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 samedi 詩119:1-16
開始了最長的一篇詩篇,就是說到神的話的詩篇了。詩篇最長的就是119篇,內容說到神的話的重要;次長的就是78篇,內容說到神的作為的重要。因此,神的話與神的作為,是連在一起的。神的作為,是印證神的話語的豐富;而神的說話,是神的作為的原則及基礎。神的話是千古不改變,安定在天,永不動搖的。而一切神的作為,全都根據祂的說話而行事,沒有超出神的話語的。也就是說,原來神自己也要遵守祂的話,可見其重要性。今天我們屬神的人,有神的話語可以研讀,有神的話語成為我們豐富的財產,我們有這寶貴的財產,我們明白我們的富有嗎(14)?我們知道我們的福氣嗎(1-2)?
118篇若是說到神的慈愛就是我們的財產,就是我們的可用之財,那這裡所說的,也是另一種財產,就是神的話語。神的話語寫在聖經上,就好像我們存在銀行的財富一樣,是可以提取來用的。正如神的慈愛,是不改變的,但我們要體會、要經歷,就要提取神的慈愛,就要相信神的慈愛是不會改變的,就要相信每遇一事,背後都是神的慈愛。如此當我們遇到事情後,我們就不會覺得有難處,因為知道這都是神的慈愛,這都是神量給我們的地界,是為了使我們得福的。
神的慈愛經營後就是我們的,神的慈愛除了是不改變的,是要經營的之外;還有神的話語,也是另一個豐富的財產,是可以讓我們取用的。這就如存在銀行的錢一樣,已經是放在銀行中了,但你還要做一個動作,就是要把之提取出來;然後才是你的錢。若不提取出來,那就只是存在銀行的錢一樣而已。若一個不提取銀行的錢的人,那他就是一個窮人,雖然有錢,卻還是窮光蛋。就如一個有金飯碗的人在討飯一樣,是不懂得支取神的財富的人。
神的話是屬靈的財富,每個人的財物都是一樣多的,因為全本聖經都是財富;但這是在屬靈的銀行中。我們所有的都一樣,因為寫在聖經的話中,都是錢財、都是我們的可用之財。然而,我們雖然有這些錢財,但每個人提取的都不一樣。有人天天提取夠用的錢,有人把錢存在銀行中,或是把支票存在家中,不懂得兌現;於是我們就只是一個貧窮的富人而已。一方面是貧窮,一方面又是有錢的人,但因著不會提現,於是就變成一個貧窮的富人了。
那提取後呢?有些人把銀行的錢提取後,就放在床下底,而屬靈的財富呢?提取後就先藏在心裡(11),這就是我們的床下底;等到環境來時,就把之用出去,就把之行出來。而用出去的錢,才是有價值的錢;行出去的神的話語,才是我們屬靈的豐富,才是屬靈的財寶。
如何把錢提取出來呢?第一要有一個渴慕的心,要喜愛神的話,這是第一步(14)。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會喜愛金錢,因為金錢是看得見的,但對神的話語呢?我們會喜愛它如何喜悅一切的財物嗎?我們的心態是喜愛甚麼呢?我們喜愛世上的財物,遠勝過聖經的話語的;若喜愛聖經多於喜愛地上的財物,那我們就會不住的讀經,尤其是清晨來到神的面前讀經,是最能使我們得財寶的時間。地上的銀行是要九點開市的,但天上的銀行,應是在九點後就關門的;日頭出來就溶化了。因此,我們若喜愛神的財物,我們就應養成一個習慣,每天要提取這財物,先存一個喜愛神的話語的心態,求神給我們一個喜愛祂的話語的心,如此我們讀經起來,就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出於甘心的了。
我們如何才可以有一個喜愛神的話語的心呢?第一要求神加給我們,因為神的話表面上不如手機的吸引,但實際上比手機的內容豐富多了。第二,當我們愈讀聖經後,我們就愈會喜愛讀的。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是愈讀愈喜歡讀;愈不讀就愈不想讀的。因此,聰明的人是先勉強自己每天讀、抽閒去讀,當讀經成為一個習慣後,你就會愈渴慕讀經的。我們要求神叫我們讀經要愛不釋手,要比手機更愛不釋手才可以,這是我們的目標。
若聖經是豐富的財產,也是我們得福的門路,那我們若已有一個喜愛讀神的話之心時,下一步就是找出神話語的原則,並且要把之行出來,這才算是得福的路。而讀神的話時,要有的一個舉動,就是默想神的話,看重神的道路(15)。默想是得到神的話、明白神的話的一個重要步驟。若我們不明白神的話,就應默想,就應求神給我們解釋。若我們不默想,不祈求明白,那到了後來,我們就不會覺得神的話的豐富,我們就會覺得神的話是枯燥的,就會把之封存起來而已。默想是明白神的話的一個重要步驟,我們不能不求甚解,也不能任意解讀神的話,乃要默想神的話,並且求聖經給我們解說,讓我們能明白。
當我們明白了神的話後,就先把之藏在心裡;而下一步就是要遵行神的話了。這裡說了很多有關遵行神的話,謹守祂的法度等的字句,這都是要我們不只是讀、不只是明白,更是要遵行出來。遵行出來的話,那才是您的財產;若只是嘴巴說出來的話,那就不是真的財產,就只是在銀行中的錢,沒有使用,只能每天欣賞一下而已。真正的財富是行出神的話來,而當你行出神的話後,那話才是你自己的財富,才可以讓人得益,不只供應自己,更可以供應別人;使自己及別人都同得益處。
這一段詩篇中,還有一點是重要的,這一方面是我們的心態,例如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祢(11)!我要默想祢的訓詞,看重祢的道路(15)…,這代表我們心中的願望,我們自己要有的心態及行動。然而另一方面呢?卻是求神的幫助,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可以不偏離神的命令(10),求神將祂的律例教訓我(12)等。因此,一方面是我們的立志,一方面是我們謙卑地在神面前,求祂幫助我們,可以在祂的話語中,得到更多的啟示;而當我們得到啟示後,不是為了講道,不是為了演說,乃是為了行得出來。能行得出來的,才是我們的財產;而說得出來的,只是可用的財產,而不是用出來的財產。
因此,這一段中告訴我們一件事,就是神的話就是財產,就是我們的財富;然而我們懂得使用嗎?我們看重這財產嗎(6,15)?我們要提取這財產嗎?這些財富,都是神給我們的,但我們享用了多少?我們利用了多少?我們擁有這豐富的財產,但我們還會活在貧窮的光景嗎?若一個人遭遇到困難,而繼續問說,我如何才可以明白神的旨意時,這就代表他是一個不懂得神的財產的人,他就是一個不懂得支取豐富財產的人。我們會是這樣子的人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