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7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約十六1-11

 

20200327                   dimanche                   約十六1-11

當耶穌告知他們會賜下聖靈(十四章),並要他們常在主的裡面,常在主的愛裡後(十五章),就分派他們去結果子(十五16)。之後,耶穌就告訴他們,世界會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於世界(十五19)。而這一章開始,就說到他們因作神的工,就會受逼迫(2)。耶穌的說話,是循序漸進的,是一步一步的,先說出祂要給門徒的豐富恩典,然後再吩咐他們去結果子。也就是說,先把恩典及恩賜賜下來,把一切都以備好了,然後才吩咐他們去完成使命。之後,這時才說到使命的難處,但因著主已經把一切的恩典、把聖靈給了他們;他們就不要害怕,因為神會保守他們的。

原來當神吩咐我們一個使命時,神一定會先把完成這使命的一切條件都預備好,然後才會吩咐我們的。神所吩咐的一切使命,是必定會完成的;雖然有難處,甚至是苦難,但靠著主的保守、靠著主賜的力量,必然會順利完成。主要離開門徒,對門徒來說,是會害怕或憂愁的(6,十四1),有時或者還會跌倒(1)。因此,耶穌先把賜下聖靈、與他們同在等的安慰話說出。其次,耶穌離開門徒後,在事工方面,就要門徒承擔,因此,耶穌又要差派他們去結果子。而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他們要受逼迫,要被趕出會堂,但耶穌先說了話,就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並且到時聖靈來了,他們即使殉道,神也一定會給他們力量,不致害怕、反而會喜樂接受的。原來一切都是主主動保守看顧的,若我們是為主作工,行在神的道路中的話,那我們是不必憂慮的。神若差派我們作一件難的事工,神必然會先加更大的力量,讓我們不只可以承擔得起,而且是歡歡喜喜地走得上去的。

神所差派的工作,對我們而言,一般都是難的,這是一方面。因為若是按世界的角度去看時,要完成這使命是幾乎不可能的。然而,另一方面,若我們用神的方法,不是用世界的方法,把自己完全交託主手中時,那就是容易的、喜樂的。不只是工作可以完成,而且心裡也不會憂愁,是喜樂地完成的。也就是說,在世人而言是難的,是憂愁的;但當神加我們恩典及力量時,難的就會變成易的、憂慮就會變為喜樂。這就如五餅二魚的神跡一樣,當耶穌吩咐門徒說「你們給他們吃吧」之時,這事怎有可能完成呢?按人的方法是完全沒有路的。然而,當耶穌如此吩咐時,就不會不能完成的;方法不是人的方法,乃是神的方法。當我們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時,神跡就可以出現;這就是神作工的方法,是與人的方法不同的。

耶穌說:你們中間沒有人問「你到哪裡去」(5),但彼得不是問過嗎(十三36)?耶穌難道不記得嗎?若彼得已經問過,但耶穌仍說沒有問,這代表甚麼呢?這代表彼得問耶穌的問題,耶穌不算為問題,因為彼得雖然也是問耶穌說,主往那裡去;但他的想法是屬世的去留,不是耶穌所希望他問的。那時的彼得問的是屬世的地方,但耶穌要去的地方,不是屬世的耶路撒冷,乃是屬天的、是要回到父那裡去。耶穌是看到十字架後的復活、十字架後的榮耀;而彼得只是看見十字架的死亡,因此彼得是要與耶穌同死(十三37)。因此,他的問題,沒有切中要害,他心中已有一個答案,這個答案是屬世的答案,而不是屬靈的答案。因著他設定的答案是屬世的,那這個問題雖然外面的字句是一樣的,但心態卻是沒有知道問題的中心,那就等同沒有問一樣。原來我們問問題時,不只是問,還要知道自己問甚麼,也不要預設答案,否則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神的旨意的。

這裡說到保惠師的工作,為是叫人為罪、為義、為審判,指證世人的過錯(8)。這三方面的工作,到底是指甚麼呢?為罪,是因為他們不信我(9),這比較容易了解,那是當一個人未信主時,聖靈指出他們的罪來,而這罪是因為他們沒有信耶穌,就不能除罪。簡單來說,聖靈的工作,在這點上是要人知罪,主要是對世人做的工作。而當世人的工作做完了,他們知罪悔改後,那接下來的第二步,就是對義的認知。耶穌說: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就不再見我(10)。這句話中的你們,是指門徒,或是指信了耶穌的人。一個人信了耶穌後,聖靈會繼續作工,這時因為罪的問題已解決,聖靈就轉到成義的方面去工作。因為耶穌已到父那裡,人就看不見耶穌;但耶穌到父那裡,就差遣聖靈來,聖靈就是代替耶穌,讓我們可以看見聖靈,就是看見耶穌。這就是聖靈要在我們心中工作,讓我們知道追隨耶穌的義,讓我們靠著聖靈,走上一條義的道路。這就是羅馬書第八章的聖靈充滿,不只是因信稱義,而且是因信成義就是靠著聖靈,順服聖靈,走聖靈指引的路,就可以成義。耶穌雖然已經到天上,我們看不見耶穌,但因著祂差遣聖靈來到地上,我們還可以藉著聖靈看見耶穌。而當我們跟著聖靈的腳步行時,那就可以得到義。

故此聖靈的第一步,是讓人知罪,第二步是讓人可以成義。那第三步呢?那就是為審判,這是指著世界的統治者撒但說的(11)。聖靈讓我們看見,這世界雖然仍然有撒但,但這撒但已被審判。因此,第一我們就不必怕他,第二,我們就不必追求世界的事物;因為世界的統治者已被審判,他的下場是琉璜火湖,是沒有盼望的。聖靈告訴我們,這世界的事物都是虛空的,都是會過去的;我們不要跟隨世界的事物走,乃是追隨天上的目標而行。

原來聖靈的工作,是一步一步的,祂先帶我們認識主,相信主、接受主,這是讓我們為罪而知道自己的問題。然後聖靈讓我們看到我們應該成為義者,祂就帶領我們,走在聖靈充滿的路中,讓我們可以因聖靈而成義,可以活出基督的樣式。最後聖靈是讓我們看到世界的虛空,看見撒但的被審判;知道既然世界的統治者也已經受審判,我們就不要跟隨世界,而要盼望天上的永恆目標,不是世界暫時必過去的目標。這就是聖靈全面的工作,全面的帶領;讓我們在信心、愛心及盼望上,一同增長。

2022年3月20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約十三18-35

 20220320                     dimanche              約十三18-35

耶穌說這話時(18),心裡是很難過的(21),為何會難過呢?祂的難過,不是因為祂自己要被賣(21),而是因為祂憐憫那賣耶穌的猶大。祂不是為自己而難過,乃是為一個跟了耶穌這麼久的門徒,卻還是被撒但擄去,還是走到黑暗中(30)。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時,還是想盡辦法,要去挽回猶大;但猶大還是被撒但引誘,還是敵擋不過撒但及金錢的引誘;他就不只失去了肉身的生命,而且還失去了永恆的生命。在耶穌的眼中,一個人的靈魂是寶貴的,祂願意萬人得救,不願意一人沈淪;雖然只是十二個門徒中的一個,祂還是捨不得他沈淪的。我們沒有這個屬靈的眼睛,看不見猶大的痛苦;我們也沒有耶穌屬靈的愛的心腸,是不會體會耶穌沈重的心情的。

耶穌不只是在最後的晚餐中,把祂最大的愛顯出來,不只是對門徒的一個身教,而且更是希望可以挽回猶大的心。我們或許少看了愛的力量,更由於猶大仍然是不悔改,我們就以為愛的力量是小的。然而,世間最大的力量,是愛的力量,而且是神的愛的力量,是可以把剛硬的心溶化的。然而,若這種力量出來,仍是不能溶化猶大剛硬的心,那就代表他只能注定沈淪了。猶大在另一面也代表撒但的本質,撒但是不會悔改的,也不會被神的愛感動而溶化的。猶大不只不會被神的愛溶化,而且還因而促進他去做他要做的事呢(27)!這就代表撒但是在神的愛中放縱,他利用神給他仍然有時間在世界活動的時候,儘量去做他殺害、偷竊及毀壞的工作;這就是在恩典中的放縱,是濫用神的愛的結果。今天我們在神的愛中,是怎樣的反應呢?

當耶穌替門徒洗腳時,只有彼得有反應,其他的門徒,包括猶大及約翰,都沒有反應。這代表原來一般的情形下,我們對神的愛是無感的;我們只會享受神的愛,卻不會對神的愛有回應,這是一般門徒的反應。而猶大呢?他不只是沒有反應,不只是只懂得享受神的愛,而且還在神的愛中放縱自己。耶穌並沒有直接責備他、阻止他,只是希望用愛來感動他;因著神給他的恩典,於是他就不會悔改,更利用神給他的愛,去做他想做的事(27,30)。最後他就離開了耶穌,從光明的世界的光中離開(十二35),進入到撒但的黑暗中去(30)。他最後是沒有領受耶穌的晚餐,就趕著去做他犯罪的事情,這就是耶穌心裡難過的原因(21)。耶穌本來馬上很快就可以為猶大死的(當然也是為所有的罪人),但猶大卻等不及這個救恩,就往黑暗中尋死了。耶穌的難過,是因為祂準備的救恩,猶大卻領受不到;祂的死亡及復活,救不了一個祂的門徒,這是耶穌的難過。

原來整個洗腳的過程及設計,都是耶穌主要為了猶大而做的,但猶大是無感的,是不會感受耶穌的愛的。不只不會感受耶穌的愛,而且在耶穌的愛中放縱,利用耶穌的愛(沒有責備,只有提醒),而做他要做的事。今天當我們面臨主的愛時,我們是那一種人呢?是彼得呢?是其他門徒呢?還是猶大呢?彼得是對主的愛有一些感動,但也不是屬靈的反應,只是一些屬世的觀念。其他門徒是沒有描寫他們的反應,但都領受及享受了耶穌的愛。猶大是在耶穌的愛中敗壞,反而令他放縱自己。原來我們對主的愛的反應,是如此的貧乏及無感的,這豈不是我們的情形嗎?我們在教會中高唱主的愛,我們在生活中享受主的愛,但我們對主的愛有何回應呢?我們對主的愛,卻是如此貧乏的,大都是沒有回應的,只是接受主的愛,甚至在主的愛中放縱,這是不是我們的情形呢?這是令耶穌憂愁的原因(21),但門徒知道耶穌的心嗎?

這裡有一個耶穌所愛的門徒(23),就是使徒約翰,是寫這本福音書的作者。他形容自己是耶穌所愛的,但卻還不敢形容自己是愛耶穌的。我們都是耶穌所愛的,甚至是猶大,也是耶穌所愛的。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因為耶穌愛每一個屬祂的人(1)。然而,每個人都是耶穌所愛的,那是事實;但我們是否愛耶穌的人呢?一個耶穌所愛的人,能做甚麼呢?他只能問一下「主啊,是誰呢(25)」?一個耶穌所愛的人,懂得問耶穌問題,問問題是知識及真理的層次,但不只是要增加知識,更要有一個愛的行動,然後才可以安慰主的心。現在耶穌是憂愁的(21),您怎可以安慰主的心呢?當然,真正能安慰主的心的,乃是猶大的悔改,其他人能做的有限。但當我們是主所愛的人時,我們應做些甚麼,才可以滿足主的心呢?尤其是主在難過憂愁時,我們是否只是因為靠近主的懷(23),就問一個我們想知道的問題而已呢?問了問題、得了答案,但卻仍是解決不了猶大悔改的問題,那就只有知識,卻沒有幫助。

那我們應做些甚麼呢?當然,連耶穌給猶大這麼大的愛,他仍不悔改,那其他的門徒,更是無能為力的。然而,當我們不能做甚麼時,有一樣是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把我們的愛獻上,這就如馬利亞所做的;她獻上她生命中的香膏,就可以陪著耶穌走十字架的路,就可以為耶穌的安葬而擺上自己(十二7)。這就是愛的回應,當耶穌洗腳時,沒有一個門徒對主的愛有正確的回應時,馬利亞在這之先,就已經對主的愛有回應了。這就是門徒應做的事,但卻沒有一人可以如此做出來,這也是令主憂傷的原因之一。

洗腳的榜樣,除了特別是為猶大而做,希望他可以因愛而悔改外,耶穌也把這榜樣擺出來,要門徒學習彼此相愛(34-35)。這愛不只是愛朋友的愛,乃是愛仇敵的愛。今天我們發現,在教會中不要說彼此相愛是少的、是見不到的;反而我們最多見的,乃是彼此批評的多,這是可悲的!尤其是我們得到更多屬靈的知識時,我們是覺得別人不屬靈而批評論斷,這是常見的情形。當我們的屬靈知識增長時,反而是批評論斷更容易出來。不要說愛一個仇敵是難的,即使是愛一個軟弱的人,也是很難在教會中看得到的,這就是我們的情形,也是令耶穌憂愁擔心的地方。我們除了對耶穌的愛無感、無回應外,我們也沒有對我們的弟兄行出彼此相愛的吩咐。因為我們缺乏神的生命,那主的命令,就只是知道而已,卻是很難行得出來的。我們實應求主赦免我們驕傲自大的罪,讓我們有一個謙卑的心,學習愛我們看不過眼的弟兄,然後才談得上愛我們的仇敵呢!否則我們真的不知道,耶穌的洗腳的真正意義,其中所代表的無限的愛、無限的憂愁,是我們所不能領會與體會的。

2022年3月13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約十一33-44

 20220313                                        dimanche                                 約十一33-44

這一段是說到大家都在痛哭,然後耶穌也哭了。這裡有三個哭字,33節有兩個,35節有一個。然而,33節的兩個哭字(眾人的哭),與35節哭字(耶穌的哭),是不同的。33節的哭,代表痛哭、大哭,而耶穌的哭是飲泣的哭、流淚悲傷;那這是甚麼意思呢?眾人的哭,是無望的哭,是哭死亡把絕望帶到人間,墳墓把人所有的一切都淹蓋了,都歸零了;人間的哭是絕望的,那耶穌的哭呢?祂是親自來到世間,把人類死亡的光景、死亡的經歷及過程親自看到了。這時,祂用人子的身分,去嘗到人間的苦痛。祂以前不是沒有看見,但以前祂在天上,是以神子的身份去看見;現在是以人子的身份去看,感受就不一樣。祂這時是與哀哭的人同哭,是看見了死亡帶來的痛苦,是不一樣的。這個哭,是代表深深知道人的無奈,人因罪的捆綁,至終的盼望及結局就只是死亡,這就是耶穌用人的角度,去體會罪惡及死亡帶來人的痛苦。眾人的哭是哭死亡帶來的痛苦,耶穌的哭,是感受到人間的痛苦,看見罪惡把人捆綁的可憐。因此,耶穌應是覺得祂來到世間,是在做一件有意義及值得做的工作,就是救贖的工作。

那耶穌不是快要讓拉撒路復活了嗎?還要哭嗎?雖然耶穌會讓拉撒路復活,但那是以後的結局,當祂體會到死亡過程中人間的痛苦,還是會慨嘆人間的悲哀的。耶穌在這之前,曾經使兩人復活,但這次的拉撒路,是祂所愛的,是有感情的。這代表祂所愛的人,還是要步向死亡,這是何等可憐。當祂親自看見這個景象時,是與祂以前看的或許有不同的感受,於是祂就哭了。這哭不是沒有盼望的哭,與眾人沒有盼望的哭是不一樣的。然而,祂不是要使拉撒路復活嗎?這是祂來到世上的目的,就是把本來要致死的病,改變成不致於死的病(4),這就是祂的救贖工作。然而,當祂這樣做時,祂是要把祂的生命捨掉的。但當祂看見人間這一幕時,祂應是覺得祂所做的救贖工作,是有意義的,是可以把人間的痛哭,變成歡笑,這就是耶穌的心情。因為拉撒路的復活,整個故事是預表基督的救贖,是預表祂把人間的死亡拿去,把所愛的人的問題解決,讓神得榮耀(3-4)

耶穌說,把石頭挪開,這是甚麼意思呢(39)?石頭原來是為了擋住死人,隔絕死人與活人的;然而耶穌來了,就把這個攔阻除去,這時死人就不再是死人,乃是活人,是可以出來的活人。然而,要把這個石頭的攔阻挪開,不只是石頭的重量是否很重的問題,而是人的信心是否相信耶穌可以使人復活;石頭本身的重量,不是攔阻,人的信心才是最大的攔阻。這就是馬大的反應(39),她不覺得人會復活,就不想挪開石頭,這反應也是一般人的反應。原來不是石頭的重量,是否令人移動不了,更是人的信心是否足夠。當耶穌準備給人復活的生命時,人是否有信心接受這恩典,那就是石頭的代表。信心可以移山,山就是人最大的攔阻,而這塊石頭的挪開,耶穌不用神跡讓它滾開,就如之後天使把耶穌墳墓的石頭挪開一樣;乃是叫人把之挪開。這是要試驗人的信心,若有信心,就可以看見神跡的出現。因為復活是神的工作,但人要把石頭拿走,這是人的信心的接受,二者是要互動及配合的。

死了四天的人也可以復活、發臭的屍體也因著復活而沒有臭味(39),這就是復活的大能;預表將來的復活,死人要被叫出墳墓(43),這就是從死中出來,是耶穌所做的復活工作。前面寡婦的兒子,或是魯的女兒的復活,都不是從墳墓中出來的,但拉撒路是從墳墓中出來;這是預表將來號筒吹響的時候,死人就要復活(帖前四16)。耶穌是以拉撒路的復活,預表將來的復活;也以這神跡,預告祂將來死了也會復活。並且這神跡是耶穌告訴世人,祂是愛世人的,祂來到世間,是要把人從罪惡、從死亡的捆綁中拯救出來。因著祂所愛的人病了,甚至死了,祂要來到世間,把本來要致於死的病,變成不致於死的病(4),為要顯出神的榮耀。

原來這場復活,就是代表策劃已久的一個創世之前的計劃,這計劃就是耶穌向神自薦,祂願意來到世間拯救人的罪。而神答應了耶穌的請求,於是耶穌就甘願來到世間,作拯救人的工作。這就是41節所說的「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這是甚麼意思呢?神已經聽祂,這是代表神答應讓耶穌來到世間,讓祂作拯救的工作;就是讓這些死在罪中的人,因著耶穌的救贖,就可以得釋放,就可以從死裡復活。因此,耶穌說這話,是要告訴周圍站著的眾人,耶穌是父神差祂來的,目的就是要拯救世人(44)。這就是耶穌的禱告的內容,原來祂的禱告,是引到最初之時,父神答應祂來到世間拯救世人的計劃。現在耶穌用拉撒路復活的例子,告訴世人祂要做的救贖工作;可惜的是當時的人,明白的不多。這個預表,不只是對世人的拯救工作,也是說到耶穌之後的復活;也說到將來主再來時,死人復活的計劃。原來拉撒路的復活,有這麼多的預表,也隱藏了神創世之前的整個計劃的。感謝神,祂藉著耶穌的死亡及復活,把人間的痛苦除去,使我們可以有復活的生命,這是最大的恩典,也是最大的神跡。

死人從墳墓出來後,臉上是包著手巾,手腳是裹著布的,但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44)。不只是復活,而且要把死人的捆綁全都脫去,然後才可以正常的走;否則就不能走路。這是告訴我們,當我們得到新生命後,舊生命中的捆綁,是要我們自己脫去的,否則雖然有新的生命,但還是被捆綁而不能走的。這就是耶穌叫他們:解開、叫他走的意思。不是耶穌解開,而是人自己要解開,這是得新生命後,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工作。

2022年3月6日 星期日

晨更分享:約九13-34

 20220306                     dimanche                   約九13-34

他們已經商議好了,誰承認耶穌是基督,就要把那人趕出會堂(22);這是他們的宗教條例,是他們自訂的條例。他們一方面想探討事情,但他們卻先定下一個條例,就是他們先作好的結論:耶穌一定不是基督。先入為主的下了自己的結論,卻還是要用方法探討瞎子開眼的原因,那原因是一定要排除耶穌是基督的;那不是自我封閉、自相矛盾嗎?這些猶太人或是法利賽人,他們明明是看見了一件事,就是看見一個生下來就是瞎眼的人,現在他的眼開了。這不是明明看見了的嗎?然而,他們現在要做一件事,就是要把他們的看見,用盡人的方法把之遮蓋住,把看見變成看不見;這豈不是愚拙的嗎?

然而,他們用盡各樣的方法,不論是問瞎子一次又再一次,也問瞎子的父母,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把看得見的事,變成看不見。也就是說,他們屬世的眼是看見了,但他們要把他們屬靈的眼弄瞎,使他們肉眼的開眼,變成屬靈的瞎眼。這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承認,他們看見的是事實;而這事實,用他們宗教的邏輯去解讀,是不能解讀成功的。因為這個看見,是破壞了他們的宗教教導,與他們宗教的規矩與條例,是不符合的。

那現在究竟是他們的條例有問題呢?還是這個瞎子的看見是有問題、是假的呢?明明這瞎子的開眼是真的,但我的條例是不可能改的,不可能是錯的,那怎辦呢?於是他們用盡九牛二虎之力,希望維護他們的條例,因為這些律法的規矩是不可以改變的。他們不願意再思想,這些人定的規條,是真的神的旨意嗎?是神的話不可以改變、是神的作為有問題呢、還是人定的條例有問題呢?他們看見了一件實在發生的事,但用盡方法把這件事變成不曾發生的事;但他們失敗了,因為明明是發生了的事,不可以改變的事。

原來從創世之來,在舊約當中,我們找不到有先知行過神跡,是把一個生下來就是瞎子的人,可以開他的眼睛的(32);他們讀過舊約,應是知道這事實的。而能夠開生下來瞎子的眼的,就只是留下來給彌賽亞去做的。因為開瞎子的眼,代表屬靈的救恩,是基督的救贖工作,不是其他人可以做的。天生瞎眼的人,就是世上所有生在罪中的人;因為在罪中,於是人的眼就看不見神,人在屬靈方面,就是瞎眼的。而這些瞎眼的人,是不能自救的,直等到基督來了,祂主動的作工在瞎眼的人身上(6),人才可以得看見、才可以得著救恩。而耶穌這個醫好瞎子的事件,就證明祂自己是彌賽亞、是神的兒子,是神的救贖臨到世間。

明明是可以證明耶穌是神的兒子、是彌賽亞的一件特殊的神跡,但由於法利賽人的規條,就不願意承認耶穌是基督;因為與他們屬世的利益相違背。他們不知道屬靈的益處,只知道屬世的益處,就把看得見的,想法變成看不見的。他們用遮蓋的方法,用掩耳盜鈴的方法、用鴕鳥埋在沙土的方法,把自己變成瞎眼。這就可以看見,耶穌來了,做了一件事,把瞎眼的人開了眼;但由於有一些人設立了一些人的條例,就讓這些本來是開眼的人,反而把自己變成瞎眼。

他們應是可以從屬世的看見,變成屬靈的看見,才是正確的看見,但他們卻不願意這樣做。有些人雖然有屬世的看見,但他們不能主動地從屬世的看見,轉變成屬靈的看見;但法利賽人比他們更差一點,他們是把屬世的看見,主動變成屬靈的看不見、屬靈的瞎眼。明明他們有很好的機會反省自己的做法,因為他們看見的事實,是與他們所想像的道理、所定下的規矩相反的。這時應是好的機會,可以反省他們的宗教條例,以及反省自己的看見是否有盲點。然而,他們盡力維護他們的條例,把自己要變成瞎子,這就是法利賽人的做法。

明明是看見了這個瞎子開眼,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他們卻一次、二次叫瞎子來,也叫他的父母來,希望把這事實遮蓋住。今天我們是否也會這樣呢?自己先定下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以為是牢不可破的,以為是真理來的;但當我們讀聖經發現不一樣時,我們是否能檢討我們的觀念,用聖經更正我們的觀念呢?還是我們仍用自己的方法,用世上的道理,去反對聖經的真理呢?人看見的是世界的道理,甚至是宗教的條例,也是人的規矩,而不是聖經的規矩。但若有一天,你看見聖經不是這樣時,你還要堅持自己的規矩、教會所定的條例嗎?這些條例,是會把我們的眼睛弄瞎的,以為就是真理,就會使我們對聖經的真理瞎眼的。例如已經行之有年的一些規矩,例如聖餐擘餅的聚會主持人,只能是牧師,不能其他人;這真是聖經的規矩嗎?還是只是人的條例呢?有些不是聖經的規矩,就不知不覺地把我們的敬拜捆綁住,就如法利賽人所定的規矩一樣,這是值得我們檢討的。

瞎子的父母,一定會不斷盼望他兒子的眼能開的,現在果然開了,為何似乎不很喜樂,反而憂慮而要與兒子切割呢(22-23)?這不是條例把人捆綁嗎?他們看重的是宗教的會堂,而不是信仰的基督及神自己;他們要的不是生命,乃是死的宗教。兒子的經歷,不能成為他們的喜悅,不能成為他們追求基督的動力,這也是瞎眼的一種表現。他們是同樣看見兒子的開眼,不像法利賽人還在盼望他不是真的天生瞎子;父母比法利賽人看更多,然而他們還是看不見耶穌的救贖,看不見耶穌是基督。這就可以看見,父母也被法利賽人牢牢的捆綁住,這是很可怕的。今天教會若設定一些條例,不是聖經的原意,那就把不少無知的人捆綁住,使人不能認識真神,反而只能往宗教裡鑽入去而已。

那開眼的瞎子呢?他是勇敢的,他敢於說出他的經歷,跳出宗教的力量,這是很不容易的突破。能夠有這樣勇氣的人是少的,他是與整個宗教的力量對抗的,是當時整個捆綁住人的環境對抗的。然而,他卻可以有不一樣的生命,這個生命,才可以對抗宗教的死的生命。法利賽人是有宗教的死生命,這開眼的瞎子,因為有了新生命,就可以對抗死的生命。宗教只是沒有生命的枯骨而已,而要讓這些枯骨復活,只有靠神的話及聖靈的工作,才可以勝過死的生命的(結三十七)。這開眼的瞎子,不只是肉身的眼開了,因為他肯作見證,他的生命就愈來愈長進,屬靈的眼也開了,而且有力量去戰勝死亡的宗教。今天我們是否有這種生命的力量,可以脫穎而出,把生命顯在枯乾的宗教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