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羅十六1-16

 

20200929        保羅的愛心本領    mardi                                       羅十六1-16

這一段是說到保羅的問安,包含一共有28人、其中26個人有名字,以及五處沒有提名的家中的教會或團體的安。這些人在保羅的信中,好像是如數家珍一樣,好像這些人不只是羅馬教會中的人,同時好像也是保羅自己教會中的人一樣。保羅是那一間教會的呢?好像他沒有固定的教會,但又似乎每一間教會的人,都是他關懷的對象。我們從他唸出這麼多的名單,應會覺得驚訝:第一,為何可以熟悉這些人的名字呢?第二,他沒有到過羅馬,但卻認識了這麼多的人,就好像是他自己的教會的人一樣。即使是自己的教會,若離開了一段時間後,很多人的名字及事跡或許都會忘記的,但他還是記得這麼多的人。同時,羅馬教會不是他建立的,他不斷的建立教會,有這麼多的時間,去記這麼多人的名字嗎?

從他記得這麼多的人,以及他們的事跡來看,我們就知道,這一定是有原因的,那這是甚麼原因呢?第一,他對人是有感覺的、他對人是有真實的愛的。一個成就大事工的保羅,原來他不只是可以成就工作,而且他更是建立與人的關係,而且是愛的關係。我們可以如此嗎?通常一個有大恩賜的人,我們看見的,是他對工作的成就,而不容易看見他對人之細微的愛的。因為一個有恩賜的人,一定是忙碌的;而一個忙碌的人,他就少有機會抽時間去關懷別人的。然而一個有恩賜,又有生命的人,他是可以做得到的。

一個有大恩賜的人,還可以記念這麼多的人,他至少必須有兩個條件:第一是他有生命、第二是他會利用時間,會為別人著想。一個有恩賜的人,不一定有美好的生命,因為恩賜大的人,容易驕傲;而當一個人驕傲出來時,他的生命就會失去。參孫是一個有大恩賜的人,他可以一人抵擋千人,然而,他因著有大的恩賜,他就成為一個孤獨的人。他沒有同工,他獨來獨往,他也失去與神相交的關係。除了兩次快死之時,他會來到神的面前禱告外,他平時都不會求神幫助他、或是與神相交的。這就是因著大的恩賜,而失去生命的例子。

從這個不是他建立的羅馬教會中,他仍然記得這麼多在羅馬教會中的人來看,那對於保羅建立的其他不少的教會,他一定會記得更多的名字的。可見這位偉大的使徒,不只是在工作上他是有成就的,原來在愛心的工作上、在建造人的工作上,他也是有成就的。他為何能有這樣的生命呢?他的事情這麼多,他又沒有在羅馬教會中牧過會,他見過的人,就似乎是過目不忘的,這是甚麼原因呢?他一定是在禱告中記念他們,一定是常常為他們禱告的。這就如保羅在他的書信中,常常提到為對方禱告的例子一樣(弗一16;16;腓一4),原來一個工作忙碌的使徒,他不能逐一見每人的面,但他卻可以逐一在禱告中為他們提名禱告。這就是保羅為何可以認識這麼多人的原因,我們是否也可以如此?在我們的禱告中,時常為我們認識的人、有需要的人提名禱告呢?如此就可藉著禱告,一方面認識對方,另一方面產生對他的愛。若我們時常為某人禱告,也必會關心他的近況,以了解最新的代禱內容的。

當然保羅能關懷這麼多的人,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曉得利用時間,他是一個分秒必爭的人,他不浪費時間,他的一生都是上緊發條的。他不只工作,而且不斷禱告,他一個人當幾個人用,這是一個會利用時間的人。一個有恩賜的人,加上他也是有生命的人,再加上他是一個會利用時間的人,他就不只可以成就這麼多偉大的事工,而且還可以對每一個人都關懷,有愛心的禱告,這是令人羨慕的。求神也給我們這樣的恩賜、這樣的生命、以及這種會利用時間的恩賜,這是教會中需要的人才。通常一個事工忙碌的人,他能撥出時間與弟兄交談的機會是少的,但從保羅能寫出這張名單來看,我們就知道,他給弟兄相處的時間,也不會是少的。

保羅又提到家中的教會(5),家裡的人(1011),在一處的弟兄們(14),以及在一處的眾聖徒(15),一共有五處。這些人是甚麼人呢?他們也屬於羅馬教會的人嗎?保羅沒有多說,但他寫這信若是對羅馬教會的,那這些團體的提出來,就一定也是羅馬教會所認識及知道的。當時的羅馬,應也不算是小的城市,但好像基督徒之間,是沒有隔閡的,似乎都是一家人的感覺。這就符合地方教會的原則,神的教會是不應分派的,在一個城市,就是在同一的教會中,就應彼此相交,彼此熟悉,彼此有來往才是。保羅不是羅馬教會的人,都認識這麼多的人,那在羅馬教會中的人,就更應彼此認識了。這就是肢體的相交,那是教會中重要的一個內容,是不能忽略的。

若從這裡說出的人名,加上五個家中的團體,這似乎是分出了五個不同的教會或團體,但保羅把他們提出來,又似乎他們是相識的,並不是對立的,乃是合一的。這就是一方面是分出去,另一方面他們又是合一的。同是羅馬城的教會,就應彼此合一;但地方太大時,一個教會容納不下這麼多的人時,他們是可以分成多處地方聚會的。但他們一方面分出去,另一方面又是彼此合一的,這就是他們的情形。今天我們的教會,雖然在一個城市中,卻常是不會認識的,我們可以做到一方面是分的,但另一方面卻也是合一的嗎?

若保羅這麼忙碌的人,也可以記得他未去過的羅馬教會的這麼多人,這就給我們想到,神也一定會比保羅記念更多的人。若保羅是在忙碌的生活中,仍會為他所知道的人常常禱告,那神更會為我們禱告的。基督答應為我們坐在神寶座的右邊,為我們禱告,我們在神眼中是寶貴的,我們就應有力量及信心,靠神加的力量及恩典,去做神所要我們做的工作的。

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羅十一11-36

 

20200923                                        mercredi                                  羅十一11-36

保羅在九至十一章中,把神的整個計劃說完了。他為何可以說出神的整個救贖計劃呢?他在這三章中,引用了不少的舊約聖經,就可以說出神的整個計劃;他可以看見別人看不見的結論,這是甚麼原因呢?別人讀聖經,他也讀聖經,他卻可以看見別人看不見的;他可以看到神的奧秘(25),原因在那裡呢?原因是聖靈的啟示。他告訴我們,神的知識及智慧是豐富的,神的判斷是難測的;神的蹤跡是難尋的(33)。若是這樣,誰可以明白神的心意呢?沒有人!但聖靈可以,因為聖靈知道神的事,連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林前二10)。故此,我們讀經要明白神的心事,還不只是黑紙白字,更是要參透神的心意,如保羅一樣。

保羅在這三章中,用了很多舊約的聖經,寫成神的計劃,這是我們看得到的。不只如此,保羅讀了舊約聖經後,經過聖靈的啟示,就寫出了十三卷新約聖經,可見舊約聖經是新約的根基,也可見會讀聖經、會解聖經是何等的重要。這就是這裡說的根的問題,橄欖樹的根基仍在,那就是整個神工作的根基,就是整本舊約聖經的根基。我們不能忽略舊約聖經中,神的話語及神的作為,這些都是外邦人接在橄欖樹上的根基,是永不會改變的。

保羅在這裡說到神的計劃,是神在整個人類中的計劃,是從以色列人開始,一直到所有的外邦人。從表面來看,神似乎在以色列人身上所做的工作,是前功盡棄,似乎是失敗的樣子;然而,神可以在似乎失敗的工作中,反而製造了成功。以色列人目前是失腳,但不是要他們跌倒(11),乃是為了要將救恩臨到外邦人,並要激起他們的發奮圖強。原來這有兩個目的,一是要以色列人學功課,讓他們看見自己的問題後,就懂得悔改,就可以再得神的恩典,此其一。另外也是讓他們的失敗,可以使世人、使外邦人富足,此其二。也就是說,他們現在似乎是神暫時不理他們,但有兩個目的,一是救恩臨到外邦人,二是讓他們可以因而激起他們的發憤(11)

保羅在這裡用了兩次激起他們的「發憤」這個字(11,14)。那甚麼是發憤呢(或譯妒忌),而且是要激動他們發憤的。這就是要讓他們看到外邦人的得益,而他們正在被棄時,就可以讓他們的自由意志有所醒悟,讓他們可以再次思想是否要再來到神的面前接受神。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自由意志,這方面神是不會干涉的,是讓人自由的選擇。然而,當人選擇不要神時,神不能替人再選擇,於是神就利用苦難、利用不好的環境,讓人可以覺醒,讓人可以思想神的福氣,從而再次調整其自由意志的選擇,再次歸回神。這就是神的工作,這也是苦難的用處。

當神用祂的話語去勸說人,人有自由選擇的機會,但當他不聽神的話時,神不能替人選擇。雖然神知道選擇神是對人最有益處的,而且神也多次告訴人這個結果;然而神不能替人選擇,是要人親自選擇。神在何西阿書最後一章中,都把禱告的詞句都撰好稿了,就等人從心裡唸出這禱告,向神呼求就可以(何十四2-3)。這就是神要藉著苦難及難處,使人的自由意志醒悟過來,就可以選擇接受神。因此,神藉著外邦人的得救,讓他們發現,原來他們自以為神的選民,自以為是的態度,都是不可靠的。他們要選擇神自己,要得到神的自己,才是有用的。

原來神所做的工作,都是為了人的益處。神使風調雨順、使好的環境臨到人,是要讓人領受神的恩典,並存感恩的心事奉神。神若使苦難來到,一定要我們學一個功課,就是更緊緊地倚靠神。神在以色列人身上所做的,不只是順境會帶給他們福氣,而且逆境亦是福氣。神所做的工作,一切都是為了人的益處,這是我們要知道的(28)。故此,以色列人的暫時被棄,目的是為了以色列人的益處,也是為了外邦人的益處;這是保羅的看見。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似乎神在以色列人身上的工作是失敗的,但保羅用比喻告訴我們,神不是把以色列人整顆樹砍下來,神只是把幾根樹枝折下來而已。樹根仍然存在,而且,這樹根反而支撐著被接上去的外邦人呢(野橄欖枝)!這就代表,神的工作仍然有效,而且以色列人的根仍然存在,這代表神生命的工作,仍然是在以色列人身上作成的。那甚麼是以色列人的根呢?今天我們接在以色列人的根上,我們應注意些甚麼呢?

原來一切的根基,都已經在以色列人身上,在整個以色列的歷史上,我們是可以找到所有神的原則、神的心意、以及神的計劃的。今天我們讀聖經,有舊約及新約,我們以為舊約已經過時,這是不對的。我們看到保羅的解經,在說到以色列的問題時,他是用很多舊約的經文,來解釋以色列人的現象的。這表示舊約是新約的根基,一個會解經的人,他經過聖靈的啟示後,就把舊約聖經解釋得如此好用,把以色列人的問題都指了出來。而且更進一步,因著保羅對舊約的認識,他就寫了十三卷新約聖經出來,這就代表今天我們不能只要新約聖經,更要讀舊約聖經,知道神如何在以色列人身上的工作,如何可以應用在我們的身上。這都是需要的,因為以色列人的根基仍在,我們只是接在這個根基上的野橄欖枝而已。

當我們看到以色列的整個歷史時,似乎是失敗的歷史,這不是神的失敗,乃是人的失敗。因為人是軟弱的,是容易失敗的;即使神已經把如此多的恩典了以色列人,他們還是失敗了。因此,從以色列人的整部歷史來看,就更應讓我們懂得謙卑(18,20),也更應讓我們看清人的軟弱,也看清自己的面貌。神願意把一部失敗的歷史擺在我們的面前,目的是要讓我們更謙卑,讓我們不要重蹈覆轍。

保羅說完了神的計劃後,我們就發現,原來神可以在任何的情況下,都可以完成祂的工作。不只是人的順服時,可以完成神的工作,即使在人的悖逆時,神還是可以撥亂反正,仍然可以完成祂的工作的。這當然不代表我們可以不順服神,因為神的工作一定會完成的,但一個不順服神的人,他是會受虧損的。當保羅寫完神的整個福音的計劃後,他心中自然興起一個感恩的讚嘆,他心中自然就湧起一首讚美的詩,這是他看到了神的偉大計劃,看到了我們這些卑微的人,仍然可以得到神的恩典後,所寫出來的讚美詩。這首詩說到神的智慧和知識,說到神的判斷,說到神的道路。他問誰可以知道主的心,誰可以知道他的計謀呢?我們若要認識神,除非是得到聖靈的啟示,謙卑地尋求祂的旨意,否則我們受造物是不能明白神的心意的。

故此,我們若要明白神的心意,若要讀得懂聖經,只有一條路,就是謙卑地來到神的面前,求聖靈的啟示。得到聖靈的啟示後,我們才能稍懂神的心意,才能找到祂給我們的道路,才可以走得上去的。

 

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利未記靈拾簡介

 利未記靈拾新書即將出版(約九月底),內容簡介如下:

 

中文書名利未記靈拾  作者何照洪

官網分類
靈命成長書系無
發行者天恩出版社定價350元
開數菊16開頁數320頁
I

小書介
(98字)
書系特色
本書特色
簡介
牧者推介
★從宏觀到微觀:以七個面向來總結出利未記中有關神的七個不同關注,可概括地
鳥瞰整卷利未記,同時又從一個微觀的方式,逐段解釋其中經文意義。
★從背景及專業到新舊約經文的互通:不單以當時的經文背景加以論述,更能以專
業(醫師)的認知,同時,通過新舊約融會貫通來詮釋利未記。
★從文字的了解到個人的應用:除了解釋經文字句以外,內中不缺乏應用及個人思
考的部分;使讀者不會感到利未記只是以色列人的祭司手冊,更是當今信徒的屬靈
手冊。
天 恩 新 書 資 料 卡
 
作者竭力將神啟示以色列人的條例,透過新舊約融會貫通的詮釋,讓人訝異在繁複
的條例背後,竟然蘊含著神對人如此深刻細緻的愛,不僅不會再感覺典章律例繁瑣
枯燥,反而會被這本「聖徒皆祭司」的屬靈手冊非常感動。
★★★上帝的麻布袋 就等你彎腰拾取★★★
未讀過神學的人,一樣可以讀得懂聖經!讀者可以用輕鬆的方式讀它,好像在茶餘
飯後吃零食,甚至看小說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把神的話存入心中!
Slogan:成為聖潔,獻給神用!
◆利未記為什麼很難讀?◆
我們對以色列人及當時的風俗幾乎是全然陌生的,很難引起認同,
利未記雖然難,卻不過時;隱藏的真理正等待我們去發現。
◆獻祭與節期對我們有何意義?◆
作者竭力將神啟示以色列人的條例,透過新舊約融會貫通的詮釋,
讓人看見在繁複的條例背後,蘊含著神對人何等深刻細緻的愛。
◆祭禮儀式對成聖之路有什麼關聯?◆
利未記使人體會神心意,領受到神不離不棄、基督捨命灑血代贖、
聖靈時時同在的愛,從而追求聖潔,願意成為神所重用的器皿。
◎作者以七個面向來總結利未記中有關神的七個不同關注,不僅可概括地鳥瞰整卷利未記
的信息,同時又從一個較微觀的方式,逐段解釋其中經文的意義。帶領讀者細膩地去體會
,隱藏在枯燥生硬的典章律例中的屬靈真理,深入淺出地明白神對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期望
,指引著我們如何過一個獻祭、守節及聖潔的生活。
——澳門美景宣道堂主任牧師|劉銳基
作者簡介
三本相關書
1.《約伯記靈拾》 2.《約書亞記靈拾》 3.《撒迦利亞書靈拾》
目錄
推薦序    信徒皆祭司的屬靈手冊/劉銳基
自序     奉獻的生活/何照洪
總論     神子民分別為聖的生活
第一章    燔祭的條例
第二章    素祭的條例
第三章    平安祭的條例
第四章    贖罪祭的條例
第五章    贖罪、贖愆祭之條例
第六章    祭司的條例
第七章    祭司的服事及供給
第八章    承接聖職之禮
第九章    開始服事的祭司
第十章    按己意事奉的問題
第十一章   可吃及不可吃的
第十二章   生產不潔淨條例
第十三章   大痲瘋的問題
第十四章   痲瘋得潔淨條例
第十五章   漏症等的潔淨問題
第十六章   進至聖所的條例
第十七章   神要我們得屬靈之福
第十八章   避免亂倫及淫亂之事
第十九章   在生活中活出十誡
第二十章   不隨世界風俗
第二十一章  祭司的守則
第二十二章  事奉的講究
第二十三章  節期的問題
第二十四章  聖所之例與褻瀆神的人
第二十五章  安息年的信心
第二十六章  得福與得禍之路
第二十七章  愛的奉獻
總結     獻上活祭,走向成聖
讀利未記後我應學到的功課

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晨更分享:羅六1-14

 

20200910                jeudi                   羅六1-14

我們已經因信稱義,已經得到一個指引,就是走在神預備的信心的路中。然而,因信稱義,不只是一條路,我們還要得到一個人,那就是得著基督,就是要把基督所完成的工作,全部都承受在我們的身上。因信稱義只是罪得赦免、只是得到神初步的恩典,然而還有更多的恩典,是等著我們去拿的。這一章是說到對付罪的問題,我們的罪雖然已經赦免了,但我們仍然會犯罪。雖然犯罪後仍然會有恩典,但我們不可以因著有恩典之故,就覺得可以繼續犯罪,如此就會濫用神的恩典。我們不是用仍在罪中的方法,叫恩典顯多,如此反而是辜負了神的恩典。我們要用成義的方法,叫恩典顯出來,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神一方面給我們赦罪之恩,但另一方面也給我們一個可以勝過罪的方法,我們不只要得到神的赦罪,而且還要活出一個不再犯罪的生活,這才是這一章的重點。這一章的解答,是基督的死及基督的活,是我們要與基督一同釘十字架,一同與他同死,以及與他同活(3-4)。這一段中(1-14),中文有15個死,有10個活;即有十個是死與活同時用的,單用死的有5次。這表示死及活的道理,是得勝罪的方法;而死與活是脫去與穿上的另一個意義。表示我們的肉體,一定要對付,讓舊人脫去,新人穿上,如此才可以勝過罪。

我們不太懂與基督同死、及與基督同活的道理,因為很少有這方面的教導;也不太知道具體的做法。若用另一種說法,這就是脫去及穿上的過程,我們要脫去我們的肉體,要穿上新的生命,這是一個不斷發生的過程,不是一天就可以做成的,於是我們就覺得難,因為不是一下子就會見功效的。因信稱義是一下子就發生的事,而與基督同死及同活,卻是要我們不斷的完成的,是一生之久的。因此,這是經歷的問題,不是理智的問題。理智上我們是不明白的,甚麼是與基督同死、與祂同葬,為的是要我們過新生命的生活,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人中復活一樣(4)。若要達成這樣的結果,我們就不只是一下子的得救,乃是繼續的用信活出新的生命及生活出來。這個新的生活,是愈來愈遠離罪的,因為我們的肉體是不斷的死去,我們的新生命是不斷的增加;我們就自然會不犯罪,不再濫用神的恩典的。

原來當我們因信稱義後,罪已經得赦免了,但我們仍然會犯罪,因為我們還有一個肉體,因為我們的肉體中,是有罪性的。這裡的第1節,是說到繼續在罪中,或是持續地在罪中,那是甚麼意思呢?這代表我們的罪性是存在的。因信稱義沒有把我們的罪性除去,基督的寶血是把罪除去,但卻不是把肉體除去。原來我們信主後,雖然罪可以被赦免,但我們的罪性仍然存在,我們的肉體仍然存在,這時,我們要靠的,就不是寶血,乃是基督的死及復活,乃是十字架的整體功用。

罪的表現,有人的罪性、人的罪行,以及犯罪後所產生的罪案。罪行的出來,是因為有罪性,而罪性的存在,是因為有肉體、有己的存在。信主時我們罪案的問題已經解決了(3),然而罪性還是沒有解決的。罪性的解決,就不是寶血的問題,而是死及復活的問題,就是要解決肉體的問題。基督在十字架上流出的寶血,解決了罪案的問題,也可以繼續赦免我們所犯的一切罪。雖然如此,我們卻不能繼續犯罪、不能持續在罪中,叫恩典顯多的(1)。我們要治死我們的身體,不能將我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乃要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13),這就是自由意志的選擇,這也是信心的選擇。

要達成這樣的工夫,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因為我們末信主之前,是以肉體作王的,我們是不會以神作王的;現在要改變這種生活,必須是觀念上先改變,然後再有行動上的改變。觀念上的改變,就是要把我們以前從世界學來的觀念及知識,變成屬靈的觀念及知識,這一方面,就要從聖經中去學習,就要從聖經中把我們的觀念整個改變過來。因為有怎樣的觀念,就會有怎樣的行動,這是自然的反應。若我們的觀念是從世界來的,那我們的行為,自然就是從世界來的觀念所影響的。因此,要能治死我們的肉體,第一步具體的行動,就是要讓肉體的觀念去除,然後穿上聖經的觀念。當我們信主愈久時,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肉體是敗壞的,是必然丟掉的;這時我們就會願意丟棄我們的肉體,接受聖經來的觀念。我們願意選擇走聖經的路,然後我們的罪就會愈來愈少的。約翰壹書告訴我們,若是從神生的人,就不會犯罪,這是有新生命的人,所產生的自然結果。

新生命是如何出來的呢?新生命的出來,是從脫去舊人而出來的。因此,我們如何讓舊人死去,讓新的生命出來,是我們信主後持續要做的事。若不能脫去舊人,就不可能穿上新人。我們的肉體是第一步要脫去的,不能先穿上再脫去,或是先穿上而不脫去,如此都是沒有用的。信主後我們要對付的,就是我們的肉體,因為肉體是產生罪出來的工廠,若我們的肉體存在,罪就必然會產生出來的。肉體不斷製造罪,而罪的原料是這世界的觀念及引誘,由於有這些原料,加上肉體的活躍,罪就不斷產生出來。故此,我們要對付的,不是罪而已,更是罪的源頭,就是我們的己、我們的肉體。對付肉體的方法,就是靠基督的十字架工作,就是得著基督,讓基督在我們心中作王,讓我們服從基督的話,行出基督的話。這是這一章中的重點,就是讓基督的工作,可以在我們的身上繼續的成就。

原來不是我們可以自己完成一切,乃是基督在我們身上工作。這一章的難處,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作,因為我們是不明白如何釘死及如何復活的。然而,真正的工作,乃是基督作成的,基督不只是在十字架上完成祂的工作,祂也要在我們身上完成祂的工作,這工作就是脫去與穿上的工作,就是死及復活的工作。這工作若讓我們來作,是不會成功的,我們還是把自己交主手中,讓聖靈來自由作工在我們身上,如此以可以完成工作的。

約六28-29中,眾人問耶穌說,我們該作甚麼,才算是作神的工呢?但耶穌的回答卻說: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神的工作(原文直譯)。耶穌不是說這就是作神的工,和合本的翻譯是誤導的。耶穌說這就是神的工作,也就是說:不是你作工,乃是神要作工在你的身上!馬大馬利亞的事奉也是一樣,馬大是不斷的作工,希望作在耶穌身上;但馬利亞卻是讓耶穌作工在她身上,她才是真正合神心意的人。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羅三27-31

 

20200902                      mercredi               羅三27-31

因為神要把神的義加給所有的人,因此,神就先要人知道自己的不義;神先賜下良心,然後賜下律法,目的是讓人知道,人是不能誇口的,人是沒有義的。這就是先死後生的道路,也是先脫去,再穿上的過程。神要先藉著律法,讓人知道人是不能行義的,神要藉著律法讓人知罪,以及讓人脫去己,然後才可以穿上神的義。在這個工作的過程中,人不太明白神的心意,以為一下子就可以穿上,猶太人把律法要穿上去;豈知律法不是要人把之穿上,乃是要把人之己脫去,於是人就誤解神的意思,就以為人的義可以行得出來。為何人要先脫去呢?因為人有一個己,是人們看不見的,或許人可以看得見罪,因為罪是容易看得出來的,是裡面的己出到外面來,而且是污穢的,於是就很容易判定。那己呢?因為是隱藏在裡面的,而且這個己,有時是以美麗的外表出現的,於是人就以為這是美麗的,是可以誇口的,於是就很容易忽略之。

人們容易對付罪,但卻不容易對付己,或是人們容易看到罪的可怕,但卻不容易看到己的可怕。因為這個己,有時是以罪的形態出現,有時卻以自誇愛表現出現的。因為有時它是以美麗的形態出現的,似乎是可以誇口的,於是人就以罪為醜,但會以表現己為美的。這就是猶太人的問題,人的不義是明顯可見的,但人的自義呢?卻不是可見的,是人以為自己的美而出來的東西,是應該對付及除去,但卻反而增加的。因此,神要做工到一個田地,就是讓人沒有可誇的;為何沒有可誇的呢?因為不是靠行為,乃是靠信心。信心就完全不是靠自己的行為,乃是靠神的義,乃是靠神加給的行為。

27節的意義,就是第一要先讓人的己去除,就是讓己不能誇口;然後人才懂得穿上神的義,那就是用信之法,去接受神給的一切。信心就是完全沒有己後再穿上,因為信心就是完全接受神給的一切,那就是穿上。這就是神先做一個工作,把人的己完全脫去,才可以穿上基督的一切。

原來不信神的人,他們的行為出來,就是明顯的罪,而信主的猶太人,特別是虔誠的猶太人呢?他們的行為出來,就是明顯的己,就是出來己。外邦人若出來是罪,那猶太人出來的就是己。若罪的問題出來,是醜陋的,是人人都看得到的問題,那己的表現,有時是可以不錯的,可以是自誇的。因此,對付罪容易,因為幾乎所有的人,都同意罪是不好的;但對付己呢,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因為有些己的表現,表面卻是不錯的。罪的出來,可能是讓人覺得羞愧,但己的出來,可以是使人驕傲的;因此,神比較花一些工夫,讓人的己顯出來,並且讓人知道己是要對付的。

神頒律法的目的,第一是要人知道神的良心及標準是甚麼,第二是讓人知道人是有罪的,第三是讓人知道己的無用。因此,律法的作用,是為了脫去,脫去甚麼呢?乃是為了脫去己,然後得以穿上基督,是為穿上而準備的。脫去雖然不是最終的目的,但卻是重要的過程;因為人若有己,就不會要基督,人若自誇,就不會覺得神的義是人的答案。神要把人的己完全脫去後,人就只剩下一條路,這條路就是信心的路,信心就是只能接受神的一切,接受神所加給自己的,這就是完全的穿上。

甚麼是誇口呢?保羅說有甚麼可以誇的呢?這就代表人很易自以為是,所誇的是自己的一切好的東西,因為人以為自己是有好的東西的。但律法來了,就告訴人己是不能有好東西出來的,一切的好東西,都在神裡面。若我們想得到好東西,我們必須要走另一條路,因為這世上只有神才會有真正的義、真正的好東西的。原來神的計劃中,最終的結果及目的,乃是要人接受基督的義,以及接受基督的一切,這是最終的目的。然而在這最終的目的之前,神知道有一個攔阻,這個攔阻就是人的義、就是人的己。人的己以為自己有義,因此就不會接受神的義,直到有一天,人知道自己的己是沒有義的,這時他才會接受神的義,成為他的義。

故此,神要完成一個讓人穿上的計劃時,祂先要做一件事,就是讓人先脫去,脫去人的一切自以為好的東西,才可以穿上神所給的美物。今天神的工作的次序也是如此,若我們想要得到神的生命,想要得到神的美好恩賜,我們不是馬上就可以穿上,乃是先要脫去。猶太人以為律法是為了穿上用的,於是就急忙穿上律法,以為靠律法的衣服,就可以得救。豈不知律法不是為了穿上,乃是為了脫去之用。

今天我們呢?我們是否也把脫去的功用忽略掉,而急於穿上呢?原來穿上的過程是簡單的,但在這簡單的過程之先,有一個更複雜的過程,是先要做的,那就是脫去的過程。我們在教會中,也常常會忽略這個過程,急於穿上,而且常是只有穿上,沒有脫去,這就重蹈猶太人的覆轍,只是做成一大堆的誇口的人,造就己的生命而已。

我們追求神,要得的是屬神的生命,要得的是神的義,但我們是否追求了半天,只是得到人的義而已呢?神賜給猶太人律法,目的是讓他們追求神的義,目的是讓他們知道,人的義是破爛的衣服而已;然而他們卻只是追求人的義,忽略了神的義。今天我們在教會中,會不會也只是追求人的義而已呢?若我們不懂得捨己,不懂得脫去,雖然我們追求的,似乎都是從神來的事物,就如猶太人追求的律法,也是從神來的;但因著我們不懂脫去,不懂先脫去再穿上,而急於穿上,而且是穿錯了衣服,那我們得到的,就只是人的義而已。人的義是假的義,不是真的義,但我們卻寶貴之,因著有人的義,就攔阻了神的義,於是我們追求得到的,都只是人肉體的生命的成長,而不是神生命的增長,這是可惜的。

注重靈恩的人,看重聖靈的恩賜,也很易急於穿上恩賜的衣服;然而,只穿上恩賜的衣服,而不太注重聖靈的生命工作,就是脫去的工作,就是要我們順服聖靈,讓聖靈掌管我們的一切的工作,我們就只會穿上,不會脫去,於是我們的己的生命就增加,而神的生命就會減少。這就是因為我們只懂穿上,卻不太理會脫去的緣故,把本來要脫去的功用,變成穿上的功用,所產生出來的結果。

神的方法,乃是信(27),信是甚麼呢?就是要我們完全接受神的一切,包括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要以信心接受後,成為我們的生命。這就是穿上,要完全的穿上這件衣服,不能有自己的衣服;而當我們如此行時,那就可以完成律法的要求(31),就走另一條聖靈的路,而達成神的義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