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9 mardi 太2:12-23
博士來到見耶穌後,似乎引起了一個大的旋渦;他們的出現,就做成了小孩子的被殺,那神為何要博士出現呢?當博士敬拜神是代表找到了神時,就有一些人因而死亡了。這不是因為神的緣故,乃是因為人的罪;是人的罪不容許神來作王,是人的罪排斥神的掌權,因而就用人的方法,去阻礙神的掌權。因此,這不應把責任推給神,而是人自己的罪所導致的。
人的罪不能推給神,因為人有自由意志,去選擇該作甚麼的。神沒有創造罪,是撒但及人類自己選擇不要神,而產生罪出來。因此,當人不要神,不以神為神時,罪就自然出來了。不認識神的人,是不會讓神來掌權的;當一個人高坐在自己的寶座上時,他是不容許神來作王的,這就是為何希律如此殘忍,要殺盡一切可能將來作王的小孩了。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快要死了(20),沒有幾年命了,若他知道自己在地上的年日,是自己不能估計的,他就不必作這沒有意義的事了。同時,當他要殺這些嬰孩時,他明知一定有無辜的,但他為了自己的權位,還是用人的方法,而且是犯罪的方法,去作這傷天害理的事,這就看到一個被撒但充滿的人,他的罪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是為己而害人的。這就是撒但的軌跡,是人類被撒但進入人心後,所產生的結果。
博士遠從東方來到,就間接引起了殺嬰的事,為何神不禁止呢?一件美好的事,就是博士所代表的事,就是千里迢迢地來找耶穌,來敬拜神的事,為何會變成殺嬰的事呢?這不是神的責任,是人的罪引起的。這件事的出現,是表明有兩種人,一種是得到救恩的人,這種人是要尋找神,要得著神的人。而當有一種人得到救恩時,因著人的不要神,就會反而使另一種人的罪顯露出來了。原來救恩一方面是救願意來到神面前的人,但另一方面也顯出不願意順服人的罪,同時亦把不願意的人定罪了。因此,神藉著博士的尋找,顯出有一些敬虔的人,也顯出有一些人的罪;而神的救恩,就把義人及惡人分別了出來。而希律的犯罪,不能把責任推給神,而是人被撒但迷惑後而出來的罪,是人該負的責任。
耶穌為何一定要到埃及呢?為何必須經過埃及,再回到拿撒勒呢?為何不能安定在拿撒勒,等祂成長呢?耶穌本是住在拿撒勒的(路2:4,39),但這裡又說他們回來後,被主指示,便住在拿撒勒(22-23),因而稱為拿撒勒人耶穌。祂不是本來住在拿撒勒嗎?為何又被指示住回拿撒勒呢?這是甚麼意思呢?
基督經過埃及才回到以色列,而且是回到原來的地方,這有兩個意義:第一,以色列當初也是經過埃及後,被拯救而重回以色列地的。他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本已到了迦南,但神還是把他們帶到埃及去,表面上是為了避免糧荒,其實也是為了被磨練成為復活的、被拯救的人。他們經過埃及後,就代表得到死而復活的生命,而不是原來的生命了。原來老我的生命,是不能承受神的應許的,必須得到死而復活的生命,才可以承受神的應許的。這就是以色列人的經歷,是死而復生的經歷。而基督是第二個兒子(第一個兒子是以色列,參15),祂也必須走過第一個兒子所走過的路,然後才把他們拯救出來。以色列人是第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失敗了,神就把第二個兒子從埃及召出來,成為第一個兒子的拯救了。
第二,基督要經過埃及,然後才回到以色列,這是預表這家人得到死而復活的生命,是經歷死亡後的生命。神所要用的生命,不是原來的生命,乃是復活的生命。雖然基督是神的生命,但在預表上神是告訴我們,祂要用的,乃是復活的生命,而不是沒有復活的生命。約瑟及馬利亞得了基督後,他們好像很不安逸,因為不只生孩子的時候要舟車勞動,而且小孩子還小之時,就得把祂帶到埃及去,這就是為了經歷死而復活的生命。走過埃及一趟再回來後,就代表不是原來的生命,而是復活的生命了。
為何會有這麼多人死亡呢?神為何容許這些事發生呢?當一個人拒絕不要神時,人心中的罪就會出來,而罪就是可怕的,是殺人的,是自私的,是不顧別人,而只為己的。當一個尋找到神的人而得到福時,若其他人不懂得來到神的面前,因而拒絕神時,他的罪就顯出來,而他也很快就得到他的懲罰了。
聖經說當他們回到拿撒勒後,他們就應驗了先知所說,祂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23)。然而,第一,他們本是住在拿撒勒的,為何要回來後才稱為拿撒勒人呢?第二,舊約先知的預言中,好像沒有說到這一句話,那是出於甚麼地方呢?有關第一點,這裡說到回來後,被天使指示,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裡。拿撒境原來就是他們本來的城,但雖然如此,這卻不是他們原來的城。這怎說呢?原來的城,是世代傳下來的,是祖宗的居住地,是世襲的。然而,這時他們要住在那裡,不是自己決定的,不是一定回到原來的地方的,乃是聽神的旨意而住下來的。這就不同了,這就是按神的旨意而活的地方了。同樣是拿撒勒地,原先是祖先的決定,現今是神的決定,那就不一樣了。這就代表是出於神的,是死而復活的新生命,是神所給的生命及方向,是行在神的道路中了。惟有行在神的道路中的行動,才是有價值的,才可以被稱為拿撒勒人的。神把舊的拿撒勒,更新成為新的拿撒勒,因為這時的拿撒勒,是神所指示的了。
第二點的解釋,確是不容易的,因為聖經中沒有找到先知說的話。然而,拿撒勒是代表卑微之城,是藉藉無名的城,那拿撒勒人耶穌,就代表是謙卑的耶穌,是不彰顯自己的耶穌了。也就是說,聖經雖然沒有說到這城的名字,但卻常說到耶穌的卑微(如賽53),是綜合說到耶穌的這個人。而現在拿撒勒人耶穌,就代表一個卑微的城市,也代表一個卑微的人,一個無佳形美容的人。因此,當耶穌的家庭,按著神的指示,重新出發,還是住在卑微的城市時,這就代表他順服了神的旨意,活在一個卑微的城市中,而拿撒勒除了代表這城外,亦可以意譯為「卑微」之意,如此,就是卑微的耶穌之意了。
在這一段聖經中,我們也看到了一個聽神的吩咐的約瑟,他是常聽得到神聲音的人(13,19),而且也是願意遵照神的吩咐去行的人(14,21)。他聽到神的聲音後,接下來的描寫,就是「約瑟就起來,…」。可見他不只聽得到神的聲音,而且會分辨神的聲音,更會遵行神的話,而且是馬上遵行的人。他因著神的話而主導一切,行在神的旨意中,沒有任何怨言,沒有覺得麻煩,因此聖經說他是一個義人,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