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提前六

 

20201227                  dimanche               提前六

這是最後一章,在第一章與這最後一章中,都有一句勸提摩太的話,就是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第一次是說到因著神給的預言及命令,他就要打那美好的仗(18),這是靠神的話打仗;而第二次是說到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12),是活出神的話來。神給了我們話語,也給了我們真道,我們就要為真道打仗,那如何打仗呢?這仗是與持守真道有關,是要把神的道活出來,讓人可以看到,就如耶穌一樣活出真理來一樣。這裡保羅把耶穌在彼拉多面前作過的見證說出來,這是甚麼意思呢?我們又該如何打仗呢?

耶穌在彼拉多面前,幾乎是沒有說甚麼話的,那祂如何見證神呢?祂不是用說話來見證而已,因為祂說出祂是神,卻沒有人相信。因此,光用說話見證神,是不夠的,因為這世界的人,是不太歡迎說出真理的人的。這世界的人,不是不知道真理,他們卻是拒絕真理,因為他們知道真理,卻活不出真理來。因此,耶穌在彼拉多面前所打的仗,是用活出真理的方法,來打這仗的。原來打仗是對付撒但的,打仗是維護真理的;然而如何維護真理呢?不是用說的,乃是用活的。這就是保羅勸提摩太所要做的,就是不要叫人小看他的年輕,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12),這就是打仗的內容。

原來為真道打仗,就是不只要知道真道,說出真道、更是要行出真道、活出真理。活出真道是要把生命的榜樣擺出來,不是讀一下聖經,說一下聖經的故事,把知識活出來而已,更是要在生活上、在教會事奉上,把真理活出來。保羅勸提摩太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原來是要他繼續作那美好的見證(12),是等同基督在彼拉多面前作過的美好見證(13),這就是生命的見證。原來要把神的話在生活上活出來,這就等同打一場仗。因為打仗是不好玩的,是會喪命的,故用這比喻,就表示這是難的,是一場垂死的爭戰呢!。

我們是否覺得,我現在的基督徒生活,就是一場爭戰,就是要打一場仗呢?神在聖經中給了我們祂的話語,給了我們在生活上的原則,我們是否可以照著去做呢?原來聖經的話語,若要遵行的話,都不是容易的。例如要我們捨己、愛人,只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11),而不要追求金錢、不要想發財等(9-10),這都是不容易做得到的。很多聖經的話,都與我們現實的觀念及環境,是不一樣的。若要行得出來,那就先要接受這挑戰,就是要為真道打一場美好的仗,這就需要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就如基督一樣。祂在本丟彼拉多面前,是屬世與屬靈的爭戰,要順服神,捨去自己的生命,只是為真道而活,這是難的。我們是否都可以用打仗的心情,去活出神要我們活出的真理來呢?這就是打仗的心情,是要我們願意捨己,願意照著聖經的話去行,才有機會打美好的仗的。

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中說,他已經打過那美好的仗,已經跑盡了當跑的路了(提後四7)。因此,他就勸勉提摩太,要活出美好的見證,要打一場美好的仗;這就是榜樣帶出榜樣來,是以身作則的帶領。原來這個真父親,要帶出一個真兒子來(2),乃是用榜樣帶出來的。他自己有這樣的榜樣,才可以帶出跟他一樣的兒子出來。我們要教導人,不只是說出真理,而且還要活出真理來,如此才可以把人帶起來的。是生命帶出生命,若只是說出真理,那只是帶出知識而已。若只是知識,那就只是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反而專好問難爭辯,由此產生妒忌、紛爭、毀謗、惡意的猜疑而已(4)。原來知識是會使人爭辯,產生不少的副作用的。但生命的出來,卻是產生見證,是不一樣的效果。

保羅在這裡又比較追求世上的財富(10),以及追求天上的財富的不同(17-18)。原來世上有一個吸引人去追求的,那就是財富。因著有財富,或許人就會把本來敬虔的人,改變成為得利的人(5),是一個很大的引誘,很易使人跌倒的。保羅在這一章中,用不少的話警戒提摩太,不要被世上的財富吸引,世上的財富,是很容易把人帶離真道的。若要得到屬靈的富足,反而要慷慨好施,這樣,就為自己在來世積聚財富(18-19),這是走與世人不一樣的路,就是打仗的一個挑戰。

世人都走追求財富的路,但一個屬神的人,他的盼望不是地上的財富,乃是天上的永恆豐富,這才是要追求的。然而,當世上的人都在追求世上的財富時,對打屬靈的仗的人,或許是一個很大的吸引,也是一個挑戰。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的人,是與世界的文化不同的。原來打仗的內容,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活出與世界不一樣的人來。一個屬天的人,雖然活在地上,但他所活出來的,應是與在地的人所活的不同,這就是打一場仗的原因。我們知道我們活著,就是要打仗嗎?打仗的內容,就是走天國的路,就是不走世界的路。我們追求的,不是世上的財富,那是會過去的;我們追求的,乃是天上的財富,乃是生命的豐富。要打一場美好的仗,我們就必須先有這個觀念,第一,這是難的,不是容易的事;第二,我們要活出真理來,與這世界走的路是不同的。我們願意這樣走嗎?這是一條得福的路,然而,這卻是不容易走的路。這就是一條爭戰的路,是神要我們每個基督徒都應走的路。

這裡說到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5),這是甚麼意思呢?敬虔與得利,是兩個不相混和的事,為何會出現在一起呢?這代表人會把屬靈的事,變成屬世的利益,這是人的本領。因為基督徒要走的路,主要的是屬靈的路,然而他又必須活在世上,如此他就會把屬靈及屬世的東西,混在一起,以屬靈的方法,去達到屬世的目標,這是常會容易發生的。因此,我們除了走屬靈的路外,更要小心,是否把屬世的方法、屬世的目標加上去,而偏離神的道卻不自知呢?這是很容易發生的事,是我們該謹慎的。

基督徒是要走屬靈的路的,但他也不會直接破壞屬世的制度,這就是第1-2節中所代表的。作奴僕的,若是信主的,他不因主人是已信的,就可以不遵守世上的制度,他仍然是要服在世上的制度中的。因此,基督徒所走的路,雖然是屬靈的路,但卻不是直接破壞世上的制度的,而是用生命來見證出,世上的制度是無用的,只有屬靈的生命,才是有用的。然而,這是用生命活出來、見證出來,而不是用說話說出來,更不是直接破壞世上的制度的。這也是基督在彼拉多面前的榜樣,祂沒有直接對抗世上不公義的制度,只是默默接受,以生命活出真理來,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士廿18-48

 

20201220               dimanche                    士廿18-48

為何神讓以色列人死了這麼多人,失敗兩次後,才再讓他們勝利呢?他們死的人數,比便雅憫人還多呢(4003025100)!若以道理來看,應是基比亞人犯罪,應是基比亞人受到懲罰,以色列人只是希望他們對付罪而已。當初只是要他們交出匪徒而已(13),但卻演變成這場戰爭,而且是殘酷的,雙方死了共六萬五千多人呢!本來只是簡單的,希望基比亞人悔改,交出匪徒來,事情就可以止息,然而為何會演變成這個局面呢?

第一,以色列人用甚麼方法,去勸他們交出基比亞的匪徒呢?乃是用大軍壓境之方法,就是用武力之法,去威脅他們,這是在勸他們之前,就已經決定的計劃(8-9)。原來他們心中已經準備打仗,在這之先也沒有求問耶和華,就想到以世間的方法,去壓迫他們降服。雖然他們要對付罪,這是對的目標,然而方法卻是錯的。不是用世界之方法,乃是用屬靈的方法。屬靈的方法,是兼有公義與慈愛的,而且是要用神的話去勸說他們,不是用人間的道理而已。除了公義的懲罰罪外,還要加上溫柔的心,去勸說他們,而不是以武力為後盾的。應該用的後盾,乃是神的話及神的慈愛,亦即公義加慈愛,才是該有的後盾。然而他們的後盾,卻只是武力,於是就做成這場殘酷的戰爭,演變成很多無辜者死亡的結果。

第二,他們沒有檢討自己的責任,不覺得自己的罪;就像利未人一樣,明明自己也是有罪的,但卻只是看見對方的罪,卻沒有看到自己的罪或是自己的責任。若他們能先以溫柔的態度,承認自己沒有顧到便雅憫人的生活,沒有幫助他們、教導他們;先看見自己的責任,再勸說對方悔改,或許就可以避免一場戰爭。

第三,他們沒有尋求神的方法,沒有讓神來主導他們的行動,只是以眾人決定的方式(7),去處理基比亞人的罪。於是本應只是基比亞的匪徒的問題,卻演變成整個支派幾乎滅亡,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讓神出手,只是自己出手。而自己出手的結果,那就是愈處理愈會出問題。他們似乎解決了一個問題,然而結果是把問題更鬧大。不應死亡的,都一同陪葬,這是不值得的。

那便雅憫人呢?他們為何死傷這麼多呢?為何神也要給他們這麼重的懲罰呢?雙方的死亡人數,是如此的多,這應是神容許的,也是對雙方面的警戒。對便雅憫人而言,他們沒有悔改,他們自恃自己的武力不錯,於是就覺得可以不必悔改,我只要用武力打勝仗,就可以不必悔改、可以繼續犯罪。他們也是以武力為主的心態,與以色列人是一樣的。原來為何雙方死亡這麼多人呢?原因是雙方都以武力為後盾。以色列人以武力威脅他們悔改,而便雅憫人認為自己的武力,可以遮蓋他們的罪。「因為我打仗是一流的,於是我就可以任意犯罪,而不必悔改」,這或許是便雅憫人的心態。

那神為何給便雅憫人兩次勝利,殺死這麼多的以色列人呢?本來是便雅憫人的罪,但由於以色列人不會處理,結果自己也死亡多人。而第一、二次的戰爭,神讓便雅憫人殺了這麼多人,但他們反而以為自己可以因而不必悔改,於是最後的禍患就臨到他們。當他們見自己的武力,可以殺敗以色列人,可以不必悔改,也可以逃過罪惡的懲罰時,他們或許是沾沾自喜的(32,39)。然而,犯罪的人若不悔改,神的懲罰雖然似乎拖延,終必會臨到的。因為神不會以有罪的為無罪,若人不會悔改,審判是一定會臨到的。

基比亞人所犯的罪,若以外邦的所多瑪的結果來看,那是滅城之罪;當他們有機會可以悔改,可以交出罪人,並且對付罪時,他們卻沒有悔改,於是神的滅城懲罰就出來。神讓雙方人都有死亡,表示雙方都有責任,都不會檢討自己,只會看見對方的問題,而不會看到自己的問題。便雅憫人看見對方兵臨城下時,是覺得對方不對,也沒有檢討自己的罪;以色列人看見對方的罪時,也沒有覺得自己有責任。這時雖然他們還是有祭司非尼哈(27),但也沒有看到非尼哈說任何話,只是被動的問神而已(28)。故此,雙方的死亡人數都是多的,這代表神藉此告訴他們,雙方都是錯的,才會導致這樣的結局,都應有該學習的功課。

這件事上,以色列人與神的關係如何呢?以色列人的求問神,是先決定打仗後,再求問神的。他們求問神的問題,只是給神選擇題及是非題而已。這就不是與神對話的禱告,與求問外邦假神的模樣是一樣的。他們表面是求問神,卻不給神空間,只是限於神回答誰先上去,或是可以不可以。這樣的禱告,是以自己為主,神為副的;但這樣的禱告,結果就是雙方的死亡。當神回答後,反而是死亡呢!這是甚麼原因呢?因為他們不把主權給神,神就讓他們學功課,讓他們知道禱告不是為了服事自己,乃是為了走在神的道路中才對。

以色列人兩次失敗後,都會哭號(23,26),第二次還加上禁食及獻燔祭及平安祭(26)。哭號是為自己利益哀哭,但有看到自己的問題嗎?祈求神是為了自再得益處,為了勝利而已,卻不是為了走在神的道路中、尋求神的旨意。同時,他們獻上的,只是燔祭及平安祭,卻沒有贖罪祭,因為他們好像看不到自己的罪;也沒有為對方的罪承擔責任,像但以理的禱告一樣(但九)。這就是他們表面是有禱告、有獻祭,但卻只是宗教,而不是真正的心中以神為主。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求問神,卻看不到自己的罪及責任,也沒有為神的國、神的榮耀有任何的憂傷。

因此,這場戰爭的結果,我們看到的是死亡的人數很多,沒有人勝利,全部都是輸家。然而,更重要的不只是死亡,更是沒有人悔改,沒有人看到自己的問題,而且,沒有檢討為何會死亡這麼多人,為何會有基比亞人的罪,如何把問題的原因找出來,避免日後的重蹈覆轍,這才是重要的。他們死了這麼多的人,可惜的是罪惡的權勢仍在,他們還是繼續進入了士師記的混亂時代,沒法出來。犧牲了這麼多人,卻沒有因而在屬靈上學到功課,仍是找不出問題、針對問題而改過,這就是以色列人更大的悲哀,而不只是死亡的人數而已。也就是說,他們不只得不到屬世的益處,更失去屬靈的益處呢!這是更令人嘆息的。

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士十六15-31

 

20201213                      dimanche                 士十六15-31

參孫的一生,就是在死亡中走的路,他沒有走神的路,沒有走拿細耳人的路,他走的路,只是宗教的路,不是信仰的路。宗教的路,就是有拿細耳人的外表,卻沒有拿細耳人的實際。拿細耳人的實際,就是在生活上歸神為聖,不走世人的路,不只是外表的不剃頭髮,不接觸死屍、不喝酒而已,更要過一個聖潔的生活,遠離罪惡,這才是拿細耳人的精義、才是拿細耳人應過的生活。不是外表的頭髮,乃是裡面的生命。他是沒有生命的人,他的生命只是以己為主,獨來獨往,沒有與神相交,也沒有與人相交。因著他沒有享受從神來的愛,他就尋找屬世的愛,而所有屬世的愛,都只是虛空的,都只是利益的交換而已。他得不到真正的愛,但他卻在世界中尋找愛,不懂得在靈中找到愛,這就是參孫的下場。他走的路,是錯誤的,是走向死亡的路,他的成功,是一方面成功,另一方面又是往死亡中走的。對他而言,成功與死亡是連在一起的。他的成功,是與死亡一同出來的;這就是他死時所殺的人,比活著之時殺的還多之意。

為何死時所殺的人,比活著還多呢(30)?因為他的活著,不是走在神的路中,而是用他的方法,走在世界的路中。因此,他殺人是完成神的使命,但完成神的使命的同時,他卻步向死亡之路。這是甚麼原因呢?因為他用的方法,不是神的方法,不是走在生命的路中,乃是走向世界的路、死亡的路中。原來完成使命是有的,但他的完成使命,是用他的生命來換取的。也就是說,他犧牲了他的性命,才換來使命的成功。然而,是否可以一方面完成使命,一方面又可以得生命呢?

今天我們服事主,不只是要完成使命而已,更要加上得到豐富的生命,這才是我們的目標。若我們的成功,是要用生命來換取的,那就不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是在使命的完成上,同時可以使生命增長的,這才是真正的成功。若走世界的路,用世界的方法,去得到的成功,那是消耗生命的成功,是用死亡換取的成功。這樣的成功,付的代價是大的,因為我們走的路,不是神的路,而是自己的路。

原來走的路是世界的路,是自己的路時,也是會成功的。若我們只看成功與否,就以為自己所走的路是對的,這就是參孫所走的路。參孫的整個人生,所選擇的路,都是世人所走的人。他專門到罪惡的環境中去完成使命,似乎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感覺。完成使命是好的,但方法卻是用罪惡之法,他是不能脫離罪惡的。今天我們完成使命的方法,是要用神的方法,而不是在罪惡的環境中完成。若真要進入罪人中間才可以得人,就如耶穌可以與罪人接觸一樣,那就要有不能沾染罪惡的生命才可以。但參孫沒有這個能力,他只能有外面的能力,沒有裡面的生命,於是他能力大無窮,但沒有生命的能力,就不能勝過罪惡。他可以勝過外面的難處,但卻不能勝過生命的難處。這就是參孫一生的寫照,也是以色列人整個歷史的寫照;是否也是我們的寫照呢?

大利拉天天用話逼他、催他,以致他的心煩的要死(16)。那他如何應付呢?應付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離開她,而不是把心中的秘密告訴她;明知這是死路一條,他還是不能放棄罪的環境,向著死亡而行,沒有任何抵抗力。以前他是憤怒而離開他的妻子的(十四19),這一次他沒有離開大利拉,他的生命愈來愈沒有能力,已經被罪惡捆綁著他了。最後一次被捉,非利士人沒有說要帶來繩子,只是帶著銀子上去(18)。這時非利士人不必用繩子綁他,因為參孫已經被罪惡牢牢的綁住,不能脫身了。外面的繩子是捆綁不了他的,但罪惡的繩子,卻是無形地把他捆綁住。這就是參孫的問題,他曾被大利拉外面的繩子捆綁三次,都不會把他綁死;然而,他被罪惡的繩子也是綁了三次,就是他遇到的三個女子,一個是無名的亭拿妻子,一個是迦薩的妓女,最後一個是梭烈谷的大利拉。這三個人把他牢牢綁住,因為是他因放縱情慾而被綁的。這三次被罪惡捆綁,到了後來,他就被綁住、被牢牢地綁住而不得脫身。這就是參孫的結局,是一方面成功,另一方面也是死亡的兩個結果。

原來走在罪惡中的參孫,因著得到神的憐憫,他還是可以成功的;只是他的成功,是從死亡中得的。參孫的一生,就是如此的可惜,他這兩面,都是相對的;若只看他的成功,是被人羨慕的,因為他的能力,是無人能比的。然而,若看他的結局,卻是悲慘的死亡,而且是被剜去眼睛的。剜去眼睛,是代表他的屬靈光景是瞎眼的,是看不到真理的。他只看到屬世的路,卻看不到屬靈的路。他走在屬世的路中,不走在屬靈的路中,因為他看不見屬靈的路。他沒有得到神的愛,沒有得到人的愛,就尋求肉體的情慾,那不是真愛,是世界帶來的暫時罪中之樂而已。他所靠的,只是神的憐憫,神的恩典,他救了以色列人,卻是用他的生命換來的。因為他不懂得尋求生命的長進,他只懂得尋求使命的完成,所走的路只是世人的路,用的方法只是世人的方法。殺的人是多的,卻是陪伴著死亡而來的,這就是參孫的一生。

最後的一幕,是羞辱神的名的一幕,因著他走在世界的路中,他就令神的名受羞辱,讓外邦人得榮耀。今天我們若不能成為好的見證,若不走在生命的路中,就會羞辱神的名,他殺了這麼多的人,還抵不了神的名被羞辱的代價呢!神的名被羞辱,是我們賠不起的代價,我們切不要走到這樣的地步。我們活著的目的,乃是榮耀神,而不是羞辱神,但若走在世界的路中時,就會不知不覺羞辱了神的名。不只死亡,而且令神的名受虧損,這是很不應該的。

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士十一29-40

 20201206                   dimanche            士十一29-40

這一段是說到耶弗他打仗得勝的故事,而在打仗之前,他還是會向神許願,因為他知道,得勝是在乎耶和華,而不是他自己的力量。這樣的認知,是重要的,因為這代表他倚靠的是耶和華,而不是他的武力。他是有勇力的人,是大能的勇士(1),然而,他知道這不是致勝的條件。真正得勝的條件,乃是耶和華的靈臨到耶弗他身上,是神的工作,是神的勝利,他才可以有得勝的可能。原來他的勇力,只是讓人可以選他作元帥,讓人可以揀選他為元帥、為領袖,去得勝敵人而已。但真正他能得勝的,不是他的勇力,而是他倚靠耶和華。人所看的,是人的勇力,是大能的勇士;但耶和華所看的,卻是這人是否倚靠耶和華,這是不一樣的角度去看事。我們看事,不能只從人的角度去看事,乃應從神的角度去看事,如此,我們才懂得事情的真相,才明白我們該如何行,才可以得福。

一個有耶和華的靈降臨的人,為何還要向神許願呢?許願的目的是甚麼呢?許願的目的,是感恩、是對神的愛的回應。他的許願,不只是為了得勝,不是與神的交換條件,乃是對神的愛的回應。他不是沒有信心,反之,他是滿有信心的,因為他的許願,不是不信神,是相信神必然會帶領他得勝,因而先許願為要感恩。亦即是他在未得勝前,已知道神必然會幫助,就先許願感謝神的恩典。

今天我們的許願,大都是利益的交換,大都是用世上的一套去向神求。但真正的許願,不是利益的交換,因為我們能給神甚麼利益呢?許願的真正意思,乃是對神恩典的回應,是恩上加恩的一個步驟。我們能獻上給神,那是神給我們的恩典,而不是我們給神的恩典。能獻祭給神,乃是神先給我們,而神讓我們有機會事奉祂,這都是神的恩典,而不是我們給神的益處。因此,這裡的許願,不是條件的交換,不是利益的交換,不是用以賄賂神,乃是為了感恩,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在未曾打勝仗之前,他就可以向神許願,這就是一種信心的表現。他相信神會讓他得勝,他就先許願把自己感恩的行動先綁住,就好像立了一個約,自己必然要遵守一樣。故此,許願的心志是對的,但許願的內容呢?這是甚麼的內容呢?誰先從他的家門出來迎接他,他就必歸耶和華,必把他當作燔祭歸給神,這是甚麼意思呢?這是要把人獻上給神嗎?聖經沒有作太多的解釋,然而我們若從耶弗他對神的認識,以及他對神的感恩之心,他應該不是這樣的意思。若是牲畜先出來,就可以獻上給神;若是人出來,獻上給神的,就不是燔祭,而是活祭的獻上。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不會把女兒燒給神的,因為如此不是神所悅納的。他的女兒終身不嫁,這是一種為神而活的代表,他只有一個女兒,能獻上給神的,就只有她而沒有其他的兒子。因此,這應是在聖殿中的服事,或是其他方面的服事,而不是獻上自己為祭的代表。

然而,許願時是有心的,但許願的內容,也不應是隨便的,否則,我們的有心,就會被許願的內容打擊,變成使女兒困擾,就不是最美的。然而,他的女兒第一也是孝順的,第二,她也是順服神的。故此,他的家庭教育看起來也是不錯的,是一個以神為首的家庭,也是一個以父的意思為意思的家庭。這是耶弗他的優點,也是神揀選他的原因。女兒的順服是不簡單的,因為當時的女子,若不能結婚生子,是很羞恥的,也是被社會棄絕的。然而,為了神及為了父親,她女兒願意順服,這也是不簡單的。

直到這裡為止,我們看到的耶弗他,是不錯的,是倚靠耶和華,是有神的靈充滿的。他所許的願,雖然內容有點不經大腦,但他對神的心是單純的。他是因為愛神,因為感恩而許的願。同時,他許了願後,就不收回;加上他的女兒也願意順服,就把他的女兒的一生,都獻上給神使用。當時的女子的婚姻,是父親決定的,因此,女兒也沒有自己的意思,就只有順服而已。這可以看到他們一家是以神為首,雖然吃虧,雖然利益沒有,但能夠順服神,是最大的喜樂。這就是他們家庭的想法,能夠培養出這一個觀念在家庭中,也算是不容易的。

因為如基甸,如其他的士師,他們雖然有三十至七十個兒子,然而沒有一個是可以被神所用的。反觀耶弗他,雖然只有一個女兒,卻可以把之獻上給神用;這代表他的教養是成功的。若是其他的士師,有很多兒子的士師,都能如此的話,那士師時代就應該可以改寫,而不是只有惡性循環的繼續下去而已。可惜的是他有的是女兒,而不是兒子,否則的話,可能這個獻給神的兒子,就可以繼續領導以色列民,就打破士師時代的問題:就是整個士師時代,都沒有一個士師的兒子,可以出來繼續帶領以色列人的事實。

今天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如何呢?我們是否可以把神帶入家庭的生活中呢?能夠把神帶入家庭中的人,才算是成功的人,才算是有下一代的人。耶弗他沒有為他的女兒預備驢、也沒有預備城、也沒有為她預備婚姻;但耶弗他為她預備的,是一個事奉神的環境,這就比起其他有很多兒子的士師,更顯珍貴,是很難得的一個家庭。因為直到如今,我們看不到一個士師的家庭中,可以有下一代出來的,這是很可惜的事;但耶弗他的家庭,能有一個女兒出來,可以獻給神為用。這樣的一個事實,就提醒了我們,原來士師時代中,這麼多的士師,有這麼多的兒子可用的人,卻沒有一個兒子可以出來被神使用。惟有耶弗他,他雖然只有一個女兒,卻還是可以獻上給神用,這是很不一樣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