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0 dimanche 約十三18-35
耶穌說這話時(18),心裡是很難過的(21上),為何會難過呢?祂的難過,不是因為祂自己要被賣(21下),而是因為祂憐憫那賣耶穌的猶大。祂不是為自己而難過,乃是為一個跟了耶穌這麼久的門徒,卻還是被撒但擄去,還是走到黑暗中(30)。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時,還是想盡辦法,要去挽回猶大;但猶大還是被撒但引誘,還是敵擋不過撒但及金錢的引誘;他就不只失去了肉身的生命,而且還失去了永恆的生命。在耶穌的眼中,一個人的靈魂是寶貴的,祂願意萬人得救,不願意一人沈淪;雖然只是十二個門徒中的一個,祂還是捨不得他沈淪的。我們沒有這個屬靈的眼睛,看不見猶大的痛苦;我們也沒有耶穌屬靈的愛的心腸,是不會體會耶穌沈重的心情的。
耶穌不只是在最後的晚餐中,把祂最大的愛顯出來,不只是對門徒的一個身教,而且更是希望可以挽回猶大的心。我們或許少看了愛的力量,更由於猶大仍然是不悔改,我們就以為愛的力量是小的。然而,世間最大的力量,是愛的力量,而且是神的愛的力量,是可以把剛硬的心溶化的。然而,若這種力量出來,仍是不能溶化猶大剛硬的心,那就代表他只能注定沈淪了。猶大在另一面也代表撒但的本質,撒但是不會悔改的,也不會被神的愛感動而溶化的。猶大不只不會被神的愛溶化,而且還因而促進他去做他要做的事呢(27)!這就代表撒但是在神的愛中放縱,他利用神給他仍然有時間在世界活動的時候,儘量去做他殺害、偷竊及毀壞的工作;這就是在恩典中的放縱,是濫用神的愛的結果。今天我們在神的愛中,是怎樣的反應呢?
當耶穌替門徒洗腳時,只有彼得有反應,其他的門徒,包括猶大及約翰,都沒有反應。這代表原來一般的情形下,我們對神的愛是無感的;我們只會享受神的愛,卻不會對神的愛有回應,這是一般門徒的反應。而猶大呢?他不只是沒有反應,不只是只懂得享受神的愛,而且還在神的愛中放縱自己。耶穌並沒有直接責備他、阻止他,只是希望用愛來感動他;因著神給他的恩典,於是他就不會悔改,更利用神給他的愛,去做他想做的事(27,30)。最後他就離開了耶穌,從光明的世界的光中離開(十二35),進入到撒但的黑暗中去(30)。他最後是沒有領受耶穌的晚餐,就趕著去做他犯罪的事情,這就是耶穌心裡難過的原因(21)。耶穌本來馬上很快就可以為猶大死的(當然也是為所有的罪人),但猶大卻等不及這個救恩,就往黑暗中尋死了。耶穌的難過,是因為祂準備的救恩,猶大卻領受不到;祂的死亡及復活,救不了一個祂的門徒,這是耶穌的難過。
原來整個洗腳的過程及設計,都是耶穌主要為了猶大而做的,但猶大是無感的,是不會感受耶穌的愛的。不只不會感受耶穌的愛,而且在耶穌的愛中放縱,利用耶穌的愛(沒有責備,只有提醒),而做他要做的事。今天當我們面臨主的愛時,我們是那一種人呢?是彼得呢?是其他門徒呢?還是猶大呢?彼得是對主的愛有一些感動,但也不是屬靈的反應,只是一些屬世的觀念。其他門徒是沒有描寫他們的反應,但都領受及享受了耶穌的愛。猶大是在耶穌的愛中敗壞,反而令他放縱自己。原來我們對主的愛的反應,是如此的貧乏及無感的,這豈不是我們的情形嗎?我們在教會中高唱主的愛,我們在生活中享受主的愛,但我們對主的愛有何回應呢?我們對主的愛,卻是如此貧乏的,大都是沒有回應的,只是接受主的愛,甚至在主的愛中放縱,這是不是我們的情形呢?這是令耶穌憂愁的原因(21),但門徒知道耶穌的心嗎?
這裡有一個耶穌所愛的門徒(23),就是使徒約翰,是寫這本福音書的作者。他形容自己是耶穌所愛的,但卻還不敢形容自己是愛耶穌的。我們都是耶穌所愛的,甚至是猶大,也是耶穌所愛的。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因為耶穌愛每一個屬祂的人(1)。然而,每個人都是耶穌所愛的,那是事實;但我們是否愛耶穌的人呢?一個耶穌所愛的人,能做甚麼呢?他只能問一下「主啊,是誰呢(25)」?一個耶穌所愛的人,懂得問耶穌問題,問問題是知識及真理的層次,但不只是要增加知識,更要有一個愛的行動,然後才可以安慰主的心。現在耶穌是憂愁的(21),您怎可以安慰主的心呢?當然,真正能安慰主的心的,乃是猶大的悔改,其他人能做的有限。但當我們是主所愛的人時,我們應做些甚麼,才可以滿足主的心呢?尤其是主在難過憂愁時,我們是否只是因為靠近主的懷(23),就問一個我們想知道的問題而已呢?問了問題、得了答案,但卻仍是解決不了猶大悔改的問題,那就只有知識,卻沒有幫助。
那我們應做些甚麼呢?當然,連耶穌給猶大這麼大的愛,他仍不悔改,那其他的門徒,更是無能為力的。然而,當我們不能做甚麼時,有一樣是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把我們的愛獻上,這就如馬利亞所做的;她獻上她生命中的香膏,就可以陪著耶穌走十字架的路,就可以為耶穌的安葬而擺上自己(十二7)。這就是愛的回應,當耶穌洗腳時,沒有一個門徒對主的愛有正確的回應時,馬利亞在這之先,就已經對主的愛有回應了。這就是門徒應做的事,但卻沒有一人可以如此做出來,這也是令主憂傷的原因之一。
洗腳的榜樣,除了特別是為猶大而做,希望他可以因愛而悔改外,耶穌也把這榜樣擺出來,要門徒學習彼此相愛(34-35)。這愛不只是愛朋友的愛,乃是愛仇敵的愛。今天我們發現,在教會中不要說彼此相愛是少的、是見不到的;反而我們最多見的,乃是彼此批評的多,這是可悲的!尤其是我們得到更多屬靈的知識時,我們是覺得別人不屬靈而批評論斷,這是常見的情形。當我們的屬靈知識增長時,反而是批評論斷更容易出來。不要說愛一個仇敵是難的,即使是愛一個軟弱的人,也是很難在教會中看得到的,這就是我們的情形,也是令耶穌憂愁擔心的地方。我們除了對耶穌的愛無感、無回應外,我們也沒有對我們的弟兄行出彼此相愛的吩咐。因為我們缺乏神的生命,那主的命令,就只是知道而已,卻是很難行得出來的。我們實應求主赦免我們驕傲自大的罪,讓我們有一個謙卑的心,學習愛我們看不過眼的弟兄,然後才談得上愛我們的仇敵呢!否則我們真的不知道,耶穌的洗腳的真正意義,其中所代表的無限的愛、無限的憂愁,是我們所不能領會與體會的。
獻上生命中的香膏,走十字架的路,擺上自己,並以謙卑的心彼此相愛,這就是對神愛的回應。阿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