我們所作的每件事,若都是為主而作,若都是想到要呈獻給主時,那我們所作的,就必是用心而作,就必是以愛心去作的。我們要留心的,不只是明顯處的服事,不只是教會的事奉,乃是家庭的事奉,乃是生活上的事奉,這才是我們真實的信仰,也是最基層的服事。這種服事,是真正呈獻給主,而不是呈獻給人的。

有時在教會中的服事,我們雖然是服事主,但我們好像是呈獻給人的,好像是做給人看的。若我們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仍是甘心樂意的服事主時,那我們的事奉,就不是只討人的喜歡,而是討神的喜歡了(22)。暗中的事奉,家庭的事奉,生活的事奉,才是真正表現我們的信仰的地方。而我們若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就必忠心;若我們在家庭中的事奉是好的,是盡心的,那我們在教會的事奉,才是蒙神喜悅的。

當保羅說到家庭的事奉時,他很容易就想到對主的事奉。他說到我們的生活行為時,他就說到我們服事的對象,不只是人,更是主。保羅在這一段中,說到有關主的經文是多的,幾乎每一節都有「主」這個字的出現的。例如:這在主裡面是相宜的;這是主所喜悅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像是給主作的;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主並不偏待人;你們也有一位主在天上等(1820222324234:1)。在這麼多的經文中,保羅都有提到主。也就是說,他在每個生活細節中,都是想到主,說到主;他認為我們生活的事奉,真正的對象不是人,而是主。因此,我們也應有此觀念,就是在家庭中的事奉、家庭中的生活,就是以主為對象,而不是以人為對象。若我們能有這樣的觀念,也把我們在家庭中的服事對象,從人變成為主,那我們的家庭生活,就會有很大的改變的。


我們的生活,是為了主;我們在家庭中的服事,對象是主;我們在家庭中的生活,主是看得見的。因此,我們應把我們的生活,列為最要緊的服事場所,從我們的生活做起,把我們服事的心態調整過來,以家庭生活為服事的第一基礎,這才是對的事奉。常常有人問:你在那裡事奉,你有事奉嗎?這時我們聽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沒有說:我在我的家庭中事奉主,或是我在我的生活中事奉主…等的回答的。人們都是說,我在某教會事奉,某教會作執事等。我們每人都應在家中作執事,作服事的人。而且對象是主,而不是人,這就是這段經文的主要內容,也是保羅所希望我們能作得到的。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西2:8-15

2014/3/19                            mercredi                   西2:8-15

其實人的問題有二,一是罪的問題,二是肉體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都是基督在十字架上要解決、及已經解決的。罪的問題是比較容易,當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流出寶血而死,我們的罪就都擔當在祂的身上了。祂擔當了我們的罪,我們就因祂的代贖而無罪了,這是基督除去我們的罪的事實。然而,我們為何會犯罪呢?就是有肉體,就是未受割禮的肉體作怪。我們的肉體要為大、要自以為神、要比神為大,於是就被空中執政掌權者的撒但所引誘,而與神為敵,就犯了罪了。因此,不只是罪的問題,且是肉體的問題,而肉體才是我們最大的問題,是需要解決的。

以色列人受割禮,其意義就是要除去肉體。而我們新約的人,不是要行肉體的割禮,乃是要行屬靈的割禮,就是基督使我們脫去肉體的割禮(11)。基督十字架上的功用,是要我們的肉體釘死。因著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我們是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的;也因著祂的復活,我們是與祂一同復活的。這一死一活的工夫,其實就是要把舊的肉體脫去,而穿上新人。這新人是從基督造的,是滿有基督的形像的。而我們一生的工夫,就是不斷的脫去,以及不斷的穿上。若不能脫去,就不能穿上。若我們要穿上新的生命,就必須脫去舊的肉體的生命,這是基督徒一生所當行的事。

當我們未信主時,我們的舊人是屬世界的,我們留意這世上的事,也追求這世上的事;我們是與基督的國度無分的。然而當我們信了基督後,我們就成為神國度的人,我們的言語行為及思想習慣,就都應改變。我們的生活目標,就都應向著基督,向著神的國度的方向而行。甚麼是我們的目標及方向呢?簡單言之,就是基督;就是保羅在這裡所強調的,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9),我們在祂裡面也得了豐盛(10)。我們的目標,就是基督,這是不錯的。然而,我們如何向著這目標而行呢?我們如何得到基督的豐盛呢?這才是我們實際要作的行為。

第一,我們不再希冀可以從世界得到甚麼。世界一切所能提供的,都不是永恆的,世界所能提供的,只是暫時性的,是人間的遺傳,世上的小學,是虛空的妄言,是沒有基督的(8)。然而,我們的肉體所喜歡的,不是基督,乃是世上的事物,乃是世上的小學,乃是這世界的潮流。因此,照著我們的肉體而言,這世上的那一套,是我們所喜歡的;而追求屬靈的那一套,卻不是我們的肉體習慣而為的。因此,在我們信主後,我們就有一個矛盾,這矛盾就是我們又有神的生命,又有肉體的生命;我們又想追求屬靈的事,又想追求屬世的事。於是撒但就利用我們肉體的需要,而用世上的事物引誘我們。因為撒但是管理這世界的,這世界的王是撒但。若我們信了基督後,又想要基督,又想要世界的事物時,我們最後是一定會敗在撒但的手下的。

第二,我們要積極地追求基督,認定基督才是一切豐盛的來源。基督所有的,其實不只是屬靈的事物,更是超越世上的事物。在基督裡有神一切的豐盛,而這些豐盛,也包括世上的一切,且比撒但所提供的更多、更豐盛、更好。只是我們不知道,也不認識而已。一般而言,因著屬靈的事物,不是屬肉體的眼睛所可以看得見的,乃是要信心的眼睛才可以看得見的。因此,我們就很易忽略了屬靈事物的好處,而只以為屬世事物才是美的。其實基督所給我們的一切,不只是豐盛的,而且是有形有體的,是我們所可以享用的。然而,這裡的有形有體,卻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得見的。因為屬靈的事物,是要用信心來看,而不是用屬肉體的眼睛去看的。若我們沒有屬靈的眼光,沒有信心,則我們只懂得看世上的虛榮、世上的事物,而不會看屬靈的事物的。因此,我們需要從天上來的信心,我們應求神給我們屬靈的眼光,讓我們可以看得到屬靈的事物的美好,可以看得到基督的豐富,這才會讓我們追求天上的豐富。

第三,要得著基督,是有路及方法的。我們的罪已經蒙基督在十字架上除去了,然而,我們的肉體,雖然在地位上已經死去了,但在經歷上,我們的肉體仍是要每天釘死的。罪的問題解決了,但肉體的問題,是要靠基督天天對付的。因此,我們要天天過一個脫去與穿上的生活:就是靠著基督,把我們的肉體脫去,而把基督的新生命穿上。我們可以藉著讀經,把神的話讀進我們的生命及觀念裡。藉著聖經及神的話,把我們老我的思想除去,接受基督所給的新觀念。讓我們從我們的觀念做起,把我們的觀念,變成聖經的觀念,變成屬神的觀念。讓我們靠著基督的十架上的工夫,把我們的肉體釘死,而讓我們不斷加入新的生命。

新的生命是把神的話活出來,而不是把神的話存在腦中而已。當我們讀神的話時,我們每讀到神的吩咐後,我們就要立志,求神給我們機會,把這個吩咐,靠著神的恩典而活出來。當我們每讀神的話時,若都求神給我們機會及能力,能把之活出來,那我們就可以不斷的活出神的生命來。我們讀了神的話,若只是知道而不行出來,那神的話就只會成為我們的知識而已。而知識是使人自高自大的,知識是會攔阻神繼續的工作的。因此,當我們讀經時,我們讀到新的亮光、新的領受時,我們要求神讓我們行出來。每一句聖經的話語,神所吩咐的,都是可以行在我們生活中的。靠著神加給我們的力量,是可以行得出來的,這是我們相信的。


基督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他撤去,釘在十字架上(14),這是甚麼意思呢?這是否要把律法廢去呢?不是的,基督來了,是要成全律法,而不是要廢除律法。律法不只是定罪,而且是正面的給我們很多神喜悅的吩咐。然而,我們靠肉體是行不出律法來的,因此,律法的咒詛及定罪,就因著我們不能行出律法而出來。然而,因著基督的代贖,這方面定罪的字句,對我們就已經無效了,我們就不必被定罪及咒詛了。而律法上正面的行為,也因著我們有新的生命,我們就可以行得出律法的要求,我們就可以完成律法對我們的要求了。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詩140

2014/3/13                       jeudi                140

這一首是大衛的詩,是求神拯救他脫離兇惡的人的一首詩。大衛先描寫這些惡人的狀況,他們常常聚集要爭戰,他們使舌頭尖利如蛇,他們暗設網羅和繩索,他們在路旁鋪下網,設下圈套。而在這樣的環境中,大衛依靠他的神,他仍然認定神是他的依靠,是他救恩的力量,是神遮蔽了他的頭(7)。他沒有直接伸冤,卻把惡人交在神的手中,他知道耶和華必為困苦人伸冤,必為窮乏人辨屈(12)。義人必要稱讚神的名,正直人必住在神的面前。

大衛所面對的仇敵,到底是誰呢?有兩種可能,一是屬世的仇敵,是真實的仇敵;二是屬靈的仇敵,是隱藏的仇敵。屬世的仇敵,是明顯的仇敵,是可以看得到的仇敵,這種仇敵,我們比較容易察覺,也比較覺得這是仇敵,因而就會警醒而注意。但屬靈的仇敵呢?彼得前書5:8告訴我們,我們的仇敵撒但,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這是屬靈的仇敵,屬靈的仇敵是不會消失的,他是無時無刻不在我們周圍,要尋找可吞吃的人的。他可以隱藏在任何我們周遭的環境中,使我們不易察覺他的存在,因而攻擊我們,尋找可以吞吃的人的。這才是最可怕的仇敵呢!

大衛曾有掃羅的追擊,也有叛變的人的追殺,這些都是屬世的敵人。然而,在面對屬世的敵人時,大衛並沒有失敗,他倚靠神而得到力量,就戰勝了仇敵了。他在掃羅面前,雖然有機會可以把他殺死,但他也沒有如此作,他倚靠耶和華,於是他就因著神而得力量,可以勝過仇敵的攻擊,而且不落在試探中。然而,當他自以為安逸而沒有仇敵時,他就失去了儆醒,他在國家的打仗中沒有失敗,但在他內心的爭戰中,他卻失敗了。因為他沒有察覺到屬靈仇敵的可怕,他沒有倚靠神而得力,因而犯了姦淫的罪。當他犯罪時,他的心中是沒有神的,他是不會與神同行的。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

因此,這首詩中的敵人,若是外面的敵人,若是別人的攻擊,別人的毀謗,這些明顯的敵人,因著他倚靠神,他必可以得勝。然而,若是裡面的敵人,若他因而不警醒,也不倚靠神,而只靠自己去應付,他就必然失敗的。因此,關鍵不是敵人有多強,因為沒有一個敵人是強過神的,關鍵乃是我們是否認清仇敵的面目,知道自己的軟弱,而可以倚靠神。當我們能倚靠神時,我們就必能擊敗仇敵,我們就必可以勝過任何兇惡的環境的。

在面臨屬靈的仇敵時,我們一定是軟弱的,我們一定要倚靠神,才有可能得勝的。若只是屬世的仇敵,則仇敵有可能是剛強的,也有可能是軟弱的。因此,若是軟弱的外面敵人,大衛光靠國家的武力,或許就可以勝過軟弱的屬世仇敵。然而,在屬靈的仇敵上,我們永遠是比敵人軟弱的;若不能倚靠神,我們是一定失敗而沒有其他的出路的;這一點是我們要認知的。

不但如此,在屬世的仇敵上,除了表面的攻擊外,時常還會加上了屬靈的攻擊的。例如西拿基立來攻打希西家之時(王下18),他不只攻是打城,還要攻心,他要他們不倚靠神、要他們離棄神。因此,屬世的仇敵,也常常帶著一些屬靈的攻擊的。當一個人毀謗我們時,他不只是毀謗我們,還把我們屬靈的品質亦一併攻擊,使我們的己出來,使我們不倚靠神。這種情形,就是屬世的攻擊,也帶上一些屬靈的攻擊的實例了。

因此,即使是屬世的攻擊,也常是帶著屬靈的爭戰的。我們在仇敵的攻擊中,不要只注意屬世的部分,更要注意屬靈的部分。因為屬世的部分,我們或許可以靠自己的剛強,而勝過軟弱的敵人。然而,屬靈的部分,我們是一定比不上撒但這個敵人的,我們一定要倚靠神,才可以得勝的。事實是:若我們不倚靠神,就一定失敗;而若我們倚靠神,就一定得勝的。這就是兩個極端,要不就是倚靠神而得勝,要不就是靠自己而失敗,沒有中間的路線的。

這一篇詩中的大衛,似乎是面對看得見的敵人,然而,在看得見的敵人的攻擊下,又似乎有看不見的屬靈的爭戰在內。當我們遭遇不好的環境時,不只是不好的環境本身使我們軟弱,更是它背後的屬靈攻擊,使我們軟弱及跌倒。當不好的環境來到時,我們若倚靠神,就必可以在不好的環境中,倚靠神而仍然喜樂。但若我們因著外面不好的環境,而心生埋怨,而覺得神不公平,因而埋怨神,甚至不要神,那就是環境所帶來的屬靈攻擊了,這比起不好的環境本身,還更易使人失敗跌倒呢。因此,我們在任何環境中,都要看清背後的屬靈仇敵,我們不要上了撒但的當,我們應在每樣環境中,不斷的倚靠神,如此才可以因倚靠神而得勝的。

因此,在這篇詩中,大衛是遭遇到不好的環境了,我們姑且不管這環境是屬世的還是屬靈的敵人,但一般而言,即使只是屬世的敵人,也會加上屬靈的攻擊的。我們應把任何環境,都視作有屬靈的仇敵的攻擊,而在任何環境中,都倚靠神的同在,神的保守,如此我們才真可以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因倚靠神而得勝的。若我們輕忽仇敵的攻擊,以為單靠我們的力量,就可以應付,那我們就一定失敗的。大衛能把他所有的敵人,都交在神的手中,他不自己伸冤,他不埋怨神;他不自作主張,他只把他的自己,以及把他所遭遇的環境,單純的交在神的手中,這就是他的得勝了。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詩139

2014/3/12                   mercredi                   

                                   詩139:1-12
這一篇詩是大衛的詩,這一段是說到神的無所不知、以及無所不在。神在我們周圍環繞著我們,祂認識我們,而且喜歡與我們一同同行。祂為何要細察我們的作為呢(3)?祂不是高高在上嗎?因為祂喜愛我們,祂願意與我們作朋友,祂希望我們也能了解祂。是的,神對我們是何等的了解,祂對我們也何等的愛,然而,我們是否也同樣地對神了解,也同樣地對神有相似的愛呢?

神不是自私的神,祂不是只顧自己的事,祂也顧到我們的事;祂在天上不是只作祂的事,而是兼注意我們的事。那反過來呢?我們卻大多是只顧自己的事,而不顧別人的事,更不顧神的事。我們只關心我們所缺乏的,但卻很少想到神的需要,也很少會想到滿足神的心。我們認為,神認識我們是必然的,因為祂是全能的神。然而,不只是因為祂是全能的神,所以祂是無所不知的、所以祂認識我們。同時,在這無所不知的神中,祂卻願意留意卑微的我們,祂卻在我們的周圍,一直與我們同在,一直看顧著我們。這就不只是祂的能力,祂的全知而已了,這更表示祂的愛,祂的關心,祂的照顧了。而這樣的細心及關愛,不是理所當然的,乃是祂的愛所達成的。

若神沒有愛,若神不關心我們,祂大可以在天上作祂自己的事。祂雖然有這無所不知的能力,但祂可以不理我們,可以讓我們自生自滅的。祂能處處鑒察我們,認識我們,留心細察我們的一舉一動,這是因為祂願意我們也認識祂,知道祂與我們的關係是密切的。祂知道我們的一切,目的不是只想定我們的罪,乃是想幫助我們,乃是想給我們恩典,乃是想我們與祂建立起更親密的關係,這才是祂主動的認識我們的目的。

或許我們會覺得,若神如此的知道我們的一切,那我們所作的,都不能逃得過祂的手掌,那不是很可怕的事嗎?其實,能被神知道一切,這不是可怕的事,這反而是有福的事。若神只是公義的,若神只是一個審判的神,如此,那若我們被神知道一切,確是可怕的。然而,神不只是一個公義的神,祂更是一個慈愛的神。因著祂的慈愛,我們的一切,若在祂的掌握之下時,我們其實是不必懼怕的。因為祂對我們的認知,不是為了要懲罰我們,乃是為了要幫助我們,乃是為了要與我們相交,使我們也可以同樣地認識祂。

能夠有全能的神同在,能夠讓祂知道我們的一切,能夠讓祂參與我們的生活,這確是我們的福氣。因為我們本是卑微的人,若神不理我們,只讓我們自己作我們的事,祂卻作祂的神時,這才是我們的損失呢!因為若神不理我們,那我們活在世上,就沒有能力,也沒有方向,也得不到真正的關心及愛護了。而神卻願意從天上鑒察卑微的我們,與我們同在,更想與我們同行,這才是我們人類最大的福氣。能夠認識真神,讓祂成為我們生活上同在的神,成為我們的力量及幫助,這是我們一生中最大的福氣,是別的東西所無法取代的。

因此,有一位如此愛我們的神,我們就更應讓祂知道我們的一切。能讓祂知道我們的一切,這是好得無比的。此外,這裡是說到神因著祂的全能而認識我們,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我們也應主動把我們所有的、所經歷的一切告訴神,讓神可以分擔我們生活的一切難題,把一切交在祂的手中,讓祂參與我們的生活及一切,這更是我們所需要的。因為神若主動的了解我們的一切,也參與我們的生活的一切,但我們自己卻不願意主動的把我們的一切,去告訴神,那就只是神單方面的認識我們,而我們對神卻是完全不了解的。一個不了解神的人,雖然神了解我們,但這就沒有互動了。因此,我們一方面知道神了解我們,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主動的去把我們的一切,交在神的手中,如此才是雙向的交流,這才可以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

神已經鑒察我們(1),也已經細察我們(3)。鑒察是神的全能所達到的;而細察卻是神的用心,神不只用祂的全能來認識我們,也用祂的細心及愛心來認識我們。因此,這不只是全能及能力,更加上神的細心及關心,這是由於神本身就是愛;祂用愛作為根基,去認識我們。當我們舌頭上的每一句話,神都知道時(4),這不是表示神要定我們的罪,而是祂知道我們所求所想的,祂了解我們的需要,因而在我們未求祂以先,祂就已經知道了。但只是知道是不夠的,祂還要我們把我們心中所有的告訴祂,讓祂可以參與我們的生活,這才是神的心意,才是神希望我們所要作的。

(6)我們不必一定要明白神所作的,因為這是超越我們的理智的。然而,我們雖然不必明白,但卻可以用信心接受神的一切,也知道神的愛,這就夠我們享用一生了。對於神的事,有些是不必用人的方法去測得透的,我們就用信心,去接受神的愛就可以了。只要知道祂是愛我們的,我們就不必懼怕了,因為愛是沒有懼怕的。神知道我們的一切,但我們是無法知道神的一切的;然而,我們只要知道及相信神的愛,這就夠了。

(7-12)這裡有一些假設,就是我若有翅膀,我若可以飛到海極居住,我若可以升到天上等等。這些的假設,是人的本能不能作的,但藉著科學,或許可以作得到的事,也算是人的夢想。但即使人能作得到這些或許是科學可以提供給我們的能力,但若與神的能力相比,那是微不足道的。人們的科學,永遠不能用來與神敵擋、永遠比不上神的能力的偉大。人常以科學為自誇,人們常以為科學萬能,人定勝天,但人所能作的,比起神的能力,是不值一哂的。因此,我們就簡單地服在神的大能之下,人不要不自量力而與神比,這就是我們的智慧了。

                            139:13-24
詩篇13-24節又分為兩段,13-18節說到神的大能,就是祂的無所不能。詩人以自己的受造奇妙可畏,而說到神的無所不能。受造確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生命產生生命,人不能自己決定自己生在那裡,也不能決定自己生下來是否聰明,或是否健康。一切都不是我們能力所可以達到的,而是神所賜給的。人的被造,是從一個細胞,一直到1014個以上的細胞,是神給我們的生命力,是神讓胚胎正常生長的。因此,每一次的生殖,就顯示出神的大能,而我們每天都碰到生命的成長,若我們肯留心大自然的生命成長,我們必定會知道神的全能的。

不只如此,神更在我們尚未成形之前,就定下我們一生的日子,使我們所作的、以及所行的,都寫在祂的冊子上。也就是說,神是超越時間的,祂不受時間所限制。而人及萬物,是在時間內的,是被時間所限的。然而神雖然一方面是超越時間,但神另一方面,祂也是把自己進入時間內,與人互動,而神利用時間,使人可以在時間內認識神,可以在時間內得到永恆及超越時間的永生。因此,時間是神使用的器皿,目的是使人在時間內,可以與神互動,也可以在時間內,得到超越時間的永恆。而我們的一生,雖然在超越時間的神來看,是已經定下了,但對在時間內的我們而言,卻是仍可在時間內與神互動,這就是奧秘,也是神的大能。這樣的事,也不是我們所可以測透的。因此,一切都是奇妙,只要是出於神的,就是奇妙,是超過我們所思所想的。

因此,神是無所不知、無在不在、以及無所不能的神。同時,祂也是奇妙的神,祂超越時間,祂命定時間,祂命定人及宇宙萬物的程序,祂掌管整個宇宙的一切,也掌管數以億計的、所有生物的一生,祂是奇妙可畏的神,是值得我們敬畏的神。若我們肯思想神的作為,肯與神相交,我們定必更能感到祂的奇妙,以及祂的大能。

不只如此,當詩人述說到神的奇妙時,他一定也感受到神的愛、神的計劃、以及神的目的。神為何要造人呢?因為祂的愛,因為祂要把神的愛分享給世上的人,因此,祂就創造了人類,因此,祂就把人的一生的計劃寫下,祂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受造的人,都可以領受到神的愛。原來神不只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神更是一個全愛的神。祂的愛是豐富的,是無可限量的。因著神的愛是無限的,因此,對祂的全知、全能、全在,我們不只不必懼怕,反而因著祂的全知、全能、全在及全愛,我們就可以無所懼怕,因為知道祂是愛我們的,我們就必在祂的保護下,喜樂及安全地過我們的一生。因著祂就是愛,我們雖然一生的年日,祂都寫上了;但也因著祂的愛,我們就在祂已決定的日子中,與祂互動,就必更得以認識祂,也必因而得到祂更大的愛。

因此,因著神的全能及全愛,我們是白白得到祂的恩典,我們可以從得著祂的愛中,喜樂地過我們的一生。只要我們來到祂的面前,我們就沒有可懼怕的,因為愛中沒有懼怕。詩人認識神的全能、全知、全在時,也同時認識祂的計劃、祂的愛,而當詩人了解神的心意時,他就更放心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從對神的愛的認識中,我們才會更深的認識祂。我們的一生,就是為了認識神的愛,因為宇宙中最能吸引我們的,就是神的愛;而我們在世界所追求的,除了真愛外,是沒有永恆的價值的。除了真愛外,也沒有任何可以滿足我們的事物,這是我們應該要認知的。

最後的一段,大衛說到仇敵的問題。這些仇敵,是不認識神的人,是與神敵擋的人。他們不知道神的全能、全知、全在,更不知道神無限的愛。他們走自己的路,追求世上的好處,結果就成了好流人血的人(19)。大衛為何題到這些惡人呢?前面本是說到與神的關係,本是說到神的偉大,但為何又轉到惡人呢?第一,詩人要告訴我們,雖然神是偉大的,然而這世界還是有敵對神的勢力的,撒但仍是在地上興風作浪的。而撒但及跟隨他的人,是故意不認識神的人(1:28),他們明知有神而不認識祂,於是就放縱自己,成為神的敵人了。一個不認識神的人,就是與神敵擋的人,就是註定必然失敗的人。因為神既是全能的,那一個與神敵擋的人,又怎能勝得過全能的神呢?那只是自取滅亡而已。

第二,詩人題到這些惡人,是告訴我們撒但雖然也有勢力,但因著我們倚靠神,我們是不會受到撒但的傷害的。同時,神雖然是愛的神,但祂也是公義的。神的性格中,除了愛外,還加上了公義。公義是更全面的愛,是為了保護一切屬神的人而設的。若只有愛而沒有公義,那只能是溺愛,那是不完全的愛;但愛加上公義,那就是完全的愛了。因此,大衛這首詩中,不只說到神的全能、全知、全在,更是說到神的全愛及神的全義。祂是慈愛的神,也是公義的神。一個公義的神,是讓愛祂的人得到保護,而讓敵擋祂的人得到公義的審判的。神的公義,對一個愛神的人而言,不只不是懼怕,而且是保護,這一點是我們要認識的。

最後詩人的一個禱告,是求神鑒察他,知道他的心思,試煉他,知道他的意念。看在他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他走永生的道路(23-24)。這個禱告,其實就是讓神的知道,成為他的知道;是把自己完全交在神的手中。當我們對神的偉大及慈愛有深切的認識時,我們就放心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而這個交託,不只是一般的交託,而且是連我們的心思、意念都完全交託給神。那我們說,我們的心思,不是出於我們自己的嗎?如何交託呢?神已給了我們自由意志,我們可以自己選擇,是否走神的路。當我們知道神的偉大時,最好的方法,是把我們的自由意志,也選擇歸給神,由神的意念,成為我們的意念,讓我們完全躺臥在神的手中,這是最安全的。


其實在第1節時,詩人已說神已經鑒察他、認識他了,那為何到了23節時,詩人又要神鑒察他,知道他的心思呢?原來上一個鑒察,是神的主動,是神的全能、全知的結果,而這時詩人的祈求,是把自己交在神手中,主動讓神鑒察,讓神作工。這代表不只神自己單方面知道,而且是我配合神的知道,讓我把神的知道,也成為我的知道。因為神認識我們,比我們認識我們自己更多。因此,我們信服神,把自己交神的手中,我們就必會更多的認識自己,就像神認識我們一樣。如此我們就可以把神的全知,應用在我們的身上,也使我們更深的認識自己,而更配合神的工作了。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詩132

2014/3/5                     mercredi                  132

這一首詩是說到大衛向神起誓,要為祂建立一個聖所,因為他覺得,自己是住在天花板的房屋,而神的約櫃,卻在以法他(6),因此,他就起誓要為神的約櫃,建造聖殿。其實神從來沒有命令及吩咐祂的子民,為祂建造任何居所(撒下7:7);這是大衛自己的心願,是他愛慕神、思念神而有的一種結果。這本不是神的心願,也不是神的本意;然而,神卻答應了大衛的所求,應允了他的禱告。這確是很罕見的事:神因著大衛的起誓,因著他的心願,就答應了他。神就因著大衛的起意,而按他的心願及禱告應允了他。這一件事,是聖經中一件重要的事,是神聽了大衛的禱告,是神按著人的發動而行事的例子。

若神當初是沒有如此的想法,只因著大衛的祈求,神就聽了他的禱告,那我們不禁要問:神為何要聽大衛的禱告呢?神聽大衛的禱告,其實不一定是因著他所求的事情的本身,是否是完全合乎神的心,而是因著他的心是對的,是看到了大衛的心。神所看的,不只是他建殿的行動,更是他的心是為神著想的。他是把他的全副心思意念,全擺在神的身上。他說他必不進他的帳幕,也不上他的床榻;他不容他的眼睛睡覺,也不容他的眼目打盹,直等他為神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3-5)。這樣的心,是把他整個生命以及生活,投資在神的身上。他晝夜所思所想的,都是為了神而已;他的生活及生命,是為神而活的。這種以神為首、以神為先的生活,就是神所喜歡的。這樣的心情,是很少人可以有的。於是神就答應了他的禱告,以滿足大衛的心。

原來神聽大衛的禱告,是因為看到了大衛的心;他的心是對的,是完全為神的。雖然他所建造聖殿一事,是神從來沒有提過的,但因著他的心是向著神的,是單純的,是沒有為己的;那他所求的,雖然不是神當初的想法,神也為了滿足他的心而答應了他。原來當我們的心是向著神之時,神看到了我們的心,也會為了滿足我們的心,而答應我們的祈求的(當然這祈求雖然不是神當初所想的,但卻不是違背神的心願的)

感謝神,原來神的恩典是如此的大呢!神答應大衛的禱告,這是一種恩典,是神給大衛的禮物,是神為了滿足大衛的心,而給他的特殊恩典。不是大衛能夠為神作甚麼,乃是神為他作了一切。是神揀選了他,是神恩待了他;而神答應了他,不是代表大衛可以為神作一件偉大的事,乃是神為他作了所有的事。一切我們能為神所作的,都是神給我們的恩典,而不是我們給神的功勞,這也是大衛所深知的。當我們的心是向著神、當我們先關心神的事時,神也必關心我們的事,也必成就我們的心願的。這就是神給我們的恩典,是白白的恩典呢!

大衛向神起誓(2),要為祂建立居所(3-5);神也因著大衛如此的祈求及起誓,神也就向大衛起誓(11),要賜福與大衛。原來當大衛向神起誓,要為神作些甚麼時,神也同樣地向大衛起誓而作出回應。大衛的起誓,雖然不是完全是神當初的想法,但神卻按著大衛的心意,原則上應允了他,只是修正了一些地方。例如大衛本想是自己建殿,但神卻要他的兒子所羅門建殿,而不是大衛自己建殿。又大衛本想先把屬世的殿建造起來,但神卻把屬靈的殿,先建造在大衛的身上。

這怎麼說呢?也就是說,神要大衛先學習順服神的功課,先讓神在大衛身上有主權,如此就是先在大衛身上建立了屬靈的殿,那屬物質的殿才有意義。原來在新約時,我們的身體是神的殿,神要與我們同在,神要成為我們的神而在我們身上掌權,這才是神的心意。而這心意,神要先在大衛身上建造起來,然後才有屬物質的殿。因此,其實大衛所求的,是一個物質的殿,但神所給他的,是一個屬靈的殿,並且是先建造在他的身上的呢!

還有,大衛所求的,是祭司披上公義(9),但神所給的,是祭司披上救恩(16)。那這有何不同呢?若要祭司披上公義,不是人所可以作得到的。因為沒有一個義人,連一個都沒有!人是沒有義的,若要祭司披上公義,那就只有先接受神的救恩;那就只有神的義,才真能討神的喜歡。而人怎能有神的義呢?這就是救恩的內容,就是神給人的禮物了。大衛求祭司披上公義,但神卻把救恩給我們;我們所求的,常是不完全的,但神所給的,卻是完全的。因著我們的短視,我們常是求一些不完全的事物,但因著大衛的心是對的,神就給他更好的禮物了。

今天我們來到神的面前,神看的是我們的心,多於我們所求的事物本身。若我們的心是對的,我們是願意把自己交神的手中;也願意以神為主為念的話,那神就會按我們所求的,把祂更好的給我們的。這是神的恩典,也是神的憐憫,因為我們是不完全的,我們所看的是不完全的,於是我們所求的,就常是不完全的了。然而神的回應,卻補足我們的不足,把好東西給我們。

大衛求神不要厭棄神的受膏者(10),神果然應允他,讓他的子孫沒有斷過王位,而更重要的,是神從大衛的後裔中,興起一位受膏者,是永遠作王的,這就是基督。大衛求的時候,或許不知道他這個祈求,會引起如此好的結果,就是基督從他而生,基督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永遠作王。這是何等榮耀的事啊!而神因著大衛的祈求,就給了他;而且給他的,是超過他所想所求的呢!今天我們是否也可以大膽地向神祈求呢?只要我們的心是對的,我們所求的,神必會垂聽,而且會把更好的給我們,是超乎我們所想所求的呢!


神答應大衛的祈求,讓他的子孫坐在他的位上,是有一個條件的,就是12節所說的: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這個條件,後來因著大衛的子孫作不到,就斷了王位了。然而,這個應許,還是在基督身上應驗了。基督來了,就遮蓋了人的軟弱,就把人所不能作得到的作成了。我們離了基督,就沒有成功;離了基督,就是失敗。神的起誓、神的應許,全部都要在基督裡實現的。也就是說,當神答應大衛,說這是神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裡時(14),其實神是因為有基督的這個底牌,祂才如此說的,沒有基督的救贖,一切都是徒然的。感謝神,神的應許有多少,在基督裡都是是的;也惟有在基督裡,神的所有應許才可以實現,這是我們要知道的。因此,大衛的子孫,因著軟弱而不能永遠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但基督來了,就補充了這個缺,祂也是大衛的子孫,祂可以永遠坐在寶座上。是基督成就了一切,有了基督,神的應許才可以完全成就。感謝神!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詩131

2014/2/4                 mardi                      131

這是一首用母親和一個剛斷奶的孩子的關係,說明我們與神的關係,亦是有如此的關係。一個剛斷過奶的嬰孩,他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他說可以獨立,又不能獨立。他雖然斷了奶,但他仍是不能靠自己而活的;他雖然似乎可以離開母親的懷中,但他仍是需要倚在母親的懷中,仍是需要愛的關懷的。他似乎可以有自己的主見,但他卻是軟弱無助,無法主導所有事情的。他仍是要倚靠母親的保護,倚賴母親的指導,他才可以安全地過他的日子的。這就是剛斷奶的孩子的狀況,也是說到我們與神的關係的情形。

我們與神的關係,也應是如此,就是我們一方面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似乎可以獨立行事。此外,我們也有神的形像,就如嬰孩有母親的形像一樣。但我們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雖然獨立,我們雖然似乎可以獨斷而行事;但我們其實只是如一個嬰孩一樣而已,我們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應付一切的事的。我們只當凡事倚靠神,認知自己的能力有限,而緊緊倚偎在神的懷中,才能繼續過一個享福的日子的,這就是我們與神的實際光景。

孩子斷了奶了,母親是否就不理孩子呢?不是的,母親更會小心照顧孩子的。因為這時的孩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母親一方面希望孩子能獨立,但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仍在母親的正確指導下生活。孩子一方面似乎獨立了,但他仍是沒有能力自己完全獨立的。他要繼續地倚靠母親的帶領,才能順利地得到生活的安穩的。神的心也是如此,祂一直關心我們,一直仍然不斷地照顧我們,祂不會讓我們一個剛斷奶的孩子受虧損的,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這是神的愛。而有了這個愛後,我們就放心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了。

今天我們被神創造後,有神的形像,可以自己有獨立的思想;而神也給了我們自由的意志。但我們的能力仍是有限,我們對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們是不能及沒有能力去行的(1)。我們應認知自己的軟弱,我們也應認知神的大能,以及神的慈愛。就如孩子經過了未斷奶的一段日子後,他應知道母親是愛他的,他就可以因著這段經歷,而安心地投靠在母親的懷中,讓出自己的主權,而把自己安全地交母親的手中。這就是相信及倚靠,是我們對神的態度。

剛斷奶的孩子,就是一個似乎與母親可以脫離其倚賴,但其實又不能脫離母親的幫助的人。原來我們今天的人類,與神的關係也是如此。我們都只是如一個剛斷奶的孩子一樣而已。一個剛斷奶的孩子,雖然似乎可以脫離母親的懷中,但他能有多少的能力,去完成他自己想作的事呢?他沒有足夠的能力,也沒有足夠的智慧,去作他想要作的事。甚至他也不明白這世界的事,不能計劃他的一生的。他只有一個經驗,就是他的母親是可靠的,他在母親懷中是享受的。今天我們也應有如此一個經驗:我們知道我們的神是大有能力的,祂是慈愛的,是我們的倚靠。若我們倚靠祂,只要把自己的安全、自己的一切交在祂的手中,那我們肯定是安全的、也是享受的。

然而今天的人類,常常不知道自己的狀況,以為自己是聰明的,以為自己可以離開神而成事。其實人的能力及智慧,都是從神來的。一個斷了奶的孩子,絕對不可能離開母親而活,也不可能比母親有智慧的。人應了解我們自己的不足,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認知自己的光景,心就不會狂傲,眼也不會高大了(1)。一個剛斷過奶的孩子,若自以為可以作重大和測不透的事,那他就是無知,因為他的經歷有限,他只需作一件事,就是仍然躺在他母親的懷中,繼續享受她的愛、她的指引了。

以前未斷奶前,嬰孩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一定要倚靠他的母親,而不能離開母親;因為一離開母親,他就沒有食物,他就不能活了。但一個剛斷了奶的孩子呢?他就要學習另一個功課了,這個功課就是仍然把自己交在母親手中。他雖然似乎可以獨立了,但他仍是選擇躺在母親的懷中,他仍是選擇倚靠母親而行。因為他已經嘗過母親的關懷、母親的養育、母親的慈愛…,於是他把自己的獨立意志,選擇仍然是倚靠母親,與母親一同成長,這是最聰明的選擇。

今天神給了我們自由意志,讓我們可以自由選擇。然而,我們只是如一個斷了奶的嬰孩一樣而已,我們是有很多不能的。我們仍應選擇安歇在神的懷中,相信祂的能力,倚靠祂的幫助,與祂一同面對我們人生的各種不同的問題。我們要用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讓神繼續帶領我們前面的路;神與人一同合作,讓神參與我們的一切生活。這樣的選擇,是最聰明的選擇,是人生最好的道路。

詩人是如此選擇的,他就如一個斷了奶的孩子一樣,他雖然似乎可以獨立,但他認知自己的有限,也認知神的能力;因此,他就把自己完全交在神的手中,他躺在神的懷中,如同躺在母親的懷中一樣。他與神一同面對他眼前的生活,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不能有一刻離開神而生活的。詩人自己經歷過倚靠神的生活後,他也呼籲所有的以色列人,也當仰望耶和華(3),因為這是最美的路,也是人類惟一應該行走的路。


然而人總是不願意把自己的意志交在神的手中的;我們最難的,是把自己的自由意志,交由神處理。因為我們都很想自己作成自己所計劃的一切,我們也覺得,自己所想的,才是最好的。因此,當一個人能獨立行事時,他是很不願意把自己的意志丟下,而去聽神所說的。這是我們最大的攔阻,我們必須對神有更深的認識,然後才慢慢的學會,能把自己完全交托給神的。一般而言,當人們要把自己的自由意志交給神時,人是覺得不安全的;我們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才能保護我們,這是最大的問題。然而,這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及能力,去保護我們自己的。當我們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時,我們不是喪失了自己的想法,乃是以我們的想法,去選擇讓神作主作王。我們的自由意志,是隨時作主的,只是我們作主的決定,是選擇以神為我們的主而已。而這個選擇,其實是世上最難、但卻是最聰明的選擇;而這也是一種最大的享受,是最幸福的一幅圖畫呢!但願我們每個蒙恩的基督徒,都能像詩人一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