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晨更分享:耶四19-31

2017/12/19                    mardi                    4:19-31

這一段是先知繼續說話,似乎定局已出來,不能改變了。這時雖然事情還未發生,但先知屬靈的眼睛,就已經看得見(21),也聽得見了(19,21)。一個屬靈的人,他在事情未發生前,就可以知道這是甚麼一回事,因為他有神的話語,他也有屬靈的眼睛。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連神的事也看見了。今天我們活在世上,一般只能看見屬世的事、明顯的事,但對事情背後的神的手,或是未發生的事而將會發生,是不能看見的。但一個屬靈敏感的人,他既然知道神的定律,就可以在某一些未發生的事中,知道將來必會發生的,因為他是根據神所說的話,也根據當時人的情形而作判定的。主要是因為神的話安定在天,永不改變;而人若犯罪,而且不悔改,還是硬著心的話,那神的審判就會出來,因為這是神的律,是必然會發生的。
因此,一個熟悉神的話、一個有神的啟示的人,是會看得到將發生的事,也可以聽得到將發生的事的。耶利米因為有大量神的話,神對他說話,他就知道將要發生的事了。今天若我們有大量神的話,我們讀了聖經,而且把之藏在心裡,那當我們碰到某些事情時,我們可以根據神的話,而知道這些事的結果。這就是耶利米的情形:他得到了神的話,也得到了神的啟示,他就明白神的心意,他就可以在事情未發生前,聽得到打仗的喊聲,也看得到全地荒廢,帳棚毀壞,幔子頃刻破裂(20);又看見大旗、聽見角聲(21),這都在事情未發生前,就聽到及看到的。

原來有一幅圖畫,或是有一件事情,是將會發生的,但猶大人卻不知道,只有先知看得到、聽得見。今天我們看的是甚麼呢?都是外面的事情,因為這是屬世的眼就可以看得見的。然而在事情的背後,還有一幅圖畫,是我們要知道的;就是神的心意是甚麼,神將要作甚麼?當我們作了這些事後,會發生甚麼後果,這都應是我們知道的。因為猶大人犯了罪,硬著心而不悔改,因此神的懲罰就臨到他們,這是神的定律,但猶大人卻不知道這個定律,還以為神一定保護他們。這是沒有屬靈眼睛,不懂得神的心,只活在自己的想法中,與神的旨意及心意是相差很遠的。今天我們的光景是否也是這樣呢?我們是否可以按著神的心意,照神的心意而行呢?我們是否知道我們所行的,是在神的旨意中呢?這都是比事情的表面來得重要的,就是明白神的心意,我們是否行在神的心意中,是否得到神的福,還是得到神的咒詛,這都是行事為人最重要的根據。

當我們熟悉神的律,並且由神的律而檢討我們的行為,我們就會知道按神的律,我們所作的是甚麼,結果也是甚麼的了。因為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若我們種的是慈愛,就會收回慈愛;若種的是罪惡,收的就是懲罰,這是神的律。種的是現在的,收的是將來的;若我們現在種的是甚麼,我們知道的話,那將來收的是甚麼,也會知道的。這就是先知因為了解神的律,也看到了目前猶大人的光景後,他就同時也看到將要發生的事了。

還有一點,當我們了解神的律後,我們就不會常常說出「不料」這句話來了(23-26)。這裡的不料,不是先知的不料,不是他不知道,乃是代表猶大人的不知道。不料是料不到,是表示不知道神的律,也不知道自己的光景,於是發生了事後,就覺得驚訝。但當我們熟悉神的話、神的律時,在我們生活中就應少有不料發生的。猶大人以為他們必得平安(10),其實神即將毀滅他們,於是神的懲罰臨到時,對他們就是「不料」了。這個不料的發生,就是因為不懂自己的光景,也不懂神的律,才會有不料的。若我們能懂得神的話,也知道自己的光景時,我們的不料,就應不會常常發生的。

這些由先知說出來的話:我的心疼痛,我心我裡面煩躁不安,我不能靜默不言等話(19),一方面是代表先知的心情,另一方面其實也是代表神的心情。原來當我們犯罪時,神是無奈的,神的心是傷痛的;神對犯罪的人,不能不罰,但因著祂的愛,祂又很不捨。這就是神的心,也是先知的心;因為先知有了神的話,就能體貼神的心,就可以一方面說出神的話,一方面說出神的心情。原來神的話中,都會包括神的心情在內,而不只是話的本身的;因此,不只是話我們要明白,而且更要明白神的心情,這是我們在聽神的話時,特別要注意的。先知不只說出神的話,更說出神的心情,因為神是有感情的,只是人時常是無感於神的愛。我們常常傷痛神的心,這是我們常出現的問題,是應該求神加給我們一個能體會神的心的心,才可以滿足神的心的。

先知說,我觀看地,不料地是空虛混沌,我觀看天也無光(23)。這幅圖畫,就是神在再創造時的景象(1:2),是撒但犯罪後的世界,逼使神要再創造世界。原來猶大人犯罪而不知悔改後,就等同當時撒但犯罪後的世界,是淵面黑暗,空虛混沌的世界,而神就要作再創造的工作。因此,原來猶大人的被擄,就等同世界的再造,也與神要創造新人一樣,必須從頭做起,這是神的救贖工作之一;而且是猛烈的工作,人就必須受苦就是生產之苦(31),然後新生命才可以出來。

當人犯罪後,不只影響自己,也影響別人及整個世界。不只天地無光,連飛鳥、大山、小山、及肥田等,都發生改變(23-26)。人本來是管理、治理這地的,但當人犯罪後,就失去這能力,影響其他生物及大自然。然而這些影響,犯罪的人是不知道的。犯罪的人只是在享受罪中之樂,卻不知道這世界已經被改變。人的犯罪,使全地必然荒涼(27),也使天必黑暗(28),更使神發生無奈的心情,定意只好如此行(28)。神的心是不忍的,神的愛是激動的,但因著人的犯罪,神似乎也有所不能,這是很可惜的。所有的結果,都是人自取的,但人知道嗎?或許這些猶大人在遭遇敵人攻擊時,還會問神為甚麼?還會問神為甚麼是我?他們也許還不明白,這些原因都是他們的罪所引起的,但當事情發生時,他們或許還是以為是神做錯了,還會以為是神的問題呢!

今天我們是否也是一樣呢?當一些不如意的事發生時,我們是否會指責神,認為神不公義、認為神不慈愛呢?我們遭遇不如意的事時,是否不會檢討,把責任推給神,而不是看到自己的問題呢?這就是我們常常把眼睛放在自我的利益上,也沒有看到屬靈背後的光景,而把責任全都推到神的身上。當人犯罪時,神不能不懲罰人時,神的心也是傷痛的,因為祂的慈愛這時是不能發出來的,這是因著祂不能以有罪的為無罪之故。因此,神因著人的罪,不能不懲罰時,祂的心是傷痛的;但另一方面,人也不體會神的心,卻還指責神,這又加深了神的傷心的另一個原因呢!神說祂必不後悔,也不轉意不作(28),其實神是想後悔、想轉意的,但神不能這樣作!這是無奈的不後悔,但因為人的罪,攔阻了神的慈愛的發出,神就不能後悔,而只能把他們拔出,然後再栽種了。


因此,耶利米所說的話,從一方面來看,似乎是沒有效果的;若是這樣,為何還要說呢?因為不只是說出話,更是說出神的心情,要讓人了解神的心情,這是耶利米說話的另一個重要目的。今天神說話了,我們不只要了解神的話的本意,更要了解神說話的心情,這才是一個能與神同心的事奉者。事奉的人,就如耶利米一樣,是要了解神的心情,以致他說出的話,不只是自己的心情,更是神的心情(19),這才是先知的事奉,才可以與神同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