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帖前三


2012/10/29                                     lundi                                        帖前31-13
這一章其實顯出了保羅與帖城教會的互動,也顯出了保羅具體的愛,這愛是擺得出來的愛,不是嘴巴上的愛;是為父的愛,不是為己之愛。雅各書說到信心與行為,而帖撒羅尼迦前書更使我們看到,甚麼是實際愛心及信心的行為的表現。這一章至少有幾個重點,一是說到保羅的為父的心,要如何進入苦難中,一同互相扶持;二是說到苦難的必須及如何面對;三是說到互相鼓勵的益處;四是說到主的再來,對在苦難中的人的好處。

一、保羅的心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保羅為父的心。他的心何等逼切,尤其是他的屬靈兒女,陷在苦難中的時候,他巴不得與之一同受苦,要進入對方的苦難中,要親自體會這苦難。每一個在苦難中的人,都需要別人的鼓勵及扶持;然而,一般而言,在苦難中的人,是不易聽一個不在苦難中的人的勸勉的。因為他會覺得,你沒有在苦難中,不了解我們的情形。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進入對方的苦難中,和他一同受苦,有同理心,也有同情心,然後他才會得幫助、得鼓勵。保羅的心是已經與他們在一起了,然後,他卻仍然想法要與他們在一起,與他們同受苦難,使他們可以得幫助。這種幫助,就不是口頭式的安慰,乃是加上了愛的行動的安慰,乃是把愛擺明出來,讓人可以接受的愛。嘴巴的安慰容易,但有時反會使人覺得冷冰冰的;但若加上了實際的愛的行動,就使人感覺不一樣,人們就會很易得安慰了。我們是否也有這種可以擺得出來的愛呢?
保羅兩次說到我()既不能再忍,就…,他不能忍甚麼呢?他不是不能忍他自己所受的苦,乃是不能忍別人所受的苦。照一般人的看法,他應是不能忍自己所受的苦才對,怎會不能忍別人的苦呢?但由於保羅有一個為父之心,一個為父的人,他會情願自己受苦,而不要兒女受苦。原來自己的苦易忍受,兒女的苦卻不易忍受;因為兒女的苦雖然受在兒女的身上,卻痛在父母的心中。因此,保羅是恨不得自己受苦,代替兒女受苦。這就是為父的心、這就是真實的愛。情願自己受苦,不能忍受對方受苦;我們可以如此嗎?我們若在苦難中要安慰人,就要進入別人的苦難中,就要有同理心,就要有同情心,就要有捨己的心,如此我們的愛才是真實的愛,而不只是嘴巴的愛而已。

二、苦難的必然性及面對
苦難原是命定的(3),這是凡立志在基督裡敬虔度日的,都要如此受苦。我們是否知道,有一些苦難是信主的人所必須面對的。當我們信主後,我們就必須面對這個敵基督的世界,而因著世界是敵基督的,而我們又活於世界,那我們就必須要受苦。受甚麼苦呢?保羅所受的是福音之苦,因著傳福音,就被這世界的統治者逼迫。這樣的苦,似乎是自討苦吃的,他本可以不要,但他因著順服主,就情願為主而受苦。這些苦難的出來,是因為這世界是與基督敵對的,而當你傳與世界敵對的福音時,世界會用他的力量來反對你的。因此,一個基督徒,若遵守基督的使命,忠心地傳福音時,他是一定不適合活於這世界的;這就是為福音受苦的由來。其次,當一個基督徒,要活出基督的真理時,由於這世界是沒有基督的真理的,這世界是有它的一套文化的,因此,若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照著神的話去活,是到處都不方便,到處都要靠神的力量勝過的,如此他也必受許多的苦。今天我們不覺得苦,是因為我們沒有完全想遵守神的話,我們是妥協派,是「隨遇而安」的基督徒。隨遇而安就是妥協的另一個代名詞,我們沒有立志敬虔度日,於是我們就不會有逼迫,也不會有苦難了。因此,一個正常的基督徒,是一定會發現,他是不容易活在這社會中,是一定到處不方便的。就如但以理一樣,他要面對不同文化的衝擊,他必須靠神才可以勝過苦難的。
保羅提出一種面對苦難的方法,就是彼此扶持,就是互相勉勵。基督徒要一同面對苦難,若二人甚至多人一同面對,那我們面對苦難的力量,就是加倍的。當看到對方可以靠主站立得穩時,我們就活了(8)。原來對方在苦難中的得勝,也促使我們在苦難中活出來;這是互相影響,互相長進的。今天若基督徒能聯合在一起,一同立志過敬虔的生活,並且一同面對苦難,一同彼此扶持,那必然會形成一股氣候,就是不怕苦難,而且一同得勝苦難。若能如此,我們在苦難中是一同長進,而且必然加倍的長進,這就自然合乎聖經長進的原則了。惟有共受苦難的人,他們的長進是共同的,也是倍增的。神給我們苦,本是要我們藉著苦難,一同長進,並且可以煉淨我們的生命,使生命的成長可以倍增;然而,由於我們討厭苦難,我們就失去了這使生命長進的美好機會,辜負神的用心了。

三、互相激勵
教會中要常常學習互相激勵,彼此相顧,勉勵行善,這要主動的去作,而不是被動的去作。主動的作,就是平時的工夫,而不是苦難時、有需要時,才去作的。無論在任何環境中,與弟兄相交,增加對弟兄的了解,是必要的。為父的心的出來,不是一天的,乃是多與弟兄姊妹接觸,在對方的生活上、受苦上、順境中…都應有分。對弟兄的生活付出更多的關心,加以了解,有機會就參與時,我們自必然會對弟兄有愛。愛雖然是從神而來的,但也是需要培養的。我們應主動的對弟兄姊妹關心,若我們平常不去關心弟兄,我們不能與弟兄熟悉及交心,那他們有需要時,就不一定敢於向我們述說的。因此,要一個人完全信賴你,你就必須在平時就與之熟悉,主動的關心他的需要(但不是干涉對方,或是進到對方的穩私中),到了彼此交心時,才可以把具體的愛心,表現出來的。若平時不交心,而要把具體的愛心擺得出來,那是難的。
因此,能在苦難中彼此激勵,互相扶持的原因,不只是苦難時的工夫,更是平時的工夫。平時我們就要養成大家彼此關懷,大家彼此問候,互相交通、彼此交心,培養彼此信任的實際,養成一個愛的環境,才能在任何時刻中,都可以有愛心實際的表現。耶穌及約翰,均多次叫我們彼此相愛,這是一條新的命令。為何要多次提醒呢?因為愛不只是自然的表現,更是主動的關懷,更是主動的注意對方所需,主動的去做,才會有具體的愛的表現的。

四、盼望與信心及愛心
帖撒羅尼迦前書雖然主題是說到盼望,但其中所表現出來的,乃是信心及愛心的具體榜樣;乃是看得到的信心及愛心。今天我們對主的再來,若失去了盼望,那我們的信心及愛心的程度,就必大大打了折扣。保羅當時的環境是困難的,也因著這困難,他們的盼望就是實際的、是真誠的。因著對基督的盼望,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不打折扣的信心及愛心。因為他們把所有的盼望,不放在今生,只放在來生。他們一切所作的,乃是為了來生。如此的動力,必然比只放在今生的盼望大得多了。
今天我們為何大多數的基督徒,都沒有對主再來的盼望呢?第一我們不太有苦難,於是我們就不覺得需要主快來了。然而一個受苦的人,一個天天冒死的人,他的盼望就不會留在地上,他自然會盼望天上的將來的。第二我們不是敬虔度日的人,我們大多會貪圖世界的享受,只要我們貪圖世界的一些事物,那我們對主再來的盼望,自必然會大大減少的。若我們的心是放在世界中,若我們仍有一點點覺得世界是可愛的,仍會留戀於世界的某一件事;即使這是一件很小的事,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盼望的。因為我們既然正在貪愛世界的某一件事,那我們怎能完全地盼望主的再來呢?其實世界的事、世界的引誘,是使我們對主的盼望大減的原因,我們必須要求神省察我們的內心,看看我們內心有多少存在愛世界的成分,而要求神把之去除,如此我們才可以有機會對主的再來,有更大的盼望。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以斯帖記靈拾」新書出版,天恩出版社出版


新書出版,
以下是論壇報的報導,請參閱,請介紹,讓每人都可以讀聖經



2012-10-26
  曾在台北榮總擔任血液科主任及教授,而後在西非及創啟地區服務做福音工作的石牌禮拜堂何照洪長老,最近將過去晨更、帶領查經班的心得寫成《以斯帖記靈拾》,他形容這本書如同「零食」一樣,期能以生活...

何照洪長老寫以斯帖記靈拾 輕鬆讀聖經

2012-10-26 | 李容珍
從血液專科醫師到宣教士

曾在台北榮總擔任血液科主任及教授,而後在西非及創啟地區服務做福音工作的石牌禮拜堂何照洪長老,最近將過去晨更、帶領查經班的心得寫成《以斯帖記靈拾》,他形容這本書如同「零食」一樣,期能以生活化的解經、不用太多的工具書,讓人可以輕鬆地讀經,也讓神的話自然存進我們心中。
讀經有影像和故事
十月21日下午在石牌禮拜堂舉行的新書發表會,會前唱詩歌的時候,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周功和,憶起過去何長老結婚的時候,還是由他司琴,因此他主動地走到台上司琴。
天恩出版社社長丁遠屏指出,當他收到何長老寫的書後深受感動,相信這樣研經的書能幫助信徒。何長老在自序中提到,許多解經書,只有傳道人、神學生讀得懂,一般信徒讀得很辛苦,何長老以小說式的寫作融入經文當中;讓人讀經的時候有影像、故事,不易忘記。
周功和院長表示,《以斯帖記靈拾》可以提供很多屬靈的亮光,其中有一項是「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兩者的平衡」。以往他要討論這個問題,會引用新約學者卡森寫的書,書中引經據典,談到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是彼此相融。另外討論真理的方法是說故事,好像以斯帖記,看到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相融。以斯帖記重要的轉折點在四章14-16節:「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太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從摩西五經看見,上帝是信實的,祂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以色列百姓必蒙拯救。如果不是透過以斯帖,神也會透過別的方法。以斯帖請所有猶太人為她禁食禱告三天三夜,她自己也禁食禱告,為要尋求神的旨意。意思說「神啊,你有一切的主權,請你告訴我,我的責任在哪?」求神說,讓我見皇帝的時候不會死,希望上帝會藉著他施行拯救。
 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
我們在事奉的時候,需要策劃、管理、評估我們的工作,除此之外,我們還是要經歷「鹹魚翻身」的神蹟。如果沒有「鹹魚翻身」,很多時候我們會信心冷淡,看不到神的作為,但在《以斯帖記》看到以色列人鹹魚翻身,神施行奇妙的拯救。何長老在書中提到,神使用的人有內在生命的美,也就是謙卑的人,相信上帝有主權,然而在神的主權下要尋求自己的責任,而且存感恩的心去遵行。
 反覆讀經聖靈啟示
石牌禮拜堂李智舒長老說,在神學院有80%功夫學習解經,但他認為以正統嚴謹方式解經,缺點是不一定找到這段經文對讀經者的意義。當他參加何長老的查經班,發現可以用另外讀經方法,且符合聖經原則。因此他在序文中也提到,這本書沒有太多學術探討和原文的字義研究,但是用聖經的架構和上下文,思想很多信息。
讀經時,我們常問神為甚麼?反覆去讀,聖靈就會啟示給我們。讀完這本書以後,應該不能停留在這本書上,當我們領受神給何長老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注意思考讀經的方法,神會給一遍又一遍讀經的人更多聖經的信息,應是何長老對這本書的心願。
 神感動自學讀經解經
何照洪長老說,聖經是非常豐富,沒有一個人對神的了解是百分之百,信主以後他被教導每天要晨更,但是很多讀不懂,讀解經書也不懂,也感到困惑。他記得參加一場講道,突然神給他一個感動「你自己也可以讀得懂聖經」,他開始朝自己讀經的方向求神幫助,他不斷學習讀經解經。聖靈的啟示常按著我們現在的需要給,所以讀經永遠都有新的東西,過程中他也讀一些屬靈前輩的書。神的恩典帶領,讓他知道如何讀神的話,而且解釋出來。
神讓他有機會在帶查經班和講道的時候,得到聖靈的光照。2006年他在西非宣教,女兒傳給他無蝦米的輸入法,2006年下半年開始把讀經心得整理起來。他已經完成五本,現在先推出一本。這是他最後的MISSION,雖非解經書,乃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和一般的文字,希望許多人都能閱讀。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晨更分享:約壹4:1-6


2012/10/20                                      samedi                                  約壹41-6

神要我們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這就是一種神人合作的情形。神願意讓人去試,目的為了使假先知無所遁形,使撒但不能再冒充基督,使撒但不能再用他的詭計害我們。為了打擊撒但,為了不使撒但得逞,聖靈就降卑祂自己,讓人去試,免得人不能分辨,免得人上當,這是神給人的恩典。原來在神的救贖中,有一件事是很重要的,就是要擊敗撒但,要使撒但蒙羞,要使撒但輸得心服口服,這就是基督所作的事,把撒但擊敗了,使他不能再誘惑人。

基督所作的事,除了救贖我們外,還附加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撒但擊敗,而當基督在十字架上捨命時,就已經把撒但擊敗了。因此,撒但的被擊敗,是因著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而基督在十字架上得以得勝仇敵,乃是因為祂是道成肉身來的。基督的成為肉身,是撒但的致命傷,那他是一定不會承認基督的肉身來到世界這一點的。因為若承認了,他就是認輸了,他是死不認輸的。因為認輸了,就是承認他錯了,就是承認他當初不要神這一點是錯的,也等於他以前所作的,都是失敗的了。他是錯了,但他是不認罪、也不認輸的。

此外,一個人的說謊,目的是為了得到好處,若一個人的說謊,好處得不到,反而得了壞處,他是不會說謊的。若撒但在這事上說謊,他得到的是死刑,他自己就判了自己的罪,他當然不會說謊的。不是因為他誠實,乃是因為他說謊後得不到好處,而只得到死亡也。例如一個沒有殺人的人,縱使他以前是常說謊的,但若你問他說:我想,你剛剛殺了人。他一定不會說謊,一定不會說他有殺了人的。因為若說了謊,他是要死亡的。一個沒有殺人的人,怎會說自己殺了人呢?同樣,一個被耶穌道成肉身打敗了的撒但,是不會承認耶穌把他打敗的。

因此,當我們用這一句話去問撒但時,我們不必害怕他會假裝的,因為他不會認輸,他就不會假裝的。他不能承認基督的肉體,若承認了,他就等於承認失敗了,如此他的工作就不能再作了。他是直到被丟在琉璜火湖裡,都不會認錯的,因為他是撒但。因此,我們問這一句話時,是不必怕撒但會承認的,因為這是他的致命傷也。同時,當我們問這一句話時,其實也等於宣判撒但的死刑;因此,當我們宣判他的死刑時,他當然不會承認這個宣判的;若他承認了,他就接受了他的死刑了。一個人的致命傷,是不會被碰到的,他自己也不願意碰到的。所以我們不必擔心他會說謊,別的東西他會說謊,但這是關乎他生命的問題,他不會承認他的失敗的。

而若是神的靈,祂樂意高舉基督,因為聖靈來了,祂的目的就是要高舉基督,就是要榮耀基督。為了高舉基督、為了榮耀基督,聖靈可以被我們這些不配的人奉主的名來問,這是神的恩典,也是聖靈的謙卑,是神為了讓我們得勝撒但而作的事情。同時,聖靈被我們問時,祂每一次的回答,都可以藉著回答的人,見證基督的榮耀的,故聖靈是樂意被我們問的。因此,我們不必怕問,也不必怕得罪神,不必怕撒但會說謊,因為在這一件事上,他是死不認錯,是不會說謊的。他的名字就是抵擋者,就是要抵擋基督,就是要否定基督,他不會承認基督,也不會承認他的失敗的。

直接的質問,那是短兵相接的情形;除了直接的質詢外,其實我們還有別的方法去分別的:就是看他們是否聽從神的話(6)。屬神的人,自然會聽從神的話,若一個人不聽從神的話,他就不是屬神的人,那他所教導的,就不是出於神的了此其一。另外,看他們所談論的事情之內容,就知道他們是否屬神的了。若一個屬世界的人,他所談論的,就是世界的事,就是這世界的情慾、驕傲等事。我們是可以從此來分辨的。

4節及第6節都提到我們是屬神的,同時,第6節也提到,從此我們可以認出真理的靈和謬妄的靈來,那就是說,原來我們要分辨是不是邪靈,不只是用第2-3 節的方法,也可以用第6節的方法。第2-3節的方法,是臨時的,是緊要關頭時馬上可以作的,這是隨時可用的武器。但畢竟這個試驗詞用的機會不多,在平時我們要分辨假先知,一般不是用2-3節的方法,而是用一般的方法,這一般的方法,就是生命的方法,就是看他們是否聽從神,看他們是否聽從我們(6)。而這裡所謂的聽從我們,其實就是聽從神。因為約翰所認定的「我們」,是指一個親近神、聽從神的話的人。別人為何要聽從我們呢?不是因為我們是長老,是執事,乃是因為我們順服神,乃是因為我們裡面有神的話。因此,第6節的方法,是生命的工夫,不是一天或是一句話就可以做成的,乃是日積月累的生命。若我們有這生命,那我們對於分辨邪靈或是聖靈,是不難的。

因此,我們不只要注意2-3節的武器,更要注意那生命的武器,就是我們累積的生命工夫。我們應在神前警醒,常常與神相交,不斷從神領受祂的話,常在祂裡面,明白祂的心意,如此我們一方面就可以從神的話的原則,來判定及認出真理的靈及謬妄的靈;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因著神的同在,我們就很易知道那些人不是屬神的,那些人是屬神的了。
因此,一個與神相親、認識神的人,他是很容易分辨真的或是假的先知的。若一個人有神的話,他明白真理,他知道這人所行的,與所說的,就可以從行為及說話中,判斷這靈是出於神的或是出於撒但的了。直接短兵相接的情形,應是最後的武器,是在人不能分辨時才用的。其實這靈是出於神來的,那我們並不難分辨的。只是因為有時撒但會冒充光明的天使,這種情形下,有時我們就比較不易分辨,這時就要用這質問詞來作分辨了。因此此質問詞的應用,大多是在懷疑撒但的情形下才用得著的。

(4)這是約翰告訴我們,讓我們不要怕邪靈的攪擾。當我們趕鬼時,我們是屬神的,是已經勝了撒但的,因為在我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撒但更大。我們是屬天的,不是屬這世界的,因此,我們裡面的能力,是大於撒但的能力的。若我們單靠自己,一定會失敗的,但若我們靠著基督,那能一定是得勝的。這是神所給我們的保證。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約壹 2:7-14


2012/10/16                                      mardi                                       約壹 27-14
這裡說到新與舊、愛與恨、光明與黑暗的對比;也說到不同的人對神的認識,以及不同的人的行為表現。
一、新與舊的問題
命令為何又是舊、又是新呢?因為我們在基督裡,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因著基督來了,所有的舊事,都變成新的了,因此,基督在離世之前,賜給門徒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他們彼此相愛。而這一方面是新的命令,另一方面也是舊的命令。因著基督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才知道何為愛(約壹316),我們才明白愛不是你我所有的那種愛;我們若不靠著基督,我們就不能愛。而且,我們對愛的明白,也只是從人間的榜樣,這人間的愛,不是神所言的愛。人間的愛,是不夠的,大多只是出於一己之愛;是為己的愛,而不是捨己的愛。
其次,我們既是有新生命的人,一切舊的事都過去了,一切舊的都在我們裡面變成新的了(林後517)。也就是說,雖然是同一條命令,但我們執行出來時,是以新的生命來執行的,那出來的東西,就不是外表的,乃是生命的,是實際的,是有血有肉的。以前的律法,我們用舊生命去遵行,只是行出律法的外表,但卻沒有律法的生命;因為律法是屬靈的,而我們是屬肉體的。現今我們有了新的生命,那我們所行出來的,就是屬靈的,雖然外面似乎是一樣,但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內容了。因此,所出來的東西,是在乎我們裡面的生命;若有裡面的生命,則所表現的就是不一樣的了。
第三,當信主後,我們的生命是不斷更新的,我們是不斷的脫去舊人,與不斷的穿上新人的(弗四21-24)。由於我們不斷的脫去及穿上,我們的生命就應是每天都不同、每天都更新的。而這更新的生命,所活出來的,就每天都是新的了。也就是說,一條舊的命令,今天活出是這樣,明天活出又不一樣了。這才是正常的生活,就是一個不斷更新,不斷活出新的命令出來的生命。我們如何能每天更新呢?就是藉著讀神的話語,而使我們靈命不斷更新;而靈命不斷更新,又使我們每次讀到神的話語時,均不斷有新的領受,這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使我們可以每天更新的原因了。
因此,從舊命令變成新的命令,是因為第一,基督給了我們新的生命、新的榜樣。第二,我們有了新的生命,在基督裡是新造的人,因此,一切都更新了。第三,我們信了主後,也不斷地更新,於是不只是信主後即時的更新,而且是每天的更新,每天有新的亮光、有新的領受,活出不斷更新的生命。

二、愛與恨
約翰好像把愛與恨分得很清楚,而且感覺上是兩分法,也就是說:若我們不能愛我們的弟兄,那我們就是恨我們的弟兄,而沒有不愛又不恨的中間地帶的。神生命的本質就是愛(約壹416),在祂沒有恨;我們對人也應只有愛,沒有恨。只有對罪惡時,我們才是恨惡罪惡的。因此,若我們不能愛弟兄,我們就是恨弟兄的;缺少了愛,就只有恨。神對恨的定義,原來是如此嚴謹的;神對愛的要求,也是如此的高的。我們是否有一個愛人的心呢?
愛神似乎比愛人容易,因為對神而言,我們不敢恨、也不敢不尊敬神。因此,一般而言,是愛神容易愛人難。然而,這兩方面是不能分的。一個愛神的人,就一定是一個愛人的人;若我們說愛神,卻不愛人,那就是假的,那我們愛神的部分,就只是假的愛,而不是真的愛。我們不能以己的想法去愛神,也不能只愛自己所愛的,愛是要捨己的。約拿是一方面愛神,一方面又愛己,於是他就不能真的愛人。若一個人不能真的愛人,他就不是一個真愛神的人。要衡量一個人是否真的愛神,不是看他參加了多少的聚會,不是看他服事了多少而已,乃是看他是否可以愛神所愛的人。

三、光明與黑暗
當我們沒有神時,我們就是黑暗的人;當我們不行真理,而行在自己的路中時,我們也是黑暗的人。光明只在神裡面,也只在真理裡面,離開神及離開真理的一切,就都是黑暗的了。神沒有創造黑暗,也沒有創造罪惡;黑暗及罪惡,是人離開神之後的自然結果。一個人離開了神,自然就是黑暗的,他自然就是犯罪的;有神就有光明,沒有神就只有黑暗。而這黑暗不只是外面的黑暗,而且是裡面的黑暗;裡面黑暗的人,就是一個瞎眼的人(11)
若要成為一個光明而不瞎眼的人,就只有一件事要作,就是行在光明中,就是與神相交。若我們能持續不斷地與神相交,我們就是一個光明的人。一個光明的人,他所作的事,就是光明的事;他所行出來的,就是愛神及愛人的行為;而他因著行在光明中,也就可以不犯罪了。

四、約翰兩次寫信
12-14節說到約翰兩次寫信,勸勉三種人,就是小子們、父老、以及少年人。兩次寫信的內容,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例如寫給父老們,其內容兩次都說到他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而寫給少年人的,則也都提到勝了那惡者。但寫給小子們的,就稍有不同。約翰對每一種人,只是簡單的點出他們所要注意的重點,而沒有多說其他,這是兩次寫信的特點。那他為何寫了兩次信呢?
第一,兩次的寫信,有相同的,那就表示我們追求主的目標,是不變的。例如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認識我們的父,這些都是不變的目標,是我們追求的重要項目。然而,兩次都寫同樣的,就表示外表雖然是一樣,但內容卻要更新的。例如,舊命令及新命令是一樣的,但因著人的更新、人的不同,出來的行為就不一樣了。因此,目標是一樣,但人是要不斷的更新的,於是我們是愈來愈在這目標上豐富,生命愈來愈會進步的。第二,當寫的信的目標是一樣時,就表示這目標是不變的,而且也是重要的。原來我們追求的目標,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是簡單的,是容易的。然而,一個相同的目標,卻可以成為我們終生追求的目標。若目標是一樣,那就表示我們的生命,是不斷更新的生命,是不斷的與神相交,不斷的進步了。當我們的生命不斷地更新時,我們在追求的目標上,雖然似乎一樣,但其實也是更新了:是喜樂的更新、心態的更新、生命的更新。
(12)這裡不說藉著主的血得赦免,而說藉著主的名得赦免,是甚麼原因呢?主的名是包括主的所有,也包括了主的血。我們的罪得到赦免,當然是藉著主的血了,但若要達到約翰所說的不犯罪(二:1),那就不只是寶血,更是要靠主的生命、主在十字架上所給的生命了。我們剛信主時,都被教導罪惡可以靠主的寶血洗淨,這是對的。但約翰更希望我們不只罪得赦免,而且可以勝過罪,可以不犯罪,這就要更進一步,常與主相交,常靠著主的名,向撒但誇勝了。主在十架上所給我們的生命,是一個得勝的生命,是一個可以勝過罪惡的生命,我們若懂得用這生命所帶來的恩典,就必能成為一個不犯罪的人。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晨更分享:何十二


2012/10/10                                      mercredi                                  何十二

這裡有說到從前(3-512-13),也有說到現在(17-11)。從前的雅各追求神,也付代價,因此,他最終得到神的喜悅;而現在的以法蓮是追求風、喫風,時常增添虛謊和強暴(1),因此,他們必得到神的懲罰(214)。人所行的是甚麼,他所得到的也是甚麼。神是公平的,祂必按我們的行為而報應我們;一個人追風,他所得到的,也只是風而已。若以法蓮追風,他就只會喫風;若雅各追求神,與神較力,他就可以遇見耶和華,就可以得到神所曉諭給他的話語(4-5)。因此,我們所得到的,與我們所追求的方向有關,而不一定與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有關。若人的方向是錯的,則雖然付上勞力,但也不會得到真實的報酬的,而只會得到虛空的風而已。

甚麼是風呢(1)?風可以是風俗、可以是虛空,也可以指多變的事物、飄浮不定的物質。風似乎是有感覺的,但只是感覺而已,卻不是實際的。若我們只追求風,那只是感官上的興奮而已,我們把風吃下去後,是不能飽的;只有把神的話吃下去,才能使人得飽足的。當我們追求世上的風時,我們得到的卻是虛空、卻是不飽足;而由於不飽足,世人就繼續的追求,於是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一個引誘人不斷追求的陷阱,而最後我們所有的精力,都虛耗在其中了。今天很多人都在追求世上的東西,虛空的東西;而這世界的潮流,就是風,就是常變的,就是不能吃得飽的。潮流使我們的感官覺得舒服,但對我們的靈性,卻是沒有幫助的。由於我們的感官得到一些滿足,人就一直追求下去,就成為吸引我們離開神的主要原因了。因此,我們要注意,這世界上甚麼是風呢?甚麼是不能使我們真正滿足的呢?我們就不要追求這些,而要追求神的話,這才能滿足我們的靈性,也使我們肉體得福的。

(2)神又再與猶大爭辯,神的爭辯是說明猶大的問題,神也舉出以前的雅各,以與現在的雅各相比,以前的雅各一直追求神,用盡他的方法,為要得著神;而現在的雅各,則離棄神的道,只追求虛空的物質。猶大可以是指南國,而雅各也可以指整個以色列國。人一開始時是追求神的,但到現在卻追求世上的東西;是甚麼原因使人離棄神呢?這裡提到商人,提到詭詐的天平(7),也提到了富足及財寶(8)。可見這時的以色列人,是追求另一個神,就是瑪門,就是財利。財利是很能吸引人的另一個神,而現今的社會,大多數人不再追求與生命、與永恆有關的東西,而改為追求與金錢財利有關的東西了。整個社會的走向,是逐漸走向金錢化、物質化的道路,而我們也就跟著社會的潮流,不知不覺的走在其中。

金錢是吸引人的,因為它是現實的,也是可以作很多使肉體舒服的事的。然而,金錢是很易成為我們的主人,而使我們服在他的捆綁之下的。撒但試探耶穌時,其實就是以這世界的整個虛榮來引誘耶穌的。這世界的整個虛榮,就是金錢、財物等東西,這是很吸引人的。然而,若耶穌下拜撒但時,祂就失去生命了,因為賺得全世界,就失去了生命,是一點益處也沒有的。今天我們大多數的人,是以生命換取金錢,以時間換取金錢,我們變成金錢的奴隸而不自知。以法蓮就是這樣,他們用盡其極,以得到財寶,並且不惜以犯罪來換取金錢(8),但其實他們以為追趕得到寶物,其實這只是風而已,是不能滿足人的心的。我們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基督徒應如何不被金錢所迷惑呢?我們應善用金錢,而不是追逐或囤積金錢,我們應以金錢換取生命,以金錢來幫助神的國、神的教會;以金錢來幫助有需要的人,而不是一味追逐金錢,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雅各付了代價,他得到了兩個妻子(12),第一個妻子是被騙而付出代價的,第二個妻子,才是真的付上代價而得到他所要得到的。由此可知,人一方面要付代價,別一方面我們的目標要正確,然後所付的代價,才不會得到我們不想得到的。也就是說,在屬世的事上,以及在屬靈的事上,我們都要付代價,但我們雖然付了代價,有時卻不會得到真正有用的東西,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不對的;或是我們被騙而付上的代價,就是虛空的。今天這社會上的東西,也是要付代價的,但我們所付的代價而換取回來的東西,是否真是我們所需要的呢?是否真能滿足我們呢?還是我們白忙了半天,而只是得到風而已呢?屬靈的東西也是要付代價的,雅各是一個會付代價的人,他付代價追求神,也付代價追求妻子;但不是每一個付出的代價,都可得到有益的東西的。我們不只要付代價,而且也要追求對的目標,在神身上付代價、下工夫,這才可以得到真正寶貴的東西的。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晨更分享:何八


2012/10/5                            vendredi                       何八

一、當初走錯了路,就產生了之後敗亡的結果了。
當初選了拜金牛犢(5),現今就沒有回頭路了。以色列人當初以為很聰明,他們為了政治的穩固,就犧牲了宗教信仰;他們為了避免以色列人南下猶大,就製造了兩個金牛犢,一個在但、一個在伯特利,目的就是要他們不必再到猶大去敬拜神。這個錯誤是北國的第一步,因為有這一步,以後他們就走離開了神,就不再有回頭路了。
當初的第一步,可能不是想馬上離開神,在屬世的思想中,有加入屬靈的思想,不是完全是屬世的。也因為這樣,就使人很難察覺得到,以為我是為了屬靈的動機,才作屬世的事。很多時候,我們加入屬靈的東西,去做屬世的事,就使我們比較心安理得。但只要不是純屬靈的,就很易被屬世的事物慢慢侵入,而最後只剩屬世的東西,而屬靈的東西就不見了。
在教會中要決定一件新事時,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就是第一步時,不要把屬世的加入屬靈的,一定要小心我們所決定的第一步。否則,我們就會逐漸如腐肉一樣,慢慢被細菌侵入而不自知的了。此外,有時我們不但加入屬靈的東西,以此為安慰,我們還會而用屬靈的外套,去作屬世的事,到了後來,也就產生更多的腐敗了(11-13)

二、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
一般而言,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這是說到因果的關係。不但如此,若種的是罪,則所產生的結果,更是愈來愈可怕罪的懲罰。種的是風的話,則收的就是暴風了(7)。也就是說,不只是種的是甚麼,收的是甚麼;假如我們種的是壞的東西,則愈種就產生愈壞的結果,到最後是每下愈況,一發不可收拾的了。今天教會用甚麼來吸引人呢?若用屬世的方法,固然可以吸引人進教會,但要注意的是,當我們達到一個好的目的時,是否會有另一個壞的目的出現呢?當我們以屬世的方法,吸引人進教會後,若不馬上用屬靈的方法,把之留住,那最後他所生成的,就只是屬世的東西而已,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例如教會若要以運動來吸引人,目的是使人來信耶穌,這固然是好的動機,若作得好,也是不錯的。然而,若只是以此為目的,沒有加入屬靈的東西,那進來的人,只能得到屬世的東西,他只是與教會擦身而過,似乎有屬靈的東西,卻是假的;那他所能生出來的,就只是屬世的果子而已。對比很多在美國信了主的留學生,他們是被甚麼吸引進教會的呢?他們是被基督徒的愛而感動的。他們到了異地,當地的基督徒,就主動的幫他搬家、解釋生活所需,巨細無遺地把一切都告訴他,並且樂意幫忙,而不收取任何酬勞。於是這些留學生受了基督的愛所感動,就很易信主了。這是用屬靈的東西去吸引人,就得到屬靈的好結果了。
用屬世的東西吸引人,是比較廉價的,因為不必付太多屬靈的代價。但用屬靈的東西吸引人,是要付更多的代價的。例如上面所說,對留學生的愛,那是基督的愛,是要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等的,是要代上屬靈的代價,使人看得到捨己的愛的。而用這捨己的愛去吸引人,才是真正屬靈的吸引。而當他們因而信主後,所產生的果子,也是屬靈的愛,也是屬靈的果子了。我們是否有屬靈的東西,可以吸引別人來信主呢?

三、人第一個根本若錯了,他以後的努力便沒有用了(14)
我們的第一個選擇,以甚麼作為我們的人生目標,以甚麼為我們追求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有時我們不知不覺把瑪門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就不易聽得進去神的話,也不易吸收屬靈的東西的了。教會若求復興,但若我們裡面的根,不是純正在依靠神的,那神如何能給我們復興呢?我們必須把我們裡面的私子、屬世的追求,以及其他不自知的私慾除去,然後神才可以復興我們的。
因此,當我們求復興時,我們先要求神除去我們裡面的一切,就是從根開始去除,不只是表面的東西而已,更是心中的第一步,心中的追求目標。這些東西,若是錯了,就會成為復興的攔阻,就要先除去,然後才可以得到復興的。

四、以色列人如腐肉,才會被鷹來食。
人就如可吃的肉一樣,若離開了神,他就一定變成腐肉,就一定會腐敗。就如食物一定要放在冰箱內一樣,神就如防腐劑,若人離開了神,就失去了防腐劑,就沒有防腐的能力;若沒有防腐劑,我們就一定會變腐敗的。今天,世上的潮流,就如無形的細菌一樣,眾多的細菌,一直想法去侵食我們,腐敗我們,很多年青的基督徒,非常容易被這世界的潮流所擄去,被這些細菌侵蝕而不自知。若我們不靠神的保守,不守住以神為真理的原則,不如但以理一樣堅持信仰,我們很快就成了腐肉,結果只是任由鷹來吃食而已。潮流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若我們教會不能在這方面有對策,我們的年青人,就很易成為腐肉了。潮流是這世界的真理,但不是聖經的真理,但年輕人以為潮流是好的,是大家都接受的,是比權威還權威的東西。人們總是以為一代比一代好,在科學而言,應該是對的;然而在道德及真理方面,應該是錯的。我們必須要知道,潮流會夾雜著科學的聲勢,使人以為絕對沒錯,就跟著去做,於是我們就慢慢被腐融而不自知了。

五、神的懲罰中,也帶來恩典及轉機(1-2)。當人一直腐敗而不能自拔時,有一個自拔的機會,就是讓敵人來攻打耶和華的家,讓苦難來到,然後,他們才有可能自拔的。今天以色列人選錯了路,他們已經不能回頭了,他們積習已深,就不易回頭了。因此,神要做的工作,乃是連根拔起,乃是要把他們從應許之地,擄到亞述去,他們在連根拔除時,才有希望再尋求神,再重新作起。今天我們尋求復興,但我們的路在那裡呢?若我們的根是不對的,可能就不能得到復興了,我們是否願意從根拔起,重新再來,讓神告訴我們問題出來那裡,把私子除掉,把罪惡去掉,如此,這才真是我們的轉機。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何五


2012/10/2                           mardi                           何五

一、神向以色列說話
這是神向以色列整家說話了,包括祭司、以色列的長老、王室家族等人,一同來聽神的話(1)。神肯說話,就是恩典;無論人是否聽得進去,但有話說出,就表示神仍想施憐憫、神仍不是任憑他們、神仍在等他們自覺有罪(15),神仍留一條路給他們。因此,我們永遠不要放棄聽神的話,神的話是最寶貴的,即使是責備的話,甚至是審判的話(1)。神的審判,常是為了管教,為了要我們明白神的心意。當以色列人完全敗壞,似乎是從根部開始腐敗的時候(4),神仍向他們說話,仍是差先知向他們說話,這就表示他們仍是有希望,也表示神仍未放棄他們。神的任憑(參四:17),只是暫時的,而不是永遠的。神的任憑,也是有目的的,是讓人覺得離開了神後的痛苦,而得以再歸回神的面前。
神在這裡,有斥責、指出他們的問題、也有掩面不顧他們(6),也有等候他們悔改(15),再加上前面的任憑(417),其心情是很複雜的。神有這麼多的反應,有時用斥責、有時用任憑,有時用等候,有時又用不顧…等。這些方法,有些甚至看起來是矛盾的(6vs15),目的是甚麼呢?一方面是表示神的痛心、神的無奈、神的愛憐、神的智慧、神的忍耐、神的盼望…等;而另一方面,是表示祂用盡方法,要使人悔改,要使人知道自己的錯,要使無可救藥的人,得到救藥。也表示神把祂所有的看家本領,十八般武藝都出來了,目的是要挽回一個墮落的人而已。祂知道甚麼時候用甚麼方法,以改變人心,使人歸回神。因此,我們可以看得到神的心腸,可以看得到神的著急,也可以看到神的愛,神的智慧;這些都不是我們所可以體會得到的。

二、人的光景
我們的光景,第一是陷在罪中,第二是不知己罪,第三是不知我們真正的問題,但卻找一些不是真正答案的答案(13),第四是不懂得回到神的面前來,不懂得如何得到恩典。人墮落後,產生一大堆的問題,神要救贖我們,拯救我們,其實是很不容易的。然而,神還是愛我們,還是要在我們這些遠離神的人中工作,這是極難的事。但神也願意作工在我們身上,雖然祂忍受了很多痛苦,但仍因著祂的愛,而把我們救出罪中,這是神的愛勝過一切的表現。沒有這個愛,我們就不可能被救贖的。
人有兩個大問題,一是淫心、二是驕傲,而這兩樣是使人不能真的認識耶和華之因。當人有了淫心時,他就不會真心的想要神,即使要神,也不是以正確的心態去要神的,如此就會產生一種結果,就是他雖然牽著牛羊去尋求耶和華,卻尋不見,因神已經轉去離開他們(6)。因為這時,神若讓他們尋得見,可能他們還會認為,我一尋求神,神就被我尋見,於是他們就會想,我無論犯甚麼罪,我都可以尋得見神;他們可能就因而認為犯罪沒有關係了。因此,神所作的,都是最適合的,若我們的心是淫心,若我們的心是一個驕傲的心,雖然我們想尋求神,但也不一定會尋得見的。因此,要尋得見神,必須先有一個對的心態,謙卑的心態,才可以尋得見神的。

三、尋求神為何還尋不著?
因此,這裡有兩種尋求耶和華的結果,一是尋找不見(6),二是尋找得到(15,參六:3)。為何有這兩種差異呢?第一是心態的問題,就是我們到底是抱著誠心來尋找神呢,還是抱著淫心來尋找神!若我們的心態是犯罪的心態,用這心態來尋求神,神就不會被我們尋見,免得我們以為犯罪是沒有關係的了。第二,神作事有祂的時間,也有祂的計劃,在這一章中,我們可以看到神用盡各樣的方法,有時用責備,有時用任憑,有時用審判的話(1),有時用毀滅的災禍(14)…這些作為,其實都是神的計劃,是神的智慧。祂會在不同的時間、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態、而作不同的事;目的是要把對人最有益的工作,作在不同的人身上,使他們能悔改歸向神。因此,表面來看,神的作為人看起來是矛盾,但卻是神的智慧,因為惟有祂才知道在甚麼時候,用甚麼方法,是最適合甚麼的人的。這就是在何西亞書中,我們所看到神的方法,有時會有些亂的感覺的原因了。

四、要除去私子
這裡題到私子的問題(7)。甚麼是私子呢?私子就是不經耶和華而生的,就是不是從神而來的,是見不得光、見不得神、也見不得人、不合乎真理、不是在屬靈的道上走的。我們心中是否有些私子,是見不得神、也見不得人的呢?若我們心中有一些穩藏的東西,例如色情、貪財等,我們就應該對付,把之除去。若我們沒有力量而行,那我們就要靠神的力量,立下心志去對付之,如此我們才可以手潔心清的事奉神,得著祂的喜悅的。神在等候我們(15),希望我們尋求神。尋求神不只是悔改,更是立志追求神,為要得著祂更豐富的生命,這才是我們要走的路。我們不要只在急難時才想到神(15),更應在平時就想到神,因為其實我們不只在急難時才需要神,我們每時每刻都需要神的。若我們能隨時與神相交,那我們就可以很易除去我們的淫心、私子及驕傲了。
一個人離開神的光景是可憐的,但自己不一定覺得可憐。就如以色列人一樣,他們是不會覺得自己可憐的;他們在屬世的環境中,似乎是豐富的,但豐富的屬世環境,常是把我們真實的光景遮蓋的原因。我們求神讓我們真實的了解自己的光景,使我們更能脫離私慾的纏繞,得到神的恩福。

五、尋找神要真心
以法蓮及猶大,為何要去亞述呢(13)?第一是因為他們有病,他們有傷。也就是說,他們有需要,所以自必然就會想到找可靠的人了。第二是當他們去找神時,他們找不到神(6),所以他們就不再找神,而去找外邦的幫助了。若是如此,那他們去找人的幫助,間接是神不讓他們找到神而促成的。那他們找外邦人的幫助,就似乎不是他們的責任了。然而,事實上是他們雖然試過找神,但卻不是真心找神的,而只是為了利用神,為了自己的利益。神若被他們找到,那他們反而更會因而放縱自己,而會犯更多罪的。因此神認為,讓他們先找不到神,也得不到外邦的幫助;這時,他們了解自己的困境,則到了最後,就會自覺地要真心尋找神了。這時的尋到,與假設先前就尋到,兩者的功效是不一樣的。後來的尋到,是真正的得到,是帶出豐富的生命來的;而前面若就尋到,可能帶出的是更驕傲、或是更多的罪而已。因此,神知道我們的所需,也知道我們的時間,祂知道最適合我們的時間,不一定要快,但一定要有好的效果,這就是神作的。
另一方面,我們就要小心:若我們尋找不著神,不要以為沒有神,也不要以為神不管我們,於是我們就去尋找別的神。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更要省察自己,是否有那些地方得罪神,是否有心不專誠,或是有私子、私慾、驕傲、淫心的存在,使神不能被我們尋到。我們就應求神光照我們,讓神幫助把之棄絕,使我們可以專心尋求神;而不是因為尋不到神,就成為我們去尋找別神的藉口,那是我們的吃虧,而不是我們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