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耶卅五



2018/1/25        基督徒的正確生活習慣 jeudi                 耶卅五

神叫耶利米做一件事,就是把酒給利甲的子孫喝,但他們不喝。為何不喝呢?因為他們的祖先曾經吩咐他們幾件事,一是不可喝酒,二是不可蓋房、撒種、栽種葡萄園;而且一生要住帳棚;目的是使他們的日子在寄居之地得以延長(6-7)。神要耶利米親自試驗他們,是否還是守這祖先的吩咐。結果雖然耶利米這個先知的話給了他們,他們還是堅守他們祖先的話,沒有離棄祖先的話。這表示他們不受人的話的影響,除了不可抗拒的原因,他們必須離開原居地,而到耶路撒冷外,他們都遵守祖先的話(11)。這就看到了一個守約的民族,而最後他們是蒙神賜福的。

神為何要把利甲族找出來呢?若神不找他們,連先知耶利米都不會知道,他們正在做了一件二百幾年來,合乎神時意的事。神是故意把他們這些隱藏地、默默地為神犧牲的民族找出來,成為以色列人的對比。神欣賞他們,特意要把他們的善行說給大家聽,是甚麼原因呢?

他們是守約的,但他們守的約是祖先吩咐的,為何神還是欣賞他們呢?他們有沒有遵守神的話呢?若一個守約的人,他是有這個守約的性格的,他就會對任何約都會謹慎而願意守的。因此,神欣賞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的性格,是他們的心態,而不只是這些約的內容的問題(當然這些約的內容也是對的)。那人守住人的約,與守住神的約,那一樣容易呢?若人可以遵守祖先的約,為何不能遵守神的約呢?祖先常是人所尊敬的,因此,似乎人比較容易聽祖先的話,因為每一個家族,都自然會想到要保持自己家族的風俗習慣,如此就可以與人分別。然而,我們真正的祖先,更應推到神自己,因為神創造萬民,我們的祖先也是神創造的,我們若尊敬我們的祖先,為何不更要尊敬神呢?這也是人的矛盾,因為神是看不見的,但祖先呢?祖先雖然也已經看不見了,但似乎還是比神實際,這就是人的問題。

神的誡命與祖先的誡命,那一個比較重要呢?神的誡命,是直接給我們生命及平安的,因為神當初與以色列民所立的約,是平安及賜生命的約(2:5);這表示神的約是賜生命及平安的。那利甲族祖先的約呢?這約不是出於神的,卻是出於人的;那為何神會看重呢?這約雖然不是出於神的,但其精神卻還是出於神的話,從神的話而來的。利甲祖先約拿達這樣的定下規則,是了解神的誡命後,為要進一步地在生活及行為上遵守神的話、把神的話表現出來;就訂下一些規條,要子孫遵守,目的是為了他們的好處,也為了實行神的話。約拿達利用自己的地位,對子孫的宣布,是讓他們可以從生活習慣中,更容易遵守神的話。因為一個人有好的生活習慣,才可以成為好的基督徒;若沒有好的基督徒習慣,就不能成為好的基督徒。我們的生活習慣,是會影響我們的生命長進的。若我們的生活習慣不好,就不會有正常的長進的。因此,利甲是想從生活習慣著手,讓子孫有好的生活習慣,就能有好的生命,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他們有甚麼生活習慣呢?第一,他們不喝酒,為何不喝酒呢?因為酒能使人放蕩,酒是屬世的享受,是世上的娛樂;然而利甲祖先希望他們的子孫,不要以世上的娛樂為主,乃要以神的喜樂、屬靈的歡樂為主。喝酒雖然不是神所禁止的,但喝酒是容易使人在放蕩之下,就從喝酒變成醉酒,是一個很危險的生活習慣。因此,為了不使自己跌倒,雖然喝酒不是犯罪,但卻很易犯罪,約拿達就禁止子孫去做。這就是為神而自動放棄了世上的娛樂,這是多走了一步;把生活習慣做成最好的習慣。

第二,他吩咐他們不要蓋房撒種栽種葡萄園,這是甚麼意思呢?因為這是地上的工作,是地上的盼望,是地上的倚靠。但若一個人真是倚靠神的恩典,一個人真是倚靠神的供應,他應學習的,不是靠自己的勞力,乃是把自己放在神的手中,讓神親自供應他們的需要。那神有沒有供應他們的需要呢?從神直接啟示耶利米有關他們的守約的精神,我們就知道原來在亂世中,神還是很欣賞利甲子孫的行為,而特別把之找出來,讓耶利米知道;原來還是有一些人,他們會守約的。神找他們作為一個好榜樣,就表示神是欣賞他們的;對一個有對的心態、對的性格的人,他是蒙神賜福的。因此,我們要學習的,乃是過一個飛鳥的生活,一個不種不收不積蓄的生活,專一倚靠神的供應;而到了這時,約有250年時間,他們還是守住祖先的約,就得蒙神的欣賞。

第三,他們要過一個住帳棚的生活。他們不種、不蓋房子,只住在帳棚,這就是過一個簡樸的生活,就是不把盼望放在地上,而是放在天上。這就如亞伯拉罕盼望天上的一座城,而不是盼望地上的城或是房子。當初的亞伯拉罕,也是過一個隨遇而安的生活。而神當初所啟示的會幕,其實也是一個可以搬遷的帳棚,而不是一個不能搬遷的聖殿。其實神的心意,是讓人隨時可以離開世上,隨時可以倚靠神。神的會幕是可動的,那我們到那裡,神就都可以同在。我們在世上的生活,就應是以天上的永恆為我們的目標,而不是以地上的房屋為目標。聽說美國人是不太買房子的,因為美國太大了,有時換了工作後,就要搬遷到其他的州,若買了房子就很不方便。今天我們呢?是否也可以學習過這種地上帳棚的生活,以天上的城為我們的目標,而不是專注在地上的目標呢?

利甲祖先的生活規則,雖然不是從神的誡命來的,但他消化了神的誡命後,就發出了一些對的、捨己犧牲的條例,要他的子孫遵行。這是很難得的,因為第一他先要知道神的心意,知道神的誡命的精髓,然後才可以作出這些生活的配合的。今天我們若懂得神的話,並且願意遵行的話,我們是否也要設計一些生活上的習慣,以配合神的話呢?神的話若要我們每天早上晨更親近神,那我們若不設計一個早睡早起的環境,我們就不可能遵守這個神的吩咐的。因此,利甲的話,雖然不是出於神直接的吩咐,卻是他經過了揣摩神的話後,在生活上設計了一些能容易配合神的話的生活習慣;而且不斷地遵守,配合神的誡命,落實神的吩咐。這就讓神欣賞他們,並把他們作為好例子,讓耶利米可以拿出來,成為眾人的好榜樣。

因此,我們不只有神的話、知道神的話而已,我們更要思想,如何在我們生活上,改變我們的習慣,使我們可以更容易遵行神的話。而利甲族的這個設計,是要犧牲他們世上的享受,是要捨己的。因為是與世上的習慣不同,是脫離世上的風俗而活的。同時經過了二百多年,還是不必改,可見這是等同永恆的真理的生活方式,是我們要學習的。今天若我們要愛主,我們就應要設計一套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要有捨己的心志,才可以行出神的話、走神的道路的。若我們用我們世界的生活方式,是很難遵守神的話的,這就是利甲族之所以設定這些規矩的原因。

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耶廿九

2018/1/17        苦難中的盼望及安慰        mercredi          耶廿九

這一章是耶利米從耶路撒冷寄信與被擄的祭司、先知、和眾民、並生存的長老,就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擄到巴比倫去的,是在第二次被擄後寫的信,亦即是約雅斤王被擄後,所寫的信。信中論到被擄的人的命運,說出神的計劃、神的應許,安慰他們。同時,他也責備在巴比倫的假先知,因為假先知說假預言迷惑眾人(8-9),說他們必然很快就可以回國(28),他們並想要責備耶利米,因為耶利米要被擄的人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吃其中所產的(28)。這就是耶利米寫這信的原因,是糾正假先知說的話,也責備假先知,並懲罰假先知。

當在一個亂世之中,各種的學說都出來,各人按自己的想法去說話行事時,你作為神的先知、你有神的話,你該如何作呢?耶利米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述說神的話,把神的計劃、神的旨意說出來,成為別人的安慰,這是有神的話的人的責任。今天一個真有神的話的人,他應是充滿負擔,要把神的話說出來的。一個有神的話的人,他也會分辨誰的話是對的,誰的話是錯的。你是這樣的人嗎?我們可以分辨對的及錯的嗎?我們有這能力嗎?這是我們應自我檢討的。

假先知是如何出來的呢?其中一個原因,是聽信自己所作的夢(8)。甚麼是自己所作的夢呢?這夢若不是神啟示的,就是自己日思夜想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而出來的。我們若沒有神的話,就沒有真理,就不知道神的作事方式,那我們就只能以世上的道理來取代、也只能以自己的盼望,成為我們的盼望了。這些被擄的人,若沒有神的話,就不知道神的計劃是甚麼,於是就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盼望,成為他們的盼望了。他們的盼望是甚麼呢?就是早日回歸祖國,就是得勝巴比倫,折斷巴比倫的軛(28:4,10)。這是合理的盼望,也是人在苦難中自然有的盼望。

然而神也給他們盼望,神給的盼望,不是要他們馬上回巴比倫,而是在異地居住、建造房屋、娶妻生子、生養眾多、不至減少(6)。這是盼望嗎?這當然也是盼望,但卻不是他們的盼望,是神給的盼望。這盼望不是這一代就可以看得到的盼望,卻是神給整個民族的盼望。神給的盼望,不是馬上的,但人卻是想馬上的盼望;人的生命有限,他所想的,就只是這一代。人的眼光有限,他所想的,就只是個人,而忽略了整體的需要。而神的計劃不只是這一代,而是更長遠的計劃。因此,神所給的盼望,不像人所給的盼望;人只會看現在或短期的事,但神是超越時間的,祂的計劃也是整體的。於是人的盼望就是短視,就是個人的利益多於整體的利益。

神在苦難中給他們安慰,也給他們指出一條路,但這條路是好路嗎?神給他們盼望,表達出神對他們的愛及關心,但他們知道嗎?他們自己有自己的夢、有自己的盼望,就不覺得神給的盼望是好的。其實神若答應給他們生兒育女,讓他們生養眾多,不致減少,這是苦難中的恩典,他們有發現這恩典嗎?若我們只有自己的盼望,只想到自己的路,而忽略神在苦難中給我們的出路時,那我們就看不到神所給的安慰及盼望,我們就覺得苦難是沒有路的。其實神若把苦難給了我們,神也會給我們一條出路的;只是若我們自己所想的出路,與神所給的出路不一樣時,我們就只會盼望神馬上給予出路,就把神的整個計劃、整個恩典都糟蹋了。因此,在苦難中我們要學習把自己的想法拿去,我們要尋求神,若專心尋求神,就必尋見(13),這也是神在苦難中給我們的另一恩典。平時我們或許忽略尋求神,但在苦難中,人沒有路時,就應學習尋求神,而從神得到的盼望,才是真正的盼望。同時,也要求平安(7),這是苦難中的平安,異於世界所給的平安。世人所給的平安,是在平順的環境中的平安;但耶穌所給的平安,卻是苦難中的平安,這是神才能給世人的。

神一方面給他們苦難,另一方面在苦難中又指出一條路,這表示神在任何環境中,都會給我們路的。只要我們肯悔改、肯尋求神,那即使是在苦難中、在被擄的惡劣環境時,神仍是會顧念我們的。在此,神主動給被擄的人一個路、一個安慰、一個盼望,是為了給他們力量,讓他們懂得神的計劃,讓他們在苦難中仍不灰心、不喪志,仍然可以生養眾多,為了將來而活,而不只是為了現在而活。他們的將來是有盼望的,是可以回歸國土的,因此,他們在不想住的國家中,仍要因盼望而活,為將來而打算。平時人都只為短暫的將來而活,但當他們被擄後,他們就要學習不是為短暫而活,乃是要為更遠的將來而活了。這也給我們一個教訓,我們平時的生活,是否只為到短暫的將來而活呢?我們是否只為個人而活呢?這時他們的活著,要建造房屋,要娶妻生兒育女,那就是為了將來而準備,為了下一代而活了。

這就可以讓我們檢討自己的生活,我們是為將來的永恆而活呢?還是只為地上的將來而活呢?當苦難來到時,神指出一條路,就是為更遠的將來而活;因為苦難就如種植一樣,要種出生命的果子來,是為了將來的生命、是為了將來的盼望而活。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因為平時我們都是短視的人,都只會顧自己及短暫的將來而已。但苦難把我們的眼光帶到更遠的將來,使我們知道苦難還是有益處的,苦難是神另一種工作,是使我們的生命更成熟,是為了自己的生命成熟,也是為了別人得益的。

在苦難中,我們是需要安慰、需要盼望、也需要一條路的。然而我們所需要的路、需要的安慰、需要的盼望,不是從自己來的,乃是從神的話來的。我們在苦難時,要尋求的不是自己的盼望,不是馬上把苦難拿去,乃是學習在苦難中成長。這就是建造房屋、生兒育女、生養眾多的另一個意義,這就是要他們學習不是把苦難除去,乃是在苦難中有另一種成長。當他們生養眾多時,就等同新的生命成長,而這新的生命,就可以在將來回歸國土時,可以派上用途了。

因此,當苦難臨到我們時,我們不是要馬上除去苦難,就如這些人一樣,希望快快歸回;然而神的計劃,卻是要他們在苦難中成長,在苦難中生養眾多呢!若是如此,我們就應知道,神給苦難的其中一個目的,乃是要我們在苦難中有新生命的成長,神要藉著苦難,更新我們的生命,使我們有不一樣的新生命,才可以承受神給的地土。


這裡有兩種被擄的人,一是被擄到巴比倫的人,一是在王宮中,卻被假先知的話(就是撒但)擄去的人。前者若尋求神,他們雖然被巴比倫所擄,也可以被神的話而得釋放。後者雖然沒有被擄,但他們因著被假先知、被撒但迷惑,他們是得到屬靈的被擄;而屬靈的被擄,比屬世的被擄是更可怕的。只有神的話可以把我們從世界的被擄中釋放出來,我們活在世上,若沒有神的話,就只能被假先知、被撒但的話所捆綁,而不得釋放。

2018年1月9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耶22:10-30

2018/1/9                          mardi                           22:10-30

這一段開始,是說到猶大最後的幾個王的命運,從約西亞的兒子算起,一共有四個王,就是約哈斯(約西亞之子,又名沙龍、作王三個月)、約雅敬(約西亞之子,作王十一年,是法老立的王)、約雅斤(約西亞之孫,作王三個月、被擄到巴比倫)、西底家(約西亞之子,作王十一年,巴比倫王立的王)。這幾個王說是王,又不太是王,因為他們大多是被擄、被立、而沒有辦法自己真正作主作王。他們是被外邦人隨意廢立,沒有自己的主見,不能自主的。他們表面上是猶大人的王,但卻是被外邦人所立、所廢的王,是沒有辦法行獨立之權的。這就是猶大最後四個王的光景。

自從約西亞死後,那就是最後一個好王死了,人都會為他哭號,然而一個義人死後,是不必為他哭號的,要為的是沒有義人出來,因而國家將亡,人將被擄,他們的光景就會更慘了。哭是人之常情,這叫做人情;然而耶利米卻叫他們不要哭,why?因為不只是人情的問題,更是神情的問題。甚麼是神情呢?就是神的心情如何、神的想法如何、神的旨意如何?這是更重要的。當一件事發生時,我們不是以人情處理而已,更是要知道神的旨意如何,要按照神的心意而行,這會比人情為好。這就是耶穌為何叫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祂哀哭,要為自己及自己的兒女哭的原因(23:28)。我們喜歡用人情處理事情,因為順著人情去處理事情,是得人的心的;但順著神的旨意去做時,有時是人不高興的。然而更重要的是神情、是神的旨意如何,要按神的心意去處理事,這才是更是重要的。

當一個義人死亡後,若再沒有義人出來,神的懲罰就會臨到了。若人不願意走神的路,那人的光景是悽慘的。這裡所說的這些王都只是傀儡,都是被外邦所控制,就代表他們都在世界的陰影下渡日,是生不如死的。他們有王的位份,卻沒有王的權柄,是失職的王,是失去了恩典的王,是沒有神同在的王。若一個人隨從世界,不隨從神的道,那最後的光景是生不如死,任人擺佈的。

這最後的幾個王,其實是代表一個不走神的路的人,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光景,就是可憐的,就是沒有盼望的。他們似乎還會有建造,還在為自己蓋廣大的房、寬敞的樓,為自己開窗戶(14),然而他們所做的,是枉然的、是浪費的。這是約雅敬的作為,代表沒有意義的行動。第一,他不知道自己所作的,是虛空的,都會過去的;第二,他的真正位分,不是在建造房屋,不是在為自己而作事,乃是要為國家而作事,也要為神而作事。一個人的行為如何,是代表他的生命、代表他的觀念,代表他的價值觀。若一個人所做的,只是為自己而作,沒有想到為別人、更沒有想到為神而作,那他就是一個為己的人。

原來今天我們得到神給的職分,每一個人都不同。若你是作王的,你知道你的職分及責任是甚麼嗎?就是要行公義,就是要施行公平,這才是神給的職分相稱的工作(15)。然而,當神給了他一個職分時,他卻不知道這職分的責任是甚麼,卻浪費了神給的職分,疏忽了神所給的責任,不做重要的事,卻只是為自己建造房屋;而且是大禍臨頭還不自知,還以為是平安。一般而言,我們是在平安時才建造房屋的,就如所羅門所建造的聖殿,是在平安和平時代才建造的。然而約雅敬所建造的房屋,是在快滅亡之時建造的;而且是收了百性的稅而建造的。這代表他是一個無知的人,不知國之將亡,還在大興土木,還只顧自己的滿足,而不顧百姓的痛苦。這不只是疏忽了神給的職分,而且對神也沒有真正的敬畏。他沒有想到他的父親,就是約西亞所做的事,他為困苦和窮乏人伸冤,那時就得了福樂(16)。這是一個認識耶和華的人,所要做的事;也是作王的位分中的責任。因此,每一個職分神都給我們責王的,我們會疏忽嗎?一個認識神的人,是不會疏忽的(16),我們是認識神的人嗎?

為何這些王沒有悔改,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呢?為何他們在國之將亡時,還在做一些無謂之事,而不做一些復興的事呢?雖然似乎神已命定了災禍的降臨,但是否就沒有辦法挽回呢?即使沒有辦法挽回,人不能就回頭嗎?如此或許神會再多給一些時間給人。神是等著這四個王,看他們是否仍然是無知,看他們是否還可以回到神的面前。因為神即使將要滅亡猶大國,但神還是差遣耶利米說話,他們還聽得下嗎?他們已經是國勢如此弱了,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嗎?

因此,我們看見的,是有四個王,他們是末代的王了,但他們還不知道國之將亡,還在走自己的路,不走神的路。他們的路已經被世界侵入了,他們的立王,已經不是自主的、更不是神所要立的了;他們的王,是世界所立的,是傀儡王而已。然而他們這時做些甚麼呢?神給他們四個王的機會,但他們沒有能力改變,他們還是為自己而建造,沒有為神、也沒有為人而活。原來我們的職位中,是要為人及為神而活的,但我們想到的,多只是為己而活而已。

今天我們是否也是一樣呢?我們的生活,我們活著的方向是甚麼呢?我們知道神給我們的職分嗎?我們是有兩個職分的,一是屬靈的、二是屬世的。屬世的職分,這是四個王,因此他們要知道作王的職分及責任是甚麼,就是要行公義及公平,為困苦及窮乏人伸冤;這是作王的職分及責任。而屬靈的職分呢?他們是坐在大衛的位上的人,是神給的位分,是代表一個見證,是要帶領全體人民百姓遵守神的律法的人。神給這職分,是要他帶領全體人敬畏神,聽神的話而行,為神而建造房屋(就是殿),而不是為己建造而已。我們今天有知道我們有兩種職分,知道我們當盡的責任在那裡嗎?

這裡說到約雅斤的預言,他一方面是被交在巴比倫王的手中,但另一方面,神的憐憫也臨到了他,使他在巴比倫王面前蒙恩,把他從獄中領出來,使他的地位高過和他一起在巴比倫的眾王(王下25:27-30),這是神的恩典,是剩餘的恩典,是神自己作的。他是先被摘下來,然後神再在他的身上作工,使神的約不至斷絕。因為神應許大衛,他的子孫要作王的。然而這個應許,卻因著這四個王的不聽話,神如何來成就祂的應許呢?這就是神的大能及神的恩典,要使神的約不改變。

神仍然揀選了這個不聽話的王,不是因為他聽話,是因為神的憐憫、神的信實、神的約之故。神要在軟弱的人身上仍然有工作,祂仍然要在敗壞的人身上作工,就如亞他利雅殺王室時,神特別保守了一個小兒子,就是約阿施,免得大衛家沒有後裔。而在這時,神在這四個不聽話的王中,祂要怎辦呢?神說,約雅斤是祂右手帶印的戒指,但神一方面要揀選他,使他仍然可以保留大衛的香火;但另一方面,由於他們的悖逆,神又說他和他的後裔,算為無子不是無子,是算為無子,他的後裔無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猶大。這是甚麼意思呢?他不是生約瑟嗎?而約瑟不是馬利亞的丈夫嗎?


但耶穌不是約瑟肉身的兒子,只是預表性的兒子。因此,這代表甚麼呢?代表神一方面要履行祂的約,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不懲罰這些人,因此,神所要做的事,乃是一方面是他沒有真正的後裔坐大衛的寶座,另一方面又有預表性的後裔坐在大衛的寶座上。而這個坐在大衛寶座上的,不只是猶大的王,乃是全地的王,是天國的王,這就是神的奇妙,是神因著人的軟弱,而自己作成的救贖之功,是跳過了人的軟弱,而由神的能力完成的。亞他利雅不能攔阻神的工作,而軟弱的王,也不能攔阻神的工作,這是神可以在任何情況及環境中,均可完成祂的工作。而真正能完成神的約的,不是世上的人,乃是基督自己。惟有基督,才是神最後的答案,而神可以在軟弱的人身上完成祂的工作,只有基督而沒有別人。

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耶十四章

2018/1/1                  lundi                 耶十四

這時乾旱之災已經來到了,然而他們還沒有儆醒,只有耶利米一個有神話語的人,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其他的人,都只是杯酒昇平,不知大難的臨到。原來一個有神話語的人,是了解真正的環境是甚麼,才可以看到環境背後神的手的。本來先知是說,沒有餓荒的,神必要賜他們長久的平安的(13)。然而現在環境不是這樣,他們為何仍不覺醒呢?當一個假先知說了話,而把人蒙騙時,人其實是陷入在一種悽涼的光景中的。一個本來是應該說神的話,但卻說出自己的話的人,是很可怕的。因為別人以為他是說神的話的人,但他卻不是說出神的話,而是說出自己的話。他不只沒有神的話,而且是說出自己的話;同時,別人又以為他是說神的話。這樣的人,就很容易迷惑人,就很容易使人陷入在苦難中。這就是耶利米時代的光景,他們充滿了假先知的話,還以為是神的話,於是就有了假的平安,假的虛榮,以致神的懲罰臨到,還不知道呢!

我們今天教會中,是否也會有假先知呢?我們當中是否有責任說出神的話呢?今天神的啟示已經完全了,每一個人都可以讀聖經,我們理應不會被假先知騙的了。然而似乎教會中還是有假先知,還是會有人把神的話解讀錯誤,隨自己的意思解讀,把平安說出來,其實沒有平安的。作為一個聖經教師,他的責任是大的,因為別人相信你的解經,也相信你的話。因此,作為教會的帶領者,是需要更謹慎在神的面前的。同時,作為一個普通的信徒,我們是更要在神的話裡面下功夫,免得被騙了還不知道。
這時已經有乾旱了,但他們仍不悔改,他們遭遇這環境時,耶利米祈求神,他祈求了兩次,但其他的人呢?似乎仍不懂得來到神的面前悔改,他們這時會有禁食,仍是有外面的獻祭(12),但已經太遲了,神已經不聽他們的禱告了,因為神已經決定降災給他們。不只他們的禁食神不聽,原來連耶利米的禱告,神也不聽,而且叫耶利米不要為這百性祈禱求好處(11)。神叫耶利米不要為這祈禱求好處,是甚麼意思呢?第一,是因為神已經決定懲罰,是不能更改的。神知道用一般的方法,他們是不會悔改的,因此,他們就只能配受懲罰的方法就是被擄到外邦去,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的方法。第二,神不是叫耶利米不要禱告,乃是不要為這百姓祈禱求好處。耶利米可以禱告,但求好處是沒有用的,若求好處是沒有用時,那他仍要禱告嗎?他仍可以禱告,這時的禱告,就專向一個方向求,就是滿足神的心。其實耶利米的禱告,都是站在神的立場來禱告的較多,而不只是站在百姓的立場禱告而已。甚麼是站在神的立場禱告呢?就是體貼神的心,知道神的心、知道神所想的是甚麼,然後就向神呼求,這就是體貼神的心。例如他知道以色列人的罪孽,知道自己是多次背道的、得罪了神(7),他也知道神的心其實是傷心的,神站在路旁像寄居的(8),乃是不得已的,不是神希望的,乃是因為以色列人的罪,這些罪使神只能站在一邊,而不能拯救他們。不是因為神不想拯救,乃是因為以色列人有罪,而這些罪使神只能站一邊(8)。這是神的無奈,因為神不能以有罪的為無罪,這就是神的難處,是人所不知道的。我們只知道求神,但不只求神,而且要懂得神的原則、神的心意、自己的光景,然後再求神,如此的求神,才是真的貼合神的心的。因此,我們求神,不只是為了自己的好處,更是要貼合神的心,知道神所需要的祈求是甚麼,這樣的禱告,才是我們要學習的。

第二次的禱告,就是19-22節,也是一樣的禱告,一方面他想到的,乃是猶大的光景,另一方面他看到的,是神的計劃(19),而他的禱告的一個目的,乃是要觸動神的心,也讓神的心得安慰,因為在這裡,有一個人,他可以體貼神的心,他可以知道神的律,他知道神的心的傷痛,他的禱告,是可以兼顧以色列人及神的感受的。今天我們的禱告是如何的禱告的呢?我們通常是只看自己的一面的,我們有甚麼難處,有甚麼要求時,我們所看的,乃是我的益處,乃是我這苦難。但當我們禱告時,我們要學習的一樣事情,乃是同時要看到神的心、看到神的計劃。若我們能看得到神的心意、神的心情,然後再禱告時,我們的禱告,就會完全不一樣的。

可惜的是,我們大多數的禱告,都只是看到自己的需要,看到自己一方面的光景,但我們是不會看到神那一面的心情,也看不到神的計劃的。我們在發生一件事,要向神禱告時,我們先要明白神為何要這樣做,神為何要懲罰他們,自己的光景及狀況有甚麼是令神不能作工的等等。當我們都知道了這些,就是神的心情、神的計劃、神的心意,以及自己的光景時,我們再向神祈求,再向神禱告;那我們的禱告,就必可以體貼神的心,也會懂得如何祈求。如此的禱告,就不只是滿足神的心,而且亦可以使自己得真正的益處的。


耶利米兩次的禱告,目的不是改變環境,乃是滿足神的心。這時的禱告,就不會因而使災禍停止,但卻可以使耶利米自己的心得安慰,也可以使神的心滿足。這時耶利米所求的,就不是災難的除去,乃是等候神的同在、等候神的作為(22)。若他們的災難無法除去,那這時我們該求甚麼呢?就是求神的同在,若神的同在也不能求時,你還可以求甚麼呢?就是等候神的時間,就是接受神的懲罰,但同時仍是盼望神回心轉意。若我們的悔改,已經不能使神停止災難時,我們仍是要抓住神,仍是要仰望神,因為我們惟一的路,就是仰望神,就是神自己。若沒有神的自己,我們是沒有盼望的。雖然神暫時似乎不聽我們的禱告,但我們仍是只能仰望神,而不是轉向別神。這就是我們惟一的路,這就是我們惟一的盼望,這是我們要清楚知道的。無論落在如何的光景,惟一能救我們的,不是別的路,乃是及仍是神的路,這是我們要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