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代下十六



20191124                    dimanche                代下十六

這個時候的亞撒,竟然完全變了另一個人的樣子,只因為一件小事,這件小事,不一定影響到他的生命,只是北國的王上來攻擊猶大修築拉瑪,不許人從猶大王亞撒那裡出入而已(1)。這事似乎沒有亡國的危險,也沒有生命的危險,他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去處理這事的。最簡單的方法,是仰賴耶和華,求問耶和華該如何辦,是否可以講和,是否可以把一些金銀給北國,解決了這件事。然而,他不是把金銀給北國,北國還算是以色列人,是自己的同胞,應該比較好講話才對。即使他用世界的方法,就是用金銀的方法,也不應該把金銀給了敵人,去攻打自己的同胞的。

因此,他的錯誤至少有二,一是他沒有仰賴耶和華、沒有求問耶和華,只是用世界的方法去處理事情。世界的方法,一般就是金銀財物,因為金銀財物就是另一個神,就是世界的神、就是瑪門。世界的方法,是被撒但控制的,是有副作用的,你倚靠甚麼時,甚麼就成為你的敵人,就會把你牢牢綁住,這就是他倚靠敵人亞蘭時,亞蘭王的軍兵就脫離了他的手(7)。當世界幫了你的忙後,你就不能再控制他了,這就是亞撒所做的,是極之愚昧之事(9);因為當他如此做時,此後就必有爭戰的事臨到他的國家(9)。世界的事物,是你不能倚靠的,因為當你倚靠他時,他就成為你的捆綁。

二是他倚靠的是敵人,而且是用世界的方法,他不把金銀給北國的王,卻把金銀給外邦人,這個外邦人,可以這時因為受了你的金銀,就幫你的忙,但之後呢?你是把敵人拉過來,幫你去打你的同胞,這只是為了一時之利益,就把真理顛倒了。因為敵人永遠是敵人,他這時可以因著你給他的金錢,就似乎成為你的朋友,其實他的本質是不會變的;而同胞雖然這時似乎是你的敵人,但他的本質還是你的同胞,本質也是不會變的。今天我們不應以某一件事來定我們同胞的身分,因為身分是不會因做某一件事就改變的,我們的弟兄,永遠都是我們的弟兄的,他不會成為永遠的敵人的;而敵人呢!他也不會因為做了某一件事,就成為我們的弟兄的。我們要看到身分的問題、本質的問題,以及他所做的事的問題,這幾樣都是不同的。

亞蘭王若暫時成為亞撒的朋友,因為他對亞撒的某一件事有幫助,但他不可能因著某一件事,就變成他的本質,除非他的生命有完全的改變,否則他就不會改變的。我們不要以為因著一些瑪門的賄賂,就可以把敵人變成朋友或是弟兄的,若他生命沒有改變,你給他金銀,只是助長他的敵氣而已。因為這事他可以因著金銀而幫你的忙,下一次他又可以因別人的金銀而攻擊你的。金銀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本性,惟有神的生命,才可以改變人的本性,我們要做的事,不是把金銀給別人,以改變他的本質,乃是把生命給對方,以改變他的生命,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亞撒的方法,不是改變敵人的生命,乃是改變敵人的處理某一件事;然而若是這樣,他的生命若沒有改變,那你把他的處事方式,在這時改變了一下,這只是暫時的益處,但後面的後遺症,比你現在得的益處大得太多了。用世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時,最多只是解決了問題的本身,而且只是暫時解決而已,但卻不能改變產生問題的人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把金銀給了敵人,這時的目的是為了做一件事,但另一個他忽略的問題,就是他把敵人養大了,這不是對他之後的問題,更大更嚴重嗎?

亞撒碰到的這個問題,本不是馬上的急迫性的,他沒有求問神,只是求問瑪門,他用自己的方法,離開了神的啟示,而且這一次他沒有聽先知的話,沒有悔改,只是生氣(10),因為他聽不入先知的話,可見他的問題,是深藏在他的心中的。他為何會180度完全改變呢?以前他是聽先知的話的(十五8),這時他不聽先知的話,只以自己的意見為意見,我們不知道他為何有這樣的改變,這是很可怕的。他可以從一個完全屬靈、完全倚靠耶和華的人,變成一個完全不要耶和華的人,他的改變,確是令人不解的。

若這麼屬靈的人,也可以一天就改變、沒有原因的改變,我們就要更多謹慎,是否我們也會如此。當我們的己一出來時,我們就會改變,就會覺得自己的意見,比任何人的意見,包括先知的意見都好的。原來我們裡面的己,是很不容易消滅的,亞撒可以把外面的偶像消滅,也可以把柱像除去,但心中的己,常常還是蠢蠢欲動的。我們的問題,不是追求神、讓「祂必興旺」就可以,我們的問題,更是「我必衰微」這部分;若我沒有完全衰微,那在某一些環境中,它又會再出現的,這時,以前的「祂必興旺」似乎就都不見了,這是很可怕的。

以前是很屬靈的,現今突然完全改變成了另一個人,原因是甚麼呢?可能外面有不少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我們的己出來了,我們的己還沒有完全死去,這時在某一些環境中,它就出來了!只要己出來後,那這個人就可以180度完全改變的。亞撤以前的確也做過兩樣事,一是祂必興旺,二是我必衰微,他謙卑地倚靠神,他也高舉神,他把偶像也除去,這是很徹底地做的。然而,原來其他的都似乎沒有問題,但我們的己似乎是永遠除不掉的,這就值得我們注意,不要讓己出來,否則我們以前所做的,就會前功盡棄,這是很可惜的。

他生病的時候,為何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呢(12)?這也是令人費解的!有時人的己大到一個程度,情願身體死亡,也不願意降服在神的手下的,約拿就是這樣,他寧願死亡,也不要聽神的話,他曾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拿四9)!這就是約拿的情形,也可能是亞撒的情形。今天我們的問題,裡面是己的問題,外面是撒但的問題,這兩個問題,不是單單追求神就可以解決的,我們必須要時常儆醒,天天背十字架來跟隨主,以使我們的己不再出來,這才是得勝之道!

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代下九13-31



20191117              dimanche             代下九13-31

這一段是說到所羅門的財寶、所羅門的富強、所羅門的智慧等,原來神給了所羅門智慧後;因著他的智慧,他就把世上其他國家的財富,都可以得到,而且有些是自動送上門來的(14下,24),有些是做生意得到的(14上,21)。因著有這些財富,他的統治也是有榮耀的,國家也是富強的(26)。原來以色列雖然不大,但因著神給所羅門的智慧,這裡所描述的,就代表他得到了世上所有的物質及財富;可見一個國家、一個國王,他所需要的是甚麼呢?就是智慧,就是有神的同在,這就是所羅門所求來的。

所羅門即位之初,當神問他要求些甚麼時,他所求的,不是財產、不是金銀,只是智慧;這就是一個智者所求的,因為智慧就是神的同在,就是神的自己。若我們有了神,我們就會有世上一切的財富,而且比任何國家的財富還多。所羅門的富強,用這一段來描寫,而且是所羅門臨死前的描寫,這就代表所羅門一生的結論,這個結論就回應了他當初就位時,神向他第一次顯現,使他得到智慧的結果及結論。第一次顯現時神問他要甚麼,他沒有要金、沒有要銀、也沒有要其他的東西,他只要智慧、他只要神;最後在這一段中的描寫,就代表他甚麼都有了,他可以把各國的寶物,遠到他施都運回來(21),他所沒有的,神都給他了。

這就證明一件事,當我們要神、要智慧時,原來這是最聰明的要求,這是最智慧的要求。一般人所要的,是金銀財寶,而不是神自己,這看似聰明,其實是最不聰明的。我們要的應是神自己,因為有神自己,我們才會有其他的一切,也自然就會有其他的一切。我們常常看不到的,是神的豐富,我們以為世界是豐富的,以為有了世界的其他東西,就是富有,豈不知所羅門所有的,是智慧、是神自己;而當他有了神自己、有了智慧後,原來他把世界其他的東西,都得到了,而且這些東西是自動送來的呢!

所羅門在這章最後的一個蓋棺論定的結局中,讓我們看到一幅圖畫,就是有了神自然就有了一切,我們追求的,不是世上的財物,這些都不必追求的;我們要追求的,乃是神的智慧,乃是從神來的智慧。當我們有了神的智慧後,我們不必再為事情煩惱,因為有智慧的人,是可以參透萬事,是可以常常得到神的啟示,他就不會怕外面的環境的。有了智慧就可以應付任何遇到的環境,可以用智慧解決一切的問題,同時也可以解決別人的問題;這就如所羅門解決了示巴女王的一切問題一樣(1-2),沒有一樣是難倒他的。這代表環境不能難倒所羅門,神的智慧是可以處理任何艱難的環境的。

原來金錢不能解決很多的問題,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有一樣是萬能的,就是神給的智慧,它可以解決不同的環境所產生的問題,甚至別人的問題,它也可以解決。若是如此,我們為何不求神的智慧,而只求世上的金錢財寶呢?今天神的智慧全都寫在聖經上,若我們多讀聖經,靠著聖靈的啟示,我們就有神給的智慧,因為敬畏耶和華就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就是聰明。所有天上的智慧、屬靈的智慧,都寫在聖經上,但我們卻忽略了這本有大智慧的聖經,因為我們覺得世上的智慧,似乎比聖經更好;我們尋求google的答案,但卻不從聖經中找答案,這是聰明或是笨拙呢?

所羅門要求神給智慧,當他得到智慧後,他就得到幾乎所有世上的物質,這就是這一段中所描述的。他的智慧用來解決人的問題(23),他的智慧也帶來他物質的豐富、國家的富強,這是一個最有智慧的人所選擇的。我們是有智慧的人呢?還是一個愚拙的人呢?我們是否願意從聖經中找出神的智慧,靠著聖靈的啟示,讓我們每天從聖經中得到神的智慧,然後可以用智慧,應付我們每天所遭遇到的每一件事,也用智慧解決所有的問題呢?

當我們只求神的國、神的義時,這些東西都要加給我們了;這一段中也印證了這一句話的真實:當所羅門只求智慧,沒有求其他的金銀財寶時,神不只給他智慧,同時也把他沒有求的東西,也賜給他呢!我們是否也可以如所羅門一樣的智慧,懂得只求智慧呢?

真正能解決我們在世上每一件困難的事的,不是金錢、不是財寶,乃是屬靈的智慧,當我們擁有智慧時,別人是知道的;這就如示巴女王主動來到聽所羅門智慧之言一樣,你若有智慧,智慧是不脛而走的。我們每天遇到的事是多的,這些事情的解決,不是需要金錢,乃是需要智慧;智慧何處尋呢?就是從神的話中去尋,因為神的話就是智慧的寶庫,是一切智慧的來源。今天若我們不讀神的話,不懂得神的話的豐富,那我們就不會有屬靈的智慧,我們就會對所遭遇的事沒有正確的解答、只有人的方法,那是使人迷惘的。能夠如所羅門如此豐富,如此安逸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得智慧,得著神的自己。

普天下的王都來求見所羅門(23),這代表甚麼呢?所有的王都來,他們已經作王了,作王的人不是有財富嗎?也都不是多多少少有智慧嗎?但他們的財富、他們屬世的智慧,都不能滿足他們,只有神的智慧,能吸引人、指引人的道路。不是已經作王了,就沒有問題,他們還是有煩惱的地方的,而這些煩惱,就只有神的智慧,才可以解決的;不只示巴女王是如此,原來普天下的王也都如此,沒有一個人不需要神的智慧的,只是人不知道而已。若世上的王都要來聽神的智慧話,那我們為何不尋求神的智慧呢?若所羅門因著有智慧,神就賜給他這麼多的財富,那我們為何不渴慕神的智慧呢?

因此,這一段中原來描寫的不只是所羅門的財寶,這是顯而易見的;這一段更是描述所羅門的智慧(22-23),這是得到財寶的原因,是更重要的根基。還有這一段中不只描述智慧可以得到天下的財物,而且還告訴我們,智慧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這裡雖然只說到君王的問題(23),但君王的問題代表甚麼呢?就是代表世上的大問題,因為君王本有世上最大的權柄,但他們也有難解的問題,這就表示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只能求助於神的智慧。故此我們就明白了,原來智慧不只是帶來財寶,更重要的是能解決一切生活上大大小小的問題,這才是更重要的功用,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

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晨更分享:代下六22-42



20191111             lundi              代下六22-42

所羅門為何會預先有這麼多的祈求呢?他是否一個有先知先覺的人呢?他所假設的情形,似乎都會發生在以後的日子中的,他為何會知道呢?他好像是一個中保,也是一個先知,是為眾人的罪先祈求的人,因為他知道,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他知道人的軟弱,若不是神的救贖、神的憐憫,人是很難活在世上的。因此,他知道的有下面的情形:第一人是軟弱的,是會犯罪的,是會離棄神的;第二,神是有憐憫、有恩慈的神,他所靠的,不是其他,乃是神的恩典、神的憐憫,這是他對神的認知。第三,他是謙卑的,他沒有誇口,他沒有覺得他完成一件功勞,就可以討神的喜悅;他不是覺得因為有功,就可以得神的報答,他仍然求的,乃是神的憐憫、神的恩慈,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個有生命的人,他是愈服事愈謙卑、愈服事愈有屬靈的眼光,可以用屬靈的角度去看事的。反之,一個沒有生命的人,他愈服事就愈會高舉己的己,就如馬大一樣,會有己的出來。然而,所羅門是有生命的人,他的服事,就帶來他的看見,就帶來他高舉神,而不是高舉自己。他的禱告是以神為主,而不是以人為主、也不是以殿為主的,這是一個有生命的人服事完畢後的表現,是值得我們每一個服事的人學習的。

原來無論我們如何完成神的工作,無論我們在神面前,有何等的功勞,我們誇的,不是人的功勞,乃是神的憐憫;因為人是軟弱的,人是無可誇口的,人只有一件事是真的,就是一無所用,完全是倚靠神而活。當人離開神時,他就會遭遇一切的問題,包括被敵人追趕、有饑荒、瘟疫、蝗蟲、螞蚱、災病等的臨到(28),這些都是人遭遇的問題。然而,所有的問題出來了,人只有一條路,就是回到神面前,所有的災難臨到時,人只有一個倚靠,就是神自己,這也是所羅門深深知道的。

所羅門假設這麼多的情形,原因就是他知道人的軟弱,人的罪性,因此,若不是神的拯救,人是不會脫離罪的;人要得拯救,就是神的憐憫、就是神的救恩,若神不為人預備救恩,那人是不能活的。所羅門所想到的情形,是因為他了解人的軟弱,也了解神的憐憫,於是他就可以預測到將來所發生的事。那這樣的認知,是否對我們也有幫助呢?我們是否知道人的軟弱,也是否知道神的憐憫呢?

人的軟弱與神的憐憫,這兩者是並存的,是因著神的憐憫,人才可以得到存活,若不是神的憐憫,人就不能存活。若是如此,還需要這個聖殿的存在嗎?因為似乎與聖殿是沒有關係的,那是神與人的關係,而不是聖殿與人的關係!原來不是聖殿的關係,只是聖殿的存在,是要人想起神的存在,是要人永遠來到神的面前,而不是來到聖殿的面前。原來殿的存在,是要人想起神,是要人記得當我們有任何情況時,是來到神面前,而不只是來到殿面前。殿只是一個引子,只是一個媒介,真正能幫助我們的,不是聖殿,而是神自己。然而以色列人後來是把殿作為神,以為殿就是神自己,於是他們以為只要有聖殿存在,那他們就不會被敵人擄走,這就把神與殿混為一談,這也是一個很容易犯的錯誤。

所羅門在這裡,雖然沒有解釋殿與神的不一樣,但從他的禱告中,我們看到他是知道的,他要人因著殿而想起神,因著災難而想到抓住神,這不是說所羅門要他們來到殿前,乃是來到神前,這是所羅門所認知的。他建了這殿後,不是以為以後就會一帆風順,可以無忌地行事,就如之後的以色列人一樣,他們以為有了殿後,就可以肆無忌憚,任意而為;這不是所羅門所認為的,他認為有了這殿,是要他們不斷想到神,把他們帶到神的面前,這才是建殿的意義。

原來人有了這殿,本來所羅門的意思,乃是要他們從這殿想到神,從這殿的存在,想到神的存在;讓聖殿成為一個引子,而不是取代神!但今天人們很容易是把聖殿取代神,以為建了殿,就可以邀功,就可以安枕無憂,以為有了殿就是目的。然而建殿不是目的,能因著殿把我們引到神的面前,這才是真正的目的,這是我們要清楚知道的。

當我們服事時,我們是被事工所吸引呢?還是讓我們的服事,把我們引到神的面前呢?我們是否因著事奉神,就把工作取代神呢?馬大事奉神是好的,她是一心一意為主而做的;然而,他卻把事工作為她的目標,因著事工而忘了神,這就是目標的轉移,是我們在服事時,很容易變成的結果。然而所羅門不是這樣,他知道這殿不是目的,不是有了聖殿就可以完全討神的喜悅,乃是讓聖殿成為我們的警惕,成為我們的題醒,這才是所羅門建殿的目的。

不只是對裡面的人是如此,對外邦人也是如此(32),這殿的目的,乃是吸引人從遠方來,雖然是以禱告開始,但最後的目的,是要讓天下萬民都認識神的名、敬畏神,像以色列民一樣。這樣的目的,是更偉大的目的,不只是為了一國,乃是為了萬民而建。然而後來的以色列人,卻讓這殿被拆毀、被外邦人踐踏,因為他們不是顯出聖殿的功用,乃是因著聖殿而放縱,這就是他們的結局。

因此,有殿是好事還是壞事呢?聖殿本是要我們想到神,要把我們帶到神面前,然而他們卻以為有了殿就有神,有了殿就可以放肆而行,這是否常是我們的習慣呢?例如律法本是訓蒙的師傅,要把我們帶到基督面前的;然而人卻以為律法就是最後的一切,於是法利賽人嚴守律法,結果就把基督釘在十字架上。又例如以色列人有了聖殿,覺得這就是他們的目標,於是就不要神,放棄神而只要聖殿,最終是失去神也失去聖殿,這就是人的問題。

今天我們在教會的事奉,是否也是弄不清甚麼是我們的目標呢?有時我們以為自己的目標是耶穌,然而卻不知道,我們很易有意無意地,就把工作變成我們的目標而不自知,這就是馬大的情形。她本來目標是耶穌,但她卻把目標很自然地放在工作上,以致她把目標轉移還不自知;到了後來,她是要馬利亞也來到工作的上面,而馬利亞本來是把目標放在耶穌身上的。但馬大覺得應該把馬利亞帶到工作的上面,這就是馬大的問題,也常是我們的問題;這是需要我們常常儆醒留意的,這是服事時很易發生的問題。

2019年11月3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代上廿七



20191103               dimanche          代上廿七

這一章是說到一般的工作分配,有組織的分配,管理眾支派的分配,掌管王府庫的及各樣財物的,以及大衛的近身謀士、元帥等,主要是治理整個國家的人及事的分配。原來大衛不只是注意到屬靈的事務,而屬靈的事務中,又有一些是直接與之有關的行政事務;也有一些是間接與之有關的行政事務,大衛都安排妥當,目的是使屬靈的事奉,能夠更順暢進行;本章就是說到這些間接有關的行政事務。

一般而言,屬靈的人當然要注意屬靈的事,就是有關事奉的事等,然而,在這些屬靈的事奉中,支持它們能運暢自如的,還是與行政事務有關的。大衛不只是注意屬靈事務的分配,如設立唱詩班,分配利未人的工作,讓他們可以有聖殿及社會的事奉等;同時他還注意屬靈事務的行政工作,例如處理府庫的聖物,守門的工作等(廿六章),這都是行政及事務性的工作。事務性的工作,雖然看似不是屬靈的工作,但卻是屬靈事務順利運行的要件。除了在聖殿中的事務工作外,這一章還說到的,是其餘的行政工作,就是整個國家的行政工作,這也是重要的,因此才要用一章的篇幅,去說明這樣的工作。

原來不是行政或是獻祭、屬靈或屬世的問題,是我們這個人的本質的問題。若我們是一個事奉的人,心態是為神的,那我們所做的一切事,無論外表是屬靈的,還是屬事務的,都是獻上給神的。我們不只是在屬靈的事上有好的表現,而且還要在一般的事務上,也有智慧的表現,這才是全人的事奉。全人的事奉,不是看我們外面的工作,乃是看我們的這個人,是否是聖潔的人,是否是完全奉獻給神的人;若這個人是完全奉獻的,那他所做的任何事情,只要是為了神而做的,都是事奉,也沒有分屬世及屬靈之分的。

這一章中所看到的,是很整齊的分工,也注意到整個國家、整個民族支派的需要,王室的財產,以及大衛身邊的謀士、勇士、書記等,可說是樣樣齊備,沒有缺少。這樣的安排,目的是讓國家民族的運作順利進行,同時,可以使分工清楚,責任分明,讓合一的目標明顯,就可以使眾人一同齊心努力,使國家的運作暢順,如此才可以使屬靈的服事不致被攔阻。

要治理這麼多的人民,以及管理物質財物的事情,是需要智慧的,因此,這裡所表現出來的井井有條,是代表裡面的智慧,也是屬靈的智慧所做出來的。所有一切的事,無論是屬靈的事,一般的事情,都需要屬靈的智慧,而不只是一般的智慧;若只是一般的智慧,可能只能顧到屬世的需要,而會忽略屬靈的需要的。然而無論是屬世的事務、屬靈的事務,我們需要的,都是屬靈的智慧,才可以把整個事務弄得井井有條的。

一般的行政工作,或許是我們不太覺得重要的,但從這一章中,我們就發現,若不是行政工作做得好,國家是不會興旺的;倘若國家不興旺,那屬靈的事務,也就不會成為見證,因為會影響屬靈的事務進行的。因此,我們當求神給智慧,不只在屬靈的事奉上,可以有好的安排,而且在一般的事務上,也可以有好的安排,如此才可以見證神、榮耀神。由於大衛本身是一個屬靈的人,他所設計的,就都是以屬靈的目標為主的,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我們可以做屬世的事,也一定有屬世的事要做的,但這些事的目的,也是為了屬靈的目標,這才是我們要注意的。因此,我們在這一章中,看得到的是事情的分配,但比較看不到的卻是一個屬靈的人、一個有智慧的人,他可以把工作分配得井井有條,可以讓屬世的配套,幫助屬靈的事務,這是一個屬靈的人所應做的事。

屬世的分配,也是按照公平的原則,把人手適當分配,每一班都是24000人,這就是公平,這就使人覺得合理,如此就可以同心努力工作,不會因分工而分裂。當我們要處理分工的問題時,有兩個可能的結果,一個就是做成分裂、另一個就是促成合作。分工是為了合作,但分工若不公平,若沒有原則,反而會做成分裂;這時因著人不覺得公平,於是就會產生怨言,就會不服這樣的分配。這就是一個屬靈的領袖,要特別注意的事;若分工不按公平的原則,會產生分裂的。反之,若分工是公平的,而且目標是清楚的,眾人就會甘心樂意地,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這樣的分工,就是促使合一的分工,結果就是合一。

教會裡面是常常要分工來做某一些事情的,但分工的目的,是為了合一;而若要有合一的達成,分工的目標就要清楚,分工的原則就要公平,讓人人有分於工作、人人有公平的工作分配,如此的分工,就不會做成分裂,就可以朝合一的方向而行。

這一章中前面的十二班中,都有人數的指明,但其後說到各支派時,就沒有數目的指明,因為大衛所數點的人數,是不準確的(24),這也是為何撒下與代上所記載的人數不同之因。前者是有準確的人數,後者是沒有準確的人數,由此我們就知道,原來有些事情是要人數清楚,有些事情就不必人數的。分工本是要注重人數的,但有時分工也不能都是同樣的數目,這就需要智慧及謙卑的心,讓我們用智慧處理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方法。

大衛的數點人數,是有一個驕傲的心,因此,不是神所悅納的;但服事分班時,是要有相同的人數的,這是公平的原則。同一件事,不只是事情的外面,而且是事情的目的、事情的原因、以及事情背後的動機,都影響到這件事如何做成,而不只是外面的人數而已。一件為了分工而完成的工作,就需要人數的確定;但對一個支派的管理,就只需一個領袖,是不必人數的知曉的。人數多也是一個領袖,人數少也是一個領袖,這是為了治理的向心力,二者是不同的。

因此,我們做事就要用智慧因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環境,而做不同的事,目的是為了合一,為了大家可以有向心力,達成同心努力的目標,這是分工的目的。無論是相同的人數、或是不必數點的人數,目的都是為了合一、為了大家向一個目標而行,這是屬靈領袖要知道的原則。

在這些事務性的工作背後,大衛是有一班謀士及勇士等,成為他的智囊團,如此才可以完成這些事務性的工作,這可見謀士及背後的智慧,才是最重要的推手,今天我們做事務性的工作時,還是更要向神求智慧,而不能輕忽事務性的工作,就覺得不重要,而隨便分配,如此就會影響屬靈的事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